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運水游戲二次備課怎麼寫
Ⅰ 幼兒園中班備課筆記教案怎麼寫
幼兒中班老師備課筆記如何寫
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
(一)記教學得失。
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
(二)錄教學機智。
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孩子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語言課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說得好的,再批評那些說得差的,看到孩子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她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孩子語言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孩子們都非常高興。第二天,很多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注意: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筆記。教育筆記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Ⅱ 幼兒園教師備課怎麼寫
因幼兒園的教學特點決定,教案的編寫盡量簡單,突出,要有特色,根據兒童心理制定教學流程,選取教具,活動過程中應考慮到安全、健康等影響因素。 教案的基本內容 1、教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可以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或一次課(2-3學時)編制一個教案。 2、根據幼兒年齡和接受能力,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到年齡段,來設計內容。 3、教案設計要有自己的風格,幼兒具有極強的探索欲,可以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利用道具、游戲、引導、手工等步步引入課程。 4、教案編制基本格式 教學章節或主題 授課時間:月日第周星期第節授課班級: 教學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說應包含知識教學、能力發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內容,教學要求是指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等層次)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為了達到確定的教學目的而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就學生的接受情況而言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即可確定為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啟發、演示、辯論、講練結合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錄像帶、掛圖、幻燈片等) 教時安排:(本章節或主題授課所需的教時數) 教學過程:(體現教學步驟,包括時間分配和教學內容教學進程)
Ⅲ 幼小班認識水上交通工具教案怎麼寫
幼兒園主題教案:交通工具大集合
設計思路:
本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強調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在充分尊重幼兒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個性特徵和思維方式的前提下擬定適應幼兒發展要求的活動計劃,引導幼兒抓住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生成活動並展開討論和研究。基於此我們選擇了「有趣的交通工具」這一主題為探究活動的內容,設計開展了一系列的搜集、整理、探索、合作等活動,此活動是從幼兒所了解和熟知的交通工具說起,通過提出問題,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問題,展開相關調查研究,使幼兒通過各種感官獲得有關交通工具的知識和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調查、采訪、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的名稱及發展情況,培養幼兒對現代化交通工具的興趣。
2.引導幼兒多觀察、實踐,讓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獲得直接的經驗。
3.豐富幼兒的想像力和獨創性。
活動一 引發活動主題
一、活動准備
1.發動幼兒和家長收集各類交通工具的圖片、音像資料,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資料的內容。
2.反映水上、陸地、空中交通工具發展過程的圖片或幻燈片等。
3.將收集的資料分類:水上交通工具區域、陸地交通工具區域、空中交通工具區域。 二、活動過程
1.分散活動
①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意願自由進入各區域,分別了解各種交通工具。
②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個別提問:你知道這些交通工具的名稱嗎?怎麼知道的? 你知道還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嗎?你乘坐過什麼交通工具?坐在裡面有什麼感覺?
2.集體活動:
①請幼兒說說:剛才看到了哪些交通工具?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是區域里沒有的?
②啟發提問:這些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優點?對人們有哪些好處?你們想知道嗎?怎樣才能知道呢?
③在幼兒發言的基礎上,小結了解的途徑和方法:采訪、調查、收集文字和圖片資料等。
④請每個幼兒想想自己最希望了解哪個區域的交通工具?然後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了解的方法、對象和地點。(可與同伴、教師交流。)
3.小組活動:
