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棒的規則是什麼情況
① 棒球游戲規則
我們好多人喜歡打棒球,那麼棒球的游戲規則是怎樣的呢?下面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投球的規定
一般投球有兩種姿勢,一個是正面投球另一個是側身投球,再投球前我們要腳踏觸及手板。向擊球員投出的時候我們只能用正面投球,動作必要要連貫,不可以中斷。我們可以用側身傳球向跑壘員的壘位傳牽制球,開始後也只能投向擊球員。再投球錢我們必須要保持球在自己哪裡保持一秒以上。
關於擊球和跑壘的'規定
攻隊必須按"擊球次序"名單依此入場擊球。擊球時不得越出擊球區;擊球員可以用棒揮擊、推擊或觸擊。擊出騰空球被守隊合法接住,擊出界內球後,擊球員即應跑壘;投手累計3個"好球"(在本壘寬度上空以內,高度在擊球員膝上、腋下之間)擊球員三擊不中出局。如投4個"壞球"或投球擊中擊球員時,擊球員安全進1壘。擊球員擊球落入界內時,即成擊跑員,應向1壘跑進。到達1壘時未被防守隊員封殺或觸殺,為安全到壘,此時即成為跑壘員。跑壘員必須按1.2.3及本壘順序跑壘。不得反向跑壘,不得有意妨礙守隊接球,否則判出局。跑壘員可以偷壘,但有被"殺"出局的可能。跑進時可以沖跑或滑壘,但必須沿跑壘線范圍內跑進。擊球員擊出界內騰空球時,跑壘員應觸踏壘包,待球接觸守隊隊員後,方可離壘。合法跑壘並觸踏過1.2.3壘,擊出合法騰空球超出外場規定界限時,為"本壘打"。這樣擊球員才能安全得1分。但擊球員仍需按以前的路線踏觸3個壘再回到本壘。
關於防守截殺規定
防守隊員持球觸殺離壘或跑進中的跑壘員,判跑壘員出局。 封殺跑壘員,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時,其他跑壘員被迫放棄原壘向前跑進,守壘員封殺跑壘員出局。
規則術語:
保留比賽、褫奪比賽、促請裁決、提訴比賽、截止比賽、好球、壞球、外野、打擊區、好球帶、本壘(本壘板)投手板、內野、三呎線(三呎線規則)、壘包、觸擊(短打)、安全觸擊、犧牲打、確實接捕、雙重賽、擦棒被捕球、突襲投球、死球、活球內野高飛球、局、妨礙、、出局、安全(未出局)、雙殺、雙盜壘、夾殺、和局、逆向雙殺、順向雙殺、、打擊順序(打序)、三殺(三連殺)代打、代跑、代守、保送、先發投手、後援投手、滑壘離位滿球數、滑壘、、牽制、假性牽制、揮臂式投球、強迫取分、打帶跑、固、軸心腳、自由腳定式投球、投球、主隊、客隊傳球、野手選擇、
記錄術語:
長打率、盜壘成功率 ,打擊率、上壘率、、出賽數、打席數、打數、安打、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壘打數、四死球、三振、不死三振、盜壘、盜壘被刺、盜壘成功、打點、得分、故意四壞球、四壞球、觸身球(觸身死球)、攻擊指數、勝利打點、妨礙打擊、妨礙守備、妨礙跑壘、犧牲觸擊、犧牲飛球、完封、勝利投手、完投、敗戰投手、雙殺打、三殺打、三殺守備、雙殺守備、勝率、防守率(守備率)、刺殺、封殺、觸殺、接殺、助殺、失誤、捕逸、防禦率(自責分率)、三振率、保送率、完全打擊、完全比賽、最有價值球員(MVP)。滾飛比率、投手犯規、投球局數、救援成功、救援點、中繼點、失分、自責分、暴投、暴傳、盜壘阻殺、守備機會、
② 棒球游戲規則
棒球比賽的球場呈直角扇形,有四個壘位,分兩隊比賽,每隊9人,兩隊輪流攻守。攻隊隊員在本壘依次用棒擊守隊投手投來的球,並乘機跑壘,能依次踏過1、2、3壘並安全回到本壘者得一分。守隊截接攻隊擊出之球後可以持續碰觸攻隊跑壘員或持球踏壘以「封殺」跑壘員。攻隊3人被「殺」出局時,雙方即互換攻守。兩隊各攻守一次為一局,正式比賽為9局,以得分多者獲勝。守隊隊員按其防守位置及職責規定名稱如下:投手,接手,1壘手,2壘手,3壘手,游擊手,左外場手,中外場手,右外場手。攻隊入場擊球的隊員叫擊球員。合法擊出界內球時,該擊球員應即跑壘,稱為擊跑員。 擊跑員安全進入1壘後,即稱為跑壘員。 正式比賽需4名裁判員(當季後賽時,裁判會增加到六位,多了兩個邊線裁判),1人為主裁判(又稱為司球裁判),其餘3人為司壘裁判。主裁判位於本壘及接手身後,主要職責為宣判投手的「好」或「壞」球;宣布擊球員的「擊」和「球」數;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內球」,「界外球」或「擦球棒」處理,宣判雙方違反規則的行動;宣布比賽結果。司壘裁判負責1、2、3壘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壘員是安全還是出局;是否有阻擋,妨礙對方或其他犯規行為;處理踏漏壘及其他問題,並協助主裁判執行規則,使比賽順利進行。此外,還有2-3名記錄員負責記錄和技術統計。也有的正式比賽再增加2名外場司線裁判員,其職責為判定落在外場遠處的球是界內還是界外球,外場手是否合法接殺,是否擊出本壘打等。
③ 和媽媽玩游戲棒
[和媽媽玩游戲棒]和媽媽玩游戲棒正文:
游戲棒是一種彩色的小棒,它分白色、紅色、黃色、綠色、黑色、銀色和金色的小棒,共有40根,和媽媽玩游戲棒。分數為白色的一分,紅色的二分,黃色的三分……游戲的規則是首先將棒撒出去,再一根根拿起來,但是不能碰動別的小棒。最後看誰拿的棒算出來的分數多,誰就獲勝。
在我家就有一副嶄新的游戲棒,至今只玩過二次。今天我做完了作業,閑著無聊,就拿了這副游戲棒,自個兒玩了起來。正在這時,媽媽進了我的房間,看見我一個人在玩游戲棒,就親切地對我說:「力力,媽媽陪你玩一會兒吧,小學五年級作文《和媽媽玩游戲棒》。」我聽了忙說:「好,好!媽媽太好了!」
游戲開始了,我先撒棒。我的運氣真是太好了,撒成了一個大圓,而且有許多根沒有碰在一起,我順手拿了一根又一根。哈哈,我一口氣拿了八根。突然,我看見一金色的搭在白色的上方,我看了一會兒覺得可以拿出來。我就小心翼翼地把金色的棒一頭翹起來,慢慢地翹起來。好,沒有碰動那根白色的棒,卻把金色的棒拿了起來。拿起了金色的棒,我才吁了一口氣。可是在我拿那根綠色的游戲棒時卻碰動了旁邊的那根棒,只好換媽媽玩了。媽媽也不甘示弱,一連就拿了十多根棒。後來,要我拿了。我拿了一根白的,二根黑的……最後拿起棒來算分,我一共得了54分,媽媽得了46分。「啊,我贏了。」我開心得大叫起來。媽媽看著我只是笑。
