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玩得好是哪裡聰明
⑴ 打游戲很厲害的人,是不是都很聰明
游戲打的好還是不好,不能是用來評價一個人智商高還是低的標准。
游戲打的好,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需要大量游戲時間,去熟悉游戲模式,了解游戲運行和取勝技巧,二是需要累積游戲經驗,在游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反應能力,肌肉記憶能力,對游戲機制的判斷能力等等。一個聰明的人,如果沒有以上兩點的支撐,也不能把一個游戲玩好。
游戲打的好,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百分之一的靈感非常重要,代表著游戲者在這一領域的天賦。
但是,人的天賦都是相對而言的,都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一個人在某方面具有天賦,並不代表著他在各方面都是一個"聰明人";
類比一下,就說古代那些老學究們,那種是"死板""迂腐"等的代表,他們在科舉場上或許能憑借自己的文學天賦考上一個什麼官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能做好他的工作,能夠真的讓治所長治久安。
相反,聰明人不一定能打好樣樣游戲;或許就沒有興趣;或許手上的操作不好;或許又是沒有很長時間汗水的積累,沒有經驗和技術,那即使是其他領域的天才,也不能在這一方面有所建樹。
⑵ 是不是打游戲厲害的人更聰明
這個是不一定的,打游戲厲害的人不一定聰明,聰明的人打游戲也不一定厲害。經常打游戲的人具有以下幾點表現:
1、反應靈敏
每個玩家在游戲中要升到更高級別或段位,就要鍛煉眼快手快的能力,那麼長期的練習,就會形成肌肉記憶,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對他們而言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
2、懂得享受
經常玩游戲的人不止會利用游戲來放鬆自己,他們或許還有別的更多愛好,會懂得享受生活。比如旅遊,健身等。他們追求的生活是多元化的,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3、意志力堅定
很多人玩游戲輸了一局肯定還會再來一局,一直輸就一直打,直到贏了為止,不贏一局誓不罷休。這種執著和頑強的毅力如果用到自己的事業上,那肯定會有一翻作為的。
玩游戲有什麼危害?
1、影響學習
電腦游戲富有挑戰性、刺激性,賭博性、迷惑性,有時甚至有許多不健康的黃色內容,這種誘惑力對辨別能力較差、自製力不強的青少年來說,勝過課堂學習,甚至勝過學校開展的有益集體活動。因此,迷戀游戲的同學往往無心聽課,有的同學甚至為玩游戲而逃學曠課,這樣勢必會導致學習任務不能完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2、對認知、情緒、行為帶來消極影響
長時間玩電腦游戲,一旦停止電腦游戲活動,便難以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減退,食慾不振,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游戲機的沖動,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
3、長時間玩游戲會使初中生的人格發生明顯改變
變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暴力游戲對行為造成的影響不僅引發游戲者的攻擊沖動,而且會誘導游戲者用「進攻」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4、傷害視力
經常近距離地面對電子屏幕,對眼睛極為有害,很多同學因此而出現視力的急劇下降。
⑶ 會玩游戲的人聰明嗎
玩游戲跟聰明不聰明沒有任何關系。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PSCUS)」研究結果近日公布。對全國18所高校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大學生平均每天玩網路游戲的時間約為2小時,22.95%的大學生基本每天都玩網路游戲。
游戲不只是男生的偏好,47.7%的女生表示玩網路游戲,14%的女生基本每天都玩。按學校進行分類,高職院校學生玩游戲者近七成,普通本科高校玩游戲者超五成,雙一流高校玩游戲者超六成。
具體情況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84.87分鍾,比2017年增加4.44分鍾。
2018年人均每天讀書時間為19.81分鍾,比2017年減少0.57分鍾,人均每天讀報時長為9.58分鍾,比2017年減少2.42分鍾,人均每天閱讀期刊時長為5.56分鍾,比2017年減少1.32分鍾;2018年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2017年基本持平。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北青報:大學生為何熱衷玩游戲
⑷ 游戲玩的好就說明聰明嗎
很強啊…那些棋走的好說明你邏輯思維能力強…游戲玩的好說明你眼疾手快、反應神速…聰明人用有這些…擁有這些的不一定是聰明人…
⑸ 玩游戲厲害的人是左腦發達還是右腦發達
玩游戲厲害一般是右腦好的,右腦是祖先腦和藝術腦,右腦發達的人比較聰明,記憶力很好的人,右腦的記憶能力是左腦的100萬倍,因此愛因斯坦非常推薦右腦訓練,平時可以使用諸如精英特右腦開發工具,在聆聽右腦音樂的同時鍛煉您的右腦,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