①幼兒根據了解區域、方法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組。
②各小組討論、商討了解的地點及對象,活動中需要准備什麼,注意什麼等等。
③教師根據討論情況和幼兒一起小結需注意的事項,如確定調查的地點、采訪要有禮貌,要准備好紙、筆、錄音機、空白磁帶、照相機等。教育幼兒按自己的計劃進行調查、采訪,收集有關資料。
活動二 調查、采訪、收集
Ⅳ 二次備課旁批怎麼寫
二次備課寫:
1、教師要根據教材文本,並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相應內容的修改和補充。二次備課需要建立在第一次備課的內容之上,在抒寫清楚備課內容之後,教師要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知識的補充和修改。
2、由於課堂情況不穩定因素太多,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再進行二次補充備課。教師不能確定課堂的真實情況,教師需要將學生學習情況了解清楚,並准備多種教學方式,對課本內容進行教學。
3、查閱備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對教課內容的不足,進行點評。每一位教師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查閱自己備課內容的時候,需要針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內容的修改。
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如學生的回答和自己預設的不一樣,或者是在重點上把握不準,或者是出現其他的一些沒有預設的情況等,那麼上課時就會感到不流暢,課堂教學的無效性就會增加。
因此需要我們在一次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以便教案更合理,使自己更熟悉教學思路,上課時做到游刃有餘。特別是上了一個班的課後對教案或課件進行修改,然後再上第二個班,效果會好很多。
可惜,上完一堂課後,把這些問題一晃而過的老師佔大多數,很少有教師再去動筆,再去增刪一些教學環節,大多是拿著原先的教案去上第二課,甚至明年也重復著今年的教案去上課。
Ⅳ 幼兒園中班、小班的備課內容
備課對教師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項常規工作,與中、小學教師不同的是,幼兒園老師的備課不只是教學、游戲,還包括幼兒的生活活動,可以說,"事無巨細"是幼兒教師備課的一大特徵。近幾年,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新的課程應運而生,其中"瑞吉歐的項目活動"就比較流行,它與我們課程最大的不同它強調的是過程中的設...計:教師要教什麼、怎樣組織幼兒的學習活動往往是在活動過程中被幼兒的表現和活動本身激發出來的,許多人贊同了這個理論並接受了其課程模式,因而也就產生了對目前我們還要按部就班地備課持一種懷疑的態度:事先備課作用大不大?尤其是我們的老師每學期都要備那麼一厚本教案值不值得哪?這不由地引發了我對備課管理的一些思考。 一、對備課的認識 1、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學要在課堂上出彩與課下功夫的磨煉密切相關,這個"課下功夫"主要指的就是備課。以日常觀摩活動為例,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要麼替老師累得上、要麼替孩子們累得上,好像老師的課總也講不完,好像孩子們不停地聽、不停地動手操作可就是學不會,有時同樣一個教學內容好老師上出來就自然、流暢,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而有的老師上出來卻讓人大失所望、興致索然。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備好課:總也講不完的那位老師是因為沒能很好地研究教材、將內容藝術化地裁減或補充,致使課的容量太大而失去興趣;孩子們為什麼學不會?是因為老師沒能了解孩子、把握好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再就是教學方法,如果不能正確地選擇和靈活地使用,也會使教學失去光彩,等等,這些現象歸結起來,也就是我們備課所涉及的主要的三方面工作:研究教材、了解幼兒、選擇教法。這三方面工作聽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這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長短完全取決於老師是否"有心":是否有心的去實踐、有心的分析與積累、有心的用理論作指導。大家都知道:教學是一門藝術,其實備課也是一門藝術,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幼兒、 恰當、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老師的教學就會在課堂上"出彩",所以說,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 2、備課是引導教師在業務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徑之一。對這一點我有切身的感受,想當初,自己邁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時,一切都是那麼的茫然、不知所措,然而正是備課悄然地引導著我了解了工作的內容和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使我很快地適應了環境並步入了正軌。如今自己已成長為一名教學管理者,當我重新審視備課工作時,更感到了它在引導教師業務逐步成熟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早在十幾年前,我區托幼辦就已將備課納入了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之所以說它規范化,是因為它有統一的標准和要求;之所以說它科學化是因為它將幼兒教師的工作全面地、系統地、有針對性地濃縮到了備課本中,而且每個學期都進行備課評比,及時採納大家的建議,不斷調整、改進使備課工作日趨合理與完善。當你打開備課本時,映入眼簾的是從學期計劃、月計劃到逐日計劃,它不僅引導著每位教師宏觀的把握自己及班級一學期的工作情況,而且目標的分解與措施的制定還引導著教師做每項具體工作的計劃性、目的性、有序性。字里行間中,不僅凝聚著老師的智慧、學識、思想、觀點及工作能力,而且也清晰地留下了老師們"成長的足跡":從初踏工作時的"幼稚"到日後逐漸形成的教學風格與特色,"備課"功不可沒。 