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恰當的角色有哪些
1. 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
一、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與幼兒交往中應扮演「導師」角色,促進幼兒更好的游戲,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
2.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不參與者
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會看到,在幼兒進行游戲過程時,教師會利用這段時間忙幼兒園里其他的事情。但是在沒有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幼兒游戲往往類型單一,游戲水平不高,情節簡單。
導演者
教師在一旁觀察幼兒游戲,並用語言或非語言的信號(如點頭、微笑)來表示對幼兒游戲的關注,讓幼兒感受來自教師的支持和贊同,可以有效的控制游戲的場面,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
舞台管理者
教師不參與游戲,但積極地幫助幼兒為游戲做准備,並隨時為正在進行的游戲提供幫助,如回應幼兒關於材料的要求,協助幼兒布置環境,提出適當的建議以延伸幼兒的游戲等。
3. 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
游戲是學前階段最基本的一項,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智力開發。游戲可以讓幼兒體驗到快樂,同時也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只有幼兒是快樂的,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參與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發展。然而游戲作為幼兒的一項基本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通過模仿和想像,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社會性活動,兒童社會行為的途徑之一。
一、尊重幼兒的自身的發展特點
孩子們喜歡模仿,擬人化心理特徵明顯,家長可以用擬人化的游戲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有挑食的現象,許多孩子不願吃蔬菜。我們可以講、看或者把可愛的小兔請回家,讓孩子與小兔共同游戲中觀察它是怎樣津津有味地吃蘿卜的,請孩子模仿小兔蘿卜,這樣的活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重視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游戲使幼兒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的活動。它有利於體現幼兒的主體性,然而我們進行游戲活動時大多是教師辛苦准備材料,然後帶領幼兒游戲,孩子總是被動的充當服從者和執行者,這種做法抹殺了游戲的一部分重要價值。游戲的價值並不是體現在「玩」的過程中,在准備游戲時,游戲已經開始發揮它的教育價值了。
例如,在玩小熊過橋前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沒有橋怎麼辦?」孩子們會說出許多辦法,如:畫、折、捏,於是幼兒自己動手准備材料,材料准備好了幼兒和教師一起解決困難「搭小橋、橋很窄」鼓勵孩子嘗試自己想出辦法,讓他們盡情的體驗成功。孩子參與游戲的准備,可以使游戲更好的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直接的體現孩子的意願,更強烈的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培養其自信心。
三、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游戲活動
幼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因而好問、好探究,這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我們要抓住幼兒這種心理,盡可能創造條件,為孩子設置各種游戲活動,當為孩子提供了拼插玩具時,他能搭出幼兒園、立交橋、商店、游樂園。當你為孩子准備好橡皮泥時,他能捏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當你為孩子准備剪刀、漿糊時,他能拼出各種你想像出的美麗圖案。他們在游戲中主動積極,快樂、無拘無束的發揮著豐富的想像力,構建這屬於他們自己的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游戲時幼兒的基本權利,我們應努力為幼兒創造游戲條件,鼓勵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與家長交流探究,幫助他開拓思路,更好的感知、創造。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那麼教師在幼兒的游戲中應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四、教師要學會做一個旁觀者
有一天,幼兒都在娃娃城裡快樂的爬下。樂樂和歡歡在玩具之間來回快速走動。嘴裡還念叨「寶寶快走,爸爸媽媽帶你去游樂園玩」。兩個人把小紅帶到了玩具城,走到小橋上鵬鵬說:「小心地上滑」。還真像個小爸爸,扶著小紅過了橋。
這是幼兒自發的一個角色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是主體,同時也是主導,他們能自己發現問題並學會解決,會發現角色,會分角色,會進行游戲並將之豐富化,具體化。這都是幼兒平時的親身經歷和體驗而進行的模仿活動。而此時老師要學會做一個旁觀者,盡量不去打擾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游戲氛圍。
五、教師是兒童游戲的引導者
