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女孩玩游戲充值怎麼教育
❶ 對於偷偷拿錢充游戲的孩子,家長要怎樣去教育他
首先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要及時糾正其行為。既然是偷偷拿,說明孩子是知道這種行為是家長所不認可的,有擔心讓家長知道,抱著一種僥幸心理。身在其中,不能自拔,這個時候就要顯示家長的重要性了,畢竟都是從孩子過來的,換位思考一下!以下提供幾個個人觀點
❷ 孩子玩游戲花了幾千元怎麼辦
把孩子帶到你們當地的派出所,讓民警好好教育他一下,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首先這個問題家長教育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輕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所以得要民警親自出馬,這樣效果才特別的好。這樣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幾千元元。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夠好幾個月家裡的生活費所需。回家以後把孩子帶到父母的工作場地,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來感受一下,幾千塊錢都要消耗多少的體力和時間才能掙得回來也可以去農農業勞動,也可以去賣債,也可以帶他去撿拾飲料瓶,這樣的方式讓他深刻體會到自己的錯誤。
當然了,家長也要反思,為什麼手機會拿到孩子的手裡面,就算付款的話也要輸入密碼以及指紋才可以,這是加什麼疏忽?還是平時就是如此的。更何況小朋友是不能玩玩手機的,是不能擁有手機的,不然會很容易上癮,另外網上什麼好壞東西都有容易影響孩子的心智,畢竟他還沒有身體,心智沒有長成熟。
這樣兩邊齊努力效果才是最好的。
❸ 孩子喜歡打游戲並且充錢,作為家長該怎麼教育
前幾天看到有家長發朋友圈,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不好好學習玩手機,給手機游戲充值了2000多元,怎麼辦啊?
家長懊惱非常,下面的留言也是各有說辭:
積極快樂的男人和他的兒子握手
3、立下規則
玩游戲之前立下規矩,孩子和爸媽一起執行,相互監督。最好說明如果破壞了規則有什麼樣的處罰。也可以適當設立獎勵,鼓勵孩子守約講信用。
關於規則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的例子來靈活制定。
- 游戲必須是父母來下載,一個游戲不玩了,刪除後才能下另一個。
- 訂下游戲時間,例如,一周能玩幾次,一次多長時間。
- 如果不遵守規定的懲罰和遵守規定的獎勵。例如,如果到時間還繼續玩,就取消一次玩的機會。一個月都表現良好可以增加一次游戲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開始玩的時候需要計時,明確結束的具體時間。例如,到了8點20就不能玩游戲了。明確到分鍾的具體時間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爸媽到時間要收回手機時,可能會碰到孩子討價還價。
有的孩子會說,「哎呀,再玩一會吧。」「這關我還沒有過呢,等一下再結束。」
這時父母親要謝絕孩子進行"討價還價",父母不需要太嚴厲,溫和但是一定要堅定立場。可以說「你如果繼續玩,我們就按照之前約定的,超過游戲時間的懲罰處理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父母按照規定執行。
做到以上的三點,相信會很好的約束孩子玩游戲,也能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❹ 小孩從12歲就愛往游戲充錢,兩年充了十萬,現在還一直問媽媽要錢,媽媽崩潰大哭, 這個孩子應該怎麼教
看問題你應該是這個媽媽或者替這個媽媽問的吧。
兩年充值10萬,一年5萬,每月超過4000,孩子是如何得到這筆錢的呢?家長是應該首先反思的。
網路上有句箴言,只要你體會過你就可以明白說的是真的——一時充錢一時爽,一直充錢一直爽!
充錢玩游戲,這不是貪玩問題,這是心理問題,你的孩子對於充錢帶來的「快感」已經沉迷無法自拔了,解決問題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無非以下幾種方式:
1、棒下出孝子或者送去楊永信那裡,後者是個玩笑!
