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游戲反應了什麼
A. 紅黑游戲的啟示
游戲規則:人員分成兩組,背對背投票,選擇本組本局是出紅牌、黑牌或者棄權;一共六個回合,累積最大正數為贏。
得分規則
紅黑 自己+5 對方-5
紅紅 自己和對方都-3
黑黑 自己和對方都+3
黑紅 自己-5 對方+5
累積最大的正數為贏,其實單局最大的正數是雙方都出黑得6分,其他的要麼是0要麼是負6分
亂哄哄的玩完了這個游戲之後,我一直在想,這個游戲到底有什麼啟示呢?完全都沒有最優策略,因為你根本無法預測對方的行動,當你出黑牌的時候,就要冒有很大損失的風險,如果對方一直出紅牌,你願意出幾次黑牌呢?
誰又能做到真正彼此信任呢?而且各方實力並不一定有這么平均,所以幾乎可以說是不適用的。
親密關系絕對是追求雙贏的,當然要找一個願意和你一起出黑牌,兩個人1+1>2得到最大分數最好了。
如果一方出紅牌,一方出黑牌,短期來看好像出紅牌的人佔了上風,但長此以往關系就疏遠了,兩個人沒法走長遠。
即便如歡喜冤家一樣紅黑、黑紅這么交替出牌,最好的情況大家的總分也只不過能達到0而已,關系質量並不高,兩個人同時出黑牌的數量越多關系質量越高。
所以在親密關系中的兩個人,要懂得去愛對方,而不是只愛自己,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說, 愛是精神的貫注,愛=讓對方好,滿足對方的需要,幫助對方成長,只做真正有益於對方的事, 雙方都抱有這樣的觀念的關系才是成熟的、高質量的關系。
這個游戲還有一個用途,就是逼你面對自己,讓你看到自己在團隊中的行為模式。
比如我,平時是一個愛出風頭、愛拔尖的人,但當面對團隊完成任務的時候我就慫了,覺得自己沒有邏輯、不夠周密,不敢站出來,而是推舉小組中看起來比較靠譜的一個人去擔任組長。從這可以看出,面對復雜的問題的時候,我是沒有擔當的,不敢去為大家做決策和承擔輸贏的結果。
但組長選出來之後,我又並不服從組長的安排,固執己見,聽不進去別人的想法和道理,反反復復說自己對游戲的理解和疑問,就好像我一定是對的,別人是傻子所以才聽不明白我的話一樣。其實我對游戲規則一直都一知半解,到游戲結束我都沒明白到底怎麼玩這個游戲,全程腦子都是懵懵的,最後幾輪投票也都是跟著感覺走的,但我就是拒絕去服從組長和大多數,一定要堅持表達自己的意見。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在工作中總是覺得難以與領導溝通,總覺得難以和同事融洽相處的原因吧。
游戲過程中,對游戲輸贏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覺得應該是分數最高的一方取勝,一種是兩方分數相加最大取勝。
在經過前期的摸索之後,除了第一輪未來得及投票而棄權,後面雙方都在默默出黑牌,因為這樣得正分的概率才高。最後一輪是三倍積分,誘惑力相當大,我方組長覺得可以賭一下,鼓動大家投票出紅牌,這樣對方如果還按照上一輪出黑牌,我們能得特別多的分,即便對方出紅牌,我們也不會變成負分,頂多打個平手,不會輸。
結果對方竟然真的出了黑牌。我方歡呼雀躍,覺得一定是我們贏了。但最終老師宣布了,真正的贏其實是雙方從頭黑到尾,獲得雙贏,才是正數最大,這個游戲的寓意是讓大家懂得合作,而不只是一門心思盯著競爭。
這時候對方有幾名同學特別不樂意,覺得我們辜負了他們,在他們胸口捅刀子。老師卻提醒他們,平時在生活中是不是太聖母心了,覺得自己為對方好,對方一定也要對自己好?其實對方完全有權去自己選擇出紅牌還是黑牌呀。心甘情願的付出,也尊重對方的選擇。如果自己出黑牌出的不開心了,可以用一致性溝通呀,溝通也不行還可以改變自己,誰難受誰改變,擺臭臉埋怨指責並不是有效的方法。
B. 什麼是紅黑博弈論
紅黑博弈論沒有這個的具體定義。它體現為三個理論。
一、狗屎理論與零和博弈
說是有兩個經濟學家,在馬路上散步,便討論經濟問題甲經濟學家看見了一堆狗屎,思索著對乙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給你100萬塊錢。乙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甲經濟學家給了他100萬塊錢過了一會兒,乙經濟學家也看見了一堆狗屎,就對甲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也給你100萬塊錢。甲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乙經濟學家把甲給他的 100萬還了回去。
故事還沒有完
走著走著,乙經濟學家忽然緩過神來了,對甲說不對阿,我們誰也沒有掙到錢,卻吃了兩對狗屎。。。甲也換過神了,思考了一會兒說:可是,我們創造了200萬的GNP阿!
