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建構游戲
1. 結構性游戲是什麼
積木游戲 用各種積木或其他代用晶作為游戲材料進行的結構游戲。積木的式樣很多,有大、中、小型積木,有空心或實心型積木,有動物拼圖積木等。這種結構游戲在幼兒園開展較早,也較為普遍。 積竹游戲 指將竹子製成各種大小、長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後用它們進行構造物體的游戲。積竹可構造「坦克、火車、飛機」,還可建「橋梁、公園」,構造出的物體同樣栩栩如生,富有情趣。我國南方盛產竹子,積竹游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積塑游戲 用塑料製作的各種形狀的片、塊、粒、棒等部件,通過接插、鑲嵌組成各種物體或建築物模型。積塑輕便耐用,便於清潔。
豐富和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築物的印象
教師在日常活動中要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生活中的多種建築,感知各部位的名稱、形狀、結構特徵、組合關系與色澤特點。如樓房是有層次的,房頂有尖的、平的,也有圓的,橋梁是橋面和橋墩組成的,等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事物的認識。
引導幼兒掌握結構造型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結構造型的能力
①識別與使用材料的技能引導幼兒認識結構玩具,識別結構元件的形狀、顏色、大小等特徵,會選用結構元件去構造物體,會靈活使用材料。
②結構操作技能引導幼兒學會積木的排列組合(平鋪、延長對稱加寬加長加高圍合,蓋頂、搭台階等),積塑的插接、鑲嵌(整體連接、交叉連接、端點連接、圍合連接等),以及穿套編織,粘合造型等技能。這是幼兒構造物體的基礎。
③設計構思能力引導幼兒整體構思構造計劃,使幼兒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構造活動。在構造實踐中能根據需要修改、補充,以取得結構成功。
④掌握結構分析技能使幼兒學會看平面圖紙,能把平面結構變為立體結構,會評議結構物。
⑤集體構造的技能引導幼兒在集體構造中學會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2. 結構游戲是什麼
結構游戲,又稱建構游戲,是指幼兒利用各種建築和結構材料(積木,積塑,金屬結構材料,沙,雪等)進行各種建築和構造活動,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結構游戲的主要類型有:積木游戲、積塑游戲、積竹游戲、金屬構造游戲、拼棒游戲、拼圖游戲、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戲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結構游戲無論從材料、玩法還是在結構造型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塑料接插,金屬螺絲結構等等,結構游戲的概念擴展了。幼兒園常用的構造材料有積木、積塑、積竹、金屬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據結構游戲中運用的材料來確定構造游戲的類型,當然某種結構游戲往往不止用一種材料,在區分時不能絕對化。
(2)什麼是建構游戲擴展閱讀
幼兒園里的結構游戲可以分為兩種不同形式,一種是區角游戲或晨間游戲中的桌面結構游戲,另一種是創造性游戲中的地面結構游戲。
一般在玩桌面結構游戲時,地面結構游戲區不會開放;玩地面結構游戲時可能會開放桌面結構游戲,幼兒的作品將送到地面結構游戲區作為材料的補充。教師心目中的結構游戲更偏向於地面結構游戲,桌面建構更多的是作為一個過渡環節和增加小班幼兒自由練習的機會,因而在玩桌面結構游戲時,教師往往忽略對游戲的評價和指導。
在地面結構游戲中,幼兒往往建築師的身份進入游戲進行搭建,而教師也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評價和指導游戲。因此在地面結構游戲中,有角色游戲的成分,但根據游戲的主題和內容能夠區分出它究竟是結構游戲還是角色游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結構游戲
3. 如何指導幼兒建構游戲
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積木、紙盒等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構造一定的物體形象來反映周圍生活的一種游戲。由於年齡段的不同,幼兒的建構游戲各有特點,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一、小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小班幼兒的建構活動往往是無意識、無目的的,建構的特點是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只對搭的動作感興趣,而不在乎搭出什麼。小班幼兒在建構中常常更換建構作品的名稱,或是等建構完成後再根據建構物的某一外部特徵來給作品命名,但他們一般不能明確解釋作品的細節。因此,小班幼兒的建構游戲嬉戲性較強,作品結構較為簡單。
指導要點:1.教師先引導幼兒認識積木、紙盒等材料,引起幼兒運用材料進行建構游戲的興趣。2.教師積極鼓勵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學習建構技法,鼓勵幼兒獨立地建構形狀簡單的物體,並能表現其主要特徵,例如搭建門、桌子、床等。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連接、延長、圍合、加寬、壘高等主要構造技能,搭建簡單的三維物體。例如,讓小班幼兒在建構區搭建馬路、圍牆等簡單物體。4.教師引導幼兒建立建構游戲的規則,例如輕拿輕放、不亂扔、玩後要收拾整理等,並學習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建構水平,手部小肌肉動作逐漸發展,思維、想像、生活經驗等更加豐富,建構的目的性增強,建構的堅持性也在增加,建構水平由單一的延展向整體布局過渡。例如,搭建樓房和小區。中班幼兒已能運用已有經驗對物體進行再現和創作,但是建構作品大部分不講究對稱和平衡。
