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資訊 » 什麼是指導游戲

什麼是指導游戲

發布時間: 2022-07-17 19:07:18

Ⅰ 幼兒游戲的指導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它的價值在於能夠促進幼兒身體、智力、社會性、情感等多方面的發展。因此,家庭、社區、幼兒園都應該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自主的去探索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那麼在幼兒園中,教師教育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就是游戲,利用游戲的基本特徵,在幼兒游戲時進行適當的指導和介入。

教師可以從游戲開始前、游戲進行中、游戲結束後三個方面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與介入,可採用以下策略:

(一)游戲開始前

1.兒童的知識經驗是游戲的源泉,所以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多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更多地認識社會角色等。

2.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空間、心理環境。其中游戲場地大小要適宜、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也要和諧。

(二)游戲進行中

1.以觀察為依據。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觀察去發現幼兒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才能適當地對幼兒進行指導與介入,可以觀察幼兒游戲的主題、環境、內容、材料,幼兒的需求和行為。

2.適當指導與介入。

(1)確定指導與介入的時機。介入兒童游戲的時機要根據觀察需要而定,當幼兒游戲出現困難時、游戲秩序受到威脅時、對游戲失去興趣准備放棄時以及游戲內容發展或技巧方面發生困難時,教師適當的介入,幫助幼兒發展其游戲。

(2)確定指導的方式方法。教師可以以自身、材料或者兒童夥伴為媒介。在指導時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游戲中,也可以以旁觀者的身份通過言語或者動作手勢、眼神等以教師的身份干預兒童游戲。在材料方面,教師多提供有轉換性的、自然性的游戲材料,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游戲的興趣,並且保持愉快的心情。

3.注意事項

(1)把握好指導與介入的對象范圍。做到重點與一般,個別與集體,局部與整體的結合,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差異,分層次指導。

(2)把握好互動的節奏。教師應站在幼兒的角度體驗他們的需要和興趣,並且在與幼兒進行互動提問時,教師避免提現實性的問題去打破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及時退出。幼兒所預期的游戲行為發生時,教師應該從游戲中退出,讓幼兒重新自己控制游戲,培養其獨立性和自信心。

(三)游戲結束後

在游戲結束後,教師可以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作出評價,多多鼓勵,使幼兒保持對游戲的高度熱愛。同時教師也要及時做出反思,反思自己的游戲指導行為是否合適,幼兒是否達到所期望的游戲行為。

在往年教師資格、招聘的考試中,通常以客觀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去考察這部分內容。例如客觀題中考查教師觀察的內容包括哪些;教師以什麼樣的角色去指導等,在做題時,首先要對知識點有明確的把握,然後利用題干中的關鍵詞去調動知識。材料分析題中去分析案例中教師採用了哪些策略去支持幼兒的游戲活動,做這類題首先根據問題去找准理論,然後分析材料並找到對應的理論,最後可評價教師的做法也可提出自己的建議。

Ⅱ 指導游戲法名詞解釋

教學游戲亦稱「游戲教學法」。根據教學大綱,將教學內容和生動有趣的游戲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20 世紀初義大利蒙台梭利倡導。

教學游戲的結構具有相互聯系的四種成分:游戲任務、游戲信號物、游戲行為和游戲規則。美國學校大多採用模擬游戲,即模仿某種現實,由學生扮演現實生活中的角色來進行。此法有利於改變學生學習態度,提高記憶效果,並可作為訓練遲鈍學生的行為矯正技術。

(2)什麼是指導游戲擴展閱讀:

教學游戲注意事項:

1、要圍繞教學目的設置游戲。團隊參與對人際關系改善和觀點磨合及團隊協作有積極作用;個人活動更利於學員參與;一般知識可設計與內容直接相關的練習和訓練;技能可設置角色模擬活動;態度改變需設計情景(心理)體驗及角色模擬。一定要設計競賽因素。

2、聚焦任務,控制游戲過程。游戲過程掌控和引導分四步:公布規則、角色說明、游戲控制、游戲點評。

3、啟發性引導,促進學員投入。注意學員的兩種不利游戲進展的情況:情緒抽離、焦點跑偏。

4、組織分享。盡可能讓參與者都有表達的機會。注意學員情緒變化。

5、提問引導。初始階段應避免提有壓力的問題。多用「問」的狀態教學。

Ⅲ 簡述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如何引導幼兒游戲

幼教網整理了關於幼兒游戲專題論文《談教師該怎樣指導幼兒游戲》,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是能讓幼兒獲得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一種行為。幼兒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游戲是促進學齡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在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發展能夠得到更快地發展。而幼兒在游戲時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戲自己的舞台呢?以下幾點我想可以供教師們去參考學習。

