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常規有哪些
A. 幼兒園常規包括哪些方面
幼兒園常規包括如下
1、從進入幼兒園起
保持情緒愉快,積極地來園參加活動,並且懂得禮貌打招呼,配合保健醫生晨檢,身體不適要及時告訴老師,入園時不攜帶零食,物品。
2、進餐常規
飯前洗手後,小朋友坐在自己位置上安靜進餐,會正確地使用碗勺,獨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細嚼慢咽,不偏食。不撒飯,保持桌面和衣服干凈。飯後放好碗勺並用自己的餐巾擦嘴,飯後洗手。
3、早操常規
認真跟老師進行早操活動,聽口令、站好隊,跟著老師學會做徒手操、輕器械操。
4、集中教育活動常規
活動中能注意聽老師、同伴講話,發言先舉手,大膽在集體面前回答問題,養成良好的語言聽說習慣,活動中喜歡動腦,大膽操作,養成正確的用眼、握筆、坐立、舉手發言的姿勢培養良好習慣。
5、游戲常規
積極參加各項游戲活動,會收放玩具和使用玩具。遵循游戲規則,不喊叫,不亂跑,學習與同伴合作,主動交往,愛護玩具,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選擇游戲材料、內容、同伴、角色、場地。
B. 傳統游戲有哪些及玩法
1、丟手絹:
開始前,准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游戲開始,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丟手絹的人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後。
被丟了手絹的人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然後迅速起身追逐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奔跑,跑到被丟手絹人的位置時蹲下,如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
C. 有哪些游戲規則
如下:
1、情景:晚會
詞語:報幕、綵排、致辭、朗誦、遞話筒、鞠躬、合唱、拉手、表演節目、拒絕表演節目。
2、情景:演講課上
詞語:叫「老師」、舉手、坐下、點頭、回答問題、說「老師好」、起立。
3、情景:KTV
詞語:點歌、情歌對唱、拒絕唱歌、擊掌、說歌手名、鼓掌、點頭、說「好聽」、說「好難唱」、唱兒歌。
4、情景:軍訓
詞語:立正、稍息、跨立、齊步、拒絕表演節目、向右看齊、報數、敬禮、蹲下、向右轉、舉手、立定。
不要做挑戰游戲規則:
頭上戴一條布帶,在每個人的布帶上都會貼上精心准備好的卡片,卡片上寫著被貼紙的人不能做的事或者不能說的話(也有陷阱卡),一旦被貼紙的人做出紙片上的事,就是中招了,要接受懲罰。
懲罰完中招的人之後,會貼上另外的卡片,參與人員需要不斷地用各種方法引誘、陷害別人中招。游戲中每個人自己都只能看到其他人而看不到自己的紙片,所以在「引誘陷害」別人的同時,又要提防被別人「陷害」。
D. 游戲類型有哪些
游戲的分類有:1、角色扮演游戲。2、動作游戲。3、冒險游戲。4、動作冒險游戲,5、策略游戲。5、戰略類角色扮演。6、格鬥游戲。7、射擊類游戲。8、益智類游戲。9、體育競技類游戲。10、卡片游戲。11、桌面游戲。12、音樂游戲。13、手機游戲。14、泥巴游戲。
游戲的主要成分有目的、規則、挑戰及互動。游戲一般會有心理或是身體上的刺激,許多游戲可以培養相關技巧,有體能性、教育性、模擬性或心理上的意義。
從公元前2600年起,游戲就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出現在所有文化中,像烏爾王族局戲、塞尼特及播棋都是其中歷史相關悠久的游戲。
游戲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前者如下棋、積木、打牌等,後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繩等器材進行的活動,多為集體活動,並有情節和規則,具有競賽性。當前日常用語中的「游戲」多指各種平台上的電子游戲。電子游戲有單機版和網路游戲。
E. 幼兒園游戲玩法及規則有哪些
1、蹲蹲孵小雞
游戲玩法:參加者站成一個圓圈,兩手握拳伸向前方,一個幼兒自左往右挨著每一個幼兒一邊指點,一邊說:「蹲蹲孵小雞,捉不牢就要飛」。「飛」字落在哪個幼兒身上,哪個幼兒就做抓小雞的人,其餘幼兒做小雞,在規定場地內自由地飛、跑。這時抓雞的人就可以去抓。
游戲規則:當小雞蹲下時,就不能抓了。抓到二、三隻後,計算一下被抓的人數(小雞數),游戲可重新開始。
2、貼燒餅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的追逐能力;培養幼兒的游戲興趣。
游戲玩法:幼兒扮演燒餅圍成一個圓圈。一人做貼燒餅的人,一人去追貼燒餅的人。
