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游戲狀態低怎麼辦
❶ 幼兒園小小班新生狀態不好,不參與游戲活動,還不適應家園該怎麼處理呢
這就考驗幼兒園的老師的親和力一般來說老師對孩子們溫柔以待時間久了他們也願意跟你成朋友
❷ 幼兒回到活動室,仍處於游戲狀態,作為教教師你怎麼辦
這時候老師要想辦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比如放首他們都會唱的兒歌,老師起頭開始唱,慢慢吸引更多幼兒一起跟著唱,最終他們行動就一致了。
❸ 孩子在幼兒園玩游戲總是笨手笨腳,怎麼辦

幼兒園里,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戲,但總有那麼幾個孩子好像始終都「趕不上趟兒」,他們動作緩慢笨拙,身體嚴重不協調,不是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動作,就是很容易被地上擺放的游戲器材給絆倒。這些孩子也是老師眼中的重點保護對象,因為一不小心,他們可能就會出事故,甚至破皮流血。當然,他們的家長也很頭疼,這孩子怎麼就這么笨手笨腳什麼都做不好?
對啊,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那麼笨手笨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的身體變得靈活協調呢?老岳今天的文章,就為你解決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孩子笨手笨腳的原因:
導致動作遲緩,身體不協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點:
1.因為家長太忙無暇照顧,或者保姆缺乏正確的育兒知識,使得孩子在嬰兒期很少有機會被抱起來或斜躺或坐著,缺乏肌肉活動;
很多家長看到剛出生的嬰兒,軟弱無力,懵懂無知,所以就不敢碰觸,長時間把他放在小床上讓他睡覺,以為只要吃好睡好就夠了,殊不知,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需要在清醒的時候時常交替著仰卧與俯卧,甚至斜躺或倚靠在大人身上鍛煉頸部肌肉,為之後進一步鍛煉全身的肌肉張力打好基礎。
2.因為孩子缺乏俯卧經驗和長時間缺乏肌肉關節運動覺的刺激,導致軀干動作發展緩慢,肌肉張力不足;
當嬰幼兒的頸部逐漸有力之後,還要繼續多多練習坐爬站走等動作,才能鍛煉好全身的肌肉張力。否則,父母保護過度限制過多,無法滿足孩子主動嘗試動作的慾望,就容易在日後出現各種行為動作障礙。
3.因為孩子爬行不足(沒有爬夠800個小時),缺少四肢協調活動的經驗;
孩子在爬行時所保持的獨特姿勢,所作出的手腳並用四肢協調運動的動作,是最好的訓練身體力量,四肢協調能力的方式,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因為擔心不衛生,或者想讓孩子早點學會走路,不讓孩子爬,或讓孩子爬的很少,結果當然就會導致他們缺少四肢活動的經驗。
4.因為剖腹產、家長保護過度等,導致孩子觸覺學習不足,出現觸覺敏感,不願意參加活動,從而使得練習四肢協調活動的次數更少;
觸覺敏感的孩子,不喜歡參加活動,失去了很多鍛煉身體協調的機會,而身體的協調性,屬於本體覺發展的范疇,本體覺的發展又是後天鍛煉的結果,孩子缺少鍛煉,協調性當然不好。