一、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有計劃的觀察

維果茨基指出,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游戲好比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肓著發展的所有趨向。因此對幼兒在游戲的過程進行有計劃、有目的觀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師可能認為游戲是幼兒自己玩的,只要不出問題,教師就可以不管,根本沒有觀察的意識。有些教師知道要通過觀察來指導幼兒游戲,但對為什麼觀察、觀察什麼、怎麼樣觀察還不太清楚,出現了想觀察而不會觀察的現象。其實,我們只要反復地去嘗試,在幼兒每次游戲時都進行認真地觀察,並把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從中去分析幼兒在游戲中情緒、情感及社會性發展的情況,去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那麼我們就能更好地制訂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指導計劃,真正地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獲得更多的知識。

二、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也不是成人願望的執行者,他們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願望來玩游戲的,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

平時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游戲的情節、內容要是幼兒自己經驗的再現;游戲中出現矛盾、糾紛要以幼兒的方式來解決;游戲中的環境布置也是幼兒自己的事情;游戲中的規則是根據幼兒的游戲需要確定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的,這樣幼兒才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三、具體指導幼兒游戲的幾個策略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材料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游戲時,教師就在幼兒的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對於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的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玩游戲時,由於使用材料不同、游戲的規則不同,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不同等因素,會表現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出的問題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產生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在表演游戲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規則游戲中可能是對規則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導等等。在同一類主題的游戲中,由於幼兒已有經驗的多少等原因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例如「辦家家」的游戲,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的幼兒都喜歡,但是他們在游戲中表現的內容是有差異的,這是由他們的發展水平和社會經驗所決定的。所以對不同游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根據每一種游戲特點及幼兒的需要指導游戲。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游戲中同一主題的情節發展要經歷產生、發展、高潮、結束等階段。幼兒在每一個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對每一個階段的指導也應該是不一樣的。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了。因此,在游戲的產生階段,教師應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及他們的需要適時提供環境和材料,並利用多種方法引起幼兒的關注,以促進游戲情節的發展。在游戲的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幼兒的情況,根據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及時增減玩具材料。隨著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教師要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輔助材料等,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在游戲進入高潮即將結束時,教師應引導幼兒對游戲中的多種體驗、感受進行推理,以幫助幼兒形成並分享正確的經驗。

Ⅳ 幼兒游戲指導方式有哪些

對於教師來說,在游戲過程中的指導是一個開放性的與幼兒互動的過程。這種互動過程,要求教師應掌握一定的技巧或策略,並具有較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實踐中能夠靈活機動地運用,所以游戲中的指導充分體現了幼兒教師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創造性。

教師指導游戲就需要介入幼兒的游戲,介入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游戲,促進幼兒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游戲質量。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平行式介入法

(二)交叉式介入法

(三)垂直介入法

平行介入法

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玩與幼兒游戲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目的在於引導幼兒模仿教師。教師起暗示指導的作用,教師的指導是隱性的。當幼兒對教師新提供的材料不感興趣或者不會玩,不喜歡玩,只會一種玩法時,教師可用這種方式介入進行指導。

採用平行游戲的指導方式,可以傳遞成人對幼兒游戲關注的態度,增進幼兒游戲的興趣,同時成人的行為本身成為幼兒可以參照的範例或榜樣,益於幼兒掌握游戲技能。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導成為干擾的可能性。

情境舉例:

一個男孩在用積木搭「大高樓」,但他把小塊積木放在下面,大塊積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樓」總也搭不高、「站不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坐到他身旁去,也拿一堆積木來搭「大高樓」,一邊搭一邊說:「我把大積木放在下面,小積木放在上面,這樣我的大高樓就搭得高了。」

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介入法是指當幼兒有教師參與的需要或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處於主動地位時,教師可扮演配角。

情境舉例:

教師當成「鄰居」到娃娃家,假裝發現娃娃發燒,並勸「爸爸」「媽媽」應帶娃娃到「醫院」看病或請醫生,使原本平淡的游戲情節得以擴展。

在郵局游戲中,教師扮演「寄信人」卻假裝不知要寫郵址或貼郵票,貼多少錢的郵票等,吸引郵局「工作人員」主動前來介紹,豐富了游戲中幼兒的角色對話。

在「菜市場」游戲中,教師扮演顧客,專買「市場」上沒有的東西,如「海帶」、「烏龜」,引發幼兒自己尋求代替物,用紙條代替「海帶」,用小扁瓶子代替「烏龜」,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垂直介入法

