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達利有什麼游戲
⑴ 任天堂經典游戲有哪些
坦克大戰,綠色兵團,超級瑪莉,魂斗羅,
赤色要塞,沙羅曼蛇,超級瑪麗,冒險島,三國,忍者龍劍傳,勇者斗餓龍,太空戰士(最終幻想),口袋妖怪,水滸,封神,火焰文章,塞爾達,忍者神龜,熱血系列、怪鴨歷險,洛克人,
雙截龍,忍者蛙,愛心小屋,吃豆子,大力水手,淘金者,大金剛、七龍珠,阿拉丁,波絲王子
⑵ 雅達利2600有什麼好玩的游戲
昆頓之怒,最近剛開測,感覺還不錯
⑶ 找一款八十年代的老飛機游戲,好懷念
你找的是雅達利的飛機加油,也叫運河大戰
⑷ 80年代游戲廳的游戲是哪些類型的
80年代游戲廳的游戲屬於街機游戲類型。
街機游戲是在八十年代開始在國內出現的,初期接觸街機游戲的人不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很多人開始嘗試這些新鮮玩意。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街機游戲開始在全國爆發,各種極品的街機游戲相繼出現。
《街頭霸王1》、《阿爾卑斯古戰士》、《大金剛》、《源平討魔傳》、《火車大盜》都屬於街機游戲類型。
(4)雅達利有什麼游戲擴展閱讀
1978年到1987年為街機黃金時代,壟斷局面在80年代末被任天堂的一代神機FC打破。以家用機形式出現的FC在短短4年內就將街機時代終結。
隨後任天堂、科樂美、中途島等廠商也加入街機平台斗中,誕生了一批優秀街機游戲, 如《大金剛(Donkey Kong)》、《青蛙過河(Frogger)》、《泡泡龍(Bubble Bobble)》等等 。正式這些游戲的產生,讓街機離開酒吧、舞廳等娛樂場所,不再作為附屬品存在。
街機進入32位時代,出現了3D技術。Technos Japan發行了世上第一款橫版動作清兵游戲《雙截龍(Double Dragon)》,而雅達利發行了第一款格鬥街機游戲《角鬥士(Pit-Fighter)》。
⑸ 80年代的游戲有哪些
1,《魂斗羅》
《魂斗羅》(Contra)是由Konami於1987年推出的一系列卷軸射擊類單機游戲。該游戲的故事背景是根據著名恐怖片《異形(Alien)》改編。
2,《推石小子:寶石》
《推石小子:寶石》(Boulder Dash : Rocks)游戲由德國1010TACLE STUDIOS AG工作室製作,是游戲史上具有相當長歷史的電子游戲之一。游戲擁有眾多可愛的人物角色。
3,《吃豆人》
《吃豆人》(Pac-Man)是一部由同名街機游戲移植至Atari 2600平台的游戲,最早由南夢宮公司於1980年在街機上推出,後由雅達利公司於1982年3月中旬發售Atari 2600版。
4,《洛克人》
《洛克人》(Rockman)是由Capcom開發的系列動作類電子游戲。於1987年發行。適用於家用機FC、SFC、Wii、PS2,掌機GB、GBA、NDS、3DS、PSP等。
5,《銀河戰士》
《銀河戰士》(METROID)是任天堂開發的一款動作游戲,於1986年在日本發行。首次在傳統橫版動作過關游戲的基礎上加入可自由探索的2D沙盤地圖,裝備、道具和能力升級等RPG要素。
⑹ 游戲公司 Atari 是哪個國家的中文名稱叫什麼有哪些大作 第三方游戲出版商是什麼意思
雅達利
有趣的是,真正商業意義上的電腦游戲機,竟出自美國一位「留著長發、身著花里鬍梢T恤衫」(暢銷書《矽谷熱》作者語)的瘋狂玩家 諾蘭·布希內爾(N.Bushnell)之手,甚至被嚴肅的電腦史家尊稱為「電腦游戲業之父」 。他首創了世界上第一家電腦游戲機公司——雅達利(Atari),曾創造出年銷售額2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然而,這家公司卻一步步從巔峰走向衰亡,苟延殘喘到1998年終於壽終正寢,成為一顆湮滅的星座。
雅達利公司 ——第一家電腦游戲機廠商雅達利公司 電腦游戲,已經為20世紀末平添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它迅速演變成一個擁有150億美元的巨大產業。據說,1992年,僅日本任天堂公司一家游戲機的盈利就與整個好萊塢電影業的盈利相當,並超過了美國國內三大電視網盈利的總和。
⑺ 世界上第一款RPG游戲
Atati2600的經典大作是游戲史上第一款圖形方式表現的RPG/AVG游戲
以下這些都是是搜來的.
