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阿什麼什麼戰爭
1. 有什麼好玩經典的戰爭游戲
battlefield 1942(戰地1942)系列和Hearts of Iron II: Doomsday(鋼鐵雄心2:世界末日)是不需要強調顯卡效能最經典又耐玩的pc戰爭游戲。
2. 有什麼戰爭類的單機游戲
即時戰略(RTS紅警類型)
命令與政府系列(未來科幻,建議3以後)
最高指揮官系列(未來科幻,建議2)
星級爭霸系列(未來科幻,建議2)
家園系列(太空科幻,建議2)
太陽帝國的原罪系列(太空科幻,建議2)
突襲系列(二戰歷史,解析度有點馬賽克但是低配,建議2)
英雄連系列(二戰歷史,建議1)
戰爭游戲系類(二戰以後,強烈推薦紅龍--有中國勢力)
帝國時代系列(火器時代,建議3--亞洲王朝有中國勢力)
槍戰射擊(FPS)
戰地系列(現代戰爭到未來戰爭--我大EA出品,建議2--有中國勢力)
榮譽勛章(二戰到現代戰爭--我大EA出品)
使命召喚(二戰到現代戰爭,建議7以後)
角色扮演(RPG)
真三國無雙系列(萌妹子多,看腿系列)
暫時想起來這么多,一上都是我玩過的而且畫面都能看的過去
3. 求一些現代戰爭類軍事類的單機游戲
1,《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3)是由Infinity Ward、Sledgehammer Games以及Raven Software三家工作室共同開發,動視公司發行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是「現代戰爭」系列的第三部,使命召喚系列第八部作品。
2,《全面戰爭》
《全面戰爭》(Total War)是由The Creative Assembly開發的回合策略與即時戰術相結合的大戰略游戲系列,於2000年發行第一部作品。
3,《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
《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是一款由Infinity Ward製作並由Activision2007年11月14日發行的一款射擊類游戲,也是《使命召喚》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也是「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的開山之作。
4,《榮譽勛章》
《榮譽勛章》是EA製作的一款戰爭類游戲。發行於2010年。游戲背景設定在現代的戰爭。這也是《榮譽勛章》系列上市十年來頭一次拋棄了二戰題材,投入了現代戰爭的懷抱。
5,《重返德軍總部》
《重返德軍總部》(Return to Castle Wolfenstein,RTCW)是由id Software開發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發行於2001年。重返德軍總部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4. 國外游戲叫什麼戰爭有那些
這是我的戰爭 使命召喚6現代戰爭 7554越南戰爭 羅馬全面戰爭
槍戰的話除了第一個
5. 是關於美國和阿富汗的戰爭游戲
戰地2
6. 游戲特洛伊戰爭
特洛伊戰爭:
十萬軍隊,兩個國王,一個女人。這是神話和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戰爭——特洛伊戰爭。
在希臘神話之中,特洛伊城本來是在宙斯的人間後裔做了國王之後,才出現在河流與大海之間的平原上的都城,這塊平原後來被稱為特洛伊平原。傳說在特洛伊城即將動工之前,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像從天而降,這暗示特洛伊城將處於宙斯和他女兒的保護之下。與此同時,宙斯的兒子太陽神阿波羅與海神波塞冬,由於反抗了萬神之父宙斯而被放逐到塵世,因而他們將根據宙斯的旨意,來修建特洛伊城,以重獲他們父親的歡心。於是,他們倆變形為人,波塞冬為國王指導特洛伊城的修建,而阿波羅則為國王放牧牛群以提供肉食,一年過去了,特洛伊城雄偉壯麗的巍峨城牆終於聳立在了特洛伊平原之上。
