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如何做游戲
⑴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和敏感性。
2、在活動中鍛煉幼兒手上的小肌肉群,提高幼兒動作的准確性。
活動准備:
1、舊兵乓球若干。
2、紅、黃水粉每組各一盤。
3、廢舊的鞋盒蓋每人一個。
4、A4白紙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操作材料,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示範教幼兒在盒子里滾球,並說明要求。
【操作要求】
將兵乓球放在盒子里,讓幼兒雙手捧著盒子輕輕地滾動玩耍,掌握平穩,不使兵乓球滾到盒子外面去。
3、讓幼兒自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出示水粉顏料,並引導幼兒認識顏色。
5、教師示範"滾色",講解操作步驟,說明規則。
【操作步驟】
(1)將兵乓球放在紅色水粉的盤子里滾一下,讓兵乓球蘸上紅色水粉顏料。
(2)將蘸好水粉的"紅色球"放在有白紙的盒子里,雙手捧著盒子輕輕地滾動,讓白紙上留下紅色的軌跡。吸引孩子的興趣。
【活動規則】
(1)注意自身、桌面的衛生。
(2)手臟了,可以用濕毛巾擦乾凈;
(3)每個兵乓球蘸一種顏色。
(4)先用兵乓球蘸色,然後再放入盒子里。
(5)球要慢慢的滾,盡量滾到白紙的每個方向,而不使球落下來。
6、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滾色"的游戲,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滾色"的游戲,顏色由幼兒自選。每個兵乓球蘸一種顏色,然後逐次增多,滾球的速度要慢一點,盡量滾到白紙的每個方向,而不使球落下來。
7、滾好後,啟發幼兒想像滾出來的花紋可以做什麼(例如:窗簾布、桌布、衣服、手絹等用品)。
活動延伸:
將"滾色"出來的花紋紙放在手工區,讓幼兒折紙或剪紙等製作出簡單的生活用品模型。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撕紙塊,用膠棒粘貼的技能。
2、知道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要關心照顧它們。
3、萌發關愛環境的情感。
4、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設計意圖】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手工活動比較感興趣,它們又都很喜歡小動物,對小動物的關愛產生濃厚興趣。所以我設計了《小鳥回家》這節活動。通過讓幼兒學習撕紙,粘貼活動,培養幼兒的手工技能,讓幼兒自覺萌發愛護、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准備】
1、紅、黃、綠色彩紙,膠棒、小筐等。
2、小鳥圖片若干,大樹樹干圖。
3、游戲背景音樂《快樂的小鳥》。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學習撕紙塊,難點是撕紙的方法。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小鳥飛的動作進活動室,教師與幼兒聽音樂一起做手指游戲,活動手關節。
2、教師創設情境,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產生幫助小鳥的願望,指導幼兒撕貼樹葉。
教師與幼兒停在沒有樹葉的大樹邊談話:「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大樹)你們知道大樹怎麼了嗎?」(哭了)「大樹為什麼哭呢?」(沒有樹葉了)「這里原來是小鳥的家,可是現在,大樹媽媽一片樹葉都沒有了,小鳥們都不願意回來了,大樹媽媽真傷心呀!小朋友你們能想辦法讓小鳥快點回家嗎?想不想幫小鳥造一個家呢?」
「小朋友們剛才說的都很好,也幫大樹媽媽想了許多辦法,現在我們就用撕樹葉、粘貼樹葉的方法來幫助大樹媽媽好不好?幫小鳥造一個家。」
3、教師出示綠色彩紙,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輕輕撕成塊狀做「樹葉」。然後用膠棒塗在「樹葉」的一面,輕輕的貼到大樹上。
4、教師將紅、黃、綠色彩紙、膠棒放到小筐里,引導幼兒自由的選擇彩紙進行撕樹葉、粘貼大樹的活動。教師提醒每個小朋友撕完樹葉後要把廢紙、還有膠棒都要放到小筐裡面,不能亂扔垃圾,知道愛護活動室的環境。
