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幼兒園自主游戲
㈠ 什麼是自主游戲
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天性自由表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和人格建構的過程。
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有些教師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指導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戲,急切的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戲中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他們總覺得孩子在游戲,這樣做不符合生活實際,那樣做游戲規則不嚴謹,於是緊張得注視幼兒的游戲,尋找教育的機會,不時地終止幼兒的自主活動,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自主活動引向事先設計好的教育目的,於是游戲成了教師導演的一台戲。
幼兒的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主創造的權利被教師剝奪了,使幼兒自主游戲的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挫傷。
自主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而非教師。幼兒自主游戲的主題、玩具的選擇以及游戲的進行與結束都應該由幼兒自己來確定,教師只需要為幼兒自主游戲的順利進行做一些必要的准備和幫助,幼兒才是自主游戲的真正主人。
㈡ 什麼是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游戲導引
1、通過游戲課程的實踐與研究,進一步讓我園教師明確游戲課程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師應以游戲為主要教育手段,在實踐活動中,理論聯系實際,反復討論研究,提高教師對游戲課程的研究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 2、以《綱要》《指南》精神為引領,積極開展「教研訓一體化」的主題式的園本研修活動,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培訓模式,提高教師自我反思能力,激勵教師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主動發展。 3、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專題性研討,關注幼兒的游戲行為。從案例入手,及時捕捉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中具有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問題和個案,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激勵教師善於發現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組員間的互動來解除困惑,更好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 5、加強對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挖掘環境的教育價值,體現教師、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並結合主題活動、結合本園特色創設環境,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這一概念。 參考資料: http://www.age06.com/gardenportal/Detail.aspx?InfoGuid=b5b87af2-9f16-4541-b03d-18123025c632
㈢ 幼兒園自主游戲有哪些及活動目標
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的好課堂,孩子可以玩很多東西,並通過游戲學習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園內的戶外場地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游戲地,使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大自然。如:沙池及玩水設備等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設施,利用率極高,因為這類游戲活動可使幼兒自由地操作,無拘無束地參與,更能啟發他們的幻想力。另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廢舊的材料,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如用廢舊報紙做成紙球,將舊輪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馬,提供一些舊輪胎供幼兒滾動、碼疊等。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
㈣ 如何理解幼兒的自主游戲
幼兒的自主游戲是建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和認知上的。因此,對幼兒自主游戲的理解是需要教師或成人的支持、合作和引導的。
㈤ 幼兒園的自主游戲背景是寫什麼的
游戲背景:鍛煉小朋友的自主創造能力,提升想像力,加強小朋友間的互動。
幼兒園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天性自由表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和人格建構的過程。
自主游戲不等於教師對幼兒的放任自流。幼兒的自主游戲不是幼兒的自由活動,幼兒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對於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細心的觀察,適當的干預,幫助他們就決問題,促使游戲順利進行。
教師在不打斷幼兒自主游戲的前提下,適當的給幼兒以啟發、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教師不能因為自主游戲是幼兒的自我探究活動而放任不管,須知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導航者、解讀者、支持者。
幼兒自主性游戲的特徵
1、游戲計劃的生成性
游戲計劃不是教師事先憑想像制訂的,而是根據兒童在游戲中的表現,根據兒童的需要及存在的問題來制訂下一次的游戲計劃,在兒童的游戲活動中不斷生成新的計劃,可以使游戲的開展更加能滿足兒童的願望和需要。這樣,避免了游戲指導的盲目性和導演性。
2、游戲環境的多樣性
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幼兒游戲的不斷深入,生活經驗的不斷積累,從而進行豐富、變換。在不斷生成的游戲中,環境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幼兒想玩什麼游戲,是他們的權利。
㈥ 幼兒園大班有什麼自主性游戲內容