家用機RPG的鼻祖
說起第一款家用機RPG,多數人想到的恐怕都是ENIX的《勇者斗惡龍》。1986年這款由中村光一、高橋兄弟等二十餘人打造的「新形態」游戲,為RPG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為自己獲得了日本「國民級RPG」的稱號。然而正如電腦平台的RPG一樣,家用機RPG同樣並非日本人首創,第一款可稱得上RPG的游戲早在雅達利時代便已問世。這就是由瓦倫·洛賓尼製作的ATARI 2600版《Adventure》。
作為早期的家用機游戲,《Adventure》不可避免的帶有濃厚的動作游戲元素,這也就是不少人認為該作並非RPG的理由之一。然而這款游戲中收集道具、迷宮探險、中世紀背景設定、情節要素等的存在,尤其是游戲中濃厚的冒險感覺又確實是RPG的特點所在。更加有趣的是,這款游戲還開創了「隱藏要素」的先河。在早期,游戲還只是一些簡單的小程序,本身內容並不豐富,而「隱藏要素」更是無從談起。在70年代末雅達利明令禁止製作人員在游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說在游戲的開頭和結尾根本沒有製作人員表,游戲製作人一直都在幕後默默的工作。不少游戲製作人對這種制度十分不滿,當時的雅達利員工瓦倫·洛賓尼就想出了一招在游戲中偷偷加入自己名字的做法。樂於探索的玩家們在《Adventure》的迷宮中將會發現一間隱藏的屋子,進去之後屏幕上就會出現「Created by Warren Robinnett」的字樣。游戲中放置一些隱藏的「復活節彩蛋」的做法從此流傳開來,在如今的游戲中恐怕沒有哪一款是沒有隱藏要素的吧!
當然,將《勇者斗惡龍》作為家用機RPG的鼻祖並無不妥之處。畢竟這款游戲制定了如今RPG這一類型的整體框架,而以DQ為代表的日系RPG也可說是家用機RPG的主要特徵。當任天堂以一部FC將電玩產業重鎮從美國搬到日本之後,日本人豐富的想像力在這部夢幻主機上不斷滋生,而全日本最受歡迎的游戲類型也從此一步一步的走向顛峰……
1985年在崛井雄二的建議下,ENIX加入了FC軟體陣營。面對充斥市面的動作、射擊等類型游戲,以電腦游戲起家的ENIX想到了西方根據「龍與地下城」等紙上游戲規則發展起來的RPG。在當時RPG僅是電腦游戲的專利,而電腦游戲本身影響力有限,多數是編程人員們自娛自樂的產物。要將這種新形態游戲發揚光大並不容易
為了自己的第一款游戲能夠取得成功,ENIX幾乎集合了全社之力打造這款新作,總共二十人的創作陣容在當時絕對是超白金大作才有的待遇。崛井雄二還請來了當時十分活躍的漫畫家鳥山明擔當游戲形象設計,其後具有濃厚鳥山明畫風的DQ人物形象頻頻在《周刊少年跳躍》上出現,該雜志數百萬的讀者們開始發現,原來電子游戲也有漫畫般的故事情節。
1986年5月,家用機RPG迎來了第一道曙光——《勇者斗惡龍》發售了。事實證明,ENIX在漫畫雜志上宣傳游戲的做法是十分成功的,如今不少大作選擇在《少年跳躍》等雜志上公布新作(包括DQ8)或許也是因為ENIX的成功經驗吧!《勇者斗惡龍》最終銷量突破150萬套,RPG一時之間成為日本游戲業界最熱門的話題。一款沒有動作、畫面粗糙、節奏拖沓的游戲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呢?唯一的解釋就是RPG的獨有魅力
參考資料:http://games.tom.com/zhuanti/rpg/index.html
最好的RPG是什麼?這個問題恐怕有太多不同的回答,在下認為,從1993年起至1996年,在超級任天堂(SFC)主機上出現了一批的高質量RPG,並在許多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進步,許多作品更是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和超時代的水準,堪稱RPG的黃金時代。這些RPG就是:
1、里程碑《最終幻想6》(《FINAL FANTASY Ⅵ》)
著名系列的第六作,SQUARE出品,24Mbit
第一款24Mbit的RPG,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款游戲仍然是偉大的傑作。游戲講述的是以地球為藍本的異世界的故事,以傳說的生物「幻獸」為中心,十六位經歷不同,立場各異的主人公為打破帝國的野心上演了一場場情義交織,令人回腸盪氣的活劇。
在這款游戲中使用了許多新鮮的系統,如ATB(即真實時間戰斗系統,雖然不是最早使用的,但卻更為完美),並首創了必殺技輸入系統,魔石系統和召喚魔法,分組作戰系統,還有就是大量的迷你游戲。另外,每名角色都有自己獨門的特技,這也給游戲帶來了樂趣。
對於人物的刻劃,SQUARE做的無疑非常成功。女主角蒂娜是幻獸和人類的混血兒,對自身充滿懷疑和否定,但最後還是鼓起勇氣,為了朋友而戰;男主角洛克,看似玩世不恭,甚至有些滑稽,其實卻有著悲傷的過去和堅強的性格;還有落魄的帝國女武官莎莉絲;貴為領主,同時又是機械天才和花花公子的艾德;豪爽的武術家,艾德的孿生弟弟馬修……幾乎為每個人都可以寫一個故事--而這是其它媒體幾乎不可能做到的。
游戲的音樂也是一大經典,蒂娜的主題那略帶傷感的曲調,悠揚地奏出了命運的無奈,生死的無常;加源的主題讓人感到壓抑的怒火和澎湃的熱血;洛克的主題則輕松中帶著熱情;其中最令人稱道的就是游戲中的愛情主題--也就游戲中是那部歌劇的音樂了,那感人的旋律相信每一個玩過《FF6》的人都不會忘記。由於以上所說的這些方面是如此的出色,因而畫面就顯得相對薄弱了--但這只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在當時,《FF6》的畫面絕對是無出其右的。現在看來,《FF6》在劇情,系統和音樂方面仍然是極為優秀的,超過了絕大多數的電腦游戲和次世代游戲。在當年的SFC作品評選上,《FF6》幾乎囊括了所有與RPG有關的獎項。
2、「異類」的《時空勇士》(《LIVE A LIVE》)
新類型RPG,SQUARE出品,16Mbit
與傳統RPG有著很大的不同,游戲一開始分為六個部分,故事互不相關,分別是:原始篇、功夫篇、西部篇、幕末篇、現代篇、近未來篇和科幻篇。時間背景從原始時代一直到未來,空間背景從中國深山一直到宇宙星空。在六個故事完成後就可以進行第七個故事--中世紀篇。這款游戲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各個故事無論是在劇情,畫面,音樂和風格上都有本質的不同,甚至連系統都不完全一樣,但每個故事又都能敘述得完整而感人。而且對於氣氛的營造也有其獨到之處,例如在原始時代沒有文字,人物的交流和思想都用圖畫的形式表現。
游戲系統上採用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設計--戰斗中生命力(HP)的減少只要戰斗結束就能完全回復,而特技也不需要消耗任何如MP之類的數值,隨便就能用,唯一重要的就是時間,不論移動還是用強力特技都要耗時間,所以人物升級時行動速度是最要注意的數值。
《LAL》在推出後就受到極大的歡迎,傳說要在PS上出其續作,但在下一直都沒聽到消息。
3、日本本土的《鬼神降臨傳》
原GB上「ONI」系列的正統RPG,BANPRESTO出品,16Mbit