今天,我和媽媽玩了一次有趣的游戲,讓我覺得激動興奮。
④ 棒球的游戲規則是怎樣的
球類運動之一。是以球、棒、手套等為工具,在棒球場上運用擊球、跑壘和投球、傳球、接球等技進行的競賽活動。比賽分兩隊,每隊9人。賽前選擇先攻或先守,每隊攻守各一次稱為"一局"。防守隊按位置責立於運動場內進行防守,分投手、接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場手、中外場手、右外手。每一局開始,由投手持球在投手板上以本壘板上空好球區為目標投球。進攻隊員按照排好的次序,依次球棒在擊球區內將投來的球擊出,擊出球後即從本壘開始向一壘方向奔跑,依次觸踏一、二、三壘和本壘,人跑完後得1分。防守隊員使用接球和傳球技術將對方擊出的球接住,或對跑壘的隊員在尚未進入本壘前傳殺出局,不能得分。3人出局後進攻結束,雙方交換攻守。正式比賽需打滿9局,以積分多者為勝。如兩隊得全稍等,則繼續比賽,直至其中一隊在同等1局數中得分多時結束比賽。起源於美τ國,1839年在美國紐約州舉首次比賽,並由創始人亞歷山大•卡特賴特製訂第一部競賽規則,此後日益開展,成為世界性體育項目之一。賽有職業與業余之分,職業性比賽僅限於美國和日本。定期舉行按男子成年、青年1和少年分組的世界性比。2歲以下兒童採用軟式棒球比賽。自1912年起多次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1978年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881年由歸國的華僑及留學生將棒球運動傳至中國。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79年成立中棒壘球協會。
棒球以9人為一方,在室外場地使用球棒和球進行的一項球類運動。這既是業余競技運動也是一項職業運動項目,比賽的目標是贏得比對方更多的分。當一名運動員跑完全部壘位,並未被判出局即得一分。棒球場分為內場和外場,正方形的內場的4個角上各有一個壘位,內場也叫「方塊」。內場是由界內地區臨界外場的兩個邊和界外地區另外兩個邊圍 。 棒球的球棒是堅硬,光滑的木製棒,一般為3英尺6英寸長(1.668米)。圓球的表層是用馬皮包裹的。棒球被當作是美國的國球(全國性娛樂)。國際棒球聯合會是業余棒球運動的世界管理機構。棒球將列入1996年下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棒球要求(運動員)具有速度和力量,平衡與協調,柔韌與靈活等項素質。作為一名隊員與全隊的配合能力是重要的,個人技術如擊球,投球和防守也是重要的。
二、棒球常規知識
1)世界性業余棒球運動管理機構的名稱:國際棒聯是世界業余棒球管理機構。IBA是國際棒球聯合會的簡稱。
2)棒球比賽中的裁判:裁判人員包括一名主裁判(司球裁判員)三名司壘裁判員和若干名記分員。司球裁判員負責使用規定手勢同時喊出「球」或「擊」。司壘裁判員判定安全和出局。
3)棒球隊的組成:一個棒球隊由9名隊員組成。實際上一個隊可以有20名隊員,但只能有9名隊員上場。(替補隊員沒數量限制。但是替補隊員不能第二次上場比賽)
4)棒球場地的規格:簡要地說,球場分為內場和外場。內場為正方形。四個角上名有一個壘位,內場也叫「方塊」。內場是由界內地區與界外場臨界的兩個過和界旬地區另外兩個邊圍繞而成。或譯為:[內場呈正方形,其中兩個邊緊接外場院(屬界內地區),另兩個邊緊接界外地區。]
5)擊球員擊出什麼樣的球叫本壘打:擊球員能打出跑完各壘回到本壘的球叫本壘打。多數本壘打球都從界內外場地區飛出圍欄。
6)棒球運動員的個人基本技術:個人的基本技術包括:擊、投、守、准確傳球、跑壘和偷壘。
7)投手如何投球: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握球方法投出,如曲線球、滑球、指節球和快速球等。
8)成功擊球的要領:最重要性是擊球的站立姿勢,向後引棒,伸踏,揮棒,中球和後繼動作。
9)棒球比賽有哪些防守位置:棒球防守位置有投手,接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場員,中外場員,右外場員。
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全界第一部棒球規則也在美國正式誕生。它是由美國紐約第一個正式棒球俱樂部克尼克伯克(KNICKERBOCKER BASEBALL CLUB OF NEW YORK CITY)訂出來的,總共有廿條,內容簡單明了。由於當時仍處於棒球的戰國時代,克尼克伯克俱樂部這份棒球規則就像中國歷史上的秦始皇,用一套標准制度把全國給統一了。
二十條內容如下:
1.球員一定要准時到場。
2.開賽前,大會主席或代理人當場指定一名裁判,這個裁判要把比賽所有紀錄保存在一本筆記本內,並且隨時留意、比賽期間是否有任何破壞規矩的事情發生。
3.當選大會主席的人應在比賽前,現場指定兩名球員當攻、守隊長,這兩個人不能下場比賽,他們的任務是選出攻守兩方的球員,並讓比賽順利進行,而且要注意讓攻守兩方的人數盡量相等。至於誰先攻,誰後攻,以丟銅板的方式選擇,猜中的就先選。
4.本壘到二壘壘包的距離為42步,一壘到三壘壘包也是42步,內野必須是正方形。
5.比賽不準「剩」,一定要比完。
6.如果賽前有人遲到,在向大會報備後,可以找一個球隊以外的人頂替,但若遲到的人在比賽開始後趕到了,頂替者要馬上把位置讓出來。無論如何應掌握一個原則,凡是到場的球員最好都有出場機會。
7.事先報備會晚到的球員,只要攻守雙方同意,隨時可以被選入交戰集團中。
8.比賽原則上以誰先拿到21分誰就贏,但攻守雙方都必須打滿同樣局數才可以結束比賽。
9.球必須用投的,不可以用丟的。
10.打出場外或一、一壘邊線的球算界外球。
11.打者揮棒三次,三個球都沒有打中,但第四個球被接住,就算接殺;如果第四個球沒被接住,打者可以跑壘。
12.如果被打中的球或擦棒球,讓野手(捕手)給接到了,不論是高飛或在界內彈了一下,都算接殺。