游戲規則:貼燒餅的人在被追的時候可以貼在圈上的任何燒餅,被貼的燒餅必須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則交換角色繼續游戲。此游戲可以做多層的燒餅進行。
3、炒豆豆
游戲目的:培養幼兒相互間的合作能力。
游戲玩法:兩人相對而立,手牽手,邊念兒歌,邊有節奏地向左右協調擺手。兒歌念到最後一句時,兩人舉起一側的手臂來共同鑽過翻轉身體180度,還原姿勢。游戲反復進行。
兒歌:炒、炒、炒豆豆,炒好了豆豆翻跟頭。
游戲規則:當兒歌念完時,才能翻跟頭。
心理體驗
游戲的心理體驗構成成分有:
1、興趣感。游戲是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占據的活動,是一種情不自禁地被捲入或被吸引的狀態。
2、自主感。兒童是游戲活動的主人,不能由成人決定幼兒該做何種游戲,所以,幼兒園玩具櫃應向兒童敞開,由幼兒自己選擇玩具。
3、成就感(勝任感)。兒童在游戲中可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比如在玩沙水游戲中,當幼兒自己修建一個水庫成功時,會像一個工程師完成一項設計一樣興高采烈。
4、幽默感與愉快感。這兩種心理體驗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F. 幼兒園常見的規則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常見的規則游戲有:坐轎,炒黃豆,老鷹捉小雞,拔河,木頭人,拉大鋸,擠牙膏,抽陀螺,捉迷藏,翻花繩,滾鐵環等。幼兒園規則游戲有很多種類,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定,不可脫離實際。
1.坐轎
游戲目標:鍛煉孩子的臂力以及四肢的協調性
游戲玩法:三人一組,兩人抬轎一人坐轎。抬轎的兩名兒童各自把左手掌握在右手腕上,互相再把右手我再對方左手腕上,形成一個「井」字。坐轎的兒童雙腳插進抬轎者雙手形成的戶環圈種,坐在手掌形成的「井」字上。各組側向疾跑,快者為勝。
2.炒黃豆
游戲目標:提高動作的靈活、協調性,培養與同伴的合作意識
游戲玩法:幼兒找到自己的同伴,站立手拉手,左右搖動,同時念著兒歌:「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念完兒歌立刻高舉一手,兩人的頭向里鑽,同時篆體360度,反復進行,讓孩子掌握側身翻的技巧。
3.老鷹捉小雞
游戲目標:培養團隊合作意識、鍛煉走跑跳的能力、鍛煉反應力
游戲玩法: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母雞,其它小朋友扮演小雞。小雞跟在母雞身後牽著衣襟排成一隊,老鷹盡力設法抓住母雞身後的小雞,母雞張開雙臂攔住老鷹保護小雞不被抓,小雞在母雞後面不斷躲閃。
4.丟沙包
游戲目標:鍛煉投擲能力,反應能力
游戲玩法:投沙包可是很多小朋友津津樂道的游戲,但是躲閃不及時的話也會被虐得很慘哦。玩這個游戲的孩子可分為兩組,一組投擲,一組閃躲,投擲組站在場地的兩端,向中間的人投擲沙包。能夠發展孩子的投擲能力促進大肌肉的生長發育,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判斷能力,能夠准確地躲開沙包。
5.拔河
游戲目標:學會同伴協作
游戲玩法:拔河是幼兒園每年活動必不可少的經典項目,各年齡段的人都可以玩,主要以各班級幼兒園家長參與居多。在游戲中,一般將人員分為兩組,雙方各執繩子的一端,然後角力。
G. 幼兒常規內容有哪些
幼兒園幼兒一日常規活動包括: 一、晨間及離園活動對幼兒的要求: 1)衣著整潔,愉快來園,接受晨檢,帶手絹(餐巾紙)。 2)有禮貌地向老師、小朋友問好,向家長說再見。 二、生活活動。對幼兒的要求: 1)認真洗手,方法正確,能排隊輪流不擁擠,不玩水,節約用水 2)安靜進餐,坐姿良好 三、戶外活動及自由活動。對幼兒的要求: 1)便後洗手,教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2)需要時能隨時入廁。 四、教育活動。對幼兒的要求: 1)聽從教師要求積極參加活動 2)坐姿自然端正,會搬椅子,學會正確的姿勢最安全和省力的搬椅子,知道危險的搬椅子方式,如扛在頭頂放下椅子時會砸著其他小朋友,鉤住椅背後面更容易碰撞其他幼兒的腿
H. 傳統游戲有哪些及玩法
傳統游戲以及玩法有:
1、翻花繩:
跳房子的玩法是參加者先通過猜拳決出遊戲次序,第一個人將瓦片扔在第1格內,隨即開始單腳跳,在兩格橫排並列處用雙腳跳,跳至第7、8格時,雙腳同時躍起向後轉身再往回跳,跳至第2格時彎腰撿起在第1格的瓦片,再由第2格躍到第l格外。
然後,將瓦片扔在第2格,最後站在第3格里拾起瓦片並跳躍至第1格再跳出。以此類推,跳完第8格後,可將瓦片扔向「天空」,再從第1格依次跳,當跳到7、8格時向後跳轉雙腳落地。
然後用手向後摸瓦片,摸到後跳出「天」字外;接著,背對房子扔瓦片,瓦片落到的那個格子就成為「跳房子」人的房子,並在該格子寫上他的名字,當他再從第l格跳起至自己的房子時便可雙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