你領悟到什麼了嗎?
零和游戲原理源於博弈論。
兩人對弈,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博弈論的英文名為game theory,直譯就是「游戲理論」。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零和游戲」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二、囚徒困境與非合作博弈
話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警方在此案的偵破過程中,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A和B,並從他們的住處搜出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但是,他們都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後只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於是警方將兩人隔離審訊。這個時候,聰明的警官找他們談話,分別告訴他們說:「你們的偷盜罪確鑿,所以可以判你們2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如果你招了,他不招,那麼你會作為證人無罪釋放,他將被判10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們都將被判5年有期徒刑;如果他招了,你不招,他無罪釋放,你被判無期徒刑,終身囚禁;如果你們都不招,各判2年。」
很多人都會誤認為,既然兩個囚犯最好的結果是都不招供,兩人都只被判2年,那麼,兩個囚犯都選擇不招供就是這個博弈的最終結果。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囚徒困境」之所以稱為「困境」正是因為這個博弈的最終結局恰恰是最壞的結果,即兩個囚犯統統招供,結果都被判有期徒刑5年。反過來說,這也是警官的聰明之處。警官採取的游戲規則必然會讓兩名囚犯坦白罪行,認罪伏法。對一個博弈來說,游戲規則非常地重要,適宜的規則才能夠達到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莫不如此,規則制訂者往往利用條件制定出有利於自身的規章制度。
三、智豬博弈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以博弈論的視角淺析紅黑游戲
紅黑游戲,我第一次接觸這項游戲,很感興趣,游戲規則是這樣的:首先,選出一名同學作信息員,把剩下的人分為兩組:紅方和黑方,兩組同學各自選出一名同學作組長,然後雙方出牌,積分規則如下:1、如果雙方都是黑色,各積3分,2、如果一方是黑色,另一方是紅色,則出紅色牌的一方積5分,出黑色牌的一方積-5分,3、如果雙方都是紅色牌,則雙方都積-3分。每局游戲分為六輪,每一輪中各組分別討論本組出牌的顏色,少數服從多數,然後把結果告訴信息員,游戲過程中雙方不得交談,第三輪中所得積分翻倍,第六輪中所得積分三倍計算。最後以分數最高且為正分的一組獲勝,若雙方都是負分則都輸。
游戲開始之後,我們一致同意每輪都出紅色,這樣至少保證對方肯定不會贏,我們還有獲勝的機會,但是,沒想到對方和我們想的一樣,每次也都是出紅色,最後結果是雙方都是負分,沒有贏家。玩了兩局之後,我們組首先有人提議,認為應該出黑色,要相信對方,這樣雙方才能有共贏的機會,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反對的人認為如果我們出黑色,對方出紅色,則給了對方正分,對我們不利,最後,經過激烈的討論,我們組還是同意這局出黑色。果不其然,對方又一次出了紅色,結果,這輪我們組被扣了5分,對方則是得了5分,剛才提出反對意見的同學紛紛向組長抱怨,說下次不能出黑色,一定要出紅色,此時,剛才那位同學又站了出來,他說我們應該給對方一次機會,如果我們出了紅色,最後結果還是兩敗俱傷,這樣對雙方都不利,我們應該相信對方能感受到我們的誠意,我們被他的話打動,再一次出了黑色,出了之後我們都很緊張,擔心對方再次出紅色,因為這是第三輪,積分要翻倍,等了很久,對方還沒出牌,顯然也是在討論,過了一會兒,信息員過來告訴我們,對方出的是——黑色!雙方各贏6分!我們一下子沸騰了,我們的誠意獲得了回報,對方也明白了我們意思,只有合作,雙方才有贏的可能,互相不信任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接下來的一輪,我們很快出了黑色,對方也是黑色,接下來的幾輪也都是如此,最後,游戲沒玩完,我們就都從屋子裡沖了出去,互相擁抱祝賀對方,此刻,我們都已經體會到這個游戲的真諦:培養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誼。游戲過後,我們都明白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不僅僅是互相做對,更多的是要追求一種雙贏。
