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游戲有哪些幼兒
『壹』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幼兒園小班可以組織一些角色游戲讓孩子參與其中,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的能力。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的相關內容。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1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超市工作人員的職責,學會玩超市的游戲。
2、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游戲,增進各游戲之間的聯系。
3、進一步培養幼兒按要求歸類擺放游戲材料的意識、能力。
活動准備:
營業員標志、錢、櫃台及超市的各種貨物
活動過程:
1、簡單講述上次"超市"的游戲情況,提出遊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超市中,不能按類收拾游戲材料。
(2)個別幼兒不懂得禮貌待客。
(3)游戲情節較單調,與娃娃家的交往不夠。
2、讓幼兒按意願自由選擇區域進行游戲,教師給予適當的調整。
3、幼兒分組游戲,教師重點指導超市。
*引導幼兒在學會分清"超市"游戲中營業員、保安等角色的工作職責基礎上,能與娃娃家
進行簡單的游戲交往。
*教師以經理的角色身份幫助幼兒發展相應的游戲情節。
活動結束:
*提醒幼兒按各角色區收拾游戲材料,並要求能整齊擺放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2
一、情況分析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最喜愛、也是最為熟悉的主題。但是隨著小班幼兒生活經驗豐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戲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漸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疇的游戲主題和情節,如有的抱著寶寶到陽台上觀賞自然角的花草動物;有的進入別的娃娃家做客人;有的拎著籃子往返與娃娃家和玩具櫃之間,「我去買米」「我去買菜」,玩具櫃成了現實中的菜場……
說明
游戲水平是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反映,創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適宜環境條件,滿足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是教師觀察指導游戲的關鍵。
二、游戲要求
鼓勵幼兒產生新的角色行為,大膽提出新主題。
三、游戲准備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娃娃家主題以外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電視機、遙控器、凈水機等,菜場的各種菜、電子秤,公園的動物積木及柵欄等。
(2)觀察、捕捉幼兒的游戲動向,根據幼兒的游戲行為、發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3)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預測性。如預測菜場、公園可能將成為新主題,而電子秤和動物積木,這些具有明顯象徵性的`材料帶有一定的暗示和啟發的功能,比抽象替代物更能激發小班幼兒在新主題中的游戲情節和行為。
2、豐富經驗
幫助幼兒積累生活中相關主題的語言、行為。先觀察、再回憶後討論,豐富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推進游戲的主題和情節。
(1)讓幼兒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地觀察:「菜場有誰?」「公園有什麼?」等等。
(2)就「作客」、「買菜」、「買門票」等內容展開專門的討論,啟發幼兒分清不同角色、不同的職責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角色用語、角色行為。如:當有客人來時,主人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買菜時顧客和營業員都說些什麼?買門票時售票員將說些什麼?
3、游戲指導
(1)自由選擇:介紹提示游戲經驗,激發幼兒自由選擇與游戲慾望。如:「明明家上次有客人來,他們特地買了個大沙發,讓客人座得舒舒服服,客人真高興!」又如:「有娃娃家過生日、客人買來了大蛋糕,還送上美麗的鮮花,小壽星開心極了!」
(2)進一步啟發暗示幼兒大膽選擇提出新主題:你還想玩什麼?還需要什麼?還增想加什麼只要想做都可以試試等等。
說明
教師應站在幼兒的立場,以游戲夥伴的身份和口吻引導幼兒選擇游戲。尊重需要滿足興趣,鼓勵
幼兒開展自主意願的游戲新主題,增強其自主性和自信心。
1、自主展開
(1)重點觀察:幼兒是否產生新的游戲行為?新主題開展情況如何?認知經驗是否具備?游戲材料是否充足?語言與交往是否存在困難?
(2)針對上述觀察結果,實行相應指導。
(3)游戲外的指導:如觀察發現娃娃家游戲局限於舊情節而無交往,教師可作為旁觀者插話:如「寶寶今天生日,你們請誰來參加生日會?」以此啟發幼兒走出家門,增進與新主題和平行主題的交往。
游戲內指導:當觀察發現游戲中沒有語言的交往,如菜場一顧客用手指指「魚」,營業員拿給他,顧客遞上錢,營業員收下,顧客離去……這時教師可扮營業員(對顧客):「你好,你想買什麼?這種青菜很便宜,只要一塊錢一斤,多買一點吧……」或扮顧客(對營業員):「我想要買一斤蘿卜,這蘿卜新鮮嗎?要多少錢?太貴了,再便宜點吧……」以幫助幼兒提高游戲角色的技能與行為。
說明
自主展開環節的指導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對於小班的幼兒應盡量多採用間接指導,與幼兒站在同等的地位,以游戲夥伴的身份,自然的角色語言行為給幼兒以具體幫助。
2、自發交流
(1)「今天你做了自己想做的游戲嗎?」「把你最開心的、最想說的事情告訴大家」。
(2)擇機營造氛圍,激發全體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如:當娃娃家想出了凈水機,交流時大家都來做客人,由主人請大家嘗嘗他的「凈水」,「哇,真好喝呀!」讓幼兒全都沉浸在游戲的想像中。又如,有娃娃家招待客人時唱起了卡拉OK,交流時由集體點歌,在主人帶領下共同高歌一曲,歡快的歌聲回盪在教室,回盪在每個幼兒的心頭。氣氛熱烈,幼兒的游戲體驗極為深刻,興趣需要得到滿足。
說明
注重交流內容的趣味性、採用多樣化的交流手段,激發幼兒的情緒情感交流活動富有吸引,力,更好的發揮小班幼兒游戲交流分享的效果。
A對於新主題可用情景表演,幫助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角色語言。如菜場營業員和顧客的對話:「你好,你要買什麼?」「我要買……,多少錢?」「兩塊錢」等。
說明
菜場、公園等新的主題情節需要幼兒的交往,而語言是進行交往的工具。因此,促進幼兒游戲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幫助幼兒掌握一些交往用語,在游戲中也就是角色對話。其中,採用情景表演法,學習模仿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3
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目標
1、讓幼兒積極參與角色游戲活動,在活動中表現出愉快的情緒。
2、能按意願選擇提出、選擇游戲的主題,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鼓勵他們積極用語言進行交往。
3、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豐富游戲內容。學慣用語言、動作來進行交流。
4、增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讓其感受到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5、讓幼兒學會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進行游戲,由此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6、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禮貌待人、愛護玩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品德行為。
7、鞏固原有常規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遵守新的游戲常規。
小班角色游戲特徵
1、游戲情節簡單而零散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內容簡單,情節單一、零散。如「媽媽」喂娃娃、抱娃娃、給娃娃穿衣或打電話、掃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內容。或者是爸爸燒飯、媽媽燒飯、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戲情節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間缺乏聯系。
2、游戲動作重復而簡單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手肌肉發育不夠完善,喜歡做重復動作。所以小班幼兒在游戲時,多是簡單的重復動作,較少的系列動作是憑興趣操作材料。如反復地做切菜動作、炒菜動作、反復做接水、飲水動作。但有時有感興趣的材料也會出現一序列動作。如幼兒會假想娃娃餓哭了,於是連忙泡奶、餵奶等動作。
3、游戲語言交往較少
由於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幼兒游戲中大多是平行游戲,幼兒獨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無語。一起玩時也是各說各的話,專心於自己的游戲,旁若無人,有時也有一些簡單的對話,但是是圍繞模仿的材料開展的,如:錫凱拿著酸奶瓶說:「喝酸奶吧!」銳涵接過酸奶喝了一口說:「好甜呀」,然後又進行自己的游戲。
