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教育游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教育游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22 08:20:52

⑴ 在運用幼兒園教育活動手段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幼兒的興趣入手選擇具體教學活動;從幼兒的經驗入手選擇具體教學
活動內容;從幼兒園提供的教材入手選擇具體教學活動內容。
2、設計具體教學活動的目標:具體教學目標的表述要清晰,准確;具體教學活動目標要體現綜合
性,整體性;具體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3、教學活動准備的設計:活動材料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學習情景的創設。
4、幼兒園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要全面;師幼雙方在各環節的互動式是教學過程設計的重點。
幼兒園班級特色教育活動是自由選擇、自發探索的自主活動,為幼兒們所喜歡。在活動中,幼兒們通過持續不斷地實踐與環境相互作用,培養自我選擇、自我發展的能力。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師生關系與集體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互動上有所區別;
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中心的一種師生互動過程,教師的指導更多是非正式的、隱性的和機動靈活的。對3至6歲的兒童來講,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方法應更多地選擇那些結構性低、非正式的活動。

⑵ 簡述游戲教育實施計劃制定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游戲教育實施計劃制定中應注意的問題:
1、如何確定游戲的教育目標並使之具體化。
2、依游戲目標設置環境,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同時考慮相應的指導方式。
3、注意自選游戲與其他游戲活動及生活活動的聯系,加強與家庭教育的配合。
4、對計劃與目標的實施情況作出反饋。

⑶ 簡答題 1運用游戲法開展教學活動是注意事項有哪些

1.重上課,輕游戲 
 多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了「上課」這個小課堂,而忽視了游戲這個大課堂,從教育過的孩子中了解到,平時注重「上課」的孩子升入小學後,成績平淡,而那些被認為不好好上課,光愛「玩」的孩子升入小學後,大多數「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上課能積極發言」。這說明了游戲作為教育手段的重要性。  
2.為游戲而游戲  
教學活動中運用了「游戲法」但整個游戲過程都是由教師統一安排,統一要求,讓幼兒獨立思考的時間很少,如大班幼兒玩「逛商店」的游戲,其目的是讓幼兒認識「一角」、「二角」、「五角」和培養幼兒1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力,但是,每個角色該說什麼,怎樣說都是由教師設計好的,這樣就達不到培養幼兒加減運算能力的目的,是「為游戲而游戲」。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必那麼「細」,教師在一旁只起個督導、輔助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游戲發揮出它的優勢。  
3.把「游戲」看成幼兒的自由活動  運用「游戲法」上課,教學是目的,游戲是手段,不要把游戲當作目的,否則就達不到教學的目的了。幼兒由於目的性、堅持性較差,如果缺乏教師的正確指導,游戲將會缺乏一定的深度,甚至遠離游戲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如用撲克牌玩「接龍」游戲,旨在鞏固幼兒對相鄰數的認識,教師應當檢查,看幼兒接龍得對不對,但有的教師認為游戲是幼兒自由活動的一種形式,不引導,不巡視,結果,有的幼兒接龍接錯了。這些都沒有達到游戲應達到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師必須把「合理的、有意識的指導」和「兒童的游戲沖動」相結合,使游戲「不成為無目的的游戲」。  4.不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濫用游戲  「游戲法」是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是很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不可濫用。在小班,游戲可貫穿於整個活動,但是到了中班期末及大班,游戲所佔的比例就要少些。因為幼兒思維的發展是由直覺行動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教學手段一直處於直觀、形象的游戲法,顯然是不能很好地促進幼兒思維向邏輯思維發展。因此,在運用「游戲法」時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 

