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玩什麼游戲
㈠ 什麼游戲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智力有益
下面有幾個游戲合適0-6個月的嬰兒玩,有益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哦,一起看看吧。
以上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哦,帶上小寶寶一起試試吧。
㈡ 嬰兒游戲以什麼為主
目的:發展手的動作,促使手眼協調。
玩法:准備各種玩具、教給嬰兒各種玩法。
1.擺弄:成人先遞給嬰兒右手一塊積木,然後再遞給他右手另一塊積木,教他將原先右手拿的一塊積木遞給左手,再用右手拿你給的另一塊積木。兩手都拿到積木時,成人也雙手各拿一塊積木,做放下拿起的動作,讓嬰兒模仿。然後再教他將兩塊積木靠近,分開,摞起等,任意擺弄著玩。
2.敲打:成人先示範將兩塊積木對敲發出聲響,讓嬰兒聽後也模仿對敲的動作,再拿木棒敲打小鼓給他看,隨後把住嬰兒兩手,教他學敲打。學會後,讓嬰兒自己敲打小鼓。
3.擺晃:成人先拿著有聲響的玩具搖晃給嬰兒看,讓他聽聲音,然後讓他模仿著學搖晃。
提示:嬰兒學會了敲打、搖晃的動作後,成人可以把著嬰兒的手,邊做敲打或搖晃的動作,邊伴唱兒歌或簡短的兒童歌曲助興。
㈢ 8個月的寶寶玩什麼游戲最有益
孩子到8個月大了變得活潑一些了,游戲可以更好地幫助寶寶生長,那麼適合8個月嬰兒的游戲都有些什麼呢?
4,拉繩取物:
(1)成人抱嬰兒坐到桌旁,桌子放一根莖有玩具的繩子,繩子另一端放到嬰兒手能觸碰到的地區,隨後提示嬰兒伸出手去拉繩,教他學習培訓朝自己的方位拉繩,直至拿到玩具才行。不斷訓練,當嬰兒熟練拉繩後,可在桌子再放一根沒有玩具的繩,讓嬰兒去鑒別拉哪一根繩才可以得到玩具。
(2)將塑料杯內放一個塑料娃娃,再將一根繩子穿過杯柄並將繩子兩邊放到嬰兒面前。開始游戲時,觀察嬰兒是不是會用雙手拉繩子。若用過去活動的工作經驗拉一根繩的一端,就無法得到玩具。通過不成功後,成人握著嬰兒雙手,與此同時拉繩的兩邊,才可以把水杯拉到自己面前,拿到玩具。隨後讓嬰兒不斷訓練,拿到水杯時將里的小孩取出給他們玩,以資鼓勵。
㈣ 寶寶玩的游戲有區分嗎
寶寶玩的游戲種類繁多,區別還是挺大的,比如益智類游戲、運動類游戲、手機游戲等等。有些游戲對寶寶的成長有好處,有些游戲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寶寶在玩游戲的時候,家長要幫忙做一些選擇。
運動類游戲。運動類游戲有益與寶寶的健康成長,比如雞毛毽、跳花繩、各種球類等等。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消耗孩童旺盛的精力,還能讓孩子在游戲中結識好朋友,擴大寶寶的交友圈。
盡量不要讓寶寶玩手機游戲。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的必備物品,但是對孩子而言,手機百害而無一利。雖然手機上有各種小游戲,但是手機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還有可能引發孩子的網癮,讓寶寶成為一個網癮寶寶。
㈤ 寶寶23個月了,我覺得他的體能釋放不出去,應該玩些什麼游戲
寶寶23個月了,我覺得他的體能釋放不出去,應該玩些什麼游戲?大量的鍛煉可以培養嬰兒四肢的協調性。比如手腳的協調,手眼的協調等等。例如,會爬行的孩子,他們需要手腳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向前爬行。大量的練習可以培養寶寶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例如,嬰兒在平衡木上行走,他們需要慢慢感知和調整自己的身體,以掌握一個良好的平衡能力。嬰兒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這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走得更穩定。
對於還不能走路的嬰兒,母親可以抱著他跳舞或者隨著節奏移動他的手和腳。當聽到某種樂器的聲音時,兩歲以上的嬰兒可以嘗試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例如,在聽小提琴音樂時,模仿演奏小提琴的樣子,在聽鋼琴音樂時,模仿用左右手按鍵的動作。
