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保證游戲分級實現
Ⅰ 歐美的的游戲級別都是什麼意思
美國的游戲分級組織「娛樂軟體定級委員會」(ESRB)使用的分級標識:
「EC」(Early Childhood) 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不包括任何可能引起家長反感的內容。
「E」(Everyone) 適合所有人,涵蓋多種年齡層和口味,包含有最少的暴力內容。
「T」(Teen) 適合13歲以上的玩家。可能包含暴力內容,和/或暗示性的主題。
「M」(Mature) 適合17歲以上的玩家,比「少年」類產品包含有更多的暴力內容或語言,可能包含有成人的性主題。
「AO」(Alts Only) 僅適合成年玩家。包含有性和/或暴力的圖片描述,嚴禁向18歲以下的玩家銷售或出借。
「RP」(Rating Pending) 已向ESRB提交定級申請,但尚未獲得最終確切等級的產品。(一些新游戲的預告片上有這個字樣)
美國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SRB)近日新增加了E10+游戲分級標准,該標准適用於年齡10歲和10歲以上年齡層。
ESRB發布新的E10+視頻游戲分級旨在幫助消費者更容易地區分哪些游戲適合整個家庭,哪些游戲適合10歲和10歲以上人群。
Ⅱ 游漫談:游戲硬核知識課堂——老生常談的「3A游戲」全方位解讀
在 游戲 界「 3A 游戲 」無論是在業界官方媒體報道,還是玩家間侃侃而談時都作為一個頻率非常高的術語出現。有些輕度玩家總會將所謂的「3A 游戲 」與「神作」相混淆,殊不知「3A 游戲 」不過是對 游戲 作品分級的一個概念而已。當然放眼 游戲 界萬千作品,僅有一小部分廠商研發的 游戲 可以稱為3A 游戲 ,它們的確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單機 游戲 的行業標桿,卻也不可置否的有一些濫竽充數的作品存在。講到此處,玩家們心中會有些許疑問:所謂「3A 游戲 」究竟起源於何處?哪種 游戲 才能被稱為「3A 游戲 」,世界上又有哪些公司能夠製作3A 游戲 ?3A 游戲 收益體現在哪些方面……別急,這次談哥的「 游戲 硬核知識課堂 」 就來對3A 游戲 進行全方位的解讀 ,希望能夠對玩家們理解3A 游戲 真正的含義有所幫助。
所謂「AAA」並不是 游戲 界特有的概念,它分散在 社會 的不同領域之中。在經濟領域中3A最初指的是華爾街證券評級指標,專門用來表示高可靠性和極低的違規率;在傳統行業領域中它用來標志著某個特定行業的知名企業。 而到了 游戲 領域,3A概念和 游戲 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83年。 提起這個特殊的年份,熟悉 游戲 界 歷史 的玩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1983年因為「雅達利崩潰事件」導致整個北美 游戲 行業進入了大蕭條階段,以至於令電子 游戲 的早期現代主義誕生,各大 游戲 公司急需一個權威並且嶄新的術語來區分 游戲 作品的優劣,而此時任天堂成為了第一批創建質量審核機制的公司,只要通過了任天堂所設立的審核考驗,就意味著該 游戲 的品質有所保證。 隨後90年代美國頻繁展開 游戲 行業會議,在會議中不斷討論,根據美國的學術評分標准最終催生出「AAA」的 游戲 分級標志 ,同時認可被冠以AAA級別的 游戲 在公司中具有 最高預算、最好資源以及特許經營權。 至此 游戲 界的「3A」概念終於誕生。
