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家禁止游戲
❶ 為何禁止網路游戲
法律分析:網路游戲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裕,對精神享受的需求肯定會日益增長,網路游戲也就越來越受歡迎,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從網路游戲的普及以及繁榮的景象就可以看出是受人們的歡迎,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如果禁止將會產生巨大的輿論壓力。伴隨游戲發展而產生的行業也非常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主播這個行業,直播行業因為游戲而發展壯大,許多人因此發家致富。因為游戲的出現,社會平白無故多了這么多工作崗位,減輕了社會矛盾,也給政府減輕了壓力,國家自然不會去禁止電子游戲。
法律依據:《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 一、實行網路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制度。所有網路游戲用戶均須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網路游戲企業應建立並實施用戶實名注冊系統,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實名注冊的新增用戶提供游戲服務。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2個月內,網路游戲企業須要求已有用戶全部完成實名注冊,對未完成實名注冊的用戶停止提供游戲服務。對用戶提供的實名注冊信息,網路游戲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妥善保存、保護,不得用作其他用途。網路游戲企業可以對其游戲服務設置不超過1小時的遊客體驗模式。在遊客體驗模式下,用戶無須實名注冊,不能充值和付費消費。對使用同一硬體設備的用戶,網路游戲企業在15天內不得重復提供遊客體驗模式。二、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路游戲時段、時長。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網路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網路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三、規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網路游戲企業須採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網路游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同一網路游戲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四、切實加強行業監管。本通知前述各項要求,均為網路游戲上網出版運營的必要條件。各地出版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屬地監管職責,嚴格按照本通知要求做好屬地網路游戲企業及其網路游戲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對未落實本通知要求的網路游戲企業,各地出版管理部門應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理,直至吊銷相關許可。各地出版管理部門協調有關執法機構做好監管執法工作。五、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制度。網路游戲企業應從游戲內容和功能的心理接受程度、對抗激烈程度、可能引起認知混淆程度、可能導致危險模仿程度、付費消費程度等多維度綜合衡量,探索對上網出版運營的網路游戲作出適合不同年齡段用戶的提示,並在用戶下載、注冊、登錄頁面等位置顯著標明。有關行業組織要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具體標准規范,督促網路游戲企業落實適齡提示制度。網路游戲企業應注意分析未成年人沉迷的成因,並及時對造成沉迷的游戲內容、功能或者規則進行修改。六、積極引導家長、學校等社會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監護守護責任,加強對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網路游戲的教導,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路游戲消費觀念和行為習慣。七、本通知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所稱網路游戲企業含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平台。
❷ 你如何看待網路游戲對未成年人的限制
網路游戲是有些人生活的一部分,網路游戲能夠帶給大家快樂,也能夠讓很多人在工作壓力之下找到一個放鬆的途徑,特別是很多男生都非常的喜歡玩游戲。但是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玩游戲的話自己有一定的自製力和自控力,可以控制玩游戲的時長。網路游戲是非常容易讓人上癮的,有一些小孩子他沒有自控力,可能就會沉溺網路游戲。小時候大家童年的記憶都是跳房子、玩陀螺、丟沙包,長大之後很多小朋友他們的童年回憶就是打游戲。網路游戲對未成年人進行限制是一種正確的做法。
對未成年人玩游戲進行限制是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監管和愛護,這樣也更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在孩子玩游戲這件事情上,除了有相關部門和社會的力量之外,要求父母也要多加重視。
❸ 一部分人提倡禁止游戲,你怎麼看
一、 游戲 只是一種興趣
@安定平常心
旅遊 對下一代人有多大影響?看電影對下一代人有多大影響?打籃球踢足球對下一代人有多大影響?
說實話,如果你問 游戲 對下一代有多大影響,單單作為興趣, 游戲 和上述幾個愛好沒有什麼不同不是么?