通常RPG的世界都是以西歐中世紀時代為基礎的,但這款游戲卻不折不扣是完全的日本貨。畫面、音樂、角色、特效,游戲的各方面都努力營造出日本平安時代的氣氛,而且做得極為成功。劇情和系統都是相當典型的正規RPG,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畫面。游戲中的戰斗畫面可以說是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著名的《FF6》,其中的魔法稱為「神降」,施用時天地色變,極具魄力(就當時而言)。雖然算不上是非常出色,但由於其獨樹一幟的風格,還是一款相當不錯的RPG。
4、又一經典《龍戰士2》(《BREATH OF FIRE Ⅱ》)
「龍戰士」系列的第2作,CAPCOM出品,24Mbit
是CAPCOM唯一的系列RPG,由於前作很受歡迎,於是推出了這一續作。基本上還是較為正統的作品。大約說的是具有龍族血統的主人公的冒險故事,劇情以喜劇為主,內容輕松幽默。但其中需要玩家作若乾重要的選擇,一旦選擇出錯就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游戲中有許多迷你游戲,如釣魚、捕獵等,更使游戲變得輕松。
游戲採用了很簡潔的系統,每人有相當於魔法的特技和一項特殊能力,沒什麼特別復雜的,比較適合初學者。對於人物個性的刻劃很成功,每個角色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如那個青蛙王子,相信玩過這款游戲的人對它的形象和行為一定記憶猶新。其他方面如畫面、音樂都屬於中上水平,還是很令人滿意的。這款游戲一推出就獲得了一致的好評,甚至有相當數量的玩家認為其是系列中最好的。(超過了已於97年在PS上推出的《龍戰士3》)
5、飛躍!《時空之旅》(《CHRONO TRIGGER》)
仿「FF」系列的RPG,SQUARE出品,32Mbit
可以說是繼《FF6》之後的又一個里程碑,第一款32Mbit的RPG,在畫面上有了質的飛躍。游戲講述了主人公克羅諾的冒險故事,情節跌盪起伏,懸念叢生,而且內容緊湊,毫無托蹋冗長的感覺。雖然沒有《FF6》那樣宏大,但其中緊張和感人的效果卻毫不遜色。而且首創了時空的概念,使冒險不再是2D或3D,而是4D,玩家打聽一個事件或人物,問的不是「在哪裡?」而是「在什麼時代?」。這一切都帶來全新的感受。
系統上主要模仿《FF6》,使用了ATB,並使之更為完善,更能體現出真實時間戰斗的緊張感。另外,游戲還使用了不切換戰斗畫面和多人組合技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系統,使正規RPG中一向被忽視的戰術的比重大大增加。游戲人物是由鳥山明設計的,所以除了外形,連性格都接近其作品中的人物。看過鳥山明作品的玩家一定一眼就看得出。
前面已經說過,畫面是《時空之旅》的最大優點,其實這是一目瞭然的。那樣細致的地形描繪,那樣艷麗的色彩,絕對已經超出了SFC的水準。也正是這樣才能使不切換畫面的戰斗完全不顯得粗糙。音樂也很優秀,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主題。克羅諾的慷慨激昂,瑪爾的柔和動人,露卡的歡快輕松……其實在下最喜歡的還是魔王的主題,陰森恐怖。:)
這款優秀的游戲在95年度評選中囊括除了最佳音樂獎的所有RPG獎項,雖然這款游戲的音樂也很不錯,但還有更好的,那就是--
6、新A-RPG《聖劍傳說3》
著名A-RPG系列的第3作,SQUARE出品,32Mbit
