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族傳統體育項目游戲
『壹』 民間游戲有哪些
民間游戲:
1、老鷹捉小雞
老鷹捉小雞,俗稱「黃鷂吃雞」,又叫「黃鼠狼吃雞」,是一種多人參加的益智娛樂游戲,在戶外或有一定空間的室內進行。這種游戲,對發展學生靈敏性和協調能力,培養學生合作練習,合作意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游戲需要至少三個人,一人當母雞,一人當老鷹,其餘的當小雞。小雞依次在母雞後牽著衣襟排成一隊,老鷹站在母雞對面,做捉小雞姿勢。游戲開始時,老鷹叫著做趕雞運作。母雞身後的小雞做驚恐狀,母雞極力保護身後的小雞。老鷹再叫著轉著圈去捉小雞,眾小雞則在母雞身後左躲右閃。
『貳』 民間體育游戲有哪些
民間體育游戲:鬥百草、放風箏、騎竹馬、盪鞦韆、捉迷藏、鬥蟋蟀,還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賽龍舟、摔跤、下土棋等等。
民間游戲是流傳於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主要流行於少年兒童中間和節日里成年人娛樂節目之中。有些游戲項目在發展中逐漸完備,最後形成了競技項目或雜技藝術。
生動有趣,沒有功利色彩的民間游戲和競技活動,每個炎黃子孫都會感到親切。這種親切感總是與朗朗的笑聲和濃濃的鄉情融在一起。
游戲特點:
1、隨意性。從游戲的組織和取材角度來說,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規則,但又具有隨意性。一些游戲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葉子,就可以開始游戲,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玩「走子」游戲。
2、趣味性。民間游戲能夠代代流傳是因為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例如,跳皮筋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可以從一根到兩根、三根。再如摔煙紙盒,其中好看的圖案、扇的動作和紙盒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都給幼兒帶來了樂趣。
『叄』 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是什麼
1、射箭
射箭,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區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悠久的歷史。
史載,十三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落後,曾大力發展和推廣射箭活動,騎射之風聞名於世。而他的軍隊中,每個戰士都配備有射箭用的弓和箭筒。成吉思汗的軍師木華黎,就是一個著名的射箭能手。據《元史·列傳》就記載了木華黎的事跡,說他「猿臂善射,挽弓二百強。」
2、馬術
作為草原民族,馬與蒙古族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除了賽馬,人們以馬作為平台而進行的各種技巧活動,也成為蒙古族的一項民族體育項目,這就是馬術。
蒙古族民間流行的馬術運動,形式多樣。人們在馬上進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藝驚險,緊張激烈,引人入勝。這些技巧形式若按項目來分,主要包括馬上技巧、乘馬斬劈、乘馬射箭、超越障礙、賽馬、馴馬和馬球等。
3、套馬
套馬,原為蒙古族民眾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項內容,在後來的發展中,人們將其運用到體育娛樂中,形成為一項民族特色濃郁的傳統體育項目。
4、賽駱駝
賽駱駝,是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除了馬,駱駝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見的一種被人馴服的牲畜。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盟、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錫林郭勒盟,青海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蒙古族聚居區,駱駝是經常見道德,而當地男女老幼也都習乘駱駝。
5、摔跤
可解釋為摔倒在地上、競技體育運動項目。摔跤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兩運動員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規則,以各種技術、技巧和方法摔倒對手。
『肆』 民間體育游戲有哪些
民間體育游戲:鬥百草、放風箏、騎竹馬、盪鞦韆、捉迷藏、鬥蟋蟀,還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賽龍舟、摔跤、下土棋等等
