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紙棒的游戲有哪些
Ⅰ 幼兒園戶外游戲《紙棒推瓶》活動方案
一、創編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在4—5歲幼兒動作發展目標中,要求幼兒「能在較窄的低矮物體上平穩的走一段距離」。幼兒平時練習平衡的方法和形式很單一,如走獨木橋、踩高蹺等。我們根據《指南》中關於「利用多種活動發展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的要求,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利用平時收集的廢舊飲料瓶和鞭炮筒,組織開展了《紙棒推瓶》這一戶外游戲活動。這一游戲練習平衡效果很好,能夠激發幼兒興趣,還可以加大幼兒的活動量,同時提高幼兒手腦並用的活動能力。
二、活動名稱:紙棒推瓶
三、適合班級:中班幼兒(4—5歲)
四、參加人數:6—8人
五、活動目標
1、練慣用紙棒推瓶的技能。
2、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3、樂於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六、適用季節:此游戲活動一年四季均可開展。
七、活動時間:適宜在幼兒戶外活動時開展。
八、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
紙棒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裝有水的飲料瓶若干(幼兒人數的三到四倍);紙箱兩個;橡皮筋兩條;木板若干。
2、環境准備
小樹林若干(用飲料瓶做成);小路一條(用橡皮筋拉成或用線畫);小橋一座(木板搭成);分別布置在活動地上。
九、活動步驟
游戲活動由易到難分步進行,前兩個部分為游戲的練習准備階段:
自由練習,推飲料瓶→重點練習,越過障礙→游戲活動,紙棒推瓶。
等幼兒熟悉第一個活動和第二個活動以後,後繼活動的開展以第三個活動為主。
十、活動規則
1、自由練習,推飲料瓶
(1)幼兒人手一根紙棒,一個飲料瓶,分散練習推飲料瓶。
(2)兩個幼兒互相推飲料瓶。
(3)一根紙棒推兩個飲料瓶。
(教師重點提示,紙棒要推在飲料瓶的中間)
2、重點練習,越過障礙
(1)幼兒認識環境中的障礙物。
(2)幼兒個別示範如何過障礙物。
(3)幼兒個別示範如何過小路、獨木橋。
(4)幼兒分散練習,教師指導。
3、游戲活動,紙棒推瓶
(1)指導幼兒認識運送的路:繞過樹林→穿過小路→走過獨木橋→飲料瓶放進空城堡。
(2)同一時間內,兩人或多人多次運送,每次只運送一個,增加幼兒活動量。
4、游戲結束,教師與幼兒共同整理活動場地。
十一、活動保障:
幼兒園活動場地、空間充足,活動材料易收集,自製的活動器械安全無危險性,教師具有長期組織和指導幼兒活動的經驗,能夠保障游戲活動順利開展。
十二、活動建議:
1、在冬季開展此活動時,飲料瓶中要把水換成沙子,以防冬天水結冰。
2、飲料瓶中的`物體可以更換,如可把水換成沙子、棉花、小石頭等等,也可以直接讓瓶子空著,讓孩子們探索飲料瓶中裝哪些物體的瓶子更好推一些,裝的多與裝的少有什麼不同,同時還可以讓幼兒體驗不同的物體在推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體驗游戲的樂趣。
3、孩子們剛開始進行游戲時,用一根紙棒推可樂瓶有些幼兒會有很大的困難,可以先讓幼兒用兩根紙棒推瓶,等幼兒掌握了游戲技巧以後,再改用一根紙棒推瓶,減小游戲的難度。
十三、活動自我評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為幼兒准備多種體育活動材料,鼓勵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展活動。」在一學期的開展實施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器械的適用性,不斷對游戲進行了改進和創編,使幼兒樂於參與游戲,豐富了幼兒的戶外活動。
在剛開始開展游戲活動時,由於有些幼兒對於推瓶的技巧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有些幼兒就不太感興趣了,有的甚至想退出遊戲,後來我改用了先讓幼兒用兩個紙棒推瓶,慢慢的掌握推瓶的方法,孩子們才漸漸的喜歡上了推瓶,激發了孩子的興趣。
孩子們掌握了推瓶技巧後,很樂意玩這個游戲,尤其是兩個人互相推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更是發展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在玩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建議可不可以把水換做小石頭呢,是不是也會和水一樣滾的一樣快呢?於是我們根據孩子們的提議,把水換成了小石頭、棉花、沙子等不同的物體,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他們親自驗證了自己的猜想的同時,也體驗著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