指導要點:1.增加中班幼兒造型方面的知識和訓練,例如引導幼兒學會選擇高低、寬窄、厚薄、長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體。2.在小班搭建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建構技能,形成里外空間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兒可以學習搭高樓、架大橋等。3.教師可嘗試提供作品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紙搭建。4.教師可要求中班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搭建,學習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例如,三名幼兒合作搭建公園、停車場等。
三、大班建構游戲特點及指導要點
特點: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會使用輔助材料,事先能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並能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大班幼兒能夠搭建出有場景、有情節的較高水平的建築群且其建構作品多為立體結構,講究對稱和平衡,比較形象。
指導要點:1.在中班搭建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轉向、穿過、平式聯結和交叉聯結等建構技能,搭建復雜的三維物體。例如,搭建立交橋、拱形門等。2.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整齊對稱、平衡的構造,嘗試整體布局,學習選擇使用輔助材料。例如,在公園里搭建相呼應的前門和後門,在住宅區里搭建左右對稱的涼亭、路邊的花草等。3.教師引導大班幼兒在搭建前學習商討、分工,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例如,經過商討後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樓房,有的搭建停車場,有的搭建花園,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圍牆,形成一個完整的住宅區。4.引導幼兒建造有一定主題和情節發展的、結構復雜、裝飾精巧的建築群。例如,讓幼兒根據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主題情節的發展,搭建池塘、磨坊、雞舍、籬笆以及蜜蜂房等,有了生動的故事作為依託,幼兒的興趣往往會更加濃厚,有助於幼兒搭建出結構更為復雜的建築群。
4. 建構游戲屬於什麼領域
建構游戲屬於教育領域。
主要的目的在於了解發展過程中的各式活動如何引發孩童的自主學習,以及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當如何適當的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傑(J.Piaget)。他是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所創立的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學派被人們稱為日內瓦學派。
簡介
皮亞傑的理論充滿唯物辯證法,他堅持從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
指幼兒利用各種建築和結構材料(積木,積塑,金屬結構材料,沙,雪等)進行各種建築和構造活動,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結構游戲的主要類型有:積木游戲、積塑游戲、積竹游戲、金屬構造游戲、拼棒游戲、拼圖游戲、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戲等。
5. 建構游戲包含哪些構成要素
結構游戲的要素包括:
1.選擇游戲材
2.假想建構物
3.搭建造型
4.對建構物的利用。
6. 建構游戲基本遵循的思路是什麼
建構游戲是兒童利用各種建築材料,如積木、積塑、沙土、金屬部件等,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意願進行建築、構造的游戲。
7. 什麼是結構游戲
結構游戲,又稱建構游戲,是指幼兒利用各種建築和結構材料(積木,積塑,金屬結構材料,沙,雪等)進行各種建築和構造活動,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結構游戲的主要類型有:積木游戲、積塑游戲、積竹游戲、金屬構造游戲、拼棒游戲、拼圖游戲、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戲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結構游戲無論從材料、玩法還是在結構造型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塑料接插,金屬螺絲結構等等,結構游戲的概念擴展了。幼兒園常用的構造材料有積木、積塑、積竹、金屬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據結構游戲中運用的材料來確定構造游戲的類型,當然某種結構游戲往往不止用一種材料,在區分時不能絕對化。
(7)什麼是建構游戲擴展閱讀
幼兒園里的結構游戲可以分為兩種不同形式,一種是區角游戲或晨間游戲中的桌面結構游戲,另一種是創造性游戲中的地面結構游戲。
一般在玩桌面結構游戲時,地面結構游戲區不會開放;玩地面結構游戲時可能會開放桌面結構游戲,幼兒的作品將送到地面結構游戲區作為材料的補充。教師心目中的結構游戲更偏向於地面結構游戲,桌面建構更多的是作為一個過渡環節和增加小班幼兒自由練習的機會,因而在玩桌面結構游戲時,教師往往忽略對游戲的評價和指導。
在地面結構游戲中,幼兒往往建築師的身份進入游戲進行搭建,而教師也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評價和指導游戲。因此在地面結構游戲中,有角色游戲的成分,但根據游戲的主題和內容能夠區分出它究竟是結構游戲還是角色游戲。