4、游戲時缺乏角色意識
幼兒游戲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如: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等。但幼兒經常滿足於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的角色。有時扮演的角色也會經常轉移。這是因為幼兒的角色意缺乏。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他當弟弟時,看到爸爸打電腦玩得特別高興時,他就放下手中的掃把,也去打電腦。可當他看見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鍵盤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游戲時是依材料而進行的游戲
由於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小班幼兒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實物或是具體形象的.材料。游戲中動作交往多於語言交往。更多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於玩具的擺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務員,埋頭配奶茶,對來買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能力基礎
1、豐富生活和游戲經驗
角色游戲是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生活經驗的游戲。生活經驗越豐富,孩子在游戲中就越積極,角色扮演越逼真,情節越豐富,角色間的關系越密切,孩子們自然玩得更開心。
2、創設溫馨的游戲環境
環境能夠影響人、也能夠塑造人,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為此我們在游戲時為幼兒提供了足夠的游戲材料,它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我們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能力關鍵
1、自主選擇佩戴標志穩定幼兒的角色意識
在角色游戲中,小班幼兒經常會出現不停換工作的現象,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意志比較薄弱,缺乏堅持性,而且不善於控制自己,行為極易受外界的干擾而改變自己的行動目的。在游戲過程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角色意識不穩定,隨心所欲的變換角色,有的甚至還沒有形成初步的角色概念。為了幫助幼兒認識自己今天在游戲中所承擔的角色,並提供幼兒一個充分自主選擇的空間,我們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中設立了工作服務站,在這里我們把班級的角色游戲區域用簡筆畫圖標的方式進行的簡單的羅列。並根據游戲的內容製作了相應的角色標記。如:在娃娃家這一行的口袋中放置了可以戴在脖子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標志。在超市裡投放了營業員的標志,在小舞台投放了演員的標志。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的標志既能幫助幼兒理解自己的角色又能穩定他們的角色意識,在游戲開始時寶寶們會在選擇區前停留片刻,選擇今天想扮演的角色,這種選擇的過程其實也是孩子思考的過程,有了思維的撞擊孩子們才會更明了自己的角色。
2、通過圖標來幫助幼兒形成整理玩具的習慣
角色游戲環境是開放的、自主的,幼兒可以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游戲區域內自主的活動。每次游戲,幼兒總會把玩具弄得亂七八糟的。為此,游戲初期我們幾個老師總要在游戲結束後,把玩具進行再次的分類整理。於是我們就想怎樣才能讓幼兒自己把這些玩具物歸原處呢?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偏愛游戲化的學習過程,、我們將一些區域游戲中所涉及的認知元素有機的滲透在環境中,通過圖標來幫助幼兒整理玩具。我們在超市的每個籃子一頭貼上了水果或蔬菜的圖標。在娃娃家貼上了掛鏟子、籃子、砧板的圖標。在游樂場的投籃的地方,貼上了放籃子和球的標記和等候區。在小舞台貼上了道具擺放標記,舞台站位標記。在建築區投放了放安全帽的標記。在圖書屋,給每本書上貼了一個小動物的標記,同時這些小動物的.標記在書架上也能夠相應的找到,讓幼兒知道每一本書都有它相應的家,應該一一對應的放在相應的標記上,不能隨便亂放等。通過標記的投放,幼兒漸漸地對游戲材料的整理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玩具哪裡那就應該放到哪裡去,整理玩具的能力提高了。
3、教師直接參加游戲,扮演游戲角色,進行間接指導,促進游戲的發展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少,對成人的依賴性強,他們喜歡游戲又不會游戲,有時他們迫切需要老師的具體指導和幫助。當老師扮演角色,成為他們的游戲夥伴時,幼兒會格外開心,當教師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見,幼兒也容易接受。在小班,教師可以擔任游戲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僅用游戲的口吻提醒幼兒,要根據需要靈活掌握。如班級里增設了一個公共汽車的游戲,浩浩小朋友是公交車的司機,他拿了一個塑料圈做方向盤。睿睿和炫炫小朋友來乘公交車了,當他們上車時,司機浩浩說:「投幣」。睿睿和炫炫用詫異的眼光看了看浩浩,沒有聽懂什麼意思,臉上笑嘻嘻的,嘴巴里還在嘟囔著嘿嘿!乘車了!就坐到了後面的座位上。浩浩沒有繼續叫睿睿和炫炫投幣。他繼續用雙手握著方向盤的左右兩邊,轉動方向盤,往前開。我見狀便以乘客的身份去乘公交車了,在我准備上車的時候,浩浩又也對我說:「投幣、投幣」。於是我把手伸到了口袋裡,挖了一下,並做了一個投幣的動作,坐在後面的睿睿小朋友看見我投幣了,似乎明白了什麼?也跑到浩浩的傍邊做了一個投幣的動作。一下子炫炫小朋友似乎也豁然開朗了。也學著他們把小手伸到口袋裡,眉頭緊皺著掏啊!掏啊!掏了幾下,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佯裝手裡拿著錢,接著做了一個投幣的動作。由於教師的榜樣,以後幼兒當乘客時也很懂禮貌了。
『貳』 角色扮演游戲有哪些
角色扮演游戲(Role-playing
game),簡稱為RPG。游戲類型的一種,寬泛的游戲類型。在游戲中,玩家負責扮演這個角色在一個寫實或虛構世界中活動。玩家負責扮演一個或多個角色,並在一個結構化規則下通過一些行動令所扮演的角色發展。玩家在這個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取決於一個規則或行動方針的形式系統(Formal
system)。
『叄』 幼兒角色扮演游戲的案例
案例,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所經歷的典型的富有多種意義的事件陳述。它是人們所經歷的故事當中的有意截取。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角色扮演游戲的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角色扮演游戲的案例 篇1
案例一:
娃娃家裡又擠滿了一屋子的人。我來到娃娃家裡問:「哎呀,這么多人啊,你們是誰呀?」雪雪舉起身上的掛牌說:「我是媽媽。」奧奧說:「我是爸爸。」於是我接著問:「那你們是哪個家的呀?」聽我這么一問,孩子們愣了一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怎麼回答我的問題,接著就不理我,自顧自地玩了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提示,幼兒對娃娃家裡的主要成員有了了解,知道自己在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幼兒還沒有形成「一個家」的意識,大家都是自顧自地玩,很少有交流、合作,更不知道哪些人是一個家的,因此常常會出現一個家裡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的情況發生。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為每一個家製作一個掛牌,並用顏色區分,幫助幼兒「家」的概念的形成。
案例二:
今天在每個娃娃家裡懸掛了一個顏色標記牌,並以顏色命名娃娃家的名字,另外還有配套的角色掛牌。游戲開始前我向孩子們一一做了介紹。游戲講評時我請陽陽說說你是哪個家的?你是娃娃家裡的誰?陽陽說:「我是爸爸。」我再次提示:「是哪個家的爸爸?」「黃黃家的爸爸。」
有了顏色標記牌,幼兒在游戲中大多都能按顏色匹配,明確自己是哪個娃娃家裡的角色,能按顏色說出娃娃家的名字,而且也逐漸形成了「家」的概念,知道一樣顏色的是一個家的成員,其他顏色的角色是客人,這樣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交往和互動,生成新的游戲情節。
幼兒角色扮演游戲的案例 篇2
案例一:
在一次角色游戲中,我正在「理發店」旁忙著收拾東西。「小姐,你要理發嗎?」一個甜甜的聲音在背後響起,我沒在意。「徐佳小姐,你要理發嗎?」聲音加大了,原來在叫我,居然還敢直呼其名,簡直「膽大包天」,因為確實忙就沒理會。忽然,感覺我束好的長發在背後被一雙小手摸著。看來「理發師」看上了我這一頭長發,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說孩子們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呢?乾脆將計就計趁機調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馬上放下手中的活,轉身笑眯眯地說:「誰是理發師呀?」小女孩唐鐿菲站了出來,「我是理發師,絕對給你做好看!」「你是怎麼知道我的名字的?」「聽蔣老師喊你唄,我就知道了。」她一臉神氣的樣子,小孩的記性真好!
