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類游戲中孩子需要什麼
❶ 建構木塊游戲對幼兒的培養有哪些
一、注重材料的投放,創造主動合作的契機
建構游戲作為一種建築活動,當然是離不開建築材料的,建築材料是開展建構游戲的物質保證,也是豐富建造內容、發展幼兒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上學期我班所選用的結構游戲的材料有:由基本幾何形體構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積木;木製的、塑料制的各種可裝拆的積塑、膠粒、插片等,以及各種顏色形狀的串珠、插板、拼板等。 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為為建構游戲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證。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城堡》這個主題是從《我們居住的社區》這個主題延伸出來的,在開展這個主體時我就有這樣的預設,讓孩子們先學會拼插個體的東西,比如常見的各種各樣的房子、桌子、椅子、花、樹、汽車等社區里有的東西,孩子們在拼插這些獨立個體的時候並不懂得把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社區,第一次,我讓孩子們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但這並不代表是孩子們合作的成果,我的初衷是要讓孩子們感受看個體和觀看整體的不同的視覺效果,從而激發他們那種集體的合作意識。果然,當這些獨立的個體放在一起組成一個整體時,我發現,孩子們是興奮的。
「哇哈哈!這是我們的城堡!」張子閏小朋友高興的大叫,從此,《城堡》主題就這樣誕生了。
「小朋友們喜歡城堡嗎?」我試探地問。
「喜歡!」孩子們幾乎是一口同聲的回答。
「老師,我們建一個城堡吧?」孩子的眼神里充滿了喜悅和渴望。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開始討論《城堡》要怎麼建?城堡里有什麼?孩子們積極地開動腦筋,只要是孩子們想得到的,說出來的,我都讓他們嘗試著搭建出來,盡管有的我怎麼看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但只要是孩子們做出來的,我都讓他們擺出來,目的只有一個—-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激發他們更多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游戲的合作提供更好的機會。當然,這一次也還不算是一種合作,因為他們只是把各自做的東西放在一起而已,雖然他們是有分工的,但並沒有交流協商,稱不上是一種交往。所以當孩子們第二次把東西放在一起要構成一個城堡時,孩子們明顯沒有第一次興奮和喜悅,也許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城堡跟他們腦袋裡想的城堡太不像了,什麼原因呢?城堡的整體感不夠突出,但什麼原因不夠突出呢?孩子們表達不出來,如果這時候有孩子能從中發現問題,可能最興奮的那個人是我。我應該怎樣為孩子提供合作的機會呢?第三次建構城堡時,我負責給城堡搭建了一個大門,我讓幾個孩子們幫我搭建城堡的圍牆,等城堡的圍牆建起來後,再把城堡裡面的東西放進去,這時候,搭建圍牆的幾個孩子就自然而然的合作起來,他們把適合搭建圍牆的積塑材料選出來,接成長條,然後幾個人連在一起,就圍成了一個大大的圓圈,我看到組織能力比較好的孩子負責連接,能力較弱的孩子負責搬運積木之類的材料,他們的合作成果讓全班小朋友又一次興奮起來,也突然豁然開朗:原來城堡有圍牆是這個樣子的?這才像圍牆嘛?如果城堡的圍牆要一個人來搭建可能會不成功,因為城堡的輪廓需要較大,孩子的視線有限,合作就成了必然。這是我給孩子們的一個小小的提示,希望他們能從中受到啟發,得到發展。接下來的第四次、第五次游戲,孩子們慢慢地懂得了合作,比如,孩子們各做給城堡搭建公路,合作的兩個人一人一頭開始搭建,一直搭建到連接在一起。
「哦,成功了」孩子們高興的叫著,又是一次不同的體驗,那是合作帶來的快樂。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不難發現這些玩具總歸只有幾種常見的玩法,所以這學期我把一些廢舊材料也用於了我們的建構活動,馬路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車子,有用積木搭的,有用材料做的;建構的的房子更是多種多樣,有的對牛奶盒進行加工,畫上窗戶、小門、……一幢漂亮的房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有的對盒子進行雕刻,有的……材料的多樣性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我們充分利用多種原材料進行加工,把這些原材料變成需要建構的具體事物,進行創造性的建築活動,既充實了游戲的內容,又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何樂而不為呢?
