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游戲可以用於哲學教學
⑴ steam上你有哪些推薦的可以寓教於樂的游戲
相信大部分的玩家是為了娛樂而入手某款游戲,從而獲得緊張刺激的體驗,而有的玩家則可以寓教於樂,這類玩家選擇的游戲內容往往非常有營養,不僅可以讓游戲化成學習知識的工具,還能從中得到了娛樂體驗,受益匪淺的同時更是讓自己的學業事半功倍。像是《立體繪圖方塊》 、《異常》 、《絕命絕體都市》 等等都是Steam上可以寓教於樂的游戲,下面就圍繞這三款游戲來做個介紹。
一、《立體繪圖方塊》《立體繪圖方塊》 是一款任天堂出品的益智類游戲,游戲的整體形勢像是立體版的掃雷,玩法操作非常簡單,但卻考驗玩家的思維能力。玩家需要將方塊著色或者敲掉,找出隱藏在其中的各種形狀,至於提示就來自方塊上的藍色和橘色這兩種數字,數字代表在這一列上有幾個相連在一起的該色方塊,如果數字被框起來,那方塊們就是分成兩個區塊被方形圈起來,就是分成三個以上的區塊。游戲規則單純卻非常深奧,一旦理解奧妙就可以順利解開謎團,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寓教於樂的好游戲。
以上就是關於本期話題的全部內容了,不知各位對此還有哪些補充呢?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吧。
⑵ 有沒有關於哲學的小游戲,可以在教室里進行的,時間短一點的
猜拳,剪子包袱錘,用來說明矛盾的普遍性,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如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⑶ 體現「哲學」、「思考」、「智慧」的小游戲(日常生活中玩的,不是網路小游戲).
無敵風火輪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競技型
二、道具要求:報紙、膠帶
三、場地要求:一片空曠的大場地
四、游戲時間:10分鍾左右
五、詳細游戲玩法:12-15人一組利用報紙和膠帶製作一個可以容納全體團隊成員的封閉式大圓環,將圓環立起來全隊成員站到圓環上邊走邊滾動大圓環。
六、活動目的:本游戲主要為培養學員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難的團隊精神;培養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培養服從指揮、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增強隊員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信任背摔
一、游戲簡介:這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經典拓展項目,每個隊員都要筆直的從1.6米的平台上向後倒下,而其他隊員則伸出雙手保護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和他人相互信任,否則就會缺乏安全感。要獲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先做個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對別人猜疑的人,是難以獲得別人的信任的。這個游戲能讓使隊員在活動中建立及加強對夥伴的信任感及責任感。
二、游戲人數:12-16人
三、場地要求:高台最宜
四、需要器材:束手繩
五、游戲時間:30分鍾左右
六、活動目標:培養團體間的高度信任;提高組員的人際溝通能力;引導組員換位思考,讓他們認識到責任與信任是相互的。
齊眉棍
一、游戲簡介:全體分為兩隊,相向站立,共同用手指將一根棍子放到地上,手離開棍子即失敗,這是一個考察團隊是否同心協力的體驗。在所有學員手指上的同心桿將按照培訓師的要求,完成一個看似簡單但卻最容易出現失誤的項目。此活動深刻揭示了企業內部的協調配合之問題。
二、游戲人數:10-15人
三、場地要求:開闊的場地一塊
四、需要器材:3米長的輕棍
五、游戲時間:30分鍾左右
六、活動目的:在團隊中,如果遇到困難或出現了問題,很多人馬上會找到別人的不足,卻很少發現自己的問題。隊員間的抱怨、指責、不理解對於團隊的危害…… 這個項目將告訴大家:「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團隊最大的貢獻」。 提高隊員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能力。 統一的指揮+所有隊員共同努力對於團隊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驛站傳書
一、游戲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游戲目的:使學員強烈意識到,充分溝通對團隊目標實現的重要意義; 制度規則的建立與修正。
三、游戲介紹:全隊成員排成一列,你們每個人這時候就相當於一個驛站,到時候培訓師會把一個帶有7位數以內的數字信息卡片交到最後一位夥伴的手中,你們要利用你們的聰明才智把這個數字信息傳到最前面這位夥伴的手中.當這位夥伴收到信息以後呢要迅速的舉手,並把當然了信息寫在紙片上交給最前面的培訓師!!比賽總共會進行四輪.在信息傳遞的過程當中我們會有一些規則來約束.
四.游戲規則:項目開始後:(所謂項目開始是指培訓師喊開始,信息從後面一位夥伴開始傳遞那刻起)
1,不能講話.
2.不能回頭
3.後面的夥伴的任何部位不能超過前面人身體的肩縫橫截面以及無限延伸面.(前後標准要以最前面的某個物品做參照,比如白板.離白板近則為前,離白板遠則為後)
4.當信息傳到最前面夥伴手中時,這位夥伴要要迅速舉手示意,並把信息交到白板附近的培訓師手中,計時會以舉手那一刻為截止時間.
