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比賽的游戲有哪些
Ⅰ 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哪些
1、跳房子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全中國。玩家手捏頂頭是"U"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
Ⅱ 適合小學生玩的體育游戲
體育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課程了,終於可以跑到室外歡快的玩耍了。要是在體育課上還有一些比較好玩的游戲就更好了。1、拉繩比賽
動作價值:發展提高引體向上的專項臂力。
動作方法:兩人面對站立,腳前各劃一條線,相距50至60厘米,兩人同時握緊一根結實的短繩。然後兩人同時用力後拉,將對方拉過線者為勝。
2、過橋袋鼠
參加人員:每隊1人
比賽規則:參賽運動員先越過跑道上設置的2座獨木橋,然後用袋鼠跳躍方式完成後半程。
道具:長凳2×8
麻袋(麻袋上繪制圖案)×10 現場裁判(維持秩序):2人
3、呼啦圈
動作規格:邊走邊轉
比賽方法和錄取名次:
聽裁判哨聲開始比賽計時,走20米,時間最少者為勝。(註:①當圈掉到地上可撿起再轉,直到轉滿20米為止;②呼拉圈可自帶。)
4、跳大繩
道具:跳繩1-2根
參加隊伍:12支,每隊3人。
比賽規則:每組比賽參賽人員一個接一個進,即先一個人進,後出,然後再另一人進,如此接下。比賽限時3分鍾,規定時間內跳的個數多者獲勝。
裁判:4-5人,1人計時。
Ⅲ 兒時游戲都有哪些游戲
經典兒時游戲有很多,比如:丟手絹、丟沙包、打彈珠、抽陀螺、老鷹捉小雞、斗雞、東南西北、滾鐵環、踢毽子、拍紙塊、騎馬打仗、跳房子、跳大繩、跳皮筋、打彈弓、紙飛機、打水漂等等。
1、丟手絹
若干個小朋友席地圍坐成圓圈,另一人手拿一個手絹從小朋友的背後經過,並悄悄地丟在其中一個人的背後然後跑開。待背後有手絹的人發現後,立即拾起手絹去追趕丟手絹的人。待丟手絹的人回到追趕之人空出的位子坐下後,追趕之人就變成了丟手絹的人,於是又開始下一輪的丟手絹游戲。
2、丟沙包
「沙包」即裝滿沙子的小布袋,丟沙包可以訓練身體的敏捷性及反應能力。丟沙包至少要三個人玩,先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兩人在圈外兩端一定距離互相丟沙包,要打中站在圈中的人,圈中的人可以躲閃,但腳不能出圓圈。直到圈中的人用手抓住扔過來的沙包,才能出圈成為丟沙包的人,丟沙包的那人則替換為圈中的人。
3、抽陀螺
別看現在仍在抽陀螺的大多是老年人,當年抽陀螺的可全是小孩哦。抽陀螺也可以進行比賽,即雙方各自將自己的陀螺抽向對方的陀螺,如將對方的陀螺撞倒即獲勝。當年我們揮舞繩鞭抽起陀螺,聽見鞭聲「叭叭」直響,看見陀螺「嗡嗡」旋轉,心中的那個高興勁就甭提啦!
