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給3歲小孩玩游戲
㈠ 怎樣和3歲寶寶做游戲
和3歲寶寶做游戲的方法:
1、玩皮球和沙包
目的:鍛煉肢體動作,精細動作,情緒/社交
解釋:(1)寶寶和家長之間能互相拍球、滾球和傳球,或繞著圓圈拍球。
(2)能把沙包投入洞中,並能更好地接住沙包。
2、帶輪玩具
目的:鍛煉肢體動作
解釋:寶寶會喜歡騎三輪車或是小自行車。不過,要確保三輪車的大小合適,使寶寶的腳能夠著腳蹬子。
3、畫畫畫個人像
目的:鍛煉精細動作,智力/邏輯
解釋:畫一張未完成的人像,然後讓寶寶把它畫完。
4、動手裁剪
目的:鍛煉精細動作,視覺
解釋:寶寶可以沿紙邊剪紙,最後可以在紙上隨意裁剪。下一次,試著沿一條線剪,用另一隻手移動紙,並從雜志上裁剪下畫面。准備好剪刀、膠水和紙,就可以開始這一游戲了。不過,用剪刀時要小心,大人一定要在一旁指導。
5、初步學習顏色概念
目的:視覺,智力/邏輯
解釋:彩色紙板游戲很容易做。可用不同顏色的塑料瓶蓋、積木或卡片,讓寶寶按顏色進行分類;也可將雜志上的彩色圖片剪下來,貼成一個彩色招貼畫;在畫板上塗畫某種顏色,做成某種顏色的食物,穿某種顏色的衣服,讓寶寶指認。
6、分辨大小概念
目的:視覺,智力/邏輯
解釋:收集各種大小的物體,如大大小小的貝殼、石頭、松子、鈕扣、罐頭等等。讓寶寶按照大小分裝。也可用圖片來做這個游戲,讓孩子知道大小。
㈡ 有哪些適合三歲寶寶的親子游戲呢
周末、節假日,在家好好睡過一覺,體力恢復了,精神頭也非常足,不妨和寶寶玩玩大運動量的游戲,讓身心都充分地發泄一下。
9.拇指打架
玩法:爸爸和寶寶分別伸出大拇指來,然後分別將其他的4個手指互相扣好之後,試圖用自己的大拇指去壓住對方的大拇指,誰先壓住對方就算贏了。贏的一方馬上拍一下對方的手背。寶寶的收獲:要想贏爸爸,反應要足夠快呢!爸爸的收獲:坐著玩就可以了,運動量不大,又很有趣。
10.比賽投籃
玩法:准備一個小筐,放在合適的位置。再團一些紙球,或者將襪子捲起來,甚至可以找一些筷子、小勺之類的小物件充當投置物,和寶寶一起往筐里投,看看誰投得准呢?寶寶的收獲:原來投不同的東西時,要用的力氣是很不一樣的。為什麼?爸爸的收獲:看到寶寶開始動腦子了,欣喜之餘對自己說:「別著急,讓寶寶先自己琢磨。」
㈢ 適合三歲寶寶玩的游戲
讓寶寶聰明的游戲,就是能充分刺激寶寶五種感官,並且能夠調動寶寶互動的游戲。
1屬於寶寶的歌
適用於:2個月至1歲
開發的技能:認知,聽覺,語言
需要的物品:無
經常唱歌或者念歌謠給寶寶聽,選一首寶寶比較熟悉的,然後發揮想像力,適當的將寶寶的名字加進去,唱給寶寶聽。
例子:小轉轉,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
小轉轉,穿花衣,每年春天來這里
小轉轉乖乖,把門開開,快點開開,媽媽要進來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轉轉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轉轉的眼睛裡
……
2滾啊滾
適用於:2至6個月
技能開發:大運動,觸覺,身體意識
你需要:一個相當大的毯子或者地墊
在地上鋪一個毯子,注意不要太軟,如果條件允許,您還可以帶孩子在公園或小區的草地上玩耍。
盡量讓寶寶少穿些衣服,如果穿多了,寶寶的運動意願就會降低,穿得少,寶貝會感覺自己更自由。
讓寶寶趴著放在墊子上,並且幫助寶寶翻身,寶寶往那邊歪,你就順勢幫寶寶翻過去,如果寶寶願意,可以幫助寶寶繼續翻過去,一直翻到墊子的邊緣,然後再幫寶寶翻回來。
這個運動還會鍛煉寶寶的肌肉力量哦,是非常好的大運動練習。
3滑雪橇
適用於:6周至5個月
開發技能:運動,空間意識
你需要:一個長方形的厚厚的紙板(收個大件快遞就有咯),或者像寶寶那麼大的一塊絨毯子
將紙板或者毯子放在你家的地板或者地毯上,摩擦力越小越好。
將你的寶寶趴著放在紙板或者毯子上。
然後你可以向前或者向後拉動紙板或者毯子,讓寶寶移動起來,注意不要過快,有的寶寶不喜歡過於強烈的刺激,會把寶寶嚇到。讓寶寶明顯感受到移動,寶寶已經很開心了。
這個游戲會讓寶寶更加嚮往移動自己的身體,幾個月後,寶寶會非常積極的練習爬行,對大運動的發展很有好處哦!