民間游戲是指流傳於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主要流行於少年兒童中間和節日里成年人娛樂節目之中。 有些游戲項目在發展中逐漸完備,最後形成了競技項目或雜技藝術。生動有趣,沒有功利色彩的民間游戲和競技活動,每個炎黃子孫都會感到親切。這種親切感總是與朗朗的笑聲和濃濃的鄉情融在一起。
(4)名族傳統體育項目游戲擴展閱讀:
游戲特點:
1、隨意性。從游戲的組織和取材角度來說,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規則,但又具有隨意性。一些游戲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葉子,就可以開始游戲,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玩「走子」游戲。
2、趣味性。民間游戲能夠代代流傳是因為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例如,跳皮筋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可以從一根到兩根、三根。再如摔煙紙盒,其中好看的圖案、扇的動作和紙盒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都給幼兒帶來了樂趣。
參考資料:民間游戲-網路
『伍』 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有哪些
武術、摔跤、氣功、靜坐、八段錦、易筋經、木球、打陀螺、蹴鞠、木射、捶丸
『陸』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全部有哪些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
1、易筋經、八段錦。
2、消腫舞、導引術、氣功、養生術、五禽戲、小勞術、太極拳、服食、衛生習慣等一類項目。
3、舞蹈、百戲、棋類、龍舟、鞦韆等各種民間游戲和少數民族的體育活動。
4、武藝、射箭、摔跤、蹴鞠、擊鞠、牽鉤。
拓展:傳統體育在我國的體育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傳統體育中的許多項目,如武術、氣功、拳術、摔跤等健身活動至今還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說明傳統體育對人類體育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柒』 誰知道少數民族的體育游戲,最好帶規則的
叼羊
叼羊是哈薩克族為祈禱祝福而舉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叼羊活動對抗性強,爭奪激烈,參加叼羊的人數可多可少,少則可以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比賽分兩隊。比賽開始,主持人首先祈禱。參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後將主持人獻上的一隻兩歲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殺,割去頭和蹄,扎緊食道,放置於開闊的草坪上。宣布比賽開始後,參賽者蜂擁而上,馬快的搶先一步將羊俯身拾起,夾在蹬下或馱著,慌不擇路地奔跑。其他騎手不甘示弱,緊追不舍,飛馬上前爭奪,奪得難解難分。有時會有數百騎圍作一團,左擁右擠。在比賽中,經反復多次較量,小羊數易其主。最後,得勝者在鳴金聲中懷抱戰利品,在坐騎的長嘶聲中和觀眾的熱烈歡呼聲中沖出賽場。之後,得勝者當場將羊烤熟,邀眾騎手共享,將此肉稱為幸福肉。獲勝的小夥子一般都會成為漂亮姑娘的示愛對象。這是除了羊肉之外的另外一個頗具吸引力的獎賞。■
草墩象棋
更有意思的一種原生態體育是草墩象棋大賽,這種運動在雲南較為流行,經常會在民族運動會上看到,比賽是用白布畫的線,用草墩做的棋子,在20多米見方的場地上,兩位象棋高手展開對弈,動腦的同時還要身體力行親自搬動棋子。一盤棋下來,兩位高手頗有些華山論劍的感覺,不僅耗費了腦力,體力也經受了考驗。據說這是最原始的象棋比賽,在鍛煉腦力的時候體力也一起得到了鍛煉。不過讓人好奇的是,當棋手都在忙碌著如何搬動笨重的旗子時,腦子里還有沒有運籌帷幄的空間了?不管怎樣,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難以言說的快樂。■
跳火繩
跳火繩是大涼山彝族古老的、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游戲之一。跳火繩的場面極為壯觀,火繩有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比賽的距離沒有嚴格要求的規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間。
火繩用1根長約3米左右的藤條擰成,在藤條的中段綁上澆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條和棉紗後點燃。在場內兩端畫上起跑與終點線,比賽者站在起跑線後,手執燃燒的火繩,待號令一發,便雙手緊握火繩的兩頭,像單人跳繩一樣,搖盪火繩,直線跳躍著前進,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持火繩跑步和走跑都判為犯規,不計比賽成績。■