4、打彈珠
「打彈珠」又稱「打玻璃珠「,它不僅是咱中國人的游戲,還曾風靡全世界。因打彈珠時必須爬在地上,常常會使手上、身上沾滿了泥土,因此愛干凈的女孩們不屑此舉,於是變成了男孩的「專利」。彈珠者將自己手中的玻璃珠彈出射中對方的玻璃珠為羸,輸者的玻璃珠便歸贏者了。
5、老鷹抓小雞
老鷹抓小雞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游戲。游戲時一人當「老鷹」,另一人當「母雞」,其餘的就是「小雞」了。「小雞」們一個接一個地拉著前人衣襟緊緊跟在「母雞」的背後,「老鷹」要想方設法抓住「母雞」背後的「小雞」,「母雞」則要伸開雙手拚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老鷹」抓住。小孩們在游戲中不僅充滿了歡聲笑語,而且充分體會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偉大。
Ⅳ 80後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哪些
1、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90年代。
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Ⅳ 童年游戲有哪些
童年游戲有跳繩、撿石子、田字游戲、單腳撞膝、五子棋、捉迷藏、蒙眼喊定、丟沙包。
1、跳繩
小時候,只要有女孩子在的地方,都少不了跳繩,而且跳繩的花式特別多。單人跳、雙人跳、站定跳等等。
2、撿石子
這個游戲要求手要靈活,手掌夠大,這樣才能抓住更多。而且這個游取材也比較方便。
3、田字游戲
也不能說是田字了,應該是一個口字加一個井字。每人六個子,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子打掉一個子,最後全部打死對方或者封住對方無路可走,即贏。
4、單腳撞膝
單腳撞膝是男孩子的最愛了,顯示自己威武神勇的時刻就是擊倒對方。
5、五子棋
你攻我守,守中進攻,五子棋一玩就可以玩一下午的,男孩子展現自己的智謀時刻到了。
6、捉迷藏
這個游戲只有人多的時候比較好玩,而且總有那麼一兩個搗蛋鬼,中途回家吃飯。
7、蒙眼喊定
在一定區域內一兩個人蒙上眼鏡,其他人開始活動,蒙眼人喊定的時候,大家都不能動,抓到誰了,摸摸,被認出來了,你就是下一個蒙眼人了。
8、丟沙包
每隊4人,男女不限。比賽中丟沙包對派兩人分別站在兩頭丟沙包,接包隊4人就在中間躲避。
Ⅵ 幼兒棋類游戲都有哪些
鏈接:https://pan..com/s/19Bcc8DLfmsElpDT4TON4Rw
通過對棋盤游戲與兒童發展研究分析發現,棋盤游戲具有雙重功能,即娛樂功能和教育功能,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對兒童數學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體現著豐富多變的童年生活以及不斷變化的育兒內涵,能夠增加學齡前兒童的數學知識並幫助兒童從未來的數學經驗中學習。
Ⅶ 盤點那些年玩過的童年游戲
盤點那些年玩過的童年游戲,兒時里無拘無束的生活、高高興興的歲月也有和朋友們一起玩得游戲,長大以後再追憶兒時的游戲,濃濃的全是喜悅和追憶。一起來看看,那些年玩過的童年游戲有哪些,80和90後經典童年游戲大盤點。
那些年玩過的童年游戲有哪些
1、跳房子
跳房子也許屬於世界性的兒童游戲,這游戲起源於羅馬帝國時期,一時間便風靡了整個歐洲,據說愛因斯坦也會「跳房子」。在中國,清朝時期「跳房子」就是非常火的游戲了,它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還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款非常優質的游戲。
2、跳皮筋: 跳皮筋,三人至五人一起玩的游戲,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皮筋高度從腳踝處開始到膝蓋,到腰到胸到肩頭,再到耳朵頭頂,然後舉高"小舉"、"大舉",難度越來越大。你還會跳皮筋嗎?
3、丟手絹: 丟手絹,又叫丟手帕,我國傳統的民間兒童游戲。開始前,准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如果最後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比如跳舞、歌謠、講故事等。 你還會唱那首丟手絹的童謠嗎?