5.因為孩子的整體感覺統合失調,比如,孩子的前庭,觸覺,視覺,動覺等感覺系統反應遲鈍,或各個神經系統之間統合不良,導致動作協調不好;
孩子做任何動作,都是感覺統合的結果,大腦接受各種各樣的感覺信息,做出整合處理,才能給身體下達各種各樣的動作指令,但是,如果這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存在障礙,都會影響到最後的動作輸出。
6.因為孩子的神經反應遲鈍或過於敏感,致使信息產生不足或不正確;
所有的感覺信息和動作信息都是通過神經網路進行傳導的,所以,神經反應的速度和質量,必然會影響到動作反應的速度和質量。
7.因為孩子大腦雙側分化不全,身體雙側統合不良,空間概念不好,動作技巧不佳或動作順序沒有組織。
我們人體的眼睛,耳朵等感官,以及手腳等肢體全都是左右對稱的,而大腦,也分為左右兩側的大腦半球(以下簡稱左腦、右腦)。其中,左手、左腳觸摸到東西產生的感覺信息最終會傳到右腦,而右手,右腳碰到東西產生的感覺又會傳到左腦。然後左右腦才會把信息交互分享,進行統合,之後再發出命令,執行動作,依然是左邊身體執行右腦發出的命令,右邊身體執行左腦發出的命令。所以,左右腦分化越好,處理感覺信息,發出動作指令的效率就越高,人的身體也就越靈活越協調,反之,則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就越差。
知道了原因,接下來老岳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怎麼樣鍛煉孩子身體的協調性。
小時候剖腹產,懷抱太多,俯趴經驗少,爬行不足,這些既定的事實當然已經無法改變,不過這並不代表孩子就只能這么「笨」下去了。因為,前面老岳已經說過,孩子身體的協調性,屬於本體覺的范疇,本體覺是後天鍛煉的結果。只要在12歲之前,也就是孩子的大腦網路沒有固化之前,做好充分的鍛煉,一切都還來得及。接下來,老岳就推薦兩個鍛煉孩子身體協調性的小游戲,家長可以平時多帶孩子玩一玩。
1.山洞障礙
訓練目標:強化身體靈活度、健全本體覺、豐富運動企劃能力。
適合年齡:4_8歲。
活動准備:可以讓孩子當山洞玩的物件。
操作方法:
將木板架在矮椅子或箱子上面,做成好幾種高度、形態不同的組合。讓孩子俯卧或仰躺由木板下方鑽過去。或躺在小滑板上鑽過去。大人也可以橫躺在地上,讓較小的幼兒由側面爬過大人的身體,孩子在爬的時候,大人可以保持安靜,也可以稍做移動,以增加其難度。也可以弓起身體,做出一個山洞狀,讓孩子從底下穿過,或是爸爸媽媽握緊雙手搭一座橋,讓孩子坐在上頭,抬高、搖晃他。
游戲時間:15_20分鍾。
注意事項:山洞不可過高也不可太低,太高起不到訓練效果,太低不要讓孩子碰到頭。
延伸活動:指導孩子攜帶絨毛玩具、大洋娃娃或球類來進行以上游戲,或指導孩子跑過去給媽媽抱,爸爸則在中間,用各種動作阻擋他,看孩子如何閃過爸爸,到媽媽身邊。以更豐富運動企劃能力。
附註:此游戲每次進行時間15_20分鍾,每周可做一至二次。
2.誰是大力士
訓練目標:強化本體覺、理解身體和感覺變化的各種關系。
適合年齡:4_7歲。
活動准備:舊報紙。
操作方法:
用舊報紙揉成大小同紙團,或做一些沙包。教導孩子認識遠近、長短,它們和用力之間的關聯。在劃定的投擲線內將紙團或沙包,向指定方向用力丟出。大人可先示範,再讓孩子嘗試,比賽誰丟得比較遠。
游戲時間:10_15分鍾。
注意事項:做這項游戲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能丟什麼是不可以的哦!