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兒游戲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或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時,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教師的指導是顯性的。如在游戲當中,幼兒因爭搶玩具而發生打罵,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內容的游戲時,教師應直接干預,加以引導。這種方式易破壞游戲氣氛,甚至使游戲中止,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Ⅳ 幼兒教師應如何引導幼兒游戲

1教師在考慮組織游戲時,必須為兒童做好相應的材料、時間、空間、經驗等條件准備。

材料准備對兒童游戲有著極大的影響,是教師指導游戲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對材料的提供,將教育意圖及教師期望兒童達到的行為,通過材料來展現給兒童。准備游戲材料,也是兒童參與游戲的第一步,這樣不僅能更好地滿足兒童游戲的願望,而且能提供鍛煉兒童能力的機會,省去了教師花大量時間為兒童製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勞動。

游戲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兒童游戲的質量。兒童只有在充足的時間里,才能去尋找夥伴、選擇角色、計劃游戲的情節等。如果時間過短,兒童不僅玩不出高品質的游戲,而且會慢慢放棄要玩的游戲內容。

游戲空間的大小、密度及游戲場地的結構特徵等,對兒童游戲都會產生影響。因此,游戲前教師要考慮空間是否有利於兒童各類游戲的開展。足夠的空間可以使兒童在游戲時玩得盡興,而狹窄的空間會使兒童產生緊張、壓抑的情緒,且容易引起兒童因相互間的碰撞而產生糾紛。

兒童游戲是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再現,兒童只有具備了某種經驗,才可能在游戲中表現出來。因此,經驗的准備就是要為兒童提供多種途徑,豐富和完善兒童的知識經驗,並在游戲之前以多種方式來刺激、激活兒童已有的經驗,為游戲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這種游戲經驗的准備包括已有的經驗和預先的經驗兩個部分。兒童就是通過游戲將已獲得的生活經驗及簡單的知識經驗進行實踐、嘗試,並進行重新的建構以形成新的經驗,逐漸學習社會規則並掌握與人交往的技能及行為規范。

2.觀察游戲,了解游戲進展情況

教師只有觀察兒童的游戲,才可能發現兒童游戲的興趣和需要,了解兒童游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游戲的材料,確定何時參與、介入兒童的游戲,作出有效的指導。觀察兒童的游戲,有利於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將兒童游戲的經驗與教育教學活動中提供的經驗相整合,幫助兒童形成系統的、豐富的經驗體系,促進兒童全面和諧地發展。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觀察,用掃描觀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兒童游戲的情況,用定點觀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組或區域兒童游戲的情況,用追蹤觀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個別兒童游戲的情況。

3.參與游戲,促進游戲發展

根據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影響活動的形式,我們總結出教師參與介入游戲的三種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

平行式的介入法是當兒童只喜歡某一種游戲或對新出現的玩具材料不感興趣、不會玩或不喜歡玩時,教師可以在兒童的附近,和兒童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戲,以引起兒童模仿,教師起著暗示的指導作用;

交叉式的介入法是當兒童有要教師參與的需要和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兒童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兒童游戲,通過教師與兒童、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著指導兒童游戲的作用;

當兒童在游戲中出現嚴重的違反規則反攻擊性行為時,教師則以現實的身份直接進入游戲,對兒童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稱為垂直式,這種垂直式的介入法不宜多用,因為它很容易破壞兒童游戲的氣氛。

4.講評游戲,分享游戲體驗

游戲結束時教師引導兒童就開展游戲情況進行討論,幫助兒童整理游戲中零散的經驗,修正錯誤的經驗並找出存在的問題,分享成功的經驗,為下一次游戲的開展做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准備。

這種游戲講評是對兒童已有經驗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戲計劃的依據。它不僅可以豐富兒童游戲的內容,而且有助於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發展,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兒童在游戲時的真實想法及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指導游戲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情景講述」、「點面結合」、「繪畫輔助」等方法來幫助兒童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教師是引路人,應多問兒童幾個「為什麼」、「怎麼辦」,讓兒童成為游戲講評的主人。