5.不能傳遞紙條和仍紙條 .
6.項目的最終解釋權和裁判權歸培訓師(要解釋清楚,某些很有爭議的方法,和我們培訓的整個中心相吻合算正確,背離則算錯誤)
7.第一輪時間≤2分鍾. (給出8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第二輪:以前規則繼續生效,新的規則增加:
8,第一輪所有方法不能再使用.
9.不能傳遞和扔任何物品.
10.第二輪時間≤1分鍾 (給出7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第三輪:以上規則繼續生效,新的規則增加
11,第一輪第二輪所有方法不能使用.
12.第三輪時間≤40秒 (給出6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第四輪:以上規則繼續生效,新的規則增加
13.前三輪所有方法不可用. 14.屁股不可以離開地面
15.第四輪時間≤20秒 (給出5分鍾的討論時間,然後回來PK)
盲人方陣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道具要求:長繩一根
三.場地要求:空曠的大場地
四.詳細游戲規則:讓所有隊員被蒙上眼睛,在四十分鍾內,將一根繩子拉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並且所有隊員都要均分在四條邊上。這個項目教會所有學員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尋找出路,大家耗用時間最長、最混亂、所有人最焦慮的時候是在領導人選出、方案確定之前,當領導人產生、有序的組織開始運轉的時候,大家雖然未有勝算,但心底已坦然了許多。而行動方案得到大家的認同並推進,使學員們在同心協力中初嘗著勝利的喜悅。
五.活動目的:這個任務體現的是團隊隊員之間的配合和信任,一個有領導,有配合,有能動性的隊伍才能稱之為團隊,本游戲主要為鍛煉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
坐地起身
一.項目類型:團隊合作型
二.道具要求:無需其他道具
三.場地要求:空曠的場地一塊
四.項目時間:20分鍾-30分鍾
五.詳細游戲規則:
1、要求四個人一組,圍成一圈,背對背的坐在地上;
2、在不用手撐地站起來;
3、隨後依次增加人數,每次增加2個直至10人。
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引導同學堅持,堅持,再堅持,因為成功往往就是再堅持一下。
六.活動目的:這個任務體現的是團隊隊員之的配合,該項目主要讓大家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解手鏈
一、游戲簡介:所有的隊員手牽手結成了一張網。隊員們這時是親密無間緊緊相連的,但是這個時候的親密無間緊緊相連卻限制了大家的行動。我們這時需要的是一個圓,一個聯系著大家,能讓大家朝著一個統一方向滾動前進的圓。在不松開手的情況下,如何讓網成為一個圓?這是團隊的嚴峻挑戰。
二、游戲人數:8-12 人/組
三、場地要求:開闊的場地一塊
四、游戲時間:15分鍾左右
五、活動目標:鍛煉新團隊的溝通,執行及領導力。
七彩連環炮
一.項目類型:競技游戲
二.比賽人數:一隊六名隊員(3男3女)
三.道具要求:氣球若干
四.場地要求:空曠的大場地
五.游戲方法:
男女間隔排列,先男後女,以接力的形式,第一名同學跑到制定位置流吹氣球,直到吹破。跑回原位置換下一個同學,如此輪換,以二分鍾為限,計時完畢時按吹破氣球個數記錄成績。
六.競賽規則:
(1)、男女必須間隔排列(為了增加公平性)
(2)、必須在上一個隊員吹破之後下一個同學才能開始吹,否則將在總個數裡面進行相應扣減。
七.活動目的:本活動旨在挑戰心理極限,增強對他人的信任。
十人九足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場地要求:一片空曠的大場地
三、需要道具:
每組一條長約五米的繩子
四、詳細游戲規則:
以系別為單位,共七個隊伍。每隊十人,五男五女叉排成一橫排,相鄰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終點,用時最短的勝出。分成三組進行比賽,抽簽決定比賽次序。
五、活動目的:
「十人九足」項目體現的是團隊隊員之間的配合和信任,本游戲主要為鍛煉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及協調能力。
鏈接加速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參賽人員:由6名隊員參賽(3男3女)
三、場地要求:一片空曠的大場地 比賽賽距:30米
四、競賽方法:參加游戲者6人一組,後邊的人左手抬起前邊的人的左腿,右手搭在前邊的人的右肩形成小火車,最後一名同學也要單腳跳步前進,不能雙腳著地。場地上劃好起跑線和終點線,其距離為30米(以一籃球場寬為准,來回),游戲開始時,各隊從起跑線出發,跳步前進,繞過障礙物回到起點,最先到達起點的為勝。按時間記名次,按名次記分。
