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假想游戲非常重要
⑴ 游戲對幼兒重要的意義
游戲對幼兒教育作用
游戲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創造性於一體,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育家陳鶴琴說:「游戲是孩子的生命。」幼兒天性好動,不宜長時間的保持一種姿態,否則他們會感到疲勞和厭倦。游戲能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主動掌握教學常規,樂於與人交往,學會相互幫助、相互合作,使幼兒的德、智、體、美各方面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發展。
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地位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它是教育與娛樂融於一起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活動。 幼兒之所以特別喜愛游戲,主要是受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要求。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喜歡游戲,不僅是身心特點的反映,也是身心發展的需要。
⑵ 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地位
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地位,
游戲是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結
構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具有
其他的活動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⑶ 游戲是一種轉換行為,無固定模式,這句話怎麼理解
游戲是一種假裝和想像的行為,假想是游戲和其他活動區分的重要標志。在游戲中,游戲者常常不受真實環境中具體條件和時間限制,通過想像創造新的形象。在游戲中,游戲者可以不按照物體的實際用途來使用物體,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游戲情節的需要來使用。
⑷ 以假象的游戲方式組織活動有幾種形式
講述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獨特的結構,教師遵循下列程序;第一、觀察理解,講述對象;第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第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第四、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驗;講述活動的教育要求;作者:周兢餘珍有來源:《幼兒園語言教育》上傳時間;講述活動久已有之,過去曾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方;一、講述活動的作用;講述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語言水平,同時對幼兒的認;1.培養幼兒講述能
講述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獨特的結構,教師遵循下列程序來設計安排活動:
第一、觀察理解,講述對象。無論是看圖講述,實物講述還是實物講述和情境表演講述,都要先以引導幼兒觀察入手,幫助幼兒學會觀察圖片、實物和情境的順序方式,理解需要講述的內容。例如:看圖講述中教師提問是引導幼兒看圖講述的基本方法,教師問題的順序,是幼兒看的順序、想的順序和講的順序。幫助幼兒對圖片的整體有所了解,搞清畫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又如生活經驗講述,最初可進行幼兒共同生活經驗講述。這種講述與觀察後的談話相似,教師可適當引導幼兒的發現,記憶起最清楚、最感興趣部分。
第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在幼兒初步理解講述內容之後,給予幼兒運用已有語言經驗充分表達和鍛煉機會。讓幼兒分組一對一地講述,大膽自由的說出自己見解。開始可以是簡短幾句話,但重要的是教師在幼兒剛剛起步時的鼓勵。這是幼兒講述能力,是否很好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看圖講述開始可以是講圖中有什麼?在做什麼?用最短語言說清楚就可以,逐漸再增加修飾性的圖片以外的聯想。
第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通過前兩個層次的鋪墊,教師可以根據本次活動目標要求,幫助幼兒學習新的講述經驗。有了開始的鼓勵,幼兒可以信心百倍的自由講述。最初,可以讓幼兒隨意講述,不必注重主題,讓幼兒按照他的想像組織語言,任意述說。最終引導幼兒注意講述主題,圍繞主題進行想像。《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講述的積極性是教師組織講述活動的重點。
第四、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在教師用隱性或顯形的示範。歸納方法向幼兒展示了新的講述經驗之後可以讓幼兒用同種思路方法說一說別的內容,進一步鞏固遷移所學的新的講述經驗。
講述活動的教育要求
作者:周 兢 餘珍有 來源:《幼兒園語言教育》 上傳時間:2007-05-25 08:00:00 關鍵詞:講述活動,語言教育