13.如果球已經在跑壘員前面一個壘包上的防守員手中(例如,他正跑向二壘,而二壘手已拿到球了)或是,在上壘前被防守員拿著球碰個正著,那麽跑壘員必須出局。當然某些特殊情況是可以了解的,如防守員為了讓他出局不得不拿球丟他。
14.跑壘員若無法在對力捕手拿到球或被球觸到以前上壘,算接殺。
三名打者出局,此局就算結束。
15.打者必須按照事先安排的打擊順序依次登場打擊。
16.任何爭議,全部由裁判裁決,不得抗議。
17.界外球不能上壘。
18.若投手犯規,跑壘員趁機跑壘不可以觸殺他。
19.當球彈入界內,最多隻可以跑一個壘。
20.那個時候的人,把棒球當成一種茶餘飯後的減肥運動,規則只是拿來作為「參考」用的,只要玩的,快樂、玩的高興就好,對裁判和紀錄並不重視。在1852年,甚至規定裁判由球隊的每一個成員輪流出任即可。
但從1845到1857十二年間,因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強,人們對球具和賽制的精密度也相對地作出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在1854年,所謂「強迫出局」的規定就出現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棒球游戲的真正模式,幾乎可以說是從這個觀念開始,也是從這個觀念結束。
比賽開始
1.除非主隊事先通知球賽延期或遲延開賽,裁判員1人或數人應於預定比賽開始前5分鍾前進進球場,並直接走向本壘與雙方球隊經理會面。
2.主隊各球員分別各就守備位置,客隊第一位擊球員在擊球區就位時,比賽開始之標准應視主審宣布「比賽開始」(PLAY)為准。
3.比賽開始或重新開始時除捕手外,所有守備球員應位於界內區。
比賽中禁止事項
比賽中之禁止事項: 無論經理、球員、替補球員、訓練員或撿球員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皆不可犯禁止事項。
1.以言語或其他方式煽動觀眾之行為。
2.以任何方式對對方球隊之球員、裁判員或任何觀眾惡言惡語。
3.球賽進行中企圖喊叫暫停或以其他之語句或動作等干擾投手,明顯地意圖使投手犯規。
4.以任何方式故意與裁判員接觸(如觸及裁判員之身體,與裁判員講話或顯示親近態度)。
5.任何野手不得在擊球員眼力所及處,違背運動精神故意做分散擊球員注意力之動作。
⑤ 這個游戲棒怎麼玩 玩法規則誰能告訴我一下謝謝!!!
這個是米卡多游戲棒,玩法如下:
游戲人數2人或以上,游戲工具是31根不同顏色的竹簽組成,具體組成如下:1支帶螺旋的「米卡多」游戲棒,每支20分;5支中間紅兩邊藍的游戲棒,每支10分;5支三節紅兩節藍的游戲棒,每支5分;10支紅黃藍三色的游戲棒,每支3分;10支紅藍兩色的游戲棒,每支2分。
具體流程
一個參加者把游戲棒控制在手中,握拳,平放在桌面上後突然撒手,游戲棒將散落在桌上,堆成圈狀,如果不滿意所處的圈狀,可以重復再扔。接著,參加者用手指逐一試著去提舉游戲棒,但與此同時你決不能觸動別的游戲棒。
一旦「米卡多游戲棒」被提舉後,參加者就可藉助此棒來提舉其它顏色的游戲棒了。如果你在游戲過程中不小心觸動其它的游戲棒,那麼你就把你已提取的游戲棒的分值相加,之後由另一參加者開始他的游戲過程。
⑥ 棒球的游戲規則是什麼
比賽規則
投球
投手可以採用正面投球和側身投球兩種姿勢。投球前均須用腳踏觸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許向擊球員投出。投球動作開始後,動作必須連續,不得中斷。側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壘員的壘位傳牽制球,但投球動作開始後,只許投向擊球員。投球前必須保持靜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勢至少1秒鍾。違反投球規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個「壞球」;壘上有跑壘員時,叫「投手犯規」,跑壘員得安全進1個壘。
擊球和跑壘
攻隊必須按「擊球次序」名單依此入場擊球。擊球時不得越出擊球區;擊出騰空球被守隊合法接住,擊球員出局;擊球員可以用棒揮擊、推擊或觸擊。擊出界內球後,擊球員即應跑壘;投手累計3個「好球」(在本壘寬度上空以內,高度在擊球員膝上、腋下之間)擊球員三擊不中出局。如投4個"壞球"或投球擊中擊球員時,擊球員安全進1壘。擊球員擊球落入界內時,即成擊跑員,應向1壘跑進。到達1壘時未被防守隊員封殺或觸殺,為安全到壘,此時即成為跑壘員。跑壘員必須按1.2.3及本壘順序跑壘。不得反向跑壘,不得有意妨礙守隊接球,否則判出局。跑壘員可以偷壘,但有被"殺"出局的可能。跑進時可以沖跑或滑壘,但必須沿跑壘線范圍內跑進。擊球員擊出界內騰空球時,跑壘員應觸踏壘包,待球接觸守隊隊員後,方可離壘。合法跑壘並觸踏過1.2.3壘,擊出合法騰空球超出外場規定界限時,為"本壘打"。擊球員安全得1分。但擊球員仍需按規定路線踏觸3個壘再回到本壘,才算合法得分。
防守截殺
(1) 封殺跑壘員,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時,其他跑壘員被迫放棄原壘向前跑進,守壘員只要接球用腳觸壘即可封殺跑壘員出局。
(2) 防守隊員持球觸殺離壘或跑進中的跑壘員,判跑壘員出局。
⑦ 游戲棒作文
在我的抽屜中有一個游戲棒,我非常喜歡玩。是因為小棒拿得多還不一定贏呢!小棒上有不同顏色的花紋,它的形狀跟織毛衣的針一樣。
游戲棒的游戲規則是:一次只能拿一根小棒,如果碰到了其它小棒,就只能放回去,輪到別的人挑了。小棒上不同的花色代表不同的分數,誰拿的小棒加起來的分數多,誰就贏了。
我和媽媽一起玩。我先一把把游戲棒捏起來,再一下子放掉。然後,我們再一根一根地挑。我前幾次很順利,但在後面出現了失誤。我在挑的時候,沒想到右手在挑,左手卻在旁邊碰其它的小棒。我沒辦法,只能交給媽媽玩,她跟我一樣前面玩得很順利。她判斷出是不會碰到其它的小棒,但卻碰到了。我們玩好了,我很開心。雖然我的小棒比媽媽多,但我還是輸了。不管怎樣,我還是很喜歡玩。
游戲棒真好玩啊!我真想給同學們也介紹一下呀!
