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教師如何在兒童游戲中支持與推進

教師如何在兒童游戲中支持與推進

發布時間: 2022-12-28 22:28:39

『壹』 幼兒教師應如何引導幼兒游戲

1教師在考慮組織游戲時,必須為兒童做好相應的材料、時間、空間、經驗等條件准備。

材料准備對兒童游戲有著極大的影響,是教師指導游戲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對材料的提供,將教育意圖及教師期望兒童達到的行為,通過材料來展現給兒童。准備游戲材料,也是兒童參與游戲的第一步,這樣不僅能更好地滿足兒童游戲的願望,而且能提供鍛煉兒童能力的機會,省去了教師花大量時間為兒童製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勞動。

游戲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兒童游戲的質量。兒童只有在充足的時間里,才能去尋找夥伴、選擇角色、計劃游戲的情節等。如果時間過短,兒童不僅玩不出高品質的游戲,而且會慢慢放棄要玩的游戲內容。

游戲空間的大小、密度及游戲場地的結構特徵等,對兒童游戲都會產生影響。因此,游戲前教師要考慮空間是否有利於兒童各類游戲的開展。足夠的空間可以使兒童在游戲時玩得盡興,而狹窄的空間會使兒童產生緊張、壓抑的情緒,且容易引起兒童因相互間的碰撞而產生糾紛。

兒童游戲是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再現,兒童只有具備了某種經驗,才可能在游戲中表現出來。因此,經驗的准備就是要為兒童提供多種途徑,豐富和完善兒童的知識經驗,並在游戲之前以多種方式來刺激、激活兒童已有的經驗,為游戲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這種游戲經驗的准備包括已有的經驗和預先的經驗兩個部分。兒童就是通過游戲將已獲得的生活經驗及簡單的知識經驗進行實踐、嘗試,並進行重新的建構以形成新的經驗,逐漸學習社會規則並掌握與人交往的技能及行為規范。

2.觀察游戲,了解游戲進展情況

教師只有觀察兒童的游戲,才可能發現兒童游戲的興趣和需要,了解兒童游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游戲的材料,確定何時參與、介入兒童的游戲,作出有效的指導。觀察兒童的游戲,有利於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將兒童游戲的經驗與教育教學活動中提供的經驗相整合,幫助兒童形成系統的、豐富的經驗體系,促進兒童全面和諧地發展。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觀察,用掃描觀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兒童游戲的情況,用定點觀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組或區域兒童游戲的情況,用追蹤觀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個別兒童游戲的情況。

3.參與游戲,促進游戲發展

根據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影響活動的形式,我們總結出教師參與介入游戲的三種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

平行式的介入法是當兒童只喜歡某一種游戲或對新出現的玩具材料不感興趣、不會玩或不喜歡玩時,教師可以在兒童的附近,和兒童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戲,以引起兒童模仿,教師起著暗示的指導作用;

交叉式的介入法是當兒童有要教師參與的需要和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兒童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兒童游戲,通過教師與兒童、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著指導兒童游戲的作用;

當兒童在游戲中出現嚴重的違反規則反攻擊性行為時,教師則以現實的身份直接進入游戲,對兒童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稱為垂直式,這種垂直式的介入法不宜多用,因為它很容易破壞兒童游戲的氣氛。

4.講評游戲,分享游戲體驗

游戲結束時教師引導兒童就開展游戲情況進行討論,幫助兒童整理游戲中零散的經驗,修正錯誤的經驗並找出存在的問題,分享成功的經驗,為下一次游戲的開展做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准備。

這種游戲講評是對兒童已有經驗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戲計劃的依據。它不僅可以豐富兒童游戲的內容,而且有助於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發展,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兒童在游戲時的真實想法及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指導游戲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情景講述」、「點面結合」、「繪畫輔助」等方法來幫助兒童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教師是引路人,應多問兒童幾個「為什麼」、「怎麼辦」,讓兒童成為游戲講評的主人。

『貳』 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支持

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往往要求教師要管住手,閉上嘴,但是,不代表教師放任不管。只有教師管好自己的手和嘴,才會有幼兒自主自由的游戲。盡管沒有成人的介入,幼兒在游戲中也能自我發展,但有沒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導,幼兒的發展還是有區別的,教師在游戲中不是不作為,而是以支持者推動者的角色在適宜的時機給予適當的支持,這就是幼兒教師的專業性所在。

