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模仿游戲需要注意什麼
『壹』 模仿人物的技巧
「照貓畫虎,照虎畫貓」,照著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做;小孩子照著大人的樣子過家家……。這一切都源自模仿。因此模仿既不神秘也不難懂。小孩照著大人行走的樣子學走路;小學生照著老師的樣子學做習題和朗讀、學跳遠、跑步、唱歌;小虎崽從虎媽媽的動作樣子學習奔跑捕食;嬰兒學習父母說話,由此可見,生物界尤其是人類為了生存發展是絕對離不開極其重要的模仿階段的。可以說模仿是一切科學領域里創造力發明力的初級階段。人們從有形的模仿入手最終掌握其規律並從中產生創作的慾望,從而走向新的創造階段。這一人類學習發展創造的最初重要手段提示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觀察力感受力的大小強弱直接影響著模仿力的大小和強弱,模仿力的強弱又影響著其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大小和強弱。模仿既然是人類學習成長發展的必然,那麼模仿的成功與否、像與不像、模仿成功的速度與否就構成了模仿力的強弱。這其中就包含著「形似」與「神似」。那麼「形」與「神」是指什麼呢? 形,是指事物的形態、狀貌;神,是指事物內在的氣質及精神。形是外表;神是實質。惟妙惟肖的外部形態和內在氣質神韻的天衣合縫將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表演藝術的核心就是要研究創作人物形象的這一課題。影視劇演員的任務就是創作鮮明生動、鮮活、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因此形似神似、神形兼備、形神交融將伴隨演員創作生命的始終。模仿力將是解決這一課題的最有力的創作手段。既然模仿力對演員的藝術創作有著不可低估的創作價值,那麼除了人類的模仿具有先天的屬性外,模仿力的構成因素是什麼呢?就是注意力、觀察力、理解力、感受力。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演員對周圍的事物不去關注,注意力不能在所觀察的事物內外部形態上起到揣摩、研究、理解、感受的作用,就無從誕生模仿力,形似神似就必然無從談起。模仿力的訓練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從無意的模仿到有意的模仿。從游戲的模仿到生活實踐的模仿。從對外部形態特徵的模仿到對內在心靈精神的模仿。模仿生活的人物。模仿藝術佳品的人物。努力發現生活中獨特的人物和有情趣的事物。注意力集中地感受揣摩研究獨特的人物和有情趣的事物,激發模仿創造的心理慾望,從外部形態特徵入手,感受生理畸變,掌握行動目的,體驗人物的精神和內心,忘我地表現人物形神融一的行為與動作。在觀察生活觀察人物課題里的初級階段,充分挖掘模仿力並盡快掌握模仿力轉化為創造力的科學規律。觀摩賞析優秀精品影片,從中感悟偉大表演藝術家創作的人物形態,激發自我本能的創作沖動,豐富自我的創造世界,挖掘自我的創作潛能。在表演藝術教學中,模仿是觀察生活、觀察人物的入門向導。在表演藝術教學中,觀察生活、觀察人物及模擬動物是表演藝術教學初級階段的重要構成部分。模仿的目的:生活永遠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這一正確觀念必須得到強化。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為神似形似、形神兼備的創作奠定基礎。模仿是創造人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模擬動物可以解除緊張、鬆弛身心、激發創作情趣、喚起想像與真誠。模仿的要求:模仿入手掌握人的形態及生活邏輯並逐漸體驗人物的心態,發現其生活的本質。模仿其有聲語言的性格化和無聲語言形態的性格化。在模仿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的同時,體驗和摸索人物的心靈,把握心態激發真實體驗,達到形神兼備。通過嚴格的訓練在強化模仿力的同時,既豐富了語言,又發展了觀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從而激活了獨創力。連獲奧斯卡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兩項最佳女演員獎的影後菲爾德為了在影片《諾瑪 雷薩莉》中塑造好人物形象,她到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上的紡織廠去體驗生活,和工人一起生活勞動,模仿體驗工人的衣著、談吐,真實地體驗感受他們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和社會狀態,和工人們一起做繁重的體力勞動,用工人們的土腔俗語和大家一起交流。盡管薩莉菲爾德疲憊之極,但是正因為她全身心地深入生活,從模仿入手進行身心體驗,建立角色的種子,找准了人物的基調。所以她囊括戛納、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雙項榮譽就不足為怪了。
『貳』 孩子模仿能力強時應該做哪些引導