五、競賽規則: (1)游戲過程中隊員必須跳步前進,不允許鬆手(一直保持抬起前邊的人的左腿),以防止出現斷裂現象,隊伍斷裂必須重新組織好,從起點重新開始游戲。如果不重新組織,繼續前進,則成績視為無效,記為0分;(2)以各隊最後一名同學通過終點線為准;(3)比賽過程中,參賽隊必須在規定的賽道進行比賽,不許亂道,犯規一次扣時2秒,依次累加。
六、活動目的:本活動旨在培養同學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搭橋過河
一、項目類型:戶外素質拓展游戲、競技娛樂游戲
二、參賽人員:每隊派六人上場(2男4女)
三、場地要求:一片空曠的大場地 比賽賽距:30米
四、需要道具:小地毯(報紙或者毛巾布等)
五、競賽方法:賽道兩頭各一組,每組分三人自由組合,起點組手持四塊「小地毯」,由第一名隊員向前搭放「小地毯」,第三個隊員不斷地把身後的「小地毯」傳給第一個隊員,三人踩著「小地毯」前進30米,其距離為30米(以一籃球場寬為准,來回),要求腳不能觸地,繞過障礙物回到起點,待三人全部過界後另一組將接過「地毯」以同樣的方式往回走,最先到達起點的為勝。按時間記名次,按名次記分。
七、競賽規則: (1)、參賽隊隊員在起點線外准備。待一組隊員全部到達終點時另一組才能開始接力。(2)、比賽過程中只要有腳觸地的情況,均視為犯規。並按觸地次數對比賽用時給與增加。
八、活動目的:本活動旨在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戰略戰術,訓練團隊內部的協調能力。
心心相印(背夾球)
一、項目類型:雙人協作型、戶外游戲
二、場地要求:一片空曠的大場地 比賽賽距:20米
三、需要道具:每組一條長約五米的繩子
四、比賽人數:比賽人數:每隊12人,(6男6女)
五、詳細游戲方法及競賽規則:
每組2人,背夾一圓球,步調一致向前走,繞過轉折點回到起點,下一組開始前進。向前走時,雙手不能碰到球,否則一次罰2秒;球掉後從起點重新開始游戲。最先完成者勝出。按時間記名次,按名次計分。
(1)比賽過程中如有球落地情況出現需返回起點重新開始。
(2)途中不得以手、臂碰球,如有違反均視為犯規。每碰球一次記犯規一次,每犯規一次比賽成績加2秒
(3)進行接力時,接力方必須在規定區域內完成接力活動。比賽中應絕對服從裁判,以裁判員的判罰為最終判決。
六、活動目的:
本活動旨在提高隊友之間相互的默契度,其中用勁的適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盲人足球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道具要求:1個足球(要用含氣量不足的足球,這樣每踢一下,球不會滾得太遠)、蒙眼布。
三.場地要求:空曠的大場地
四.詳細游戲步驟:
1、每個隊員在自己的小組內找一個搭檔。
2、每對搭檔中只有一個人戴蒙眼布,另一個人不戴。只有被蒙上眼睛的隊員才可以踢球,他的搭檔負責告訴他向什麼方向走、做什麼。」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哪一組進的球最多,哪一組就獲勝。
五.活動目的:這個任務體現的是團隊隊員之間的配合和信任,本游戲主要為鍛煉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
穿越生死網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作型
二.道具要求:網繩
三.場地要求:空曠的大場地、有兩棵距離不超過4米的樹
四.詳細游戲規則:在兩棵樹之間用繩子織起的網,有大小形狀都不規則的十九個洞口,假想為有高壓的網絲,在規定的時間內,隊員要互相配合在不碰觸到網子的情況下全部穿過去,並且穿過的洞口不能再過人,而碰到「高壓網」就表示任務失敗,需要重新再來。在接到任務後,隊長和隊員充分發揮大家的智慧,廣納建議,制定穿越計劃,共同協商協作,把每個人或抬著或扛著安全送過網洞,每次的成功換來的是大家的歡呼雀躍,最後所有的隊員都順利穿過了「生死網」。
五.活動意義:整個游戲凸顯的就是團隊合作,無論多麼好過的洞口一個人是不能保障通過的,而大家認為很難過的洞,在大家的合作下也都順利通過了,可見團隊的作用是很大的,一些看似無法做到的事情,在合作好的隊伍中都是可以完成的,這個道理讓大家在游戲中認識的更深入了。
人椅
一.游戲類型:團隊游戲
二.游戲目的 :從本游戲中體驗團隊精神,要求在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要充分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能存在任何偷懶、濫竽充數的思想。
三.游戲規則和程序:
1、所有的學員都應該圍成一圈,每位學員都應該將他的手放在前面的學員的肩上;
2、聽從訓練者的指揮,然後每位學員都應該徐徐坐在他後面學員的大腿上;
3、坐下之後,培訓者可以再喊出相應的口號,例如齊心協力、勇往直前;
4、可以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看看那個小組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獲勝的小組可以要求失敗的小組表演節目;
