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化理念下如何上好節課反思
Ⅰ 大班數學如何游戲化教學反思
讓幼兒愛上學習數學,首先要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Ⅱ 游戲化教學成了幼兒的日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注意什麼
游戲化教學成為了幼兒的日常,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把學習融合到游戲當中,目的是想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能夠集中精神,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幼兒顧此失彼,應該讓幼兒認識到學習才是第一要義,游戲只是一種次要的東西。
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採用了游戲化教學的方式,游戲化教學成為了幼兒的教學日常了,為什麼要採用游戲化教學這一種模式呢?是因為幼兒的年齡尚小,在很多新鮮事物面前又毫無抵抗力,上課自律性差,容易走神,不明白學習是什麼,對學習還沒有產生興趣。採用游戲化教學可以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孩子在娛樂中愛上學習、主動學習。
Ⅲ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運用游戲化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科學性極強的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和快感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快樂教學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想方設法使我們的數學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樂而忘返。那麼,如何營造快樂的氛圍呢? 一、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學生,刺激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數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學得愉快主動,並從中獲得樂趣,數學教師的情緒狀態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教育實踐證明,「當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情感時,學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這番話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尤為適宜。從許多的教學經驗中,我們同樣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教師全面的綜合素質、旺盛的熱情,尤其是發自內心的教學情感,就猶如讓學生服用了強烈的興奮劑,使他們自始至終興致盎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滿腔熱情地去愛學生,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學。所謂的快樂教學才能成為可能,才能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二、採用積極有效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一切適宜的手段,通過多種策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1.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創設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2.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3.組織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強化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三、適宜的教師評價和學生的互相評議,強化學生的成功意識真正的成功莫過於希望的實現和努力的成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艱辛和成功的來之不易。通過教師積極地教學評價,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品嘗到甘甜的學習成果,獲得心理上極大地滿足,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教師的評價往往被學生認為是衡量自己在群體中地位的標志,恰如其分的鼓勵和肯定,能激發學生更為持久的學習動力。四、精心設計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新知識,心理上得到滿足,產生了愉快的情感。這時,老師若用機械重復的練習去鞏固已獲得的新知,學生將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練習,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希望通過練習來評價自己學習效果的慾望。用科學的、富有啟發性的方法指導學生練習,使學生能練一題、議一組、會一串,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之後,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就上了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但是要注意安排適量有彈性的練習,逐步啟發,層層遞進,深刻的理解知識,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智能得到發展。總之,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場所,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革新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努力探索,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賞心樂學之所,奇思妙想之處。學習心得: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如果教師將個人的情緒帶入課堂,那麼這節課極有可能是失敗的一節課。一節成功的數學課應該是快樂的,學生會從快樂中學習到知識,教師應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Ⅳ 幼兒園怎樣才能做到課程游戲化、游戲課程化
課程游戲化,游戲課程化是一種低結構化甚至是一種無結構化的課程模式,不需要老師去專門設計一個教學活動,課程游戲化和游戲課程化所持有的課程理念是以兒童的自然發展和兒童的一般能力為出發點,遵循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徵和愛玩的天性,通過玩、游戲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好奇心,從而使幼兒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願意主動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之中,以此來促進幼兒的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老師要有很好的臨場發揮能力和專業素養以及能力,能隨時應對活動中的突發情況,並能及時的解決幼兒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且教師本身應該作為一個啟發者、誘導者的身份出現,以夥伴的角色跟幼兒一起解決問題一起互動,課程教育形式可以採取個別、集體、小組三種形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在幼兒園里設計教學活動是離不開游戲的,但更要注意的是應該把游戲和教學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純的游戲或者是教學,這兩個都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極端,為了實現游戲和教學的最優化結合,前提是要充分認識游戲和教學這兩類活動各自的性質及其價值,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分離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種,整合式則是一種高級形式,實際操作起來有時很難區分什麼是游戲,什麼是教學了。需要老師善於把握兒童的所思和所感,有應變地處理教育過程中所發生的教師計劃與兒童興趣和需要之間的矛盾。選擇內容與幼兒的經驗相一致,活動主題由幼兒發起,或者幼兒與教師共同確定學習的目標,動機是幼兒的需要,比如某一天的課外活動中,幼兒看到有好多螞蟻,而且對有好多幼兒聚在一起討論等等,教師可以針對這個組織一次教學活動。低結構化的教學活動主要體現在活動區活動、探索性主題活動中,以及方案教學中。