4、打彈珠
打彈珠可以說是一項世界性的游戲啦,也是少數不多全國兒童都會玩的游戲。關於打彈珠也有許多玩法,最出名的就是「打老虎洞」了。當時兄弟男生都非常喜愛這類游戲,玩的時候還經常互相攀比,看看誰的彈珠最多,要知道在當時誰的彈珠多是有多讓人羨慕。
5、扔沙包
扔沙包的游戲規程非常簡單,兩個人負責扔沙包,其他人負責躲沙包和接沙包,相信總有那麼一群人一直在躲,而總有那麼一兩個人一直在接沙包。在80年代幾乎全國都流行玩這個游戲。大家都想成為那個接沙包最厲害的人。
6、老狼老狼幾點了
5人,用石頭剪子布找出一個人背對大家趴在牆上當老狼,其他人在幾米外劃定一條線並站在線外,開始喊「老狼老狼幾點了」,當老狼的人從「一點了」開始回答並且可以回頭看。在他回答的時候其他人可以趁機往前跑,但在老狼回頭看時就得停下來,如果被老狼看到你還在跑的話,那麼老狼就該換人了。(到老狼回答五點為止)相反老狼還是老狼。
7、跳山羊
跳山羊,是民間一種模擬山羊跳躍的兒童游戲,簡單易行,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培養果斷決事的能力,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在奧運會體操項目里叫「跳馬」。沒想到我們童年時候也在接觸體操項目啦!
8、翻花繩
翻花繩,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稱法,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綳綳、解股等等。這是一種利用繩子玩的玩意,只需靈巧的手指,就可翻轉出許多的花樣。在馬來西亞,翻繩用的繩子一般是橡膠圈(橡皮筋,河南東南部就把該游戲稱為」開膠「),國外的材料則有毛線、麻線、呢絨繩或棉紗繩等。
9、滾鐵環
滾鐵環,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全中國,直到九十年代末完全消失。
手捏頂頭是"U"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小時候推著鐵環一路小跑,轉得飛快,叮叮咣咣。那時候,是最快樂的時光。
10、摸瞎子
摸瞎子,又叫「瞎子摸」,是由一個人蒙上雙眼扮演「瞎子」的角色,然後去摸他人。當眼睛被蒙上時,周圍一片漆黑,要用觸覺代替視覺是要有點勇氣的。
想當年,聽歌是用MP3,誰有一個MP3立刻就能收獲滿滿的關注,大家都有自己的歌詞本,記載著自己喜歡的歌。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通訊越便捷,但是和朋友之間的聯系卻越來越少了,每天被工作,家庭和應酬占據,曾經的好友又有多久沒聯系了呢?
Ⅷ 八零後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哪些
那些屬於80後出生的一代,當回首往事,回憶童年的美好時光,總是記得那些歡聲笑語,以下是我為您帶來的八零後小時候玩的游戲,以此致敬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游戲,一起來看看吧!
八零後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哪些1
打寶
玩法:也叫打麵包,用煙盒或者硬紙盒做成「寶」「麵包」,一人把「寶」放在地上,另一人用自己的「寶」往對方「寶」旁邊用力砸,靠氣流把它沖翻,也有直接往「寶」上砸的。打翻了別人的寶就算贏,最後看誰贏的多。
鬥蟋蟀
二蟲鏖戰,戰敗一方或是逃之夭夭或是退出爭斗。斗蟋玩家會花大量時間來挑選合意的蟋蟀,生蟋蟀的壽命大約為100天。到10月下旬,蟋蟀數量減少,斗蟀季節也隨之過去。
打水漂
經常以幾人為單位在河邊進行打水漂的比賽。原指用扁型瓦片,用力擦水面飛出,瓦片碰水面彈起,繼續向前飛出,再碰水面彈起,再向前飛出……如是反復多次,直至瓦片落入水中。
跳跳球
將雙腳站在踏板上,配合雙腳的運動,橡皮球會帶動身體上下跳動。生長期的小孩多跳多運動不僅個子會長高~而且也鍛煉身體協調能力。