瘋狂的設計
一、游戲類型:益智型、團體合作型
二、游戲目的:增強組員的團體合作能力
三、游戲人數:至少兩個小組,每組10人左右
四、游戲道具:小紙條、筆(工作者提前准備)
五、游戲規則:
第一輪:小組成員派一個代表抽出一個工作者提前准備的26個字母中的兩個,然後用最短的時間擺出這個字母。
第二輪:小組成員派一個代表抽出一個工作者提前准備的一個單詞,然後用最短的時間擺出這個單詞。
六、游戲時間:30分鍾
⑷ 有哪些游戲的游戲文化和游戲哲學讓人難忘
那肯定是《風之旅人》了!這個不到2G的游戲獨立游戲,充滿東方的神韻,也有著莫名的孤單感。在這趟孤獨的旅程中,有沙丘、谷地、雪山、雲海和巨大的塔,玩家控制著兩個瘦小的紅袍身軀,在廢墟中穿越,直至去到山的那段。它需要玩家打從心裡平靜地代入角色中,在去到山的旅途經歷種種哲學的思考!山的那一邊是怎樣?為何遺跡被破壞?朝聖的目的?等等問題。
⑸ 給小哲學家的101個游戲讀感
這將是我的第一本哲學書,如果這本書的書名中有哲學史三個字,我可能會本能的退避三舍,因為這將是我的第一本哲學書,如果這本書的書名中有哲學史三個字,我可能會本能的退避三舍,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哲學都是深晦艱澀難懂的東東,足可以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書名,怎麼感覺會寫滿八卦的意味,八卦的東東最能引人好奇,更何況網上很多人評論,說這就是哲學史版的明朝那些事兒。好吧,鑒於對明朝那些事兒的喜愛,我的第一本哲學書就非它莫屬了,雖然厚的象磚頭。 歷史上有一個規律,在斗爭中,哲學總是站在弱者一方。因為哲學講思辨,講道理,而只有弱者才會去講道理,強者不需要講理。此外哲學的質疑精神,也只有在弱者面對強權的時候,才有質疑權威的需要。 看到這似乎明白了,哲學這東東個性十足呀,不聽從長輩、書本的灌輸,也不會被強權、權威所左右,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思考,自己找答案。夠酷! 但哲學家們也有個讓人頭疼的癖好,喜歡不停的問問題,直到你崩潰,所以哲學家都該是辯論高手。 今天的看書收獲如下: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亞里士多德是亞歷山大的老師,亞歷山大和托勒密一世是好朋友,托勒密 一世建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收集保存了很多哲學著作,保羅在傳播基督教的過程中,用哲學這個武器,生生把這個不入流 的小教派傳播成世界性宗教。。。所以,哲學,厲害!學好了以後不怕和老公打架了。 讀書心得: 哲學是個什麼東東呢?能讓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嗎?能洞悉世間一切規律及秘密嗎?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嗎?帶著所有的好奇和虔誠,我翻開了此書的第一頁,於是在這個烏煙瘴氣的會場里,我看到了一位位哲學大師: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丁路德、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尼采、羅素、維特根斯坦、波普爾……帶著他們各自的理論,吹鬍子瞪眼睛的吵來吵去,我推翻你的理論,他又推翻我的理論,辯來辯去亂作一團,讓我這個純潔求知的旁觀者看得目瞪口呆,最後繞了一圈,誰也沒能說服誰,而我也沒找到要找的答案。 這真是一本奇怪的書,內容亂七八糟卻引人入勝,每一種理論荒謬透頂卻又耐人尋味,每一位大師個性囂張卻又頑皮可愛,每一種思想天馬行空卻又極富智慧。 合上書,退出會場,哲學是個什麼東東,依然沒有答案,我卻開始深深的喜歡;知道自己是誰嗎?依然不知道,但我卻更有自信;找到這個世界的終極規律及秘密了嗎?沒找到,卻發現自己更看清了這個世界;得到人生意義的答案了嗎?沒有,內心深處卻變得更加堅定而自然。 這是一本讓自己受益的好書,就此鑒定完畢。 方案2、 用了三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比較流行的哲學啟蒙讀物,說實話看得不太懂,我也就是高中大學時候接觸過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而且也學得不扎實,我的哲學知識水平很一般般,但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始終覺得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一家獨大,而且幹嘛老批評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可能實現嗎?一系列的疑問伴隨了我的中學生活,給出我答案的只有試卷而已,到了大二還必修馬克思唯物思想,而且考卷做起來也不簡單,很多同學這門課掛了,我勉強過關。