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游戲風在哪裡教案
A. 幼兒園大班區角游戲風車的玩法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折、剪等方法製作風車。
2.感知風車轉動的快慢與風的大小、跑的速度之間的關系。
活動准備
1.課件《風車》
2.剪刀、一次性筷子、雙面膠、扭扭棒、紙。
3.教師自製的風車。
活動過程:
一、風在哪裡?(價值點:感受風的存在)
1.提問:我們怎樣才能感受到風的存在呢?
小結:小草擺動,樹葉搖擺等。
2.提問:我們怎麼樣用我們自己的身體感知風呢?
小結:頭發飄動起來,臉上有點涼,聽到風聲。
3.提問:我們怎麼樣用不同的動作感知、區別風的大小?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走、跑、跳來區別風的大小。
二、欣賞風車(價值點:了解風車的構造)
1.教師出示自製的風車,幼兒觀察風車的形狀、構造等特點。
2.教師請幾個幼兒玩一玩風車。
3.教師:想不想有自己的風車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吧,做好了再到外面去玩好嗎?
三、做風車(價值點:說一說做風車的難點)
1.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一遍,同時教師在一旁強調一些重點,比如剪的方法。
2.幼兒根據課件的步驟一步一步製作風車,教師指導。
提示:
1、將紙剪成正方形、在四邊的中線處剪一刀並折起。
2、在紙中心點上鑽一小孔、將圖釘撳入小孔、並插入筷子即可。
四、玩風車(價值點:體驗自己製作風車的快樂感)
1.幼兒在戶外玩風車。
2.提問:誰的風車轉得快?
小結:原來風車轉動的快慢與風的大小、跑的速度有很大的關系。
3.提問:為什麼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不起來啊?
交流小結:風車要想轉起來呀,首先它要用對稱圖形的紙做,這樣才能使得風車的兩邊平衡,這樣風吹來的時候兩邊受到風的力量一樣大,就會轉動起來了,然後如果你的風車是對稱的,你還沒有轉起來,有可能就是製作風車的時候,小朋友將風葉剪線的部分剪得太到了,應該在中心點周圍再空出些位置來,還有就是在固定風車的時候小朋友的大頭針固定的太到了,應該把大頭針再往外挪挪,讓風葉顯得鼓鼓的寬松點。
五、活動延伸:
幼兒用不同形狀、質地、顏色的紙張製作風車。比如,圓形紙、長方形紙、五角星形紙、六邊形紙、花瓣形紙、掛歷紙、卡紙等等製作風車,幫助幼兒獲得風葉要轉動必須對稱、平衡的感性認識。
B. 中班語言風草蟲說課及教案
中班語言活動說課:
活動目標:理解詩歌內容,體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並嘗試創編。活動准備:
一、PPT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感受風的存在。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天上的雲會動,樹會晃嗎?哦,原來是有風在吹過。那你還在哪裡發現了風?(個別)
你們都發現了風在哪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就叫《風在哪裡》,請你仔細聽一聽,還有誰也發現了風在哪裡?
二、詩歌欣賞——風在哪裡
1、(教師完整配樂朗誦詩歌)詩歌里誰發現了風?
2、那風在哪裡呢?請你們再仔細的聽一遍,聽聽看樹兒,花兒和草兒都是怎麼回答的。(第二次欣賞兒歌,配圖片朗誦前半段)(根據幼兒回應呈現圖片)
(1)樹兒是怎麼說的?它用了一個什麼好聽的詞?你們知道什麼是翩翩起舞嗎?做一做(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2)風吹過花朵,花會怎樣?(點頭)所以花兒是怎麼說的?頻頻點頭就是一直點頭的意思。誰能一邊做動作一邊說?(分男女學花兒來邊說邊動作)
(4)風吹過小草,小草的身體怎麼樣了?請你們一起來告訴我草兒是怎麼回答的?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小草的身體在輕輕晃動。那誰來學學小草呢?(個別幼兒學)
3、現在我們聽著音樂,顧老師來當風,請你們來當樹兒、花兒、草兒回答我。散文詩很優美,請你們也用輕輕柔柔的聲音回答我好嗎?(教師說:「風在哪裡?」幼兒回答)
4、樹兒、花兒和草兒都感覺到了風,原來風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聽聽還在哪裡能發現風呢?(教師邊看圖邊朗誦後半段)
5、春天它吹綠了什麼?夏天送來了什麼?秋天呢?冬天帶來了什麼呢?(幼兒個別說說,然後集體說)
6、原來風一年四季,無時無處不在,它給我們帶來了這么美的景色,就像這詩歌一樣,現在,讓我們再用優美的聲音看著圖片完整的把詩歌念一遍吧!(師幼共同配樂完整朗誦)
三、仿編詩歌
1、除了詩歌中樹兒、花兒、草兒等找到了風,還會有誰找到風呢?(出示圖片)看看,誰也找到了風?它又會怎麼回答呢?誰能用像散文中一樣優美的句子來說說。(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句子「風在哪裡?XX說:……」來講述)
2、風真是無處不在,除了這些地方能找到風,它還會在哪裡呢?一會我們可以一起再去找一找,把它們也編進詩歌里好嗎?