4寶寶自己的照片書
適用於:6個月至1歲
開發技能:模式識別,精細動作
你需要:一些照片和一個小相冊
我們可以做的簡單一點,買一本相冊,最好是小到只能放一張照片的。
你可以做一本情緒書:高興大笑的寶寶,傷心大哭的寶寶,委屈撇嘴的寶寶,犯困揉眼睛的寶寶,愉快微笑的寶寶……
可以做一本家庭書: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哥哥,姐姐……
可以做一本數字書:一個奶嘴,兩條手絹,三把勺子,四顆球……
可以做一本動作書:寶寶翻身,寶寶爬,寶寶吃飯,媽媽走路,爸爸跑步,奶奶做家務……
還可以做一本形狀書:圓形的鏡子,方形的毯子,三角形的帽子,愛心型的衣服圖案,星星形狀的氣球……
注意,你拍的所有照片,都要是寶寶平時最熟悉常見的物品。
寶寶發現自己熟悉的物品和人物在「書」上,寶寶會非常喜歡看的。
你也可以鼓勵寶寶自己動手翻閱書頁,這會鍛煉寶寶的手指技巧。
所以這個方法特別好,等寶寶長大了,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教寶寶熟悉新的環境和人哦!
5驚喜盒子
適用於:6個月至1歲
開發技能:物體永存概念
你需要:一根筷子,一個小容器(杯子,小紙盒子),和一個很小的玩偶(也可以自己畫一個)
把小玩偶粘在筷子頂端,在小容器的底部掏一個洞,然後把筷子塞到洞里,玩偶驚喜盒子就做好了。
讓寶寶坐好,先把玩偶藏在盒子里,接近寶寶並且引起寶寶的注意。
然後慢慢的讓玩偶「跳」出來。
注意,嘴別閑著,告訴寶寶「小鳥飛出來了」,「小鳥又飛走了」,還可以模仿小動物的聲音。
可以多做幾個小玩偶,換著來玩。
6有因有果
適用於:6個月至18個月
開發技能:因果概念,空間關系,精細動作
你需要:普通家居用品
讓寶寶在你保護下,玩一下電燈開關,可以弄一個開關簡易的台燈讓寶寶玩;
還可以讓寶寶玩水龍頭開關;
把積木堆得高高的,讓寶寶推倒;
把一個小毛絨玩具放在桌子邊緣,讓寶寶推下去;
鼓勵寶寶抓住兩個東西再撞擊在一起,最好是可以發出聲音,而且便於寶寶抓握的東西,如兩個空心的塑料小瓶,兩個鈴鐺,兩把小鐵勺子,兩塊硬木頭等等。
7紙筒倒豆子
適用於:9-18個月
開發技能:精細動作,觸覺刺激,手眼協調,物體恆存
你需要:一些衛生紙卷,一些小球
可以用絨球,乒乓球、高爾夫球。
如果寶寶覺得太簡單,已經玩膩了,你還可以進階一下。
把幾個紙筒剪開,變成半圓的滑道,然後就可以自己設計「機關」啦。
8小吉他
適用於:6-18個月
開發技能:手眼協調,觸覺刺激,聽覺刺激
你需要:一個沒蓋子的盒子,一些皮筋兒
如果害怕寶寶把皮筋都撥掉下來,可以用膠帶把盒子底部和皮筋兒黏在一起固定住,就算是皮筋崩斷了,也不會亂飛傷到寶寶。
皮筋有粗有細,或者是製作材料不同,寶寶還可以彈撥出不同的聲音來。
9嘩啦袋子
適用於:9-15個月
開發技能:觸覺刺激,聽覺刺激,因果的感覺
你需要:一個棉布枕套,一些會發生響聲很大的紙或者塑料
枕套有拉鎖的,把拉鎖拉好就好,如果你還是不放心,也可以用針線縫死。
可以發出響聲的紙,如墊烤盤的紙,牛皮紙,實在找不到,就用膨化食品的包裝袋。
把有響聲的紙放進口袋裡封好,然後把這個一碰就會稀里嘩啦的大袋子交給寶寶,讓寶寶盡情發揮,寶寶可以拍,甩,扔,也可以吃,還可以用腳踩。無論寶寶怎麼弄,你都不用擔心寶寶的安全問題。
㈣ 適合3歲孩子玩的游戲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玩樂的過程,游戲可以說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娛樂活動。但跟孩子玩游戲也有很多講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玩不同的游戲,甚至每天不同時間段的游戲也會不同。游戲時間不僅可以給父母提供與孩子親密接觸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是父母寓教於樂的時機。