雖然類型被分在A-RPG中,但其中「A」的比重卻不高,而且如劇情也超過了許多正統的RPG,所以這款游戲改變了許多人對A-RPG的看法。游戲中共有6位主人公,玩家可以從中任選3人進行冒險。每個角色都有獨特的性格和攻擊方式以及特技,而且不同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和結局也略有差異,這就大大增加了游戲的耐玩性,通常玩家都會玩上兩三遍。系統上又有了創新,新增加了轉職系統,雙打系統,氣力槽和超必殺技。而且A-RPG中一向難以設計的魔法也在這款游戲中有了出色的體現。並且有很多體貼玩家的設計,如戰斗可以不用手動控制,而交由電腦戰斗。
畫面秉承了SQUARE的一貫作風,極其華麗,美麗的村莊、絢爛的原始森林、大魄力的魔法都是一流的。游戲的音樂上的確有其獨到的優勢,尤其是片頭曲。在序章後,出現主人公踏上冒險之途的過程,同時屏幕下方滾動出現「聖劍傳說3」的字樣,這時背景音樂就是那首著名的片頭曲,以進行曲的節奏,雄壯有力,讓人感到主人公那破除一切障礙的決心,使人熱血沸騰。游戲的中期音樂也很有特色,而且多樣化,詳細的在下也難以一一道來,有興趣的玩家自己去品味吧。
用一句話概括,《聖劍傳說3》是一款不象A-RPG的A-RPG,因為它克服了所有A-RPG的缺點。
7、真A-RPG《天地創造》
正統A-RPG,ENIX出品,32MBit
與淡化操作要求的《聖劍傳說3》相比,《天地創造》顯然更為注意動作的要素。感覺中規中矩,單一的主人公,完全自由的動作操作……非常正統,所以這款游戲可以說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的結果。(不愧是ENIX)劇情比較有新意,說的是主人公創造異世界的過程。先是象《聖經》中的「六日創世」那樣創造大地和各種生命,之後再發展文明,隨著文明的發展,主人公的力量也會日益提高。總之是讓人聞所未聞的怪異情節。
前面已經說過,這是正統的A-RPG,所以系統方面當然就沒什麼太大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操作感極佳,爽快無比。畫面顯然是ENIX精心策劃過的,一改簡陋的作風,變得絢麗多彩。其中對一些動物角色的刻劃尤其傳神。(如那個小獅子,簡直就是「辛巴」的翻版)音樂以清脆悅耳為特色,感覺十分「透明」,令人心曠神怡。
作為正統,這款游戲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在系統上失之古板,但其新穎的劇情卻彌補了系統的不足。
8、浪漫的世界《浪漫傳說3》(《ROMANCING SAGA 3)
著名系列的第3作,SQUARE出品,32Mbit
有著許多怪異系統的RPG,雖然一開始讓人感到不習慣,但熟悉了後就會迷上這種浪漫的魅力。一般RPG的劇情都是由一條或數條主線加若干分支劇情所組成的,但這款游戲不同,它完全是由分支劇情構成,具有極高的自由度。玩家對主人公們下一步的行動有充分的選擇,如果玩家覺得某一部分的故事太難完成,不妨先去進行別的故事,等獲得了經驗和強力裝備後再說。所以游戲難度雖高,但卻不容易被「卡住」。
系統上也讓人有古怪的感覺。與《LIVE A LIVE》一樣,採用了戰斗後HP完全回復的系統,但由於敵人的強大且敵人會隨主人公們的級別提高而提高能力,所以難度非但不降低反而提高。還有被稱為「POINT MOVE」的系統,就是在城市或其他重要地點之間只要用游標點到就能「瞬間移動」而無需步行,雖然感覺怪異,但也使是游戲更為簡練。說到最了不起的還是戰斗系統,游戲的戰斗系統十分復雜,每個角色都有「技」和「術」兩種特殊能力,其中"技"是類似武技巧,以武器的不同而分類,依靠在戰斗中的隨機領悟而成長;"術"則是魔法之類的技巧,以屬性分為六大類,依靠購買獲得,兩者的威力都隨著相應熟練度的增加而提高。而且還有獨創的"司令官模式",在這個模式中能使用最多五人的組合技或組合術,效果絕佳。