⑷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1.1 過於重視形式,忽略效果
幼兒園教師大多資歷淺薄,教學經驗不足,在開展游戲教學過程中,存在過於重視游戲開展的形式,而忽略了本應產生的積極效果。游戲的開展過程多樣、游戲類型多元,導致教師在選取某種游戲作為教學時,會出現考慮不當、開展低效率的情況。游戲的開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但教師容易將游戲過於形式化和過於自由化兩種問題,使游戲教學的開展失去本來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游戲中得不到發展。
1.2 教師的正確指導不夠
教師是幼兒游戲的提出者、參與者、引導者,教師在游戲的開展中擔任多種角色,對於一個游戲的有效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游戲開展來說,教師在開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性不夠,在游戲中沒有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的環節中去。在游戲的開展中,教師應充分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游戲的建設中去,提高學生對於游戲環節的興趣程度,從而使游戲環節表現出積極作用。
1.3 學生參與度不高
豐富的游戲環節和主題使游戲的開展的多樣化,但研究發現,幼兒對於游戲的參與度不高,很難近距離接觸到游戲的操作性事物。幼兒在游戲中住注重的是游戲的體驗過程,而對游戲結果沒有預測的在乎。在幼兒園的游戲開展中,由於幼兒較多,時間、地點的限制導致幼兒失去了對游戲的興趣,從而在游戲中失去主體地位和自主選擇游戲的權利,導致部分幼兒沒有參與到游戲環節的開展中去。

⑸ 根據兒童生理發展特點,教師在游戲教學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教師在游戲教學中,應該注意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活動關注他們。

⑹ 簡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一、准備活動要針對學生上課時的機能狀態學生上體育課之前,由於不同班級的不同安排,其身體的機能狀態也可能不同。教師應根據學生上課的具體情況,應採用針對性的准備活動。例如學生的興奮性較低,就應進行一些節奏較快、幅度較大的活動,以提高其興奮性;學生如因某些特殊情況,上課伊始就表現出過高的興奮性,則應根據具體情況,從兩種不同的方法中選用一種:一是進行緩和而有節奏的活動,以使其興奮性轉入正常;二是通過較大強度的活動,誘發周圍神經細胞的抑制。如果學生剛上完課間操,則應突出安排一些專項准備活動;如果學生平時的機能水平較高,准備活動的時間則可適當縮短些。
二、緊密與內容相結合原則上講,准備活動應包括一般性准備活動和專門性准備活動。一般性准備活動主要包括慢跑、原地徒手操或行進間操、集中注意力和活躍氣氛性游戲等。專門性准備活動是指與主教練有關的一些模仿、輔助或誘惑性聯系。通過這些來加強各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間的協調聯系,同時使相關的肌群、關節和韌帶都得到充分活動。
三、運動量要適宜運動量過大,學生體力消耗大,影響任務的完成;運動量過小,則失去准備活動意義。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氣候條件,都應作為安排准備活動量大小的依據。比如冬季應選擇運動量大一些的內容練習,准備活動時間稍長一些,強度和密度稍大一些;若氣溫高,准備活動時間應短些,以減少能量消耗。准備活動的運動量是否合適,可根據學生的自我感覺和教師的觀察進行分析判斷。在准備活動即將結束時,如發現學生額頭微汗,自感身暖,脫去外衣,情緒已調動起來,對即將進行的內容開始躍躍欲試。跡象表明,已經達到了准備活動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四、准備活動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初中生的體育課,一般運動量較小,教材的難度電較低,因此,不需要把一般活動與專項准備活動加以區別,最好採用混合式准備活動。有時還可以採用模仿體操和趣味游戲等形式進行。高中以上的學生,准備活動的時間就應稍長些,一般與專項准備活動的區分應明顯些,內容亦可突出些。
五、准備活動與主教材之間應有合理的間歇時間國內外研究資料表明,准備活動後的間歇時間,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短跑5分鍾,折返跑2—3分鍾,體操1.5—2分鍾等。同時,准備活動的最後部分內容應與將進行的主教練緊密聯系。對運動中負擔較大的和容易損傷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將其充分活動開。在主教材的內容變換時,可適當地補充做些專項准備活動。當運動間歇時間較長時,也應在下一練習開始前,適當再做點准備活動。
六、培養學生自己做准備活動的能力體育課的准備活動,一般都是教師帶,學生跟著做,很少考慮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教會學生自己做准備活動,意義是很大的。教會學生自己做准備活動,既不會影響的主要內容的進行,也不會造成過重的負擔。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自我鍛煉的能力。

