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游戲充錢怎麼解決
1. 孩子上網打游戲充錢,屢教不改怎麼辦
疫情期間教育部下發通知:利用網路平台,「停課不停學」。全國各地學校開展線上教學,學生忙著看直播教學、打卡、交作業,不少家長直接把手機交給孩子。
線上教學有的孩子難進入學習狀態
線上教學和課堂上課不一樣,沒有老師現場監督,有的中小學的家長開始抱怨,孩子在家上課很難進入狀態,上網課有吃零食的、玩玩具、摳手、偷玩網路游戲等行為。
江西上饒市一名10歲男童,近日上網課時偷玩手機網路游戲,多次充值累計超1萬元。他的爸爸發現後,罰他抄寫數字1至1萬。目前,他的爸爸正與游戲公司協商退款。
家長怎麼預防?
現在的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比一些成年人玩的還要利索,在手機支付安全上,我們怎麼防患於未然呢,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1、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密碼建議設置指紋密碼或人臉識別。
2、取消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工具的小額免密支付,因為孩子都很聰明,他可能會嘗試游戲里各種額度充值,不達目的不罷休。
3、進階設置,在手機許可權管理上關閉游戲的聯網功能、簡訊功能、電話功能,比如蘋果手機可以直接關閉APP內購功能。
4、設置好手機的支付安全中心,或下載安裝360支付安全管理軟體。
5、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單獨購買手機,控制好他使用手機的時間。
社會上類似這樣的事情比往常多出了不少。有的家長通過各種渠道協商解決可以拿回退款;有的卻沒有那麼幸運,錢打了水漂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孩子還耽誤了學業。
2. 小孩子玩游戲誤充錢怎麼辦
可以要求對方退錢,協商不成可以起訴。
我國《民法》第十九條規定: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活動。
法條解讀
1、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買游戲裝備,打賞主播的錢,無論都少錢都可以要求退還。
2、已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如果花了5塊錢買游戲裝備,一般是不予退還的,因為8周歲的小孩子已經具備了處分5元錢的處分意識和能力。
反之,若8周歲的小孩子花5000元錢打賞主播、買游戲裝備,此時小孩子就不再具備相應處分意識和能力,因此可以要求退還。
其他法律法規
原文化部《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第16條明確規定,網路游戲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採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的游戲或者游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所以,網路游戲開發公司,也應按規定規范自身經營行為,避免此類糾紛發生。
法官提醒,由於網路交易的虛擬性特點,決定了該類案件取證時一般比較困難,監護人往往是事後發現。當監護人發現未成年子女存在網路游戲充值後,應當及時對游戲的賬戶信息、充值記錄等予以保存,並及時報案。
3. 小孩從12歲就愛往游戲充錢,兩年充了十萬,現在還一直問媽媽要錢,媽媽崩潰大哭, 這個孩子應該怎麼教
看問題你應該是這個媽媽或者替這個媽媽問的吧。
兩年充值10萬,一年5萬,每月超過4000,孩子是如何得到這筆錢的呢?家長是應該首先反思的。
網路上有句箴言,只要你體會過你就可以明白說的是真的——一時充錢一時爽,一直充錢一直爽!
充錢玩游戲,這不是貪玩問題,這是心理問題,你的孩子對於充錢帶來的「快感」已經沉迷無法自拔了,解決問題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無非以下幾種方式:
1、棒下出孝子或者送去楊永信那裡,後者是個玩笑!
我們不應該盲目學習歐美,歐美相對淡泊的親情和家庭觀念就是後果。我天朝自古到現在,雖說棍棒相加太過分,但是該打幾巴掌還是應該打的,畢竟我們沒有歐美的人文環境,靠嘴說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他是體會不到事情的嚴重性的。
2、闡明道理 ,循循誘導。
講道理不用說了,應該多開發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比如籃球、美食、下棋、免費的電子競技等等,通過轉移「快感」,來達成戒掉游戲充值的癮頭,但根據你描述的情況,這個辦法見效理論上會特殊慢,同時一旦他再次發現一個引起興趣的充值類游戲,特別容易復發。
3、斷絕經濟來源。
這個不用多說了,但是維持正常需要的還是要給的,同時要提防親戚、家屬等給予錢財,讓他只能通過節約自己的生活費用,比如餓肚子等方法才能獲得錢去玩游戲。這個見效最快,但是心得硬起來。
4、陪他一起玩游戲。
一起玩游戲的時候,可以及時發現和制止他充錢。但相對來說,你需要做到游戲比他玩的好,玩的精,讓他逐步的明白游戲是一個休閑娛樂的東西,不能往裡面投入超過自己能力的錢,必須合理的充值。這個時間比較中等。
最後說一下,你孩子的這個問題,是日積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們做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為什麼縱容了這么久,為什麼知道後還能維持到「年」的時間。同時也要反思,為什麼你們孩子會對一件錯事覺得理所當然的可以做。
現在學校修德已經不能指望,如果家長還用工作來做借口,不教育孩子修德,那麼是不是其實錯誤的是你們家長呢?
4. 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充值的錢可以退回嗎
可以的。
孩子玩游戲充值的錢可以退。若要追回則需要拿出兩個證明,如下:因為孩子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你是孩子的監護人,要證明孩子在玩游戲充錢的時候,不在場;要證明,你的手機的使用和充值,都是由未成年人實施的。
定義
網路游戲區別與單機游戲而言的,是指玩家必須通過互聯網連接來進行多人游戲。 一般指由多名玩家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虛擬的環境下對人物角色及場景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操作以達到娛樂和互動目的的游戲產品集合。
而單機游戲模式多為人機對戰。因為其不能連入互聯網而玩家與玩家互動性差了很多,但可以通過區域網的連接進行有限的多人對戰。
網路游戲的誕生使命:「通過互聯網服務中的網路游戲服務,提升全球人類生活品質」。
5. 發現孩子玩游戲時充錢,怎麼杜絕他這種行為呢
既然他有了這個想法 那麼你已經沒有辦法完全制止,過度的干預只會讓問題愈演愈烈。既然偷偷的充值不好 ,那就放心大膽地讓他充值。既然是孩子又是偷偷的 所以目前的金額還不會很大,那麼索性站出來給他充值。但是充值的金額和次數要控制。
一直充值下去畢竟不是辦法。所以你要找到一個更有意思 東西用來代替。只有遇到更好的才會拋棄原來的。
6. 小孩亂充錢玩游戲怎麼要回來
法律分析:如果孩子年齡小而且充值金額大,可以要求退款。我國法律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待定,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同意、追認。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一律無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7. 孩子玩游戲,往裡面充值了很多錢,家長該怎麼辦呢
引言:現在是一個網路化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陷入到了網路游戲當中,從而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成績,有些比較嚴重的呢,直接在裡面充了很多的錢,要知道這些錢是多麼的來之不易,當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往游戲裡面充了錢之後就一定要做一些補救措施,否則的話這個錢就真正的沒了。
8. 如果4歲孩子玩手機充游戲了找客服不給退怎麼辦
你可以起訴他們若要追回則需要拿出兩個證明,如下:
1、因為孩子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你是孩子的監護人,你要證明孩子在玩游戲充錢的時候,你不在場。
2、你要證明,你的手機的使用和充值,都是由未成年人實施的。這兩點都比較難以做到。(8)孩子玩手機游戲充錢怎麼解決擴展閱讀:根據我國《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第20條規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所以,小學生的充值行為,肯定是無效的,游戲公司也應該退錢,但實際上,退錢是很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