5、教師出示已畫好的樹干圖,請幼兒為小鳥做一個美麗的家。幼兒自由撕紙,粘貼樹葉,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要將樹葉粘貼在輪廓內。(活動時伴有輕音樂)教師可增加點難度,讓幼兒學習撕各種各樣的樹葉。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6、出示「小鳥」,引導幼兒送「小鳥」回家。
教師:「小朋友,小鳥聽說大樹媽媽又長出了許多樹葉,都高興的飛來了。讓我們一起送小鳥回家好不好?」教師和個別幼兒一起將小鳥圖片粘貼到大樹上。
7、教師小結:為了給小鳥一個安全的家,請小朋友們要愛護、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關愛小動物。請小朋友們把垃圾撿起來放到紙簍里。
【活動延伸】
教師:「小鳥們都回來了,大樹媽媽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你們幫助了它,它希望我們再幫它一個忙,讓我們去告訴所有的人們,以後不能隨便摘樹葉,要愛護我們的大樹,愛護小鳥,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告訴幼兒園里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動結束,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小鳥飛》出活動室。
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通過撕紙讓小班幼兒的手臂和手一起動起來,也比較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們都知道大樹是小鳥的家,通過幫助大樹粘貼樹葉以及送小鳥回家,來讓幼兒知道愛護大樹愛護小鳥,並教育幼兒愛護身邊的環境。
小網路:鳥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長尾飛禽,後引申為能飛的昆蟲、地名等。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教材和幼兒行為基礎分析孩子們在美術活動中已經逐步認識並學會了繪畫短直線、曲線等線條對於螺旋線也有初步感知。但是對枯燥的線條練習又沒有興趣,所以結合幼兒興趣和經驗,創設了一個為小熊准備聖誕禮物而做棒棒糖的的情境。讓孩子們更加願意參與本次活動,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形狀的認識,尤其在螺旋線上獲得進一步的操作技能。活動中豐富了作畫工具和材料,從而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體驗在游戲情境中繪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棉簽作畫,表現棒棒糖的螺旋狀花紋。
2.體驗在情境中作畫的快樂。
活動准備
課堂准備:實物棒棒糖、范畫、PPT。
材料准備:棉簽、水粉顏料(紅、黃、綠)。
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幼兒行為指導要點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小熊,來聽聽小熊最近在忙些什麼呢?
提問:小熊最近在忙些什麼呀?
做禮物做棒棒糖故事激發幼兒興趣。
二、觀察實物,初步感知提問:棒棒糖是什麼樣子的呀?在圓圓的糖上你還看到了什麼?像什麼?
:棒棒糖身上有著一圈一圈的花紋,這樣的棒棒糖又好看又好吃,小動物們肯定會喜歡。圓圓的、紅色的、上面有線(蝸牛線)(教案:)一圈一圈的線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螺旋線特徵。
三、教師示範,講解方法
1.欣賞范畫,觀察不同樣式過渡語:瞧,小熊為小動物們做了這么多棒棒糖呢!
提問:這些棒棒糖都一樣嗎?
2.教師示範,講解操作方法:讓我們來看看小熊是怎樣來製作棒棒糖的!
:五彩棒棒糖還需要小魔咒哦!
兒歌:從里往外繞,先繞一個小圈圈,小小的小小的,再繞一個大圈圈,一圈又一圈,最後插緊小棒子。
過渡語:小熊為了做棒棒糖啊,的確忙壞了。你們想不想來幫幫它?
我也想幫幫這只熱心的小熊!為了幫助小熊,我還准備了一些小工具哦!
介紹操作材料。(棉簽)兒歌:小棉簽,蘸一蘸,親親大白紙,從里往外繞,先繞一個小圈圈,小小的小小的,再繞一個大圈圈,一圈又一圈,最後插緊小棒子。
(1)幼兒嘗試徒手練習:能乾的小手拿出來,我們一起來做棒棒糖。
(2)個別幼兒示範操作。
提問:哪個能乾的小朋友願意上來來試一試做個棒棒糖呢?