以上就是我的哲學歷史,我對哲學的思考水平也就這些。之後的日子裡也會讀一些心靈雞湯里的文章涉及到哲學的問題,但也都很淺,接著便是接觸到的一些宗教也帶有哲學的思辨,當然唯心主義思想和神學觀點絕對必須。在我的印象中,凡是哲學成績大有成就者都出家做和尚去了,我一度認為把人生看開了,也就真的放下了,但目前的我達不到這水平,也不想出家,我覺得現在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好不容易爭取了自己的自由和時間,就要好好地珍惜。 好了,說說這本書,很多人讀完,對作者的褒貶兩極化,這很正常,哲學不是很簡單就能出本書的。我個人覺得它用來入門哲學很不錯了,我讀完後,瞬間腦容量大增,認識了很多名人,比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斯賓諾莎,休謨,牛頓,康德,黑格爾,尼采,叔本華,羅素等歷代西方哲學家。 學知識先認識人的話,就能夠更好地學習了,畢竟我對復雜的推理提不起興趣來,反倒對作者提及的人物八卦很感興趣,後來讀進去後,也對我們一直視為神經病的哲學方式--唯心主義感到憤憤不平,人家哲學體系是唯心和唯物兩部分,我們的教育可好,砍掉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獨大,這簡直就是件很差勁事情,你幹嘛不讓學生們把知識都接觸到,這是我國教育的失敗地方,對於真理的掩蓋和不負責任態度。 讀完了這本書後,結果作者也沒給我們什麼明確答案,或者可以說哲學史就一直在糊塗著呢,然後作者給了我們他個人的觀點,實在是好中庸啊,哪邊都不得罪,但看得出也是作者負責任的態度,接不接受就是讀者自己的問題了,我覺得作者還是要拿出更加嚴謹的書寫態度,沒必要太為讀者考慮。 哲學的問題是一輩子問題,我認同:懷疑是哲學的開始,凡事萬物都應當被懷疑。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非常切合人生的主題,但不要理解為「我思,故我在。」兩者並不是因果關系,而是一種邏輯關系,大意為「如果說這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假的,那麼在這個時刻,我可以證明我是在思考的,那麼我的思想就是真實的。」真理的世界是怎樣的,無人得知,但探求真理的過程是人類永久的話題。 思考既是真理。 1.物質無限地分下去,最後剩下的,一定是不佔據這空間的「東西」----要是占據空間就不能再分下去了。這「東西」不佔據空間,所以它不是物質。所以它是精神。所以一切物質都是由精神組成的。萊布尼茲給這些不能再分了的,不佔據空間的東西名叫「單子」,他的理論稱為:單子論。 2.用物理學去解釋包括人類意識在內的整個世界,這種觀點就叫做「機械論」 3.斯賓諾沙認為世界是一個實體,世間萬物以及我們自己都是實體的一部分,也就是神的一部分。 4.一旦一個知識不具備時間、空間和因果律的要素,我們就完全不能理解。 5.科學就是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上的,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篩選出來的理論。 6.科學並一定是解釋、改造世界的唯一標准。 7.世界觀:客觀經驗世界、主觀經驗世界、非經驗世界(神界) 舉例:星球運行規律、一首歌的感受、形而上學 認識論: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主觀經驗和個人喜歡、信仰或者不可知論。在我的印象里,哲學都是深晦艱澀難懂的東東,足可以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書名,怎麼感覺會寫滿八卦的意味,八卦的東東最能引人好奇,更何況網上很多人評論,說這就是哲學史版的明朝那些事兒。好吧,鑒於對明朝那些事兒的喜愛,我的第一本哲學書就非它莫屬了,雖然厚的象磚頭。 歷史上有一個規律,在斗爭中,哲學總是站在弱者一方。因為哲學講思辨,講道理,而只有弱者才會去講道理,強者不需要講理。此外哲學的質疑精神,也只有在弱者面對強權的時候,才有質疑權威的需要。 看到這似乎明白了,哲學這東東個性十足呀,不聽從長輩、書本的灌輸,也不會被強權、權威所左右,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思考,自己找答案。夠酷! 但哲學家們也有個讓人頭疼的癖好,喜歡不停的問問題,直到你崩潰,所以哲學家都該是辯論高手。 今天的看書收獲如下: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亞里士多德是亞歷山大的老師,亞歷山大和托勒密一世是好朋友,托勒密 一世建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收集保存了很多哲學著作,保羅在傳播基督教的過程中,用哲學這個武器,生生把這個不入流的小教派傳播成世界性宗教。。。所以,哲學,厲害!學好了以後不怕和老公打架了。 讀書心得: 哲學是個什麼東東呢?