⑧ 誰能詳細說說棒球的游戲規則
簡單地說,就是投球,擊球,接球。棒球比賽在兩隊之間進行,輪流進攻與防守。在9局比賽中,得分最多的隊獲勝。一隊的三名投手都出局後,兩隊交換進攻與防守。如果兩隊在9局比賽中打平,還有加一局比賽,一直到分出勝負。攻方隊員擊球後跑壘,依次踏觸一、二、三壘,最後安全踏觸本壘的進攻得一分。棒球比賽中的得分大部分都是擊球手先到一壘、然後依次跑壘到本壘得分的,但也有非常令人激動的本壘打情況。所謂本壘打就是擊球員將球擊出後(通常擊出外野護欄),擊球員安全回到本壘叫本壘打。 擊球員無失誤安全上壘的擊球叫安打,擊球員在投手投出四個壞球後可自動上壘。主要棒球術語如下:場地界內地區從本壘經一、三邊線及其延長線直到擋牆或圍網(包括垂直的空間)以內的區域叫「界內地區」。界外地區從本壘經一、三壘邊線及其延長線直到擋牆或圍網(包括垂直的空間)以外的區域叫「界外地區」。內場連結四個壘位所形成的正方形的界內場區為內場。外場:內場以外的界內地區,即內場以外至連接兩條邊線末端的弧線所形成的扇形地區為外場。邊線:本壘至一壘及其延長線和本壘至三壘及其延長線叫邊線。 壘線:連接壘間的線叫壘線。壘位:跑壘員為得分而必須按順序踏觸內場四角的四個位置叫「壘位」。投手區;直徑為5.49米,高出地面0.25米,四周成斜坡,供投手投球的土墩為投手區。土墩正中稍後為一平台,中置投手板(圖7)擊球員區:擊球員擊球時端立的區域叫「擊球員區」。接手區:接手准備接投手投球時必須站立的區域叫「接手區」。跑壘指導員區:設在一、三壘外,供跑壘指導員指導本隊隊員跑壘和擊球的地域叫「跑壘指導員區」。隊員席:為場上隊員和不上場的替補隊員及其他穿著運動服裝的本隊成員准備的座位叫「隊員席」。野傳球線:畫在邊線以外18.29米,至少與邊線的本壘至一壘、本壘至三壘部分平行,用以區別比賽有效地區與無效地區的線叫「野傳球線」。隊員守隊、守隊隊員:在場上進行防守活動的隊員「守隊」;進行防守活動的任一隊員叫「攻隊隊員」。主隊或先守隊:某隊在本隊球場或本地球場進行地,該隊即為「主隊」。按慣例先守,又叫「先守隊」。守場員;進行防守的任一隊員都叫「守場員」。內場手;在內場各位置進行防守的隊員都叫「內場手」。外場手:在外場進行防守的隊員叫「外場手」。投手:向擊球員投球的守隊隊員叫「投手」。擊球員:在擊球員區內擊球的攻隊隊員叫「擊球員」。擊跑員:擊球後向一壘跑進的攻隊隊員叫「擊跑員」。跑壘員:安全到達一壘後繼續進行進壘、偷壘、得分等進攻行為的攻隊隊員叫「跑壘員」。跑壘指導員:站在跑壘指導員區指導擊球員擊球和跑壘員跑壘的同隊隊員或教練員叫「跑壘指導員」。替補隊員:未列在上場隊員名單內、替換場上隊員參加比賽的非開局隊員叫「替補隊員」。 投球投球:投手投給擊球員的球叫「投球」。 正面投球;投手以身體正面對著擊球員進行投球的姿勢叫「正面投球」。側面投球:投手用身體一側對著擊球員進行投球的姿勢叫「側面投球」。投手的軸心腳;投手踏觸投手板投球時作軸的腳叫「投手的軸心腳」。投手的自由腳:投手投球時不作軸而做伸踏的腳叫「投手的自由腳」。「自由腳」也叫「伸踏腳」。不合法投球:違反規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下列投球均判「不合法投球」:投手的軸心腳沒有踏觸投手板而向擊球員投球時;突然向沒有準備好的擊球員投球時;違反有關正面投球和側面投球的規定投球時。 投球無效:不判好球或壞球,攻守也無效的投手投球叫「投球無效」。投手犯規則:壘上有跑壘員時投手牽制跑壘員或投球的不合法行為叫「投手犯規」。這時,判各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但不判擊球員「一球」。好球區:在本壘板的垂直上空,高度在擊球員擊球時自然站立姿勢的膝蓋上沿至腋部之間的立體空間,這個區域叫「好球區」。壞球:投手合法投出的球沒有進入「好球區」或在進入「好球區」前已落地,而擊球員又未擊的投球叫「壞球」。暴投:偏離本壘板致接手無法接住的投球叫「暴投」。 註:球滾出野傳球線或後擋網以外時判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漏接:接手失接經過正常努力可以接住的投手投球,致使跑壘員多進一個壘的行為叫「漏接」。突然急投:擊球員尚未作好擊球准備,投手突然急速向其投球的行為叫「突然急投」。這是不合法投球。責任失分:由投手負責的失分叫「責任失分」。攻守活動「比賽開始」或「繼續比賽」:裁判員宣布開始進行比賽或遇死球局面時宣布恢復比賽的命令。局:比賽雙方各因三個出局而互換攻守條一次為「一局」。只有一方三人出局而未交換攻守時為「半局」。 安全:裁判員對跑壘員合法取得欲占壘位的判定叫「安全」。得分:攻隊隊員擊球後跑壘並依次踏觸一、二、三壘,最後安全踏觸本壘的進攻行為叫「得分」。出局:攻隊隊員被取消擊球、跑壘或得分的權利叫「出局」。擊球:擊球員站在擊球員區用球棒擊投手投球的進攻行為叫「擊球」。不合法擊球:擊球員採取下列任一行為擊出的球為「不合法擊球」:(1)一腳或雙腳全部落在擊球員區外的地面上或一腳全部或一部分踏觸本壘板揮擊而將球擊中時;(2)用不合規則規定的球棒將球擊出時。擊:擊球員擊球未中、好球未擊、兩擊前擊成界外球、觸擊成界外球、擊球末中而球觸及身體、好主身體或擊成「擦棒球」時都判為一「擊」。 球:擊球員壞球未擊或投手不合法投球時判為一「球」。界內球:合法擊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況時均判「界內球」。