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區角游戲有哪些
① 適合小班玩的游戲有哪些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雖然看似專注於游戲,但是在玩游戲的時候也是有益孩子的智力發育的,所以在這個階段不要小看孩子,要學會善於引導孩子開發自己的智力,這樣才有助於以後的成長!特別是在小班的年齡段,小孩子對游戲的要求非常高,那麼小班的孩子們適合玩什麼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比較有利於小孩智力發展的小游戲!
三、連環畫
在很多時候,有些小孩並非是喜歡動的,而是喜歡去傾聽他人講故事,而這個時候連環畫就非常重要了!在初始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連環畫給孩子講解一些故事,讓孩子激發對連環畫的興趣,然後藉助連環畫的興致去引導孩子對書的嚮往,這樣小時候就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喜歡看書的喜好!
其實小班的小孩還比較小,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行,並非是適合,更多的是家長的選擇!
② 幼兒園常用的區角名稱有哪些
1、美術區:
(1)、創意空間。
(2)、繪生繪色。
(3)、七彩童畫。
(4)、巧手樂園。
(5)、巧手吧。
(6)、創意手工坊。
(7)、創意空間。
(8)、童心童畫。
2、圖書區:
童心世界。
3、表演區:
夢想秀工廠。
4、積木區:
(1)、建築工地。
(2)、小小建築師。
(3)、拼拼搭搭。
(4)、建構樂園。
5、數學區:
IQ博士。
6、益智區:
魔法學校。
7、語言區:
(1)、 童言無忌。
(2)、有趣的漢字。
(3)、xx故事會。
(4)、快樂夢工廠。
8、表演區:
(1)、我型我秀。
(2)、星光大道。
(3)、歡樂劇場。
(4)、寶貝秀場。
(2)小班區角游戲有哪些擴展閱讀:
1、內容簡介:
(1)、區角游戲是幼兒在游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
(2)、區角游戲的區域包括角色游戲區、積木區、玩沙玩水區、語言圖書閱讀區、音樂表演游戲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自然角、益智區、操作區等等。
2、幼兒園區角操作活動舉例:
(1)、珍珠找家。
(2)、喂海綿寶寶。
(3)、小手真能幹。
(4)、可愛的毛毛蟲。
(5)、包餃子。
(6)、旋瓶蓋。
(7)、插花。
(8)、蝴蝶飛飛。
(9)、蟲兒飛。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幼兒園區角操作活動150例
網路-幼兒園區角設計
③ 幼兒園小班分別有哪些區角
區角有:「娃娃家」、「故事角」、「飼養角」。
④ 小班適合開設哪些區角
娃娃家
娃娃家的設置最合適小班小朋友,在娃娃家裡,孩子們可以給娃娃們做飯做蛋糕削水果,給娃娃們穿衣服折衣服,蓋被子折被子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更了解生活日常,更積極的配合,懂得父母的辛苦。
建構區
建構區的材料一定要適合小班小朋友,最好是軟的積木以及簡單的拼接玩具,提高孩子的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讓孩子自由的釋放自己的天性,同時懂得分享和給予。
美術區
美術區的素材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和本身具備的技能,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才能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一般美術區的素材以塗鴉,塗色,點畫,印章等簡單的,孩子能具體操作的素材為主。
益智區
益智區的素材一般是孩子們喜歡的投球,串珠,拼圖等等簡單但有挑戰性的玩具和道具,讓孩子們充分的開動他們的小腦袋,動動他們的小手,達到手眼腦協調的效果。
音樂區
音樂區應該設置一些簡單的小朋友喜歡的易拿易放易操作的音樂器材。器材一定要多樣,能發出各種的聲音,這樣能更吸引孩子,引起他們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熱愛。比如大鼓、短琴、快板都是不錯的選擇。
⑤ 幼兒園區角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形式主要有:集體活動、分組活動、自選活動、自由活動、主題活動、聯合活動。
1、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將活動區活動看作是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的途徑之一,如:需要全體幼兒學習某一知識、技能時,根據活動目標,在一個或多個相關區域中投放恰當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活動來感知內容,獲得經驗。
2、分組活動
分組活動是將活動區視為對幼兒進行分組教學的場所。它主要適用於:
一是在發展智能方面,幫助部分幼兒獲得某一知識、技能時,在相關的活動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必要的輔導。二是活動區活動的開始階段,為保證每位幼兒都能熟悉各區的內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學材料不夠,做不到人手一份。
3、自選活動
自選活動的特點是在人為創設的「自然情景中進行的活動。主要適用於活動區活動成熟階段,幼兒對於各區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較熟悉。
4、自由活動
自由活動的特點是活動的過程是幼兒主體內在動機完全得以激發的過程,幼兒進行的是「自發學習」,他們更積極地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選活動形式的主要區別在於,區域的提出、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添置等過程,處處體現隨機性和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教師的教育意圖在活動中不斷地調整,靈活地實現。