小朋友在玩插片,忽然,豆豆走來對我說老師:「沙沙搶我的玩具了」。我看著她說:「你想個辦法看看怎麼辦好呢?」她發愁的說:「怎麼辦呢」我建議道你去告訴沙沙說:「你搶我的玩具不對,把我的玩具還給我,行嗎?」她想了想,點點頭:「行。」只見她走到沙沙面前,對沙沙說了我教她的話,沙沙毫不猶豫的拿了玩具還給她,她高興的接過來玩了。小班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還不會自己去解決,需要求助,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初步學會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小問題,逐步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小夥伴之間的摩擦,引導他們學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用禮貌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交往,使幼兒知道小朋友之間要有好相處,在有好歡樂的氛圍中學會共同游戲。
六、教師游戲中要以童心觀察幼兒
在活動區里,小明守著一盆雪花片玩具什麼也沒插,而是把兩氣管狀的玩具插在耳朵里,一邊一個,並且還一副笑眯眯,美滋滋的陶醉樣。我在他旁邊也拿了兩根同樣地玩具放在自己的耳朵里。啊!我聽到了一種沙沙的聲音,像下雨一樣,妙不可言,我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小明見我和他有同樣的表情,高興得說:「多好聽呀沙沙的像下雨一樣。」「沙沙的,像下雨一樣」,多麼美好的比喻,多麼有趣的發現。如果我不以孩子一樣的方式使用材料,怎麼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探究意圖和重要發現呢?所以,老師不能按常理來組織幼兒某些看來不好的行為,而應該像幼兒一樣體驗他們的樂趣。只有這樣做,才能體驗到幼兒的真實感受,才會真正理解幼兒,從而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幼兒。
總之,在幼兒園的教育中,要貫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必須正確理解「幼兒的基本活動」。所謂「幼兒的基本活動」包括兩層意思:第一,是指在一日生活中除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動之外發生次數和所佔時間最多的活動;第二,是指對活動主體的生活與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的活動。在幼兒的生活中,游戲正式是具體兩個方面的活動之一。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適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好動是幼兒的天性,長時間的呆坐不動或保持同一動作、姿勢會使幼兒感到疲勞和厭煩。而在游戲時,幼兒可以自由交換動作、姿勢,可以多次重復他感興趣的動作鍛煉,而且使中樞神經是同的機能狀態調整到最佳水平,從而避免厭煩和疲勞,感到舒適愉悅,促使身心健康。
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尊重幼兒認識活動的特點,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對具體的事物的感知,擺弄操作來認識事物的性質,事物之間的關系,使幼兒更快的理解和掌握粗淺的知識技能,從而促進幼智力的發展。
在貫徹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原則的同時,游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實踐中,我們真正的感受到:在游戲中,幼兒的動機是「我要玩」、「我要學」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學」。因此,幼兒的身心總是處於積極主動狀態。在幼兒游戲中,幼兒往往按自己的意願決定游戲材料、游戲夥伴、游戲內容盒方式方法;教師只根據游戲需要時適當介入游戲。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反映現實生活,他們往往能將游戲材料,「一物多用」。當然,把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並不是說游戲時萬能的,強調游戲時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並不是要否定或取消其他活動。
4.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不同角色
教師是幼兒游戲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幼兒游戲的參與者,可以在游戲中扮演不同角色,比如各種小動物的爸爸媽媽,老鷹捉小雞中的老母雞,扮演幼小生命的保護者,使老師在孩子心中,永遠是一個慈母般的可敬形象。
5. 在兒童自主性游戲中,教師是何角色
唐紅霞
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開展自主游戲活動是幼兒園的重要課程之一。自主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是以玩為主的活動,它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交往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綱要》指出:「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的選擇和計劃活動,並鼓勵他們努力的完成任務。」也就是說自主游戲是以幼兒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為目的的一種游戲活動。
自主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而不是老師。在自主游戲的內容、材料的選擇以及游戲的進行方式上都應該由幼兒自己來確定。教師只需要為幼兒自主游戲的順利進行做一些必要的准備和幫助,因為幼兒才是自主游戲的真正主人。但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普遍存在著幼兒游戲興趣不持久,游戲情節單一,游戲難以深入發展等問題。因此教師在自主游戲活動中該扮演什麼角色呢?我認為教師應該做幼兒游戲的合理引導者、游戲過程的參與者以及游戲環境的創設者。