講述活動久已有之,過去曾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方式。已有的研究認為,講述活動是發展幼兒獨白語言的教育方式,對幼兒言語的目的性、獨立性、創造性和連貫性,對幼兒的思維、記憶、想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中,我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根據新的教育觀念,重新思考了講述活動的特點以及活動目標,重點探討了講述活動組織的過程,力圖使這種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更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幼兒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幼兒園的講述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相對正式的語言運用場合,要求幼兒依據一定的憑借物,使用比較規范的語言來表達個人對某事、某物或者某人的認識,進行語言交流。可以說,講述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特別的作用。
一、講述活動的作用
講述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語言水平,同時對幼兒的認知、社會化發展等方面也產生良好的影響。具體來說,有這樣一些作用。
1.培養幼兒講述能力
在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獨立構思講話內容、講述的順序、講述重點和中心,考慮怎樣讓別人理解自己的話,等等。例如:在講述活動「豐富可愛的自然角」中,幼兒講述前需要思考講述自然角中哪些物品,先講述什麼,再講述什麼,重點講述自然角里的哪些物品,用什麼樣的詞
匯來描述。所以,講述活動能夠幫助幼兒掌握講述的一般和特殊方法,使幼兒連貫、完整、清楚地講述某一事物。
2.鍛煉幼兒獨白語言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的表述能力,講述活動中著重培養的獨白語言是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的一部分。在講述活動中,幼兒有機會逐漸學習在集體面前獨立講述自己的想法,把一事、一物、一個人物講清楚,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在教師指導下,幼兒所講的內容逐漸達到完整、清楚、符合邏輯等要求。
3.教給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
幼兒在講述之前,要認識所講的事物,通過講述活動,幼兒能夠學習認識事物的順序和方法。以講述活動「菊花」為例,幼兒自己先要認識菊花的特徵,學習認識花的各個部分,認識的順序,如名稱──顏色──花瓣形狀──味道──葉子──用途──開放時間──贊美的話,使自己的講述給聽的人一個完整清楚的印象。
4.發展幼兒思維和想像能力
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觀察分析事物的特徵、事件的發生原因和順序,領會人物在不同狀態下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看圖講述時,圖片中的人、事、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或者前後順序存在。幼兒要經過一定的推理、判斷、分析,才能認識自己所要講述的內容,然後組織語言表述出來。此外,在看圖講述中,幼兒要對畫面以外的事情展開豐富聯想,這也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講述活動的特點
講述活動以培養幼兒獨立構思和表述一定內容的語言能力為基本目的,因此,講述活動具有幾個主要特徵。
1.講述活動有一定的憑借物
幼兒園的講述活動,一般有一定的憑借物。這里所說的憑借物,指講述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准備的或幼兒自己參與准備的圖片、實物、情景等。教師通過提供講述活動的憑借物,給幼兒劃定講述的中心內容,使他們的講述語言具有明顯的指向性。例如:教師提供圖片,讓幼兒講述「快樂的星期天」,幼兒則按照圖片所展示的內容敘述星期天所發生的事情,以及主人公如何做的、怎樣感到快樂的,等等。可以說,在講述活動中,一定的憑借物往往成為幼兒講述的客體,對幼兒的講述起著重要的作用。
講述有一定的憑借物,是幼兒園講述活動的獨特之處。在講述活動中出現憑借物,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需要。
第一,符合幼兒講述學習的需要。我們知道,成人講述一件事或一個物體,可以憑借當時出現在眼前的實物、情景,也可以憑借腦海中存留的記憶進行。由於受已有經驗和表象積累不足
等實際情況的限制,在講述活動中,幼兒不可能完全憑借記憶進行講述。否則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或者幼兒因記憶中材料不夠而無法按照要求講述,或者幼兒因集中注意搜索記憶中的經驗,而忽視講述內容的組織以及正確表達方式的使用。因此,幼兒在講述活動中需要有一定的憑借物。
第二,幼兒園講述活動是一種集體參與的活動。無論這個活動參與人數多寡,幼兒都要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因此,我們組織的講述活動需要有一種集體的指向,要求幼兒就相同的內容構思表述個人的見解。講述活動出現的一定憑借物,就為幼兒指出了講述的中心內容。幼兒可以從每個人具體的認識角度去講述相同或相似的內容,並且產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的作用。
2.講述活動有相對正式的語境
與其他幾類語言教育活動相比較,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學習和運用比較正式的語言的場合。要幼兒既能在寬松的氣氛中與別人交談,又要能夠經過比較嚴密的組織、使用比較正規的語言來表達個人對某物、某人或某事的認識,就需要培養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能力。