它主要適應於活動區活動的高級階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動區域,如:角色區(娃娃家、百貨商店等)。
5、主題活動的特點是各區域的活動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投放為實現主題目標服務。適應范圍是教育內容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
(5)小班區角游戲有哪些擴展閱讀:
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目的:
1、促進幼兒主動活動
區域活動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孩子,使孩子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通過活動得到發展,充分的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
由於幼兒教師設置的各個活動區以及為各個活動區提供的活動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兒自主活動的實際對象,被看做是幼兒教育內容的物化,因此,我們可以把活動區材料看做是幼兒主動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物質基礎,孩子的主動活動才能落到實處。
2、促進幼兒的自主選擇
幼兒園常設的活動區有日常生活練習區、語言區、數學區、科學區、美工區、音樂表現區、娃娃家、種植區等,涉及幼兒發展各個方面的多種活動區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可以滿足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類型、優勢區域等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幼兒園活動區設置在表現出區域性的同時還表現出層次性,小、中、大班通過區域設置的不同、材料難易程度的不同體現層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
適宜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提供了循序漸進的,可以滿足不同幼兒根據自己的發展程度、學習節奏等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3、促進幼兒的相互交流
幼兒在同一活動區的活動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聚攏起來的小組活動。可以說,在這個小組里,每一個幼兒都在有意無意之間關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關注同伴的言行成為存在於每一個幼兒身上的普遍現象。
由於來自同伴的激勵和啟發往往比教師的說教更能激起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為此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夥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導致的相互激勵和啟發而使自己不斷地碰撞出新的火花,進而促進自己不斷地在活動區中進行新的探索。
可以說,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之間的相互觀摩、學習、啟發和激勵是經常性的,是區域活動的必然,也是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4、促進幼兒的持續探索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最初的創造意識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可供他們持續探索的環境和材料以及教師具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幼兒初步的創造意識是在不斷操作實際物體的活動中萌發的,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也是在不斷操作實際物體的活動中發展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持續不斷地實踐活動是幼兒創造活動的起點。
從這個意義上,幼兒園區域活動為促進幼兒的持續探索進而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初步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機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區域活動
⑥ 小班室外區角有哪些
小班創意美術課程不注重結果,重要的是孩子參與過程的收獲;哎咔創想課程注重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審美意識,強調兒童的「統整性」;