延伸:帶孩子到戶外找風,並繼續仿編。
教案:
一、說教材
這是在我們中班主題活動「我和空氣做游戲」中的一個活動,在一次戶外活動時,一個孩子指著樹上的葉子說:「老師你看,樹上的葉子在動,說明有風對不對?」我及時的肯定了他的說法,並讓孩子再看看除了從樹葉動看出有風,還有哪裡能找到風,孩子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通過這次的戶外觀察和討論,我決定給孩子上這樣一個活動,就討論討論縫在哪裡。《風在哪裡》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風的存在。
詩中充分發揮想像力,將風的情境作了巧妙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柳樹翩翩起舞,花朵頻頻點頭,草兒輕輕晃動」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像緊緊相扣,能夠豐富孩子的詞彙。
二、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散文詩鮮明的結構特點,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像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再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我將目標定為:理解詩歌內容,體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並嘗試仿編。
三、說重難點
教師要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
C. 風兒在哪裡教案中班
【活動目標】
1、感受、了解風的自由,感受詩歌的美。
2、激起編詩歌的願望,嘗試使用詩歌的語言。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課件《風兒在哪裡》;仿編圖片。
精神准備:前一天教育活動帶幼兒到戶外去玩風中的玩具,尋找風,感受風。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昨天咱們上課去干什麼了?你覺得好玩嗎?為什麼?引出「風兒在哪裡」
二、過程部分:
1、介紹題目:「風兒在哪裡」。
2、看圖說一說:風兒在哪裡?幼兒自由說一說。
3、引出兒歌:小女孩在干什麼呢?感覺怎麼樣?咱們也來聽一聽。聽第一遍《風兒在哪裡》
4、你聽到了什麼?說一說。
一首詩。詩中說到風在哪裡了?詩歌中有誰?他說了什麼?幼兒舉手發言。
5、聽第二遍。(播放動態)
現在咱們再聽一遍,看看誰能記得更多。請幼兒再說一說。
6、理解詩歌:你聽見詩歌里的風兒在哪裡,誰告訴你的,它怎麼說?
感受詩歌的語言,漸漸地引導孩子運用詩歌中的語言,並幫助孩子體會詩歌的情趣,(屈老師 www.qulaoshi.com)如引發討論:「為什麼說風兒是紅旗的朋友?」
7、看圖完整講述詩歌。
和孩子一起隨著音樂講述。孩子在看圖講述時,熟悉詩歌的語言和格式,為孩子自己編詩句打基礎。
8、編詩歌
播放課件,看著畫有小草、氣球等的圖片嘗試說一句詩歌。
小組活動:看圖仿編詩歌。
三、結束部分。
1、討論交流、展示、欣賞同伴的詩歌。
2、幼兒評價,哪一組或哪幾句詩歌編得好。教師總結價。
預設效果:
本班孩子非常活躍,我覺得在分組仿編部分會出現不好把控的現象。解決策略:教師分組指導,以按桌分組為主,尊重幼兒意願。
附詩歌《風兒在哪裡》
風兒在哪裡,花兒說:當我輕輕跳舞的時候,風兒正從我身邊走過。
風兒在哪裡,紅旗說:當我輕輕飄揚的時候,風兒是我的朋友。
風兒在哪裡,風箏說:當我輕輕往上飛的時候,風兒和我一起玩耍。
D. 中班語言風在哪兒教案
風在哪裡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驗作品的優美意境,學習以問答形式朗誦詩歌。
2、藉助圖標,肢體表演感知風的特徵,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圖標,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喚醒已有經驗,初步感知風的特徵。
播放風的聲音,師:聽,誰來了?風娃娃今天要和小朋友來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猜,風會藏在哪裡?