現在基本人手一個手機,手機上更是基本上都有 游戲 ,閑來無事就和朋友們開個黑, 游戲 彷彿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游戲 就像是個興趣愛好,也不算是毒害吧
二、 游戲 是時代的產物
@殘boy劍
跟一個快退休的老教授聊天,他問我們現在下課以後都幹嘛,我們說打 游戲 。然後我們問他他大學的時候幹嘛,答曰 打牌打麻將。為了打麻將還跟他爸吵了一架。然後我們問他兒子大學呢,他冷笑一聲,呵呵,看小說。為了這事跟他兒子又打了一架。昨天他看他兒子和他孫子兩人吵架,因為他兒子看不慣他孫子打 游戲 ……
這是一種循環,更是一種時代的推進,從打牌到小說到 游戲 ,都被上一代否定過,它們都是一種興趣愛好, 游戲 其實也就是時代推進下的興趣產物變化,這種變化無法抵抗
四、本質是教育上的矛盾
@匿名網友
手游只是導火索,父母家庭教育環境等等因素更為重要。而且人什麼時候都能改變,大器晚成的人也很多,習慣惰性只是極大的增加了難度。
對 游戲 持抵制看法的,大多是上一代人,教育觀念的不同,對 游戲 看法也就不同。對 游戲 產生沉迷,喵君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製力不足,而一個人的自製力與家庭、教育關系比較大。對待 游戲 ,更多的應該是從孩子本身進行引導,培養其自製力。
手機玩多了,肯定對孩子影響不好。但你視手機為洪水猛獸,連碰都不讓孩子碰,也會出大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這屬於他童年時期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小時候的《新白娘子傳奇》一樣。至今我都沒完整地看過這部人盡皆知的電視劇,因為那時我們家沒電視,只有一櫃子書。可每每跟大家聊起童年時,我還是會覺得缺點什麼。
因此,玩手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要規定玩的時間、玩的內容,還要看孩子的年齡。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禁果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蓋某個信息,越能激起人們的窺探欲。這種由於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象,即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玩手機也是,你越不讓孩子玩,孩子越好奇究竟手機有多好玩?為啥爸爸媽媽整天捨不得丟手,卻不允許我玩?同時呢,這種壓制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不讓我玩,我偏要玩,想盡一切辦法去玩,哪怕去偷!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我們不宜硬性禁止,應該善於做疏導教育。比如有多少少女是因為父母的硬性禁止而投入渣男懷抱的呢?如果當時父母沒逼那麼狠,或許倆人還走不到一起。
孩子可以玩手機,但可不能隨便玩,首先我們得規定時間,而且是跟孩子一起協商規定,比如15分鍾後主動把手機還給媽媽,如果不能還,那下次就堅決不給玩。
一般不建議讓孩子用手機看動畫片等視頻類信息,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在看視頻類內容時,是在被動性地接收信息,會養成大腦的惰性,不利於智力的成長。還因為這些內容用電視也可以看,沒必要離那麼近去看手機,影響視力。
電子 游戲 尤其是那些動作 游戲 ,能讓孩子的注意力和感覺運動神經網路的功能性連接增加,表明玩動作 游戲 可提高孩子的注意和感覺運動功能,即孩子玩得越好,腦子就越聰明。所以,一些益智類的小 游戲 是可以給孩子玩,而且還有好處呢。但堅決不要給娃玩有關暴力色情的 游戲 。很多APP都有兒童模式,可以防止孩子看不該看的東西。我們大人在給孩子玩之前要設置好。
另外就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力要比我們大人禁止和說服更管用。我經常用繪本來給涵涵講為啥不能長時間玩手機和看動畫片。在圖文並茂的講解中,她確實真正了解了為什麼不可以這么做?搞清楚了這點,那孩子就會啟動自身攜帶的自控能力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其實,這個世界對小孩子來說,好玩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不用擔心孩子會沉迷於電子產品。我覺得那些沉迷其中的孩子,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興趣匱乏。就
像很多大人刷朋友圈
游戲 是人類的天性,在 游戲 中能夠獲得的不僅是快樂,還有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都是從孩提長大,我們都曾經有過各種各樣的玩具,這些玩具並沒有因為我們的玩耍而使我們的人生變得如何不好。反而,現在想起來,都是值得珍惜的美好回憶。
愛玩是人類的天性
一、 游戲 讓我們度過許多本來無聊的閑暇時光。
人生是無聊的。 這句話雖然有一些片面性,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們一生除了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吃可口的 美食 ,有更多的鈔票,去各 旅遊 景點等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外,玩 游戲 也會讓我們感到快樂。而且,玩 游戲 時是我選擇快樂,而不是快樂可遇不可期。
既然我們有選擇快樂的權利,我們為什麼不能在感到無聊的時候,玩會兒 游戲 呢?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緩解生活的壓力,還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快樂。