不一樣有大有小有紅的、黃的……幼兒徒手練習教師用兒歌的形式滲透作畫方法和要求教師引導其他幼兒也徒手練習,並共同用兒歌提示示範操作的幼兒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讓我們一起加油幫小熊做更多圓圓的、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棒棒糖吧!(做完的棒棒糖放置黑板。)幼兒選擇不同顏色進行以兒歌形式不斷提醒幼兒操作。
五、幼兒欣賞作品,教師。
提問:大家做了好多棒棒糖,你喜歡哪根棒棒糖?我們請這位小朋友來說說吧?
:小熊看到你們幫它做了這么多好看又好吃的棒棒糖,會說些什麼呢?彩色的、大的、有花紋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作品以及學會欣賞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充分感知多維度紅色。
2.嘗試跟著音樂的節奏運用紅色大膽進行塗鴉創作。
3.體驗紅色帶給人的熱烈情感。
活動准備
1.大開素描紙,水粉顏料,水粉筆。
2.馬蒂斯《紅色的室內》,克利《帶小旗的面具》。
3.音樂《歡樂中國年》。 (喜慶、歡快的`音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隨著音樂時而揮灑如流、時而奮筆疾書、時而緩慢塗鴉,從而體驗紅色的色彩情感)
活動過程
1.活動導人,感受多維度紅色。
(1)教師與喜歡紅色的幼兒討論:為什麼喜歡紅色,紅色帶給你什麼感覺。
(2)欣賞作品,感受多維度紅色。
欣賞馬蒂斯《紅色的室內》,感知紅色、橘紅色;欣賞克利《帶小旗的面具》,感知深紅色到大紅色的變換。
2.玩紅色,創作紅色世界。
教師:用手指蘸顏料,在紙上點一點,先來個小點點,再來一個大點點,轉一轉,轉出一個大太陽;用手指蘸顏料抹一抹,抹出別樣光芒。(教師邊操作邊講解,幼兒一起跟著塗鴉)
要點提示
1)幼兒操作時課配合《歡樂中國年》的音樂。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塗鴉。可以對幼兒說:在你們聽到節奏比較快的音樂時可以加快手上的動作、加大幅度、加重力量;在聽到節奏比較慢的音樂時可以放慢點速度、用輕一點的力……
3)可以不提供畫筆,直接用手、腳蘸顏料繪畫。
【評析】
在許多國家和一些民族中,紅色有驅逐邪惡的功能。比如在中國古代,許多宮殿和廟宇的牆壁都是紅色的。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對應的顏色就是紅色,紅色表示喜慶,比如在婚禮上和春節,人們都喜歡用紅色來裝飾。
紅色是火、是熱情的火、是熱情的火太陽。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及表現美的能力;
2、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3、學慣用線條的形狀疏密排列變化裝飾各種各樣的魚。
活動准備
1.環境布置:布置「海底世界」牆飾;
2.各種線描畫魚範例(突出形態的不同和黑、白、灰效果)若干;
3.「海底世界」影碟、彩筆、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發幼兒認識海底世界的興趣,了解海底各種各樣的形態及花紋的魚。
1.提出問題:海底有什麼魚?(幼兒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觀察魚的形狀,回答魚身上的花紋有什麼不同?(幼兒自由交流回答)
(二)情景導入
1.講述故事:大海媽媽和魚寶寶。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媽媽帶著它的魚寶寶到了我們班。
2.在海洋背景圖上出示範例,欣賞討論。
討論:
(1)魚寶寶的身體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幼兒討論交流)
(2)魚寶寶穿了什麼衣服,它和我們剛才在電視里看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自由討論)
小結:魚寶寶都有頭、身體、尾、鰭,它和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是一樣的,但電視里的魚色彩鮮艷而這些魚寶寶身上穿的衣服是單色的,有許多線條、圖案,有疏有密地排列著。
3.提出要求,續編故事
(1)師:有一天,許多船開來了,船上的人用網把魚寶寶網走了(收起範例),還留下許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媽媽都喘不過氣了,沒有了美麗可愛的魚寶寶,大
海媽媽傷心極了,我們該怎樣幫助大海媽媽呢?