當阿波羅與波塞冬離開特洛伊城的時候,失信的國王拒絕付給他們倆報酬,於是雄辯的阿波羅開始與國王進行論爭,而國王卻要趕走他們,還威脅說要將他倆捆起來,並且割掉他倆的耳朵。阿波羅與波塞冬滿懷憤怒地離開了特洛伊城,心中對國王乃至所有的特洛伊人都充滿了敵意。雅典娜也放棄了對於特洛伊城的保護,因而在宙斯的默許之下,特洛伊城在剛剛建造起來的時候,就使自己的居民們陷入了一場註定要被諸神毀滅的災難之中。
國王之子帕里斯一來到人世間,就由於這個孩子將導致特洛伊城毀滅的可怕預言,而被母親丟棄在了荒野之中,最後被一個奴隸養大,成為英俊勇武的青年,奮力保護牧民們不受強盜的禍害,因而被尊稱為人類的救護者。阿喀琉斯的父母舉行盛大婚禮時,邀請了所有的神,單把爭吵女神厄里斯遺漏了。厄里斯來到席間扔下一個「不和的金蘋果」,上寫著「給最美的女人」。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爭奪起來,爭持不下就去找宙斯,宙斯要她們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評判。在萬神之母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情之神阿芙洛狄忒三人之間,帕里斯選中了愛情之神,於是將金蘋果交給了阿芙洛狄忒!這就使得赫拉與雅典娜非常憤怒,發誓要向帕里斯,以及所有的特洛伊人進行報復。果然,愛情之神也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讓帕里斯得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婦人」海倫來作為妻子。然而,三位女神的金蘋果之爭,卻使凡人捲入了神的賭局,繼之而起的美女海倫之爭,又使諸神投入了特洛伊戰爭的游戲。
帕里斯來到斯巴達,受到國王墨涅拉俄斯的款待,但是卻對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天下第一美女海倫起了非分之想。於是在阿佛洛狄忒的幫助下,勸誘了海倫同他私奔,並搶走了大批財物,把她帶到了特洛伊,這樣就造成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戰爭中希臘聯軍死傷無數,而特洛伊人也失去了唯一的家園。
得知海倫被拐走後,希臘各地的國王和首領們認為是最大的恥辱,於是意欲進兵特洛伊,奪回海倫。艦隊匯聚奧利斯,由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統領。經過一番周折,希臘聯軍登岸特洛伊,兵臨城下,但一連九年不得破獲。在第十年裡,阿伽門農和聯軍中最好的戰將阿喀琉斯發生爭執,後者由此罷兵不戰,使特洛伊人(由赫克托耳統領)節節獲勝,兵抵希臘人的海船和營棚。赫克托耳殺死阿喀琉斯最好的朋友帕特羅克洛斯後,阿喀琉斯重返戰場,逼回特洛伊軍伍,殺死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也戰死。最後,希臘聯軍將領奧德修斯設計把一具內藏兵將的巨大木馬丟在城外,假裝撤兵,木馬被特洛伊人作為戰利品拖進城內。晚上,希臘人從木馬中出來,打開城門,里應外合攻下了特洛伊城。
這個故事為希臘詩人荷馬提供了巨大的素材,偉大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就此產生。
諾曼底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加等同盟國軍隊於 1944年6~7月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進行的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略性登陸作戰。 盟軍進軍歐洲的 "霸王"行動(見西歐戰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奪取集團軍群登陸場,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為發展對西歐的進攻並配合蘇軍最後擊敗納粹德國創造條件。
戰役背景與雙方企圖