有關語境(即語言情境)的問題,當代應用語言學已有較多的研究。從交際場合的角度來看,言語交際的實質是利用語言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當語言被用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意義時,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反過來說,不同的語言環境也要求人們使用不同的語言。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在一定場合中說話,說什麼和怎樣說,既與這個場合下所說的內容有關,也與這個場合參與說話的人有關,還與這個場合里其他人說話的方式方法有關。人們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不由自主地調節自己的說話范圍、說話方式和說話風格,以期適應這一特定場合的要求。如果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交際場合,參與說話的人就應當感受到這一語境的特點,以相對嚴肅的內容、方式和風格說話。
總之,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學習運用較正式的語言進行說話的場合。幼兒在講述活動中不能像談話活動中那麼寬松自由地交談,要慎重考慮後才能發表個人見解;幼兒說話不能有很大的隨意性,應該經過較完善的構思,有頭有尾地說出一段完整的話來;在用詞造句方面,要盡量注意正確性、准確性,合乎規則。例如:同樣是說與春天有關的內容,在談話活動中幼兒可以隨便地談論「我看到小草發芽了,才露出一點點綠的顏色,嫩嫩的,有一點好聞。」而在講述活動時,幼兒則要根據圖片內容說:「春天來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透出了一點點綠色,柳樹發出了新芽。春風輕輕地吹過??」總之,講述活動必須根據語言環境要求,針對具體的言語憑借物的實際,組織口語表達的內容和方式,運用正規的語言風格說話,這是講述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
3.講述旨在鍛煉一種獨白語言
講述活動是幼兒語言交際的一個場合,幼兒要學習的講述是一種獨白語言。獨白,顧名思義,需要說話的人獨自構思和表達對某一內容的完整認識。在談話活動中,幼兒的語言交流是雙向或多向的,交談的對象是明確的,交談的話語是簡短的並相互緊扣連接的。而在講述活動中,幼兒的語言交流對象是不明確的,往往由一個人講給多人聽,說話的話語相對較長,彼此所說的一段話並不需要上下緊扣,而是相對獨立、各成篇章的。
講述的獨白語言特性,要求幼兒的口頭語言表述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從獨立完整編碼到獨
立完整發碼。所謂獨立完整編碼,即幼兒按照所要表達的內容選擇詞語、組成話語。講述活動的獨白是要求幼兒獨自完成一段完整話語的過程。例如:在講述「快樂的星期天」時,幼兒要依據圖片確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大致要打一個「腹稿」。同時幼兒還要在活動中獨立完整地發碼,即通過自己的發音器官,以口頭語言的方式將自己構思的講述內容說出來。以現代資訊理論看待講述的言語交際過程,完整編碼在於把認知的信息變換成一連串有意義地聯系在一起的語言符號,發碼又是將這些成串成段的符號准確無誤地發送傳遞出去。這個過程對於幼兒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講述的語言要求比談話的語言要求高,並且建立在一般交談的語言基礎之上。在幼兒園里,幼兒要在談話活動和日常交談中發展自己運用語言與人交往的能力,也要逐步具備一定水平的講述能力。講述活動是培養、鍛煉幼兒獨白語言的特別途徑,它有別於其他各類語言教育活動,有它存在的獨特價值。
三、講述活動的語言教育目標
根據講述活動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在講述活動中著重培養幼兒三方面的能力。
1.培養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的能力
在兒童語言發展范疇中,有一部分是關於根據要求而表達的發展內容。幼兒不僅需要學會說自己的想法,也要學會按照主題要求去構思和說話。這就需要幼兒懂得積極地感知理解「要求說」的內容,講述活動就是提高這方面能力的良好途徑。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看,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獲得有關講述內容要求,是一個綜合信息汲取過程。它不僅要求幼兒聽懂指示,還要觀察講述對象──憑借物,然後通過運用概念、想像、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形式的活動,獲得一定的認識。這個過程並非簡單地聽和說,還有各種語言和語言之外的認知,如社會能力的參與、加工和協調工作。因此,將活動的目標之一放在培養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把握獲得有關講述內容要求方面,將有益於幼兒不斷增強這種綜合信息汲取的能力,這對幼兒語言和其他方面發展都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2.培養幼兒獨立構思與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識、情感和能力
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了獨立構思和清楚完整表述的好場所。通過這類活動,可以從三個方面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