(2)啟發幼兒畫個漂亮的魚寶寶送給大海媽媽。
(二)幼兒創造性地畫線描畫: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提出要求:大海媽媽說:她最喜歡個子大大的穿單色花紋衣服的魚寶寶,如果是她從沒見過的魚寶寶就會更喜歡。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啟發引導
a、啟發幼兒先畫出自己喜歡的魚的形狀,要畫滿整張畫紙,然後再給它穿上單色花紋衣服。
b、鼓勵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魚的花紋。重點提醒:畫出線描的黑、白、灰效果。
c、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用不同花紋進行裝飾。
d、啟發能力強的幼兒多畫幾條不同的魚。
(3)幼兒把畫好的魚剪下貼到「海底世界」牆飾上,展示並互相評價作品。
(四)結束部分:做「小魚游」律動,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製作柳條的技能和方法,鍛煉孩子手部肌肉群,提高動手能力。
2.知道春天已經到了,柳樹開始發芽了,激發孩子觀察春天顯著的季節特徵。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准備:
1.自製的柳樹樹干、柳條。
2.用縐紙剪好的柳條。
3.膠水、抹布每組一份。
4.幼兒已看過柳樹。
5.已貼好柳葉的柳條一條。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一起幼兒興趣。
二、出示已貼好柳葉的柳條,引導幼兒對柳樹的經驗。
三、教師示範講解。
拿一條柳條放在桌子上,再拿一片葉子,用食指蘸一點膠水抹早葉子一端,然後貼在柳條上,左邊貼一片,右邊貼一片,然後再左邊貼一片右邊貼一片,貼滿為止。
四、幼兒製作柳條,教師指導。
1.膠水放在桌子中間,從籃子里選一條柳條。
2.貼好柳條,用抹布擦手,坐在藍線上。
五、比比柳條的長短,並貼到樹幹上。
1.個別幼兒比。
2.集體幼兒比。
師生一起把柳樹姑娘請到自然角。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像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雙手交替的方式將彩色紙撕成長條、大小塊,進行粘貼造型。
2.能較大膽合理的運用鮮艷的顏料進行點畫、印畫裝飾。
3.體驗美工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1.一組一張大的沒塗色的小動物圖片。
2.紅、黃、藍彩色紙和彩色顏料若干,漿糊、棉簽、大花衣服的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1.欣賞"漂亮的衣服",感受服裝上的條紋、色塊圖案之美。
師:這里有這么多漂亮的衣服,他們是什麼樣子的呀?你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幼兒個別介紹或相互介紹。
2.出示空白的小熊、小兔等小動物底圖,交代活動內容及要求。
師:小動物們沒有漂亮的衣服穿,真傷心,你們願意幫他們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嗎?。
(1)示範雙手交替撕紙。鼓勵幼兒撕出長條或小塊。(幼兒徒手模仿撕紙動作)
(2)教師將撕好的長條和塊狀的紙片貼在小動物的身上。
(3)示範手指點畫或紙球印畫方法,並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3.幼兒進行操作活動。
分成兩組操作,一組撕貼畫,一組手指點畫。
(1)撕貼畫組:桌子上放一個小筐,請幼兒將撕好的彩紙放在小筐里,不要隨地亂扔。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將紙條按一定的順序,如從上往下或從左至右粘貼,並注意顏色的搭配。(教師可將紙折成長條後再讓幼兒撕,減輕難度)
(2)手指點畫組:指導幼兒蘸一種顏料點畫後把手擦乾凈再蘸另一種顏料點畫,並注意色彩的搭配。
4.展示作品,相互欣賞。
活動延伸:美工區中可提供材料繼續製作。
反思:
孩子們對小動物是非常的喜歡。在活動中,雖然,孩子們都能融入到活動中來。但從活動過程來看,孩子們由於剛入園的年齡特點,不敢回答問題。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慢慢培養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讓他們敢說,會說。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分部畫百合花。
2、知道百合花的含意。
3、體驗想像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能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准備
1、百合花圖片。
2、百合花分解圖。
活動過程
1、百合花圖片
——小朋友你們都認識這個百合花吧!
——百合花漂亮不啊?今
——我來學畫百合花吧!