這個游戲我一直記憶猶新,不僅僅是從其中學到了一則做人的道理,加之最近正在修讀博弈論的相關課程,從這個游戲中我也是窺探到了一絲博弈論的身影。豪爾紹尼曾這樣定義博弈論:博弈論是關於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論,就是說,他是關於社會形勢中理性行為的理論,其中每個局中人對自己行動的選擇必須以他對其他局中人將如何反應的判斷為基礎。簡言之:博弈論主要研究人與人之間「鬥智」的形式和後果。
C. 什麼是紅黑博弈論
紅黑博弈論沒有這個的具體定義。它體現為三個理論。
一、狗屎理論與零和博弈
說是有兩個經濟學家,在馬路上散步,便討論經濟問題甲經濟學家看見了一堆狗屎,思索著對乙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給你100萬塊錢。乙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甲經濟學家給了他100萬塊錢過了一會兒,乙經濟學家也看見了一堆狗屎,就對甲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也給你100萬塊錢。甲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乙經濟學家把甲給他的 100萬還了回去。
故事還沒有完
走著走著,乙經濟學家忽然緩過神來了,對甲說不對阿,我們誰也沒有掙到錢,卻吃了兩對狗屎。。。甲也換過神了,思考了一會兒說:可是,我們創造了200萬的GNP阿!
你領悟到什麼了嗎?
零和游戲原理源於博弈論。
兩人對弈,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博弈論的英文名為game theory,直譯就是「游戲理論」。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零和游戲」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二、囚徒困境與非合作博弈
話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警方在此案的偵破過程中,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A和B,並從他們的住處搜出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但是,他們都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後只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於是警方將兩人隔離審訊。這個時候,聰明的警官找他們談話,分別告訴他們說:「你們的偷盜罪確鑿,所以可以判你們2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如果你招了,他不招,那麼你會作為證人無罪釋放,他將被判10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們都將被判5年有期徒刑;如果他招了,你不招,他無罪釋放,你被判無期徒刑,終身囚禁;如果你們都不招,各判2年。」
很多人都會誤認為,既然兩個囚犯最好的結果是都不招供,兩人都只被判2年,那麼,兩個囚犯都選擇不招供就是這個博弈的最終結果。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囚徒困境」之所以稱為「困境」正是因為這個博弈的最終結局恰恰是最壞的結果,即兩個囚犯統統招供,結果都被判有期徒刑5年。反過來說,這也是警官的聰明之處。警官採取的游戲規則必然會讓兩名囚犯坦白罪行,認罪伏法。對一個博弈來說,游戲規則非常地重要,適宜的規則才能夠達到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莫不如此,規則制訂者往往利用條件制定出有利於自身的規章制度。
三、智豬博弈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以博弈論的視角淺析紅黑游戲