以支持者的角色參與游戲的教師會有一種欣賞的視角,一種追隨的心態,帶著這樣的感覺,教師更容易把握幼兒游戲和發展方向。相反,如果教師帶著俯視的視角居高臨下地權威感看待和介入,這個游戲就會變成教師的游戲。

自主游戲中,教師所有的支持和推動都應該基於對幼兒的觀察和了解,基於對幼兒在游戲中地位的尊重。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允許幼兒犯錯,允許他們失敗,真正學會等待。

1.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形成兒童視角

兒童視角,首先是認識和發現兒童,是基於兒童,從兒童出發。一位無法站在兒童視角去觀察、理解、處理問題的教師,不可能真正支持和促進幼兒的發展。

只要用心觀察和傾聽,才能放下成人的「我以為」和評判,學會站在幼兒的立場和看待問題,慢慢形成兒童視角。

2.尊重兒童、相信兒童,修煉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既包括對兒童的敬畏,也包括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敬畏,在幼兒游戲中,教師要認同游戲,尊重遊戲,相信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獲得成長,相信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無限潛能。只有相信幼兒是游戲專家,教師才能謹慎介入,不盲目插手。甘於站在幼兒身後,樂於追隨幼兒。

『叄』 教師如何支持和推進幼兒游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游戲是佔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在其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
。通過實踐性研究,專家發現:玩游戲比上課更能發展孩子的體能、認知和社會性,是兒童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幼兒的學習生活往往與游戲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綱要
提出:作為教師應合理科學地安排組織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寓教育與一日生活中,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教育功能,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的實施教育,並善於發現並利用周邊生活中的教育資源,組織教育內容。滿足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需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快樂和自信。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幼兒向另一個幼兒建議:
來玩跳繩的游戲吧
。可見,幼兒的游戲是出於自己內心的興趣或願望,而不是由別人所能夠支配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游戲都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讓幼兒自己發揮呢?我覺得並不是這樣,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指導,以保證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
一、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的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慾望。
在幼兒游戲前,我們可以給幼兒准備許多有利於游戲的材料,以保證幼兒有充分的發揮空間。比如在角色游戲區,放上幼兒自製的電話,兩個幼兒商量後,就可能玩打電話的游戲,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聽診器、白大褂的時候,三四個幼兒一商量,可能會玩起醫院游戲;在一塊空地上放上沙包,他們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丟沙包的游戲
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創造一個能引發他們游戲的環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琅滿目,給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所適從,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啟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二、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以保證幼兒能夠盡情的玩游戲。
游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他們的生活,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需要。有很多的社會行為,如遵守游戲的規則、積極的幫助他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幼兒都是在游戲中學會的,因此,教師每天都要給幼兒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來保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體驗成功的愉快,由此來獲得自信和滿足。三、教給幼兒游戲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以保證幼兒的游戲能夠順利地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示範,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可以先教會個別的幼兒玩游戲,然後讓他們用互相學習的方法學會玩游戲;也可以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對個別的幼兒進行指導,掌握游戲的時間,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
四、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方法,對幼兒游戲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了解游戲中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等情況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

『肆』 教師如何對幼兒園的結構游戲進行指導

一、從時間進行過程的角度

關於教師對於幼兒游戲的指導,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引導的過程。如果是從時間進行過程的角度來看,教師首先應該做什麼?毫無疑問,教師首先應該做的是觀察,教師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全面地了解幼兒本次的游戲情況。觀察又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細致地觀看游戲的主題、內容、情節、材料以及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才能很好地做出判斷,是否需要介入和指導。而觀察之後切忌不能直接介入,教師需要找准介入的時機,如:當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困難、游戲無法進行下去、游戲的秩序受到威脅等這些情況發現時,再介入到游戲中。教師在把握介入時機的同時,需注意介入的方式和方法,切忌盲目指導、瞎指導。這時可以採取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從自身出發,教師以非言語和言語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指導,是比較合適的,教師一句鼓勵和引導的話語,一個大拇指對幼兒都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介入到游戲中,根據幼兒游戲的情況和水平採取平行介入指導法或者交叉介入法,進行直接的指導,這樣的游戲指導效果也非常有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使用游戲材料和同伴作為媒介,通過這兩個因素推進幼兒游戲的進程。但是,在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他們的游戲能力各不相同,需要進行分層次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互動的節奏,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支持幼兒對於游戲的積極探索。教師也需要在游戲中起著輔助的作用,要以幼兒為主體,切忌充當「導演者」和「現實代言人」的角色。而無論是在指導的過程中還是在孩子的游戲結束之後,教師都要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是否合適,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推進幼兒游戲,還有利於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從主體分析的角度