能讓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嗎?能洞悉世間一切規律及秘密嗎?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嗎?帶著所有的好奇和虔誠,我翻開了此書的第一頁,於是在這個烏煙瘴氣的會場里,我看到了一位位哲學大師: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丁路德、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尼采、羅素、維特根斯坦、波普爾……帶著他們各自的理論,吹鬍子瞪眼睛的吵來吵去,我推翻你的理論,他又推翻我的理論,辯來辯去亂作一團,讓我這個純潔求知的旁觀者看得目瞪口呆,最後繞了一圈,誰也沒能說服誰,而我也沒找到要找的答案。 這真是一本奇怪的書,內容亂七八糟卻引人入勝,每一種理論荒謬透頂卻又耐人尋味,每一位大師個性囂張卻又頑皮可愛,每一種思想天馬行空卻又極富智慧。 合上書,退出會場,哲學是個什麼東東,依然沒有答案,我卻開始深深的喜歡;知道自己是誰嗎?依然不知道,但我卻更有自信;找到這個世界的終極規律及秘密了嗎?沒找到,卻發現自己更看清了這個世界;得到人生意義的答案了嗎?沒有,內心深處卻變得更加堅定而自然。 這是一本讓自己受益的好書,就此鑒定完畢。 方案2、 用了三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比較流行的哲學啟蒙讀物,說實話看得不太懂,我也就是高中大學時候接觸過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而且也學得不扎實,我的哲學知識水平很一般般,但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始終覺得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一家獨大,而且幹嘛老批評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可能實現嗎?一系列的疑問伴隨了我的中學生活,給出我答案的只有試卷而已,到了大二還必修馬克思唯物思想,而且考卷做起來也不簡單,很多同學這門課掛了,我勉強過關。以上就是我的哲學歷史,我對哲學的思考水平也就這些。之後的日子裡也會讀一些心靈雞湯里的文章涉及到哲學的問題,但也都很淺,接著便是接觸到的一些宗教也帶有哲學的思辨,當然唯心主義思想和神學觀點絕對必須。在我的印象中,凡是哲學成績大有成就者都出家做和尚去了,我一度認為把人生看開了,也就真的放下了,但目前的我達不到這水平,也不想出家,我覺得現在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好不容易爭取了自己的自由和時間,就要好好地珍惜。 好了,說說這本書,很多人讀完,對作者的褒貶兩極化,這很正常,哲學不是很簡單就能出本書的。我個人覺得它用來入門哲學很不錯了,我讀完後,瞬間腦容量大增,認識了很多名人,比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斯賓諾莎,休謨,牛頓,康德,黑格爾,尼采,叔本華,羅素等歷代西方哲學家。 學知識先認識人的話,就能夠更好地學習了,畢竟我對復雜的推理提不起興趣來,反倒對作者提及的人物八卦很感興趣,後來讀進去後,也對我們一直視為神經病的哲學方式--唯心主義感到憤憤不平,人家哲學體系是唯心和唯物兩部分,我們的教育可好,砍掉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獨大,這簡直就是件很差勁事情,你幹嘛不讓學生們把知識都接觸到,這是我國教育的失敗地方,對於真理的掩蓋和不負責任態度。 讀完了這本書後,結果作者也沒給我們什麼明確答案,或者可以說哲學史就一直在糊塗著呢,然後作者給了我們他個人的觀點,實在是好中庸啊,哪邊都不得罪,但看得出也是作者負責任的態度,接不接受就是讀者自己的問題了,我覺得作者還是要拿出更加嚴謹的書寫態度,沒必要太為讀者考慮。 哲學的問題是一輩子問題,我認同:懷疑是哲學的開始,凡事萬物都應當被懷疑。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非常切合人生的主題,但不要理解為「我思,故我在。」兩者並不是因果關系,而是一種邏輯關系,大意為「如果說這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假的,那麼在這個時刻,我可以證明我是在思考的,那麼我的思想就是真實的。」真理的世界是怎樣的,無人得知,但探求真理的過程是人類永久的話題。 思考既是真理。 1.物質無限地分下去,最後剩下的,一定是不佔據這空間的「東西」----要是占據空間就不能再分下去了。這「東西」不佔據空間,所以它不是物質。所以它是精神。所以一切物質都是由精神組成的。萊布尼茲給這些不能再分了的,不佔據空間的東西名叫「單子」,他的理論稱為:單子論。 2.用物理學去解釋包括人類意識在內的整個世界,這種觀點就叫做「機械論」 3.斯賓諾沙認為世界是一個實體,世間萬物以及我們自己都是實體的一部分,也就是神的一部分。 4.一旦一個知識不具備時間、空間和因果律的要素,我們就完全不能理解。 5.科學就是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上的,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篩選出來的理論。 6.科學並一定是解釋、改造世界的唯一標准。 7.世界觀:客觀經驗世界、主觀經驗世界、非經驗世界(神界) 舉例:星球運行規律、一首歌的感受、形而上學 認識論: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主觀經驗和個人喜歡、信仰或者不可知論。 收起