剛介紹過「AAA」的概念起源於美國,它是一種典型的美式概念。盡管90年代後各廠商之間已經普遍認同了使用「3A」來對 游戲 進行質量分級,但具體該如何去定義這「3A」卻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這么說吧, 每個時代、不同廠商對於「3A 游戲 」的定義都千差萬別。 Bioware(B社)曾經一個製作人談起3A 游戲 時認為它應該是「不計成本到可以搞垮一個公司的程度並且發行後能讓公司股價至少提升15%的 游戲 」;也有某公司的創意總監聊起這個話題時稱「3A 游戲 是指有革新性的玩法且畫面在同時代毫無爭議第一的 那種 。」由此可見其實在 游戲 界所謂的「3A」不過是宏觀概念,真正聊起它具體的定義卻是各執己見。
不過目前 游戲 界也並非電子 游戲 現代主義初期,無論是玩家還是業界普遍有了一個大的方向來評判一款 游戲 究竟屬不屬於「3A 游戲 」,即 它需要同時具備A級別的資金投入、A級別的 游戲 質量、A級別的包裝宣傳。 再具體一些便是如下幾項細分要求:高銷量、高質量、高開發預算、高藝術效果、高平衡性、高規模團隊、可觀的市場前景。滿足了這些近乎苛刻的條件,才能真正稱之為「3A 游戲 」,就像目前業界毫無爭議的《俠盜獵車手5》、《荒野大鏢客2:救贖》等等。同時3A 游戲 定義上的嚴格標准,也區分了 「神作」和「3A 游戲 」並沒有必然聯系 ,《傳說之下》是一眾玩家口口相傳的神作,但它的評級絕對無法用3A形容。
就像上文提到過的,3A 游戲 因為種種局限性,並非所有廠商都有資格、有能力去製作3A 游戲 ,甚至說一些廠商連3A 游戲 製作的資格都沒有,單單是高規模團隊和高預算這兩條就能阻擋一批「勇於報名」的選手們。因此所有的獨立 游戲 開發團隊製作的獨立 游戲 ,都算不上是3A 游戲 ,反過來如今 游戲 界的各個一線大廠,幾乎全部具備製作3A 游戲 的硬實力。這里還是拿 Rockstar Games (R星)來舉例,該廠商憑借著3A 游戲 《俠盜獵車手》系列與《荒野大鏢客》系列一躍成為玩家心中的傳奇廠商。
R星北方聯合負責人Rob Nelson曾透露過, 《荒野大鏢客2》自2010年時就開始進行研發了,長達8年的研發周期令「大表哥2」成本暴增, 初步預算為2億美元,且團隊規模每年至少200名全職員工參與其中。 單憑這些數據「大表哥2」就具備了成為3A 游戲 前期的所有條件,接下來只需要它在發行後取得驚人成績就可以名副其實的冠以「3A標准」。而後的事情玩家都耳濡目染,《荒野大鏢客2》猶如重磅炸彈一般在 游戲 界炸開了花,發行初期便打破了各項PSN銷售記錄,更是與《戰神和他的老父親》在TGA上神仙打架,爭奪「年度最佳 游戲 稱號」。
有玩家不僅會發問「 現如今中國究竟能不能做出3A 游戲 ? 」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不過談哥自以為以當前國內幾大 游戲 巨頭企業來講他們完全有研發3A 游戲 的資格,但考慮到國內 游戲 環境的種種因素其斷然不會這么做。
看到這兒了玩家一定也都清楚「3A 游戲 要想玩得轉,資金投入那是天價」。一旦廠商立項了自己的3A 游戲 就必然耗費大量財力來實現它,可若是自家 游戲 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收益也勢必令公司傷筋動骨。 游戲 史上多少廠商用實際行動來當了教材,遠的不談咱們來聊聊 《聖歌》 。當時EA的股票一路下跌,《聖歌》在E3上首次放出時精細的畫質表現,無處安放的霸氣質量都令玩家驚嘆不已,用3A來形容當 時尚 未發行的《聖歌》也不為過,看得出來EA真心想要憑借《聖歌》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誰曾想自當《聖歌》放出後這縮水的畫面表現力、冗長乏味的劇情、無處不在的bug令該 游戲 口碑崩潰,捎帶著EA更加元氣大傷,若不是同時期的《APEX英雄》成為黑馬力挽狂瀾,EA現在什麼局面玩家心知肚明。