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時,作為父母應該要做好榜樣,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正向。其次,家長不要否定孩子,哪怕孩子是在模仿,也可以多肯定孩子,然後適當的建議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盲目模仿。
(1)由於幼兒模仿的對象主要來源於父母,而幼兒又因為年齡小的緣故,無法分辨出事物的好壞。所以,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擔當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幼兒對一些好的行為進行模仿,不好的行為予以改正。同時,不要覺得孩子模仿大人好玩而教孩子一些不良的行為,如抽煙、喝酒、罵人等。
(2)由於幼兒年紀小,感性模仿較強,理性模仿較弱,一般會模仿動作、舉止,而並不會深究這種行為出現的本質原因。比如孩子喜歡模仿武俠英雄的招數,家長應該及時引導孩子學習英雄身上的意志品格,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
(3)有時孩子雖然很努力,但模仿得並不形象,父母和其他家人也不要嘲笑孩子,這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挫敗感。這個時候父母應該伸出自己的大拇指,給孩子點贊或伸出雙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這會使孩子感覺到無窮的力量,促使孩子再次嘗試,直到成功。
(4)幼兒喜歡模仿目的並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玩一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有意識的進行模仿,明確自己模仿的目的。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動畫片,就可以選擇內容向上的動畫形象對其進行引導。
『叄』 寶寶處在模仿時期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哪些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孩子有樣學樣,2歲正是愛模仿的時期,多教點好的習慣和言語,不要出口成臟,生活行為習慣也要做好表率。在孩子面前呈現良好的行為習慣, 給孩子的習慣形成樹立一個參照物. 父母最好生活規律, 早睡早起, 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或打游戲到半夜.
寶寶其實一直在模仿我們的言語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習慣,或許一段時間他就忘了,但是很多他都會一直記著。也是那時候開始,我跟家裡人都做了這方面的溝通,以後在寶寶面前,很多事情都需要注意。但是時候忘記了,也不注意,那麼小孩也會跟著學,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他在家裡犯了錯,但是你怎麼問他都不承認。在家事小,但是影響的是他成長的路。
『肆』 模仿敏感期的表現及應對方法
一歲以前
模仿敏感期的表現:
模仿,是1歲前寶寶學習的主要方法。
1.模彷媽媽的面部表情和發音,然後是身體運動和話語的模彷。
2.對動作和技能的模仿能力很強。看到別的寶寶做鬼臉,也會學著做鬼臉;會把小臉藏在毛毯後面,同你開玩笑。
模仿敏感期的意義:
★孩子的模仿關鍵期,在模仿中成長,孩子可以學習語言的表達。通過模仿,孩子可以學習和掌握新動作,最終促進孩子智能和體能的發展。
模仿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1.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嬰兒好模仿的心理特點,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育,教他發音、說話、認識事物。
2.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要說文明的、准確的、富有美感的口語。
3. 媽媽對寶寶說話時加上動作效果會更好。例如:說「爸爸走好」的同時再擺擺手,寶寶也會學著擺手。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媽媽不僅要說話,還要加上動作。這對寶寶牢記語言很有好處。
1-3歲
1-3歲
模仿敏感期的表現:
1歲寶寶:喜歡學各種動物或物體發出的叫聲。
父母可以對他講一個"動物音樂會"的故事,讓寶寶模仿動物叫,如孩子都會很快樂地發出特有的叫聲,會很好地促進孩子開口說話的興趣。
15-18個月:模仿媽媽用用湯匙。
雖然寶寶可能把餐桌弄得一團糟,但千萬別怪他,這是任何一個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
18個月-2歲:模擬生活,模擬大人的日常行為(掃地、洗碗、梳頭等)。
