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好玩手機游戲
⑴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手機游戲
玩游戲的幾種原因及應對辦法:
1、玩游戲很快樂。游戲中有各種獎勵,很有挑戰性,升級打怪的過程讓孩子產生成就感,游戲帶來了美好感覺。
慾望可疏不可賭。
孩子不是喜歡玩游戲,而是喜歡玩手機游戲帶來的美好感覺。
饅頭與蛋糕
夢想植入: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植入人生的夢想,這樣可以抵抗游戲。
感覺破壞法:類比面條上放雞屎。愛國主義(鴉片戰爭時的落後挨打狀態,手機游戲就是精神鴉片)、籠子中的小倉鼠(韓劇、言情小說、手機游戲)被人操控一輩子的故事、人生游戲(低學歷、沒錢、娶低層次老婆的代價)
2、孩子與父母對抗。孩子不想輸掉與父母的斗爭,輸掉面子。
3、周圍的同學都玩游戲,不想成為異類,孩子為了社交而玩游戲。
4、在真實世界,孩子得不到認可,孩子非常被動和無奈。在游戲中,孩子可以躲避父母老師同學們的指責傷害。游戲救了孩子的命。
5、孩子喜歡玩游戲,覺得自己有天賦,想從事電競行業的職業而玩游戲。
⑵ 23:孩子為什麼會玩手機、玩游戲
我的兒子上個學期及這個暑假玩手機時間明顯增加,老公曾抱怨我買了手機,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手機,總被孩子佔有己有。錦明老師有節音頻課,講到了孩子為什麼會沉溺於游戲和手機。下面是據音頻整理的文字資料,供大家參閱。
相信很多家庭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就是一個孩子如果他活在一個家庭裡面,這個家庭是死氣沉沉的,也就是說,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很少有一種和諧,開心,舒服的感覺,整個家庭的氣氛都是比較壓抑,無聊的。在這種家庭氛圍底下成長的孩子,受到這個家庭的影響也很不開心,也就是說在現實的家庭環境中,他是不開心的。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這些父母,他們習慣性的聚焦在不好的一面,那麼這個人就會比較的不開心,因為他習慣性地去挑剔批判。
也就養成了比較愛抱怨的習慣,比如說他們在工作上不如意,他們就會抱怨,然後呢,他們對社會也有抱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然後呢,他們覺得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自己那麼努力去做,也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通常他們也會喜歡去比較,跟那些比自己過得好的人去比較。
如果父母都是這樣子,長期的去抱怨,去負面的聚焦,那麼久而久之,就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會覺得生活是無趣的,工作是辛苦的,是不好玩的。因為這些都是從父母對生活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對人生的這個態度所潛移默化的影響過來的嘛!
這些家長本來就對這個社會抱怨,對工作抱怨。他們卻希望孩子不要對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抱怨,希望孩子不要去抵觸這個學習,希望孩子能夠愛上學習。這個是一個很奇怪的一個邏輯和願望,也就是說,自己本身都不喜歡自己的本職工作,卻希望孩子去喜歡孩子自己的本職工作。
這就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他們希望孩子要珍惜目前父母所提供的這個環境,希望孩子要珍惜目前的這個幸福,所以他們就會有意識的去強調說父母的不容易,講自己的各種痛苦和無奈,講自己如何含辛茹苦委屈自己來撫養孩子成人。以為這樣子孩子就會更加的體諒父母、更用功的去學習,其實這樣子做呢,非但不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反而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而且這個影響很可能是一輩子的。
這樣的一種潛移默化,就給孩子描繪了一個壓力重重很不好玩的未來。如果一個家庭氛圍不快樂不溫馨不開心,然後家長又為孩子描繪了一個非常枯燥痛苦的未來,那孩子基本上就會沒有太多成長的慾望,他們不想要往前走,因為他們相信未來的生活是很艱難的。
所以,這樣的孩子呢,他整個的生活的常態,就是壓抑不快樂,這個是在現實的環境當中。那麼相反的呢,每當他一玩游戲,他感覺就很好,因為他在游戲這個虛擬世界裡邊它可以主宰一切,他可以為所欲為,他感覺非常的開心,非常的輕松和自由。
他在游戲的世界裡呢,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沒有煩惱,沒有嘮叨,沒有任何的壓力。游戲的世界跟現實的世界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堂,所以孩子就更願意待在這個游戲裡面,就是因為玩游戲的時候很輕松很開心,自由自在,可以自由飛翔,無拘無束,很幸福。