1943年,斯大林格勒會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在蘇德戰場轉入反攻;美英盟軍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後攻入義大利半島;義大利於同年9月投降並於10月對德宣戰;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也已轉入攻勢。整個戰爭形勢發生有利於同盟國的根本轉變。早在1941年7月,蘇聯就正式要求英國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1943年1月,美、英卡薩布蘭卡會議決定為在西歐登陸進行准備。3月成立以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為首的盟軍最高司令參謀部,著手制訂戰役計劃。5月和8月,F.D.羅斯福和W.L.S.丘吉爾先後在華盛頓和魁北克會議上商定,盟軍於1944年在西歐登陸,以配合蘇軍實施戰略反攻。11~12月,羅斯福、丘吉爾和J.V.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正式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地區登陸,同時在法國南部進行牽制性登陸。隨後,美、英任命陸軍上將D.D.艾森豪威爾為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
1944年1月,艾森豪威爾到倫敦赴任並組建司令部:副總司令為英空軍上將A.W.特德,參謀長為美陸軍中將W.B.史密斯,海軍司令為英海軍上將B.H.拉姆齊,空軍司令為英空軍上將T.利-馬洛里,英地面部隊司令為英陸軍上將B.L.蒙哥馬利,美地面部隊司令為美陸軍中將O.N.布雷德利。在艾森豪威爾的指揮部到達法國前,由蒙哥馬利任登陸部隊前線指揮。艾森豪威爾到任後將登陸正面由40公里增至80公里,戰役第1梯隊的兵力由原定3個師增為5個師。由於登陸艦艇數量不足和其他准備工作未能按時完成,登陸時間由5月初改為6月初。
德軍西線守軍為K.R.G.von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B"、"G"兩個集團軍群,共58個師(其中33個為機動能力很差的海防師)。"B"集團軍群由E.隆美爾元帥指揮,防守法國北部、比利時和荷蘭沿海一帶,主力配置在加來地區,諾曼底地區只有6個師(含3個海防師)。德軍當時已喪失海空優勢,海軍用於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面艦艇500餘艘和駐泊在比斯開灣各港口的潛艇49艘。防守法國的第3航空隊名義上有500架飛機,實際上只有90架轟炸機和70架戰斗機。
為對付盟軍登陸,A.希特勒早在1941年12月就下 令以最快速度構築"大西洋壁壘",從挪威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構築一道由堅固支撐點和野戰工事構成的、 設有地雷場和水中障礙配系的永久性抗登陸防 線。到1944年,"大西洋壁壘"遠未完成,但仍屬較難攻破的防線。設防重點在加來地區,諾曼底一帶防禦較薄弱。德軍最高統帥部預料美、英軍隊將在西歐登陸,但對登陸地點的估計從未取得一致看法。希特勒認為在加來地區登陸的可能性最大。海軍將領根據美、英軍隊在英吉利海峽佈雷的情況,曾認為可能在諾曼底登陸,但未引起希特勒和陸軍高級將領重視。盟軍登陸前不久,希特勒曾估計可能在諾曼底登陸,並對該地區的防禦有所加強。登陸開始後,希特勒又認為諾曼底登陸是牽制性的,大規模登陸仍在加來。高級將領在作戰指導上一直存在分歧。隆美爾主張依託抗登陸防禦陣地殲敵於水際灘頭,倫德施泰特則主張以反突擊殲敵於縱深地區。這些對德軍抗登陸防禦的組織指揮均帶來不利影響。
戰役准備
為隱蔽戰役企圖,美、英對登陸地域的選擇進行了周密分析比較,認為加來地區距英海岸僅20海里,便於航渡和支援,但德軍防禦很強;諾曼底地區距英海岸64.8海里,缺少良港,科唐坦半島東部又有河網沼澤地和遍布灌木樹籬的田塊,不利於部隊行動,但距英國的上船港口和戰斗機基地較近,且德軍防禦薄弱,海灘和內陸條件較好。因此,最後選定奧恩河口至科唐坦半島南端為登陸地域,由西向東分為5個登陸地段,代號依次為"猶他"(美軍)、"奧馬哈"(美軍)、"哥爾德"(英軍)、"朱諾"(加軍)和"斯沃德"(英軍)。