延伸活動:拿較笨重的枕頭或軟性玩具,指導孩子表達丟東西的感受。
附註:此游戲每次進行時間10_15分鍾,每周可做二至三次。
_THE END_
(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老岳講感統】)
❹ 如何提升大班幼兒的游戲能力
幼兒的認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因此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只能以游戲為主要途徑,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自主的學習各種行為規范,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良好行為習慣3-6歲的孩子正處在規則意識萌芽期,是非觀念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維特徵明顯。3-6歲也是幼兒角色游戲的黃金時期,而游戲一般都制定了游戲規則,幼兒可從中得到社會規范意識和倫理道德的最初啟蒙。貼近幼兒生活,充滿童趣的「娃娃家」每次都是孩子們的搶手游戲。每到區域活動時,大家都爭著要去「娃娃家」,由於空間角色的限制,娃娃家區域只能去4個小朋友。於是我制定了了一個規則:早上來的時候就請小朋友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上插上游戲卡,先來的先插。而後來的小朋友看見自己喜歡的游戲區域名額已滿只好另選它處了。為了讓孩子懂得禮貌待人,互相幫助,我會利用游戲時間讓特別想去娃娃家而沒有去成的小朋友去娃娃家作客,並讓孩子們在老師的適時引導下相互學習,相互影響,使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作客、待客之道。幼兒「自我中心」的思維特徵決定了他們的行為表現,在角色游戲中常會發生爭搶角色等現象,而他們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當孩子由於經驗缺乏,無法滿足游戲意願時,教師應及時介入到游戲中,根據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給予引導和幫助,引導孩子想法滿足自己和同伴的游戲意願,在產生好法的過程中生成新的游戲規則。二、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團隊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當今社會,很多家庭都是四五個人守著一個孩子,這就為我們的孩子創造了很多自私自利的潛在因素,因此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團結協作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立足社會,融入社會。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之間的交往是頻繁的。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同伴的反饋往往非常直接而坦率。你發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的作為,同伴便做出肯定和喜愛的反應;而如果你做出搶奪、抓人、獨占的消極行為,則會被同伴厭惡和拒絕。所以,幫助幼兒增強合作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結構游戲中,幼兒需要合作的機會很多,特別是大型的結構活動,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可以很好的利用結構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三、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主自控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幼兒社會化教育中幼兒充其量只能做到模仿和預演,由此感知社會角色和社會規則,體驗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從而豐富幼兒的社會認知,強化社會情感,最終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的區域游戲模擬小社會游戲「兒童醫院」、「娃娃家」、「美發屋」、「愛心超市」、「如皋大劇院」、「如皋水繪園」、「長壽園」等,就起到了如上的作用。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輪流扮演他們所喜歡的角色,在這樣的游戲情境中,幼兒沒有壓力,因為他們總能找到適合的角色去扮演。在這些模擬的小游戲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和主動的地位,幼兒也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與別人的交往和溝通,並通過了解別人的想法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學著承擔各種社會職責,學著把社會要求納入自我概念,初步體驗各種社會規范和行為准則對社會成員的約束。通過小游戲,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做人習慣。為孩子成長播下健康的種子,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四、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敢於創新的良好行為習慣幼兒的創造是淺顯的、簡單的和初級的,他們的任何創新都是在相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幼兒的創新不可能脫離知識經驗而單獨存在。如在自選游戲中多數幼兒對「娃娃家」、「兒童醫院」等游戲非常感興趣,這些都是孩子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反映。教師要在一日活動中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增長孩子的見識,讓孩子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創新。教師的積極誘導能幫助幼兒在游戲中主動創造,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孩子活動時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發現孩子的潛能,設法為孩子提供有利於其潛能發展的活動材料,場地等等,引導幼兒從問題出發,自己主動發現知識,不斷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不斷探索、解決問題。在平常中找到異常,在熟悉中找到陌生,使幼兒不易形成游戲中「熟視無睹」的心態。總之,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也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游戲是一個很好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它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而有時老師對游戲的觀察、適時引導與積極參與能有效地讓幼兒通過游戲學會了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潛移默化地形成一些良好的個性品質。健康、豐富的游戲環境是幼兒產生快樂情感的催化劑,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經驗,這兩方面有機結合所產生的良好教育效應,正是我們幼兒教育所期盼的。