回到現實世界就非常的痛苦,現實的世界裡邊全都是讓他感覺不好的事情:老師要催作業,家長要督促他做作業,然後家長看到他表現不好,又批評他了。種種這些沒有一樣不讓他煩心,所以每一次的一進一出,也就是說從游戲出來回到這個現實世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就是讓他進一步的確信,在現實世界裡面是痛苦的,活在游戲的世界裡邊簡直就是天堂,所以就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呆在天堂。
我們來看另外一種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他平時就活在一個很開心很放鬆的家庭氛圍底下呢,他即便玩游戲他也會有所節制的,他不會一直沉迷下去,因為玩游戲的感覺,跟他平時所處的感覺基調,沒有太多的偏差,也就說那種對比沒有太強烈。平時沒有玩游戲的時候它感覺就已經不錯啦,玩游戲的時候呢,只是讓他的感覺更好一些而已。
一個孩子,如果大部分時間都活在壓抑,消極而不自由的狀態裡面呢,那逃避痛苦,獲得自由的需求就變得異常的強烈,這樣子的孩子,他們沉迷電腦游戲的可能性就很大,他們也就很容易對某一項讓他們感覺好的事情上癮。相反的,如果孩子平時和在一個家庭氛圍,很輕松,親子關系很融洽的一種環境里邊呢。因為孩子常常就能夠體驗到愛感受到自由和喜悅,這樣的孩子他就不那麼容易對某些行為產生病態性的上癮。
想要孩子不沉迷電腦游戲,我們首先要對孩子有更多的關愛,讓他能夠活在幸福溫馨的家庭氛圍里邊,這個是改變了孩子沉迷游戲的關鍵第一步。
學習了之後,大家就應該知道怎麼拉回孩子了吧。
首先接納孩子玩手機這一現實,因為不接納只能讓你們的能量對撞,發生沖突。進而讓親子關系更惡化,讓孩子更痛苦,更加投入時間去玩手機玩游戲。
然後放任孩子一段時間,仼他玩得天昏地暗。但是放仼孩子期間我們不是無作為。放仼指對孩子玩手機這事放任,不去嘮叨責罵。而父母自己要做一些功課來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能量。可以把這件事聚焦在一個好的面向上,比如你可以看到手機起碼讓孩子暫離了痛苦與煩躁,不去想更多,沒有做出更糟糕的事去解脫他內心的不快。比如你可以看到游戲也可以鍛練孩子的智力,它和其他玩具功能是一樣的,不要妖魔化。比如孩子通過玩可以與同學朋友保持聯系,不至於當別人談起這些話題他完全插不上嘴,讓自己覺得被孤立邊緣化。比如孩子現在這么早接觸,不會對這個東西一直感覺神秘嚮往,以後再大一點就會理智,因為他體驗過,知道不過如此。我就看到很多孩子初高中完全屏敝掉這些,結果到大學加倍瘋狂,大學畢不了業。再比如,你從孩子的玩中看到孩子有如此好的專注精神,然後投射孩子會把這種專注用到學習與工作中。總之想正面的東西,讓自己心境好起來,讓家庭氛圍更融洽輕松,孩子的感受就會慢慢好。孩子就願意回到現實中,畢竟他也知道自己不能永遠在手機世界裡的 。
另外,做父母的要帶好頭,積極工作、愉快生活,不抱怨任何人、任何事。學會去看正面的東西。當你天天嘴角上揚、容光煥發、腳步輕快時孩子也會感受到這份從容與輕盈,他也會樂觀面對一切。
最後我們還要幫孩子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幫他減壓。多表揚孩子的進步,哪怕暫時退步也要接受並送上及時的擁抱與鼓勵。當孩子在學習上找到自信與成就感,他就更願意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自然就會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了。
感賞錦明老師的這節課,和李影美媽的文字整理。投射老公學習後再不抱怨手機和孩子,把責任回歸己身
感賞兒子昨晚上我去看孩子時,他告訴我他內心有點痛苦睡不著,抱著我說:"媽媽,你別管我,你好好睡。"還讓我早上八點喊他起床。投射兒子輕松愉快點。
感賞自己勤奮努力學習、工作,任勞任怨地做家務,對孩子的過激情緒與言行做到心平氣和接納,內心一點責怪孩子的感覺也沒有了。有的只是心疼孩子、理解孩子感受的心理。投射爸爸早日達到我的境界。
⑶ 現在的很多小孩都愛玩手機游戲,這是為什麼呢
小孩子現在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所以很多家長看到這個情況也會感覺到很擔心,因為這個時候小孩子的心智不是很成熟,所以小孩子特別容易被誘惑。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手機游戲,這是為什麼呢?
平時在生活之中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規則,平時要具體的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到了規定的時間孩子就必須要去學習或者是上床睡覺,這樣才會讓小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父母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問題,因為這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⑷ 9歲,男孩,喜歡玩手機,打游戲,咋辦呢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手機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手機?