Ⅵ 簡述幼兒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幼兒游戲

教師應如何指導幼兒更好地進行角色游戲呢? 首先,要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角色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則游戲內容充實新穎。為此,教師要豐富幼兒一日活動中的生活內容。如帶領幼兒外出遊覽或參觀時,有意識 地指引幼兒觀察交通警察是怎樣指揮交通的、紅綠燈的作用、車輛與行人應遵守哪些交通規則等。同時,還要指導家長組織好幼兒的家庭生活,使幼兒在家裡也能獲 得可以理解的、廣泛的生活經驗。當然,幼兒獲得的生活印象及知識,老師不要急於要求他反映到游戲中去,而是要讓其經過自己的轉化,自然地遷移到游戲中。 其次,要幫助幼兒學會扮演和選擇游戲的角色。 三歲左右的小班幼兒玩角色游戲,往往只熱衷於模仿某一角色的動作或活動,並不明確自己所擔任角色的職責,需要教師給予啟發和指導,他才能更好地勝任這一角 色。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還時常會忘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需要教師隨時用游戲的口吻給予提醒。如一個當售貨員的小朋友離開了崗位到處亂跑,教師可以顧客的身 份到商店買東西,找回售貨員並說:「售貨員可不能離開櫃台呀!顧客買東西,售貨員要接待。」有時教師也可直接向幼兒提出角色,讓幼兒自行選擇角色。 第三,要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教育。 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深入了解幼兒游戲的意圖、能力及行為表現,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觀察游戲的目的有兩方面:一是觀察幼兒的活動情 況,並給予適宜的幫助或指導,以促進游戲的發展。如小班幼兒自我調節活動的能力較差,往往長時間地重復一種工作,累得滿頭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師觀察時發現 這一情況,要及時幫助幼兒調配活動。二是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個別教育。 第四,要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游戲,促進游戲情節的發展。 教師以角色身份參加到游戲中去,既可為幼兒增添游戲情趣,又能增進師生友誼,便於指導游戲和了解幼兒,促進游戲向深層次發展。教師可根據指導游戲的需要扮 演角色。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當配角,也可以不固定在一個角色上,以便於指導。當然,必要時也可當主角,如當娃娃家的「媽媽」,讓「爸爸」去買菜,讓 「姐姐」去洗衣,自己則看娃娃、喂娃娃吃飯、哄娃娃睡覺等。由於教師擔任主角,使幼兒都明確了各自的角色職責,游戲的內容也豐富了。 一個好的角色游戲,一般要有良好的開端、有趣的過程、愉快的結尾和再做游戲的願望。因此,教師應掌握好時機,在幼兒的游戲興致尚未低落時愉快地結束游戲, 使幼兒保持繼續游戲的積極性。當然,有時幼兒也會自動結束游戲,轉向另一個游戲。總之,要使幼兒自然、從容、愉快地結束游戲。