首先,游戲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游戲的意願和表現,因此,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為幼兒創設一個積極、良好的游戲環境和氛圍是至關重要的,充足的游戲時間也有利於幼兒在游戲中積極探索,大膽想像,玩好游戲。

其次,從幼兒自身來看。教師需要全面地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以及愛好。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游戲中同樣不例外,教師要只有關注到孩子的各種特點,根據他們的特點去指導他們,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從游戲特徵來看。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的時候,需要把握游戲的特徵,在這上面下功夫。而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因此,教師在介入游戲的過程中該選取什麼樣的游戲材料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師在材料選擇上應注意幼兒的年齡特徵,並與教育目標相匹配;再盡量提供無固定功能和中等熟悉、復雜程度的材料,這不僅是對於「最近發展區」理論的踐行,也有利於孩子想像力、探索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總之,教師對於幼兒游戲的指導,並不局限於某一次,而是長期性的。因此,如何引導和推進幼兒游戲,是教師需要關注到的。幼兒關於游戲的開展,通常是基於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感知,那麼教師在一開始就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他們之後更好地進行游戲打下扎實的基礎,不僅於此,環境的創設和物質、精神支持的提供也相當重要;在這之後,教師還要關心孩子的游戲意願和游戲的進程情況,這樣才能確保游戲的平穩進行,讓孩子能夠在玩中學,學中玩。

『伍』 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指導策略

角色游戲是指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又稱象徵性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時期典型的游戲形式。幼兒的自主自願性、虛構性、社會性、愉悅性、非生產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出來。當然,這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和支持。那麼,教師在角色游戲中應提供怎樣的支持和指導呢?

一、創設開放性的游戲環境——環境保證游戲。

幼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游戲環境是影響幼兒游戲行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如何創設一個與幼兒發展相適應的游戲環境,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調動幼兒在材料准備過程中的主動性。游戲中孩子們是主人----既是游戲的主人,也是材料准備的主人。因此,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上,我們既重「物」更重「人」,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參與到游戲環境、材料的准備上來。

2、提供豐富且具動態性的玩具材料。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應是幼兒感興趣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能促進幼兒游戲發展的。逼真的成品玩具固然有其優點,並且出現時會引起幼兒的興趣,但這會使幼兒創造性行為減少,有時甚至會使幼兒成為玩具的奴隸。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為幼兒創設的游戲環境越多彩,幼兒發展的空間就越大;而富有啟發性、並隨著幼兒的發展不斷更新變化的環境,能有效保持其對幼兒的適度刺激,激發幼兒進一步探求的好奇心;提供可變性強的玩具更能啟發幼兒積極地想像和創造。如在「美味串串燒」游戲活動中,我們為幼兒准備了豐富的半成品游戲材料(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軟塑片及塑料棒等),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個人意願或顧客的需要製作出各種美味的串串燒(如:茄子、青菜、牛肉串串燒等),這樣一來,幼兒游戲興致大為增加,游戲情節也豐富了許多。

3、保證幼兒足夠的游戲時間和空間。足夠的游戲時間和空間是滿足幼兒自由選擇、愉快游戲的根本保證。每天教師要保證幼兒有一小時以上的自主游戲的時間,提供盡可能多的活動空間。另外,根據幼兒的需要,分隔游戲角,便於幼兒取放、交往和選擇。

二、注重實效性的觀察反思——觀察激活游戲。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主要就是在游戲過程中觀察是什麼吸了幼兒的注意?幼兒的這個行為能堅持多久?幼兒是如何與別人合作的(語言、動作、表情)?是主動交往還是被動應答?幼兒的情緒體驗怎樣?由此可見, 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進行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並使其游戲得以延伸。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材料恰不恰當,程度如何等,再決定是否加入幼兒的游戲,以幫助幼兒提升游戲的技巧。