二、欣賞詩歌,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詩歌,詩歌里的風藏在哪裡?請你們來聽一聽。
1、教師配樂朗誦詩歌。
師:詩歌里的風藏在哪裡?(幼兒說,教師出示相應圖標)
2、教師再次朗誦詩歌,並和幼兒一起按詩歌內容將圖標排隊。
3、理解詞語,體驗意境。
師:當風藏在樹葉里時,樹葉會發出什麼好聽的聲音?(幼兒學一學風吹樹葉發出的「沙沙沙」聲。)
師:當風藏在風鈴里時,風鈴會發出什麼好聽的聲音?(學說「叮叮當當」)
師:當風藏在羽毛里時,羽毛會怎麼樣?(教師扮演風,幼兒扮演羽毛,學一學羽毛「飄來飄去」的動作。)
創編「風箏飛來飛去」和「風車呼呼轉動」(互動表演:個別幼兒扮演風,個別幼兒扮演風箏;部分幼兒扮演風,部分幼兒扮演風車。)
三、學習朗誦詩歌,充分感受和表現詩歌意境美。
1、幼兒看圖標和老師一起朗誦詩歌。
2、以問答式學習朗誦詩歌。
3、幼兒和老師一起配樂朗誦詩歌。
四、合作表演朗誦詩歌。
1、師:剛才我們聽著優美的音樂,用好聽的聲音朗誦了詩歌,這次我們加上漂亮的動作邊朗誦邊表演好嗎?
2、幼兒兩兩結對一問一答的朗誦詩歌。
五、結束:戶外找風。
師:現在,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一起去找找風還會藏在哪裡?看誰先找到。
E. 風在哪裡大班語言教案是什麼
風在哪裡大班語言教案:
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分析詩歌的結構及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
2.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活動。
教學准備。
抒情的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詩歌內容,並在音樂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誦。
2.幫助幼兒分析詩歌的結構。提問:詩歌共有幾段?前三段有什麼地方相同?讓幼兒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結構相同,句子的數量也相同。
3.教師示範仿編詩歌,然後請幼兒說說老師編的詩歌與原來的詩歌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幫助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
4.指導幼兒進行仿編活動。
①幼兒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編,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②請一二名幼兒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教師引導幼兒評價,幫助幼兒正確仿編。
③幼兒自由地選擇朋友,互相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
④請部分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朗誦新詩。
F. 幼兒園繪本故事《風到哪兒去了》詳細教案
繪本《風那裡去了》故事情節富有想像力,引人入勝,符合大班幼兒的好奇心,蘊涵著多領域的價值,體現了繪本的教育功能。 二、活動目標的描述,層次結構合理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結合繪本的本身的內容,從閱讀著手,以直接理解孩子與媽媽一問一答為落腳點,三個目標分別為 1.直接理解問答的內容 2.欣賞語言的詩意與畫面的美意, 3.初步掌握自然界的循環變化。但是我個人認為,其實第一個目標跟第三個目標可以合起來寫成:在直接理解媽媽與孩子一問一答的內容基礎上,初步掌握大自然的循環變化。 三、簡潔明了的談話引題,過渡自然 從孩子生活經驗出發,提問:你們喜歡看書嗎?我也喜歡看書,老師這里有一本書,今天我們一來看。簡潔明了,自然過渡到教學活動中去。 緊接著出示課件,提問: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風到哪裡去了》,然後告訴幼兒,這即是一個題目,還可以是一個什麼問題,從而激發幼兒讀繪本的興趣,並能引起幼兒進行思考。 