一款成功的3A 游戲 擁有起死回生、錦上添花的能力 ,它所帶來的利益多達數種,比如 游戲 本體銷量、 游戲 周邊,甚至是品牌效應帶動公司名氣大增,同時也能收攬大量的粉絲用戶群體,而再向下延伸的隱藏利益則是3A 游戲 通常不會被山寨,由於技術難度高,開發周期長因此很難有廠商刻意去抄襲(有抄襲的成本都能自主研發了)。 同樣一款失敗的3A 游戲 也能讓廠商元氣大傷,跌入深淵甚至破產。 由此可見3A 游戲 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這句話的確不假。
Ⅲ 美國游戲游戲分級制度的標準是什麼
美國的游戲分級組織「娛樂軟體定級委員會」(ESRB)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它的任務是在娛樂軟體業的支持下,為互動娛樂軟體產品制定一套標準的定級系統。
ESRB使用的分級標識,是以游戲適合的用戶群的英文首字母來命名,具體如下:
「EC」(Early Childhood) 適合三歲以上的兒童,不包括任何可能引起家長反感的內容。
「E」(Everyone) 適合所有人,此類游戲可涵蓋多種年齡層和口味,它們包含有最少的暴力內容,部分漫畫風格的惡作劇(例如鬧劇式的喜劇),或者部分粗魯的語言。
「T」(Teen) 適合十三歲以上的玩家。此類游戲可能包含暴力內容,溫和或強烈的語言,和/或暗示性的主題。
「M」(Mature) 適合十七歲以上的玩家,比「少年」類產品包含有更多的暴力內容或語言。另外,此類產品可能包含有成人的性主題。
「AO」(Alts Only) 僅適合成年玩家。此類產品包含有性和/或暴力的圖片描述,嚴禁向十八歲以下的玩家銷售或出借。
「RP」(Rating Pending) 已向ESRB提交定級申請,但尚未獲得最終確切等級的產品。
定級流程
為了獲得等級認定,一個游戲發行商需要向ESRB提交非常完整的的關於游戲的圖片和內容。然後三個評估人,根據評估標准進行獨立的審核,最後推薦一個等級。如果所有的評估人達成一致,那麼ESRB將把內容評價書通知游戲發行商。
當游戲正式發行以後,發行商需要給ESRB一份正式的版本。游戲的包裝將被從新的考慮,ESRB的專家將玩這款游戲去保證所有的評估是完全和正確的。
ESRB評估員的身份是值得信任的。這些定級者代表著具有廣泛背景、種族和年齡層的玩家,並且與互動娛樂業無關。他們包括退休的學校校長、家長、專家和其它領域的個人。
定級目的
ESRB定級的目的是為了向消費者提示互動視頻或電腦娛樂軟體的內容適合怎樣的年齡層,而不是為了告訴消費者應該購買或租借怎樣的產品,也不是作為選擇產品的唯一依據。除ESRB等級外,消費者應該參考游戲的包裝盒以獲取更多的產品信息,並根據自己的口味和標准作出最後的購買或租借決定。
分級實施?等級
包裝盒的正面有ESRB的等級標志,這一標志顯示了該游戲所適合的年齡段范圍;
內容描述
除ESRB等級外,消費者還可在包裝盒背面查閱該游戲的重要內容信息,這些信息介紹了游戲的暴力、性主題、語言及其它一些消費者感興趣的問題。如果包裝盒的背面沒有上述內容,則說明ESRB認為該游戲沒有需要特別提出的地方
Ⅳ 請問各國游戲分級規則
ESRB 分級制度
ESRB 分級制度是依據游戲內容來進行分類,目前共分為以下 6 級:
˙EC 級(Early Childhood,幼兒):適合 3 歲或以上玩家
˙E 級(Everyone,所有人):適合 6 歲或以上玩家
˙E10+ 級(Everyone 10+,10 歲以上):適合 10 歲或以上玩家
˙T 級(Teen,青少年):適合 13 歲或以上玩家
˙M 級(Mature,成人):適合 17 歲或以上玩家
˙AO 級(Alts Only,成人限定):限 18 歲以上成人玩家