⑺ 學前兒童游戲設計應注意什麼問題

學前兒童游戲設計應注意:

1.確保兒童身心安全

游戲場地必須是舒適的、保健的、可靠的。游戲場地環境和一切設施以及游戲過程都要排除任何危險的存在。游戲場地必須排除一切危及兒童身心安全與健康的危險因素。保證兒童安全是創設游戲場地的第一基本原則。

2. 促進兒童的發展

游戲場地是為兒童提供的探索環境,發展創造性行為的環境,滿足發展的需要。為此,游戲場地和游戲設施應當能夠促進兒童知識經驗的豐富,應當使嬰幼兒能體驗到令人興奮的各種不同的游戲機會,激發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與探索的慾望,是富有吸引力的、挑戰性的游戲環境。


學前兒童游戲:

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的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游戲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的活動。兒童在游戲中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通過游戲,兒童體驗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道德面貌。

同時,也就理解和體驗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游戲的主題和內容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都是跟兒童周圍的生活條件密切聯系的,都是社會性的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說,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就像活動、工作和服務對成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樣。

⑻ 在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要注意提問時的手勢

課堂教學中,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往往掌心向上、手指向上翹幾下來示意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完後用掌心向下揮揮手示意坐下。

這個干練簡潔的動作,折射出一種以教師為中心傳統的專制型師生關系:教師是課堂的統治者,是課堂的中心。這個動作折射出的師生關系顯然是不平等的,教師高高在上,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學生被動地、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安排。

新課程倡導師生平等,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一個主動攝取、自主建構的過程,而不是一個任由外部隨意雕塑、被動接受的過程。

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時,建議掌心朝上,平伸四指,做個「請」的動作,用「請你說說看」「請坐下」等話語,通過師生共同探討、互動互惠和平等對話開展課堂教學。

2、不應向學生表示過度禮貌

當學生幫助老師、配合老師完成教學活動時,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色或回答精彩時,教師會很激動地連聲說「謝謝!」

這「謝謝」是對學生回答老師問題的感謝嗎?是對學生配合老師教學、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感謝嗎?

顯然,這感謝聲在體現老師謙虛、平易近人好品質的同時,或許也折射出這樣的教學觀念: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應該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在這樣的教學觀念中,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決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

新課程教學要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念,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給予和接受的關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起支配、控制甚至主宰的作用,不應該強迫或命令學生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新課程教學要求尊重、鼓勵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活動,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服務。我們應該把感謝改作欣賞、贊賞、肯定和鼓勵。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獨到的思維、精彩的回答,教師應喜出望外,贊嘆不已;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你能告訴老師嗎?」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讓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3、不應迴避「節外生枝」的問題

課堂上提出問題後,往往會有學生發表不盡相同的觀點或想法,小組討論時往往會提出許多「離題太遠」「節外生枝」的問題。這些所謂的「打橫炮」是老師上課時最擔心和害怕的。他們大多採取選擇性吸收的態度,對那些符合原先教學設計的,或大加贊賞,或大做文章;對不符合原先教學設計的,教師或裝聾作啞視若不見,有意迴避,或匆匆地強行將課堂的走向拉回「主題」。

現代教學認為,學生是一個能動的認知體和生命體,是學習的主人和知識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動地背誦、接受現成知識的「容器」。課堂教學本質上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現和探究、獨立思考及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學生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的過程。

讓學生自由表達出對問題的理解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教學的過程應該首先是傾聽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然後去思考和探究學生為什麼會這么理解。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切入學生的經驗系統,課堂教學才能成為師生共同建構和創造新知識、培養新能力的動態生成過程。

教師要淡化預設性結論的獲得「喜悅」,更加關注學生自己的探索、思考與種種體驗。要直面學生真實的認知過程,敏銳捕捉和發現學生的認知沖突和疑惑,靈活及時地提供支持來幫助學生突破認知困難,最終使他們的思維更為深化、認知更為全面、體驗更為深刻,使學生的收獲遠遠超越教師的課前預設。