四、娓娓道來的語言,極富吸引力, 在講述故事時及利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過程中,媽媽的問與孩子的答,全由執教者自己講述,語音清晰、親切,讓幼兒身臨其境,就像跟自己的媽媽在一起說話,整個活動孩子們很投入,學得極認真,為教學目標的的落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只注重解讀重點,不注意優美語言的應用,美中不足 本繪本教材共有16張圖片,圖片畫面豐富景色優美,一問一答的語言富有詩情畫意,執教者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解讀媽媽的答的內容,而沒有重視引導幼兒觀察後回答問題時優美語言的應用,我覺得很遺憾。如第14幅畫面春天的景色,老師問你看到哪些景色時,幼兒回答時用詞單調,老師因急於過渡到下個環節沒有很好地進行啟發引領,讓人感到繪本中的優美語言並沒有感染了孩子,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敗筆。
G.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風兒在哪裡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風兒在哪裡》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散文《風兒在哪裡》,能理解圖畫內容與風的關系,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認讀重點字詞:「風車」、「風鈴」、「風箏」、「彩旗」、「咯吱咯吱」、「轉」、「丁當丁當」、「響」、「呼啦呼啦」、「飄」、「忽悠忽悠」、「飛」。
【活動准備】
大範例《風兒在哪裡》,《風兒在哪裡》課件,風的好處與害處課件,實物風箏、風車、風鈴,《風兒在哪裡》圖片,字卡:「風車」、「風鈴」、「風箏」、「彩旗」、「咯吱咯吱」、「轉」、「丁當丁當」、「響」、「呼啦呼啦」、「飄」、「忽悠忽悠」、「飛」。字條:風和我在一起,輕音樂、魔術箱.
【活動過程】
一、導入:謎語:樹兒見它搖頭,
花兒見它彎腰,
水兒見它皺眉,
雲兒見它就跑。(風)
師:風能看見嗎?(看不見)誰能告訴我,那看不見的風在哪裡?幼兒討論並分享知道的關於風的經驗。
二、欣賞圖畫與文字
(一)觀看《風兒在哪裡》教學課件。
1、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實物風車(風鈴、彩旗、風箏)等,並出示相應的字卡,引導幼兒學習認識重點字:風車、咯吱咯吱、轉;風鈴、丁當丁當、響;彩旗、呼啦呼啦、飄;風箏、忽悠忽悠、飛。
教師:為什麼風車咯吱咯吱地轉起來?
風鈴丁當丁當地響起來?
彩旗呼啦呼啦地飄起來?
風箏忽悠忽悠地飛起來?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17、《風兒在哪裡》
(二)加輕音樂出示範例教師指讀。
1、引導幼兒總結出風車轉、風鈴響、彩旗飄、風箏飛、都是因為有風,出示字條:風和我在一起。
2、讓幼兒找出誰說過「風和我在一起」這句話,在哪兒?
(三)游戲:風吹字寶寶
1、認讀字卡。請幼兒在凳子下面找到字卡,拿在手裡,「風車」、「風鈴」、「風箏」、「彩旗」、「咯吱咯吱」、「轉」、「丁當丁當」、「響」、「呼啦呼啦」、「飄」、「忽悠忽悠」、「飛」。並認讀。
2、風吹字寶寶。幼兒拿著字寶寶站立不動,教師發出指令:小風吹字寶寶XX,拿該字寶寶的幼兒自由慢跑。當教師發出另一個指令時,正在跑的幼兒要停止動作,被風吹到的幼兒自由跑動。還可改成台風、龍卷風增加幼兒游戲興趣。
(四)復習貼字寶寶游戲
游戲玩法:教師提前把字範例的:「風車」、「風鈴」、「風箏」、「彩旗」「咯吱咯吱」、「轉」、「丁當丁當」、「響」、「呼啦呼啦」、「飄」、「忽悠忽悠」、「飛」、剪掉,請幼兒把這些字寶寶貼到相應的位置,然後全體指讀。
【活動延伸】
風還能幫助我們做什麼?播放課件豐富幼兒對風的好處與害處的認識。(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H. 大班詩歌風在哪裡教案
大班詩歌風在哪裡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風在哪裡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
3.引導幼兒運用掌握的詞彙和以有的經驗,進行仿編活動
通過游戲識字,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讀一些漢字。
活動准備:
一.課件:
1.範文:風在哪裡配樂(朗誦時用)
2.隱藏文字的範文。隱掉「翩翩起舞」「頻頻點頭」「大地」「涼爽」「果香」「銀裝」幼兒講對了,字能顯出來,並有一句贊揚的話。