寶寶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一定要把葯品、清潔用品,以及剪刀等危險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3歲:模仿開始具有想像力。
會把鞋子當作一輛車,把鉛筆當成媽媽燒菜的勺子,模彷行為更富有想像力。
3歲後:寶寶模仿能力達到最強。
父母可以為寶寶提供一些游戲道具,並創設游戲情境,同時,積極參與到寶寶的游戲中去。寶寶是在模仿的活動中增加對角色的認識和對社會規范的認識。
這個過程中不要急於糾正孩子的行為,也不要過於在意孩子階段性的失敗。失敗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失敗的時候,鼓勵他再來一次。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失敗之後去觀察和模仿別人的成功的做法,通過一次次的嘗試,直到獲得成功。
模仿敏感期的意義:
★孩子的模仿關鍵期,在模仿中成長,對於兒童,模仿可以是一種獲得愉快、財富、力量或別的渴望目標的自我意識的嘗試。
★通過模仿,孩子可以學習語言的表達。通過模仿,孩子可以學習和掌握新動作,最終促進孩子智能和體能的發展。如果這一過程沒有很好地過渡,這一階段的發展就會停滯。
模仿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模仿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1.當寶寶模仿大人的表情、行為的時候,大人最好再反過來模彷孩子的樣兒,這樣的交流緊密了孩子同大人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像一面鏡子,指點提醒了孩子。
2.孩子從一歲開始,就會主動地去模彷父母的動作和語言。父母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注意自己地言行習慣,盡可以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不過也不必盡求完美,因為孩子不只是模彷你而已。
3.寶寶在3歲左右才能體現性別上的差別,因此,雖然通常男孩子比較愛模仿父親的言行,女孩子則更傾向於把媽媽的一切拷貝過來。但是,3歲前,有時男孩也會喜歡玩媽媽的口紅,而女孩會拿著爸爸的電動剃須刀假裝刮鬍子,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4.3歲之內,有些動作絕對不能讓寶寶模彷,比如開火做飯、開微波爐、用打火機、插電源等。
『伍』 孩子愛模仿,要怎樣正確地引導呢
孩子愛模仿,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孩子沒有選擇性,他分不清好壞,自己感興趣的就模仿,這時候大人要引導孩子模仿好的行為。
孩子模仿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親的一切行為,要積極向上,父母親好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形成好的習慣。
現在孩子的視野非常廣闊,可以看電視、手機、電腦等,有很多模仿對象,父母親一定給孩子選擇好的模仿對象,讓孩子形成好的行為。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孩子模仿的對象很多,能夠激發出孩子的創造性。
孩子模仿對象如果非常優秀,那麼父母就要獎勵孩子模仿這種行為,孩子就會越來越傾向於模仿這種行為。如果孩子模仿的行為不好,父母親要給予處罰,那麼孩子就會制止,不再模仿這種行為。
建議父母經常與孩子玩一些智力性的創造性的 游戲 ,比如積木、積塑等玩具的造型,每次孩子擺完造型之後,父母都對孩子說:「你做的造型真的很獨特,我從來就沒見過,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呢?你真的很有辦法!」盡力強調孩子 游戲 活動的獨特性及他獨特的想法,會使孩子更關注自己的頭腦里的想法,更注意創新。
當然,父母在鼓勵孩子的獨特表現時要盡量平和一些,不能助長孩子驕傲自滿的心理。
另外,父母要盡量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人最好不要幫孩子太多,如果孩子經常有表哥表姐來往,或有那種比較「霸氣」的小夥伴,父母要盡量注意觀察和引導他們之間的交往,避免不平衡的強弱關系導致孩子習慣於順從而總是模仿別人。
最好父母為孩子選擇一兩個個性相對平和的孩子經常來往,和隨和的夥伴在一起交往能減少很多沖突,同時孩子反倒更能彰顯出他的個性。
當孩子處於模仿敏感期時,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敏感期,正確的引導孩子,使孩子變得更加的聰明和有責任感。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常常會看到在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影響。作為父母應該作為榜樣去時時刻刻的影響自己的孩子。
那麼當寶寶處於模仿敏感期時,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引導呢?