紅黑游戲,我第一次接觸這項游戲,很感興趣,游戲規則是這樣的:首先,選出一名同學作信息員,把剩下的人分為兩組:紅方和黑方,兩組同學各自選出一名同學作組長,然後雙方出牌,積分規則如下:1、如果雙方都是黑色,各積3分,2、如果一方是黑色,另一方是紅色,則出紅色牌的一方積5分,出黑色牌的一方積-5分,3、如果雙方都是紅色牌,則雙方都積-3分。每局游戲分為六輪,每一輪中各組分別討論本組出牌的顏色,少數服從多數,然後把結果告訴信息員,游戲過程中雙方不得交談,第三輪中所得積分翻倍,第六輪中所得積分三倍計算。最後以分數最高且為正分的一組獲勝,若雙方都是負分則都輸。
游戲開始之後,我們一致同意每輪都出紅色,這樣至少保證對方肯定不會贏,我們還有獲勝的機會,但是,沒想到對方和我們想的一樣,每次也都是出紅色,最後結果是雙方都是負分,沒有贏家。玩了兩局之後,我們組首先有人提議,認為應該出黑色,要相信對方,這樣雙方才能有共贏的機會,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反對的人認為如果我們出黑色,對方出紅色,則給了對方正分,對我們不利,最後,經過激烈的討論,我們組還是同意這局出黑色。果不其然,對方又一次出了紅色,結果,這輪我們組被扣了5分,對方則是得了5分,剛才提出反對意見的同學紛紛向組長抱怨,說下次不能出黑色,一定要出紅色,此時,剛才那位同學又站了出來,他說我們應該給對方一次機會,如果我們出了紅色,最後結果還是兩敗俱傷,這樣對雙方都不利,我們應該相信對方能感受到我們的誠意,我們被他的話打動,再一次出了黑色,出了之後我們都很緊張,擔心對方再次出紅色,因為這是第三輪,積分要翻倍,等了很久,對方還沒出牌,顯然也是在討論,過了一會兒,信息員過來告訴我們,對方出的是——黑色!雙方各贏6分!我們一下子沸騰了,我們的誠意獲得了回報,對方也明白了我們意思,只有合作,雙方才有贏的可能,互相不信任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接下來的一輪,我們很快出了黑色,對方也是黑色,接下來的幾輪也都是如此,最後,游戲沒玩完,我們就都從屋子裡沖了出去,互相擁抱祝賀對方,此刻,我們都已經體會到這個游戲的真諦:培養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誼。游戲過後,我們都明白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不僅僅是互相做對,更多的是要追求一種雙贏。
這個游戲我一直記憶猶新,不僅僅是從其中學到了一則做人的道理,加之最近正在修讀博弈論的相關課程,從這個游戲中我也是窺探到了一絲博弈論的身影。豪爾紹尼曾這樣定義博弈論:博弈論是關於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論,就是說,他是關於社會形勢中理性行為的理論,其中每個局中人對自己行動的選擇必須以他對其他局中人將如何反應的判斷為基礎。簡言之:博弈論主要研究人與人之間「鬥智」的形式和後果。
D. 你在紅黑游戲中的參與如何像一面鏡子反映你的人生
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就像一面鏡子,能讓許多人看到生活中最真實的自己。
紅黑游戲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商戰游戲,它可以應用於眾多主題的培訓中,我也經常在我的培訓課程中用到它來討論團隊協作、雙贏等話題。
紅黑博弈這個游戲通過競爭與合作來模擬真實市場體驗競爭中的生存之道,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相信我會和更多的人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E. 我在紅黑游戲中是如何參與的答案
要有效信息,自由並知情的選擇,對這些選擇的內在承諾, 同理心
將學員分成A、B兩組,分到2個房間里,兩組人之間不許交流,在經過內部討論、投票之後向對方出牌,出牌只能是紅黑兩色。助教是通訊員,用於在兩組之間公布對方的出牌,通訊員必須在確認A或B組的出牌結果有效之後,才能公布對方小組的出牌。
紅黑游戲應用於參加領導力培訓,參加游戲者在經歷一場博弈之後,每每收獲良多,普遍的心得是:雙贏、合作、與人為善、包容等。這場游戲告訴我們的,僅僅是合作與雙贏?這場游戲所揭露的,僅僅是人性深處的自私、狹隘、不合作、背信棄義、爭強好勝、窩里斗、表裡不一?絕不僅僅如此。人生也不就是一場游戲嗎?但人生這場游戲最重要的不同點,就是我們僅有一次機會——生命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游戲玩得不好,我們可以重新來過,我們甚至可以改變游戲規則,以獲得對我們有利的結果,但我們的人生呢?我們沒有任何能力去改變任何規則,甚至我們也會有游戲臨近結束之際,才知道這場游戲的規則和寓意,這是個多麼可悲和無奈的事實!