活動的材料和活動器械是老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議,如「老師,能不能把我們的障礙物再加上一盆小花呢,我最喜歡花了!」「老師,這座小橋太寬了,我想試一試更窄一些的」,試著加大游戲的難度,更好地發展孩子的平衡能力。隨著孩子們不斷的提出新的點子,我們的游戲活動也會更加的豐富。
Ⅱ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紙棒游戲教案
活動目標:
1.探索紙棒的各種玩法,在玩紙棒的過程中學習助跑跨跳動作,發展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
2.通過自我探索,同伴學習,教師的指導等方式掌握助跑跨跳動作的要領:快快跑,用力蹬地跳。
3.在營救唐僧游戲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勇於克服困難的信心。
活動准備:
1.西遊記音樂四段:猴哥、齊天大聖、女兒情。一個師傅三個徒弟2.紙棒人手一根3.點子布置在場地上4.輪胎四個,繩子若干根。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猴模仿操:帶領幼兒扮演角色,活動身體師:"你們看我是誰",(孫悟空)"對,我是猴王,你們是什麼呢?
(小猴子),孩兒們,我們一起來鍛煉身體吧!
聽音樂與教師共同做熱身運動.要求精神飽滿,注意節奏感,活動有序.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材料。自由練習。
1.變出紙棒,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教師引導:"孩兒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們能想出金箍棒的各種方法嗎?比一比誰的辦法最多,本領最大!
教師觀察各種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活動狀況2.集體展示,互相學習教師請幼兒表演自己玩金箍棒的方法,引導幼兒共同觀察學習.
3.引導幼兒兩兩合作玩金箍棒4.集體展示,互相學習(1)小猴分散自由玩紙棒如:雙腳立定跳過紙棒、用手頂紙棒、擊劍、助跑跨跳紙棒等。
(2)幼兒練習金箍棒的多種玩法(3)幼兒兩人一組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4)仔細觀察,認真聆聽,學習其他小朋友的好玩的方法。
(二)學習助跑跨跳1.提出助跑跨跳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動作。
師:剛才有兩只小猴子說,他想到一個好辦法,我們請他們來表演一下好嗎?
教師講解動作要領:跑跑跑,用力蹬地跨過小河。
2.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將兩人的紙棒分別放在地上距離為40cm的兩個紅點子上練習助跑跨跳。
3.教師小結練習情況,集體練習。
4.出示寬為50cm的小河,引導幼兒練習,想一想,小河寬了,我們在跨跳過去時應該注意什麼?
(1)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講解動作要領。
(2)同時出示40cm和50cm的小河供幼兒自由選擇練習5.出示寬為60cm 的小河,引導幼兒練習,想一想,小河更寬了,我們跨跳時應該注意什麼呢?鼓勵幼兒向難度高的挑戰。
(1)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也可視情況示範。
(2)同時出示40cm、50cm、60cm的小河,供幼兒自由選擇①幼兒仔細觀察同伴和教師的示範,學習助跑跨跳的動作。
②幼兒兩兩合作,布置好場地,練習助跑跨跳。
③幼兒集體練習。
④仔細觀察同伴的表演,認真聽老師講解。自由選擇自己想跨跳的小河練習。
⑤仔細觀察同伴的表演,認真聽老師講解,自由選擇自己想跨跳的小河練習。
(三)游戲"營救唐僧"1.講解游戲規則:
(1)按要求布置場地幼兒按1-4報數,1號2號用紙棒擺小河,3號4號把輪胎擺在指定地點。
(2)幼兒四人一小組,輪流跨跳過小河後,由一人擔當唐僧,坐在輪胎上,另外三人負責將輪胎拖到指定地點。
(3)按規則游戲,注意救唐僧時,唐僧手抓住輪胎邊,另外三人注意用力的方向。
2.引導幼兒游戲,注意保護幼兒安全(1)幼兒按要求布置場地。聽清游戲規則。
(2)幼兒分四組競賽游戲。
三、結束部分。
(一)小結游戲情況。
(二)放鬆活動。
1.引導幼兒聽音樂放鬆身體。
2.和夥伴一起放鬆身體,收拾場地器材。
Ⅲ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粘貼的技能。
2、促進幼兒在貼畫過程中對五官的進一步認識。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正確認識五官並發音正確。
難點:能正確的粘貼出五官圖。
活動准備
1、幼兒每人一張畫有臉部輪廓的白紙,每人一套剪好的五官圖片。
2、 固體膠若干或透明膠,雙面膠,鏡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1、教師指著自己的鼻子或其它部位,問幼兒:「這是什麼?」引入五官主題。
2、教師帶領幼兒復習《五官在哪裡》的兒歌律動,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給幼兒分發鏡子,讓幼兒觀察五官的基本位置。
2、教師出示範畫供幼兒觀察,並讓幼兒糾正五官位置,再示範粘貼。
