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改造游戲火星怎麼搞地球化
① 如何改變火星的環境使其更地球化
這是我從一篇文章中摘錄的
科學家提出的新方案:五步走,火星變地球.
科學家提出了一項宏偉的計劃:只需要採用五個步驟,用1000年的時間,就可以使火星這顆「紅色星球」變成擁有青山綠水的另一個地球.
步驟一:切中「外星環境地球化」得要害.據朱步林的理論,火星殖民地化將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勘測,這個我們已經開始進行了,但還需要載人飛船登陸火星,以揭開火星礦物質冰層沉澱物和適宜生活環境之謎;接下來,將修建火星基地;最後,將火星建設成一塊自給自足的殖民地.
現在,是開始外星環境地球化的時候了.我們假定2150年實施火星地球化工程.要將火星地球化,首先要使火星升溫,朱步林將其描述為用「溫室效應恢復火星溫暖」,他提出了三套行星升溫方案,朱評論專家們經過仔細分析,認為前兩種方案基本無效,第三種雖然介紹粗略,但還是可以實行的.
步驟二:解放火星土壤種的氣體
最起碼30億年前,火星表面被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所覆蓋.現在,雖然殘存余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經被土壤吸收起來,但只要氣候變暖,這些二氧化碳將重獲自由.換句話說,火星現在氣候又冷又煩人,將氣體都吸收到土壤里去了,但是「加熱」火星的話將迎來一個「二氧化碳盛宴」.
為了保證在1000年內完成任務,朱步林說火星土壤中解放出來的額外氣體將在20年的時間里使氣溫上升10華氏度,然後一些冰將得到融化,水分蒸發.火星氣候得到初步改善.綜合考慮這些情況,計算得出,從21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開始到2200年短短的50年間,將完成10%二氧化碳的恢復量.
步驟三:「火星花園」開業
22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100周年的時候.第一個四氟化碳生產廠將正式開業,那時火星大氣濃度將達到地球的1/5:大約21@的大氣中.將含有20%的二氧化碳.屆時,火星居民將能夠脫掉太空服在火星上行走(雖然仍需要氧氣瓶).這不僅會迎來行星間首次時裝秀,而且那是的火星氣候 將允許種植花草樹木、飛機起飛和建造圈頂(這將使氧氣管理更為有效)城市.
一旦火星赤道表面溫度保持不低於32華氏度,火星上就會有液態水,同時也預示著「火星花園」可以開業了.但是,朱步林提出警告∶「一開始肯定不能種植楓樹,要先從光合作用的細菌和地衣養殖起.」
步驟四:收獲的季節
雖然成長中的植物開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美味可口的氧氣,但是存在一個速度問題;如果像地球那樣處理死亡植物的話,腐爛是將會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這將減緩二氧化碳的轉化過程.朱步林認為應該為火星居民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小心處理死亡的植物,避免二氧化碳的泄露.
遺傳工程學也將在火星改造過程中一展身手.朱步林希望能夠用遺傳工程學的方法,培育出具有超級氧氣生產能力的植物變種,這樣說就可以製造跟多的氧氣了.
步驟五:等上1000年
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簡單:50年改造大氣,50年火星漫步,但是要製造足夠火星殖民者呼吸的氧氣還要耐心登上1000年.這1000年中,火星居民將不停地耕種和收獲,扮演著「大自然的力量」,加速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的速度,以盡快製造出能讓人類直接呼吸的大氣.