接下來一場顧客與理發師之間的自由交談開始了。
理發師:「你得低下頭,把頭發低下來。」
顧客:「你們這兒沒有專門洗頭用的長躺椅嗎?這樣不舒服。」其實我是怕她們把頭發弄的一團糟。
於是菲菲叫了夏源、薛聽函等幾個小女孩七手八腳的忙了起來。一會兒,她們就用幾張小椅子拼了張洗頭躺椅。一切動作都比較專業:拔掉我的發圈,象模象樣的抓搓頭發。打開假水籠頭沖了沖、吹頭。
理發師:「你想做什麼發型?」
「你看我做什麼好,就做什麼吧!」我裝很隨便的樣子。
「童花頭好看,我幫你剪個童花頭。」美發師一個拿塑料推子,另一個拿剪刀,兩位理發師象模象樣地剪起來。理發過程中我們之間的閑聊也更深入了。
案例二:
角色游戲開始了,傅雷鳴今天做計程車司機,只見他非常開心地開著小車,來來往往。突然,張儒屹飛快地沖了過來,把傅雷鳴狠狠地撞了一下。傅雷鳴摔倒在地上,大聲地哭了起來。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一幕,我正要像平時一樣教育張儒屹不應該在教室里跑那麼快時,突然看見張儒屹一副闖禍後非常緊張而後悔的表情,我一下子轉變了想法,為什麼不換一種方法幫助孩子真正認識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並在以後的活動中避免出現同樣的行為呢?於是,我裝做不知道剛才發生的事情,並問他們:「怎麼了?」傅雷鳴邊哭邊說:「張儒屹剛才把車開得很快,把我撞倒了。」「什麼,是出車禍了呀!那可不得了,你一定受傷了,很痛吧?萬一有什麼問題可不是鬧著玩的。快,快讓我送你到醫院里去檢查一下。張儒屹還不快來幫忙呀。」我表現出了一副非常緊張的樣子。說完,要求張儒屹和我一起扶著傅雷鳴慢慢地來到了「娃娃醫院」,「醫生,快給他檢查一下,他剛才出車禍了,張儒屹把車開得太快把傅雷鳴撞倒了。」於是,王一帆醫生就讓傅雷鳴躺在床上給他象模象樣地檢查了起來,並不停地責怪張儒屹:「你呀,一點也不懂事,為什麼把車開得那麼快?傅雷鳴的腿都斷了,」說著用手抬了抬腿,「不行,要住院開刀。以後你開車可要慢一點,記住了嗎?」張儒屹在旁邊不住地點頭,說:「我下次一定注意,慢一點開。」
幼兒角色扮演游戲的案例 篇3
「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
的確在游戲中,孩子可以不受限制模仿各類人物,模擬各種事件,使願望得以滿足,興趣得以提高,身心舒適而愉快,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可是有很多老師認為指導游戲很難,玩具扔得亂七八糟;在活動室里你追我趕,多危險!所以為幼兒游戲而制訂的規則特別多;而且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該何時介入、如何介入等也常常感到很困惑,因把握不準而出現事與願違的情況時有發生。本文擬就本人在開展角色游戲中所作的一個案例——關於「燒烤店」游戲主題的生成與開展的觀察記錄及相應的分析介紹如下,以同行共享。
地點:中一班活動室自助餐廳旁
內容:燒烤店
人物:哲瑋、宇輝、以寧
教師實錄:
思瀅、希穎、昕瑤開辦自助餐廳,思瀅與昕瑤外出分派優惠券,希穎看店。因自助餐廳玩太久了,沒人來吃,希穎就無聊地坐著。這時哲瑋、以寧來了,以顧客身份買了一份自助餐,在找位置時,發現了自助餐旁有個鐵架子,哲瑋非常興趣地看著鐵架子,對以寧說「我們來燒烤吧。」兩人就去自助餐廳搬了一些食品放在鐵架上燒烤。這時宇輝來了「你們在干什麼?」「我們在燒烤,你要吃嗎?」「好,我也來幫忙。」宇輝去拿食品,哲瑋吆喝「誰要吃燒烤?不用錢的。」我走過去問「你們在干什麼呀?」「我們在辦燒烤店,要吃嗎?不用錢的。」「吃東西不要錢嗎?」我裝作很驚訝地問。「要的,但是你有優惠券,可以不用錢的。」宇輝解釋道。「那來一份吧。」哲瑋他們把燒烤好的食品一份一份排在桌上。「你自己選吧,看要火腿的還是要ji塊的。」他們這時的燒烤架上雜放著許多的薯條、豆腐、漢堡等,大小不一,堆放得滿滿的,以寧正用一雙筷子在翻炒著。「那麼多食品放在一起,有的都烤焦了,有的還沒熟呢。」我驚訝地說。他們沒人理我,繼續烤他們的雜菜爐。
教師分析:
從上述可知,「燒烤店」這一主題的產生十分自然。小朋友們對自助餐廳的游戲已經玩膩了,在無意間他們發現了鐵架子,並靈機一動馬上玩起了燒烤的游戲。我們認為,這從某一角度反應了該小朋友有較豐富的游戲經驗,同時這也平時他們長期處在一種較為寬松的游戲氛圍是分不開的試想如果他們平時的游戲分為不寬松,是老師在「游戲兒童」,而不是「兒童在游戲」,那麼,他們敢這樣「毫無肆憚」地玩起這游戲嗎?但此時他們的游戲顯然帶有明顯的嬉戲性的成分,他們把食品放在鐵架上反復翻炒著,游戲的情節更多的是停留在無目的的擺弄上。這也許是他們對燒烤這一「翻炒」動作太感興趣,或者受其經驗的制約而無法作深入的開展。以致於此時的我(「顧客」的身份)所進行的間接介入指導,所起的作用也僅是幫助他們確定了游戲主題——玩「燒烤店」,他們對「顧客」的我所提出的建議不加理會。我也就悄然退出不再介入游戲了,而是觀察他們到底對這游戲有多大的興趣?以及他們會怎樣玩?小朋友們看到「老師」的我沒有表態,認為我默許他們的行為,就繼續很快樂地游戲。而周圍的孩子都和我一樣對這件事感興趣,所以這個主題一下子成為熱點,在交流中被宣傳,我們靜等下次游戲的發展。
地點:中一班活動室
內容:燒烤店
人物:陽陽、昕瑤、希穎、穎瑜、佳璐、宇輝、家琪
教師實錄:
游戲前,我組織了幼兒討論了燒烤店是怎樣燒烤的,幼兒說「有人吃時才放在鐵架上烤,其他的食物放旁邊。」「不能都拿去燒烤的」「要用棍子插著烤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最後幼兒提議:用橡皮泥製作燒烤材料,用細的筷子作燒烤棍。
開始游戲了,燒烤店人數較多,希穎仍是收銀員,穎瑜、佳璐、宇輝、家琪製作肉串、香腸、豆腐串等燒烤材料,昕瑤負責燒烤。在我經過時,宇輝舉著他的傑作:「你要吃燒烤嗎?」「這是什麼呀?」「香腸」說真的,一點也不象,橡皮泥都還沒搓好就隨便串成一串了。「我可以自己做嗎?」「可以」「那我也做根香腸吧。」我在旁邊也拿了塊橡皮泥做了起來,宇輝在旁邊邊看邊說「怎麼香腸是扁的呀?」(我搓長後又壓扁,把筷子放在上面)「我還沒捲起來呢!」我用筷子把橡皮泥捲成圓圈再搓平整。「好了,你幫我燒烤好嗎?」其他小朋友看我在做,也好奇地看著,「我再做個豆腐串」「豆腐是正方形的」宇輝說,「我做的是豆腐卷呀。」「對呀,對呀,我有看過這種豆腐卷。」其他小朋友應喝著。
小朋友看我做完了,又開始做他們的肉串、香腸了,我決定去燒烤爐看看。昕瑤很負責地守著燒烤爐,將別人的香腸串等燒烤好了再送去給他們。「我的香腸好了嗎?」「好了,給你。」昕瑤遞了一根香腸給我。「呀,怎麼沒味道呢?」我假裝吃著。「忘了給你放鹽了。」昕瑤假裝放了些鹽。「怎麼黑黑的?」我有些「生氣」地問。「呀,要塗油的」陽陽說,並去找了個瓶子及一把刷子,「我給你塗一下」,他又拿去加工了。「好了,給你。」「真香!謝謝。」
陽陽開始與昕瑤一起看燒烤爐,並幫他們塗油、上調料。看游戲井然有序地開展著,我悄然退出了游戲。
教師分析:
在上次觀察的基礎上,我覺得他們對這游戲很感興趣,但在經驗方面還有待於老師給予整合、提升。因為大多數小朋友是有這方面的經驗的,只是還不夠明確而已。於是,在這次游戲前我就有意識地先組織他們進行討論,在「喚醒」他們已有經驗的同時,也讓他們對游戲情節該如何有效地開展有個大致的安排。在活動中,我以顧客的身份參與游戲,進行指導,既有利於游戲的開展,又不會打擊幼兒游戲的興致。從這次游戲活動的開展來看,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但幼兒的'興趣集中在製作上,合作交往現象較少。
地點:中一班活動室
內容:燒烤店
人物:勇志、潘龍、禮熙、書鴻、奕錚、陳麟、文欽
教師實錄:
一開始,勇志、潘龍、書鴻三人爭著要看燒烤爐,禮熙用橡皮泥在製作肉串。三個人爭了一會兒,最後商量「我們做自助燒烤,自己烤自己吃。」三個人就各自去製作燒烤串了。這時,奕錚、陳麟、文欽也加入了。
懋東來了,「我要吃圓圓的肉串。」勇志:「肉串在這兒(他正在製作),等一下。」說完拿了一本書給懋東看。懋東看了一下,又問:「好了沒有?」「好了,你自己去烤吧。」懋東拿著肉串自己去烤了,勇志繼續做肉串。這時,潘龍拿了許多燒烤物過來,「老師,你看,我烤了這么多!」「你烤這么多要給誰吃呀?」我問。「要送去幼兒園的。」文欽在一旁插話。「哦!那你們快送去吧。」勇志拿了一個德克士的盤子幫潘龍一起將肉串送去幼兒園。
潘龍回來後,把服務員們製作好的肉串放在燒烤爐上排整齊,一根一根地細心上油。游戲繼續進行。
教師分析:
因為上次的講評我表揚了陽陽會尋找替代物用刷子給食品上油,大部分幼兒對刷子很感興趣,才會發生爭著要看燒烤爐事件,這時,我採用直接干預法,只說了一句「大家都要用刷子,商量一下,怎麼辦呢?」幼兒就自己商量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天的游戲有了很大的發展,燒烤店能與其它游戲主題結合進行游戲,幼兒的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游戲內容逐步豐富。
地點:中一班活動室
內容:燒烤店
人物:哲瑋、以寧、潘龍、書鴻、陳麟
教師實錄:
一開始,幼兒自己能進行角色分工,哲瑋當老闆,負責燒烤,以寧負責宣傳,陳麟、書鴻看店,燒烤架新增:各種調味品:有辣油、鹽、醬油、糖、胡椒粉、ji精、排骨醬等(用不同的顏料瓶表示),油瓶內還有油(裝水)。
游戲已經玩過多次了,今天的顧客較少,幾位服務員就商量「要不我們重新裝修漂亮些吧,這樣就會有客人來吃了。」他們又用礦泉水瓶排了圍牆、大門,哲瑋還用塑料椅子疊一壘做了一個冰箱,說「這是放食品用的。」裝修完後,哲瑋發現還是沒有多少顧客光顧,就對以寧說:「你開車去看看,有沒有人要吃燒烤,載他們來。」以寧就答應了,拿了方向盤四處問「你要吃燒烤嗎?」「要吃燒烤嗎?有優惠的。」如果有人要,他就載他們到燒烤店,「老闆,有客人到。」燒烤店的服務員就出來熱情的歡迎,「你好,請問你要吃什麼?」燒烤游戲又熱鬧起來了,他們還把鐵架下的頭飾用來贈送給來用餐的「小朋友」,他們說「我們是麥當勞的燒烘店,有禮物贈送的。」這下,來燒烤店的人更多了,每個人都戴著頭飾,顯得很熱鬧,幼兒們也很開心。
教師分析:
隨著游戲的深入開展,幼兒對燒烤店的了解逐漸加深,游戲內容進一步豐富,他們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以前的游戲經驗進行有一定服務性質的活動,在活動中,對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會想辦法去解決,游戲達到了高潮階段。
地點:中一班活動室
內容:燒烤店
人物:潘龍、以寧、陽陽
教師實錄:
最近電視正在熱播<xxxx>,今天大部分幼兒都在玩「AD師」,拿著槍四處跑,其它主題人數相對較少,燒烤店也沒什麼顧客,潘龍、以寧、陽陽做服務員,因沒顧客顯得無所事事的樣子,後來,以寧去拿了一些頭飾來放在燒烤店的一邊說:「這兒是賣東西的。」並大聲吆喝「賣東西喲,賣好看的頭飾喲。」許多小朋友都來買頭飾了,燒烤店變成了玩具店了。
教師分析:
游戲由一開始的興奮、介入、高潮,轉入了結尾,到今天為止,這一主題已經開展了將近一個月了,幼兒的興趣已經發生了轉移,游戲降溫,幼兒又開始尋找別的游戲主題了,此時,我們要做的只是靜靜的觀察、了解,並在幼兒需要時幫他一把,也許,又一個好主題要誕生了……
後記:
當一個游戲產生或進行的時候,創設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輕松的心理環境、嘗試著做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觀察一段時間,並給予孩子們以適當的幫助,也許,你會發現在不經意中,一個很好的游戲主題已經誕生。
『肆』 幼兒園里的角色扮演游戲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最喜歡的就是角色扮演類游戲,它是孩子通過想像,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1 角色扮演游戲帶給孩子的好處
角色扮演游戲能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這對孩子的想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都大有好處。在游戲中,孩子能在與周圍人和事物的比較中逐漸認識自我。孩子做游戲時喜愛扮演各種角色,它含有濃厚的戲劇性。孩子扮演的角色並不拘泥於一個人,有時在一個游戲中她甚至可以不斷出演多種角色。
1、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角色扮演游戲能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只有擁有好奇心,才能促使他們去探索去創造。角色游戲能充分滿足孩子的需要,從而發揮了孩子的能動性,使他們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促使其不斷嘗試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學習更多的知識。
2、促使孩子主動交往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能。游戲中,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行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游戲活動的主題。為了使角色游戲成功地繼續下去,他們之間就先要協商由誰擔任什麼角色,使用什麼象徵性物品及性動作;游戲中常常要改變計劃,這就需要共同合作,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更好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同時,在游戲中還可學習如何堅持自己正當的權利、要求,怎樣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戲規則。因此,角色游戲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會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際智能水平的高低。
3、激發孩子積極想像
一個輕松、活潑,富有啟迪性的氛圍,可引導幼兒的想像,產生創造的慾望。因為想像、創造是角色游戲的特徵。在游戲中多數是以物代物來滿足幼兒對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豐富,幼兒選擇餘地越大,想像、創造的空間也就越大。
對於孩子來說,事實與想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角色扮演能進一步激發寶寶想像力,對右腦發展很有好處。孩子通過模擬各種角色,會逐漸表現出所扮演角色的行為模式。如果他們經常扮演較自己年齡大的哥哥、姐姐、爸爸、媽媽等角色,自然會有更為成熟的思想和言行了。這就是角色游戲的教育功能。
2 孩子的角色扮演 父母適當指導