★首先,寶貝在幼兒時開始模仿爸爸媽媽的語言動作,那麼父母應該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行動為示範。
★其次,要多去表揚和鼓勵孩子。當孩子對某種技能進行模仿時,你的鼓勵或者表揚能夠讓他使這個技能更進一層。
★最後,父母可以抓住寶貝的模仿敏感期,對寶貝進行正面的教育,讓他參與到自己的活動中來,比如,寶貝看到媽媽在疊衣服,他也會跟著疊衣服,通過活動可以培養孩子愛勞動,愛干凈,講衛生,獨立自理等能力發展。同時,可以在 游戲 中讓寶貝模仿各種角色,對各種行為認知進行正面的引導,促進寶貝大腦發育的。
主要看孩子模仿的是好的行為還是不好的行為,因為孩子在一定年齡階段的時候,確實會模仿周邊人的一些行為,尤其是爸爸媽媽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做好榜樣,這樣即使孩子模仿也是朝著好的方向去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古怪的想法和行為,讓大人們無法理解,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其實家長不必慌張,孩子喜歡模仿父母是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一般孩子模仿成人的年齡在2歲左右。比如,女孩子看到媽媽穿高跟鞋也想試著穿,而男孩喜歡和爸爸一起開 汽車 、踢足球。
對孩子來說,他們認為最感刺激的事也是最願模仿的事,比如,學電視中的壞人,叼煙、打、殺、踢、斗、戴墨鏡,這時父母就要正確引導,使其模仿 健康 的東西。如模仿醫生看病,像模像樣地給布娃娃聽診、開葯;還會用小推車推著娃娃去公園玩;或模仿擺家家,做家務活。這種創造性模仿可增加他們生活知識,學會生存。
孩子之所以愛模仿最感刺激的事,主要是在大腦情緒記憶系統,比如額葉與邊緣系統就會存儲下來,相當於體驗的都是良好的感覺,這種良好的感覺,就像我們大人所感受的成就感、意義感、被認可感一樣。孩子帶著這種興奮感、舒服感,指引著大腦不斷重復,表現的就是強烈的模仿。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是通過他看到、聽到、觸摸、聞到嗅到的感官系統對外部環境(人,物)信息進行接收,因為孩子大腦負責這些信息搜集的神經元(枕葉,顳葉和頂葉)出生時已經發育成熟,這部分是孩子愛模仿的基礎,而負責信息處理、邏輯想像這部分的是額葉神經元,這部分神經元在2歲才開始發育,快速發育期在3到6歲,因此家長在這個時期可以用體驗 游戲 刺激孩子額葉發育,其模仿能力就會加強,刺激思維能力,孩子顯得聰明,愛問問題。
不過由於每個孩子的神經元聯結的活躍程度以及神經元數量的差異,導致每個孩子在信息獲取、加工、處理以及反應的時間就會出現模仿的快慢差異,就會出現有的孩子更主動,有的孩子偏被動些,所以家長就要結合個體差異,不能僅僅用聰明與否來評估孩子發育情況。
孩子在模仿也是在探究外界,關鍵在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強化他們的模仿能力。比如,父母不正確引導,如果你又拒絕他們去模仿,孩子就很納悶大人能做,自己為什麼不能。所以父母盡量不要在孩子跟前爭吵,也不要當孩子面抽煙。
比如,大人在打掃衛生時,也給小孩一個抹布,讓她們嘗試抹桌子。還有學習收納玩具,讓寶寶參與到收集不玩的玩具中,有意模仿大人好的行為,幫孩子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不希望孩子去模仿成年人的某些行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把那些事情搞得很神秘,開誠布公地讓孩子去了解怎麼回事,好奇心沒了,自然注意力也就會轉移到其他方面。同時,當你家長多和孩子說明行為的原因,幫助孩子培養同理心,也更好的學到其中的道理。這比只做行為動作更好,孩子還能模仿家長的內心活動。
孩子天性好奇 ,對一些電視和 游戲 中的動作和情景往往產生興趣,甚至會盲目模仿。但是 幼兒 由於心理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低,往往不能分辨出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能模仿,所以家長應該提高警惕,避免孩子的不良模仿。
