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年游戲是怎麼統一的
A. 兒時游戲 紅燈綠燈小白燈的游戲規則
童年時代玩過紅燈綠燈小白燈的游戲,現在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游戲的規則:
一般玩家在五個人以上,多多益善。那麼先進行單撥,出正反手單出逮的一(「鬼」)。「鬼」面對著牆站著,或者是有一條終點線,面對著終點線背對著其他人站著。起點線距離終點線的距離是50米到100米之間。其他的人站在起點線上,准備著往終點線跑進攻「鬼」。
「鬼」喊「紅燈綠燈小白燈」,節奏可快可慢,然後其他的人就從起點往終點方向移動。「鬼」喊完之後馬上回頭去看,這個時候其他所有的人都要馬上靜止,身體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動。「鬼」仔細審查一下,如果發現誰動的話,那個人就必須回到起點線重新再往終點線跑。
這樣每次循環,然後直到有誰打到「鬼」,算是目標完成,然後大家一起往起點線回跑。「鬼」馬上跑著去抓這些人,先抓到誰誰下次就做「鬼」,然後上次的「鬼」就轉變成人。但是如果等所有人都跑會起點線,「鬼」一個人都沒有逮到的話,那麼對不起來,下一輪「鬼」還有當「鬼」。
這個游戲需要迅速的反應能力和急敏的速度,作為「鬼」的一方要善於通過喊「紅燈綠燈小白燈」的節奏來找出進攻人的破綻,迫使位置靠前的人往返回起點線;作為人的一方要善於在「鬼回頭」的瞬間馬上保持靜止,這也很需要好的身體身體協調能力。總之呢,樂趣無窮,樂在其中。
(1)中國童年游戲是怎麼統一的擴展閱讀:
童年游戲是指童年時代玩過的游戲。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代人童年的游戲各有不同,70後打彈珠、丟沙包;80後打游戲、玩玩具槍;90後玩網游、抓人、躲避球;00後玩pad、撕名牌等。
躲避球起源於英國,隨著歐洲移民新大陸並在1900年左右盛行於美國的一種新興球類運動。在大陸,新中國政府也廣泛開展包括躲避球在內的各種新興球類的體育項目,並得到了長足發展,各地已有許多躲避球地方球隊和俱樂部。
B. 70後80後的那些童年游戲都是怎麼玩的
小的時候就經常跟著大點的孩子屁股後頭看他們玩。找一根約十厘米左右,直徑二厘米左右的樹枝(一般用柳枝,因要柳枝有硬度,分量也較重,能打遠),兩頭像削鉛筆一樣把它削尖,這就是「蘇」,另外找一根再粗一些、長一些的樹枝,最好有點弧度,用來打「蘇」。游戲規則:兩人「告吃」,贏的先打,在地上畫一個一米見方的方框,把「蘇」擺在方框里,要盡量擺個「好翹」,然後用那根長點的棍對准「蘇」的尖頭部分輕輕一敲,待「蘇」騰空而起還沒落地時,就像打棒球一樣使勁把他打出去,能打多遠打多遠,另外一個則要把「蘇」重新扔回到方框里。
C. 小時候玩的游戲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
那個時候玩的游戲大家都是一個傳一個的,所以說有一個地區的人玩通過人員的流動,別人也就知道了,因為小的時候游樂項目本身就比較少,這樣一傳大家都會玩,所以說全國玩的游戲也都差不多。
D. 中國的傳統游戲有哪些
捉迷藏:小時侯每天晚上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捉迷藏,我們也叫它「藏貓貓」 ;
跳皮筋:女孩子們喜歡玩的游戲。小時侯和小夥伴們天天跳。;
踢毽子:小時候踢的雞毛毽子都是自己做。三根公雞毛,一個大銅錢,就能做一個毽子;
扔沙包:小時侯經常玩,課間十分鍾也要跑到教室外邊玩一會。
E. 兒時游戲是如何做到全國統一的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的年代,是如何傳播過來的
因為兒時的游戲較少,好玩的更少,好玩或有一定特點的游戲自然玩的人就多。在現在這個信息發達的年代,那為數不多的幾個游戲也差不多是全國統一。
F. 兒時游戲有哪些
滾圈圈:又名滾鐵環,舊時兒童游戲,流行於中國各地。男孩手捏頂頭是V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發出嘩啷嘩啷的聲音。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個人活動、集體競賽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競速、有100米障礙(如繞樹叢、過獨木橋)、4×100米接力等比賽項目等。
G. 下列童年游戲中,通常需要2個小朋友一起玩的是
翻花繩。