二、注重幼兒的交往,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
大班幼兒的建構游戲不在以單獨游戲為主,而更趨向與群體化,這就讓幼兒感覺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為了游戲成功的「階梯」。要想使建構內容不斷豐富,就要讓幼兒學會與同伴、老師交往,學會合作。
在幼兒結伴共同建造某一組復雜的建築群時,教師要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注意引導幼兒分工合作,當組內出現不同意見時,要及時進行疏導,讓幼兒學會協商,學習一些交往的技巧。在《城堡》建構展示活動中有一組小朋友建造了一個體育館,我引導他們自由分工後,有的建足球館,有的架雙杠,有的搭乒乓台,……。當發現一個小朋友建的人比另一個小朋友建的雙杠還高出許多時,我便引導他們自己觀察發現這一不合理的地方,啟發他們想出修改辦法。一個小朋友馬上想出了主意:「我把雙杠再築高些,你把人變矮些好嗎?」另一個說:「對,好辦法!」他們邊修改還邊議論,怎樣搭得更好。經過指導,這組幼兒配合默契,一幢熱鬧的體育館呈現在大家面前,他們高興地又鼓掌又叫好。這是他們合作建造的成果,孩子們共同分享著團結協作成功後的歡樂。
在建構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幼兒的態度等會直接影響幼兒的交往態度和合作技能的習得以及活動的成功與否。由於幼兒的知識能力有限,手部小肌肉尚未發育好,再加上建構物結構的復雜性,幼兒在建造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我經常發現有的男孩急得抓耳撓腮,女孩急得默默掉淚,我們看到這種情況總是及時給以關心引導,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注意誇獎其作品,分享其成功的快樂,使他們獲得自信,培養他們在困難面前積極開動腦筋,堅持到底的良好習慣。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建構游戲並努力營造一種友好、和諧的氛圍,給孩子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無拘無束、自然親切的氣氛,使幼兒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讓他們能主動與老師交往,而不是等老師發現再去解決。
三、注重快樂的合作體驗,提高合作的穩定性和自覺化。
在游戲活動中大多幼兒遇到糾紛時不會很好的解決,不是告狀就是吵鬧。這時就需要教師幫助幼兒解決幼兒之間的矛盾問題。我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就採取一種幼兒喜歡並樂於接受的方式,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採取加入游戲活動的方式來共同商討解決辦法。這樣,幼兒在與小夥伴交往中逐漸學會合作後,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會繼續產生合作的需要,產生積極與人合作的態度。在游戲中幼兒可逐步擺脫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戲自身的優勢因素,多途徑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幼兒之間的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活動成功,事情完成,增進友誼。這對幼兒鞏固、強化合作行為,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是極為重要的。但這種積極效果幼兒自己通常不能明顯感覺到,因此,每當我看到幼兒能與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協商或給予幫助時,總是及時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當幼兒通過相互合作、互相幫助,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後,他們會發現這樣做大家都很開心。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幼兒合作的內在動機,會使合作行為更加穩定、自覺化。
經過一年的建構游戲,幼兒無論在認識方面、創造力方面,還是社會交往方面等都有很大的發展。在以後的建構活動中,我們應給予孩子更大更多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大膽想像、操作、嬉戲,我們也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對每位孩子給予正確的評價,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更和諧健康的發展。
總之,幼兒合作能力是一種品德培養,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激發幼兒合作興趣,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指導幼兒掌握合作的技巧,為幼兒良好個性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二十一世紀充滿了競爭和挑戰,我們今天的孩子將是新世紀的小主人,他們必須學會共同生活,這就需要他們從孩提時代就學會相互理解,平等交流與和平共處,讓他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不僅如此,還要學會在合作中與不合作的夥伴間增進友誼,相互了解,因此,幼兒期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與能力將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❷ 如何在建構游戲中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創新能力是由人的創造性思維品質與創造性個性品質綜合而形成的一種能力。創新性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流暢性、變意性;創造個性品質主要包括好奇心、想像力、挑戰性和冒險性,為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孩子們2歲半到3歲半進入幼兒園,要在幼兒園生活、學習3到4年的時間,這正是幼兒腦細胞增值快、大腦皮層發育旺盛,創新思維發展迅速的時期。