小學生做家務游戲怎麼做
A. 小學生做家務勞動有哪些
1、擇菜
讓孩子一起參與,從擇菜到洗菜,讓孩子知道所吃的菜餚需要經過這些步驟才能食用,從學習中教導孩子做家務。
2、洗米、煮飯
打開米缸舀米,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並告訴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時,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水除洗米外,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如洗菜,讓孩子除了參與家務外,還能教育孩子節約的觀念。
3、掃地、擦桌子
先找出一塊孩子專用的抹布及拖把,讓孩子試著去做家務,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將桌子、地板弄乾凈。
4、曬、收、疊衣服
曬衣服時可請孩子幫忙拿衣架,由媽媽晾衣服;收衣服時,孩子還小,可由他負責拿自己的衣服;疊衣服時,孩子也可以學習折疊及分類放好。鋪床、整理自己的玩具玩完後歸位、飯後擦桌子、給大人遞拖鞋或遞物品,將垃圾丟進垃圾桶內、喂寵物、給植物澆水等等等。
5、盛飯、擺碗筷
小學生可能很多還不會做飯做菜,但是等家長做好飯菜之後,小學生可以盡自己所能,幫家人盛下飯,擺下碗筷。
B. 讓家務活變成趣味游戲!聰明的家長怎麼做的呢
讓家務活變成趣味游戲,聰明的家長的做法是引導孩子發現家務活中的奇妙,讓家務活變成一個挑戰。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重的,所以只要家長合理的引導,讓孩子發現家務活中的妙趣,讓他自己產生好奇心,就會主動去做家務活,並且家務活也可以設置成一種挑戰,激起孩子的好勝心,才能夠讓家務活變成一種趣味的游戲,讓孩子願意而且樂意去做家務活。
孩子是最天真、最好奇、最容易培養的,所以家長如果想要讓家務活變成孩子的一種趣味游戲,就需要引導孩子在家務活當中發現各種事情的奇妙和化學反應,勾起他自己的好奇心,鼓勵他去主動探索,並且還要設置一個獎勵目標,讓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成為一種挑戰,就會徹底讓家務活變得有趣味。
C. 小學生做家務勞動有哪些
掃地,洗碗,洗衣服。
家務勞動,是指家庭成員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必須從事的一種無報酬勞動。包括:洗衣做飯、照看孩子、購買日用品、清潔衛生、照顧老人或病人等。
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會中,家務勞動的分工情況有所不同。
社會學家尤其是女權主義者十分關心家務勞動的性質問題。一種觀點認為,家務勞動不屬於社會生產勞動,不創造價值,是女人婚後,尤其是做母親之後應盡的職責,是作為丈夫的男子有權獲得的一種服務。
另一種觀點認為,家務勞動再生產者在外工作的家庭成員的勞動力,同時孕育、撫養,再生產著下一代勞動力。還有觀點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家務勞動降低了工資價值,從而提高了剩餘價值。
D. 小學生暑假煮飯做家務的方案
周六吃完早飯,媽媽就安排我做家務活,主要任務是掃地拖地、洗碗刷鍋。我心想,這能難倒我,太簡單了。
可是真正干起來,我才發現自己大錯而特錯。說來也奇怪,平常看家長做家務的時候,覺得很輕松。可是,今天自己做的時候,總覺得難上加難。我把自己做家務的艱難歷程給大家描繪一下吧。
我最先做的事情是拖地。首先,我小心翼翼的把地清掃一遍。然後,就開始拿拖地。我把拖把沾沾水,然後拎出來開始拖。我學著大人的樣子拖,但覺得拖上面好像壓塊大石頭似的,很難拖。但我最終還是把地拖好了,此時,渾身已經汗吁吁了。
第二件事就是洗碗。洗碗倒是比較輕松,認為隨便刷幾下就中了。但總刷不幹凈。刷過的碗滑滑的,粘粘的,還有油漬。沒辦法,只好動用洗潔精了。把洗過「泡泡員的碗碟沖洗干凈之後,心裡特舒服,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最後一件事那就是擦桌子!不要小看擦桌子,你不能隨便擦幾下就完了。要先用沾了洗潔精的抹布,把桌子的反面和正面都擦一遍。然後再把抹布洗干凈,再擦,反復兩遍以上才行,那才叫亮,才叫干凈。
一場家務活終於完成了,渾身上下累的要散架。但我心裡卻美滋滋的,我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了家庭的責任。媽媽誇我長大了,能幹了,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今天是星期天。爺爺,奶奶要從姑媽家回來了,爸爸因此忙前忙後收拾屋子(我平時就懶散,玩起游戲連廁所都不願意去,爸爸比我還不在意生活細節。)歡迎我爺爺奶奶的歸來。那時,我看見爸爸繁忙的背景,讓我不由自主地說:「爸爸,讓我幫你吧。」
我先開始掃地,掃得很認真。從前到後,從左到右,一處也沒放過。片刻,就把地打掃得乾乾凈凈。想到了爺爺,就想起了爺爺最愛吃的餃子。於是,我略加思索便和爸爸說:「爺爺他們就要回來了,我們包頓餃子吧!」爸爸抬頭看看時鍾,欣然同意了。他先把菜切碎,煮熟,小心翼翼地撈出,把水擠凈與碎肉攪拌成餡。餡好了,面也和好了,我們便開始包餃子。起初,我不會包。經過爸爸的耐心指導,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張麵皮,抖掉浮面,放入適量的餡,試著包了起來。可每次包得有胖有瘦,大小不一……過了一段時間,我包的技術是越來越好,包得餃子是又整齊又快。通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但只是熟能生巧罷了。其實很多事情都大同小異,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可以成功。」
一會,爺爺奶奶回來了。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看到我滿身是面的樣子,立刻開懷大笑。邊笑邊問:「你這是怎麼弄的?」我不好意思笑著說:「這是著急包餃子不小心沾上的」片刻,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了上來。吃著通過自己勞動獲得的果實,心裡真是有著說不出的高興。