你拍一我拍一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坐飛機; 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小孩打電話;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小孩爬高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個小孩寫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個小孩跳跳舞; 你拍六,我拍六,六個小孩吃石榴; 你拍七,我拍七,七個小孩刷油漆; 你拍八,我拍八,八個小孩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個小孩喝啤酒; 你拍十,我拍十,十個小孩不許動。
打水仗
小時候的河還是非常干凈的,炎熱的夏天放學後,大家都喜歡到河邊打水仗。大家你潑我,我潑你。弄到一身濕透,回家經常被大人罵。
八零後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哪些2
打彈弓
製作:可以用旱傘的傘骨做彈弓架,只是費時費力又費錢罷了。要買彈力很大的橡皮筋,就和那種變魔術似的差不多的就行。先從彈弓兜穿起,四個橡皮筋一折把折過來的橡皮筋的8個孔對齊,接著穿,以此類推做5個,把八根橡皮筋塞進彈弓肩上的圈圈裡。
打彈弓射彈花樣繁多:杯上打彈,打彈落蛋。
踢毽子
又叫「打雞」。起源於漢代。
製作:只需用一小塊布,包上一枚銅錢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開口的鵝毛管子,用針線縫牢,成為底座;再在未剪開的鵝毛管子上端里,插上七八根雞毛就做成了。雞毛最好是雄雞的。
摸瞎子
通常叫「捉迷藏」,把對方的眼睛蒙住,然後大傢伙一鬨而散,甚至故意給抓的人產生錯覺,也是我本人很喜歡的一項游戲。
抽陀螺
用鞭子連續抽擊一圓錐 抽陀螺物體,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轉。盛行於上世紀40年代的男孩游戲,當時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漢奸」,原因嘛,大家都懂。
撞拐子
又名斗雞,最具男子氣概的戰斗。
過家家
游戲規則:人數兩人以上。玩過家家時,幾名兒童分別扮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八零後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哪些3
1、跳皮筋,這個不管南北方的八零後應該都不陌生,記得小時候下課後的`十分鍾都會抓緊時間玩一會,有時候男生也會加入,三個人,五個人,八個人,跳著笑著,歡樂著。同款游戲還有跳繩。
2、踢毽子,這個也是南北都玩的游戲,分好組,一個毽子,只要是平地就可以,各種踢法上陣,比誰多,定個數額比誰先到,也是男女生可以一起玩的游戲。
3、談彈珠,就是那種小的玻璃球,現在的孩子很少看到玩了,不過八零後小時候這個游戲一般都是男生的最愛,或蹲或趴的找角度,比精準,有時候也會弄的一身土,即使會遭家長批評,仍然樂此不疲。
4、丟沙包,自己動手做個沙包,分好組後連個人在兩邊扔,中間被打到的隊員要下場,如果被接到,下場的隊員還可以繼續游戲,很是練習精準度和躲閃靈活度。
5、挑雪糕棍,一把雪糕棍立起來鬆手,用一根把散掉的雪糕棍跳起來,如果其他的動了就換另一個人,看誰得的多,這個道具雖然簡單,但卻很鍛煉人的耐心,觀察力,男孩女孩都愛玩。
6、跳格子,我們這里叫跳房子,畫好的方格分等級,要從一級開始投擲石子,不但要不能出格,在跳回來時還要撿起,是單腿跳哦,人多人少都能玩,是不少八零小朋友的最愛。
Ⅸ 小時候玩過的游戲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游戲嗎?那時候生活條件差,大人們不像現在給小孩子買很多游戲玩具,但並不妨礙小孩子們玩游戲,那時候小孩子們都是自己製作游戲玩具,用稻草搓一根繩子、用廢鐵絲做個鐵環、用舊布片縫個沙包、用雞毛和銅錢做個毽子、甚至撿幾個圓點的石子等就可以玩很多的游戲,還玩得津津有味、不亦樂乎,這些游戲伴隨著孩子烏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1、跳皮筋