在幼兒園,最能給予幼兒自主性游戲機會的場所是區角游戲。教師不僅應關注游戲區角的設置,更應關注區與區之間幼兒的流動和材料的流通。理想中的區角游戲狀態應該是孩子們個個有事做,時時有事做,通過人員的流動帶動物品的流通,引發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創造熱情。為此,教師應善於結合教育內容,為各個游戲區角增添半成品材料,讓兒童始終有新鮮感,時時有事做。如為配合大班的主題教育內容「有趣的植物」,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飯店」投放半成品材料,讓幼兒做「韭菜」和「香菜」;新開「中醫院」,讓幼兒用泡沫塊和牛皮紙做中葯包,並形成一條龍式的中葯加工流水線:讓幼兒設計各種「植物」,再把它們種到「休閑廣場」,美化環境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每個游戲區為孩子們設置一個百寶箱式的材料箱。裡面放置各種質地的紙、剪刀及廢舊材料等,供幼兒碰到困難時選用,以支持他們展開無限想像的翅膀。
㈦ 幼兒園自主游戲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一、自主游戲有益於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不斷提高
2009年,精神病學家布朗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急需游戲》一文,他對6000位成人進行研究後發現,在童年時沒有常玩自主、想像性游戲的成人,在社會適應、壓力應對、問題解決方面有困難。兒童可以通過游戲來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學會分享、同情、協作的技能。
二、自主游戲有益於幼兒自我概念的主動建構
在自主游戲中,每個幼兒基於各自的水平,小步遞進地玩耍,游戲難度與其能力相匹配,探索如何在不傷害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去冒險。
三、自主游戲有益於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
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可以自由表達情緒,犯錯誤之後也不會感到太大的壓力與挫折。自主游戲可能利於幼兒的情緒健康。在2004年芬蘭的《早期教育國家課程綱要》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幼兒的一種意義體驗,它能給幼兒帶來深刻的滿足感。
四、自主游戲有益於幼兒認知技能的有效提升
自主游戲時,幼兒能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能獲得第一手的經驗,在活動中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並在不知不覺地吸收信息,較長時間地儲存信息,這都有助於記憶、思維與想像。兒童在自主游戲中依靠自身去理解事物,能長時間地保持注意力集中。
㈧ 什麼是幼兒園自主性游戲
1、通過游戲課程的實踐與研究,進一步讓我園教師明確游戲課程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師應以游戲為主要教育手段,在實踐活動中,理論聯系實際,反復討論研究,提高教師對游戲課程的研究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 2、以《綱要》《指南》精神為引領,積極開展「教研訓一體化」的主題式的園本研修活動,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培訓模式,提高教師自我反思能力,激勵教師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主動發展。 3、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專題性研討,關注幼兒的游戲行為。從案例入手,及時捕捉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中具有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問題和個案,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激勵教師善於發現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組員間的互動來解除困惑,更好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 5、加強對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挖掘環境的教育價值,體現教師、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並結合主題活動、結合本園特色創設環境,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這一概念。
㈨ 幼兒自發游戲和幼兒自主游戲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幼兒的自發游戲,是指在幼兒園自由活動時間,幼兒以玩為目的,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一種自發性游戲。
2、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天性自由表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和人格建構的過程。
二、作用不同
1、自發游戲中,幼兒自發選擇游戲內容,選擇材料和夥伴,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和誰玩,幼兒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學習彼此的經驗,使幼兒主體意識與創造意識得到和諧發展。
2、自主游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原則,把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觀察的內容有:
(1)幼兒游戲的主題與情節,例如幼兒的游戲偏好、幼兒熱衷的游戲情節與主要玩法等;
(2)幼兒與環境、材料的互動狀態,例如哪些材料能引起幼兒的游戲興趣、材料的投放有沒有問題、游戲的時空是否合適等;
(3)幼兒的社會性水平,例如幼兒在游戲中的規則意識、幼兒的合作與交往行為、問題的產生與解決等;
(4)幼兒具體的游戲行為,例如幼兒在游戲中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等。
㈩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分為哪兩個
完全是孩子們自發生成的游戲
幼兒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發開展的游戲,其中有潛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們稱之為本體性游戲,以游戲本身為目的,沒有游戲之外的目的,是一種幼兒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表現的活動。也是幼兒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創造。
教師設計的游戲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組織的游戲。其中有游戲的體驗,有游戲般的樂趣,我們稱之為游戲化教學,但是以游戲為手段服務於特定的教學目的客觀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這種活動的進程有事先設定好的程序,會有出於對結果的考慮,可能導致學生承擔壓力和緊張,因此我們要淡化功利意識,求一種寓教於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