剛才我前面提到的"項目活動",聽起來這種課程模式似乎不需要備課,其實不然,它更注重對幼兒的了解、對教育目標的宏觀把握、對活動可能出現的多種發展方向以及對教育情境的把握上等,這么說,它不是不需要備課而是對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幾年的備課管理使我更深地感悟到:對備課的管理不應削弱而應重視和加強,因為它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重要環節。 二、備課的管理 作為一名教育教學管理者如何進行有效管理使備課發揮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價值呢?通過幾年的實踐,我逐步探索出了兩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 紙上談兵的備課管理 我園共有6個教學班,規模不是很大,但與其它園所不同的是:我們的一線教師每人都有教師職稱,也就是說共有18名 教師參與備課。我們的備課制度是:業務主任每周一次查閱全體教師的備課情況並給以指導;教師先周備課、每周五下午按時上交備課本。可以想一下,每周利用半天時間認真、全面地查閱18名教師的備課情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了進行有效管理,我採用質與量相結合的方式檢查。所謂的"質"就是每周重點檢查一組大約6名教師的備課情況,從月計劃一直到教學筆記全面檢查,不足之處用鉛筆寫上意見並給以及時的反饋與指導;所謂的"量"就是對其餘的老師只查看數量的完成情況:格式對不對、是否無漏項等。當然檢查的方式要靈活 ,有時我按級部劃分,這周重點檢查大班教師備課的"質",那麼對中、小班教師就是"量"的檢查;有時我按教師的能力劃分,這周抽查骨幹教師的"質"而對其它型教師只是"量"的檢查,這樣沒有固定的檢查方式,有利地促成了教師先周備課、認真備課、按時上交的工作態度和作風。 1、注重差異、分層指導、促教師個體的不斷進步。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其實教師之間同樣存在著個體差異,同樣需要管理者給以"因材施教"。在多年備課管理的道路上,我對老師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於是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我將18名教師劃分為三組:年輕型組、經驗型組和骨幹型組,對其採用分層指導法。年輕型組,由於他們是剛分配來的或工作年限較短的教師,年輕、思維活躍,腦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他們備課的特點往往是突發奇想、跳躍式的,所以對他們指導的重點應是:教學方法。"如何循序漸進地教、讓幼兒如何循序漸進地學、每個活動的格式、要求是什麼"等,都需要我們耐心細致地指導。我們常聽這樣一句話:教有教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確,只有讓年輕教師懂得了"教有教法",才會在"教無定法"中"創新得法"。經驗型教師由於工作年限長、經驗多,因而也就形成了一些思維定式,接受新事 物也不如年輕教師快,所以對他們的指導重在觀念的更新與轉變。比如:大班數學-認識整點,當我看到此類教案依然如故時,我將我的設計思路寫到了他備課本的旁邊:將他的導入部分"猜謎語"改為"創設"鍾錶店"情境、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提問導入": (1)你們家還有什麼樣式的表? (2)為什麼人人家裡都有表? (3)你會看錶嗎?從而激發幼兒對識表的興趣;將展開部分的老俗套改為引導幼兒在觀察中探索學習、發現規律認識整點:(1)教師撥表,幼兒觀察。(2)引導觀察、探索規律。(3)總結規律、認識分針、時針;結束部分改為延伸活動,激發幼兒繼續探索認識半點、幾時幾分的興趣。"創設相適應的環境、引導幼兒在規律中探索學習"正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精神,作為管理者,只有將新的精神及時與教師交流、並給以具體的指導,才會使教師在具體實際中逐步領悟"觀念的更新",才會逐步地跳出老路走新路。對骨幹型教師的指導應盡可能的發揮教師的創造性,給她們提供廣闊的自主設計空間,重點指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素質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案,為日後"精品"教案積蓄實力。 2、捕捉共性、專題輔導、促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如果說分層指導法側重的是對教師個體的指導,那麼專題輔導法側重的就是對教師整體的指導。每學期利用多種形式我都會對"備課"進行多次輔導,輔導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交流; (2)調整; (3)專題講座。交流什麼呢?交流教師一學期地備課情況
Ⅵ 幫我想一個關於講述節約用水的游戲,中班小朋友比賽用的,我下周要上公開課。
水珠接力賽
玩法:可選幾個同學玩,分好組
用一個有毫升的杯子里裝水,
第一個傳給下一個,
看哪組的水多,
最後談一下感受。
水的游戲
活動目的:
1、體驗玩水游戲的快樂,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2、通過幼兒動手實驗、游戲、感知水的特性。
3、讓孩子養成遇事善於創新思考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游戲材料准備:空瓶子、裝滿水的瓶子、蓋子、磁鐵、泡沫、石塊、木塊、 橡皮泥、塑料積木、水車等。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 " 水 "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謎語,看哪個小朋友的 小腦筋最靈,轉的最快!謎語:" 在小溪里遊玩,在池塘里睡覺。在江河裡奔跑,在大海里 歡笑。 "
2、提問:孩子們,你們在哪裡見到過水呀?你見到的水是什麼樣子的? (啟發幼兒描述 自己見到水的情形)。
3、老師准備了水和好多的玩具,請小朋友們做個實驗,看看水有哪些變化?(體驗玩 水的快樂並從中獲得發現)
4、分 3個小組游戲,孩子們自選一組參加。
1組 --水的沉浮:" 把許多玩具放在水裡,看有什麼不同現象? "
2組 --水的流動:" 為什麼小籃子裝不住水? "
通過讓孩子們親手實驗、 觀察、 講述讓孩子產生實驗的興趣, 觀察的能力及分析, 講述 能力等,通過實驗引導孩子們說出水的用處,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 請全班小朋友一起 觀察水的沉浮、流動及沖力現象,並請一個小朋友講述他們的發現:
3、沉浮組小朋友講解:各種東西放在水裡後,有的東西沉下去了(石頭、鐵塊、橡皮 泥、磁鐵、裝滿水的瓶子等),有些東西浮在水面上(木頭、泡沫、空的瓶子等),為什麼 會有這種現象呢?共同得出結論:水是有浮力的。