⑦ 幼兒園小班可以做什麼區角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區角活動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充分滿足幼兒的自由操作,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游戲,進而對活動產生興趣,促進幼兒各個方面能力的發展。 小班幼兒剛入園,分離焦慮產生,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沖動,經常會大哭大鬧,從小班幼兒新入園的特點出發,我們的區角活動將成為幼兒個別化學習的主要載體。同時,為了使幼兒真正在自主的游戲狀態中參與自主的個別化學習或小組學習,也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關注到每個幼兒的發展,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一、積極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 為幼兒創設情境化的活動空間,即在主題背景下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兒在自然、逼真的游戲情境中反映和積累生活經驗,為孩子們的後繼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最終推動個體的發展。 1、為幼兒營造生活化的情境。自然、逼真的情境對於幼兒經驗的回憶和再現起了很大的暗示和刺激,有了這樣的情境,才會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剛剛從家庭來到幼兒園,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為了能使幼兒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們盡量在區角活動中為他們營造與其生活經驗相關的環境。如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戲是最貼近小班幼兒的認知經驗的,每位幼兒都可以成為娃娃家的主人。在娃娃家裡設置了兩室一廳的套房,有卧室、餐廳、衛生間,整個娃娃家的區域創設就是幼兒日常生活的再現。 在「娃娃廚房」里,我們用廢舊布做了窗簾,貼上了很多蔬菜圖片,提供了整套的廚房用具供幼兒模仿擺弄;在「娃娃客廳」里,我們在牆壁上布置了花布,掛上了欣賞畫,放上了自製的沙發,靠墊,還用廢紙箱做了一台電視機; 「娃娃卧室」的牆壁上貼上了很多孩子們帶來的「全家福」,添上了自製的小床、小桌子、放上了電話機,布置了媽媽的「梳妝台」;洗衣房裡,有自製的洗衣機、、小衣架等。當幼兒們看到這一切熟悉的情境時,都迫不及待地想進去玩一玩。從最初的簡單擺弄,到逐步地學著模仿成人的勞動,漸漸地,孩子們也能三三兩兩地玩一些簡單的互動小游戲。如:「家裡來客人了」、「寶寶生病了」、「給寶寶喂飯」等等,游戲內容日漸豐富。 2、提供情境化材料。隨著孩子們對游戲環境和材料的逐步熟悉,游戲中出現了各種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情節。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及時幫助幼兒提供幼兒喜愛的材料,使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再現自己的生活經驗。如我們在建構區,提供牛奶盒和各種瓶罐供幼兒用來玩疊高游戲,搭建各種有趣的東西;操作區中的小調羹是用來喂小動物吃飯喝湯的,各種各樣的發夾頭飾給寶寶梳頭;益智類的游戲材料分別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用筐、籃子、盤子等分類擺放。同時用圖案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幫助幼兒輕松順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幼兒通過在與老師和同伴的游戲互動中獲得新的經驗和情感體驗,這正是體現游戲價值的關鍵所在。 3、實施情境化教育。我國傑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即生活。」我們的區角活動對幼兒來說,就是幼兒現實生活的簡單在現,使他們能夠在自主的空間中表現和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自己的想法。游戲中,孩子們依然稱呼老師為「老師媽媽」,而老師則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身份來稱呼。如:奇奇爸爸、雯雯媽媽、佳佳姐姐等。這樣的稱呼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也可以很容易地讓幼兒發現游戲中角色的重復,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辦法來交流、協調,達成一致。有了生活化的稱呼,孩子們在寬松、自然的氛圍中表現出了自己各不相同的生活經驗。經常會聽到,孩子們在情急之下冒出的很多地方方言;每個孩子的個性在游戲中得以不加掩飾的張揚;孩子們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會通過他們的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來;有時候更會暴露出自己在生活中的點滴壞習慣。老師在參與和指導的過程中,更注意游戲語言的運用,不留痕跡地加以暗示或以自身的行為進行示範和引導。久而久之,使孩子們更主動地投入到游戲情境中,產生了許多饒有趣味的生活情節。如:買水果看朋友;放鞭炮娶新娘;帶寶寶上醫院看病等等。孩子們在游戲中也能注意自己的行為,努力地學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 二、把區角開設到大自然中去 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的材料,同時也是天然的活動區。農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蘆,做饅頭,包餃子,做汽車,還可以撿樹葉,做標本,貼畫,拼畫…… 在大自然中,幼兒的想像力盡情放飛,創造力盡情地發揮,同時盡情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大自然帶來的無限樂趣,這是在幼兒園那狹小的空間中所不能代替的。 三、將活動區擴展到家庭之中 現在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幼兒在幼兒園是「乖寶寶」,在家卻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長無奈,教師力不從心。