1、追求感官刺激。
電子產品、網路世界形形色色,內容十分豐富,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搜不到的。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心智還未成熟,意志力、辨別力相對薄弱,網路對其具有很大的天然的魅力,它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官刺激。電子產品中開發的游戲,目的就是為了讓玩家沉迷,他們非常清楚你的孩子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願意為此付出什麼,從而引導你的孩子沉迷在游戲裡面。
2、親情陪伴不足。
其實,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只是一個表象,其背後,都藏著從未被滿足過的心理需求,那就是缺少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有一句話讓我很感慨:中國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盡管有父母在身邊,但卻沒有傳遞內在心理能量給孩子。孩子之所以沉迷於電子產品,實際上是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缺乏高質量陪伴的外在表現,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假裝在陪伴」現象。孩子只能從電子產品里找到自己的興趣,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滿足。
3、讓手機在家裡沒有生存空間。
這無疑是最關鍵的一步,讓手機慢慢消失在家庭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鍛煉,一起開展興趣活動,讓孩子有多種滿足方式,孩子也許可以完全離開手機。
4、和孩子們一起玩。
讓孩子們完全停止玩游戲,或者給他們獎勵阻止他們玩游戲,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手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所以,家長最好在這個時候和孩子一起玩,進一步加強親子關系,無論是游戲還是電影,讓孩子再次信任你。
⑸ 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
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為了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家長應該先分析寶寶為什麼迷戀手機,才能正確引導孩子脫離手機。下面就一起來和我看看導致孩子迷戀手機的原因有哪些吧。
1 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陪伴
這種陪伴並不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是家長如何滿足小升初學生心靈需求。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因為缺少兒伴,在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個人玩,如果家長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那麼很容易導致小升初學生心靈上產生孤獨感。從他們口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好無聊!」「沒人陪我玩!」於是他們需要通過藉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零食、電視、網路便成了他們最好的陪伴者。
2 家長為了省心,讓孩子玩手機
有的小升初家長在忙手上的活兒,沒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機塞給孩子,讓他自己玩,家長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的做法不但助長了孩子玩手機成癮,還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忙所以才給我手機玩,那下次他們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機玩了。這樣的做法不是愛,而是害,要不得。
3 孩子提出要手機時,家長沒有正確回應
給還是不給,決定權完全在於家長,如果考慮周全就應該堅決行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讓孩子使用手機,什麼樣的情況下堅決不能給,這一點必須慎重。假如為了激勵小升初孩子按時做完作業或者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而給孩子玩手機,也應該事先商議決定,避免孩子為了達到玩手機的任務而行動。最好別用玩手機游戲來獎勵孩子寫好作業。
4 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對於玩自己感興趣的事,每個成年人都很難自控,何況一個孩子,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家長喊停止,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時候你越催促他就越著急,一著急就玩不好,或者越著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鍾。
5 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小升初孩子在放學後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加上家庭成員各做各的事,很容易產生某個時間段無事可做,此時孩子便會容易想到看電視、吃零食或者玩游戲。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家庭成員來個作息表。每個環節動靜交替,緊湊進行,學習玩樂休息都不誤。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針對孩子本人的,而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評價之後,增強每個人的時間觀念,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樣一來孩子也不會總想著玩手機。
6 父母在家頻繁使用手機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做什麼他就學什麼,這就是身傳言教。如果小升初家長經常在家裡打電話、發簡訊、玩微信,或者打游戲、看電影,那麼多半孩子也會對手機產生興趣並希望從手機中獲得滿足。
7 孩子愛玩手機的解決方法
1、允許玩但控制時間
孩子玩手機,你可以讓其玩,但是,必須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玩手機的時間。例如,可以玩半個小時或者是一個小時。然後必須把手機放下去做別的事,否則以後再想玩手機絕不可能。
2、玩前做完自己的事
寶寶玩手機可以,但是,必須告訴孩子,你在玩手機前,必須把所有的事情完成,例如,作業或者是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或者是幫助媽媽打掃家裡的衛生等。這樣,孩子若不願意做其他事,自然不再玩手機。
3、把手機里的游戲刪除
孩子之所以喜歡玩手機是因為手機里有他想玩的東西,例如,游戲。所以,這個時候,家長選擇把手機里的游戲刪除。孩子再次拿到手機後,就找不到自己的喜歡的游戲,自然可能會失望,但對手機的興趣,也會減少。
4、用其他游戲分散精力
寶寶之所以喜歡手機,他們是因為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精力來玩手機。你可以尋找一些集體參與的游戲,讓孩子和你一起玩游戲,這樣,孩子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玩手機給忘掉了。讓孩子分散注意力,是改掉其玩游戲的好辦法。
5、家長以身作則
如果不想讓孩子玩手機,自己也要樹立好的榜樣,建議你不要在家裡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瘋狂地玩手機,你在玩手機游戲的時候,無疑就是吸引孩子來看,引起他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他自然也會模仿你,學你。
⑹ 小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游戲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游戲
1、心理壓力,孩子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而手機可以給孩子帶來解壓的行為,使孩子長時間的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
2、游戲本身帶有吸引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天生就敏感並尋求趣味性的事物。網游的內容就切合了趣味性,炫酷的特效、快速轉換的場景、吸引人的配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心。
3、逃避現實生活的挫敗感,他們之所以愛玩游戲,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才會到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尋找心理滿足。因為現實世界不能給他們的滿足可以通過網路游戲可以滿足,他們在游戲中可以體會到自己做主、調兵遣將,不斷取得勝利的價值感。
4、孩子缺乏自控力,對於玩自己感興趣的事,每個成年人都很難自控,何況一個孩子,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家長喊停止,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親子約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控制時間,增強時間觀念。
5、好奇心重,有強烈探索欲的年齡階段,手機帶來的網路世界則恰恰具有新奇多樣的特點,千變萬化的不同內容,各式各樣的表現形態,這些種種都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因此接觸到手機也就是接觸了許許多多新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