``````````````````````````````````````````````````````````
CERO 分級制度
CERO 成立之初採用以年齡為標示的 4 種分級:
˙全年齡對象
˙12 歲以上對象
˙15 歲以上對象
˙18 歲以上對象
````````````````````````````````````
新制將原本「18 歲以上對象」拆開成為「17 歲以上對象」的 D 級,以及強制性的「僅限 18 歲以上對象」的 Z 級。原本的「全年齡對象」~「15 歲以上對象」則是分別對應到 A~C 級,規范基準與內容沒有變化,「教育或資料庫」等 3 種標示也照舊。
˙A 級:全年齡對象
˙B 級:12 歲以上對象
˙C 級:15 歲以上對象
˙D 級:17 歲以上對象
˙Z 級:僅限 18 歲以上對象
`````````````````````````````````````
電腦軟體分級辦法分級制度
電腦軟體分級辦法參考1988年發布並經過多次修正的電影片分級處理辦法,將游戲分為與電影相同的 4 級,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普遍級、保護級、輔導級與限制級:
˙普遍級:不分年齡皆可使用
˙保護級:未滿 6 歲之兒童不得使用,6 歲以上未滿 12 歲之兒童需由成人陪伴使用
˙輔導級:未滿 12 歲之兒童不得使用,12 歲以上未滿 18 歲之少年需由成人陪伴使用
˙限制級:未滿 18 歲者不得使用
Ⅳ 游戲或者動漫中的S A B C D E 等級是什麼意思
S在是super的縮寫,意思為「超級;特級」,一般在等級中表示最高級別。不過目前也多用SS、SSS表示更高級別,有點S、S+、S++的意味
在級別劃分時,常用SSS,SS,S,A,B,C,D,E表示級別的高低,除S代表super外,其餘按照字母順序表示等級高低,即SSS>SS>S>A>B>C>D>E。
常見的游戲分級制度:
最有名的游戲分級制度為黑白標志的ESRB制度,這個分級制度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適用。ESRB依據游戲中的暴力內容,血腥和成人內容將游戲分為EC(幼兒級,三歲以上可玩)、E(普遍級,六歲以上可玩)、E10+(普遍級,十歲以上可玩)、T(青少年級,十三歲以上可玩)、M(成熟級,17歲以上可玩)、AO(成人級,18歲以上可玩)和PR(未定級)七個等級。
Ⅵ 游戲分級制度是怎麼樣的
由低到高首先是:
1、英勇黃銅,黃銅里又分為5個段位分別是黃銅I、黃銅II、黃銅III、黃銅IV、黃銅V。
2、不屈白銀,白銀里分別是白銀I、白銀II、白銀III、白銀IV、白銀V。
3、榮耀黃金,黃金里分別是黃金I、黃金II、黃金III、黃金IV、黃金V。
4、華貴鉑金,鉑金里分別是鉑金I、鉑金II、鉑金III、鉑金IV、鉑金V。
5、璀璨鑽石,鑽石里分別是鑽石I、鑽石II、鑽石III、鑽石IV、鑽石V。
6、就是召喚師峽谷的最強象徵最強王者了。
全新英雄對戰網游
英雄聯盟中擁有的海量英雄及皮膚讓人印象深刻——這些英雄不僅在外觀上風格迥異,甚至個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脾氣,例如:正氣凜然的無畏先鋒軍團領袖—德瑪西亞之力蓋倫、意志堅強的弗雷爾卓德部族領袖—寒冰射手艾希、
樂於鑽研的魔法學者—流浪法師瑞茲,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英雄聯盟中看到代表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角色或皮膚,其中包括中國武術大師、北歐冰雪巨人、日本忍者、古埃及神話角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