❺ 中班幼兒在玩游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怎麼辦
你可以跟幼兒園老師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或者你可以先給孩子看故事動畫片,如果你實在覺得孩子這樣會影響未來,你可以帶孩子去早教中心尋求幫助
❻ 如何提升幼兒自主性游戲水平
四門課程實施中,游戲比較難,但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游戲是我們幼兒園工作中的基本課程。
我們在區層面成立了游戲的課題,研究如何讓游戲更自主。
游戲前:
1、孩子對於主題、角色、情節的自主選擇。(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
每個班反思自己班上孩子是不是自己選擇的,現在有個矛盾,來園就玩孩子無法選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活動的前一天就可以做好這件事情,第二天可以根據選擇游戲。
鼓勵能力差的孩子扮演主要角色,比如讓孩子討論是否讓比較矮小的孩子做「媽媽」。
2、環境准備。怎樣的環境,豐富還是單調,可以調動孩子的自主性。
比如:托小班的娃娃家放一個電腦,和大班比起來,大班更合適。低結構的材料提供更能豐富孩子的游戲。
另外角色裝扮物的提供能夠支持孩子開展游戲。
游戲前這兩件事完成了孩子能夠玩好游戲,此外,游戲前經驗的豐富,可以結合生活,讓游戲更加豐富。
游戲中:
要發揮孩子的自主性,要做到如下幾點:
1、 鼓勵孩子履行自己角色的職責。
角色意識孩子從小班開始就比較容易建立,而角色的職責需要老師幫助孩子強化,年齡越大職責更接近成人。可以讓孩子討論「游戲中,客人還沒來干什麼?」
2、 鼓勵孩子交往。
游戲是建立在交往之上的。比如:娃娃家有客人來了,只會招待客人坐下,喝茶,還能如何交往呢?老師可以以角色身份引導孩子交往。交往使孩子的能力更加豐富。
3、 鼓勵孩子合作。
游戲是大家共同的游戲,和夥伴在一塊合作完成游戲。合作有利於孩子的自主性。
4、 在游戲過程中,老師要不斷的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游戲中,要不斷挑戰孩子的能力,游戲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交流:
1、 交流什麼?
交流的內容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首先,感興趣的事就是能夠發展孩子能力的事。其次,能夠促進游戲進一步的發展。
2、 怎樣交流?
交流是孩子游戲的一個環節,引發孩子生生互動。如何引發?孩子互相交流他們各自的經驗。互相提建議,互相補充,互相評價,等等,都可以引發孩子交流。
除了以上的關鍵點,還有四方面也會影響孩子游戲自主性的發展:
1、 老師與孩子的關系,是否尊重兒童,是否平等,有比較好的兒童觀、教育觀。平時在各個環節中都要和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
2、 老師和孩子要「真玩」。真玩才能讓游戲發展下去。
3、 老師要用「誇張」的語言、表情鼓勵孩子,讓孩子獲得滿足感、成功感。
4、 在以後的游戲中,要力圖引發孩子、鼓勵孩子利用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抓住以上幾點,再結合「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後交流」,我想游戲一定會發展得更好,我講的這些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❼ 如何提高角色游戲質量,促進幼兒
有研究表明,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始於幼兒時代,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萌發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能力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更多幼兒將來成為創造性人才,自然也就成為了每個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而創造潛能的挖掘就在於幼兒生活中的游戲。對孩子來說游戲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在角色游戲中,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和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典型的游戲形式。為此我進行了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嘗試。
一、克服模式化,發展創造力
在平時的游戲當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指導中存在著成人化、真實化、功利化的傾向。他們往往以自己的意圖代替幼兒的意願,過分追求游戲內容和替代物的真與像,而忽視幼兒象徵性行為的發展。如有的孩子把雪花片向上拋或向下擲,教師就認為這是不愛護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的煤氣灶拆了,教師就認為這是「破壞」行為,輕者給與批評教育,重者禁止游戲。我通過觀察,了解了孩子們是用拋雪花片代替「放鞭炮」,用擲雪花片代替「種花」,予以肯定,然後引導他們在地上圍上「欄桿」。以後,孩子們發揮了更大的創造性,不僅在地上圍上「欄桿」,還分別用替代物做「一串紅」、「花瓶」、「花籃」。可見,孩子們在賦予物品以象徵性的過程中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拓寬游戲主題,為再創造作準備