E. 讓孩子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家長需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要引導著小孩子主動地做家務,比如說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給自己的小孩子相關的獎。爸爸媽媽在孩子做家務之前就和自己的小孩子溝通好,如果要做家務的話會給小孩子怎樣的獎勵,而且也要告訴小孩子做家務的意義。千萬不要讓小孩子覺得做家務就是自己在幹活,其實做家務和幹活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一種是小孩子主動地參與進來,一種是使孩子被動地被強求的做家務。
等小孩子有了自己的行為意識而且也有了一些做家務的意識之後,爸爸媽媽想要再好好地引導孩子就會變得特別的簡單。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小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也能夠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提出一些簡單的小意見,這些都能夠被實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就更有積極性了,而且這對於孩子而言有著更大的幫助。
F.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
孩子做家務,可以培育他們的勞動技能,可以訓練他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能力,隨著做家務越來越順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也也得到了培育和發展。當家務成為了孩子日常生活的習慣,孩子也會有參與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家庭有份責任心和歸屬感,協助他獨立自主。 1、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首先要耐心指導。 孩子雖然熱心參與家務,但一開始肯定越幫越忙,如:洗菜濺得到處都是水、盛飯灑了一桌、洗碗摔壞了幾個等等。家長必須容忍這些混亂,並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 2、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讓一個3歲的寶寶收拾自己凌亂的房間,會使他茫然而無處下手。孩子3歲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後他做家事的基礎。三四歲左右,可以做簡單家事,如開飯前,幫忙排椅子、分筷子,爾後可以教他幫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疊剛收進來的干凈衣服,他一定會很高興,因為這些事對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游戲。 3、把握時機。 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看見家長掃地、擦桌子、拖地板,也會依樣畫葫蘆。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事,耐心的告訴他正確的方法,讓他在興趣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做家務。 4、父母陪孩子一起做。 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此時,可以拜託他幫忙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5、肯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參與家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以身為一份子為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家長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並多給予鼓勵、贊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並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6、利用家事機會教育。 7、增進親子感情。 孩子與家長一起做家事,不僅可以培養其參與感及成就感,從合力完成家事的過程中,將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增進親子感情,孩子也會從中體會、了解家長的辛勞。此外,利用這段時間,聽孩子訴說一些快樂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進你對他的了解。 孩子的聰明在手指尖上,會做家務的孩子雙手靈巧,思維敏捷,能力全面。父母可以讓孩子從小參與真正有擔當的一份家務勞動,潛移默化地使做家務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這樣必將為孩子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游戲的方式培養孩子做家務 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養他的責任心。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習慣時,需要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能「自主自發」地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1、父母不妨讓孩子從個人份內工作開始學習,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學習將衣服穿好、放好、收拾自己的玩具、把自己的臟衣服放進籃子里等等,讓孩子慢慢習慣和懂得:其實做家務也是自己份內的工作。 