翻花繩,中國民間流傳的兒童游戲。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稱法,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綳綳、解股等等。
翻繩游戲,最常見、最快意的玩法是兩人輪流翻,每人翻一次,就能出一現一個新的花樣。這種玩法多是由喜歡玩翻繩的孩子自由地選擇合作夥伴,是促進孩子主動交往、自願合作、擴大交往面的有效手段。
翻花繩游戲的發展狀況
21世紀孩子不屑一顧的破繩子,但在20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如果女孩子能夠找到一根好繩足可以拿來炫耀半天,天天揣在褲兜里,下課、春遊,全天候、即時性地娛樂一番。
在世界上大多數部落或種族的人中,線繩翻花都是非常普遍的玩意。已經發現了幾千種翻法,其中有些還非常復雜。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很難理解,那些用線繩翻出的造型對於古早人怎麼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其實那些造型曾經和宗教、神話甚至魔術、占卜聯系在一起。
H. 為什麼兒童的童年是以游戲計算的
你問的是為什麼兒童的童年是以游戲計算的嗎。
童年游戲是指童年時代玩過的游戲。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代人童年的游戲各有不同,70後打彈珠,丟沙包,80後打游戲,玩玩具槍,90後玩抓人,躲避球,00後撕名牌等。
I. 童年玩過的游戲介紹
丟沙包、滾鐵圈、跳繩、角鬥士、攻城等等。
1、丟沙包
人數要求:3人以上
場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沙包
規則說明:打仗扔石頭的變種。要三個人玩,非常訓練敏捷性。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著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過來的沙包,才能「刑滿釋放」。這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及鍛煉反應能力,又有較大的運動量。
2、滾鐵圈
人數要求:1人
場地要求:任意空地,但不能太小
道具要求:鐵圈和推手
規則說明:用竹竿推著鐵環在地上轉,叫做滾鐵環。
簡介:滾鐵環,舊時傳統兒童游戲,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全中國。玩家手捏頂頭是"U"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
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個人活動、集體競賽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競速、有100米障礙(如繞樹叢、過獨木橋)、4×100米接力等比賽項目。
3、跳繩
跳繩(多人型)
人數要求:3人以上
場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繩子
規則說明:兩個人分別拿著繩子的兩端,甩出一個梭形空間,另外一個人找個合適時機鑽進去跳,看誰跳得多。這也是一種運動,但是比起單人型,多人型又有了一點游戲的特點,對時機的把握要特別好。
4、角鬥士
人數要求:5人以上
場地要求:平滑的牆面,牆面長度不少於4M
道具要求:(無)
規則說明:分為兩組,分別站在牆的兩側,由力量較大者往中間開始與對方進行身體對抗,不能用手,單純以身體力量。雙方組員要同時加入,以保持相互之間的公平。中間的人被擠出去之後,人數少於4人時決出勝負,剩餘人數多的一方勝利。
5、攻城
人數要求:2人以上
場地要求:比較空曠的平地,」己「字形的對抗劃線。
道具要求:無
規則說明:游戲以推,拉等身體對抗為主要手段
規則說明:游戲前約定游戲總人數並分二組;各從大本營出發,以一方腳踩入對方大本營的」三角劃線區「為勝。區域劃分:我方城池,對方城池,城外。雙方隊員,不可直接從一方城池進入另一方城池,以腳觸地為判定依據,違者,當離開此局,不可再幫助本方人員。
可相互對抗區域:城內對城內,城內對城外。城外的人不可對同處城外的人進行身段對抗。當城外的人與城內的人正處於對抗中,」城外人對城外人不能對抗「的規則失效。從大本營出發到城外,有二個直線位置,是游戲的主要對抗區域。也是游戲中對抗強度比較大的地方。危險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