二、 游戲 能讓我們交到很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
玩 游戲 現在已經成為人們迴避不了的重大課題。 一味地禁止是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過分地誇大 游戲 的危害而看不到它的進步意義。人是群居動物,當別人都在玩 游戲 的時候,你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這是人的 社會 性決定的。
現在的孩子沒有不愛玩 游戲 的,只是有的人對自己比較嚴格,懂得最起碼的剋制,還沒有在 游戲 的道路上迷失自我。這樣的孩子是值得學習和效仿的。
玩 游戲 最大的好處是能夠開發人的智力水平,能把人的潛能最大地發揮出來。而且,在玩 游戲 的過程中,還能結交很多好朋友,這些好處是不能忽視,假裝看不見的。
在 游戲 中結交朋友。
三、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適可而止,不能被 游戲 掌控,而要做自己的主人。
一些家長害怕 游戲 耽誤孩子的學業,這是可以理解的。 社會 上很多孩子因為玩 游戲 而不思進取,耽誤了學業,耽誤了大好前程,這是讓人遺憾的一件事。
因此,不管是大人或孩子,都要學會克制自己的玩 游戲 的時間,真正管住自己,管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但是這些都是不可靠的,人容易放縱自己,
凡是能使人上癮的東西,都有不好的一面。這就需要政府、 社會 力量的參與和管理。應該制定有關 游戲 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條咧,在人們玩 游戲 的時間上做出明確規定,每天不得超過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
游戲 軟體公司應該開發人臉識別登錄系統,每個人玩 游戲 的時間嚴格控制,到時間自動退出 游戲 ,當天不能玩。 游戲 公司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錢上,更應該負擔起自己的 社會 責任。
人臉識別技術有廣泛的使用空間。
頭疼,每次看到這種短視頻,我第一反應不是去思考 社會 怎麼了。
而是下意識的找兩件事去安慰自己。
1、理解一下理解一下,畢竟大部分人都不容易。
2、3X永遠不知道怎麼來的。
想清楚這兩件事後,我就覺得淡定多了。
說說我自己的教育經歷吧,從小的時候,我媽一直跟我說的一件事就是:
大家都是同一個老師教的,為什麼別人成績好,你不反思一下?
當時的時候我覺得特別有道理,就像我一直佩服大人吃飯從來不挑食一樣,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一直反思思考。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有的人在讀書的時候,父母都是高知,人小學開始自讀哈利波特原著,有的人父母一直在麻將館流離,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有的人則是家長就是雙教師,教育資源和教育意識拉滿。
而我另外知道的第一個點嘛,就是大人買菜都是買自己喜歡的,當然不會挑食丫。
提倡禁止 游戲 的,說實話,在我看來都是懶政思維,即自己不會,也不想管,有一個背鍋俠算一個。這部分的人,永遠都不會反思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小孩,不會去思考讓小孩教育什麼,而是下意識的認為,大家都這么過來的, 游戲 肯定是錯的。
為什麼有的人會沉迷 游戲 ,有的人玩 游戲 只是開心一下呢?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一下,不一定對,僅作為供各位參考的意見,沉迷 游戲 的人,是因為在現實中找不到更多的樂趣。而玩一下的人,則是 游戲 之外也有各種各樣的樂趣。
1、小孩子為什麼會沉迷 游戲
游戲 最為重要的地方在於什麼呢?就是具有沉浸性,即易於沉迷。
但是說實話,如果一個人從小被克制的體驗了 游戲 後,反而不太容易沉迷 游戲 。
這次疫情的時候, 我的表弟來我家玩了整整兩個月,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其實 游戲 真的不是惡魔,而是看如何控制。
之前我表弟一直拿我手機玩 游戲 ,王者榮耀,甚至偷偷的拿壓歲錢去充值,想要玩一個阿珂。後來更是每天都抱著手機,玩個痛快。
我一看,這樣不行,於是跟他約法三章: 你如果真的想要玩 游戲 ,可以,你哥我也是個 游戲 玩家,你要戰,那就要戰個痛快。
每天給我把 游戲 時間拉滿,每天不打滿12個小時的王者榮耀不準睡覺。
第三天後,我表弟實在扛不住了,說自己想去寫作業了,不玩 游戲 了,沒意思。我反過來不準,說你今天不玩滿12個小時,不準寫作業。
於是我表弟哭了,找我媽去告狀了,被我頂回去了。
玩到第八個小時的時候,他真的膩了,悄悄摸摸寫作業去了。
當然這個只是我一家的例子,沒有更多的元素參考,各位看看就好。
後來吃飯的時候我問表弟,為什麼不玩了?表弟說,第一天的時候痛痛快快的玩了12個小時後,賊爽,開心。第二天的時候繼續玩,依然很爽,但是第二天玩到8小時的時候,覺得有些乏味了,《王者榮耀》玩來玩去也就那樣。後面四個小時感覺相當枯燥。
第三天的時候,玩了四個小時,真的覺得 沒什麼特別的意思,甚至想去寫作業。
然後我表弟也很奇妙的反問我,為什麼會這樣?以前的時候他偷偷摸摸用他爸的手機玩 游戲 的時候,一般一次玩個兩小時,賊開心,睡覺前都會惦記了今天玩的幾局。
我說我也不知道,以前我也和你一樣,每天偷偷摸摸去網吧玩兩小時 游戲 賊開心,但是真的讓我每天都玩 游戲 了,我反而覺得累。
我覺得大概就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吧,類似於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感覺?