你也可以讓你的寶寶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由地玩耍和跳舞。積極主動是嬰幼兒的天性。嬰兒出生後的第一次啼哭是他出生後的第一次鍛煉。當寶寶3個月大的時候,他不再滿足於寶寶所處的環境,他會繼續跳舞。在這個時候,他的父母應該給他充分的「自由」只要他們不感冒,就讓孩子自己玩,他累了就會自己停下來。
㈥ 促進寶寶雙手協調能力發展的游戲,都有哪些呢
結束游戲應該被認為是兩首最簡單的歌曲,只要嬰兒把雙手放在一起發出聲音。媽媽們可以牽著寶寶的手,輕輕地撫摸它發出聲音,讓寶寶感受到拍手的感覺,然後媽媽給寶寶示範,讓寶寶拍手,在有限的時間內,比較一下,如果孩子覺得無聊,誰可以多編一些故事,它還可以更新游戲方法並限制帳戶順序。例如,賬目必須是三個紅色、一個藍色、兩個綠色和三個紫色。在裝訂過程中,孩子們應該找到賬目並根據這項法律將其懸掛起來。
母親准備了一些小瓶子和盒子來鍛煉嬰兒雙手合作的能力。母親首先向孩子演示,用雙手打開盒子,然後蓋上盒子,然後在盒子里放一個小球發出聲音,s o A s增加嬰兒的興趣MS打開盒子。
㈦ 適合陪寶寶玩的游戲有哪些
「躲貓貓」
適合年齡:6-18個月的寶寶
玩法:家長可以拿一塊布或者衣服,擋住孩子或自己的臉,然後再突然地撤走布,並做出驚訝的表情。
鍛煉的能力:1、記憶力:這種躲起來再突然出現的場景能夠鍛煉到孩子的記憶能力。因為這種活動要求孩子們記住是誰藏了起來、藏起來的人原來在哪兒,以及他們又在哪裡出現。2、自控力:同時,這項活動還能輕微地鍛煉到孩子的自控能力。因為這是一個有往復來回的游戲,孩子需要運用自己的自控能力等到大人突然從布的後面出現。3、應變能力:如果是由孩子用布藏住自己的臉並且突然出現,則能鍛煉孩子對於「突發」情況的反應與預期,也就是調節能力。「兩只老虎」
適合年齡:6-18個月的寶寶
玩法:給孩子唱《兩只老虎》這樣歌詞與調子重復性極高的兒歌。嬰
鍛煉的能力:1、記憶力:寶寶們在聆聽這類歌曲的時候會提高對重復性旋律和歌詞的熟悉程度。2、驚喜反映能力:隨著他們對歌曲的不斷熟悉,歌曲中的起承轉合就能鍛煉到孩子的對於預期精彩段落的驚喜反應,(如《兩只老虎》中進入「跑得快」歌詞部分的升調)。3、心態:另一點好處就是這樣做能夠鍛煉到孩子們對於增強刺激的反應,使他們以後在面對比較強烈的刺激也能泰然自若。「捉迷藏」
適合年齡:6-18個月的寶寶
玩法:你可以通過藏玩具或者藏自己來鍛煉孩子。把玩具藏在一塊布下面,或者衣服裡面,然後讓孩子去找玩具被藏在了哪裡。一旦孩子快速找到玩具的所在之後,再把玩具藏到另一個地方,並告訴孩子你又把玩具藏起來了。你可以在轉移的過程中使用盡量多的步驟。
鍛煉的能力:1、記憶力:當孩子在大腦中思考玩具被放到了哪裡時,孩子的記憶力就會得到極大的鍛煉。2、自控力:又或者讓孩子自己躲起來,規定在倒計時過後你大聲地去尋找孩子。用聲響告訴寶寶你大概在哪個位置。這一過程能夠鍛煉到孩子的自控能力。因為孩子需要先充分地遵守規則,在倒計時期間完成躲避,並且保持藏起來不發出聲音。3、應變能力:最後,在被發現的一瞬間,孩子也能更好地學會如何應對變化的調節能力。分享經歷和感情
適合年齡:18-36個月的寶寶
玩法:和孩子一起討論共同回憶,比如一起出去遊玩的經歷,吃過的東西。
鍛煉的能力:1、記憶力:在回憶的時候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2、行動力:詢問孩子的心情如何,分享孩子的開心和沮喪,及時引導孩子正確調節自己的心情,也有利於孩子行動力的發展。「過家家」
適合年齡:18-36個月的寶寶
玩法: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或者制定一個規則讓孩子照著玩。比如說:A: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做飯吃飯的游戲,讓孩子想像他愛吃的食物和准備食物的流程。
B:或者指定規則讓孩子獨立玩游戲,假裝這里有一個水壺在燒水,告訴孩子他必須等一段時間(比如你說可以了)才可以泡茶,並且泡好後需要再等一段時間(比如你敲了一下桌子)他才可以喝茶,因為這時候茶水不燙了。
鍛煉的能力:
1、想像力:可以通過想像模擬游戲來鍛煉孩子的想像力了。2、自控力:「規則游戲」在鍛煉孩子的想像力之餘,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自控力。
㈧ 幼兒游戲有哪些
1.木頭人
游戲規則: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走邊念兒歌「我是一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看誰堅持一分鍾"念到最後一個字時所有幼兒擺出造型不動。老師說時間到才能動,游戲反復進行。
2.丟手絹