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往往是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的反應,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後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所以幼兒所處的生活經驗是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的直接來源,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主題內容。如明明在玩汽車時,嘴裡不斷發出「嗚——」的呼嘯聲,我經過了解發現,明明最近剛坐過火車,火車上的汽笛聲音和感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坐火車的感受和經驗用到了開汽車上。總之,幼兒角色游戲的主要內容是社會經驗的再現。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特點,我經常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和了解身邊的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熟悉的成人的職業及生活方式,使幼兒對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為角色游戲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素材,為再創造打下基礎。
三、自製游戲材料,培養創新意識
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與其生活經驗及發展程度相適應的、豐富的玩具材料,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品、材料開展游戲。因此,我經常組織幼兒一起動手搜集、製作游戲材料。如,新開設的「理發店」缺少各式發型,於是我便帶領幼兒一起製作「發型」。接著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在畫、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發揮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在大家的精心設計下,一個個精美漂亮的發型就被製作出來了。
四、採用內指導,拓寬創造空間
開展角色游戲,要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合理的指導方式有助於實現這兩者的結合。內指導是指教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和幼兒共同處於游戲情境中的指導。它雖然不是直白的傳遞教育意圖,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戲的特徵和幼兒的意願,能充分體現教育者對幼兒的尊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當觀察到某個游戲主題單調、重復、缺乏新意時,可設計某些新的誘發情節,以引發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或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我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車」買票並報站,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正確評價,畫龍點睛
不管何種游戲,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綱要》指出,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評價的方式很多,有時全班進行,有時分組,也可讓幼兒自評,由老師指點迷津等。為幼兒下次游戲埋下創新的伏筆。如「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新本領?」「為了使下次游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再玩時應怎樣改進?」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自發、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因為它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行為。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它可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增長幼兒學習的興趣,得到能力的培養。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自己設定目標、方法,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表達了孩子的思想和感情體驗。同時,角色游戲又十分強調想像和創造的應用。我深感在游戲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游戲計劃、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實行因人而異的指導,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❽ 小班幼兒游戲水平低處於什麼和什麼游戲階段,中班幼兒游戲水平處於什麼階段
小班幼兒因年齡小,社會行為經驗缺乏等原因,在游戲中往往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控制力差、攻擊性強、獨立能力弱、不會與同伴交往合作等的特點.由於幼兒入園時間比較短,認識的新夥伴也不多.在生活中還不能清楚地認識人們之間的各種關系,所以合作性水平比較低.游戲大多數是以單獨游戲和平行游戲為主.中班幼兒在和同伴一起玩游戲時,在活動中他們逐漸學會了交往.會與同伴共同分享快樂,還獲得了領導同伴和服從同伴的經驗.此時他們開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強烈的憤怒與挫折.他們喜歡炫耀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在集體活動中他們能逐漸了解和學會與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中班幼兒開始有自己的游戲夥伴,在游戲中堅持性和合作性也開始逐漸增強,較少出現攻擊性行為.在游戲中幼兒開始逐漸懂得了分享、合作、協商.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逐漸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規則意識開始萌發.在游戲中學會交往,親社會行為逐漸增強
❾ 幼兒不愛參加游戲怎麼辦
方法:
1、選擇有趣的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與幼兒進行交談,在尊重幼兒意願的前提下,讓幼兒參與,切勿強迫幼兒;
3、游戲之前,要講清楚游戲的規則;
4、做好游戲前的准備,使幼兒熟悉游戲內容;
5、行為激勵,對於表現好和遵守游戲規則的幼兒要加以表揚;
6、對於在游戲中出錯的幼兒不要加以責備,要耐心指導,態度要和藹可親。
❿ 小班幼兒對個別區角游戲不感興趣怎麼辦
1.說明該區角的材料,幼兒不感興趣 2 教師沒有引導幼兒游戲。譬如:講解游戲玩法,帶領幼兒游戲。用某一個契機激發孩子游戲興趣。 辦法: 1替換部分材料,讓每一個材料物盡其用 2 提供低結構材料,孩子可操作的部分才多,才能玩得起啦 3 提供多種游戲玩法建議,可以教師建議,或者幼兒自由討論游戲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