我們把區角活動還擴展到幼兒家中。首先請家長為孩子開拓一片屬於孩子自己的天地,並提供豐富材料,讓幼兒自由畫、捏、剪、折。還可請家長為孩子提供勞動機會,比如幫家長摘揀蔬菜,幫家長做餃子或餃子皮。讓幼兒身臨其境,不僅豐富了生活經驗同時還增強了勞動意識,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活動實踐案例 1、在娃娃家中,張善若抱著娃娃喃喃自語:「別哭,別哭,媽媽幫你洗澡」,說著,把玩具全倒到地板上,用裝玩具的框框當澡盆給娃娃洗澡,可過了一會她又去小廚房裡忙個不停,說要個娃娃給娃娃做飯。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兒年齡小,喜歡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區角活動,他們在活動中做飯往往伴隨著各種假想的心理和行為,常沉迷於自己假想的游戲情景中,把自己在區角活動中的活動想像為在現實情景中的活動,把自己當成了某一情景中的人物,努力模仿該人物的言行進行游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因勢利導,在游戲的情景中加以引導。告訴幼兒洗澡久了娃娃會冷,要趕緊幫娃娃穿衣服,讓幼兒在游戲化的情景中學習各種自理動作,獲得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2、近期,我班的美工區在玩撕紙拼貼游戲,這天,我們又新投放了一些小塑料瓶,意在讓幼兒進一步運用撕貼的技能裝飾彩瓶。王一陳等幾位孩子正在嘗試新的玩法,這時,尹子辰小朋友進來了,他看了看新投放的瓶子,擺弄了一會兒,就拿起撕貼用的手工紙往瓶子里塞,塞滿了一個再換一個,王一陳看到了,好奇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兒,也放下手中的活兒效仿起來,旁邊的幾個孩子見狀也紛紛圍了過來,模仿他們的樣子玩起塞瓶子的游戲,不一會,桌上便擺滿了一堆被各色手工紙塞得滿滿的瓶子,美工區內的撕貼活動就這樣變成了塞瓶子活動。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愛模仿是小班幼兒在區域活動表現出來的另一個特徵,他們喜歡模仿教師、家長和同伴,尤其是喜歡模仿同伴的言行,當看到同伴有了不同的言行時,他們容易放棄原有的行為而去模仿同伴的行為,這種模仿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班幼兒的經驗,技能等往往是通過模仿而獲得和發展的,模仿成為小班幼兒學習的動機,也成為小班幼兒學習,成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發揮同伴的榜樣作用。在發現這種情況時可以平行介入幼兒的活動,用正確的方法裝飾彩瓶,一邊做還可以一邊自言自語,引起孩子的注意:「我要裝飾一個五彩的瓶子,掛在窗口,那肯定很漂亮的……我要一小塊一小塊地撕,密密地貼在瓶子上,這樣會更好看……」等,這樣孩子就會很自然的模仿老師的動作,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了。另外,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模仿能力強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作品的展示為幼兒提供模仿學習
⑧ 幼兒園小班的區角活動有哪些
一、活動前的准備:創設環境、提供材料
區角活動前的准備主要包括創設相應的游戲環境,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那麼,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游戲材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內容選擇應服從於目標。目標是創設區角環境、投放材料的依據,也是觀察、指導、評價幼兒活動的依據。區角活動的目標相對於集體教育活動而言,通常是大目標、階段性目標。
一個目標可以通過多個(不同)區角來實施,如:小班上期要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可以通過穿珠子、用小勺餵食、夾紙球等一系列活動實現。有時,一個區角也可以達到幾個不同的教育目標,如:「奇妙的口袋」里摸圖形、拼圖形等活動,既是學習形狀概念,又能培養幼兒的觸摸能力。總之,內容與目標相匹配,區角活動就不會是只重形式,盲目投放材料了。
2、材料要有層次性。區角活動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學具,是幼兒學習的物質基礎。什麼樣的材料,就可引發什麼樣的活動,達到相應的目標。區角活動的材料一定要有層次性,這樣便於不同水平的幼兒按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如:「配對」練習的區角,可以是大小配對(大小瓶蓋與瓶子匹配),也可以是形狀配對(數板與數形匹配);還可以是數量配對(圓點卡與數量匹配)。
又如:學習剪紙練習可以是從隨意剪→剪細條→剪曲線紙條;從剪報紙→剪薄板紙→剪紙殼;從剪紙→剪布→剪編織袋等。
材料不同、難易程度不一、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需要。材料投放一定要有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
3、環境宜安靜
區角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需要地探索發現、自主地學習、。因此安靜的環境利於幼兒專注地投入活動。而創造性游戲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反映經驗、體驗快樂,感受表達與創造的樂趣,活動對環境安靜的要求不高,重在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合作。
二、活動過程中:觀察需求、了解水平
當幼兒開始活動時,教師的任務應該調整為觀察幼兒的游戲需求,了解幼兒的游戲水平。那麼,教師應該觀察什麼?可以採用哪些指導策略呢?