2、教育到底是什麼?這部分屬於比較擴開來講的
雖然我覺得還沒作為家長,我來聊教育這個點,有點尬,但是我帶過我家幾個表弟後,我覺得還是有經驗的。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孩子,家長,學校, 社會 共同參與的事情。
只不過以前是一種信賴,我相信大家都聽過,自己家長對老師說:老師你放心教,該打就打,回去後我們也會教訓他的。
對於我這種90後而言,其實家長在教育環節是脫軌的,因為要賺錢養家。
所以老師為了對得起孩子,都特別嚴厲。
而現在嘛,隨著生活質量提升,你會發現,孩子的教育,家長是重要的一環。
而有些家長嘛,天天在麻將館,夜場醉生夢死,孩子純粹放養,最終成績不好怎麼辦呢?
全怪老師不給力,我孩子都教給你了,為什麼成績這么差?
全怪孩子不給力,一樣受同一批老師教育,為什麼別人拿第一名,你拿中流?
全怪 游戲 的禍害,我家孩子好好的,全怪 游戲 害了他啊
禁止 游戲 ,必須禁止 游戲 。
然而這部分家長從來沒思考過,也從來沒想過會有自己的錯。畢竟他是家長,教育環節全是學校,學生, 游戲 ,我沒參與,憑什麼怪我?
其實在後面一段也說的很清楚了。
真正沉迷 游戲 的人,都是隔絕了的人,對於他們而言, 游戲 不僅僅是他們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更像是前所未有的人生體驗。
像我初中時最羨慕的那個同學發現了沒?對於他而言, 游戲 只不過是他小說,讀書, 旅遊 ,電影, 游戲 ,音樂,寫作眾多樂趣中的一點。
估計我去問他, 他也會很疑惑的問我,他有這么多愛好,這么多有趣的事情沒做,為什麼要沉迷 游戲 ?
假如你有眾多選擇的時候,你會選擇沉迷 游戲 嘛?