心理學研究證明:」3歲半到5歲的孩子十分富於幻想,創造萌芽時有顯現,表現出不受習慣約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期間孩子們興趣十分廣泛,好奇心很強,思維定勢少,求知慾望強烈。細心的教師和家長會發現這一年齡的幼兒常會喋喋不休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是為什麼?那是為什麼?常使教師們應答不暇。 每個孩子都有創新的潛質,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嚮往對任何事物都想探個究竟,所以這時各種各樣的玩具自然成了孩子們的親密夥伴,更是孩子們開展各種游戲的基礎,而結構游戲則是利用許許多多的成品或半成品玩具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大膽想像的空間,有利於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我就談談在結構游戲中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點滴體會。 一、提供豐富的成品、半成品玩具,給幼兒創造能夠創新的氛圍與機會 幼兒園的學習形式主要是活動,尤其是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設置一定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與材料、同伴、教師相互作用的活動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提供有利於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各種結構游戲玩具,如:積木、積塑片、膠粒、插塑、橡皮泥、飲料瓶、毛絨玩具、各種紙箱、廢紙盒、剪刀、玉米皮等,這些材料最大特點是孩子們不受任何約束,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構建活動,如:用積木、紙箱可搭建各式各樣的房子或構建自己心目中喜歡的汽車、飛機、輪船等,用橡皮泥可創造出形態各異的動物、人物等,用飲料瓶、紙盒、剪刀等各種廢舊物品可粘貼各種花籃、紙娃娃、拉力車等,通過這些構建活動,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二、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和創造,發展創新能力 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幼兒多實踐,大膽想像和創造。同時教給他們創造的方法,在構思上則是更多地鼓勵那些獨特的想像和創造,從而發展孩子的創新能力。 引導幼兒圍繞中心主題內容進行構建 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構建的內容是否生動、形象,是否豐富,往往反映了幼兒的思維水平和創新能力,在以「美麗的城市」為主題的游戲中,先引導幼兒說說「美麗的城市」應構建哪些物體,幼兒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說:「有寬敞的大街、高樓大廈、超市、動物園、醫院、學校、橋、公園」等,然後孩子們像玩角色游戲一樣進入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構建。他們幾個人圍在一起,動腦筋,發揮想像,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高樓大廈」、「動物園」、「超市「等。教師是城市的總設計師,將孩子們的作品放入合理的區域,通過孩子們自己的辛苦勞動和創造,一座富有想像力的城市誕生了。像這樣的構建活動,孩子們的建構作品有豐富完整的特點,孩子的創造性能力得到了很大發展。 引導幼兒根據材料的結構功能、造型特點建構物體形象 結構游戲的材料種類繁多,結構功能也不盡相同,通過孩子們自己想像、創造,用同一種結構材料可建構出同一物體形象。在這樣的結構游戲中,教師的指導重點是打破幼兒思維定勢,引導幼兒從可以選擇一種結構材料到選擇多種結構材料,從構建單一的物體形象到構建豐富的物體形象,如:在構建大橋時,我們可讓幼兒欣賞圖片或影像資料,啟發幼兒大腦想像,巧妙構思,在此基礎上構建出懸索橋、雙層橋、高架橋、立交橋、浮橋、跨海大橋、隧道等各式各樣的大橋,這時幼兒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三、表揚鼓勵、點燃創新精神的火把 多思好問是創新力的萌芽。在實踐中幼兒的思維方式是從提問開始,在解答問題中得到鍛煉和發展。由於孩子意志薄弱,還不能正確對待各種困難和挫折,教師要鼓勵他們動腦思考、動口提問、動手操作,因此,當孩子在結構游戲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教師要多鼓勵、多表揚,增加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此外,教師對幼兒正在進行的構建活動不斷提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幼兒的思維會產生積極的效應,有利於幼兒的創造發展。 幼兒在創造過程中。只要有點滴創新,老師要充分肯定和贊揚,使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更強烈的創造意願。如:在指導孩子用各種廢舊紙盒拼裝汽車的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自由發揮,啟發他們用紙盒做車身,用橡皮泥和飲料瓶做車輪,剛開始孩子們熱情很高,但由於材料較硬,需要用剪刀剪、拆、拼、粘等技法,有一定難度,因此孩子們失去了信心,這是我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經過不懈努力,孩子們終於完成了「小轎車」、「大客車」、「貨車」「吊車」等各種造型,看著自己親手構建的玩具,孩子們高興極了,這樣的構建活動,不僅可發展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可培養孩子勇於探索,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
❸ 幼兒園小,中,大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分別是什麼
1、幼兒園小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
(1)圍合:能用不同材料形成一個包圍圈,把一塊空間完全包圍在裡面,在包圍空間里放「動物」、「車子」、「娃娃」代表「動物園」、「停車場」、「娃娃家」。
(2)能用平鋪加寬,延長的方法搭建物體。
(3)嘗試用壘高的方法搭建部分物體,或者用平鋪加寬等方法搭建3種及以上物體即為優秀。