3.風的聲音風的圖象資料:風吹彩旗,風吹風箏,風吹風車,風吹水面,風吹白雲,風吹煙囪|等等。
4.句式:風在哪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那是風在吹過
5.句式能填入幼兒創編的詩句開汽車的音樂
二.實物:風車,風鈴,風箏,彩旗
字卡:風車,風鈴,風箏,紅旗,白雲,小河,帆船,紙
圖片:風吹小河,風吹女孩頭發,風車,風箏,彩旗,風吹白雲,風吹衣服,風吹窗簾,風吹煙囪,風吹紙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前些天,我們學了一首詩歌,看,它叫什麼?(點課1)
2.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點評:小朋友讀的……)
3.怎樣朗誦這首詩歌,詩歌就更美了?引導幼兒從聲音動作,表情,配樂四方面談(點評:小朋友想的辦法……)
4.讓我們找個空位子,用剛才說的方法,把詩歌朗誦給後面的老師聽(點課2)幼兒朗誦完了點評:小朋友朗誦的……
(二)游戲:找字寶寶
詩歌里的字寶寶聽了大家的朗誦很高興,它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有的字寶寶躲起來了,仔細看一看,哪些字寶寶不見了?(點課3)比一比誰找的快又對。
個別幼兒找到了字,集體檢察一下:他找對了嗎?我們讀一讀
游戲結束時點評;小朋友們真能幹,把字寶寶都找到了,字寶寶都愛跟你們交朋友。
(三)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
1.你們喜歡這首詩嗎?你最喜歡詩歌的哪個地方?
2.幼兒點到樹,教師:你為什麼喜歡這兒?小朋友來做樹,一邊說,一邊做「翩翩起舞」的動作。枝葉為什麼翩翩起舞呢?
3.當幼兒點到花,教師:小朋友來做花,一邊說,一邊用花的動作告訴大家「風在哪裡」。花兒頻頻點頭的時候心裡覺得怎樣?
4.幼兒點到春風,問;為什麼說春天風吹綠了大地?
5.幼兒點到其他季節的風,教師一句話小節帶過:夏天很熱,風一吹就涼快了。冬天,北風吹來了雪花,雪花落在地上就像給大地披上一件白衣服。秋天,果子成熟了,風一吹,人們就聞到了果香。
6.小結:風的本領真大,他像一個魔術師,把我們的大自然變的更加活潑可愛。
(四)仿編活動
1.聽一聽,誰來了?(點課4)
2.風在哪裡呢?讓我找一找。哎,我找到了。我照著詩歌的樣子說一說(點課6)「風在哪裡,草兒說,當我的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再吹過。」
3.讓我們都去找一找風,並且照著樣子說一說「風在哪裡」及時提醒幼兒:你找到了風就跟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點課5)
4.誰願意找著詩歌的樣子說說你找到的風(鼓勵幼兒大膽地發言)
5.我知道,還有很多小朋友也想說自己遍的詩,現在你去找後面的老師,把你遍編的詩句說給他們聽。
6.我們小朋友編的新詩歌真棒,請大家把自己遍的詩歌送給後面的老師去吧
(五)結束活動;
風還在哪裡呢/大家做上我的汽車,一起到美麗的大自然里找一找,說一說。
I. 大班詩歌《風在哪裡》
【設計意圖】
風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也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為了讓幼兒感知自然界風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美,我設計了這節課《風在哪了》訓練幼兒發散思維和創編能力,增進幼兒對自然界風的認識,能夠從身邊微妙的自然現象體驗到大自然的美,激發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活動班級:大班幼兒
授課教師: 索 瑪
活動內容:《風在哪裡》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風在哪裡》,學慣用優美的聲音朗讀。
2、根據生活經驗和圖片的暗示,仿編詩歌,探索用動作、體態、表情來表現詩歌。
3、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朗誦時努力與身體保持一致和協調。
活動准備:課件《風在哪裡》,樹、花、草胸飾若干,電腦、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麼,為什麼風車轉了?風在哪裡風車說當我的車輪輕輕轉動那是風在吹過。
2、教師引導幼兒回答教師提問
二、欣賞散文詩《風在哪裡》
1、第一遍欣賞散文詩並提問
教師提問:這首散文詩很優美,誰來說說它的名字。剛才在散文詩里都有誰在說話?