游戲規則:幼兒圍成一個圓圈,一名幼兒一邊唱著歌一邊在小朋友們的後面跳,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幼兒就馬上把手絹放在一個小朋友的後面。如果這個小朋友發現我把手絹放在他後面時,他就要立刻拿起手絹來追我,幼兒呢就馬上跑,當跑到這個小朋友的位置前,我就蹲下。然後請沒追到我的小朋友來玩。如果被追到了,那麼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哦。
3.紅燈綠燈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站在起始線後做好准備,一名幼兒在場地的另外一頭發號施令,游戲開始,幼兒開始走步,發號施令的幼兒背對幼兒念"紅燈綠燈停"念到停時轉身,此時走步的幼兒不能動,動的幼兒暫停一次游戲,游戲重復進行,直到發號施令的幼兒被走步的幼兒拍到。
4.切西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兒做"切西瓜"邊念兒歌邊繞著圓圈走,並做"切西瓜"的動作,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將身邊兩位幼兒拉著的手切開,然後站在被切開的位置,被切開的兩名幼兒則必須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達原位的即為再次游戲的"切瓜人"。
5.粘泡泡糖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邊走邊念兒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頂上,兒歌說粘到哪就粘在身體的什麼部位,為增加趣味興趣,可讓幼兒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6.捉尾巴
游戲規則:准備彩繩若干條,在場地上畫出四散跑的范圍。幼兒兩人一對,各自在後腰上繫上彩繩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抓到對方"尾巴"為勝。
7.把球踢出圈外
游戲規則: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兩個人進到圓圈內.其他的人站在圓圈外,連續不斷地把球投進圓圈內。圓圈內的人則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圓圈。如果留在圓圈內的球超過了三個,則圓圈外的一方獲勝。也可以考慮其他適合的規則。
8.夾球接力跑
游戲規則:游戲的人分成兩隊,不是進行普通的接力跑,而是用膝關節處夾球跳著跑。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為犯規,要返回出發地重跑。為了夾球方便,不要使用過大的球。
9.同心協力
游戲規則:場地中有5個不同顏色的圓圈,每個圓圈都不是很大。游戲規則是每個圓圈中要站滿5個小朋友,這5個小朋友除了腳以外,身體的其他部位不能著地,同時所有小朋友的腳必須踩在圓圈裡面,身體可以露在外面。看哪個圓圈中的小朋友通過集體協作,能共同配合完成游戲。
10.編花籃
游戲規則:3-6人參加,參加者伸出右腳,勾住前人,形成一個編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邊念兒歌,邊單腳往前跳,直至兒歌念完。
㈨ 促進嬰兒雙手協調能力發展的游戲,大家知道哪些
引言:現代家長越來越重視寶寶的智力發育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更加聰明的成長。對於9-10個月的寶寶來說,是雙手協調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寶寶會在這個時間開始學習雙手搭配合作,會有根據物體特點做出的搖晃、敲打動作。喜歡拿積木、握杯子、自由擺放小玩具等。那麼在這個時期,家長如何選擇一些有些來來開發和促進寶寶雙手協調能力呢?
推球回去
益處:通過推球來增強寶寶手臂的運動能力、促進手眼協調。方法:在開始的時候家長要把推球距離控制在一臂以內,寶寶可以雙手接球,接到之後從右往左 推。之後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距離,讓寶寶盡量使用兩只手來推球,用一隻手接球。最開始要 家長站在一旁用身體協助寶寶,等寶寶熟悉了之後就可以讓其獨立操作。
㈩ 適合幼兒的小游戲
適合3個月寶寶的游戲有哪些?這些有趣開發智力的小游戲別錯過
3個月的寶寶身體發育已經有很大進步,和麻麻的互動也越來越多,這時候的小人兒,睡眠、吃奶都有了一定的規律,醒著的時間也多了起來,利用這些時間,可以多和寶寶互動啦!