(4)大部分幼兒學會輕拿輕放
2、幼兒園中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
(1)能在平鋪的基礎上嘗試用壘高、架空的方法,搭建圍牆。
(2)能將平鋪和壘高相結合搭建不同物體。
(3)嘗試用架空的方法搭建大型一點的物體,或者平鋪和壘高相結合的技能搭建的物體總數達到3種及以上即為優秀。
(4)大部分知道用多少拿多少
3、幼兒園大班要掌握的建構技能:
(1) 能在壘高的基礎上嘗試用架空的方法搭建不同的房屋。
(2)綜合利用平鋪、延長、架空、圍合等技能搭建圍牆。
(3)嘗試用曲線平鋪、直線平鋪、延長等技能搭建不同小路。
(4)能為不同的房子加蓋房頂,或者搭建4種及以上不同造型的房子即為優秀。
(5)保持場地基本干凈、整潔。(搭建過程中)。
(3)建構類游戲中孩子需要什麼擴展閱讀:
在文化研究、社會科學和文學批評上的使用,建構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築起一個分析、閱讀系統,使人們可以運用一個解析的脈絡,去拆解那些文本中背後的因由和意識形態。
因此,建構既不是無中生有的虛構,亦不是閱讀文本的唯一定案,而是一種從文本間找到的系統。
與建構相對的是解構,解構著重在對各文本間的剖析、閱讀,建構著重在系統的建立。
建構一詞是對英文「tectonic」的中文翻譯。在西方如德國、義大利、希臘和美國等國,「tectonic」一詞歷經產生和發展變化,它強調建造的過程,注重技術、結構、材料和表現形式等。
建構是對結構(力的傳遞關系)和建造(構件的相應布置)邏輯的表現形式。
建構的內容
從建築設計到建成過程中,既符合力學規律,又遵循結構特徵;同時也符合從藝術審美角度去審視其自身所應具有的美學法則;加之能在建造實施過程中保持其以上特徵的過程。
建構包括設計、構建、建造等內容,是一個三位一體的集合,是一個全過程的綜合反映。
❹ 如何指導幼兒建構游戲
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積木、紙盒等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構造一定的物體形象來反映周圍生活的一種游戲。由於年齡段的不同,幼兒的建構游戲各有特點,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一、小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小班幼兒的建構活動往往是無意識、無目的的,建構的特點是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只對搭的動作感興趣,而不在乎搭出什麼。小班幼兒在建構中常常更換建構作品的名稱,或是等建構完成後再根據建構物的某一外部特徵來給作品命名,但他們一般不能明確解釋作品的細節。因此,小班幼兒的建構游戲嬉戲性較強,作品結構較為簡單。
指導要點:1.教師先引導幼兒認識積木、紙盒等材料,引起幼兒運用材料進行建構游戲的興趣。2.教師積極鼓勵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學習建構技法,鼓勵幼兒獨立地建構形狀簡單的物體,並能表現其主要特徵,例如搭建門、桌子、床等。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連接、延長、圍合、加寬、壘高等主要構造技能,搭建簡單的三維物體。例如,讓小班幼兒在建構區搭建馬路、圍牆等簡單物體。4.教師引導幼兒建立建構游戲的規則,例如輕拿輕放、不亂扔、玩後要收拾整理等,並學習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建構水平,手部小肌肉動作逐漸發展,思維、想像、生活經驗等更加豐富,建構的目的性增強,建構的堅持性也在增加,建構水平由單一的延展向整體布局過渡。例如,搭建樓房和小區。中班幼兒已能運用已有經驗對物體進行再現和創作,但是建構作品大部分不講究對稱和平衡。
指導要點:1.增加中班幼兒造型方面的知識和訓練,例如引導幼兒學會選擇高低、寬窄、厚薄、長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體。2.在小班搭建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建構技能,形成里外空間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兒可以學習搭高樓、架大橋等。3.教師可嘗試提供作品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紙搭建。4.教師可要求中班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搭建,學習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例如,三名幼兒合作搭建公園、停車場等。
三、大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會使用輔助材料,事先能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並能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大班幼兒能夠搭建出有場景、有情節的較高水平的建築群且其建構作品多為立體結構,講究對稱和平衡,比較形象。
指導要點:1.在中班搭建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轉向、穿過、平式聯結和交叉聯結等建構技能,搭建復雜的三維物體。例如,搭建立交橋、拱形門等。2.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整齊對稱、平衡的構造,嘗試整體布局,學習選擇使用輔助材料。例如,在公園里搭建相呼應的前門和後門,在住宅區里搭建左右對稱的涼亭、路邊的花草等。3.教師引導大班幼兒在搭建前學習商討、分工,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例如,經過商討後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樓房,有的搭建停車場,有的搭建花園,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圍牆,形成一個完整的住宅區。4.引導幼兒建造有一定主題和情節發展的、結構復雜、裝飾精巧的建築群。例如,讓幼兒根據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主題情節的發展,搭建池塘、磨坊、雞舍、籬笆以及蜜蜂房等,有了生動的故事作為依託,幼兒的興趣往往會更加濃厚,有助於幼兒搭建出結構更為復雜的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