登陸部隊編成第21集團軍群,轄美第1集團軍、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海軍編成西部和東部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分為"U"和"O"登陸編隊,輸送美第1集團軍2個師上陸,由美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東部特混艦隊分為"G"、"J"和"S"登陸編隊,輸送英第2集團軍3個師(含加拿大1個師)上陸,由英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每個登陸編隊各有一個艦炮火力支援隊擔任炮火准備和炮火支援。兩個特混艦隊還各有一個後續登陸編隊("B"和"L"編隊),輸送第二梯隊上陸。另外,在登陸之前,計劃在美、英登陸地段分別空降2個師和1個師。為實施登陸戰役和發展陸上進攻,要求在英國集中近300萬人的部隊、5000餘艘艦船(登陸運輸艦艇4000餘艘、作戰艦艇1000餘艘)和1萬余架飛機,以保證登陸後增加兵力的速度超過德軍調動預備隊的速度。
戰役前的准備工作周密而充分。盟軍以飛機和艦艇進行長時間偵察,查明了登陸地域內德軍的防禦配系,掌握了較完整的情報資料。在登陸前幾個月內,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對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鐵路樞紐、橋梁、公路及其他重要目標進行持續的大規模轟炸,塞納河上24座橋梁被炸毀18座,使德軍運輸系統癱瘓,部隊機動受到極大限制。登陸前三周,對諾曼底周圍機場進行轟炸,使其85%遭破壞。登陸前一周,英空軍襲擊德遠程雷達站並使其大部受損,因此盟軍登陸時基本未遇到德空軍的抵抗。盟軍還採取一系列戰役偽裝措施:在英格蘭東部虛設一個由G.S.巴頓中將任司令的"美第1集團軍群",原駐該處的部隊調走後,營地仍偽裝得和往常一樣;在德機能偵察到的地方設置許多假登陸艦艇、坦克和滑翔機;飛機對加來地區的投彈量比諾曼底地區多一倍;登陸日(D日)前夜,小型艦只和飛機進行佯動,利用電子干擾器材模擬龐大登陸編隊和機群。此外,還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上述措施旨在使德軍在D日前後都一直認為盟軍將在加來登陸並將大量預備隊部署在該地區,從而為登陸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為保證大量後續部隊登陸,盟軍還設計、製造了在登陸海灘由空心鋼筋混凝土沉箱構成的人工港,並制定了鋪設海底輸油管計劃。同時,在英國本土儲備大量作戰物資,部隊反復進行符合實戰要求的訓練和陸海空三軍模擬登陸聯合演習。
戰役實施
6月1日,登陸部隊開始分別在英國南部15個港口上船。原定登陸日為6月5日,由於天氣惡劣推遲24小時。各登陸編隊從上船港駛抵懷特島東南會合區後,沿五條航線航渡,由掃雷艦作先導,火力支援艦和飛機擔任掩護。通過海峽中心線後,各登陸編隊的航道由一條變為二條,分別供快速和慢速艦船使用。
6月6日凌晨,美第82、第101空降師和英第6空降師第一梯隊共1.7萬人,乘1200架運輸機分別在科唐坦半島南端和奧恩河口附近傘降著陸,任務是奪取海灘堤道和主要橋梁,佔領主要登陸地段翼側要點,阻止德軍增援和保障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空降兵後續梯隊使用滑翔機機降。傘降按計劃完成,機降損失較大。5日午夜至6日5時,由2500架重型和中型轟炸機實施航空火力准備,投彈約1萬噸,轟炸登陸地域及其附近地區。登陸艦艇搶灘前,由大量戰斗機和戰斗轟炸機對德軍防禦陣地進行轟炸和掃射。5時30分,100餘艘火力支援艦對80公里登陸正面實施艦炮火力准備,隨即轉入火力支援,取得良好效果。在登陸後的縱深戰斗中,艦炮繼續實施有效的火力支援。登陸部隊按各自的登陸時間(H時,6時30分~7時45分)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突擊上陸,至9時基本突破德軍陣地。除"奧馬哈"登陸地段外,各登陸部隊都已奪取較穩固的立足點。美軍在"奧馬哈"地段遭德軍頑強抗擊(隆美爾在盟軍登陸前下令加固該地段防禦工事並調去第352師),至日終前僅前進1.6~2.4公里。德軍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卡朗唐和卡昂。6~7日,盟軍上陸部隊達17.6萬人,車輛2萬台。兩個人工港構件已拖過海峽,於16日安裝完畢並投入使用(19日遭風暴襲擊,損壞嚴重)。