1、指導孩子運用正確的語言動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孩子一般都喜愛童話故事中的小動物,當孩子理解童話故事的內容,熟悉人物和具備了復述故事中的對話能力後,給孩子帶上一個頭飾或拿一件相應的小玩具做道具,他們的表演熱情會十分高漲。通過扮演角色,使孩子進一步豐富他們的想像力,通過背誦全部對話,又進一步鍛煉了他們的記憶力。
第二、指導孩子注意朗誦或說台詞時每個字的讀音準確
如多音字、多義字、行近字、形象字等,而且吐字要清晰,引導孩子逐漸地理解作品內容,並用思想情感表達出來。教給他們正確的站立姿式,用洪亮的聲音與自然的態度來表演人物,尤其是表情動作、手勢眼神要配合巧妙。同時要注意喜、怒、哀、樂、驚恐、悲傷等不同感情的變化。
2、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看過的童話編成角色小劇目
這和游戲分不開,是孩子喜歡的一種文藝形式。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表演中去,使故事變得生動有趣。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表演能力,而且使家庭充滿了歡樂。如爸爸扮演漁夫,媽媽扮演老太婆,孩子扮演金魚。父母給孩子講述了這個故事後,游戲就開始了。 「老太婆」對「漁夫」說:「快到金魚那兒去,給我要一台電視機。」「漁夫」對「金魚」說:「好心的金魚,快把電視機給我吧,不然狠心的老太婆就會把我趕出家門。」「老太婆」一次次地提出條件,「漁夫」一次次地向「金魚」要各種東西。孩子用語言互相交流,會玩得很開心。
3、玩角色扮演類游戲時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如何認真做事,如何展開想像,這些問題要通過練習來解決。讓孩子盡量多去觀察周圍生活,模仿他最親近的人的各種動作,從而提高他們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種綜合性、創造性的互動活動,人們通過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分享和感知經驗與心得。
角色扮演,包括以下幾種常見形式:
1、互動角色扮演活動
2、即興表演(舞台戲劇、影視劇)
3、實景角色扮演(Cosplay,應該是這種形式的一個分支)
4、角色扮演療法(心理學)
5、角色扮演法(企業管理)
6、電子角色扮演游戲
7、服飾角色扮演(角色裝扮Cosplay)
互動扮演活動
這是一種古老的、歷久不衰的娛樂活動,我們曾經用「過家家」、「家家酒」、「警察抓土匪」、「玩打仗」、「桌上角色扮演游戲」、「跑團」等等稱呼它。
在這類活動中,所有參與人會達成共識: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確定共同期許和規則。)
每個成員都會有一個身份、角色,進行交流互動。歡笑、辯論、指揮、執行……,成員間通過這種面對面方式,交流互動、創新創造、增進感情。
成員在活動中的身份,分兩種為:扮演者、主持人。
扮演者:參與活動的所有成員都是扮演者,通過扮演各自的角色參與活動。
主持人:部分活動(如:桌上角色扮演游戲)中需要的,特殊的扮演者。負責:創造世界、創作劇本、扮演劇中人、主持活動進行。
即興表演
即興表演沒有成文的文學劇本,只有很簡單的「提綱」,或稱「幕表」。演員根據「幕表」提示的劇情梗概,在舞台上臨時想出對話和獨白,即興發揮。
現代,很多人在角色扮演互動活動中,發揚這種表演精神,使得即興表演不再局限於戲劇、影視劇,成為人們休閑互動的新形式。
通過裝扮成動漫人物、電影人物,進行戲劇創作表演,就是服飾角色扮演(角色裝扮Cosplay)
『伍』 適合小朋友玩的小游戲
適合小朋友玩的小游戲
適合小朋友玩的小游戲,玩游戲是現階段大多數人選擇放鬆消遣的游戲,游戲不僅可以讓我們忘記在工作一天後的疲憊,也可以鍛煉我們的動腦能力和思維能力,那麼適合小朋友玩的小游戲有什麼呢?
適合小朋友玩的小游戲1
小心陷井(4-5歲)
目標:
培養幼兒與媽媽一起共同動手動腦,細心地合作。
准備:
空奶瓶4個,火柴棍若干。
玩法:
發給每個參賽家庭空奶瓶1個、火柴若干。比賽開始孩子與媽媽一起將火柴巧妙的隨意擺放在瓶口上,但不能掉入瓶中,在規定時間內,瓶口上堆放火柴最多的那家為勝。
規則:
火柴掉進瓶里一根就被淘汰。
猜爸爸媽媽(4-6歲)
目標:
加深親子依戀之情,培養孩子熱愛自已父母的情感。
准備:
小椅5-6把,蒙眼巾5-6條。
玩法:
幼兒5-6人,蒙眼坐成一排,父母分別走到幼兒面前,主持人說出此人特徵,如發式,衣著,由幼兒猜出自已的爸爸媽媽。
注意:
1:猜不著時可以讓幼兒聽被猜人的聲音。
2:猜對時可由父母對孩子做親昵的動作,以表示獎勵。
二人三足跑(5-6歲)
目標:
學習兩人相互配合用三條腿跑步,增進親子情感的交流。
玩法:
在場地兩端畫一條起跑線和一條終點線,請幾對父子站在起跑線上,媽媽用一根長帶子將爸爸和孩子相鄰的一條腿綁在一起,爸爸雙手背後,聽到口令後,爸爸和孩子一起出發向關跑,到終點線後反回,以先反回到起跑線者為勝。媽媽為爸爸和孩子解開帶子。
規則:
爸爸雙手必須背後,媽媽必須將帶子系緊。
適合小朋友玩的小游戲2
小孩益智游戲有哪些
1、洗衣游戲:當孩子在身邊粘著你時,洗衣服自然是比較困難的。不過沒有關系,不妨讓他加入進來吧。比如,讓他幫你把白衣服從有色的衣服中挑出來。
或者乾脆給他拿個小盆,讓他給自己的洋娃娃洗衣服,然後讓他在花園的椅子之間拉根繩把衣服晾起來。他一定聽話且干勁十足。同時可用食物作獎勵哦。
2、盒子游戲:孩子喜歡把東西藏在盒子里,因此,你乾脆就給他買幾個彩色的儲存盒以便他保存玩具。當你開始打算打掃衛生或是給他整理床時,你就給他布置些簡單的任務,
比如「寶寶,請把玩具熊放在藍色的盒子里」等。不過別忘記給他獎勵一顆小星以示鼓勵哦。這樣,以後他的信心就更足了。
3、觀察游戲:對於孩子來說,走路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此,可以在走路的時候給他增加些色彩,讓他忙活起來。比如,讓他留心路上的孩子、小狗、樹木等等,告訴他每次看到都要喊「我看到了」,這會讓孩子學會觀察與探索。
在街上散步也是鍛煉寶寶看、聽、學的最好方法。他可以看到小汽車、小狗、小玩具、腳印嗎?他可以看到交通燈、救護車嗎?媽媽不妨好好教教他。
如何避免手機對寶寶的危害
1、對於幼小的孩子,我建議最好是需要以感受性學習為主,讓寶寶接觸不同的事物。比如,用寶寶的雙手親身的感受下水流過手掌心的感染,而不是讓寶寶看手機里的瀑布。
2、另外,父母為孩子講故事,不僅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交流,還能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能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有助於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發展。
其實現在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關於「小孩益智游戲有哪些」的答案,盡管這些益智游戲對於小孩子的智力開發有一些幫助,但是也應該要嚴格控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長期玩游戲對於視力有著較大的影響,還是應該多帶著孩子到戶外參加一些活動。
適合小朋友玩的小游戲3
最近動畫片《汪汪隊》風靡1-3歲寶寶圈,搶佔了《小豬佩奇》風頭,成為萬千寶寶新寵。我家寶寶,毫不誇張,從眼睛還沒有睜開,就伴著哭腔說,汪汪隊!