今天給大家分享6款適合3-6歲孩子玩的游戲,操作簡單,家長們都可以做到。
親子游戲可以讓父母寓教於樂,是父母與孩子增深感情的最快方法。
1.躲貓貓游戲
躲迷藏的游戲我家孩子從小就玩。起初藏不全身子,接著是一呼名字就出來,再到總是藏一個地方,至現在3歲多怎麼騙也不出來,能悶不出聲的呆好久。游戲雖然簡單,但是見證了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
孩子3歲之後,動作幅度會比較大。父母最好雙方陪著孩子一起玩,玩時要告知孩子廚房和櫃子里不能藏。如果是只有一方陪伴,可以和孩子玩藏布偶的游戲,孩子也會比較喜歡。
2.女巫游戲之類
孩子3歲之後,會對神秘的事物感興趣,對南瓜怪,魔鬼,女巫之類既害怕又好奇。陪孩子看一些這樣題材的動畫片,再來玩這個游戲效果會更好。父母一方帶著孩子藏在被子里,另一方假裝是南瓜怪,孩子會很享受這種驚險的過程。
我家孩子就經常玩,有一次我假裝害怕,她就告訴我:媽媽,沒關系,那不過是爸爸的手而已。
家長不用覺得會嚇著孩子,就跟街道上萬聖節裝扮一樣。隨著孩子的長大,適當地讓孩子接觸這類角色,對孩子的想像力大有好處。
3.故事角色扮演
家長都會給孩子講故事吧,找一個對話多點的故事,先給孩子讀上幾遍,再讓孩子自己挑一個喜歡的角色來扮演。也許剛開始,孩子不能完全把對話表述清楚,但玩過幾次之後,孩子就可以做到。
接下來是在講一個新故事之前,告訴孩子要扮演什麼角色,讀上幾遍後就可以做游戲了。這個游戲既可以訓練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培養孩子耐心傾聽的習慣。
4.動作模仿游戲
這個游戲很簡單,家長和孩子一人一局輪著模仿動作。先讓孩子做任何他想做的動作,家長跟著模仿。接著家長做一些動作,讓孩子模仿。家長的動作,可以自編,也可以看些兒童舞蹈。慢慢的,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的動作模仿能力越來越強,可以輕易地跟著電視學舞蹈動作。
5.跳床游戲
這個游戲的初衷是訓練我家孩子晚上如廁。自從孩子可以自己尿尿後,我就告訴她下床的時候要趴著上下。為了讓孩子把這個動作養成習慣,我就開始跟她玩這個游戲。游戲很簡單,把枕頭和被子由低到高間隔排成直線或者曲線,讓孩子先從地上爬到床上,接著一個一個跳上去,太高了就直接跨上去,最後繞回去趴著下床回到起點。
訓練很有效果,孩子都是自己晚上起來尿尿。讓我沒想到的是,孩子很喜歡玩這個游戲,每天在床上跳來跳去的,不過去掉了上下床環節。
㈤ 3歲小孩該玩些什麼游戲呢
最好就是親子游戲
那樣小孩子更開心了
比如
好朋友
步驟:
1、全家人坐下,幼兒邊拍手邊蹦蹦跳跳地走,念兒歌:「拍拍手,向前走,找朋友,握握手。」
2、當念完最後一個字「手」的時候,孩子可以抓住媽媽(爸爸、奶奶、爺爺等的手,並說:「我和媽媽是媽朋友!」
3、接著重復念兒歌,找其他人做朋友;亦可以找到誰誰就與孩子交換位置,游戲繼續進行。
小提示:孩子對游戲熟練後,可啟發孩子邊念兒歌邊作動作,並大膽地、有禮貌地邀請任何一個人
游戲作用:教孩子使用連詞「和」
㈥ 怎麼陪兩到三周歲的孩子玩有什麼好玩的小游戲呢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是可以通過做鬼臉或者是簡單的一些游戲就能逗笑孩子,跟孩子進行互動,但是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他的需求也不僅僅如此,簡單的鬼臉可能已經不能讓他感受到快樂了,那麼當他到兩三歲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什麼方式跟孩子進行互動,又可以跟她玩些什麼游戲呢?