(1)在集體場合自然大方地講話。3歲幼兒萌生了在集體面前講話的意識,但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話的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得到提高。比如,許多幼兒在集體場合講話音量很小,完全不像在游戲活動或個別交談時那樣大方。通過教師指導,幼兒可以在講述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地講話。在集體場合自然大方地講話,包括這樣幾點要求:一是勇於在許多人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二是樂於跟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積極地說話;三是在集體面前說話不忸怩作態,不臉紅害羞,不膽怯退縮;四是用大於平時講話的音量和正常的語調、節奏在集體面前說話。
(2)使用正確的語言內容和形式進行講述。幼兒處於語言學習過程之中,他們的表達還會出現語音、語法、詞彙方面的錯誤。但是通過嘗試錯誤,錯誤可以不斷得到修正,一步一步地向正確的方向靠攏。講述活動要求幼兒使用規范化的語言,這就要引導幼兒不斷地糾正錯誤,提高
使用正確語言內容和形式的水平。
(3)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地講述。在講述活動中要求幼兒使用獨白語言,以發展幼兒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地說話的意識和能力。有中心地講述,要求幼兒敏銳地感覺說話范圍,在講述時不「跑」題,不說與中心內容無關的事;有順序地講述,教幼兒學習按照一定邏輯規律來組織表達自己的口語語言,增強他們說話的清晰度、條理性;有重點地講述,要求幼兒抓住事件或物體的主要特徵,傳達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講話時漫無目的。幼兒在講述活動中,獨立進行構思和清楚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表述行為水平,促進語言發展。
3.培養幼兒掌握對語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技能
心理語言學的有關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兒童在學習運用語言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增長個體對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技能。從總體上說,這種調節技能是針對交往場合中各種主客觀因素,以及這些因素與個人使用語言關系的敏感性而言。幼兒有必要通過講述活動學習獲得這種語言運用技能。在講述活動中,幼兒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對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技能。
(1)增強對聽者特徵的敏感性。根據聽者的特徵來調節說話的內容和形式,使聽者能理解和接受,這是保證交流信息清晰度的一個方面。按照皮亞傑的觀點,4歲前兒童的語言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相互交流,即使在一起游戲他們也常常各說各的話。每個兒童在講到自己正在做或准備做的事情時,既不注意別人在說什麼,也不關心別人是否在聽自己說。因此,他們對聽者的特徵是不敏感的。
但是幼兒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在教育的影響下,可逐步提高語言交流清晰度的調節技能。幼兒園的講述活動,要求幼兒在所處的集體中說話、交流,並且這種說話有共同指向.的內容。這樣的活動可促使幼兒關注別人的言談,以及自己所說與別人所說內容之間的關系,努力使聽眾對自己所講內容產生興趣,並能為他們所理解。於是,他們就可能漸漸學會去把握聽者的特徵,提高這方面的敏感性。
(2)增強對語境變化的敏感性。根據語言環境的變化來調節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保證交流信息的清晰度,促使聽者理解的一個方面。
幼兒園的講述活動是一種不同於其他語言交往的環境場合,所以要求幼兒使用不同於其他場合的語言進行交流。即使在講述活動范圍內,每一次給幼兒提供的語言環境也不盡相同,例如:講述「春天的陽光」與講述「有趣的星期天」不一樣,看圖講述和情景表演講述也有差異。可以說,每一次具體的講述活動,都對幼兒提出了感知語境變化的具體要求,幼兒在學習講述的過程中,逐步鍛煉自己對語言變化的敏感性,培養能隨語言環境變化而調節自己表述方式的能力。
(3)增強對聽者反饋的敏感性。在運用語言進行交往時,幼兒需要學習根據聽者所作出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說話的內容和方式,這是保持語言清晰度和交流效果的又一種語用技能。
⑸ 論述學前兒童游戲的作用
第一,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的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
游戲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的活動。兒童在游戲中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通過游戲,兒童體驗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時,也就理解和體驗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游戲的主題和內容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都是跟兒童周圍的生活條件密切聯系的,都是社會性的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說,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就像活動、工作和服務對成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樣。
但是,游戲又跟勞動、學習這些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活動不完全一樣。