(1)教師故意把五官位置顛倒,請小朋友糾正來加深對五官位置的熟悉。
(2)教師講解撕貼作畫的要求:按輪廓撕下來,在背後抹上膠水,然後找到合適的位置粘貼。
3、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動手操作。
4教師巡視並對幼兒進行指導。
三、 結束部分
1、幼兒出示各自作品。
2、 教師簡單評價,結束活動。
四、 活動延伸
教師建議幼兒將作品展示在美術角或帶回家與父母一起欣賞。
教學反思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對於五官名稱的回答,孩子們都能回答積極,准確。但是有部分的幼兒還是不能用漢語准確的表述,在今後要加強練習。
在動手粘貼時,孩子們都積極動手參與、興趣很高。從他們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們都掌握了五官的位置與名稱。雖然有的幼兒動手能力很差,如鼻子、眼睛貼不好的。但是他也能積極的參與活動,這也是一個進步,也要給予支持與鼓勵。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願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活動准備:
老師准備玩跳竹竿,人手一根紙棒(活動前幼兒自己製作,長度1米),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坐馬車")
基本部分:
一、探索紙棒的玩法
1、師:紙棒可以和我們玩哪些游戲呢?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游戲)我們一起來試試
2、鼓勵幼兒隨音樂用紙棒進行自由玩耍:騎馬、合作組合"抬轎子、坐馬車"等等(活動此部分設計了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環節,是想了解幼兒對玩紙棒有多少經驗,還有激發了幼兒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玩,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二、學習"跳竹竿"游戲
1、平時在電視里有沒有看過玩"跳竹竿"的游戲?(這個問題是想了解幼兒是否知道跳竹竿的游戲,引發幼兒討論"這個游戲是怎麼玩的?如果幼兒不了解,就進行下一個環節欣賞老師玩游戲"來引出討論)
2、欣賞老師們玩"跳竹竿",討論玩法及規則
(1)這個游戲用紙棒是怎麼玩的?做了哪些動作?你們有哪些地方沒看明白的嗎?
(2)再次欣賞游戲,觀察跳竹竿的方法:
師:有哪些不同的跳法?竹竿是怎麼敲的?怎樣才會不夾到腳?幾個人合作玩合適呢?(根據竹竿的長短,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幼兒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3、分組游戲
(1)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2)交流分享:你們在玩游戲中遇到哪些問題?怎麼解決的?
跳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你們是怎麼合作玩的?(這幾個問題作為幼兒經驗的回顧與統整)
結束部分:
延伸至體鍛活動或者是日常活動中繼續玩"跳竹竿"根據此次游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還可以進行以下不同隊形玩法的嘗試:
(1)兩路縱隊
(2)梯隊形
(3)叫號接棒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紙棒學習"跳竹竿"游戲,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 。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游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得以良好、健康地發展。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3
中班游戲活動教案:背夾球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的團結合作水平
2、培養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靈活性
【活動准備】
皮球2個、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預熱活動
播放音樂《健康歌》,讓幼兒根據音樂自由地做身體舒展活動,注意讓幼兒做各個關節的活動。
二、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做一個關於小動物走路的游戲,請一位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師:看一看,我們是怎樣走路的?(橫著走)
那麼哪一種小動物是橫著走路呢?(螃蟹)
三、與球寶寶共同做游戲活動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出示皮球。讓我們和球寶寶共同做這個游戲好嗎?