三、精力充沛的時期
這個時候,他們對於外界的感受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他們自身的精力也是非常充沛,所以家長在陪伴孩子過程當中,一定要非常認真,不要敷衍對待孩子的感覺。在家裡面其實就可以跟孩子玩一些積木,或者是卡片小游戲之類的,這都是能夠滿足孩子好奇心,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鍛煉到他的大腦發育。
㈦ 三歲小朋友適合做什麼游戲
其實三歲孩子做的游戲很多如:做迷藏、數豆豆、比高矮、比賽指身體部位、拍皮球、滾球入洞、背詩和兒歌、唱歌加伴奏等等。如果是生日時候玩:1、可以做傳話游戲,如「今天的蛋糕很好看,吃時會很香甜」。讓第一個孩子把話傳給另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也可以讓他把話往回傳或者傳給下一個孩子,來回傳話,可以增強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2、魔袋:大人平時准備一個布袋,隔三差五地往裡面裝幾件物品,如:一塊糖、一截鉛筆、一把梳子、一段繩子、一些玩具等等,讓孩子把手伸進口袋,告訴孩子只能摸,不能看,摸到一件東西就講講有什麼感覺,並且猜猜摸到的是什麼東西。這個游戲,能提高孩子注意微小暗示和線索,辨別並且描繪物體的技能。三歲是孩子的黃金時代,和人做游戲是一個幸福歡樂的時光,所以要好好利用這輝煌的3歲時光,與孩子共同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增長才智。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經驗,希望能幫到你!祝你快樂!
㈧ 父母在孩子三歲時多玩哪些游戲,有利於智力發育
3歲的寶寶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個性形成的生要時期。父母可以這個階段和寶寶玩一些益智的游戲,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體育鍛煉可以激活思維,促進智力水平的發展。每天鍛煉身體跟智力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很多有學習問題的寶寶,他的視覺跟蹤力差,閱讀計算時常常出現丟字、串列、看錯數,這和他的眼肌控制能力差有關。
溫馨提示:這些游戲能夠練習寶寶的跑、跳動作,又能訓練寶寶手的運動能力,孩子越玩越聰明。
㈨ 如何在家陪3歲的孩子玩游戲
要陪三歲的孩子玩游戲的話,那麼就應該有耐心一些,畢竟三歲的孩子並不是非常會玩游戲的,所以說,肯定會犯一些錯誤,而且也會非常的幼稚,這種情況下,自己一定要有耐心,要不然肯定是陪不了孩子的,也會讓孩子討厭,這種情況下就能夠很好的陪孩子玩游戲了。
㈩ 3歲寶寶早教游戲有些什麼的,怎麼給孩子玩
玩玩下面這些游戲吧,比較適合三歲左右的寶寶
1、看自己
目的:認識自己身體各部位,知道叫什麼名稱,有什麼功能,培養觀察記憶力,豐富語言。
做法:和孩子一起畫一正面人物,讓孩子知道五官、四肢、軀干都叫什麼名稱,還可細分如上肢分上臂前臂手腕、手掌手心、五指,五指又分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下肢又分大腿小腿、踝、腳,軀干又分胸、腰。還有頸、肩、背、臀等。可拿布娃娃給孩子講。孩子知道各部位名稱後,可以問答式講解各部位的功能。手是干什麼用的?讓孩子盡量發揮。胸、肩是干什麼用的?掌握知識也起到語言的隨機教育。
提示:可講講生命在於運動,讓孩子多活動,多勞動。
2、排隊
目的:在開發孩子智力的方法上,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即好奇心求知慾強,願意自己動手動腦,要親身體驗,在對周圍產生興趣和探究的過程中得到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一切活動都得在孩子最高興最自在最專心投入的時候進行,才能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開發智力才能最理想。為此,開展游戲活動是調動孩子最佳心態的好方法,比枯燥無趣的死板說教,甚至是強迫的效果要好得多。
本條目重點訓練孩子動手動腦,並結合學教擺出各種幾何圖形或生活中某種簡單的造型,從而開發智力,訓練其觀察、記憶和聯想能力。
做法:大人用小木棍或火柴棍擺一排下列圖形讓孩子看:‖⊥┰□△,先讓孩子學著擺,然後讓他想,擺出他見過的或學過的還有別的什麼樣子。大人可以啟發提示,比如桌子面、房子、樹、人行道上的地板磚、椅子、加號、等號,還有△工□◇等等。
提示:開始擺孩子還有新鮮感,注意力較集中,擺著擺著就有點不耐煩了,可以換成筷子、冰棒棍,甚至讓孩子揀點直棍,調動玩的興趣。
3、他人意識
目的:擴大自己范圍外的空間,明確交往中互相稱呼的概念。
做法:擺一盤小餅干,一家三口圍坐一圈,跟孩子說:「我們過家家嘍,玩熊媽媽分吃的。」這時媽媽拿起一塊餅干說:「我吃一塊。」又拿一塊給孩子說:「你一塊。」再拿一塊給爸爸說:「給他一塊。該小熊分餅干嘍!」讓孩子照媽媽這樣說。然後爸爸再分。讓孩子領會:我和你是對面的是直接的,而「他」是第三者是旁邊的,讓孩子說兒歌:
你我他不分家,我是自己,你和他是爸媽,分吃的你我他,我們玩得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