於是乎,從早到晚,耳朵里就只有一種聲音「汪汪隊,汪汪隊,准備出發救援!」,聽到我耳朵起繭子了。和小區寶媽一交流,原來大家的寶寶都沉迷於這幾只小狗狗!
但是動畫片,它畢竟是單向的東西,沒有交流,沒有思維開發,只會被情節牽著走,無需思考,1-3歲小孩子看久了,會變得沒有想像力。如果用這些看電視的時間去做一些親子游戲,既益智又開心,更有益於孩子成長!推薦五種室內益智親子游戲吧!
第一種、進階版躲貓貓
躲貓貓深受1-3歲寶寶喜愛,孩子開始學習說話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難度大一點的,把躲避范圍擴大,原先孩子小的時候,沒有什麼想像力,只會躲在門後。
大一些可以躲在窗簾後,躲進衣櫃,甚至躲在被子里假裝被子。這也是開發想像的一種方式!另外,也可以躲貓貓過程中用英文倒數,孩子幾次就會了1-10的英文單詞。
第二種、手指畫
害怕臟的家庭就不好說了,我家寶寶給她買一些彩筆,她到處畫,牆壁、床單、桌子等,她告訴我,她畫的那幾根抽象的線條是大象!我暈,但是我也感嘆孩子的想像力,不能抹殺啊。
後來,我看到國外網站學習到一種新方法,買一張大的可以沖水的塑料紙、然後給孩子穿上罩衣,買一些手指畫顏料,和孩子一起趴在地上,用手指蘸取顏料亂畫。還是蠻開心的,光是那麼多顏色就夠孩子開心的了。
第三種、沙發或床「樂園」
和孩子一起在床上,或者沙發上,媽媽可以把孩子翻轉、倒立等,做個各種動作。孩子也喜歡在沙發或者床上蹦蹦,或者在沙發靠背上爬來爬去,或者和媽媽一起玩枕頭大戰!
這種親子游戲可能會弄亂家庭,但是和孩子一起瘋玩,也是一種釋放,一種無比幸福的親子時光。
第四種、橡皮泥游戲
和孩子一起捏橡皮泥,然後根據捏出來的形象,編造故事,扮演講給孩子聽,孩子會樂吱吱,同時給他講解一些動物的特徵,以及動物的代表性格。
不過,這個需要媽媽心靈手巧啊,最簡單的是魚,鳥,那就講魚各個部位,魚住在哪裡,小魚的故事等等,這個比單純看電視更好的可以學習一些知識吧!
第五種、角色扮演游戲
其實就是小孩子之間的過家家,這不過是,大人和小孩子一起扮演,這個可以很自由,媽媽有創意的話,孩子跟著不僅覺得很酷,很有意思,也很開心。
最簡單的就是模仿孩子熟悉的動畫片人物。比如,我就經常扮演汪汪隊中的萊德,我說總部集合,玩具貓貓掉水裡了,怎麼辦呢?我們一起把她就上來吧,從而引導孩子動腦,動手。
雖然孩子看動畫片,不是說沒有好處,比如說動畫片《汪汪隊》。我家2歲大寶看《汪汪隊》,詞彙量增加許多,同時,這個動畫片主題就是一個小男孩率領6隻小狗狗各種有趣驚險的救援。
他讓孩子明白,不要害怕困難,有困難就要想辦法解決,在想辦法解決過程中體會到救援的成就感。
但是,再怎麼精彩絕倫,深受寶寶喜愛的動畫片,就像我們大人追劇一樣,可能會學一些時髦的台詞,被角色感動一下,可以上面推薦的這幾種簡單的親子游戲,
同樣時間,不僅會增進親子親密程度,讓孩子更多的動手動腦,發動想像力,可能玩10分鍾親子游戲,勝過看10000分鍾動畫片了吧。相信喜歡玩游戲的孩子比喜歡看動畫片的孩子更靈活,更有趣!
『陸』 幼兒園表演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表演游戲
表演游戲是幼兒園常見的游戲之一。孩子們可以選擇動畫片里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們對角色有更深的理解,充分的融入到角色中。孩子們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可以理解不同的意義,從游戲中獲得很多東西。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
『柒』 孩子最愛玩的四大角色扮演游戲
特工
這個游戲中,小朋友將探明一樁神秘事件,然後抓住江洋大盜(也就是她弟弟)。
容納工具:帆布工具袋
道具組合:一次性相機、護照、假鬍子、放大鏡、隱形墨水、解碼盤、舊手機、手電筒、指紋箱(嬰兒爽身粉、化妝刷、透明膠帶)、玩具手提箱
探險家
不要擔心,箱子里並沒有任何動物,但是我們不保證你的孩子會不會往裡面裝!