4、應適當舍棄習以為常的預設提問

許多課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後教師總結評價,很少有同學間的交流,同伴間的互動評價,極少出現熱烈爭辯的課堂場面。

在這種課堂中,教師是課堂交往的啟動者和主宰者,扮演著「法官」和「裁判員」的角色,學生則相對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和互動,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課堂教學中教育主體之間在交往性質上的壟斷性和在交往形式上的單一性。

學生在課堂中只是「個人」,或者只是並無實質性功能聯系的所謂「班級」之一員。表面上大家雖在一起「共同」學習,但實際上學生之間處於一種孤立和隔絕的狀態,班級里缺乏具備實質性功能的學生群體,每個人都恰似飄流在孤島上的魯濱遜,成為了一個「集體生活」中的「單干戶」和「孤獨的個體」。

教師要變「裁判員」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學習評價的指導者,學習潛能的開發者。學生要參與學習過程的評價,倡導學生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欣賞。

5、勿隨意表揚

眼下的課堂上「比一比哪個做得最好」「看誰想出的辦法最多」已經習以為常;「啪啪啪」地鼓掌和「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稱贊也隨時可見。一節課中,競賽氣氛熱烈,掌聲不斷,贊聲不絕。被表揚者無動於衷,有時感到莫名其妙;贊美者則有口無心,鼓掌隨心所欲。

在教學活動中恰當使用鼓勵性語言,進行適當的表揚,有助於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發展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提高學習動機並形成成就感。但要注意表揚和獎勵的質量和頻率,注意獎勵的時間和方式是否恰當,注意對象的年齡層次。

過分、過於誇張的獎勵會降低內在動機;頻繁的表揚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有畫蛇添足之感。對於高中學生,尤其需要在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上下功夫,如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和興趣;而且不同的學生其內在動機系統存在個別差異,對不同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表揚方式。

⑼ 簡述學前兒童體育教學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淺談開展幼兒體育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青縣新興鎮陶官營幼兒園 李文玲

論文摘要:體育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內容~它不僅給幼兒帶來歡樂的情緒~而且有助於幼兒運動能力的提高~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育。在幼兒體育活動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會使教育效果更佳。

一、選擇適合幼兒生理特點的體育活動內容

二、結合幼兒心理特點使幼兒體育活動游戲化

三、創設適宜幼兒體育活動的「硬軟」環境

四、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教師應做個有心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研究當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引導幼兒在體育活動中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走、跑、跳、鑽、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可見,體育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內容,它不僅給幼兒帶來歡樂的情緒,而且有助於幼兒運動能力的提高,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育。在幼兒體育活動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會使教育效果更佳。

一、選擇適合幼兒生理特點的體育活動內容

研究表明,3-6歲的幼兒生理特點表現為:骨骼硬度差,易變形,肌肉體積小,收縮力弱,心肌收縮力小,心跳快,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經系統易興奮,注意不集中。因此,應根據幼兒的生理特點制定適宜的活動內容和時間。

1、合理分配活動的時間和密度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應該做到「強度小,密度大,時間短,節奏快」,以有助於幼兒在體育運動中保持合理的負荷。因此教師在組織實施時要注意練習時間與練習次數的合理安排,一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而練習次數可以根據需要作相應的調整。活動中,教師既要能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手段激勵幼兒保持活動興趣的持續性,又要掌握幼兒身體運動的規律和個別差異性,及時地加以調整。同時教師要注意幼兒活動與休息適當交替,做到一日生活的動靜交替和一次體育活動的動靜交替,使幼兒在體育活動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身體的機能狀態及時地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2、合理安排活動的內容和強度

教師要在體育活動的內容與器械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上下功夫;要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幼兒勇於克服困難、樹立自信,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體育活動中真正得到鍛煉和發展。

1/25頁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97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37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96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82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45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36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18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15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94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