2、第二遍欣賞散文詩
教師提問並引導幼兒完整說出樹、花、草的話。
三、師幼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第一遍幼兒學習散文詩
幼兒齊聲跟讀散文詩。
2、第二遍幼兒鞏固學習散文詩
四、教師創設情境分角色對話朗誦
幼兒集體聽錄音表演朗誦散文詩
五、看圖創編詩歌
1、利用課件圖片,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2、請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包括創編詩歌),教師進行錄音並幼兒欣賞。
六、簡單介紹風的災害
七、活動延伸:我們去外面找找風吧。
J. 幼兒園語言詩歌風在哪裡的課標分析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風在哪裡》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畫面。
難點:感知風與大自然各種變化的密切關系。
一、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初步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 感知風與大自然發生變化的密切關系,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理解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二、活動准備:
(一)知識准備:已有認識四季主要特徵的經驗,事先帶幼兒觀察教師提供風的存在及用途的相關圖片,初步感知風的存在和變化。
(二)物質准備:根據詩歌內容製作一套課件、《聆聽風聲》音樂;樹、花、草的簡單場景。
三、活動過程:
(一)猜風聲,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有風的感受。
★導入語與指導語:小朋友聽一聽,猜猜這是什麼聲音?(風聲)平時,你還在哪裡發現風?你怎麼知道那是風來了?(風吹過我們能感覺到,它能讓東西動起來)
★師:假如風吹過大樹、草地、花園,它們會發生什麼變化?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詩歌,名稱叫《風在哪裡》,小朋友仔細聽,詩歌里說了什麼?你聽完有什麼感覺?
(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1.教師完整朗誦,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提問:詩歌的名稱叫什麼?詩歌里說了些什麼?你聽完有什麼感覺?
2. 再次欣賞,教師邊放課件邊配樂朗誦,幼兒進一步感知詩歌內容。
(1)幼兒自由議論聽到、看到了什麼?教師了解幼兒對詩歌的理解程度。
(2)個別提問:詩歌里是誰告訴我們風在哪裡的?樹兒、花兒、草兒它們是怎麼說的?
★教師小結與過渡語:這首詩歌很優美,小朋友聽得很認真,風吹過樹兒、花兒、草兒的身上,它們都感覺到風來了。那它們是怎麼說出感覺的呢?讓我們再一起邊看課件,邊聽聽詩歌里是怎麼說的。
3.藉助圖譜,幫助幼兒梳理詩歌的內容。
★梳理第一到第三段,結合圖譜和演示課件動態畫面,重點引導幼兒感受風吹過時植物發生變化的意境美。
教師提問:(1)風吹過時樹的什麼地方動起來了?它們是怎麼動的?為什麼說枝葉會翩翩起舞?(演示起舞畫面,結合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理解「翩翩起舞」和擬人化的手法)
(2)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風吹過時樹兒說的話。
(3)誰來告訴我,風吹過花兒、草兒身上時,它們的什麼地方動起來了?是怎麼動的?什麼樣的風會讓花朵一直點頭?讓草輕輕晃動?(看課件結合肢體動作,學習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4)師生一起看圖譜學慣用語言描述風吹過時花兒、草兒的變化)
★梳理第四段。觀察「四季圖」, 幫助幼兒理解風與四季變化的關系。
(1)提問:風給四季帶來了哪些變化?
(2)為什麼春天風吹綠大地?(萬物生長)夏天送來涼爽?(天氣炎熱)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什麼東西成熟了?風一吹,果實的香味就會怎麼樣啊?冬天風吹過時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給冬爺爺披上銀裝?
(3)幼兒看圖輕聲跟著朗讀一遍。
(4)請你說說風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奇特的變化(帶來哪些幫助)?什麼樣的風會給大自然帶來危害?為什麼?
教師小結:風在哪裡?風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給大自然帶來很多奇妙的變化,能給我們送來涼爽、用來發電;能送來果香、讓樹、花、草動起來時有各種各樣優美的姿態,但台風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破壞大自然。
(三)初步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1)跟著老師邊看圖譜邊輕聲朗誦1遍。
(2)嘗試分角色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3)播放音樂,幼兒扮演角色在場景中邊表演邊朗誦。
(四)經驗遷移,嘗試用詩句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指導語:你還在哪裡發現風?
1、幼兒自由討論、自由編詩句。
2、個別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