與系列的前兩作一樣,游戲中的角色(仲間)很多,都各具特色,有的還具有獨門的特殊能力,如吸血鬼伯爵。這款游戲在畫面和音樂上倒並不很出色,比不上之前的幾部經典。總的說來,《浪漫傳說3》雖然不是非常的突出,但其波瀾壯闊的劇情,和獨到的系統也使之有很多擁護者。
9、正統的王者《勇者斗惡龍6》(DRAGON QUEST Ⅵ)
著名系列的正統RPG,ENIX出品,32Mbit
在銷量上唯一能與SQUARE的「FF」系列相抗衡的就是這個系列了。「DQ」和「FF」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多年,兩著以不同的方向發展,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價值。與以往一樣,《DQ6》的劇情還是那麼復雜,氣勢相當宏大。而且本作還加入了獨特的雙重平行世界,使游戲的故事更加曲折離奇。游戲系統上也有了新的發展,其中之一就是多達16種職業的轉職系統;另一點就是除了魔法,角色還能用特技,這就使以前只會普通攻擊的戰士系角色更具有魅力。
盡管劇情和系統相當不錯,但事實上被它感動的玩家卻並不多,相信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畫面的簡陋。雖然與以往幾作相比,《DQ6的畫面不能不說是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不過與同時代的其它作品一比,缺點馬上就暴露無遺了。地圖畫面還不錯,角色形象也還勉強合格,但戰斗畫面就實在太……早就過時的主視角戰斗,簡單的特效畫面,大量的文字說明……都給人一種疲倦的感覺。這樣的畫面甚至影響到了劇情的表達。在下一向認為,游戲最重要的是平衡性,顯然《DQ6》在畫面這一點上失去了平衡。
ENIX在音樂上還是有相當的實力的。「DQ」系列一向以交響樂式的BGM為自己的風格,本作也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利用SFC的機能和大容量將其發揮得更是淋漓盡致。
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似乎並沒有影響《DQ6》的銷量,在96年度SFC軟體評比上還是獲得了大量獎項和高度評價。也許「DQ」系列吸引人的並不是游戲本身,而是它那種正統的象徵。
10、鬼神再現《幕末降臨傳》
ONI的系列的正統RPG,BANPRESTO出品,32Mbit
在四周大作名作的包圍下仍然閃閃發光,BANPRESTO的PANDORA'S BOX創意小組的絕作,《鬼神降臨傳》的續集。與前作一樣,這款游戲同樣日本味十足,但由於容量增加了一倍,所以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故事背景不再是古老的平安時代,而是日本幕末和維新運動的時期,主人公「大和丸」與夥伴們斬妖除魔的故事。游戲中出現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如新撰組的近藤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當然人物雖是歷史人物,但故事本身卻絕對是虛構的,使人有一種怪怪的感覺。另外,游戲後期還有出海去美國的劇情,PANDORA'S BOX的製作精神實在讓人佩服,因為在美國的風格完全不再有日本味道,取而代之的是相當正宗的西部片感覺。
系統則是前作的發展,角色除了「神降」,還有「法術」和「劍術」兩種特技,而且畫面華麗,使戰斗更吸引人。由於運用了32Mbit的大容量,所以畫面和音樂上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游戲中那充滿日本味的主題曲做得相當出色。