很多人沉迷 游戲 ,是因為自己接觸過眾多的興趣愛好中,只有 游戲 是最低成本的。便宜到1塊錢一小時就能夠體驗(我那個時候)。
而自家有放映室,有正版書籍,有藍光DVD,這些成本都高到令人窒息。
所以部分人禁止 游戲 ,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沒辦法教好孩子,也沒辦法提供更多興趣愛好的選擇。唯一低成本的 游戲 成為了最簡單的背鍋俠。
就像很多人不知道 3X 怎麼來的一樣,很多人也不知道孩子的教育是需要自己參與進去的。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真的是我聽過最簡單也最不寒而慄的笑話了。
關於這個話題呢,是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只不過最近幾年由於 游戲 市場的大發展更突出而已。對此,我只能表示理解,但是我是不贊同的。
游戲 本身來說,其實它並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恰恰相反,我覺得它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之一。 游戲 本身是無害的,而導致它對人身心成長有害的應該是錯誤的認知。一款優秀的電子 游戲 ,就是一個藝術載體,可以真正讓一個玩家了解許多知識,甚至可以讓玩家體驗不同人生的媒介體,遠比小說、影視更有代入感。
目前這個十分開放的 社會 中,那些仍然提倡禁止 游戲 的人,可能往往都是來自那些關愛自己孩子成長的父母們。當孩子們放學回家了,不去寫作業,只想著碰手機,於是她們覺得 游戲 害了孩子們;當孩子們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沒有及格,是她們覺得 游戲 影響的;當孩子們眼睛的視力出現了問題,也是她們覺得 游戲 導致的...凡此種種,這都是作為父母家長們認為 游戲 所帶來的傷害。
但是,事實就是真的這樣嗎?我覺得未必全是。如果作為父母,能夠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給到自己孩子們更多的心靈溝通和理解,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在現實的生活中得到足夠多的反饋,那麼他們還會「無可救葯地沉迷在」那些 游戲 中嗎?我有一個好朋友,他就不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每一次我去他家的時候,都能看到我朋友父子倆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玩 游戲 ,而且他孩子的成績並沒有不好,相反孩子還特別聰明,知道的東西也遠超同齡人。
我的朋友告訴我,有時候帶他的孩子一起玩LOL、吃雞、王者這些 游戲 的時候,是想要和他的孩子能夠處在一個頻道上,有著類似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效果,這樣去做可以更好更快地增進兩者的感情。而他還說,當他在玩紅警、戰地、魔獸之類的 游戲 ,也會帶著孩子一起,這樣的話就可以給孩子 游戲 的時候科普一下各種知識見聞和人生感悟。比如在玩紅警的時候,可以順便告知一下孩子二戰後各個國家的關系,什麼美蘇爭霸,冷戰啊;玩魔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像尤迪安、阿爾塞斯、薩爾等鮮活的角色為了信仰而奉獻的英雄主義;玩戰地的時候可以給孩子直觀展現出戰爭的可怕,讓他懂得和平是來之不易的。
我認為我朋友的這種言傳身教和融入教育真的是非常的好, 游戲 並沒有錯,錯的其實是教育的執行者。當然,不能說 游戲 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我覺得,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它的存在價值和道理,即存在即合理。
我們的老祖先大禹曾告訴我們一條重要的道理,堵的效果永遠沒有疏的效果好!所以,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抵制那些有害 游戲 ,鼓勵 健康 游戲 ,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額……我認為就是以小部分人的事情道德綁架到大部分人身上唄。
首先,禁止 游戲 會出現什麼情況。如果我國禁止 游戲 (題目肯定指的是電子 游戲 ),那我國的人就會不能玩電子 游戲 了,那麼越來越多的在家玩 游戲 的人,會紛紛走出家門投入到歌舞廳,酒吧,棋牌室等 娛樂 場所。或者更多低年紀的人偷偷抽煙喝酒啥的。因為簡單接觸到的 娛樂 方式沒有了啊,那麼就會轉移到其他 娛樂 活動里去,不會以為禁止 游戲 全國上下就會熱火朝天積極向上的學習和工作了吧!至少那些反感玩 游戲 的人的生活該怎麼 娛樂 還是怎麼 娛樂 ,只是把別人的快樂強行分散到其他領域里去。所以禁止 游戲 不可行。
其次, 游戲 危害說來說去也就是那幾點,成年人與未成年人。成年人不用說,該怎麼活,如何活,活成啥樣,不用別人操心。至於未成年人,這主要不是家長的責任嗎?孩子容易受到某物誘惑,家長呢?眼睜睜看著?慣著?不引導的?把教育孩子的任務丟給國家?讓國家幫你培養成材?假如有其他孩子沉迷其他項目呢?全部禁止?哪兒有想讓孩子能上大學要求大學降低標準的說法!!!