滑溜索
很多體育項目源自古老祖先的生存技能,比如獨龍人的溜滑比賽。
在先民的各種生產活動中,採集雖然是最原始簡單的生產方式,卻需要高超的運動技能。爬樹、爬竿、爬繩、攀岩等,是原始先民在最初的採集生產活動中鍛煉出的勞動技能。為了掌握這些生存技能,獨龍族人從小就必須訓練。如今雖然生活環境改善很多,但是為了保持這種生存技能,成年人也常帶孩童練習滑溜索,攀懸崖,幫助他們掌握要領,提高身心素質。
如今,滑溜索就逐步發展成了比賽。這樣的比賽,最初的目的只是考核人的生存技能,逐漸地比賽加進了技巧性、審美性。人們在過溜索時不是為了運載貨物過江,而是比誰的姿勢優美,比誰的技藝驚險動人;在攀藤比賽時,目的也不是能採到燕窩、果實,而是為了比賽誰爬得又高又快,能夠技壓群雄,獲得心上人的青睞等。■
磨秋
不過更多的原生態體育以休閑快樂為主——磨秋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得盪鞦韆,盪鞦韆是滿族人民的傳統節目活動,有悠久的歷史。在滿族聚居的村落和堡子里,農閑時節將鞦韆架豎在打穀場上,或拴兩條繩子在老榆樹枝上,上系木板,鞦韆就架好了。年輕人常常舉行盪鞦韆比賽,以盪的高低論勝負。哈尼族在過苦扎扎節時必定要玩磨秋。過節的後三天是打秋的日子,不能下地勞動。人們自動地組成一支支串寨隊伍,參加各村的攆磨秋活動。每到一個秋場,便要進行比賽,以爭高低。除此之外,盪鞦韆如今也是很多學校孩子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
『捌』 民間體育游戲有哪些及玩法
一、民間體育游戲:鬥百草、放風箏、騎竹馬、盪鞦韆、捉迷藏、鬥蟋蟀,還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賽龍舟、摔跤、下土棋等等
二、游戲特點:
1、隨意性。從游戲的組織和取材角度來說,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規則,但又具有隨意性。一些游戲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葉子,就可以開始游戲,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玩「走子」游戲。
2、趣味性。民間游戲能夠代代流傳是因為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例如,跳皮筋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可以從一根到兩根、三根。再如摔煙紙盒,其中好看的圖案、扇的動作和紙盒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都給幼兒帶來了樂趣。
三、個別玩法
1、腳尖腳跟腳尖踢
雙手叉腰,邊念邊跳。「腳尖」(右腳尖朝後點地),「腳跟」(右腳尖朝前點地),「腳尖踢」(將右腳尖朝左前方點地,接著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換左腳,依次反復進行。
2、滾鐵環
手持一根頂端有彎槽鐵棍,推一直徑一尺多的鐵環向前飛跑,發出「嘩唧嘩唧」的聲音,可以在場地寬闊的地方玩。比一比誰滾的時間最長誰就贏了。
3、地雷爆炸
游戲前先用猜拳決出一個為追逐者,其餘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個人就算勝利。逃跑者保護自己的辦法就是,快被捉住時,可以立即蹲下說「地雷」:追逐者就必須停止追他,另找目標追逐。
而「地雷」只能遠地不動地蹲著,等其他人來拍一下,並喊「爆炸」,才被解救,繼續做逃跑者。被捉住者為第二輪游戲的追逐者。
4、舞龍燈
利用稻草、竹筒或雪碧瓶制一個象徵性的「龍頭」,再制出「龍身」(稻草「龍身」用稻草紮成大約20厘米長的草扎若干個,中間穿上一根繩子,若給小班玩可不穿繩),用小竹竿或木棍插進「龍頭」、「龍身」,讓舉著舞,可以兩條「龍」嬉戲,樂在其中。
5、跑框
游戲的分為兩組,一組為守框者,一組為跑框者。守框者依圖站好位置,集中注意力守侯在自己的活動范圍內,阻攔跑框者闖入自己的管轄區內,跑框者必須乘其不備,靈活躲閃才能闖框,若被守框者觸及,則算輸。跑框者必須闖過所有的關才算勝利。
『玖』 蒙古族傳統民族聚會項目除摔跤·射箭·舞蹈外,還有
還有套馬、馬術、賽駱駝、布木格、沙塔拉(蒙古象棋)、打布魯、和圍鹿棋等。
1、布木格
布木格,蒙古語指「球」,又稱踢行頭或踢熊頭,很可能是狩獵生產時期的一種游藝方式。將豬、鹿、羊之類的動物膀胱充足氣,氣口結死,外面縫上羊皮套,成為一個輕便的球,類似現代的足球、排球之類,然後踢著玩。
『拾』 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介紹
指源於中國民間傳統游戲或體育項目,具有健身性、趣味性。便於參加,便於普及。形式文明、健康、內容活潑。具有獨創性,不抄襲現有體育項目,但可加工、創意。為進一步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主題,讓北京奧運成果惠及更廣大群眾,國家體育總局已經發出通知面向全國徵集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為北京迎奧運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