:(1)停止在本壘至一壘之間或本壘至三壘之間的界內地區時;(2)地滾球越過一、三壘壘位從壘位後面的界內地區滾向外場或滾出界外時;(3)觸及一壘、二壘或三壘壘包時;(4)先落在一、三壘壘位後界內地區時;(5)在界內觸及裁判員、比賽隊隊員身體時;(6)從界內地區上空直接越出本壘打線時。註:在邊線上接球時,應按守場員手套觸球時與地面的垂直線來判定,而不應以守場員觸球時是站在界內或界外地區來判定。騰空球落在第一、三壘上或落在一、三壘後面的外場界內地區,然後彈出界外地區時仍為「界內球」。界外球;合法擊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況時判「界外球」:(1)停止在本壘到一壘之間或本壘到三壘之間的界外地區時;(2)內場地滾球經過一、三壘壘位,從壘位後界外地區滾人外場或繼續滾出界外時;(3)落在一、三壘位後的界外地區時;(4)在界外觸及裁判員或比賽隊隊員的身體或其他障礙物時。 註:擊出的球直接擊中投手板,從本壘到一壘之間或本壘到三壘之間反彈出界外地區時判「界外球」。騰空球:擊向空中的高飛球叫「騰空球」。地滾球:在地面滾動或彈跳的擊球叫「地滾球」。平直球:異常快速,既不著地又不上升而直接飛向守場員的擊球叫「平直球」。擦棒球:碰觸球棒後迅猛而直接地到達接手手中並被接住的擊球叫「擦棒球」。觸擊球:有意等球碰棒或用棒輕觸來球,使球緩慢地滾入內場的擊球叫「觸擊球」。搶分觸擊;在二出局前,三壘有跑壘員搶進本壘得分的進攻戰術叫「搶分觸擊」。 犧牲打:擊球員犧牲自己安全上壘的權利而使跑壘員進壘得分的擊球叫「犧牲打」。「犧牲打」根據擊球方法不同又分為「騰空球犧牲打」和「觸擊球犧牲打」。內場騰空球;二出局前,一、二壘或一、二、三壘都有跑壘員時,擊球員合法擊出的落在內場或內場附近,而守場員9包括外場手)又能輕易接住的界內騰空球(平直球和用觸擊法擊出的騰空球除外)叫「內場騰空球」,判擊球員出局,繼續比賽。安打:凡守場員並無失誤而安全上壘的擊球叫「安打」。「安打」按安全到壘的多少分「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本壘安打」(簡稱「一壘打」、「二壘打」、「三壘打」、「本壘打」)。四球上壘:擊球員擊球時得了四「球」而安全進到一壘的判定叫「四球上壘」。滑壘:跑壘員身體貼地滑動的占壘動作叫「滑壘」。滑出壘位:攻隊隊員除從本壘進入一壘外,凡因滑壘過頭而離開壘位的行為叫「滑出壘位」。再踏壘:跑壘員按規定合法返回並踏觸原占壘位的行為叫「再踏壘」。離壘過早:跑壘員在守場員接觸騰空球前離壘的跑壘行為,叫「離壘過早」。被迫進壘:跑壘員由於擊跑員上壘被迫放棄原占壘位而向下一壘位前進的跑壘行為叫「被迫進壘」。 偷壘;跑壘員在投入起動投球時迅速搶進下一壘位並獲得成功的跑壘行為叫「偷壘」。捷殺:守場員把擊球員擊出的騰空球或平直球在落地前合法接住,或接本隊守場員的傳球而使擊跑員或跑壘員出局的防守行為叫「接殺」。接住:守場員沒有用帽子、護具或運動服裝的任一部分來接球,而是在球落地前牢固地把球握在手套或手中的防守行為叫「接住」。投殺:擊球員被判三「擊」而取消其繼續擊球的權利的投球行為叫「投殺」。觸殺:守場員用手套或手牢固地將球握住,同時以所持的球或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觸跑壘員的身體使其出局的防守行為叫「觸殺」。 傳殺:守場員傳球以協助本隊其他守場員完成接殺擊跑員或跑壘員的任務的防守行為叫「傳殺」,也叫「助殺」。封殺:守場員對擊跑員進行傳殺或對由於擊跑員擊球上壘而被迫進壘的跑壘員進行傳殺的防守行為叫「封殺」。這種攻守局面叫「封殺局面」。守場員選殺:守場員在處理界內地滾球時,不傳殺擊跑員而傳殺前位跑壘員出局的防守行為叫「守場員選殺」。牽制傳殺:投手踏觸投手板對跑壘員進行牽制和傳殺的行為叫「牽制傳殺」。夾殺:守場員對跑在兩個壘位之間的跑壘員進行傳殺的防守行為叫「夾殺」。 雙殺:守場員防守出色而使攻隊兩名隊員連續出局的防守行為叫「雙殺」。雙殺有:(1)雙封殺:封殺造成的雙殺。(2)封觸雙殺:銑用封殺再用觸殺造成的雙殺。三殺:守場員防守無失誤而使攻隊三名隊員連續出局的防守行為叫「三殺」。身體:指攻守隊員或裁判員的身體、衣服及其用具的任何部分。接觸:接觸場上隊員或裁判員的身體、衣服及其用具的任何部分叫「接觸」。失誤:凡守場員經過正常努力可以接好或傳好的球,但沒能接住或傳好致使攻隊隊員安全上壘或得分的防守行為叫「失誤」。 野傳球:守場員傳、接球失誤致使球滾出野傳球線或滾出前碰觸障礙物或滾入看台、隊員席等而成「死球」的傳球叫「野傳球」。妨礙:凡影響比賽隊員進行正常攻守的行為叫「妨礙」。阻擋:守場員沒有持球,也不是在接球而阻擋跑壘員進行壘的行為叫「阻擋」。沃球:繼續比賽,攻守有效的擊球、傳球、接球或投球叫「活球」。死球:暫停比賽的擊球、傳球、接球或投球叫「死球」。這種暫停比賽的局面叫「死球局面」。暫停:裁判員為暫時中斷比賽所宣布的口令。此時場上成死球局面。 申訴:守隊隊員對攻隊隊員的犯規行為要求裁判員判以出局的行為叫「申訴」。提出抗議;比賽隊對裁判員執行規則上的錯誤向裁判員提出改判要求的行為叫「提出抗議」。裁判與記錄判定:裁判員做出的判斷叫「判定」。合法;與規則的規定相符合叫「合法」。不合法:與規則的規定相違背叫「不合法」。中止比賽:由於某種原因由主裁判員宣布結束的比賽叫「中止比賽」。平局比賽:主裁判員宣布的兩隊得分相等的有效比賽叫「平局比賽」。棄權比賽:因一方違反規則由主裁判員宣布另一方以9:0獲勝而結束的比賽叫「棄權比賽」。改期續賽:主裁判員因故宣布提前中止並定期繼續將其賽完的比賽叫「改期續賽」。連賽兩場:在一日內連續參加兩場比賽叫「連賽兩場」。