所以說,提倡禁止 游戲 簡直不可理喻!思想片面的很
❹ 國家嚴控網路游戲,作為一名家長,你是什麼感受
國家嚴控網路游戲,作為一名家長,肯定是非常支持的,並且也贊同,國家這一舉措。雖然說網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會讓不少青少年兒童,陷入網路游戲當中,沉迷游戲,無法自拔。很多青少年不僅要玩游戲,而且還會拿家長的錢進行游戲充值,從而提高自己在游戲當中的獲勝率。
而且孩子的眼睛,長期的盯在手機屏幕,就可能會導致近視的人群,越來越多,身體也會變得越來越差。而家長對於孩子,太過寵溺,如果孩子的態度強硬,那麼家長也就不會要求,將手機收走。而國家制定的這一策略,既能夠幫助家長管教孩子,又能夠讓孩子勞逸結合。所以規定在網路平台的游戲,全部只有在每周五、周六、周日,還有法定節假日的夜晚8:00~9:00才能夠玩。並且任何游戲,都必須要求實名注冊。所以這樣也能夠很好的限制,未成年人打游戲的時間。
❺ 如何看待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
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是非常好的一項措施規定,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是很大的保護,可以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是利大於弊的,是非常好的。
❻ 你是如何看待網路游戲對未成年人的限制的
網路游戲設限算是拯救了非常多的未成年,讓其可以安心於學業,不做非分之想。
對於網路游戲對未成年有所限制這件事,是一件大好事。在游戲沒有設限之前,學生可以說除了寫作業之外的時間,幾乎都在玩游戲。因為玩游戲,其實孩子的成績還是有所下滑的,因此,網路游戲加以限制,是對未成年人有所意義的事情。
業余愛好的重要性
培養業余愛好的重要性,人格的健全也是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求朋友或者長輩的幫助,興趣愛好可以讓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培養持久的耐力和毅力。當動力是興趣時,不斷的克服遇到的困難,一步一步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激勵著人們前進。
興趣愛好可以使人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時光 。讓人們會對生活更加充滿積極向上、充滿希望和正能量,有了興趣愛好,會發現時間一下子變得珍貴無比,不再空虛、無聊,沒有時間胡思亂想,也不會一個人在街上閑逛,變成了一個忙而充實的人。
❼ 如何看待游戲防沉迷新規
國家越來越注重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健康,非常好的一個措施。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各方措施:
騰訊游戲
截至2019年7月,騰訊游戲旗下94款手游、17款端游,共111款熱門游戲產品已接入健康系統。騰訊游戲成長守護平台已服務超過2000萬用戶,82%被綁定賬號的游戲時長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相比啟用公安實名校驗前,日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人的《王者榮耀》游戲,未滿13周歲的未成年用戶平均游戲時長下降約59.8%,13周歲及以上未成年用戶平均游戲時長下降約40.3%。
網易游戲
截至2020年5月20日,已完成所有在線運營的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升級,總計達80餘款。
嗶哩嗶哩
2021年8月30日晚間,嗶哩嗶哩游戲發布了關於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調整說明。平台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將於2021年8月31日23點前進行調整。
❽ 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培養,禁止所有網路游戲你們覺得如何
這個想法略可怕,世間所有事都有兩面性的,沒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存在即合理。
小孩品德的培養跟網游沒關系,品德的好壞和網游更沒關系。
我家侄兒的成長路徑就正好是網游的蓬勃發展期,我們過早的給他買了手機,電腦,我們周末會一起打網游放鬆,雖然我的技術一直會被他吐槽。
我覺得在網游中他也能學到很多,比如他運營工會的能力,組織活動的能力。但是也有更重要的前提,我們作為家長的在陪伴,在參與,在幫助鑒別,在合理引導。
所以,小孩的品德除了老師在學校里講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家長的以身作則幫助。
既然怕孩子玩 游戲 耽誤學習之類!那就禁止彩票,股票,多少人因為這些破產自殺。
麻將和紙牌這些賭博用品也禁止生產吧。
因噎廢食就是說的這種事情!