幼兒:好。
師:在游戲之前,請兩個小朋友用背夾上球學一學螃蟹走路,試一試怎樣做球既不掉下又走得快
幼兒:手拉手,同時用力夾著球,同時邁步,兩個夾球的小朋友不能一個高一個矮。師:小朋友說得很好,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戲的過程中齊心合力、相互配合,在邁步時小朋友可以喊著口號,這樣就能做到同時邁步,同時停止。
1、老師介紹游戲的玩法
將幼兒分成兩隊,每兩人一個小組,站在同一條起點線上,以哨聲為准,到達終點後原路返回,交給下一組小朋友,依次進行,最先完成一輪的一隊獲勝,途中皮球掉下來,應放回身體原位繼續前進。
2、游戲開始
教師發出指令,幼兒出發。游戲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指導幼兒注意活動安全,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
3、游戲評價
游戲結束後,對配合默契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游戲應反復進行。在幼兒熟練游戲後,增加難度,放上障礙物蛇行穿過障礙物。
四、拓展活動
幼兒聽音樂做放鬆活動。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參與游戲,情緒積極愉快。
2、幼兒通過游戲培養抑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訓練反應的'靈敏性。
3、幼兒能按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熊」頭飾一隻,圈劃幼兒活動范圍和「熊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如果你突然遇到一頭大狗熊,你該怎麼樣,它會不會吃你?」幼兒討論提出意見。
二、設置情境,觀察討論熊的習性。
1、請另一位老師扮成熊,聽到主班老師說:「哎呀!瞧,我們班來了一隻大狗熊!你們快用你剛才的辦法試試看,看它會不會吃你!」就出現。
幼兒嘗試自己的辦法,熊將出聲的,動的幼兒抓走。
教師請沒被抓走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沒有動,沒有出聲音等。
2、教師引導幼兒了解熊的習性:
「熊」介紹自己的特點:「人們都叫我『黑瞎子',沒錯,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靈了!一點點聲音我都能聽見!」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熊的時候該怎麼辦:看到了熊不要動,不要說話,就不會被熊吃了。
三、學習兒歌《熊來啦》。
1、師:「我這兒有一首兒歌,只要你會念這首兒歌就不會被熊抓走了,想不想聽聽?」
2、教師念兒歌,幼兒以集體,分男女的形式學習兒歌。
四、第二次游戲。
師:「如果熊再來,我們怕不怕?我們就一邊念兒歌,一邊用兒歌里的方法,就不會被熊抓走了!」
師:「哎呀!熊來啦!」熊出現,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玩游戲。
五、商定游戲玩法和規則。
和幼兒一起討論:「熊沒來的時候我們干什麼?」「熊什麼時候出來?」「什麼時候念兒歌?」「什麼時候不動了」「什麼時候游戲結束?」「熊的家在哪裡?」等問題。
教師總結幼兒的討論結果。
六、幼兒扮熊進行游戲。
1、請一位幼兒扮熊進行游戲。
2、請若干幼兒扮熊進行游戲。
七、教師小結,評價,表揚按規則進行游戲的幼兒。
八、幼兒「熊走」進教室。
附兒歌《熊來啦》
熊來啦!熊來啦!聞聞你來聞聞他。
別動別笑別說話,別被狗熊抓回家。
教學反思:
教師的愛是教育中最為寶貴的營養,沐浴在愛的甘露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的反應,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除了關注他們的心理感受以外,還應該用親切的語言、目光去親近他們,關懷他們。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5
玩法:
1.請5名幼兒提著籃子扮演「摸魚人」站在池塘邊,其餘幼兒圍坐一圈作池塘。
2.將小魚放在池塘內,並請5名摸魚人觀察好小魚的位置。
3.將5名摸魚人戴上蒙眼布。
4.請他們跳進池塘摸魚。
5.摸完後數一數,摸得多的為勝者。
6.然後換人(勝利者可繼續參加游戲),游戲重新開始。
准備:
蒙眼布5塊,小籃子5隻、塑料小魚玩具若干。
提示:
1.培養幼兒的辨別能力和觀察力。
2.為了更具有趣味兒,增強競賽意識,可在游戲開始前,先規定好摸幾條魚,誰最先摸到規定的數目,且上岸坐在位子上的為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