罰則:根據規則裁判員對比賽隊隊員和教練員的犯規則行為進行處理的規定叫「罰則」。正式記錄員:由比賽主辦單位指派擔任比賽記錄和技術統計工作的人員叫「正式記錄員」。比賽場地比賽場地是一個直角扇形區域,直角兩邊是區分界內地區和界外地區的邊線。兩邊線以內為界內地區,兩邊線以外為界外地區。界內和界外(野傳球線以內)地區都是比賽的有效地區。界內地區又分為內場和外場。內場呈正方形,四角各設置一個壘位。在尖角處的壘位是本壘,其餘依逆時針方向分別為一壘、二壘和三壘。內場以外的界內地區為外場。比賽場地必須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礙物註:如果在規定的比賽有效場地內有觀眾和障礙物,或比賽有效場地不足規定的距離時,應曲裁判組根本情況定出臨場規定並通知比賽雙方。內場各個壘位之間有距離為27.43米。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和本壘尖角間的距離為18.44米。在本壘後面和兩邊線以外不少於18.29米處畫野傳球線,在此范圍內為界外的比賽有效地區。兩邊線至少長76.20米。兩邊線頂端連結線的任何一點距本壘尖角都應不少於76.20米(圖1)球棒球是用圓形軟木、橡膠或相似的物質作球心,繞以麻線,再用兩塊白色馬皮或牛皮包緊平線密縫而成。球面應平滑。重量為141.70克至148.80克。圓周為22.90厘米至23.50厘米。彈性為:自4.12米高處自由在厚6厘米的大理石板上能反彈起1.43米至1.50米的高度。球棒球棒可用整塊金屬或硬木或幾條木片膠合製作,呈酒瓶形。棒面必須平滑無截面接頭。金屬棒的兩端必須密封。幾條木片必須按直線紋路合而成。棒長不得超過1.07米,最粗處直徑不得超過7厘米。為便於握棒,從握棒的一端起至45.70厘米的長度內可用布條、膠布帶或橡膠包纏。註:用幾條竹片膠合而成的球棒,只要符合以上規定,安全耐用,也可視作合法球棒。服裝比賽時,同隊隊員應穿著式樣和顏色整齊一致的比賽服裝(包括內衫的外露部分、球帽和球襪等)。服裝上面不得有閃光紐扣或附飾物,上衣背面應有長度不小於15.20厘米的明顯的號碼。上衣和褲子的號碼要一致。如隊員穿著與同隊隊員不一樣的服裝,就不得參加比賽。每隊應有深淺不同的兩套服裝。每場比賽的先攻隊穿淺色,後攻隊穿深色。隊員可穿有平扁鐵釘或橡膠頭的棒球鞋,但不得是圓錐形的金屬釘。平扁鐵釘長不得超過1.50厘米。註:教練員、跑壘指導員均應穿著與本隊隊員同樣的運動服裝。 第一章 比賽目的、場地和器材 一.○一:棒球運動是在規定的場地范圍內,兩隊各出九名隊員,在各自的教練員指導下,按照規則在一名或一名以上裁判員的裁決下進行比賽的一項體育運動。一.○二:比賽的目的是爭取得分多於對方隊而取得比賽的勝利。一.○三:在規定的有效比賽局數結束時,按照本規則判得分較多的一隊為勝隊。一.○四:比賽場地(A)比賽場地是一個直角扇形區域,直角兩邊是區分界內地區和界外地區的邊線。兩邊線以內為界內地區;兩邊線以外為界外地區。界內和界外地區都是比賽有效地區。界內地區又分為內場和外場。內場呈正方形,四角各設一個壘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尖角上的壘位是本壘,並依反時針方向分別為一壘、二壘和三壘。內場以外的地區為外場。比賽場地必須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礙物(圖1)。註:如果在規定的場地上有觀眾或障礙物時,應由裁判組根據情況訂出臨時或特定規則並通知比賽隊。(B)場地大小內場每邊壘間距離為27.43米。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和本壘尖角的距離為18.44米。本壘後面和兩邊線以外不少於18.29米的范圍內為界外的有效比賽地區。兩邊線至少長76.20米。兩邊線頂端連結線的任何一點距本壘尖角的距離都不應少於76.20米(圖1)。本壘尖角後18.29米處應設置後擋網。網高4米以上,長20米以上。場地周圍設置圍網,高度1米以上為宜。註:1.1958年7月1日以後由職業球團建造的棒球場,兩邊線應至少延長至97.54米,本壘經二壘伸向中外場的距離至少達121.92米。2.根據我國場地情況,如有困難兩邊線長度可規定為91米,本壘經二壘伸向外場的距離可定為108米,本壘到後擋網和兩邊線到野傳球線的距離可定為15米。(C)場地劃法應先確定擊球方向和本壘位置。為避免陽光照眼,本壘最好位於場地的西南偏西的位置。然後在本壘尖角處釘一小木樁,樁上系一長繩(至少長54.86米)並在18.44米、27.43米、38.79米及54.86米處各打一結(記號),把繩拉向東北偏東的地面。首先在18.44米處釘一小木樁,該處就是投手板的前沿中心。在38.79米處再釘一小木樁,就是二壘的中心點。接著再把54.86米的繩結系在二壘的木樁上,另一端系在本壘的木樁上,手執27.43米處的繩結,向右拉直,在27.43米的繩結處釘一小木樁,就是一壘的外角,然後依照上述方法向左拉直,就是三壘的外角(圖1) 為檢查各壘的位置是否合乎規定,可以再把長繩的一端系在一壘的木樁上,以54.86米處系在三壘上,然後再拿27.43米的繩結向左、向右拉直,用以檢查本壘和二壘的位置。現圖示(圖2)如下:第一步:定甲(本壘)乙(投手板前沿中心)及丁(二壘)第二步:以甲戍線定丙1(一壘)第三步:再以甲戍線定丙2(三壘)(D)場地布置場地應布置接手區、擊球員區、跑壘指導員區、跑壘限制線、擊球員准備區、野傳球線、本壘打線和草地線。(圖1)1.