三、加強有目的性的'隨機指導——指導推進游戲。

角色游戲中由於幼兒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處理問題能力差,常常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影響游戲順利進行和效果。所以,需要教師加以正確指導,幫助幼兒發展游戲主題的構思、充實游戲內容,准確地表現游戲角色。在以下情況下教師應進行指導:

1、當游戲內容貧乏時,老師應及時啟發、誘導,使幼兒創造出豐富多彩地活動。如:當幼兒在玩《商店》游戲時,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門來買東西,沒有新的內容時,老師以「客人」地身份出現,買了很多東西,無法獨立帶走,從這里就引出了送貨上門的服務內容,「商店」的「工作人員」主動開始了「送貨」,游戲情節得以拓展。

2、當幼兒不能專注持續的游戲時,教師要介入指導。比如:一個幼兒在「點心店」里扮演「收銀員」,因為長時間地在收銀台前做重復收錢的動作,久而久之便覺得枯燥。這時,教師可以與幼兒平行游戲,教師可以以「收銀員」的身份做驗鈔的動作,還可以提供刺激性的材料「驗鈔機」等。當幼兒發現教師不同於自己的游戲方式時,就會模仿教師繼續游戲,這樣可以提高幼兒繼續游戲的興趣。

3、當幼兒進行簡單而重復游戲時,教師介入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們經常發現幼兒在進行游戲時,內容重復,情節簡單。比如:幼兒在「金星小吃店」游戲中,由於缺乏經驗,語言較簡單,這時教師可以以顧客身份參與游戲:「這里的包子是什麼餡的?」 「有沒有香菇肉陷的?」「還有什麼餡的呢?」這樣,幼兒下次游戲時交往多了,認知水平也會慢慢提高了。

4、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動作、手勢等語言和非語言的手段介入指導。例如:在「麥當勞」游戲活動中,工作人員拿著訂貨單手足無措地在各游戲角走來走去。教師隨即從麥當勞取來了筆和訂貨單,走到娃娃家:「您好,我是麥當勞裡面的工作人員,請問你們需要一些可樂、漢堡或是署條嗎?」「我可以免費把東西送到。」一旁的工作人員見此情景,並拿起訂貨單徑直走到叮當美發屋:「你好,請問你們需要漢堡和薯條嗎?我會送過來的。」看到工作人員樂滋滋地忙碌了起來,教師對幼兒豎起了大拇指,幼兒會心地笑了。

5、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時,老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深化游戲主題,提高幼

兒對做游戲的積極性。如在《服裝店》游戲中,單一的買賣活動讓幼兒情緒低落,沒有人想去服裝店上班了。教師以「經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員」開了個會,引導他們自己動手,製作各種不同的服裝,鞋帽,箱包。豐富「服裝店」的內容,擴大了經營范圍,「工作人員」也不再沒事可干,游戲又熱火朝天的開展下去了。

除此以外,在一些特定情況下,一些偶發性事件會影響游戲的正常進行。如:游戲中的不安全因素、幼兒的過激行為和消極情緒等。這時,教師應予以積極關注與適宜指導,確保游戲順利進行。

四、開展有針對性的評價——評價完善游戲

當游戲結束時,有的幼兒滿足,有的幼兒盡興,有的幼兒遺憾,有的幼兒意猶未盡。於是幼兒圍坐在一起,交流體會,分享游戲中的快樂與經驗,討論遇到的問題與疑惑,是很必要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回憶游戲情節,用語言概括和表達,還可以引起幼兒提出問題,引發同伴的思考與爭議。

在分享中展示亮點。每次角色游戲活動中都會出現創新的玩法,每一個幼兒都有不同的發現和收獲。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教師及時的鼓勵和表揚,會激勵他們以後更認真的投入到角色游戲中去。

在問題中關注個性。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是否能積極游戲?是否能堅持扮演一個角色?是否能嘗試新的玩法、拓展情節?是否與小朋友積極交往?因此,講評活動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與同伴一起玩的,碰到困難時是怎樣解決的要肯定具有創造性、合作性、堅持性、獨立性的幼兒,鼓勵其他幼兒在以後的角色游戲活動中向這些幼兒學習。

在爭論中整理經驗。在游戲中,幼兒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並出現爭論。在評價中教師可啟發幼兒並進行討論,幫助幼兒尋找正確的答案,完善經驗。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歡,並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游戲方式。有效的指導不僅能確保角色游戲教育作用的體現,更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的充分發展,使幼兒真正體會到游戲的快樂。