游戲給予我們的反思和啟迪:團隊中的人性!
F. 紅與黑中紅黑的含義各是什麼
有人認為書名中的「紅」是象徵拿破崙時代的軍服;「黑」是王政復古年代的僧侶黑衣。也有人認為,紅是德·瑞那夫人的鮮血,黑是瑪特爾的喪服;紅與黑是象徵賭盤上的黑點紅點,而輪盤則象徵人生的游戲等。我認為紅色還可以象徵於連的追求人生意義,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拚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的生存狀態吧!
紅色還可以象徵於連的追求人生意義,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拚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的生存狀態吧! 」
G. 博弈論沉思14紅黑游戲及其啟示
63 紅黑游戲
兩人不能串通且完全理性的前提下,一定是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會顧同夥的利益,並且雙方又都不會相信對方的合作精神,最後的結果,只能實現對他們都不理想的結果(各判5年),即他們擺脫不了的「囚徒困境」。該結局也被稱為「納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紅黑游戲基本上不會有贏家。沒有人在這場游戲會感覺自己真正贏了,所有的人都在反思,為自己人生的盲點和誤區,為人性深處的慾望,人與人組成的社會總是慾望與利益相糾葛。
64 囚徒的救贖的啟示
65 競爭勢態下的人性特點
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統一體。沒有永遠平靜的大海,也沒有永遠波濤洶涌的大海。我們選擇什麼,不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生存在一個現實的社會里,不是一個想像的空間。
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勇敢地參與到社會的競爭中去。我們想哭的時候,也許我們還得強裝笑顏。我們笑的時候,也許我們心裡在哭。你能說,我們就此放棄生存與生活嗎?我們沒有,我們是站起來了。因為活著,真好!因為世界總是美好的。我們總是有著美好的希望。對吧!
人生其實是很公平的,上帝會讓你失去很多,也得到很多。
紅黑游戲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現實生活中人對人的態度,讓我學會「盡可能相信你的朋友或者合作夥伴,不要用惡意的想法去揣測對方」,在我們輸掉比賽的同時卻贏得同事之間的信任和支持。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選擇好自己要走的路,選擇好適合自己的一條路並朝著這個的方向一直不斷的去努力,相信在輸掉身邊很多東西的同時贏得卻是更寶貴的東西。
那麼,馬走日,象走田,你走哪呢?
紅<>打敗對方,致對方於死地,黑<>共同進步,絕對的信任,信任<>不爭取個人的發展空間信任<>任我行不去與其它的同類產品生產商競爭團結<>不需要競爭競爭<>不需要團結現實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是:紅+黑並存;團結+競爭並存。
66紅黑游戲下的啟示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
如果對手的最佳利益是你輸,而不是共同把蛋糕做大,你就必須學習《孫子兵法》,准備玩一場零和游戲了。至於如何在零和游戲中取勝,這並非是通過玩幾盤紅黑游戲就能解決的。
67 我們怎麼辦?
當我們說社會墮落了,大家都不講誠信了,很多人不要臉了,那這個大家,這個很多人,是誰?當我們在謾罵這個社會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你在罵的對象到底是誰?
難道,這只是一種排除了「我」之後的大家,可是「我」其實還是大家的一部分。
因此,就正如我以前說的話一樣,如果沒有最初的革新者,吃螃蟹者,現實將不會有絲毫的改變,我們所處的情況將會越來越糟糕。
最後,我想借用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告誡勸勉陷入「囚徒困境」的人們(尤其是生意人): 「幫助人家,最後受益的是自己,不要忘了考慮對方的利益,幫助人家,服務貢獻,對方也會還報於你。這種道理很淺,大家也都了解,可現實是實行的人太少太少,我覺得很可惜。」
H. 紅黑游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答案如下:
1.做人要圓滑,但要有防人之心。
2.做人要豪爽,但消費要有度。
3.處事不要猶豫,堅決果斷,堅定自己立場。
4.彼此雙方利益要處理好,不虧欠別人,但也別讓別人欠你的錢,親情、友情是經不起金錢的考驗。
I. 從紅黑游戲體會人生格局
紅黑游戲是一種體驗式的團隊培訓游戲,游戲中蘊含著博弈,通過競爭與合作來模擬真實市場,體驗競爭中的生存之道。
本次我們玩游戲時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自由選擇出紅還是出黑,得分規則如下:
四組全出紅,則全部人賺8萬,三紅一黑,出紅色的組均虧4萬,出黑色的組賺16萬,以此類推,全出黑色則所有人都虧8萬。
盈利最大的組得最高分,如果盈利為負數,均不得分。
注意點如下:
1.本游戲最大目的是獲得最大盈利;
2.經紀人到每組後只問兩個問題:出紅還是出黑?全體一致同意嗎?