2、學畫百合花
——畫個像扒開的香蕉皮。
——在兩個分叉上畫上三個叉,像花朵了。
——花朵中間畫天線,接著畫花梗兩個豎線。
——最後畫上長長的葉子。
——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百合花的含意
——你們知道咱們天為什麼學畫百合嗎?
——百合含意中有一句是表示偉大的愛。
——世界上對我們的愛最偉大的是媽媽。
——馬上到母親節了,我們可以畫百合花和康乃馨送給媽媽。
活動反思:
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認真的去創作,但在同伴之間進行合作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該去找誰進行合作,需要老師一個個的去幫助他找小夥伴,最後還是很不錯的完成了《百合花》創作。通過這個活動,我發現,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是很強,需要多多引導。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1.仔細觀察手的外形特徵,並用簡單的語言講述。
2.根據手的外形大膽想像,繪畫。
活動准備:1.繪畫材料:圖畫紙,勾線筆。
2.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游戲,豐富幼兒的想像。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猜謎將活動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來猜一猜「兩課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能算還會畫,天天幹活不說話」。
二、基本部分
1.看看、說說自己的手
師:伸出自己的手,仔細觀察自己的手,說說自己的手的什麼樣的,誰來說一說?(先自由觀察講述,再集體交流)。
如:10個手指、手掌、手背,以及各手指的名稱。
2.游戲「小手變變變」
組織幼兒做「手指游戲「和「小手變變變」,引導幼兒用手做出各種造型,並啟發他們想一想像什麼,要求想的越多越好,並且與別人的不一樣。
3.學習繪畫(引導幼兒欣賞「小手變變變」作品,並在手的基礎上進行添畫活動)
(1)組織幼兒進行「手的聯想畫」圖片欣賞。
(2)指導幼兒用勾線筆沿手的邊緣描畫(可擺放不同的手形)。
(3)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想像、添畫。適當做一些示範。
(4)指導個別幼兒進行繪畫。
4.欣賞作品,交流感受。
師:小朋友們畫得都不錯,現在請小朋友們來介紹自己的「小手」變成了什麼?
請畫的和別人不一樣的小朋友自己介紹作品。鼓勵模仿老師作品的小朋友。幫助畫的有所欠缺的幼兒學習應該怎麼畫。欣賞每個小朋友的作品。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小手畫得都不錯,希望你們以後要愛護小手,讓我們的小手更加的健康靈巧!
⑵ 有誰知道用垂柳條做的挑棍游戲
把所有挑棍抓在手中,垂直與桌上,放手。棒棒撒開後,然後將挑棍一根根地挑起來收回,但不能動到或碰到別的小棒。失手者,換另一玩家提取。誰挑回的小棍越多,收集的分數越高,誰就是贏家。
⑶ 小時候用柳樹做的一種棍子游戲
挑棍子,每根棍子尾部都有不同的記號,挑的時候不能動到別的棍子。
⑷ 誰還記得小時候用柳樹做成的青棍,光棍,扁擔這個游戲中有哪些名字嗎我記不齊全了
豬頭,花棍,青皮,白羊,中節。
柳樹是一類植物的總稱: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 Kimura、垂柳 Salix babylonica Linn.柳屬多為灌木,稀喬木,無頂芽,合軸分枝,雄蕊數目較少,蟲媒花等特徵表明,較楊屬與鑽天柳屬進化。
本屬世界約520多種,主產北半球溫帶地區,寒帶次之,熱帶和南半球極少,大洋洲無野生種。我國有257種,122變種,33變型。各省區均產。
柳樹的形態特徵如下:喬木或匍匐狀、墊狀、直立灌木。枝圓柱形,髓心近圓形。無頂芽,側芽通常緊貼枝上,芽鱗單一。
葉互生,稀對生,通常狹而長,多為披針形,羽狀脈,有鋸齒或全緣;葉柄短;具托葉,多有鋸齒,常早落,稀宿存。