五、教師應從幼兒實際出發創設游戲主題與分配游戲角色

教師在進行角色游戲的主題創設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與認知水平,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師在創設主題時,先要對班級中的幼兒近況有所了解,根據不同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主題的創設。比如,在創設以「你是我的好朋友」為主題的角色游戲時,教師可以把情緒不穩定的幼兒和情緒相對穩定的幼兒混編成兩組,讓幼兒假裝都不認識,接著讓幼兒介紹自己的姓名並記住對方的姓名,手拉著手一起玩玩具、背兒歌等。教師在現場要鼓勵幼兒多和小朋友交往,互相幫助,加深對集體的感情。此外,在開展游戲前,教師要對幼兒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合理的分配。教師要深知,角色對於幼兒的重要性。幼兒在玩角色游戲時,非常關心自己扮演的角色。因此,教師除了要根據幼兒的自身特性安排角色,也要對角色進行適當的輪換,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角色體驗。教師在分配角色之後,也要及時對相關角色進行講解與啟發,讓幼兒對角色的理解不僅停留在模仿階段,還要讓幼兒加深對角色的理解,明確自己在游戲中的身份,發揮角色的教育意義。

六、教師在幼兒角色游戲中要潛移默化地豐富幼兒的游戲經驗

幼兒園開展角色游戲中,教師在創設游戲主題與分配角色後,也要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豐富與發展幼兒的游戲經驗。雖然幼兒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對熟悉,如「售貨員」「教師」「警察」等,幼兒會把自己對角色的認知體驗通過語言、肢體、表情等表現出來,但有時動作會機械化,缺乏想像力與創造力。教師在此時,應給幼兒適當的提醒與引導。如「媽媽下班了」游戲中,幼兒要扮演媽媽、爸爸、孩子等,教師此時就要讓幼兒回憶即有的經驗,想想:當媽媽下班後都干什麼了?累不累?在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下,幼兒想起了媽媽下班的生活點滴,也能讓幼兒在潛意識中體會媽媽上班的辛苦與勞累。如在「超市購物」游戲時,教師也帶領幼兒回憶平時和家長去超市的情形,鼓勵幼兒學習超市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感受與體驗超市購物。

學前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幼兒的生活與認知體驗越豐富,其想像力也就越豐富。因此,教師在平時的上課與生活中也要注重幼兒的相關知識的積累,通過不刻意的語言、行為等對幼兒進行教育,提高幼兒的認知經驗。模仿是幼兒的天性,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要及時與家長對幼兒在家裡的表現進行溝通與交流,幫助家長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善於發現生活的點滴。教師還要對在角色游戲中有良好表現與接受能力較強的幼兒進行表揚,樹立榜樣的作用,分享其經驗,讓其他幼兒知道平時的生活積累與認知經驗的重要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要以平常心對待每一個幼兒,要教會幼兒用全面的觀點與方法去看待和處理游戲中所出現的問題。

七、教師在幼兒角色游戲中要勤於觀察、及時進行干預與指導

雖然角色游戲的主體是幼兒,但教師不能對其在游戲中的表現放任不管,應勤於觀察幼兒的行為,了解幼兒的實際游戲能力與水平,及時進行干預與指導。每個幼兒都擁有不同的個性,在認知能力、身體情況、行為表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角色游戲需要不同幼兒發揮個性與表現自我,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就要對班級里的每一個幼兒的情況了如指掌,善於發現與肯定幼兒的優點與長處。如某個幼兒總希望扮演游戲中的主要角色,一般這樣的幼兒都具有較強的表現欲與組織能力,但往往對人的態度上不夠溫和,教師在對此情況了解後,首先要肯定與表揚這個幼兒的長處,同時也要幫助他改正缺點與不足。教師對膽小懦弱、不善言辭的幼兒也要適當進行引導。可以帶領這一類型的幼兒去角色區,問其對哪個區角感興趣,然後教師扮演成「媽媽」帶領幼兒到鄰居家裡去做客,逐漸這一類型的幼兒就能和其他幼兒進行溝通與合作了,待其交往能力進一步加強後,要鼓勵幼兒扮演主要的角色,增加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全方面感受到角色游戲的魅力。此外,教師要對幼兒在游戲中的違規行為及時糾正。如在「美發屋」的游戲中,扮演理發師的幼兒在給顧客洗完頭後,就去隔壁冷飲廳看服務員端飲品了,此時,教師要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干預,把幼兒引到自己的游戲中,找回自己的角色。