跳皮筋一般用的是松緊帶,兩頭系住,用人或凳子什麼的固定就可以玩了。一個人可以玩,三五個人也可以玩。玩的時候兩腳交替起跳,有挑、勾、踩、跨、擺、碰、繞、掏、壓、踢等10餘種動作,一邊跳時還一邊唱,什麼「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等等,完成規定動作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這個游戲主要是女孩們玩,也有一些男孩子們玩。
類似的還有跳繩,一人雙人多人都可以玩,花樣繁多,比賽看誰跳得好跳得多。跳繩跳皮筋全身運動,運動量也很大,現在很多人為了減肥瘦身美腿翹臀,使用各種器械各種葯物各種方法,其實只要經常跳繩就可以了。
2、滾鐵環
用粗點的鐵絲做個鐵環,或者將廢舊木桶上的鐵絲箍取下來,或者用軋油用的鋼圈就可以滾鐵環,主要是男孩子們玩,上學放學一路上你追我趕,看誰跑得快。滾鐵環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特別是剛開始學的時候,鐵環很容易倒,主要是掌握平衡。
3、打陀螺
把一節圓木一端砍成圓錐狀,在圓錐尖端掏個洞,再把一個板車輪子上用的鋼子砸進去,就做成了一個陀螺。還得做一個鞭子,將鞭子在陀螺上纏幾圈,鋼子向下水平快速甩出去,陀螺就旋轉越來,再用鞭子不斷地抽,鞭子發出啪啪啪的響聲,陀螺就一直不斷地旋轉。打陀螺也有比賽,如看誰發陀螺拋得高落地還不倒、兩個陀螺往一起撞看誰能撞贏等。
4、踢毽子
做毽子要用到雞毛和銅錢,將一撮雞毛綁緊,穿過銅錢孔固定就做成了一個毽子。雞毛是殺公雞時取脖子、翅膀或尾巴上的毛,沒有雞毛也可以用塑料布剪成條狀代替,沒有銅錢用圓鐵片打個洞也可以,甚至用蘿卜也行。沒有毽子的也可以用沙包。玩得時候可以用一隻腳踢,也可以兩支腳交替著踢,還可以幾個人互相傳著踢,踢得花樣很多,一般都是互相比賽,看誰踢得多。
5、踢田
有的地方叫跳房子,用粉筆在地上畫出不同形狀的格子,然後用沙包從第一塊格子用一隻腳開始踢,當然有一定的規則,一直將所有的格子踢完,如果將沙包踢錯格子或踢出界就算違規,換另外一個人踢,誰先踢完算誰贏。
6、打彈珠
我們那兒叫打Ju,不知道是哪個字,用的是玻璃珠,跳棋棋子那種。兩個以上的人玩。在地上挖幾個洞,按照一定規則將玻璃珠彈進洞中,如果發現有人的玻璃珠已經快要接近洞口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彈珠把它彈走。最先完成的就是勝利者。勝利者可以贏得其他人的彈珠。
7、打PIA
這個字也不知道怎麼寫,大概是玩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這個PIA是用廢紙疊成的,正方形,有厚有薄,厚的打起來力度大,薄的不容易打翻,兩人或多人都可以玩,輪流打,誰打翻了就歸誰所有。打完了可以再疊,也可以借,以圖翻本。現在廢紙到處都是,那時候廢紙可不多,贏得一摞子PIA,也是很有成就咸感的。
8、斗雞
這個不是雞與雞斗,而是人與人斗,雙手抱起一隻腿,用膝蓋撞擊對方,摔倒或抱起的腿落地為輸。這個游戲有一定的危險性,摔倒在地碰著頭什麼的就不好了。這是個勇敢者的游戲。
還有很多游戲,躲貓貓、抓石子、盤泥巴、丟手絹、老鷹捉小雞、天上咕咕城、擠摞摞、打雪仗、跳馬、打撲克、下軍棋等等,那時候上學晚,村子裡孩子們又多,雖然物質條件不富有,但是只要孩子們聚在一起,總能找到自己的游戲方式。在這些游戲中,孩子們學會了智慧和勇敢,懂得了誠實和拼搏,知道了規則和道理,獲得了健康和快樂。在這些游戲的陪伴下,孩子的一天天長大了。
Ⅹ 70後童年的經典游戲有哪些
1、丟手絹: 丟手絹,又叫丟手帕,我國傳統的民間兒童游戲。開始前,准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如果最後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比如跳舞、歌謠、講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