② 人類要怎樣改造火星,才能使其成為「地球」呢
未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對資源需求的增長,人類無疑會踏入星際征途之中,而旅途的第一站很有可能就是火星。科學家建議,對於火星環境的改造可以分為三步走,首先,我們要重建火星磁場,其次,我們需要進行生態系統的形成,最後再進行地球環境的形成。
有些微生物可以改變火星的大氣成分,特別是氮的含量。但是還需要引進植物來提升空氣中的氧的含量,這樣人類才能夠在火星生存。
後續還要引進動物來進一步使火星地球化,這也許要花費幾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③ 火星環境地球化的火星環境地球化-總體方案
火星環境地球化工程的規模將無比龐大——科學家可能會改變彗星運轉軌道,令其撞擊火星以帶來海洋所需要的水澆灌水藻,提高火星大氣中的含氧量。其他方案還涉及將幾面巨大的鏡子安設在地球軌道,將陽光折射到火星極地冰蓋,從而釋放出液態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啟動溫室效應。
早期地球與現代火星在大氣層上的相似性使得一些科學家做出推斷,地球大氣層從幾乎全部是二氧化碳轉變為可供呼吸的空氣這一過程可以在火星上得到重復。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需要使火星大氣層增厚並營造溫室效應以升高行星的溫度,從而提供一個適宜動植物生存的環境。
如果全部完成的話,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將是一項非常龐大的事業。火星環境地球化的初級階段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將整個星球改造為類似於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樣一項工程將持續數百萬年。
④ 火星如何地球化

火星徹底地球化……然而,它也只是人類宇宙征程的一小步。
⑤ 火星地球化可以實現嗎 火星地球化真的可以嗎
1、火星被改造的歷程,在2003年8月,美國召開了「火星移民研究國際會議」,商量著未來幾個世紀中將火星改造成一個綠色星球,使之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於是這么幾個看上去還蠻可行的方案就出現了,火星大氣改造計劃:是將經過遺傳工程改造的細菌和其他適應性強的微生物播「種」到火星上去,它們會「吃掉」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逐步形成一個類似於地球的含氧大氣層。
2、第二種辦法是用宇宙飛行器把一種叫「氯氟烴」的強力的溫室效應氣體,運送到火星上去使其升溫。航天專家羅伯特.朱林計算過,如果每年運送100萬噸氯氟烴到火星上去,只要40年的時間,就可以在火星上造成有效的溫室效應,使其表面溫度升高,再配合上述的藻類植物的生長和微生物的繁殖,能逐步使火星大氣層加厚,並使大氣層增氧。
3、火星磁場改造計劃:火星地球化難點之一就是火星幾乎沒有地磁場,無法抵禦太陽風,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走了。我的設想是可以用人造電磁場代替地磁場。首先,在火星南北極分別建造直徑數百公里的超導環,然後挨著建造核電站,給它們降溫,通電,每個超導環是有足夠的超導電纜繞成。之後通電,電流非常大,產生的磁場非常強,這樣就可以產生足夠的電磁,用來保護火星的大氣層。如果磁場不夠,可以造數十個不同直徑的超導環,以達到足夠的強度,如果還不夠,可以在火星表面其它地方也建造,通過控制超導環的方向,使電磁場以相同的方向疊加。在不夠就在太空足夠高出也建造超導環,太空還有好處,就是可能不需要冷卻,省能源。總之總是可以產生足夠的電磁場。
4、改造火星時間表: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在他的新書《探索紅色星球》中則提出了一個概念「火星地球化」,並給出了人類用800年來改造火星的時間表。這就是說,在科學家眼裡,改造火星雖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但經過人類的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⑥ 讓火星「類地行星地球化」有什麼切合實際的方法呢
你好。對於讓火星成為第二個地球這個想法,目前來說還沒有絕對可行的方案。方法都其中在理論猜想上。下面是在理論上可以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的步驟:
1.火星地質活動差,幾乎沒有大氣。直接的解決方式是需要大量的小行星或者土、木的冰衛對其進行撞擊(或者多次爆發核彈),使其發生地質活動,使用其餘星體撞擊還可以提高火星的質量,逐漸形成薄薄的大氣,並帶來水分。
2.再向存在小部分液態水的火星上發射裝有藻類物質的「播種器",一部分可以用來產生氣體,而且可以增加火星表面對太陽光的吸收,提高表面溫度。
3.火星沒有磁場,無法像地球一樣擁有自己的衛星,因此難以實現潮汐現象,而且由於火星原本大氣中95%都是二氧化碳,所以火星的水質偏酸,需要等待數百年才能繼續產生新的生命