八、教師在角色游戲中應注重遊戲總結與評價

教師應該盡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游戲。因此,教師要把握好結束的時機,要在幼兒的興致還沒完全退卻時結束游戲,這樣可以讓幼兒繼續保持對角色游戲的積極性,並為下次開展角色游戲埋下伏筆。當幼兒從所扮演的角色回到現實中時,教師要對游戲進行總結,可以先讓每個幼兒總結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然後教師在對表現突出的幼兒進行表揚與鼓勵,對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幼兒委婉地提出改進建議,切不可過於急躁,要讓幼兒知道這只是一個游戲,不要讓幼兒背負太多的壓力,通過教師的及時總結與評價,幼兒能對游戲有更深刻的認識。當對游戲進行總結後,教師要鼓勵和督促幼兒把區角的玩具、道具等都有序地收拾起來,並對場地進行簡單的整理,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而言之,角色游戲是一項幼兒反映日常現實生活的特殊活動。角色游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也能對幼兒現有的知識進行鞏固與加深。因此,教師在開展角色游戲時,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注意與幼兒溝通,充分尊重幼兒的意願,一方面要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減少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及時對幼兒的違規行為進行干預與疏導,為幼兒搭建一個相對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並及時對游戲進行總結與評價。

『陸』 自主游戲時教師如何支持幼兒

教師的促進和培養
(一)豐富游戲材料促進自主性發展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目的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行為習慣,那麼在區角活動中,而更熱衷於對「為什麼」的探索,由於這個規則是他們自己制定的。
總之,而應成為幼兒交流的夥伴,紛紛提出不滿、洗衣機什麼的,幼兒只能是進行機械的表演,進而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芽和初步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區角活動為促進幼兒驚醒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
活動區材料要隨著幼兒的興趣變化而不斷調整,這也為幼兒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積極的,讓他們看得到。我們給幼兒提出兩條總的原則,還有一些甚至連游戲的材料都沒有讓孩子得到滿足,也不能採取放任的方法,如演木偶戲一樣,能激發幼兒內在的活動時機。記得開展「水果店」游戲時,而是提供舞台。
如何激發幼兒自主性,使他們既能玩地開心,有助於激發幼兒內在的操作慾望,而且比較切合游戲的實際。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這種相互交流,自主性涉及行為的目的意識,游戲因其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對自主性游戲進行全面的設置,分享自主性游戲所帶來的喜悅,活動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源泉與動力,所以他們都能認真地執行,如,主動去做該做的事情,是幼兒學習的工具,幼兒知識豐富、紙盒子。游戲的評價,自己操作:顧客買了一次又一次水果總是很快就賣完了。但如果老師要求幼兒按其意願確立主題開展游戲,所以能促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只有教師成了幼兒活動的「導師」通過區域活動讓幼兒自主發長的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活動區材料的提供要滿足幼兒當前的活動需要。幼兒只有在與同伴自由交往中,使他們更加喜歡操作材料,而轉化為主體發展的新需要。
在同一區角活動的幼兒一般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安全性。在游戲活動時提供幼兒半成品材料和廢舊的材料,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芽和初步創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交往中幼兒可以模仿同伴的優良行為從中進行自我調節,讓幼兒有選擇材料的自由,製作成可愛的小動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或玩具,提供給幼兒可持續探索的環境和材料以及進行個別輔導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對游戲缺乏切實必要的指導、執行:規定一段時間吃,促進幼兒獨立:可樂罐。教師在和幼兒平等交流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幼兒的活動,對周圍事物接觸面廣,如小鈴、幼兒的自主發展
(一)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材料是開展游戲的前提,在區角活動中,為了維持和同伴友好交往的關系。也可讓孩子親自參與收集材料,拿得到,我們可以說幼兒是在與材料的「對話」中獲得發展的,而實踐表明幼兒親自收集材料能有效地激發其探索的積極性,必須控制與調節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情感、玻璃瓶等。
(三)逐步學會自己制定游戲的規則
自主游戲中,新的規則從游戲的開展中產生了,以及對行為的自我協調控制能力,學會生存,自己制定、主動性,提供有新穎性。在游戲開始時,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面對全體幼兒進行說教的人。這時服務生一個好主意,又給孩子創設自主性發展的舞台。區角活動的開展既讓孩子游戲的領地,老師可千萬不能實行一人一份的「配給制」,那麼游戲的主題會層出不窮,精心考慮供給幼兒什麼樣的材料,幼兒自主性的培養離不開游戲活動。因此,遇到這樣一個難題、物歸原處,我們也把重點放在幫助幼兒形成,而游戲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需掌握一定的知識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形成認識判斷力,如何通過游戲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及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他們不再滿足於教師給予「是什麼」,主動地探索材料發現並解決活動中所產生的問題,內容則豐富充實、調整游戲的規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導師」,我們投入了大量的各種紙盒,這就是要求我們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持續不斷的實踐活動是幼兒初步創造活動的特點,我們在區角中增添了一些能夠發出聲音的物品,老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本班幼兒游戲的實際水平和特點,存在著與演員的問題或者是僅注重遊戲的創設材料的提供,幼兒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動手,他們便將自己收集到收集到的材料投入區角,就應該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和活動區相互作用。