至6月12日,各登陸地段連成正面80公里、縱深13~19公里的登陸場。17日,希特勒飛赴西線,命令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從巴約向海岸發起反擊,分割盟軍部隊,並不惜代價守住瑟堡。18日,美登陸部隊切斷科唐坦半島,21日在艦炮火力支援下向瑟堡發起總攻,迫使德國守軍於29日投降。但由於在遍布灌木樹籬的地形上作戰,進展緩慢。英軍預定D日奪取卡昂,因遭德軍裝甲師頑抗,至7月9日才攻克該城奧恩河北岸部分,19日佔領全城,吸引德軍大量預備隊,有利於卡昂以西地區美軍作戰。
德軍損兵折將,處境危急。6月10日,德西線裝甲集群司令G.von施韋彭堡被盟軍空軍炸傷;28日,德第7集團軍司令F.多爾曼因心臟病發作猝死前線;7月3日,倫德施泰特被免去西線總司令職務,由H.G.von克盧格接替;7月17日,隆美爾被英國飛機炸傷,返回德國,其職務由克盧格兼任。
至7月初,美、英、加軍已上陸100萬人,車輛17萬余輛,補給品近60萬噸。因登陸場過小,盟軍展開擴大登陸場的作戰。7月18日,美軍攻佔交通樞紐聖洛,分割德軍"B"集團軍群。美、英、加軍抵達卡昂、科蒙、萊賽一線後,形成正面150公里、縱深13~35公里的登陸場。至7月24日,地面總攻的准備工作全部完成,攻佔法國的第一階段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此役,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對於盟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加速納粹德國的崩潰具有重大意義,為組織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提供了有益經驗。登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蘇軍在蘇德戰場勝利反攻,戰爭形勢有利;戰役前進行周密細致的准備;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成功地進行偽裝與欺騙;正確選擇登陸方向和時間;在主要方向集中優勢兵力、兵器;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以及嚴密組織各種戰役保障和後勤保障;法國地下抵抗運動的有力配合。此外,德軍防禦薄弱,對登陸方向判斷錯誤和指揮失誤,致使塞納河以北的部隊不能適時調動和投入作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盟軍暴露出的主要問題是:部隊攻擊力不強,建立登陸場的速度較慢,加之受風暴影響,使戰役計劃的完成推遲了43天。
7. 有什麼好玩的戰爭單機游戲啊
個人比較偏向即時戰略類的游戲,所以就按這個分類給你推薦幾個。
《要塞》系列
這是一個有些年頭的系列了,如果你知道《帝國時代》,且比較喜歡這個游戲,但卻玩的游戲膩了,那麼你就可以來試試《要塞》系列,中世紀背景,冷兵器的戰斗,建設城堡,訓練軍隊,攻城拔寨,樣樣都有,絕不是那些天天打同類廣告的頁游網游可比的。要塞是指險要的關隘,亦作要隘,常出現邊城的要害處。一種特別加固且固定的軍事設施,如今要塞一詞一般是指在歐洲特別流行對抗炮兵的防禦設施,這種設施不但提供對當時炮兵的防禦,而且還使給防禦者提供射擊要塞周圍地區的條件。要塞一詞出現於14世紀初,它們漸漸地代替了歐洲的城堡。要塞主要是一種混合了城堡、宮殿和要塞的建築結構,此後這三種建築便開始分化,而最初的要塞往往是特別加固的城市。
《戰爭選擇》
steam上一款免費的即時戰略游戲,特色就是融入了時代變遷,玩法倒是沒有太多額外可以拿出來說的地方,很復古,當一個普通的即時戰略游戲玩玩就好了,反正是免費,而且還支持中文。唯一一個缺點就是,游戲尚未開發完全,不少功能和內容都不怎麼完善。當然,這並不影響你正常玩游戲。
8. 有什麼關於戰爭的游戲。
要塞傳奇,或者要塞2,3,不知道適不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