葇荑花序直立或斜展,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稀後葉開放;苞片全緣,有毛或無毛,宿存,稀早落;雄蕊2-多數,花絲離生或部分或全部合;腺體1-2(位於花序軸與花絲之間者為腹腺,近苞片者為背腺)。
雌蕊由2心皮組成,子房無柄或有柄,花柱長短不一,或缺,單1或分裂,柱頭1-2,分裂或不裂。蒴果2瓣裂;種子小。多暗褐色。
⑸ flash柳條擺動怎麼做
具體步驟:
1、製作單條柳枝擺動的元件,使用逐幀動畫或者傳統補間動畫。
2、將不同的擺動的柳枝元件分別放在不同的圖層(排列開來,不要重疊)
給你做了一個源文件,供你參照。請從雲盤下載。
網頁鏈接
⑹ 小時候用柳條玩的游戲
是啊!不過一般都有賣的棍子,有顏色的,比如黃色是幾分,紅色是積分最後結算誰的分值多誰就獲勝
⑺ 誰還記得小時候用柳樹枝做的青棍、豆、腰的小游戲么
終於找到知音了,我剛想起來這游戲就在網上搜搜誰也玩過。你說的這個我玩過,80後女生小時候很愛玩的游戲。但叫法可能不太一樣,我記得有一、二、三、青棍、白條具體幾根,還有些什麼忘了。
我是湖南益陽的,我們那的玩法是一把散開,一次撿一根,下面的棍不能動。動了就輪到別人撿。最後像打撲克一樣算輸贏。青棍最大等於大王,白棍算小王。
不知你是哪裡的,還能回憶出更多細節嗎,有點久遠了忘了。
⑻ 如何使用農村資源豐富幼兒游戲教案
利用鄉土資源 豐富幼兒游戲活動 甘肅省玉門市第一幼兒園 張萍 游戲是幼兒自發地、自主地與空間、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 境性活動。幼兒園是幼兒游戲的主要場所,幼兒的游戲水平、幼兒 在游戲中的發展直接取決於教師為其創設的游戲環境和提供的游戲 材料。我園立足於鄉鎮幼兒園的實際,結合鄉土化主題活動的開展, 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具有鄉土特色的游戲活 動,把游戲活動延伸到自然、社會、家庭中去,讓每個幼兒在環境 中獲得自由、自主、和諧、愉悅的發展,真正體現出陶行知先生所 倡導的「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資源」的教育思想。 一、利用鄉土資源豐富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 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我們根據 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 鄉土資源,為孩子創設具有鄉土特點的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 音樂區、運動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 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游戲環境。如在「家鄉的 春天」主題活動中,老師帶領幼兒創設了自然角,那嫩綠的蒜苗、 胡蘿卜苗、豆苗、麥子、玉米,飼養角里可愛的烏龜、蝌蚪、小魚 兒,再加上奇形怪狀的小石子,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而鮮活的微 型自然界。在開展主題活動「泥沙樂」時,老師在區角里准備了大 盆細沙,投放了不同大小的飲料瓶、紙盒、小篩子、小鏟子,供幼 兒探索沙子的特性,同時還提供飲料瓶讓幼兒自製玩沙的鏟子、小 桶等,從這里可以更多的發現孩子們智慧的萌芽、創新的火花。在 「種子的妙用」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紛紛從家中帶來了花生、麥子、 豆子、桃核等各種各樣的種子投放在自然角供幼兒觀察,並師生共 同布置探索區「我認識的種子」 ,給幼兒提供了觀察、對比、討論種 子的機會;在美工區,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種子及乳膠、棉簽、雙面 膠、泡沫板等材料,讓孩子自由進行「種子貼畫」 。那一幅幅稚嫩的 作品,閃現著孩子們創造的火花。在《好玩的石頭》 》主題活動中, 老師帶幼兒撿來大大小小、顏色各異的石頭投放在活動區,孩子們 在那裡練習數數、排序、比多少,在石頭上畫畫,用石頭印畫、滾 畫、拼貼畫,能玩出那麼多花樣。