⑹ 有哪些教育類的游戲可以推薦
推薦幾款可以邊玩邊學習的教育游戲軟體:
1、Poly Bridge
玩家必須製作一座或多座橋來讓車輛過河,涉及建築及物理學知識,開動腦筋,蔥粉發揮想像力,打造出相當荒謬或有趣的橋。
⑺ 有哪些游戲既能夠增長知識又有趣味性
太多了 。比如:大航海時代3,大航海家/海商王,運輸大亨黃金版這些都是。你可以學到很多主流教育無法學到的知識。沒有游戲可以教你線性代數和電路原理。基礎教育始終是一本地理歷史教科書,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它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軼事和一個會說話的兒童網路全書。在游戲中,你將成為15和16世紀的航海家和探險家。
一、了解大航海時代3在沉重的資金支持下,您將探索世界各地的神秘傳說,游覽名勝,了解人文地理,了解世界特色產品的分布,記住世界各大歷史名城的經度,你可以去以色列尋找死海文件的秘密,探索三大宗教的起源。可以去埃及解獅身人面像的經典數學題;你可以去尋找宏偉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和格蕾絲神廟,回答人們關於深海怪物和非洲叢林的問題,總之通過這個游戲,被調查者在很小的時候就對世界地理的熟悉。
最後,了解不僅對地理上的各種歷史文化甚至對當地的風俗習慣都充滿了興趣。
⑻ 有沒有一種電腦游戲,能反應部分人生哲學的
「游戲就像現實一樣麻木」,這句話是一款叫作《沙漠巴士(Desert Bus)》的游戲的片頭語。《沙漠巴士》號稱史上最無聊的游戲——它甚至沒機會正式發行,因為至少對多數以「好玩」為訴求的游戲玩家而言,它實在是太……現實了,現實到無聊,到瘋狂的程度。如果你覺得上次Littlewing介紹的《比基尼格鬥》已經足
夠無厘頭,足夠無聊,足夠爛,評分足夠低了,那麼《沙漠巴士》一定會讓你耳目一新,因為這款游戲帶來的無聊感覺是如此與眾不同,它從頭到尾都透著一股帶著黑色幽默的瘋狂。如果你領教過這個游戲,你會說:「原來看著那些身著泳裝的美女在我面前歡蹦亂跳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沙漠巴士》的玩法非常簡單,你只需要把一輛巴士從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桑市穿過沙漠開到位於拉斯維加斯的家中,操作也簡化到僅有左右方向和油門按鍵。如果僅此而已的話,那這款游戲簡直可以稱為一款不錯的模擬駕駛游戲了。這款游戲的變態之處在於:
1、游戲中的時間和現實中同步,也就是說你至少需要8個小時才能把車從圖桑開到拉斯維加斯;
2、游戲不能暫停,不能存檔,也就是說你只能一次性耗費8小時將游戲打穿;
3、別指望你可以玩點小伎倆,比如用工具卡住按鍵使其一直向前之類的手段矇混過關,或者在游戲過程中干點別的。你的巴士會向右跑偏,所以你必須時時按左鍵進行修正,否則巴士就會陷入公路旁的沙漠,游戲只能重新開始;
4、除了無盡的沙漠外,游戲沿途沒有任何風景可以欣賞,也沒有乘客上下車,甚至連一輛車都沒有,夜幕降臨後,除了你車燈照亮的范圍外,窗外會變得一團漆黑,而見到一次黃昏至少要玩12小時。所以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你所有的樂趣就在於一邊按著油門一邊調整方向,以不超過50公里的時速往前開;
5、最變態的是,如果你千辛萬苦將巴士開到終點,你只能在游戲中得到1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獎勵。
⑼ 有什麼哲學相關的游戲
游戲的哲學(原創)【回復 小八路 】:其實,游戲有游戲的哲學。
游戲就是一種任務,一種慾望,是另一種生活。生活中有慾望和任務,而實現一個慾望後新的慾望會產生。比如,你有手機了,你還要下載鈴聲,申請彩鈴業務。你有汽車了,你還要安裝VCD。你創立了一個企業,你又想壯大你的企業。你賺了錢之後,還想賺更多的錢。游戲也一樣,當你升了一級後,就想再升一級,得到了好的裝備後,你還想得到更好的裝備。慾望無止境,游戲無止境。
但是游戲的哲學不只怎麼簡單。
人為什麼要不斷的去實現慾望?因為,不實現慾望你會痛苦。促使你行動的,不是慾望,而是沒有實現慾望的痛苦。而慾望又是來自於痛苦。說的很拗口,不知道你能不能懂。舉個例子吧,人人都有缺錢的痛苦,人們才會這樣絞盡腦汁去賺錢。嬰兒沒有缺錢的痛苦,他也就沒有賺錢的慾望。