每個小孩都會有一股「模仿癮」,這也是他們心中的夢。因為他們的好奇、他們的天真,使得他們在選擇模仿對象時,鋌而走險!對於小孩這種非正常的「模仿癮」,作為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模仿對於小孩而言,是一種天性行為,要完全阻止小孩的模仿行為,是不可能的。要解決小孩的這種非正常的「模仿癮」,作為父母的就應該及時對小孩進行 安全 教育,並且正確引導小孩的模仿行為。
一、引導幼兒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
幼兒的模仿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是為了玩一玩。由於他們年紀小,辨別是非能力弱,所以他們的模仿沒有明確的道德標准,不是專門模仿好的行為,也不是專門模仿壞的行為,而是從興趣出發,對什麼有興趣就模仿什麼,對什麼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麼。這樣模仿久了,就潛移默化受到好或壞的熏陶,變成道德行為習慣。有時還會像小明那樣,迷上了非正常人類,而上演亡命模仿秀!所以對幼兒模仿的引導,首先要積極引導小孩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要引導他們明確認識模仿什麼,追求什麼,使他們明白什麼是好的,值得模仿,什麼是不好的不應該去模仿。什麼能模仿,什麼又是不能模仿的。對他們的玩耍,要經常留心 觀察 ,對一些不 健康 的模仿行為要及時糾正和制止,並告訴他們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對模仿不良行為的小孩要及時加強教育,講清不良行為所帶來的危害,讓他們未形成習慣時就及時改正。
二、引導幼兒模仿先進英雄榜樣
抓住幼兒模仿性強這一特點。我們應該把學生從無意識的模仿引導到有意識的模仿,引導他們學習先進英雄人物。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孩子們模仿的英雄人物一定要是正常人,盡量避免影視劇中的幻想人物。隨著孩子接觸面和 知識 面的增廣,他們的模仿行為已由低年級時模仿父母、老師身邊的人等,逐步發展到喜歡模仿電視、電影、文學作品中他們崇拜的先進人物,我們就要積極引導他們多讀先進人物、英雄人物的書籍,經常組織他們看謳歌先進英雄人物、革命前輩或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的同齡人,這些革命前輩和英雄人物從小就關心祖國,意志堅強、機智勇敢、勤學苦練、助人為樂等優秀的行為品質,對幼兒必然產生極大的影響力,成為他們模仿的最好楷模。
三、引導幼兒模仿要重在本質
由於幼兒年紀小,感性模仿較強,理性模仿較弱。一般多模仿對象的外部特徵的行為動作,而並未認識這些行為動作的精神實質,並未注意學習對象的本質的東西。這樣的模仿對他們道德品質的形成,並未有產生明確的積極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僅僅只具有一些外表的模仿作用。所以,引導孩子模仿榜樣的內在本質特點,促使幼兒模仿行為從感性模仿積極向理性模仿轉變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做才能使幼兒的模仿行為具有明確而積極的道德教育意義,才能使模仿教育收到最根本的效果。而家長們也應當具備當寶寶產生不安感時,消除寶寶不安的對策。
推薦一款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課程免費,而且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 游戲 作為復習環節,可重復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總之功能是比較全的。更多 育兒 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 育兒 】
『陸』 談游戲抄襲:什麼樣的內容才算侵權
「抄襲」主要是指侵犯著作權。那麼什麼樣的內容才會構成著作權侵權呢?