接手區:自本壘尖角後2.44米處畫一條橫線,線長1.10米,線的兩端距本壘中心線各0.55米。然後再從兩端向本壘方向各畫一與本壘中心線平行的線,與擊球員區界線連接,這個區域叫接手區。(圖2)2.擊球員區:在本壘的左右兩側,各畫一個長方形的擊球員區。該區長1.82米,寬1.22米。兩區相鄰近的內側界線各距本壘板邊沿為0.15米,以本壘橫中心線為准,擊球員區前後部分各長0.91米。(圖2)註:擊球員區(包括標出該區的白線)為界外地區,但擊出的球如停止在擊球員區和邊線所形成的三角區內時應判為界內球(圖3)。3.跑壘指導員區:在一、二壘及二、三壘壘線與邊線相交的點以外4.57米處向本壘方向各畫一條與邊線平行長6.10米的線,再在線的兩端向場外各畫一條長3米的垂直線,這三條線以內的區域為跑壘指導員區。在一壘一側為一壘跑壘指導員區,在三壘一側為三壘跑壘指導員區。(圖1)4.跑壘限制線:由本壘和一壘的中點和沿邊線至一壘後0.91米處各向場外畫一條長0.91米的垂直線,並將兩垂直線的終點連接在一起,就是跑壘限制線。這條線和邊線所構成的長條區域就是跑壘限制道。5.擊球員准備區:在本壘尖角3.96米處向本壘縱向中心線兩側各量11.28米,並以該處為圓心各畫一直徑為1.52米的圓圈,此圈就是擊球員准備區。(圖1)6.野傳球線:距兩條邊線外至少18.29米處,各畫一條與邊線平行的線,該線一端與後擋網相連,另一端與本壘打線和邊線末端相交的延長線相連,此線是野傳球線,用以區分界外比賽有效地區和無效地區。(圖1)7.本壘打線:以二壘壘位為中心為圓心,以圓心到邊線頂點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弧線與兩側邊線末端相交,此弧線即為本壘打線,作為判斷本壘打的標志。8.草地線:在草皮場地上,從投手板前沿中心為圓心,28.93米為半徑,在界內連接兩邊線所劃弧線,即為草地線。此線以外的外場地區為草地,以內為土地。(圖1) 註:1.場地上各線的寬度為7.6厘米,線的寬度包括在各區域的有效范圍之內。2.邊線通過擊球員區的部分不應畫出。一.○五:本壘板用白色橡膠製作,呈五角形,(圖2)應固定在地上,與地面齊平。本壘板尖角兩邊應與一壘和三壘邊線外沿交角疊合。一.○六:壘包一、二、三壘壘包均為38.10厘米見方,厚7.6至12.7厘米的白色帆布包。一、三壘壘包應整個放在內場,二壘壘包的中心放在兩壘線的交叉點上。壘包內裝棕毛等細軟物。壘包應釘牢在地上。壘包釘置的方法:比較簡單的方法是用十字帆布帶和帶勾的長釘固定。在壘包的正中下面用帶勾的長釘(約30厘米)鉤好扎牢,並將長釘釘入地下,以便滑壘時壘包不致移動(但可以轉動),同時也可避免碰傷。一.○七:投手板和投手區投手板用白色橡膠製成。板長61厘米,寬15厘米。投手板周圍應有86.4厘米寬,152厘米長的平台。投手板應與平台齊平。投手板和平台置於高出地面0.25米、直徑為5.48米圓形土墩內的投球區(圓心在投手板前沿中心正前方0.46米處),投手板前的斜坡應為平台前沿起向前1.83米,每向前30.5厘米降低2.54厘米,然後向四個壘位逐漸傾斜並與之齊平。(圖3)一.○八:隊員席一壘及三壘兩側各設一個隊員席,設於距兩邊線至少18.29米的野傳球線外側。隊員席上面應安置頂棚,背後和兩側都應是封閉的。一.○九:球棒球是圓形軟木、橡膠或類似物質作球心,繞以麻線,再以兩塊白色馬皮或牛皮包緊平線密縫而成。球面應平滑。重量為141.7克至148.8克。圓周圍22.9厘米至23.5厘米。一.一○:球棒呈園柱形。棒面必須平滑無截面接頭。金屬棒的兩端必須密封,握棒部分的棒帽末端可以製成直徑為2.4_5厘米,棒長不得超過1.07米,最粗處直徑不得超過7厘米。為便於握棒,從握棒的一端起至45.7厘米的長度內,可用布條、膠布帶或橡膠包纏。一.一一:服裝比賽時,同隊隊員應穿著式樣和顏色整齊一致的比賽服裝(包括內衫和外露部分)。服裝上不得有閃光的鈕扣或附飾物,服裝上衣背面應有不小於15.2厘米的明顯的號碼,上衣和褲子的號碼要一致。隊員穿著與同隊隊員不一樣的服裝不得參加比賽。每隊應有深淺不同的兩套服裝,先攻隊穿深色,後攻隊穿淺色。隊員可穿有平扁鐵釘或橡皮頭的棒球鞋,但不得是園尖的金屬釘。長扁鐵釘長不得超過1.5厘米。註:教練員、跑壘指導員均應穿著與本隊隊員同樣的運動服裝。一.一二:接手手套接手所用的連指手套,周長不得超過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過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過15.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5.2厘米。虎口處可用整塊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一.一三:一壘手手套一壘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連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過30.5厘米,掌面上部寬不得超過20.3厘米;虎口上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8.9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2.7厘米。虎口處可用整塊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一.