1、以觀察鼓勵為重。
觀察內容:一是看活動環境能否激發幼兒興趣,材料投放是否適宜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材料適量是否充足等等;二是重點觀察幼兒的學習、探索情況,如當前幼兒興趣需要是哪些,幼兒為什麼這樣做,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什麼困難,把握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特點和個性差異等等。
2、以間接指導為主
依靠材料為媒介進行指導:小班用勺餵食熟練了,可以把動物的口改小,也可以提供更平的勺子,還可以換用筷子夾軟的、扁的材料等,激發新的探索熱情。
依靠問題為媒介進行指導:「也許還會有秘密呢?再試試看」,「為什麼天平會傾斜,再放放看」等等,引導孩子更進一步的嘗試探索。
3、以適時適度指導為宜
適時是指什麼時候介入指導要靈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問題難以深化時、缺少材料時、或發生糾紛問題時等困難的情況下,老師應給予及時的支持和幫助。
適度是指教師的指導要留有餘地、不直接告訴幼兒答案,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使區角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活動。
三、活動結尾部分:引發感受、提升經驗
當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了探索後,教師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最好組織幼兒交流體驗與收獲,分享快樂和成功,並把關鍵性經驗加以提升。
第一、可以是鼓勵性的,如「你的珠子穿得真長」鼓勵幼兒專心練習,有始有終的完成一件任務;「你配瓶蓋使用的時間最少」表揚幼兒學習的速度快、動作靈活等。
第二、可以是激發興趣的。有時,對那些具有發展價值而一時尚未引起幼兒興趣的受冷落的區角,可以通過老師啟發,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時,需要對那些能力、興趣有偏頗的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的興趣指向更廣泛些。
第三、可以是討論性的。如圍繞一個幼兒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有什麼辦法使這枚回形針又快又准地取出來呢?」這樣有意義的討論可以使幼兒的思維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華,操作經驗得以提升。
這三種評價方式更多的時候是結合起來使用的,在討論中滲透鼓勵,在鼓勵中體現激發興趣,使每一次區角活動在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探索的興趣和自信的感受中結束,並激發幼兒下一次繼續活動願望。
⑨ 適合小小班幼兒的區角有哪些
一、要堅持以幼兒為主體。 小班幼兒感知事物的經驗少,動手能力較弱,多數幼兒不能單獨活動。因此,區角數量不宜設置太多,也不宜太復雜,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飼養角」等。中班幼兒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經驗,基本能夠獨立進行區角活動,角區數量要適當增加,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可增設表演、美工、科學等內容的區角,如:「音樂廳」、「手工角」和「科學角」等。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邏輯思維等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這時,既要大量增設活動區角,又要適當增加難度,如:在科學區中增設「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機械操作」等活動角;在棋類區中增設軍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區角創設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讓幼兒出主意、想辦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環境等,增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使區角更具吸引力。 