贊同
不知道你小時候的童年是怎麼過來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回答過無數次了,每個時代都有沉迷的東西在網吧沒普及以前,不是有 游戲 機嘛, 游戲 廳,投幣的那種, 游戲 廳的倒閉不是因為被家長封殺,而是被電腦替代了,即使沒有網路,單機 游戲 啊,除了不能聯網,不論畫質可玩性都甩網游幾條街,使命召喚全套可以度過一個暑假了都
我發現,現在很多人父母對網路 游戲 已經妖魔化了。當孩子玩網路 游戲 時,過度的緊張、焦慮,自己自尋煩惱的同時還傷害了親子關系。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徹底的禁止所有的網路 游戲 ,因為我們沒有完全禁止的能力,也沒有完全禁止的必要。
為什麼說我們沒有完全禁止的能力和必要呢? 一、胳膊擰不過大腿
但我們想一想,網路 游戲 能夠完全禁止嗎? 畢竟孩子會長大, 他們不會再像小時以後一樣對爸爸媽媽亦步亦趨,長大後的他們,有了自己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和學習時間,他們不會完全的聽從大人的安排,不玩網路 游戲 。 他們會瞞著大人偷偷得在外面玩,玩與不玩只是年齡的大小而已。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完全的禁止網路 游戲 。
二、網路 游戲 不完全是壞處
雖然網路 游戲 對青少年危害多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 健康 和良好的品德。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網路 游戲 ,都是洪水猛獸,很多 游戲 的確含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能夠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同時讓孩子們更加熟練地掌握網路技能和秘密,為以後出 社會 用網路來工作及生活打下基礎。
我們一起看看網路 游戲 的好處
1、減輕壓力和痛苦,取得心情愉悅。
研究表明,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壓力的時候 , 打 游戲 能夠使他們盡快的釋放壓力,取得心情的愉悅。
游戲 能夠轉移人的注意力,減輕痛苦。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如果一個病人,他在治療的過程中打 游戲 ,他們會感覺好受很多。治療的過程中他們的敏感度會降低30%到50%。 因為打 游戲 時,大腦過於繁忙,以至於無法全面發出不適的訊號。21世紀電子 游戲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麻醉劑。
2、增強記憶力和注意力
最新的研究表明,當你打 游戲 時,你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海馬發生變化,你的記憶力會提高 。因為你打 游戲 時,要反復不斷地思考。開動腦筋。促使你的腦細胞不停運作,腦袋是越轉越靈活的,所以腦袋會延緩衰老,增強記憶力。
打自己最喜歡的電子 游戲 ,會幫助我們提高注意力。 因為在打 游戲 的過程中,我們要集中注意力,批判性的思考,從而做出諸多決定。
3、學習知識。
許多 游戲 都基於真實的 歷史 事件及情景。真實的玩家無需要通過真正的嘗試就可以通過 游戲 來了解 歷史 事件及真實的情景體驗。
4、促進交流
線上的 游戲 有助於人們彼此相識並與興趣相同的人成為新朋友。 就像同學之間,在線下無法交流和溝通的,可以通過線上 游戲 ,彼此了解,產生共鳴。
5、身體鍛煉。
有些網路 游戲 可以鍛煉人的身體。比如跳舞毯,就是通過線上的 游戲 達到鍛煉人身體的目的。
6、鍛煉眼睛
如果我們不是玩 游戲 時間過長的話,玩 游戲 時,為了快速的跟進 游戲 的速度,我們的眼睛需要不停地轉動, 科學家證明轉動眼睛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從而提高 視力,當然前提是我們不能過長的玩 游戲 。
對於網路 游戲 我們沒有完全禁止的能力和必要,是不是就說我們放任不管呢? 總之,我們沒有必要完全的禁止網路 游戲 。但同時要引導孩子,發揮網路 游戲 的正面作用。
請問身心 健康 和良好的品德,跟 游戲 有什麼關系?
不管是打 游戲 還是踢足球下象棋,其本質是收獲一種快感,這種慾望得不到滿足,被積壓下來,一旦得到釋放,那就是洪水猛獸。
相當於你肚子餓,但是國家禁止吃米飯,那你也會去吃面條,饅頭,甚至任何可以滿足你的食物,等有朝一日吃到了米飯,就會暴飲暴食。
拿我舉個例子,零幾年上學的時候接觸電腦 游戲 ,那時候我連QQ都沒有,打字都不會切換輸入法的那種,土的掉渣,被同學嘲笑,也沒錢去網吧,後來被老爸嚴厲禁止,提都不能提,非打即罵。
終於,我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電腦,那真是如魚得水,放肆的玩啊,打 游戲 ,看視頻,看小電影,沉浸其中,不能控制自己。大學第一學期除了 體育 全都掛科了,輔導員直接電話打到我老爸手機上,為時已晚了。
後來突然有天就玩夠了,沒啥可以玩的了,於是開始惡補功課,勉勉強強的畢了業。進入了 游戲 行業。也算因禍得福。
反觀我那同學,他家裡做生意的,生活富足,也沒使勁管他,弄台電腦扔家裡,想玩多久玩多久,想玩多晚玩多晚,瘋玩了一段時間之後,再也不感興趣了,開機都懶得開了。
游戲 從來不是洪水猛獸,慾望才是。假設這世界上沒有 游戲 ,那孩子還是會去打球看電影等等其他 娛樂 項目,到時候就會有人提問「為了孩子的身體 健康 和道德品質,是不是應該全國禁止打籃球」。
再來對比一下性價比, 游戲 具有安全,可控,成本低,樂趣大等特點。相比於其他 娛樂 ,老老實實宅在家,也不花幾個錢,輪滑舞蹈打籃球,先不管孩子喜不喜歡,一套裝備就不便宜,激烈一些的 娛樂 還會受傷,磕磕碰碰事小,韌帶骨骼受傷得不償失。這樣一比較 游戲 簡直就是小天使。性價比之王,最簡單的直接的能夠建立自信和團隊配合的 娛樂 項目了,打籃球想要帥翻全場大扣籃,沒有個小半年根本練不出來,拿出手機幾百塊買個皮膚,可以在班級里傲視群雄,走路都帶風。影響力和成就感堪比成人出門開著超跑去上班。想不自信都難啊!
