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手機玩游戲的真實感受
A. 講一講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小學生沉迷手機游戲
現在的中小學生都容易沉迷游戲,比如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我覺得家長們真的要好好管教他們,畢竟打游戲遇到他們,我們也很無奈,再說了正是努力學習的時候,打游戲的時間不要太長。
B. 如何評價大學生沉迷網路游戲
我身邊沒有沉迷網路游戲的呀,就算喜歡玩游戲也不會耽誤學習,現在大學生是沉迷於玩手機,不是網路游戲了,這些大學生自製力有點差。
C. 你如何看待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兒童沉迷手機游戲這種情況
因為農村父母大都不在家,把孩子托給爺爺奶奶或者是直接住校,這種耍鍋式的教育導致了對孩子的教育難得問題,因為這些人也不可能總是去批評孩子,現在的農村孩子不像以前會到處跑,基本上放學之後也沒有什麼興趣班和課後的活動,大量的空餘時間只好用手機來打發,所以還是要家長們重視起來,多花些時間陪陪孩子。
D. 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小學生沉迷手機游戲
每個家庭都會有多餘的手機,讓孩子拿著看視頻或者玩游戲,也有不少家長會給孩子買手機,讓孩子上學的時候帶手機。孩子使用手機本身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孩子自製力差,不能控制玩手機的時間,過度沉迷於游戲、視頻等,那麼負面影響就太大了!
清華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專家指出,美國有一項研究讓人「觸目驚心」,在100個孩子當中,有一半是平時接觸不到手機的,另一半是對手機沉迷的,對這些孩子跟蹤調查十年後發現,沉迷手機的那些孩子只有兩個人考上了大學,不玩手機的孩子只有三個沒考上大學!
這個數據給很多中國家長敲響了警鍾,當你還在縱容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機給孩子帶來的負面負面影響?在中小學生當中,現在很少有不接觸手機的,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放鬆一下沒問題,但是下面這些沉迷手機的後果你考慮到了嗎?
過度沉迷手機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
1.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心理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影響生長發育。
2.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的電磁波輻射,對健康狀況和認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4.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職責後更需要在手機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整天沉迷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機的後果之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些擔憂,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機,把手機沒收,孩子肯定會反抗,如果繼續縱容,又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長。恩諾教育一級心理專家林老師認為,家長應該做到合理引導和干預,可以讓孩子適當使用手機,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機。
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和干預呢?恩諾教育以及心理專家林老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希望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家長,都認真看看,幫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不要沉迷手機。
家長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對孩子玩手機進行干預和引導: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的做法:
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正確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娛樂化,即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的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懟的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二是用親子關系威脅。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正確做法: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作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正確做法: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E. 如何看待有些年輕人沉迷游戲
游戲不是洪水猛獸,它不會帶走你的孩子,你的焦慮感和控制欲才是,因此家長一定要放平心態,越控制孩子就越反抗,沉迷游戲就越厲害。
一:幫助孩子建立手機網路的界限,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成作業,正常作息的前提下,有規律有界限的使用手機。
二:在良好的親子關系基礎上,引導孩子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學習驅動力,做好心理建設。
三:最後,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孩子,這也是湯加輝教育法中湯加輝老師反復強調的解決方式。
F. 如何看待大學生在宿舍天天打手機游戲
網友一:
我覺得這裡面肯定是有學校的原因存在的,大學生啊,半年回不了一趟家,你總不能把這個責任推到人家媽媽頭上吧。
如果學校裡面把任務多布置一些,作業多一點,讓學生的生活忙碌起來,不就沒有時間打游戲了嗎?
但是也不能只是學校裡面的責任,因為學校裡面那麼多的學生啊,也有那麼多的好學生,偏偏你們家的孩子這樣不爭氣,也怪不著學校,只能說明孩子自製力太差。
就是因為自製力差,以前一直有媽媽管著,管著,才沒有展現出來。後來一上大學,大學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讓你有選擇的去充實自己,有些學生就選擇了用游戲。
網友五:
所謂的傳統教育問題,我們當初就這樣被父母告誡,好好讀書,上了大學就知道玩游戲,然後走出社會又在緬懷為什麼當時沒有好好讀書,就會這樣教育下一代,惡性循環。
其實,不是教育本身有問題,而是在教育過程中父母沒有教給孩子正確的認知,學校只知道教給孩子書面上的知識,以成績為考量標准,枯燥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更加壓抑本性的活著,自然就形成了這種情況。
G. 如何看待沉迷手機游戲的年輕人
沉迷游戲這個東西其實已經不是一種少數現象了,當代家長對於游戲避之如蛇蠍猛虎就是因為害怕自己的游戲沉迷游戲。
在有游戲世界中他們可以發泄他們的情緒,在那裡他們還沒有什麼壓力,給他們很大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游戲輸了還可以在開一把就是,反正還可以重來,但是人生不可以,所以為了逃避和尋找自己的樂趣,他們在游戲里迷失了自己,我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是關於「三和大神」的,那裡的人的生活和理想都和這些差不多。
H. 現在很多青少年沉迷於手機游戲,對於這一點,你怎麼看
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如果我在這個年代出生估計也大同小異。我那會兒只有小霸王要不就街機,要玩就得固定在家或者在游戲廳,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玩,肯定容易沉迷咯。對於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這一點來說,家長強制管理會加速孩子的逆反情緒,我覺得可以限制時間遊玩,和多陪孩子互動,加強聯系,你不讓人玩手機又丟他自己一個人,他不是又想玩了嗎。還有沉迷手機游戲,不單單是青少年哦,手機的便攜使然。雖然游戲也有一定的積極的作用,也不全是壞事,但談到沉迷的話,視乎就有點不合適了,凡事都有個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