首先,游戲跟勞動不同,勞動要生產物質財富,而游戲並不生產什麼。其次,游戲也跟學習不同,學習雖然也不創造什麼財富,它卻是一項必須完成的社會義務,例如,要回答課題或完成作業,而游戲則不是一種強制性的義務。
因此,游戲是一種獨特的社會性活動。一方面,它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社會性活動;另一方面,它又像勞動和學習活動那樣是一種社會義務。在某一意義上,也可以說,游戲是在假想或想像中完成的一種現實活動,是想像和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結合,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形式。
學前兒童由於身心發展的情況,由於心理發展上的特殊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經驗能力又差,這就決定了他們只能以游戲作為主導活動,而不能以勞動或學習作為主導活動。這也就是說,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
第二,游戲是促使兒童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形式。
游戲不但是適合學前兒童特點的活動形式,而且是促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在正確組織的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首先,在游戲中,兒童的運動器官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由於兒童擔任游戲中某一角色的任務,必須努力去完成,他的動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積極性,而身體的運動器官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其次,在游戲中,兒童的各種心理過程也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起來,個性品質也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研究表明:社會游戲與角色游戲之間有密切相關。假裝游戲有助於提高兒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觀點的能力。社會扮演(角色)游戲的頻率與各種承擔能力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不管什麼年齡、性別、智商和活動性水平的幼兒,經常與同伴進行假裝游戲的,比其他幼兒更易與同伴相處,更受同伴歡迎,社會技能更強。
必須指出:游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決不是自然而然實現的,而是跟成人特別是教師的正確組織和指導分不開的。成人一方面要關心、組織、指導兒童的游戲,同時,也不要流於包辦代替,更不要隨意打斷兒童的游戲。教師更應該根據學前兒童游戲的特點,有計劃地把游戲作為對兒童進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請採納
⑹ 假想游戲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哪些作用
呃游戲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我覺得會使兒童上癮,所以兒童就會著迷於游戲,沉浸於游戲而耽誤了正常的學業和其他的事情。
⑺ 幼兒園游戲假想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與真實的生活活動相比,游戲總是在假想的情景中開展的,用幼兒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假」的,是「裝」的,不是真的。
幼兒對游戲的假想表現在:
1.對游戲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
幼兒在游戲中必須憑借想像,把自己想像、裝扮成某個角色,並接受游戲夥伴所想像、裝扮的角色。如在「紅綠燈」游戲中,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兒要把自己想像成交通警察,同時也要把別的幼兒想像成為汽車司機、行人等;又如,在「醫院」游戲里,扮演「醫生」的幼兒要有醫生的動作、語言、表情,並能體會「病人」的疾苦,關心「病人」,為「病人」看病。
2.對游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游戲材料。有的材料較接近於真實的事物,如布娃娃、玩具汽車、玩具餐具等,幼兒在運用這些游戲材料時,需要把這些玩具想像成為真的娃娃、汽車、餐具,並對其施加類似成人的真實動作,甚至把它們想像為別的類似的東西;有的材料則和真實物體有較大的差異,是純粹的替代物,這時幼兒要把這些物品想像為和這些物品相似的東西,如有的幼兒用粉筆當香煙、針、槍,把半個皮球當成鍋、帽子,把紙剪成長條形當成面條等等。
3.對游戲情景的假想(情景轉換)
幼兒在以人代人和以物代物的基礎上,通過動作把自己目前的現狀想像成生活中的某一情景。如幼兒在「娃娃家」的「床」上兩手合攏作「枕頭」,想像天黑了「睡覺」,如果過一會兒幼兒真的睡著了,那時幼兒已不是在游戲了。
⑻ 游戲真的這么重要麼
堅定點,分了吧。不是說我拆散你們。這樣的人不配叫男人,打老婆這一點就足以成為你離開他的理由。而且,就他那幾個臭錢。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有什麼理由繼續,那個男朋友不會為自己女朋友買東西?,戀愛是最花錢的沒聽說過嗎。他給的錢一個子,都別還給他,什麼叫你情我願,願意給就給,又不是借,戀愛是美好的,這些過客都無視掉,繼續尋找真正屬於你的王子吧 ,這些痛苦熬過了就好,讀書那麼痛苦的事情都熬過了不是么。
⑼ 假想游戲是什麼時候的
假想游戲,肯定是做夢哈!夢中什麼游戲都有,不要假想,還是憑自己的真本事做一款游戲出來,比如開發一款軟體出來,這個就是想像中的游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