首先,涉嫌被抄襲的對象應當是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例如游戲內的角色人物形象、道具裝備、游戲場景等美術作品。如果涉嫌被抄襲的內容並不構成作品,那就不屬於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范疇,當然也不構成侵犯著作權。
如果涉嫌被抄襲的內容屬於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那麼接下來,我們需要比對原作品與涉嫌抄襲作品之間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比如原作品存在的失誤是否同樣在涉嫌抄襲的作品中有所體現,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構成著作權侵權的可能性更大。
同時,我們也會結合是否存在在先接觸、是否構成合理使用等多方面進行判斷。更多關於游戲內容的司法保護,可見我們團隊新作《網路游戲公司合規指南》 ,如有需要,可與我們聯系。
『柒』 在與孩子做游戲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引言:家長跟孩子做游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家長不要總是一個人玩游戲,要調動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這樣孩子也能從中獲取到很多知識。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幫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這樣孩子也會非常開心。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在與孩子做游戲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捌』 當孩子喜歡模仿人物角色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2歲後,是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悉事物本質的能力。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過濾掉影響孩子的信息,比如說一些暴力有電視或者是電影,而孩子因模仿而闖禍的新聞屢屢發生。不要用動畫片來打發孩子,建議看片時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必要時給孩子解釋和澄清。
河北唐山一個8歲的女孩模仿動畫片將雨傘作為降落傘,從17樓跳下。
2歲小男孩模仿《熊出沒》里的“光頭強”,用斧頭砍傷自己手指;
7歲男孩模仿“光頭強”改造風扇,將左手絞進高速旋轉的扇葉;
9歲男孩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玩“烤羊”游戲,將兩男童全身燒傷……
a、有什麼問題?
b、你對此有什麼感覺?
c、你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d、如果你這么做,可能會發生什麼?
通過不斷地影響和熏陶,孩子一定會在耳濡目染中,通過模仿來發展自我,進行自我的成長,和創造性的發育。
『玖』 根據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幼兒教師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3歲前兒童已會模仿,但常常受能力的限制,模仿對象較少。3—4歲的幼兒模仿現象顯得較多,這一方面是由於他的動作和認識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他們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現象。再大一些的幼兒的模仿,則已開始逐漸內化。3—4歲的幼兒看見小朋友在做什麼,自己也總是要去做,看見別人有什麼,自己也總是想要。比如,看見別人在玩球,就想玩球,看見別人戴帽子,也要戴帽子。這個年齡的兒童在游戲中,喜歡和別人擔任同樣的角色。比如玩開汽車,大家都要當司機。一輛車上有好幾個司機,甚至沒有乘客,他們並不在乎,反而玩得很高興。因此,在幼兒園小班,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量。 模仿是3—4歲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幼兒常常不自學地模仿父母和老師。親近的成人說話的聲調,姿勢,常用詞語等等,都去模仿。如果成人看見飯菜里有胡蘿卜時皺起眉頭,孩子也都不想吃胡蘿卜。小班幼兒對教師的行動很少批評性態度,如果老師表揚某個小朋友,小班幼兒立即向他投以羨慕的眼光。如果老師稱贊某個孩子坐得直,幼兒們也都立即直起腰來。小班幼兒一般還沒有出現嫉妒心理,或對被表揚者加以挑剔。在這個年齡,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是通過模仿學習並鞏固下來的。同時,成人所沒有覺察到的一些行為小節,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習慣。
『拾』 怎樣避免幼兒的模仿性
模仿學習是孩子天然的能力,而模仿的對象和內容孩子是不懂選擇的,只要新奇、新鮮、好玩兒…別人能引起注意的言行,孩子們就會模仿,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強,這是普遍現象。
至於孩子模仿別人的不良行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待:
1.孩子的模仿能力不容抹殺,值得保護和啟發。有些模仿學習的內容,用成人眼光看或許是不良言行,但孩子沒有這種評判,也不是故意學壞,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大驚小怪,責備批評。
2.孩子模仿學習新鮮言行後,希望在家人面前表現(表演)得到肯定,如果家長感覺是不良言行,有時會責備、訓斥,這其實和肯定表揚效果類似,都有強化作用,並不會消除和改變孩子的行為。反而因為孩子莫名其妙挨訓,以後再學到新鮮東西漸漸掩飾起來。
3.對孩子新學的不良言行,家長最好的辦法是漠視,不理、不感興趣,讓孩子有自討無趣的感覺,沒有人關注的表演容易失去動力和熱情。
4.如果是6歲以上的孩子,受到不良影響,漠視也不改正,就要耐心給孩子交流,告訴孩子行為的後果,與孩子約定不改正的處罰措施。一旦再出現不良言行一定按約定處罰。——當然處罰措施要根據適合孩子年齡特點,而且要對事不對人,反對的是不良言行,對孩子的愛不能改變,絕不能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
規矩意識必須在6歲前建立,發現問題必須在十一二歲前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