在SFC的後期,RPG世界中幾乎都是SQUARE和ENIX的天下,這款游戲的出現不能不說是帶來了一股新風。
11、驚異!《神秘的約櫃》(《MYSTIC ARK》)
正統RPG,ENIX出品,32Mbit
令人吃驚,游戲中最突出的優點居然會是ENIX最為薄弱的戰斗畫面。游戲講述的是主人公為拯救世界,分別前往八個不同空間進行冒險的故事。本身還是相當老套的,但由於這是第一部完美地加入AVG要素的RPG作品(之後這類游戲最好的應該是PS上的《寄生前夜》),所以在情節上顯得曲折異常,從而也使難度大大增加。
系統上ENIX並沒什麼創新,用的是相當「勇者」的系統。也許ENIX覺悟到要與SQUARE競爭不在畫面上下功夫不行,所以游戲畫面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八個不同世界的氣氛營造得極好,背景也相當細致。而最突出的就是戰斗畫面了,模擬人的角色設計,逼真的光影效果,人物生動的動作,華麗的特技,都讓人有「電影」的感覺。
音樂上……(不好意思,在下忘了,不過既然沒印象,恐怕也不是特別的好。)總之還是相當值得一玩的作品,但AVG的要素相當大,謎題百出,玩家要有心理准備呀。
12、逝去的輝煌《勇者斗惡龍3》(《DRAGON QUEST Ⅲ》)
著名正統RPG的復刻阪,ENIX出品,32Mbit
來源自FC上最受歡迎游戲之一,在原基礎上進行了很大的強化,加入了游樂場等新場所。在劇情和方面與FC版基本一致,即勇者洛特的後代進行冒險並打倒魔王的故事,是洛特三部曲的終章。系統也是沒什麼太大的分別,只是融入了《DQ6》的一些要素,增加了一些特技和一個新的職業——小偷。
畫面和音樂可謂是強化了不少,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FC與SFC的機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並且游戲在這方面還超越了《DQ6》。就在下認為,ENIX出這款游戲完全是沒有意義的,過去的最好在現在則不一定能再創輝煌,反而有炒冷飯的感覺。客觀地來說,《DQ3》還是不錯的,追求正統的玩家還是不應該錯過。
後記
1.在下在SFC上還玩過好一些RPG,但其水準不能與上述作品相比,所以在下也沒收入。
2.都說評論要客觀真實,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對游戲熟悉,上述游戲在下大多都CLEAR了,另一些也至少有80%的完成度,所以上述應該是沒什麼失實。
3.其實還有《宿命傳說》和《星海傳奇》聽說是極好的RPG,但那時在下的SFC已經......
⑻ 游戲公司 Atari 是哪個國家的中文名稱叫什麼有哪些大作 第三方游戲出版商是什麼意思謝謝了,大神幫忙
Atari中文叫雅達利是美國的一家游戲公司,主要製作電視游戲機,第三方游戲出版商是指推出遊戲的公司.
⑼ 跪求一個很早以前的經典蝙蝠俠街機游戲
應該是這款蝙蝠俠吧……是雅達利於1990年出品的游戲,該游戲根據當時《蝙蝠俠1》電影改變,游戲中的場景、敵人等都是照搬電影,游戲中最終面對的就是那個電影中瘋狂的小丑了。游戲的畫面比較粗糙,人物的動作也比較怪,不過操作的手感非常不錯……附上下載地址:
http://www.emumax.com/emumax_roms_detail.asp?id=3121
⑽ 從雅達利到ps1的游戲有口袋妖怪嗎
口袋妖怪是任天堂御用游戲
主要是在掌機和任天堂的家用機上
雅達利到ps1這段周期,主要是 GB/GBC ,GBA
N64這些機種上有口袋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