我們不應該盲目學習歐美,歐美相對淡泊的親情和家庭觀念就是後果。我天朝自古到現在,雖說棍棒相加太過分,但是該打幾巴掌還是應該打的,畢竟我們沒有歐美的人文環境,靠嘴說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他是體會不到事情的嚴重性的。
2、闡明道理 ,循循誘導。
講道理不用說了,應該多開發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比如籃球、美食、下棋、免費的電子競技等等,通過轉移「快感」,來達成戒掉游戲充值的癮頭,但根據你描述的情況,這個辦法見效理論上會特殊慢,同時一旦他再次發現一個引起興趣的充值類游戲,特別容易復發。
3、斷絕經濟來源。
這個不用多說了,但是維持正常需要的還是要給的,同時要提防親戚、家屬等給予錢財,讓他只能通過節約自己的生活費用,比如餓肚子等方法才能獲得錢去玩游戲。這個見效最快,但是心得硬起來。
4、陪他一起玩游戲。
一起玩游戲的時候,可以及時發現和制止他充錢。但相對來說,你需要做到游戲比他玩的好,玩的精,讓他逐步的明白游戲是一個休閑娛樂的東西,不能往裡面投入超過自己能力的錢,必須合理的充值。這個時間比較中等。
最後說一下,你孩子的這個問題,是日積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們做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為什麼縱容了這么久,為什麼知道後還能維持到「年」的時間。同時也要反思,為什麼你們孩子會對一件錯事覺得理所當然的可以做。
現在學校修德已經不能指望,如果家長還用工作來做借口,不教育孩子修德,那麼是不是其實錯誤的是你們家長呢?
❺ 孩子玩游戲,往裡面充值了很多錢,家長該怎麼辦呢
引言:現在是一個網路化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陷入到了網路游戲當中,從而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成績,有些比較嚴重的呢,直接在裡面充了很多的錢,要知道這些錢是多麼的來之不易,當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往游戲裡面充了錢之後就一定要做一些補救措施,否則的話這個錢就真正的沒了。
❻ 9歲的女兒玩游戲經常充值,我該怎麼教育她
「中式」教育需三思
曾經朋友的孩子只要上幼兒園就會哭鬧不止,老師與家長想過很多辦法都沒有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來才知道,在孩子將要上幼兒園的那段時期,只要不聽話,家裡人就會說:「再不聽話把你送去幼兒園,讓老師管你」。
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本就是脫離家庭,邁向校園的第一步,但家人的做法卻讓孩子的第一步走得如此艱辛。後來據說很多年對於學校都很排斥,不僅影響學習還造成了孩子的陰影。
比如玩游戲充值這件事兒,哥哥現在也經常會用我的手機玩游戲,他常常都是玩免費的游戲。只有一次,出了一個限量款的皮膚,他很喜歡。就來找我商量,是不是能用手機充值。我考慮了一下午,認為孩子為設計和自己喜歡的游戲付費並沒有錯。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從他的零花錢里扣掉。
我跟他說了以後如果想要給游戲充值需要的流程,比如要和我打招呼,錢從自己的賬戶里扣,每個月有兩次機會,每次10塊左右等等。實際上哥哥捨不得給游戲充那麼多錢,因為他也沒有什麼機會去玩。家長選擇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用這種獨樹一幟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真的需要三思而後行。把警察當作懲罰的工具,孩子出了狀況還敢去報警嗎?
凌晨媽媽來叨叨: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給你帶來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❼ 未成年充值了游戲怎麼辦
8歲以下兒童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理論上所有游戲充值款都可以追回;而8-18歲的青少年則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假如充值金額明顯不與其年齡和心智相匹配,且父母不知情或不允許,那麼也理應退款。
至於如何評判充值行為是否與8-18歲青少年匹配,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去年底發布的《通知》中提供了一些指導意見:8-16歲玩家單次充值不得超過50元,每月累計不得超過200元;16-18歲單次和每月累計充值對應的額度則分別是100元和400元。
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實施效果:
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通知,要求:嚴限網游企業向未成年提供服務時長,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不得以任何形式(含遊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加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有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切實承擔監護守護職責。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