從這個月齡開始,互動游戲不再是單一的發育某種運動或感知覺,更多的是幾種感知覺或運動的結合,比如視覺和大動作發育的結合、觸覺和精細動作的結合。介紹的時候我也會從游戲的特點著手,和大家分享游戲對寶寶能力的具體開發。
大動作發育
1.幫助翻身
3個月的小寶貝背部力量有所發育,這個時期的小寶貝已經有側身的跡象(也有一小部分寶寶已經可以自主翻身),這時我們可以讓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練習翻身,如幫助他們側身、頭部移動,這有助於預防寶寶平頭的產生。當然,孩子感興趣時才能進行這些游戲。
具體做法:先用寶貝感興趣的玩具吸引寶寶玩,然後慢慢向側面移動玩具,寶寶順勢會有側身動作。
2.水盤
在新生兒的游戲稿中,鍛煉孩子的觸覺中我們看到過用一個平盤盛水,讓小寶貝踢的活動。(《小嬰兒怎麼玩?別錯過這些開發寶寶智力的小游戲》)
這里也可以拿來用,鍛煉腿部力量的同時還能發展感知力,水是溫溫的,一會兒會變成涼的。
3.滾動球
我們從出生就介紹過的趴(tummy time),每天幾分鍾,一天三四次,寶貝脖子和背部力量也得到了鍛煉,頭可以抬起,雙臂也能支撐上半身的重量。
3個左右的寶寶,趴著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互動游戲了。讓寶寶趴著,用彩色球吸引寶寶注意力,隨著球的移動,他們的頭和脖子也隨著轉動,視覺跟蹤力和背部力量發育同時得到了鍛煉。
躺著的時候讓寶寶捧著比較輕的球,練習抓球時的精細動作和雙手配合能力。
精細動作
3個月的寶貝,手和眼可以協調點了,看到的東西可以調動手去抓握,鍛煉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
1.彩虹海綿條
這個我家廚房洗餐具的時候用過,有很多種顏色,可以買來讓寶寶玩,剪成可抓握的寬度,直接抓,或者放到盛盤中放些溫水讓寶寶抓,鍛煉精細動作和觸覺感知力。
2.圍巾
這個是他們很喜歡的活動,容易抓握,在玩的時候我們還會和我們互動著拽著玩,寶寶的小手也可以感受到圍巾的質地。
3.絲帶
在健身架上綁上彩色絲帶,寶寶會自主抓握,還會隨著綵帶的移動而移動,是鍛煉視覺跟蹤和運動技能的不錯的游戲。
這個絲帶可以保存好,等寶寶會坐的時候還可以玩。
前庭系統發育
1.與寶寶共舞
寶寶情緒好的時候,打開他喜歡聽的歌曲,抱著寶寶共舞:輕柔有節奏地變換動作,配合音樂作出左右、上下、轉動等動作,如果跳舞的同時移動寶寶手臂,他們會更愉悅。
這個游戲能刺激寶寶前庭系統發育:前庭系統是所有感覺神經中最早發展的,在孩子腦功能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庭系統與視覺、聽覺、雙側統合、情緒中樞等很多神經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大一點的孩子上課時坐姿端正、不東倒西歪、注意力專注等,就是前庭、視覺、動覺系統的共同作用。
觸覺
1.觸摸書
觸摸書不僅有色彩豐富的畫面,還會隨畫面有模擬材質設計,比如小老虎,老虎身上會有一塊毛茸茸的材料,讓寶寶摸。
觸覺書不僅可以觸摸到形式多樣的感官體驗,小動物怎麼叫?什麼顏色?吃什麼食物?媽媽講解的時候,還對聽覺、視覺和語言發育有幫助。如果是雙語觸覺書,等孩子語言敏感期,還可以進行英語啟蒙。
味覺
1.玻璃瓶味覺體驗
3個月的寶貝已經可以把抓到的東西往嘴裡塞了,為了安全起見,可以把材料放到透明玻璃杯中讓寶寶觀察、聞聞,檸檬、桂皮、松樹枝等帶有氣味的都可以讓寶寶嘗試。
味道大的比如檸檬之類的可以在杯子上套上保鮮膜,扎幾個孔,讓寶寶體驗不同味覺帶來的感官刺激。
語言發育
1歲前是寶寶分辨語音的敏感時期,大腦此時會對聽到的語音因素進行分析和儲存,需要大量地傾聽各種不同性質的聲音,促進大腦聽神經的發育。
這個時候寶寶可以與媽媽互動,發出「啊、哦、咯」的聲音,媽媽經常與寶寶面對面的交流、用誇張的表情逗笑、撓癢癢肉、用簡單的詞,比如「哦」引導寶寶。寶接受的語言刺激越多,寶寶早說話的概率越大。
認知與社會性行為
1.鏡子游戲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游戲墊上擺個大鏡子,把寶寶放到鏡子旁,他們還不認識鏡子里的人是誰,但是會很感興趣,會對鏡像出來的表情、動作產生反應,沒准兒還會回饋更多的表情來互動。
註:一般9個月大寶寶,才開始認識自己。
2.捉迷藏(Peek-a-boo)
這個游戲是讓寶寶理解對象恆常性的,即使看不到物體了,物體還是存在的。理解這個概念是一個重要的認知里程碑。
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臉或用其他東西遮擋,問問寶寶媽媽在哪裡?之後可以換別的東西和寶貝玩,移開遮擋物,觀察寶寶的表情和狀態。
如果是愉悅的,可以繼續和寶寶玩,如果寶寶表情緊張或害怕,就再推遲一段時間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