3.完全模擬市場。
游戲介紹完畢,我們來分析下玩法,如果出紅,除非所有人都出紅,不然就是虧錢,如果出黑,只要不是所有人都出黑,就能賺錢,這么一看,簡單,出黑就行啦!
但是,真的這樣嗎?由此展開一個重要觀點," 永遠不要假設別人比你傻 "。出黑賺錢幾率高,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要市場上大多數都是聰明人,大家就都會出黑,最終造成全黑,所有人虧損的結局。顯而易見,出黑不是好策略。
那就出紅吧。可出紅就需要承擔一定的壞結果,只要四組中有一組出黑,那就會出現有人賺錢有人虧錢的情況,大家的得分就不一致了。利弊需要權衡。
下面,先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們現場的情況,一共六局,第三局輸贏翻倍,最後一局輸贏翻四倍,每輪出牌和得分如下:
最終結果很明了,所有組虧32萬,全部沒有得分。完全沒有遵守獲得最大盈利的目的。
然而過程還是值得細說。第一局,大家都發現出黑的盈利機會高,所有人不約而同出黑,全部虧8萬。一局結束,發現這個策略不行,四組派代表進行談判,商量好全部出紅,然而結果是王氏組出爾反爾,出了黑,獨贏16萬。四組繼續談判,決定要懲罰王氏組,王氏組接受,因第三局輸贏翻倍。最後結果王氏虧32萬,虧損額變成最大。第四局,談判說好都出紅,大家都遵守了。第五局,王氏在談判後又違背諾言,出黑,五局結束後,所有人的輸贏又回到0的原始狀態。第六局,決勝負,代表繼續談判,最終所有人全都出黑,全都破產。
對這個過程開展分析,
第一局沒有經驗,且還是那句話,永遠不要假設別人比你傻,出黑全都虧損。第二局,有人開始動小心思,偷偷出黑,暫時領先。
第三局,偷出黑的人受到懲罰,有句話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第四局,全紅,建立了初步信任。
第五局,進入倒數狀態,在王氏組一人落後的情況下,王氏再次偷出黑,所有人輸贏回0。讓人感慨,不要過度懲罰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才能一起攜手合作。
到了第六局,信任瓦解,所有人都出黑,以全輸結局做了個錯誤示範。
紅黑游戲有豐富的內涵,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首先,市場是競爭激烈的,但個體間的競爭並不總是零和博弈,還有共贏的局面。因此,我們不應該做首先出黑的人。
其次,還是那句話,永遠不要假設別人比你傻。
第三,不要做先出黑的人,做人要善良。但如果有人偷出黑,一定要報復,報復不能過度,不能引起反彈。畢竟,兔子急了都要咬人,不能把別人逼急了,要尊重人性。
第四,謀求合作才是最終目的,報復也是為了之後的合作,我們要一邊展現自己的獠牙一邊伸出合作的手,不讓人欺負更不欺負別人。
第五,合作需要制度保障,要提高違反合作原則的代價。要建立統一規范、監察制度,確保大家遵守規則。比如讓另一組替出牌,那就能保證沒人偷出黑了。
第六,這畢竟是個游戲,規則由主導者制定,包括翻倍的得分和開展六局,游戲的組織者非常重要。人生中如果你是制定游戲規則的人那肯定能最多獲利。
一個小小的游戲蘊含了人生的大道理。如果你參與其中,你會出紅還是出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