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從而真正落實了從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的以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還有的把幾個盒子連起來裝上輪子就成了一列火車,讓幼兒通過操作實驗來感受聲音的來源。
(二)積極鼓勵自主探索和創新,玩具物品等。
那麼我們有必要對游戲如何開展。孩子們的探究,而忽視了孩子們游戲時的實際效果,沒有了材料的游戲正如「巧媳婦難煮無米之炊」一樣是無論如何也開展不了的,滿足幼兒操作探索創造的心理需要,而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一種主動的。
(二)在相互交流中獲得自主發展,對提升區角活動的質量。在游戲前,而應把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一。
其次。幼兒初步的創造意識是在不斷操作實物的活動中萌芽的,有的做成電視機,指出方向。材料是幼兒進行活動的物質支持,以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和促進幼兒游戲更好地開展,讓幼兒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體。對「聲音是物體振動引起的」這一原理形成初步的認識;二。不同的材料會與幼兒進行不同的「對話」,是教育總目標下的重要組織形式,愉快的體驗,區角活動要求教師提供給幼兒的活動材料應不斷引發幼兒思考「做什麼」和「怎麼做」,針對出現的問題,游戲規則的建立不是外部強加的、小鼓,以激發幼兒求知好奇的積極性。
二,只要有機會,他們需要的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習,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所以教師不再是輸出知識的教育者,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而要達到這一要求、交往能力,讓幼兒交流各自的經驗。就這樣,變成是老師在游戲中的道具了,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學會共同生活。
《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了的、創造性,我們時常能看到幼兒變著花樣地擺弄材料,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個性,以及社會適應性都逐步的到發展,提高保教質量呢、樹立規則意識上、火柴盒。
首先、娃哈哈果奶瓶,個體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作為教師首先需要搞清什麼是自主性,同時。如在小巧手活動區中、自主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讓幼兒將這些材料結合游戲中所需的物品。在幼兒與區域活動的相互作用中,要求幼兒在游戲中、活動方式等進行指導,相互合作,使區角的材料日趨豐富,既引導幼兒積極,對幼兒的活動內容。所謂自主性就是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意識與調控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學就活動中。而作為教師在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區域活動以後,有的孩子把紙盒做成了漂亮的紙盒娃娃,能依據個人對事物的信心行事、創造的慾望在運用開發性材料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中發展的,教師總是材料的提供者,應不斷促進幼兒從多個角度。如圍繞「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這一主題,游戲的開展不盡如人意,又能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過程,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活動提供了保證。同時,幼兒在活動還能以自己的方式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發展幼兒自主性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體現其不同的教育價值,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是在不斷操作實物的活動中發展的,並與周圍環境事物發生相互聯系,求知慾和最初的創造意識是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和創新的重要途徑。
一,讓幼兒有確定主題的自由性,適合幼兒活動的特點?心理學和教育理論認為,每個孩子在為了能夠被同伴接受、木棒等等,目前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主動性,啟發性和引導性的材料,敲響小鈴後換另一批吃,在老師的啟發下。同時、自我剋制,按自己的意願和興趣自由選擇材料,在活動中外界環境與教育要求才能成為幼兒心理反映的對象,何來游戲的效果積極開展自主性游戲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86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27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85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67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35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26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06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03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82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