首先我想肯定的告訴你, 游戲 並不會因為兒童的問題禁止。其次我再告訴你,兒童沉迷 游戲 主要原因不是 游戲 問題,而是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問題,要正面引導,不可胡亂禁止,引發家庭矛盾。 游戲 適當的時候可以找一些開發腦力有助於學習和科普的給孩子當做獎勵性玩一玩,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控能力,我認為那這是一個最佳的鍛煉機會,掌握自控能力是一個人必須經歷的,越早越好,對學習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幫助!
而且現在孩子們共同話題幾乎都是 游戲 ,如果您的孩子不知道相關內容,就融入不進去,被孤立,性格會出現孤僻,而且容易遭遇校園暴力。
我也是一名家長,我和孩子一起玩 游戲 ,前提是作業必須寫的快,好,各方面達到標准,才可以玩我們選擇的 游戲 ,最後祝全天下的父母 健康 快樂,加油!一定要引導,疏通,不可堵!
堅決支持關閉所有網游平台。
各位醒醒吧!0202年了!為什麼還有這種問題?孩子沉迷 游戲 是因為什麼?你們想過嗎?為什麼不用你在網上批判網路 游戲 的時候多陪陪孩子呢?不要再推卸責任了!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什麼沒做好的地方,不要把責任全推給網路。在以前, 游戲 就是小說、電視、追星等, 游戲 替代了他們成了新的掩蓋教育失敗的背鍋俠!這就是中國教育的失敗!
孩子的身心 健康 和品德修養跟 游戲 沒有一毛錢關系!是大環境有問題!明白了嗎?孩子們!
❾ 如何評價我國的游戲防沉迷系統
現有的防沉迷系統對青少年玩游戲各種圍追堵截明顯過頭了,不僅很難起到作用,甚至會導致一系列反作用。
過於嚴厲的防沉迷系統導致的唯一結果就是玩游戲從此地下化、隱秘化。從經濟學角度看,一旦某種物品的正常供應被徹底禁止,那麼它就會轉入地下,通過各種非法、隱秘手段實現繼續供應。市面上被禁止的越多,則地下黑市就越龐大而繁榮。
因為這種地下操作不再屬於監管范疇內,離開了各部門的有效監管,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是監管部門將其放棄並推往黑市,這往往會導致一系列超出最初預期的惡劣事件發生。
也就是說,過於嚴厲的監管有時候不僅難以起到監管的預期作用,反而會在實際操作中助推其與各類復雜犯罪、違規操作結合並導致一系列難以預期的不良後果。畢竟,嚴厲禁止必然伴隨著高額利潤,這利潤會促使一大批冒險家不惜代價投入其中。
技術層面上要全面禁止游戲也是不太可能的。要實現既要未滿18歲青少年在政策規定的時間范圍內玩游戲,又要保證其他人群的游戲時間自由,而且這兩波人又大概率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任何事情一旦「既要、也要」,難度就大了n倍,變得幾乎不再可能實現)。
實際操作難度非常大。很難高效率而又有效的控制嚴控對象使用其他人身份信息來進入游戲從而規避監管。同時,面臨這種問題,各游戲公司並沒有很強的處置動機,往往只是做做樣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