8. 建構游戲屬於規則游戲嗎
建構游戲屬於創造性游戲
要素包括:1、選擇游戲材
2、假想建構物
3、搭建造型
4、對建構物的利用。
9. 結構游戲的特點是什麼
建構游戲是指幼兒操作各種結構材料(積木、積塑、輔助材料等)進行物體造型的游戲。在建構游戲中,幼兒既可以表現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物體形態,又可以把自己思維中想像的物體具體化, 是幼兒按自己意願進行的一種活動,對幼兒的認知、空間感知和審美、身體大小肌肉、社會性等各個因素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我園在建構區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依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探索出了不同的指導方法。
一.不同年齡段的建構水平
1.小班幼兒搭建特點
小班幼兒的搭積木是無意識無目的的,搭建的特點是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只對搭的動作感興趣,而不在乎搭出什麼。小班在建構中常常更換建構作品的名稱,或是等建構完成後再根據建構物的某一外部特徵來給作品命名,自己也不能明確解釋作品的細節,因此小班兒童的積木游戲嬉戲性較強。小班幼兒的建構作品所用的材料數量少,結構較簡單,多為豎直條狀結構(即由基本塊層層壘高而成)。
2.中班幼兒搭建特點
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搭建水平,手部小肌肉動作逐漸發展,思維、想像、生活經驗更加豐富,對建構的目的性增強,對建構的堅持性也增加,建構水平由單一的搭建向整體布局過渡,例如:搭建樓房和小區。中班幼兒已能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再現和創作,合作意識開始萌發,但是建構作品大部分不講究對稱和平衡,缺少經驗。
3.大班幼兒搭建特點
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建造能力,掌握一定的搭建技巧,會使用輔助材料,事先能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並能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大班幼兒的建構作品多為立體結構,講究對稱和平衡,比較形象。能夠搭建出有場景、有情節的較高水平的建築群。
二.不同年齡段建構游戲的指導要點
幼兒在建構游戲時教師採取的主要指導方法有:當幼兒遇到建構技能的困難時給予指導、教一定的構造技巧、使用示範講解方式教幼兒搭建一些物體、提供建構作品範例供幼兒參考等。
1.小班搭建區的指導要點
(1)教師先引導幼兒認識積木,引起他們對積木游戲的興趣,激發他們搭建物體的熱情。
(2)教師積極鼓勵他們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學習建構技法,鼓勵他們獨立地建構形狀簡單的物體,並能表現其主要特徵,例如搭建門、桌子、床等。
(3)教師引導幼兒主要學習連接、延長、圍合、加寬、壘高等構造技能,搭建簡單的三維物體。例如小班幼兒在建構區可搭建馬路、圍牆等簡單物體。
(4)教師引導幼兒建立搭建積木的規則,例如輕拿輕放,不亂扔,玩後要收拾整理,並學習收拾整理積木的方法。
2.中班搭建區的指導要點
(1)增加中班幼兒造型方面的知識和訓練,例如會選擇高低、寬窄、厚薄、長短不一的積木搭建不同的物體。
(2)在小班搭建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建構技能,形成里外空間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兒可以學習搭高樓、架大橋等。
(3)教師可嘗試提供積木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紙搭建。
(4)教師可要求中班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搭建,學習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比例如三個幼兒合作搭建公園、停車場等。
3.大班搭建區的指導要點
(1)在中班搭建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轉向、穿過、平式聯結和交叉聯結等建構技能,搭建復雜的三維物體,例如搭建立交橋、拱形門等。
(2)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整齊對稱、平衡的構造,嘗試整體布局,學習選擇使用輔助材料。例如,在公園里搭建相呼應的前門和後門,在住宅區里搭建左右對稱的涼亭、路邊的花草等。
(3)教師引導大班幼兒在搭建前學習商討、分工,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例如,經過商討後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樓房,有的搭建停車場,有的搭建花園,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圍牆,形成一個完整的住宅區。
(4)引導幼兒建造有一定主題和情節發展的、結構復雜、裝飾精巧的建築群。例如根據圖畫書《母雞蘿絲去散步》,幼兒根據主題情節的發展,搭建池塘、磨坊、雞舍、籬笆、蜜蜂房,配上相應的輔助材料等,有了生動的故事作為依託,幼兒的興趣更加濃厚,搭建出結構更為復雜的建築群。
總之,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搭建水平不同,呈現的作品特點不同,教師的指導也要有所不同。幼兒在建構游戲過程中獲得了各種經驗,這些經驗幫助孩子探索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從而促進了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10. 幼兒建構游戲的內容來源於什麼
來源於生活總結和發現啊。
建構游戲:指幼兒利用不同的建構材料,按照一定的計劃或目的來組織、操 作建構物體或材料, 通過與建構活動有關的思維和創作塑造物體形象、創造性反 映周圍生活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