在游戲中,你要打怪物或者PK,PK輸了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而你只要擁有更高的級別和更好裝備,你就更容易戰勝別人。要想升級和獲得好裝備都要去打怪物,而打怪物的時候,總是級別高的,裝備好的更容易打死一個怪物。這又加深了你沒有高級別、好裝備的痛苦。這樣不斷循環,就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說到這里,彷彿游戲充滿痛苦。既然痛苦,人們為什麼還要沉湎其中。就像人生苦海無邊,為什麼我們還要不斷的追求,爭奪?釋迦摩尼發現了這一點,他要求人們四大皆空,進入極樂世界。但是又有幾個人能達到佛的境界。其實,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快樂的感覺。當你擺脫了某個痛苦時,快樂的感覺就會產生。或者說你實現了某個慾望後,快感就會產生。生活中也許你忽視了這一點。但是游戲讓他清晰的呈現出來。每個玩家都應該體會過打到好裝備時候的興奮心情,奪下沙城後,如釋重負的快感。這種感覺讓人回味無窮,生活中一些工作狂,也應該是體會到了這種快感,才對工作狂熱。
醫學證明,當人類完成一項任務後,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能使你感到快樂,忘記所有痛苦。海洛因就是一種能促使這種多巴胺分泌的葯物。而一款游戲就是一個讓你不斷獲得快樂的界面。它具備了產生多巴胺的各種條件,可以說是萬事具備,只須你參與進去。
游戲能讓人如此的瘋狂和沉湎,那麼,為什麼不能把生活變的像游戲呢?試著在每天早上起床後給自己這一天制定任務,當你完成任務後,你會獲得快樂的。馬克思主義規劃的共產主義社會里,人人都自覺的去工作,並把工作視為自己的需要。我想,這完全是可能的。
一個社會,痛苦越多,快樂也越多,就越活躍。發展也越快。古代人們因為生產力不夠發達,選擇歸隱,頓入空門來逃避痛苦。中西方都一樣,但是西方人更早的認識到原來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發展生產力,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最後達到共產主義。他們從征服自然中體會到了快樂,並互相認同,形成了西方的精神。而在東方中國,庭院深深的農業社會,維系強大的儒家思想,構建「和諧」的內部關系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在這樣的社會里人們過的自在,「擁有比西方人少的物質卻擁有比西方人多的精神」(梁實秋語),人們在這種精神勝利法之下,沒有了實事求是的性格,過得快樂而缺乏慾望。即便像曹雪芹嘗到家道衰弱的痛苦,他寫出巨著紅樓夢也只是揭露這個社會不和諧的地方,希望這個社會更「和諧」、更少點慾望。因此,中華文明雖然悠久,但是緩慢的流淌,最終遭受了百年的恥辱。
假如社會如一條河流,那麼慾望就是落差,精神文明、法治、道德、經濟體制等等上層建築就是岸緹,最快奔流的河流需要合適的堤壩。最快發展的社會也需要合適的上層建築。當然,我們更需要慾望。什麼是自由的社會?應該是能盡最大可能釋放其成員的慾望的社會。我們國家要想趕超發達國家,我們國家的公民就要比發達國家的人有更強的慾望,承受更大痛苦。貧富差距在拉大會增大社會公民的痛苦。這種痛苦會使你換做工作的熱情,創業的激情。也會變成仇視富人的動力。如果選擇了後者,那將是悲哀。
游戲的哲學我先只說到這里,太困了。
⑽ 哪些游戲可以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包括: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定和推理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其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比如察言觀色就屬於觀察,根據別人說的話想到他背後的含義,其中就有分析、概括、判定和推理,所以不要認為邏輯思維能力是很難培養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對於提高數學思維很有幫助,游戲使孩子輕松,快樂,趣味盎然,在游樂中去學習和探索。
小餅干游戲:假如孩子今天吃的是小金魚形狀的餅干,那麼你可以在白紙上畫一張金魚缸的圖,然後把金魚餅干放進去,讓你的孩子數數魚缸里有幾只小魚?然後可以把金魚餅干再拿出來一些,讓孩子再數還剩幾只?
製作一本計算手冊: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可以翻閱一些舊的目錄和雜志,你們可以一起計算每一頁上的照片、圖片,也可以把書中出現的數字都剪下來,按照大小排列,並粘在白紙上。
美味的數字:在你為孩子做點心的時候,給孩子一個量杯或者一個碗,然後把要量的份量和東西說出來,讓孩子一一量出來。這是非常簡單、非常美味的方法,能夠把體積和重量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