容納工具:帆布抽繩雙肩包
道具組合:硬紙管做的雙筒鏡、指南針、昆蟲瓶、地圖、捕蟲網、放大鏡、筆記本和鉛筆
醫生
當笨手笨腳的卡德爾先生不小心受傷時,小朋友可以給他的傷口纏上綳帶並固定起來。
容納工具:個性自封袋,上面貼有標簽和紅十字的標志
道具組合:兒童白大褂、聽診器、視力表、寫字板、叩診錘、各種急救用品
廚師
孩子們可用橡皮泥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
容納工具:透明塑料箱
道具組合:廚師帽、橡皮泥、菜譜、訂貨本、斜紋布圍裙、營業/關門標志、廚房用品
『捌』 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的內容有哪些
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有哪些內容
1、教師對幼兒發展的關鍵經驗和品質的價值判斷
這類主題的選擇依據是「應然」和「實然」之間的差距。也就是說,從幼兒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講,幼兒應該了解某種知識,具有某種品質、行為習慣或關鍵經驗,但從幼兒自身實際來看,則並沒有了解這種知識、具有這種品質、行為習慣或關鍵經驗。為了彌補這種缺失,選擇相應的主題,對幼兒進行教育。例如:現在的孩子往往接受了家人過渡的愛,而不知道心疼自己的爸爸媽媽、關心他人的意識缺失,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娃娃家裡開展「我做爸爸、媽媽」的活動,學著爸爸媽媽如何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一方面可以通過幼兒的表現讓我們老師了解孩子家長對他們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讓幼兒感受爸爸媽媽的辛苦,初步萌發感恩的意識。
2、幼兒的興趣
這類主題的選擇依據的是幼兒的興趣。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會在某一時期對某種東西或現象非常感興趣。如果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開展相關活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開展角色游戲時很多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來選擇。例如在開展「有趣的蛋」主題活動時,通過活動孩子往往興趣很高,我們可以將活動延伸到角色游戲中,把孩子做的蛋寶寶收集起來,放到「商店」或「工藝品店」買賣,還可收集更多蛋的問題和他們一起探索等等,引導幼兒感受美,以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這類主題的選擇依據幼兒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的需要。例如,幼兒在不久的'將來將要進入小學,為了幫助他們能盡快的適應小學活動,我們可開設「**小學」游戲,通過相關的知識介紹、角色扮演、模擬小學生上課等活動,激發幼兒上學的願望,了解上學前所要學習的本領,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任務意識、規則意識,為他們上小學做好准備。
4、幼兒接觸、了解社會的需要
孩子剛剛接觸社會,對一些大的時事也會有一定的興趣,有時候也會引發一些話題。比如,前階段的世博,我們可以根據它的特點、孩子的情趣和接受能力,開展一些與此相關的主題活動。增長孩子們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強化多元文化意識,也激發了孩子對中國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中班角色游戲內容及其指導
1、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
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往往是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的反映,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後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因此幼兒所處的生活是角色游戲內容的直接來源。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內容。如在同一個小班,男孩子都喜歡玩開汽車的游戲,因為現在家長經常帶幼兒做車外出旅遊,幼兒目睹了汽車司機開車的動作,並產生了愛慕之心和自豪感,夢想自己會開汽車多好,所以在玩開汽車游戲中,他們拿著模具型汽車方向盤左右搖動,嘴裡不斷發出「嘀嘀嘀、嘀嘀嘀、的響聲,小司機帶領小乘客愉快的郊遊。因為他們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所以在工作表現的很認真、負責。總之,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是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既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又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愛護同伴、積極參加游戲活動的興趣。
2、內容豐富多彩
幼兒個體所處的環境、生活經驗不同而千差萬別,所以幼兒角色游戲也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日常生活的主題:常見的有「娃娃家」「幼兒園」等,是由幼兒平日經常遭遇到的經驗所形成的。如在「娃娃家」他們扮演著爸爸、媽媽、洗衣做飯,愛護小娃娃。在音樂區內,扮演著音樂教師,認真的組織幼兒唱歌、跳舞、練習打擊樂等。他們在游戲活動中體驗著作爸爸、媽媽、老師的辛苦和快樂。社會關系的主題,常見的「超市」「醫院」等,這類主題內容較之日常生活,社會關系擴大了,特別在目前獨生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等關系基本不存在了,醫院里的醫生病人,商店裡售貨員和顧客等形式的社會關系是幼兒比較熟悉和關心。社會現象和重大事件的主題:如「世界盃足球賽」,等主題,這類內容較之上述兩種不太常見,但是由於新聞媒體的傳播,比較容易傳達給幼兒。在「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幼兒同家長一起看球賽,關心比賽情況。這類主題往往具有多樣的社會關系和新聞性,會給予幼兒深刻的印象。
3、內容具有年齡差異
在成人不加干預的自然情況下,幼兒景象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是不斷變化的,但有些主題內容是幼兒經常選擇的,有的主題內容持續時間較長。觀察發現,主題內容持續長短和幼兒興趣關系密切,游戲時間持續最長的主題內容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幼兒的興趣也隨著身心發展而發生變化,和小年齡幼兒相比,較大年齡的幼兒不在注重日常生活的主題,而且更多地選擇社會關系主題游戲,像「世界盃足球賽」這樣的主題更容易吸引大班幼兒。
『玖』 幼兒角色游戲解釋
幼兒園教育角色系統詞怎麼解釋
一、在角色游戲中,可促進幼兒想像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運用創造力和想像力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形式,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的一種活動。游戲是具體象徵性的,它以假想和想像為條件。在游戲中,幼兒常說:「你假裝是爸爸」,「我是老師」,在游戲中,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自己創造的世界中遨遊。在角色游戲中,幼兒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例如,把積木當作餅干,把椅子當汽車,幼兒當爸爸、當老師、當孩子等。幼兒能脫離真實情景和物體的直接信號 *** ,進入假設想像的世界。同時又能意識到真實的世界,這標志著幼兒思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二、在角色游戲中,能培養幼兒友好相處,共同合作的精神
游戲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起點,在游戲中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處理和協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共同完成游戲活動。例如,在角色游戲「愛心門診」中,幼兒商量分配角色,有當醫師的,還有兩個護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習相互配合、相互謙讓,發展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
三、在角色游戲中,能培養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游戲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問題。為了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我不急於處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幼兒,而是尊重他們,啟發他們妥善解決。游戲中幼兒有時出現爭當角色的現象,除了啟發他們謙讓協調解決外,還應注意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玩角色游戲中孩子「錢」用完了怎麼辦?沒有客人了怎麼辦?
四、在角色游戲中,可以豐富幼兒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
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是靈活多樣,幼兒在游戲中體驗著各種情緒情感。尤其是角色游戲中,為幼兒提供了表現自己情緒的機會。例如幼兒的憤怒、厭煩、緊張等不愉快情緒,在游戲中得以發泄、緩和,它是幼兒消除生活情境產生的憂慮和緊張感,向自信和愉快情緒過渡的方法。在「娃娃家」游戲中,飾演父母的幼兒體驗著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五、在角色游戲中,可使幼兒學習社會角色,掌握社會規范
扮演角色,模仿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學習社會行為規范。例如,教師扮演顧客到醫院看病,如發現「護士和醫生」態度生硬,就應建議:「護士和醫生」顧客說話一定要和氣。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模仿學習社會行為規范,會遷移到幼兒的實際生活中,有利於幼兒社會化行為的形成。
學前游戲論名詞解釋角色扮演
一、「學前游戲論」:就是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體會生活、得出結論、受到教育或明白某種道理。
二、「學前游戲論」內容:
1、角色扮演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動作,是兒童以自身或他物為媒介對他人或他物的動作、行為、態度的模仿,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徵性動作。
2、機能性角色:這是兒童通過模仿範例或對象(如司機)的一兩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動作(如轉動方向盤)來標志他所模仿的對象。
3、游戲內容:指兒童在游戲中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中事物或現象的范圍規定。
4、游戲形式:是兒童在游戲中展現於外的一切行為表現的方式,它構成游戲的外殼。
(9)角色扮演游戲有哪些幼兒擴展閱讀:
主要課程:
本課程以教育學、心理學、人類文化學的相關研究為基礎,全面的闡述兒童游戲的涵義與本質,兒童游戲的理論、研究概況與發展,游戲的類型與結構功能,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論基礎、科學的游戲觀、幼兒園游戲的設計、實施與評價等內容。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學前兒童游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設計與組織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基本技能,確立科學的游戲觀、兒童觀、教育觀,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學前游戲論
如何看待幼兒角色游戲行為的觀察與解讀
都說觀念指導行為,的確,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我們的教育行為就會帶來偏差。