如果以上真的實現,少說也要十萬年之後了。而且在此過程中,火星剛剛形成的大氣,隨時有可能被突然來襲的太陽風暴所吹離,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⑦ 把火星在千年之間變成地球化怎麼做人類怎麼做
火星變地球第三步:建花園
據《大眾科學》報道,科學家提出了一項宏偉的計劃:只需採用五個步驟,用1000年時間,就可以使火星這顆「紅色星球」變成擁有青山綠水的另一個地球。
「火星社會」是美國一個非盈利性慈善組織,支持前往火星的載人飛行,致力於在火星上建設一些拱形建築,從而將其改造成地球的殖民地。這種想法似乎有些嘩眾取寵,為什麼當地球上出現類似戰爭、禽流感、艾滋病和全球變暖時不想著如何解決地球上的問題,卻非要在火星上建造新的家園呢?對那些改造火星的熱衷者來說,地球上這些顯而易見的災禍成為他們放棄解決問題,一心只想改造火星的重要原因。
「火星社會」的創辦人羅伯特·朱布林(Robert Zubrin)博士指出,當年哥倫布提出橫渡大西洋時不是也遭到了許多人的阻撓嗎?但是請注意,朱布林不是一名水手,他是一名科學家。通過計算,他預言只要再過1000年,人類就可以在火星上製造出氧氣,將其改造成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與其他科學家長達2萬年或者10萬年的預言相比,朱布林似乎像在行星之間散播騙人的萬靈葯,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提出的「外星環境地球化」(terraforming)的方案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步驟一:切中「外星環境地球化」的要害
根據朱布林的理論,火星殖民地化將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勘測,這個我們已經開始進行了,但還需載人飛船登陸火星,以揭開火星礦物質、冰層沉澱物和適宜生活環境之謎;接下來,將修建火星基地;最後,將火星建設成一塊自給自足的殖民地。
現在,是開始「外星環境地球化」的時候了。我們假定2150年實施火星地球化工程。要將火星地球化,首先要使火星升溫,朱布林將其描述為「用溫室效應恢復火星溫暖」,他提出了三套行星升溫方案。評論家們經過仔細分析,認為前兩種方案基本無效,第三種雖然介紹的比較粗略,但還是可以實行的。
方案A:環火星軌道巨大反光鏡。火星赤道有些地方溫度已經達到了32華氏度,但是要想實現永久解凍,火星外層大氣還應該被「加熱」到104華氏度。朱布林提出的第一種升溫催化劑是一面巨大的鏡子。在環火星軌道(軌道高度為132,973英里)中建造一面直徑達77英里(足夠覆蓋1/3的長島)的反光鏡,通過反光鏡將陽光集中反射到火星兩極的冰蓋上,使那裡的冰融化,釋放出大量氣態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將大大增加火星大氣層的密度,並造成明顯的溫室效應,使火星變暖。
方案B:小行星撞擊,氨水造成升溫。小行星本質上就是凍結的溫室氣體,如果人類能夠指引一個直徑1.6英里的小行星撞向火星的話,碰撞產生的能量足以融化一萬億噸水,並且碰撞產生的氨水可使火星氣溫上升37華氏度。朱布林認為40次這種碰撞造成的影響就可將火星改造得適合人類生存。
然而,控制小行星又談何容易?打個比方,18匹馬拉的車正從冰山上飛馳而下,請控制不要讓馬車傷害到山角下玩耍的孩童,顯然這非常困難,而控制小行星比這個還要困難得多。4個核火箭耗盡全力應該可以將小行星推上碰撞軌道,但這一過程相當耗時:從火箭發射到產生碰撞需花費30年的時間(用10年對火箭進行制導,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里,火箭進入軌道,直到碰撞)。並且如果火星上有生命的話,小行星撞擊火星之時將是火星居民的末日,大家應該還記得恐龍是怎麼從地球上消亡的吧。
方案C:向地球學習,全球變暖。以地球為例,讓一個行星升溫的最好辦法莫過於使用「超級溫室氣體」了。科學家表示,使地球氣溫升高並引起一系列氣候災難的溫室氣體可能用來改造火星的環境,使其適於生命居住。經過分析討論,朱布林和其它科學家一致認為四氟化碳(CF4)是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地球溫室效應的經驗還告訴我們,工廠是溫室氣體的供應大戶。所以,朱布林提出,在火星上建造一些特殊的化工廠,這些工廠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出CF4。如果每小時排放1,000噸「超級溫室效應氣體」的話,30年的時間,火星溫度就可升高50華氏度。要完成這項宏偉工程,需要5,000兆瓦特的能量,這些能量可能由5個核工廠提供,而這些核工廠自身則必須依靠太陽能工作。
步驟二:解放火星土壤中的氣體
最起碼30億年前,火星表面被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所覆蓋。現在,雖然殘余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經被土壤吸收起來,但只要氣候變暖,這些二氧化碳將重獲自由。換句話說,火星現在氣候又冷又煩人,將氣體都吸到土壤里去了,但是「加熱」火星的話將迎來一個「二氧化碳行星盛宴」。