二、要與教育目標和內容同步。 區角創設應緊密結合教育內容和目標,要與教育活動同步,把創設區角的過程變成教育教學的過程。如:在中班「l~10序數的認識」活動中,可創設一個「小小火車站」。通過讓幼兒買票,按照車票上的數字尋找車廂座位的游戲來認識序數。又如:對大班幼兒的節奏訓練,可創設一個「音樂廳」,多投放一些不同類型的打擊樂器,供幼兒自由選擇,在「音樂廳」內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讓幼兒聽錄音、敲樂器、感知節奏。 三、要具有相對的動態性。 不斷變化發展的教育環境,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有利於幼兒多元智力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因此,活動區角要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和可變性。 當某些角區已不能適應幼兒實際發展需要時,要及時予以撤換。如:大班的「娃娃家」、「小商店」、「小影樓」等。區角內容要不斷更新,如:牆畫要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服裝店」要適合季節時令;「娃娃家」要符合現代家居特點; 「科學角」要緊隨科技發展步伐,等等。投放材料的品種和數量也要經常變化,尤其是當幼兒對某些活動材料失去興趣後應及時更新。 活動區角要切實做到日新月異、常設常新,切忌一成不變、一勞永逸,要確保幼兒的濃厚興趣。同時,還要積極擴展區角空間,注意利用好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社區這些已經設置好的大「區角」。
⑩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計劃
主指導區:
美工區
1、折紙:提供彩色手工紙、剪刀等
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
3、粘貼:廢紙、色紙、香糊、濕巾等
4、裝飾畫:提供鉤線筆、油畫棒、圖畫紙等
5、吹畫:提供廣告顏料、墨水、圖畫紙等。
訓練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初步學慣用正方形的折疊方法。
初步學習吹畫的技能,能選用顏色來進行裝飾。
引導幼兒運用搓、團、壓、印的塑造技能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徵。
科學區:
1、好玩的磁鐵:磁鐵、各種含鐵的和不含鐵的物品等
2、好玩的水:水槍、注射器、有孔瓶子、小水桶等
3、顏色變幻:主色顏料水、玻璃瓶、棉簽等
4、溶解現象:鹽、沙子、果凍、食用油、洗發水等
5、虹吸現象:玻璃杯、塑料卡紙等。
嘗試運用多種方式感知探索磁鐵的特性。
能運用多種工具了解水的特性,探索玩水的多種玩法,體驗玩水的快樂。
激發幼兒對色感的興趣,嘗試用主色調配變成另一種顏色。
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
益智區:
1、圖形分類:分類盒、不同形狀的圖形等
2、數字分類:數字分類盒、寫有數字的汽車若干
3、圖形排序:排序卡、圖形粘貼紙等
4、圖形拼圖:七巧板等。
學習不受大小和顏色干擾,要求幼兒按形狀特徵進行分類。
培養幼兒學習根據數字投放相對應物體的數量。
學習有規律的圖形排序。
語言區:
1、看圖講述:提供語言圖書等
2、故事拼圖:提供拼圖等
3、表演講述:提供指偶表演台、小指偶等
4、雙語認讀:字卡、英文字母卡等;
培養幼兒喜歡看圖書,初步學習按順序翻閱圖書並能邊看邊講述圖片的主要內容,教育幼兒愛護圖書。
初步學慣用小指偶來進行表演,並能講出簡單的故事內容。
激發幼兒對文字、英語的興趣。
建構區:
提供自製的大型紙箱積木、小型積木;提供中型、小型塑料花片以及一些輔助材料。
在模擬結構中學習各種基本的建構技能和建構物體的基本特徵。
能根據意感或命題進行有目的建構活動。
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作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育幼兒懂得愛護玩具和與同伴友好的行為習慣。
音樂區:
提供:錄音機、音樂磁帶、各種打擊樂器、節奏卡、頭飾、紙制服飾等;
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學慣用不同打擊樂器演奏2/4拍的歌曲,體驗合作的樂趣。
培養幼兒大膽表現,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家鄉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