過去的各類活動主要以預設為主,強調了先確定目標,然後再根據目標設計整個活動,游戲活動也是如此,無論是所謂的幼兒自主性活動還是游戲式的學習活動,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強,但是到了教育過程中,行為往往就會偏差於目標,目標與過程就偏離了。因此,在每次的活動中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指導幼兒的活動,只要孩子與老師的預設活動有了一些偏差,老師就會馬上千方百計的引導孩子朝著自己的預設目標走去,老師的干預是非常多的,影響了幼兒的自主性發展,控制了幼兒活動的自由度。
今天我要講的主要是幼兒的自主性游戲,雖說以前我們也講幼兒的自主性游戲,但是通常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由於老師對游戲的重視變成了對幼兒游戲的控制。將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時間剝奪了,卻還是自認為對游戲非常的重視,因為時間安排中清楚的顯示了語言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等由老師組織發起的教學性游戲,認為這既是學習也是游戲。
同時出現的另一個現象是在幼兒自主性的活動中,老師干預的非常的多,在幼兒非需要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教育意圖強加在幼兒的游戲之中,認為這既是游戲也是學習。在二期課改之。
都說觀念指導行為,的確,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我們的教育行為就會帶來偏差。過去的各類活動主要以預設為主,強調了先確定目標,然後再根據目標設計整個活動,游戲活動也是如此,無論是所謂的幼兒自主性活動還是游戲式的學習活動,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強,但是到了教育過程中,行為往往就會偏差於目標,目標與過程就偏離了。
因此,在每次的活動中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指導幼兒的活動,只要孩子與老師的預設活動有了一些偏差,老師就會馬上千方百計的引導孩子朝著自己的預設目標走去,老師的干預是非常多的,影響了幼兒的自主性發展,控制了幼兒活動的自由度。今天我要講的主要是幼兒的自主性游戲,雖說以前我們也講幼兒的自主性游戲,但是通常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由於老師對游戲的重視變成了對幼兒游戲的控制。
將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時間剝奪了,卻還是自認為對游戲非常的重視,因為時間安排中清楚的顯示了語言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等由老師組織發起的教學性游戲,認為這既是學習也是游戲。同時出現的另一個現象是在幼兒自主性的活動中,老師干預的非常的多,在幼兒非需要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教育意圖強加在幼兒的游戲之中,認為這既是游戲也是學習。
在二期課改之後的今天,我們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才能稱之為幼兒的自主性游戲呢?那它到底有沒有目標?它與學習性的游戲區別在哪裡呢?《課程指南》中明確的指出: 幼兒的游戲活動主要指他們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能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
可見,作為幼兒的自發性游戲,是幼兒的一種內在動機行為,游戲本身就是目的,因此沒有外在目標。但是游戲具有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功能,這不是我們為游戲提出的目標,而是游戲本身就有這樣的價值存在。
它與我們所說的學習性游戲的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老師預設的活動,而另一個是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然後我們再回頭看看以前我們的自主性游戲活動,才知道原來那根本不能真正的稱之為孩子的自主性游戲活動,因為裡面不允許孩子違背老師的目標,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通過對新綱要、新課程的解讀、理解之後的今天,我們正在不斷的探索、嘗試著改變這種現象,盡可能的將我們的目標淡化,隱形於我們的操作材料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老師在活動中的細心觀察和適時介入,要學會從幼兒游戲行為和情感態度中分析他們的需要、經驗背景以及動作、語言、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現有發展水平。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觀察游戲了解幼兒,通過環境的創設和適當的介入支持幼兒的游戲。
為什麼說是細心觀察和適時的介入呢?因為如果不是細心的觀察,我們很容易從以前的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由以往過多的干預轉變成現在的放羊式的活動,孩子走到哪裡是哪裡,似乎這樣就能體現出尊重孩子,殊不知這樣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而如果不恰當的介入活動,也會抑制孩子的發展,如果過早的介入孩子的活動,他們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如果介入的晚了可能就會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發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種在遇到困難時退縮的習慣等等。
因此在游戲中我們應該細心的觀察 幼兒的各種行為表現,應該適時、適度的介入孩子的活動之中,而且還應該注意介入幼兒游戲活動的方法。 那麼我們應該在活動中怎麼觀察孩子的游戲行為?《課程指南》中大致將幼兒的游戲行為分成了4類:表徵行為、構造行為、合作行為和規則行為,而每個行為中又詳細的列出了老師的觀察要點以及幼兒的發展提示,大家可以仔細的翻閱一下(課程指南14、15頁),而在新教材中也專門提供了能反應幼兒發展的游戲行為的案例分析供大家參考。
那麼什麼是介入,老師又應該從那些方面。
幼兒園角 *** 游戲名稱
1、美工區:繪生繪色,七彩童畫,巧手樂園,巧手吧,創意手工坊,創意空間,童心童畫。
2、語言區: 童言無忌,有趣的漢字,xx故事會,快樂夢工廠。 3、表演區: 我型我秀,星光大道,歡樂劇場,寶貝秀場。
4、操作區:瞧我真能幹,動手又動腦,小小操作手。 5、建構區:小小建築師,拼拼搭搭,建構樂園。
幼兒園的角 *** 內容很多很廣,可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進行內容更換。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主題是以反映家庭生活為主,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主題以反映社會生活為題,到了大班主題就更加的豐富多樣。
(9)角色扮演游戲有哪些幼兒擴展閱讀: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要活動,逐步進行有組織的作業,如語言、手工、音樂等,注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各國對幼兒園定義中非常明確游戲是幼兒園里幼兒教育與生活的最主要內容。
如英國對幼兒園解釋為「用實物教學、玩具、游戲及發展幼兒智力的學校」,德文解釋為「尚未進學校的游戲學校。」另外,幼兒園一年中舉行的重要活動還有:幼兒園的入學典禮、六一兒童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運動會、聖誕節、元旦、結業典禮等。
幼兒園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1、學科:音樂、美術、語言、常識、體育、禮儀習慣等。 2、活動:為兒童安排各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活動。
3、經驗:為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所提供的有益經驗。 參考資料:網路-幼兒園。
中班角色游戲的特點
角色游戲過程是創造性想像的過程。在角色游戲中,創造性想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游戲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媽媽、老師、司機、經理等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兒運用「各種材料,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表現自己對這些角色的認識與體驗。
二是對游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常常以一種物品代替另一種,還能一物多用。如用紙條當「面條」,用小積塑片當「飯」,用冰棒棍當「筷子」等。
同樣一種物品在不同游戲中可以充當不同的東西,如積塑條可以是老爺爺的「拐杖」,可以是火車的「鐵軌」,可以是護士的「注射器」,還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
三是對游戲情景的假想(情景轉換)。幼兒常常通過一個或幾個動作和想像,將游戲情景進行濃縮或轉換,如玩娃娃家,媽媽一摸孩子額頭,「呀!小孩發燒了,送醫院吧。」結果抱著孩子在院子里走一圈回來了,說打針了,孩子病好了。
(9)角色扮演游戲有哪些幼兒擴展閱讀:
角色游戲的意義: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因而他們對角色游戲的興趣最為濃厚,幼兒玩角色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也十分多樣與新穎。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像,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能。游戲中,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行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
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游戲活動的主題。為了使角色游戲成功地繼續下去,他們之間就先要協商由誰擔任什麼角色,使用什麼象徵性物品及性動作;
游戲中常常要改變計劃,這就需要共同合作,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更好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特殊游戲,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同時,在游戲中還可學習如何堅持自己正當的權利、要求,怎樣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戲規則。因此,角色游戲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會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際智能水平的高低。
『拾』 適合小朋友玩的游戲有哪些
一、躲貓貓游戲
躲迷藏的游戲我家孩子從小就玩。起初藏不全身子,接著是一呼名字就出來,再到總是藏一個地方,至現在3歲多怎麼騙也不出來,能悶不出聲的呆好久。游戲雖然簡單,但是見證了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
孩子3歲之後,動作幅度會比較大。父母最好雙方陪著孩子一起玩,玩時要告知孩子廚房和櫃子里不能藏。如果是只有一方陪伴,可以和孩子玩藏布偶的游戲,孩子也會比較喜歡。
這個游戲簡單有效,一般的孩子一被撓癢,就會哈哈大笑。特別適合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笑一笑,心情就會好不少。
我和孩爸每天都會寶寶做游戲,閑的時候游戲時間長,忙的時候就會短一點,但保證每天至少有半小時的游戲時間。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除了以時間長短計量,更要注重的是陪伴的品質和意義。如果父母白天上班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晚上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做游戲,游戲也會讓父母疲憊的心情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