3、從游戲中學習,比如: a、清潔隊員與收購員。寶寶假設自己是一位清潔隊員,開著一輛清潔車,收集各種玩具和東西,然後交給收購員處理(即媽媽),藉由游戲培養孩子做家務興趣。 b、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盤、湯匙、鍋)等與孩子玩做家務游戲。「娃娃,平常都是媽媽做飯給你吃,今天你也炒個菜給媽媽呼好嗎?」「娃娃做的菜真好吃。吃完了,現在我們一起將桌子、盤子、碗……收干凈好嗎?」藉由游戲達到教育效果。 4、父母做好引導,比如: a、擇菜:讓孩子一起參與,從擇菜到洗菜,讓孩子知道所吃的菜餚需要經過這些步驟才能食用,從學習中教導孩子做家務。 b、洗米、煮飯:從打開米缸—舀米,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並街道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時,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水除洗米外,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如澆花,讓孩子除了參與家務外,還能教育孩子節約概念。 d、曬、收疊衣服:曬衣服時還可請孩子幫忙拿衣架,由媽媽晾衣服;收衣服時,孩子還小,可由他負責拿自己的衣服;疊衣服時,孩子也可以學習折疊及分類放好。
G. 小學生如何做家務活動
洗碗:
這是最簡單,也是大多數家庭最先讓孩子做的家務。從洗碗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細心與全局觀念。
譬如,有的小孩洗碗只洗碗的內部,對碗屁股清洗就不認真,結果,碗一疊放,變得碗里碗外都不幹凈了。其次,洗碗之後,對灶台、炒鍋的清洗不到位,導致洗完後父母還得去收尾。這都不好!
整理自己的房間:
1)、整理自己的床,疊好被子
2)、整理好自己的書桌,書本、練習冊分門別類放好
3)、整理自己的衣櫥,各種衣服疊放整齊有序
洗衣服:
雖然有洗衣機代勞,但還是讓小孩學會手洗、內外衣服分開洗、預洗……等小竅門。
掃地、拖地:
家務基本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買菜:
不當家不知道材米貴,所以適當地讓他們買買菜,了解下當下的物價,知道父母身上的壓力、菜市場的常規菜及買菜、配菜的學問,學會理性消費,同時不再用「隨便」兩個字去打發父母殷勤地問詢「今天想吃什麼菜?」。
做飯菜:
這個有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我認為,能做出四菜一湯的一頓飯是基本要求。
1)、會煮飯、煲粥,會做蛋炒飯
2)、會下簡單的面條
3)、炒青菜、西紅柿炒蛋、豆腐、青瓜什麼的這些基本菜要掌握
這樣即使外出留學,也不會擔心會餓肚子了。
H. 小學生家務勞動實踐形式是什麼
小學生實踐活動有以下類型:
1、科技活動:
課外科技活動強調動手過程,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中綜合利用已有知識,全面地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增長學生某一領域的知識經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2、學科活動:
課外活動中的各種專門學習小組,為學生們提供機會進一步鑽研自己感興趣,也更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科知識。這些小組的活動,不是對課堂教學中相關學科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加深和擴大,並強調實際應用,具有自己的側重點。
3、文體活動:
學校的課外文體活動,包括文學、藝術、娛樂、體育訓練與體育競賽等內容。
4、課外閱讀活動:
學校組織的課外閱讀活動,不限於與所學科目相關的范圍,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對新知識、新見解的敏感性。
5、游戲活動:
游戲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有機會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活力和豐富想像力、創造力,也會讓學生學會如何制定游戲規則,養成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協作精神。
6、社會活動:
社會活動是培養學生相互關系、合作和社會責任感等素質的重要途徑。學校搞社會活動一般以社會公益活動為主,如上街進行環保宣傳、交通安全宣傳、擁軍小組活動,以及各種專題性社會調查、熱點問題的討論等,都對培養學生的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具有重要價值,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7、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是就某一特定專題而開展的短期或長期的專門活動。這種活動往往有特定的具體目標,活動內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種活動既能增加學生與活動目的有關的知識,也能培養相關的情感和態度,長期活動則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做事情有始有終、持之以恆的意志和品質。
勞動工藝活動將勞動與工藝美術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和美學意義的工藝品的勞動活動中,掌握一些工藝品的製作技術,養成心靈手巧、細致耐心和勤勞的品質。這類活動有花卉栽培、盆景製作、刺綉、剪紙等。
I. 如何指導孩子做家務
擺平家長與孩子的位置,不要發號施令,應當在你做家務的時候適當的叫你孩子來幫忙,孩子幫完大人後要及時給予不慍不火的表揚,當然,如果你孩子有自己的事,切不可強求,也千萬不要因此生氣,只有孩子真心願意幫大人做家務,並感到這是種榮耀的話,那麼才會有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