一、做幼兒游戲的合理引導者。教師對游戲的介入指導有助於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自主游戲是幼兒自發生成的,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游戲意願。但如果幼兒在游戲開展過程中不順利時教師可給予引導。在一次翻越障礙自主游戲活動中,幼兒開始玩得還不錯,可到後來就有點精神渙散、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了。我便提醒他們:「想一下,還可以用什麼方法玩」,幼兒們七嘴八舌地說:「可以爬」,「可以滾」。我按孩子們說的方法將場地做了調整,孩子們又高興地玩了起來。因此合理的引導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二、做幼兒游戲過程的參與者。教師可主動加入幼兒的游戲,以自己的行為引導幼兒推進游戲的進程。自主游戲鱷魚車是需要幼兒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可游戲開始不久,有一個幼兒站著哭泣。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他不會配合,導致這組的鱷魚車沒辦法向前行走。聽了他的訴說,我拉著他的手找了一個鱷魚車並和他一起騎行,還告訴他騎鱷魚車的方法。這時另一些幼兒看見了也跑來爭著要和我們一起騎,我便帶著她們騎了兩圈。然後讓他們自己去玩。看著他們慢慢融洽地玩在一起,不時還傳來陣陣笑聲,此時我感到做一個合作參與者也是值得的。
三、做幼兒游戲環境的創設者。教師應該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發展的環境,這樣有助於幼兒創造自我和自我實現。在自行車騎行活動中,幼兒剛開始騎不穩,經過幾次訓練後幼兒進步很快,熟練地掌握了基本的騎車技能。當然,一項活動玩得時間久了,就沒新鮮感了。這時就需要老師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材料的投放以及環境的布置。在騎行的基礎上,我們增加布置了繞行障礙、穿越濕地、搬運物品、雙人騎行等場景,幼兒的參與性明顯提高了。
總之,自主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我們應該給幼兒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和權利。教師應該將幼兒自主游戲最大限度地落到實處。讓幼兒真正在游戲中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作者系武都區幼兒園教師)
6. 你認為教師在學前兒童游戲中的角色是什麼
在學前兒童游戲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參與者,主導者。參與其中,讓孩子感受到被陪伴的安心和快樂。主導游戲,讓孩子能身心健康,遠離傷害,同時在游戲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7.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在其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戲是兒童的生命」。通過實證性研究,專家發現:玩游戲比上課更能發展孩子的體能、認知和社會性,是兒童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的最佳窗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的經驗」「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指導方法,發揮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特殊作用,讓幼兒在游戲中真正獲得發展,成為游戲的主人。
關鍵詞:"興趣;觀察;指導;自主;反思"
針對幼兒游戲中的自發探索與需求,近幾年所創新的區域游戲,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決定游戲的材料、方式、方法、內容以及夥伴,並按自己的方式和意願進行游戲,教師對幼兒的直接控製程度降低。為了使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得到滿足,充分發揮孩子們在區域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區域游戲時,擔任觀察者、指導者、評價者的角色。
一、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促進幼兒更好的游戲。
只有出自自己內在的需要和興趣而選擇的游戲才是真正的快樂的游戲。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區域游戲前,可以觀察孩子們日常活動的情況,如孩子喜歡玩什麼樣的游戲主題,內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來感興趣的是什麼,孩子通常和誰一起玩等。教師根據自己的細心觀察和了解,鼓勵孩子們自由的去選擇自己需要和感興趣的游戲,從而獲得自由選擇的快樂。
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個觀察者,應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了解幼兒游戲的意圖,能力及行為表現。對觀察的游戲行為加以分析,才能決定指導的對象和方式,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促進游戲的開展。如小班幼兒自我調節活動的能力較差,往往長時間的做一種活動,當「運輸工」的幼兒反復裝運玩具,累得滿頭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師觀察游戲發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幫助幼兒調配活動,建議他去當「交通警察」,坐在崗亭里開紅綠燈,從而獲得休息。教師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形式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選擇式;科學幻想式;材料互動式等.
二、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指導藝術。
1、把握好指導的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時,「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指導藝術。如果以直接指導(間接指導)和被動(主動)兩個方面看相關關系,可以發現:教師直接指導得越多,幼兒越被動;反之,教師直接指導得越少,幼兒主動性就越強,自主游戲的目的越能體現。但是,教師直接指導的過分減少和開放度的加大,也會使幼兒在活動中產生一些過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