Ⅶ 教師該怎樣指導幼兒游戲

1.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
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幼兒游戲。比如某幼兒在小超市中當售貨員,然而無人前往超市購物,該幼兒無所事事,老師可以通過扮演顧客前往購物,和售貨員交流,還可以假裝購買的東西太多,引導幼兒上門送貨。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包括兩種: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
(1)平行式介入法。
什麼是平行式介入法呢?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戲材料和游戲情節,引導幼兒模仿其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是一名游戲者,教師的行為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當幼兒不會操作幼兒材料、游戲情節過於單一或缺乏創新時,教師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比如教師在活動區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會兒,就因為沒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進一步操作的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幼兒身邊操作玩具,建構更多的作品,開拓幼兒的思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還可以邊說邊做,一是吸引幼兒興趣,二是教給幼兒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就是教師通過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到幼兒游戲中,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游戲能夠順利開展下去時,教師則可以退場,不能待得太久。
2.材料指引介入法
材料指引介入法就是通過材料的提供達到指導幼兒游戲的策略方法。游戲材料對幼兒的游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材料很多游戲就無法開展。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游戲材料,可以增強幼兒的游戲興趣,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根據幼兒游戲情節的不同,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也不盡相同。
3.語言指導
語言指導是通過教師的話語達到對游戲指導的一種方式,它是游戲指導中非常重要,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所使用的語言是非常豐富的,而不同語言在游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樣的。根據提問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教師的語言分為七類。
(1)詢問式語言。
比如,「家裡除了爸爸媽媽以外,還有誰?」「你什麼時候給你的病人開刀?」「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壞人啊?」「拿不下了怎麼辦?」「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麼辦呢?」
上述就是詢問式語言,詢問式語言一般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教師藉助詢問式語言把幼兒面臨的問題情境描述出來,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擺在幼兒面前,讓他們思考並尋找解決途徑,起到促進游戲情節發展的作用。比如,「家裡除了爸爸媽媽以外,還有誰?」(用於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可以考慮加入別的的角色,比如「寵物」)「你什麼時候給你的病人開刀?」(提醒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有的孩子剛剛還扮演醫生,但很快就忘了自己的角色,到處閑逛)「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壞人啊?」(幫助幼兒豐富對警察的認識)「拿不下了怎麼辦?」(幫助幼兒思考更為合理的解決辦法)「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麼辦呢?」(指導幼兒學會使用替代材料)這就是詢問式語言所起到的指導性作用。
(2)建議式語言。
建議式語言,顧名思義就是教師通過給予建議,指導幼兒游戲。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當發現幼兒在游戲中情節發展停滯不前或出現困難時,給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導,而是採用建議的方式,比如,當發現一個幼兒試圖把娃娃放在堆滿東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擺弄玩具時,教師可以建議:「我覺得如果放在旁邊會更好。」當幼兒為了在麥當勞買不到油條而爭執時,教師可以建議說:「麥當勞沒有油條賣,那我們再開個賣油條的店吧。」
(3)澄清式語言。
幼兒的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但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時候由於不太理解社會規則,或者模仿了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在游戲中表現出一些不符合規則的游戲行為。據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討論,澄清幼兒對事情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觀念。
(4)鼓勵式語言。
鼓勵式語言是教師通過鼓勵或表揚的方式,激勵幼兒把游戲行為繼續進行下去或走向深入。
給飛機塗色
比如,孩子們在美工區開展繪畫活動,主體是兵器,有的孩子畫迫擊炮,有的畫飛機,畫完後用油畫棒塗色,一個小女孩想用白色的油畫棒給飛機上色,可是沒有白色的油畫棒,她就求助老師,說沒有白色油畫棒。老師先採用了建議式的語言,「可不可以用其他顏色呢?」小女孩想了想,從中找出銀灰色的油畫棒塗色,剛塗了幾下,就把頭轉向老師,老師看了看她塗的色,說「用銀灰色塗多漂亮啊,很多戰斗機都是銀灰色,真棒」。聽到老師鼓勵的話語,小女孩高興地用銀灰色塗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鼓勵性的語言促進了兒童游戲的順利開展。
(5)邀請式語言。
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性格也是有差異的。比如,有的幼兒偏內向,或者社會性發展水平較差,不知道如何加入同伴遊戲,總是一個人玩耍,很少會主動發起交往,或者在游戲中往往處於配角。這時教師可以運用邀請的方式:「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吧」「你可以幫我理發嗎」「咱們去給汽車加油好嗎」等語言邀請幼兒與老師一起游戲或者進入游戲情境,圍棋創造和其他幼兒交往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參與游戲的樂趣,並逐漸學會如何參與別人的游戲中,如何與他人展開交往。
(6)角色式語言。
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到游戲中,促進游戲情節更為豐富和深入地開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扮演角色和參與游戲時應自然,不要露出「導演」的痕跡。這種方法和我們之前講到的交叉式介入法,二者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在這里更強調語言的使用。
(7)指令式語言。
「指令式語言」即直接的命令或指令。當幼兒在游戲中嚴重違反規則或做出一些危險舉動時,教師要立即通過明確的指令性語言制止其行為,比如,「不能這樣」「趕緊停下來」「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頭,這樣會很疼得」,等等。明確具體的指令,能及時制止幼兒的不恰當行為,避免危險的出現,保證游戲活動安全健康地開展。
在游戲指導策略這個問題中,一共給大家分享了三種方法: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提供游戲材料、通過語言指導,教師應根據需要,採取適當的方式策略對幼兒游戲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

Ⅷ 指導游戲一般從哪三個環節入手

指導游戲一般從「游戲的准備工作、游戲中的觀察、教師介入游戲」入手。

Ⅸ 如何指導幼兒游戲

指導幼兒游戲的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把幼兒這個你可以跟他自己玩,那比如說智力游戲,跟他一起去做。

Ⅹ 教師指導游戲的策略有哪些

教師指導游戲的策略有哪些

游戲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活動,在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中占據基礎性的地位。同時游戲也滿足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然而我國幼兒園教育發展不夠成熟,因此游戲在幼兒園中的基本運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是連接幼兒參與游戲各個環節的紐帶,因此教師對於幼兒游戲的指導對幼兒的成長十分重要。

明確教師自身定位

幼兒游戲對教師所扮演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游戲中,教師從對幼兒的知識傳授、完全控制變為對幼兒行為的間接、隱性的干預或指導。大多教師對於隱性指導認識不足,認為隱性指導就是不指導,從而導致幼兒游戲缺乏指導,無法發揮幼兒游戲應有的教育功效。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在活動中既是觀察者也是指導者,既是組織者也是孩子們的玩伴,教師在與幼兒游戲互動的時,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游戲中,作為幼兒游戲的游戲夥伴,與幼兒相互交流,共同探索,並遵守游戲規則。這樣不但能夠使幼兒專注與游戲本身,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並且,這種愉悅的氛圍能夠很好的讓幼兒的獨立自我性,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減少對於成人的依賴,激發幼兒的創造性行為。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466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902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365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450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811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94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94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79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861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