一四:分指手套連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壘手使用。但任何隊員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圖9)。分指手套重量不限。一.一五:投手手套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條、縫線和指蹼都必須是同一種顏色,而且不得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與手套顏色不一樣的附飾物。一.一六:護具接手必須戴護帽、護面、護胸和護腿。擊球員和跑壘員都要戴帶有護耳的護帽。註:裁判員如果發現隊員有違反以上各條規定時應即令其改正,如經勸告後一分鍾內仍未見隊員改正時,裁判員應取消其比賽資格。第二章 術語定義二.○一:判定(Adjudged)裁判員根據判斷所作出的決定。註:本判定沒有抗議的餘地,但裁判員運用規則錯誤時不在此限。二.○二:申訴(Appeal)守隊隊員對攻隊隊員的犯規行為要求裁判員判以出局的行為叫「申訴」。二.○三:投手犯規(Balk)壘上有跑壘員時,投手的不合法行為叫「投手犯規」。這時判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但不判擊球員一「球」)。二.○四:壞球(Ball)投手合法投出的沒有直接通過「好球區」而擊球員又未揮擊的投手投球叫「壞球」。註:如果落地後進入「好球區」的「壞球」打中擊球員則判為「投球中身」,擊球員安全進到一壘。如果二擊後擊球員揮擊這種球未中,即使被接手接住,仍判作接手漏接,按規則六.○五(B)和六.○九(B)處理。如果擊球員把這種落地球擊出,則同於把未落地的球擊出,繼續比賽。二.○五:壘位(Base)跑壘員為得分而必須按順序踏觸的、位於內場四角的四個位置叫「壘位」。壘位通常放置帆布壘包或塑料膠板作為標志。二.○六:跑壘指導員(Base Coach)穿著與隊員同樣的運動服裝,站在一、三壘外跑壘指導員區內指導擊球員擊球和跑壘員跑壘的同隊成員叫「跑壘指導員」。二.○七:四壞球上壘(Base on Balls)擊球員擊球時得四個「球」而安全進到一壘的判定叫「四壞球上壘」。二.○八:擊球員(Batter)在擊球員區內擊球的攻隊隊員叫「擊球員」。二.○九:擊跑員(Batter Runner)完成擊球任務後向一壘跑進的攻隊隊員叫「擊跑員」。二.一○:擊球員區(Batter's Box)擊球員擊球時站立的區域叫「擊球員區」。二.一一:投接手組(Battery)投手和接手二人組成的小組叫「投接手組」。二.一二:隊員席(Bench or Dugout)為上場隊員、替補隊員和其他穿著運動服裝的本隊成員准備的座位叫「隊員席」。二.一三:觸擊球(Bunt)不揮動球棒但有意等球碰棒或使棒輕觸來球,使球緩慢地滾入內場的擊球叫「觸擊球」。二.一四:中止比賽(Called Game)不論任何理由而由主裁判員宣布中止的比賽叫「中止比賽」。
⑨ 有誰知道游戲棒是怎麼玩的
一把握在手裡面,自由散開,,然後要想辦法把棒子一根一根拿出去,拿的時候其他棒子不能動,動的話換另一個人拿,誰把最後一根拿出來就誰贏。
小時候常玩。
有幾個技巧,當一根棒壓在另一根棒上面時,可以壓住上面一根棒的尾部讓棒翹起後拿走。
還可以用已經拿出來的棒子挑壓在別的棒子上的棒子,只要動作夠快,下面的棒子是不會動的。
所謂不動只是眼睛看不出動。哪裡有物理意義上的真的不動。
⑩ 挑棍游戲的游戲規則 挑棍游戲優點分享
1、挑棍游戲,也被叫做游戲棒或撒棒。適合八歲以上年齡,老少皆宜的一種益智小游戲。可以單人或多人共同參與。按照小棍的顏色,或多少算分。適於酒吧,聚會時娛樂助興的休閑游戲。規則簡淺,易上手。
2、游戲規則
首先,要在每次吃完冰棍後,將冰棍簽子洗凈收好,這就是玩具。不過不是現代的這種扁扁的,而要過去那種細細的簡易的。持有簽子的多少決定了誰先玩誰後玩,可是小的時候不是天天都可以吃到冰棍,於是,貪玩的我們便想到了一個壞主意。那時的夏天,家家戶戶都愛用竹門簾避暑擋蚊蟲,竹門簾細細的竹條正好和冰棍簽子一樣,於是就趁媽媽不在的時候,偷偷的抽一根竹條出來,比著冰棍簽子切成一小根一小根的,冒充冰棍簽子。不過,這種事是不能常做的,那時家家都窮,這種破壞家庭財物的行為,大人發現是要痛打的。
先由每個人出簽子,可全出也可出一部分,出得最多的先玩,以此類推。玩家手持所有的簽子,使勁向地下一扔,再拿起另外一根簽子,從地上那一堆糾纏在一起的簽子中,挑起一根來,既要保證它脫離那一堆簽子,又不能觸動其它的簽子,這就算成功了一根,一直到你全部挑完,或者你中途放棄後邊的不要了,你所挑出的簽子就都成了你的戰利品。但是,這期間如果你哪怕只是輕輕的觸動了其它的簽子一下下,你都要將前面挑出的簽子全部交回,由下一任繼續玩耍,直到這一場的簽子全部被分光。又開始重新出簽,重新玩。就這樣一場接一場,不到媽媽叫吃飯決不收場。
還有另一種玩法,需要買一盒游戲棒。由31根不同花式的小棒組成,帶螺旋的游戲棒,每支20分;中間紅兩邊藍的游戲棒,每支10分;三節紅兩節藍的游戲棒,每支5分;有紅黃藍三色的游戲棒,每支3分;紅藍兩色的游戲棒,每支2分。輪流挑棒子,直到31根全部挑完。把所有游戲棒子的分數加起來,分數高者為勝。
3、游戲優點
可以鍛煉玩家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運算力和分析能力。並增加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