為了保證在1000年內完成任務,朱布林說:「火星土壤中解放出來的額外氣體將在20年的時間里使氣溫上升10華氏度,然後一些冰得到融化,水份蒸發,火星氣候得到初步改善。」綜合考慮這些情況,計算得出,從21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開始到2200年短短的50年間,將完成10%二氧化碳的恢復量。
步驟三:「火星花園」開業
22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100周年的時候,第一個四氟化碳生產廠將正式開業,那時火星大氣濃度將達到地球的1/5:大約21%的大氣中,將含有20%的二氧化碳。屆時,火星居民將能夠脫掉太空服在火星上行走(雖然仍需要氧氣瓶)。這不僅會迎來行星間首次時裝秀,而且那時的火星氣候將允許種植花草樹木、飛機起飛和建造圓頂(這將使氧氣管理更為有效)城市。
一旦火星赤道表面溫度保持不低於32華氏度,火星上就會有液態水,同時也預示著「火星花園」可以開業了。但是,朱布林提出警告:「一開始肯定不能種植楓樹,要先從能光合作用的細菌和地衣養植起。」
步驟四:收獲的季節
雖然成長中的植物開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美味可口的氧氣,但是存在一個速度問題:如果像地球上那樣處理死亡植物的話,腐爛時將會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這將減緩二氧化碳的轉化過程。朱布林認為應該為火星居民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小心處理死亡的植物,避免二氧化碳的泄漏。
遺傳工程學也將在火星改造過程中一展身手。朱布林希望能夠用遺傳工程學的方法,培育出具有超級氧氣生產能力的植物變種,這樣就可以製造更多的氧氣了。
步驟五:等上1000年
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簡單:50年改造大氣,50年火星漫步,但是要製造足夠火星殖民者呼吸的氧氣還要耐心等上1000年。這1000年中,火星居民將不停地耕種和收獲,扮演著「大自然的力量」,加速二氧化碳轉化氧氣的速度,以盡快製造出能讓人類直接呼吸的大氣。
⑧ 如何把火星變成像地球一樣的宜居星球馬斯克:丟1萬枚核彈爆破
隨著SpaceX公司的載人航天火箭發射計劃的實施,其執行總裁馬斯克的火星計劃慢慢被眾人所熟知。除了將人送上火星之外,馬 斯克其實還有另一個改造火星的計劃, 那就是使用1萬枚核彈爆破對火星對其地表進行改造,讓其變成和地球一樣宜居的星球。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這一計劃遭到了俄羅斯太空官員的質疑。
這位俄羅斯官員太空官員表示,雖然馬斯克的計劃有一定的依據,但是想要實現這樣的火星地表地球化改造計劃,將需要1萬枚最大載荷量的核彈才行。在這么大能耗之後,的確可以釋放二氧化碳並且加熱火星,但是加熱之後能夠成功讓火星「地球化」這一點也還是未知的。
總的來說就是,馬斯克這個計劃十分的不現實,也沒有什麼可行性。 然而面對這位官員的質疑,馬斯克倒是十分的淡定,還回復道,「沒問題。」不過目前,全球共有13355顆核彈,其中12000顆屬於美俄,即便是馬斯克想也弄不到那麼多。
馬斯克在公眾的眼中一直是打破常規的存在,他總能夠完成一些不現實的事情。 比如,SpaceX造火箭、送人上火星,這些都是他所完成的「不可能任務」。當初在二戰結束時期,人們一提到登陸月球就會覺得十分瘋狂,如今人類也成功做到了,如今馬斯克的火星計劃一直遭到來自各方的質疑,但他的火星計劃一直在穩步推進,盡管計劃時間可能和預期的不一樣,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曾經提出的很多瘋狂設想已經或正在逐一實現。
但是,核彈爆破在現在仍舊是個「危險的議題」。人們對於核彈爆破的危險已經看得太多了,一枚核彈的爆破都會影響當地地質達到百年以上,核輻射地區給大眾帶來的恐懼也歷歷在目,何況是萬枚核彈。而改造火星也並不是一日之功, 馬斯克所說的核彈爆破計劃的確是一種捷徑,就算不會威脅到處在地球的人類,但通過這個計劃能否真的將火星改造成功誰也不知道。
現在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也只能表明,在火星上人為製造核冬天確實可以釋放一些二氧化碳到火星大氣層里,但還不足以將火星改造成和地球一樣,核武器最多能將火星大氣層由目前為地球大氣層密度的0.6%,提升到7%左右。
對於火星,科學家們、技術狂人們一直寄希望將其建成人類的第二家園。但是由於火星一直以來的惡劣生存環境,讓他們的所有設想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不過未來,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能成功改造火星的話,或許和馬斯克這類「 科技 瘋子」脫不了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