這些材料的利用既豐富了區域活 動的內容,還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 二、利用鄉土環境和材料豐富幼兒戶外游戲活動。 鄉土資源中很多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又不用花錢的環境和材料, 都可以用來開展富有特色的戶外游戲活動。我們組織幼兒踏青、春 游、揀落葉、撿石子、捉昆蟲,讓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 的花草樹木、鳥語花香,同時,幼兒在過水溝、走田埂、爬土坡的 活動中不僅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而且還鍛煉了幼兒的身體、 培養了幼兒堅強勇敢的良好品德。秋天老師帶幼兒去農庄掰玉米棒、 摘玉米葉、抽玉米穗、搓玉米籽,帶孩子用玉米桿、玉米棒、玉米 籽製作長槍、手榴彈、手雷,玩「學做解放軍」的游戲;用南瓜、 冬瓜、西瓜、甜瓜玩體育游戲《運瓜樂》 ;用廢舊輪胎玩各種背、抬、 滾、跳、爬的游戲。發動家長利用鄉土材料製作各種可以讓幼兒玩 一玩、做一做、鍛煉鍛煉的器械,如高粱桿、木頭、黃沙、鋸削、 刨花等,經過加工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戶外活動器具:用木頭自製小 推車、擔水的扁擔、陀螺、打尕;用木棍做木馬、花轎;用柳條做 山洞、 做體操圈; 用鋸削做沙袋、 用黃沙做沙包、 用岌岌棍做挑棍…… 這些玩具既漂亮又實用,遠比在商店買的運動器具更具有野趣和挑 戰性,更能讓孩子在鍛煉、游戲中獲得快樂。 三、利用鄉土材料豐富角色游戲活動。 在角色游戲的開展過程中,幼兒、家長和教師都是游戲材料的 收集者,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我們和幼兒一起討論、商量各種材 料的特點與用處,為開展角色游戲活動奠定基礎。在商店和超市的 游戲中,有孩子們自己收集的各類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包裝盒、塑料 瓶;在醫院游戲中,有用一次性紙杯做的聽筒、紙盒做的 X 光機器、 廢舊報紙做成的各種葯丸;在娃娃家游戲中,各種各樣的包裝盒在 教師與孩子的加工後,變成了娃娃家裡的電腦、電視、空調、洗衣 機、傢具、灶具,變成了馬路上的各種汽車、小區的漂亮樓房。在 美食城游戲中,孩子們用紗布、海綿、泡沫紙、橡皮泥、廢舊的布 做成的胡蘿卜和青椒、藕、面條、各種燒烤等。這些游戲材料干凈 衛生、經濟實惠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給孩子留下了較多的想像、 創造的空間。 四、利用鄉土材料豐富建構游戲活動。 石頭、沙子、黃泥等這些都是農村取之不盡的自然材料,幼兒 對這些材料都有著天生的感情,建構游戲中,我們將石頭洗凈,選 取干凈的黃沙與細膩安全的黃泥讓幼兒進行建構活動。孩子們用石 頭蓋房子,用黃沙堆砌、塑造各種造型,用黃泥製作小動物。另外, 我們還提供大小不同的紙盒和各種飲料罐,讓幼兒堆積成各種形狀 的樓房;提供大小不同的木塊,供幼兒進行造型創作。 「農家小院」 中成串的谷穗、玉米、辣椒、稻草製作的糧倉;用蔬菜製作的南瓜 娃娃、馬鈴薯小豬、玉米老爺爺、蘿卜船,絲瓜瓤製作的長頸鹿, 都是老師與孩子們的得意創作。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 力,還豐富了幼兒的想像力。 鄉土材料在幼兒游戲活動中的利用,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豐 富孩子們的經驗,彌補了鄉鎮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拓展了幼兒 園教育內容,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更加關心社會,了解 家鄉,更加關注家鄉的變化,並從中體驗到一種被社會接納、重視 的感受,形成對家鄉的良好情感。同時,也折射出了老師的教育思 想、教育智慧,更體現了我們的教育理念。
⑼ 兒時玩的游戲,用柳枝條做成的小棍棍,分等級,有光棍、扁擔、豆角啥的,請問有誰記全了的么
青棒、花棒、蔑皮、和尚(光棍)、扁擔、框、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