共同討論:為什麼有的瓶子是浮的水面上、 有的瓶子沉在水下呢?藉助孩子的討論教師 指導:空瓶子蓋上蓋會浮在水面上,因為它輕;盛水的子蓋上蓋就沉在水下,因為它重 4、流動組的小朋友講解:用小籃子舀不起水,說明水是流動的。剛才小朋友說了水是 會流動的, 那你們知道水的流動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嗎? (引導孩子說出水可以通過流動來澆 地、澆花、洗澡等)。
Ⅶ 幼兒園一次備課和二次備課區別
區別是一次備課只有教學綱要,二次備課會補充教學細節。
不管是幼兒園備課還是小學備課,一次備課的內容是教學大綱,只是大概寫一下本節課需要教的內容,而二次備課會補充一些細節,如具體的對話,需要做的游戲等等。
只有一次備課也可以,不需要把備課內容寫得這么詳細,因為到了上課的時候不是所有事情都會像教案上寫得一樣。
Ⅷ 中班科學教案《水的心情》教案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很多幼兒都喜歡玩水,特別是每次下雨過後,孩子們都喜歡朝有水的地方
踩去,濺起的水花讓他們興奮不已,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慾望,我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2、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3、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樂於嘗試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2、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教學難點:1、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活動准備
1、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雪花片。
2、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若干。
3、一次性透明的杯子、小勺子,白糖、鹽、鐵、塑料品、毛巾等 人手一份。
4、水寶寶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來我們班做客,小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啊?(出示水寶寶圖片)
教師:你們喜歡水寶寶嗎?水寶寶它呀有很多的秘密,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二、探索活動(一)
1、聞一聞,嘗一嘗
教師出示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幼兒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牛奶是有顏色,有味道的)
2、猜一猜
教師分別在盛有水和牛奶的玻璃杯里放進彩色雪花片,請幼兒猜一猜水裡有什麼?牛奶里有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得見裡面的東西,牛奶是不透明的,看不見裡面的東西)教師:剛才我們發現了水的一個秘密,原來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現在我們再來玩一玩水,看看你還會發現什麼?
探索活動(二)
1、盛水活動
請幼兒用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准備了很多玩水的東西,有澆花用的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現在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麼?(引導幼兒講出結果,水是會流動的)
教師:那我們就來看看水到底會不會流動呢?(教師操作)分別用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師小結:原來水真的會流動。小朋友真棒,那麼水還有沒有秘密呢?
2、溶解實驗
(1) 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鹽、鐵、塑料品等分別放在自己的水杯中,然後告訴大家你放了哪些東西?
(2) 請幼兒用小勺在杯子里攪一攪,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物在水中的變化,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4) 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教師:現在老師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里還能看到幾樣東西?還有幾樣東西到哪裡去了?(引導幼兒說出有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教師: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東西是不是會被水溶解了呢?(教師操作)分別把白糖、鹽、鐵、塑料品放進水杯里。
教師小結:白糖和鹽真的被水溶解了。
3、擴散性思維: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被水溶解嗎?
三、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了水的很多秘密,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有些東西還會被水溶解。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說一說怎樣用水和保護水的潔凈。
教學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寶寶。讓幼兒去探索水寶寶的秘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在探索活動(一)中,我通過聞一聞,嘗一嘗,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動(二)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讓幼兒在盛水活動和溶解實驗中,感知了水是流動的及有些東西在水裡會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每個活動環節的時間把握上還比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個體操作與集體分享交流的時間分配,幼兒的自由探索時間再適當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