Ⅳ 學習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游戲教學活動反思
幼兒園怎樣在活動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學反思大全
• 作者:1986年7月29號的夢魘 • 2021-07-12 08:00:48 • 新聞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一成不變的,幼兒對這種陳舊老套的學習模式很難產生興趣。
孩子更加討厭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很容易使學生出現多動、厭倦或者自卑等心理,嚴重的還會產生一些心理陰影,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利用游戲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生的重視,使學生貪玩的天性得到利用。
一、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實現的有效途徑
1.整合資源,合理配置幼兒園環境。
幼兒園的室內環境和戶外環境是幼兒活動的空間,能夠為幼兒進行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性格發展提供整體的感知環境,能夠促使幼兒對日常生活學習形成最直觀的最初體驗。
幼兒園應當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和配置、游戲設備和材料的安排,促使幼兒園能夠滿足教育性與游戲性相結合的需要。
教學游戲化需要以游戲為核心,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教育。
在對幼兒園環境進行有目的的創設以後,還需要充分挖掘被浪費的教學資源。
2.提高教師素質,發展游戲化教學技能。
游戲化的教學模式需要實現教與學的游戲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也影響著教的性質,制約著教學游戲化的進程。
幼兒教師首先應當具備游戲化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不是分離的狀態,應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幼兒學習應當以游戲為核心,教學活動應當配合游戲活動進行。
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並無明顯的界限,游戲活動能夠成為教學的源頭,兩者相互推進。
幼兒教師應當主動學習,不斷創設新的游戲化教學模式,整合幼兒園教學資源,組織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
3.豐富活動材料,增加游戲化教學方式。
現有的幼兒教學活動一般以幼兒園提供的活動材料為主,很少進行活動材料的創造。
首先,幼兒園應當根據孩子的特徵,提供具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的游戲玩具。
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幼兒主動發掘大自然賦予的玩具,利用不同的生活空間和自然環境,創造出符合幼兒興趣的活動材料。
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季節優勢,冬季可以讓幼兒戴上手套堆雪人,春季帶著幼兒認識辨別不同種類的花草等。
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水、砂、石等材料進行活動材料創作。
幼兒教師還要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一定的課程內容,引導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
Ⅵ 如何開展游戲化教學
如何開展游戲化教學?游戲是孩子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學前教育的最基本精神,「玩」是孩子們在學前三年中的基本任務。在「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和「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等理念的指導下,幼兒園大多設置了各種游戲活動區域。有些教師和家長並沒有深刻理解游戲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影響。那麼游戲化教學到底該如何著手呢?
游戲化教學
指以游戲為手段,貫穿幼兒園的整個教學活動,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目前游戲化教學
存在的問題
在活動時,不能體現幼兒的自主權。多數是老師確定活動主題,主導教學活動。幼兒只是跟隨教師預設好的內容做一個應答者、接受者,沒有給幼兒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
游戲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師不得不點名游戲,那讓有些幼兒心理不平衡,以致幼兒間出現搶奪玩具的攻擊性行為;
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輕易的被扼殺。幼兒在操作游戲材料時是很有創意的,教師過多地限制和干預,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也是無法保證實現的。
環境。如果一個班級人數過多,就會造成室內擁擠。在開展室內活動時,很難自由發揮,在室內游戲區和活動區的創設上大多保留著「上課」為主的教室特點。
幼師的游戲化教育理念。教師不應再機械地教,讓孩子機械地學,而是應把游戲性因素和教育性因素進行融合,有些教師在指導游戲教學時,規定學生必須完成某項任務才允許幼兒進行幼兒活動,幼兒一邊沉浸於游戲的情境中,一邊承受著教師給予的壓力,會破壞他們在游戲中的自我進程,挫傷他們開展游戲的積極性。
跟家長的溝通交流工作不夠完善。要讓家庭、社會充分認識到幼兒游戲和學習的關系與重要性,這樣才不會阻礙游戲化教育理念的發展。
游戲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其一,游戲只是一種單純的工具或手段,為了保持幼兒注意力集中,引人入境。其二,有的教師把游戲等同於自由活動,常常是把玩具一瞥,不聞不問,讓幼兒隨意的玩,沒有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游戲就成了一種無目的、無計劃的活動。其三,游戲作為一門課程來上,採用集體教學形式,教師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制定每個參與者的角色和地位,規定游戲動作,評價他們正確與否並評價幼兒玩的水平,最後給予獎勵、表演或者批評。
如何開展
游戲化教學
幼兒園要開展游戲化教學,首先要認識到兒童游戲的兩大類型。
1
兒童游戲的兩大類
>>>>
兒童自主性游戲
第一類兒童游戲是傳統受到廣泛重視的兒童自主性游戲, 如角色游戲、建構游戲和表演游戲等。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建構游戲,又稱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自然或非自然的物品,如泥、沙、雪、積木、插塑、金屬片等,將現實生活與幼兒想像相結合,進行構造的一種游戲。建構游戲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積木游戲,這是不可替代的幼兒發展與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尊崇兒童的游戲天性,給兒童豐富快樂的游戲體驗,讓兒童在游戲中充分連接生活經驗,從而獲得自然整合的學習發展,是自主性游戲關注的重點。
Ⅶ 如何切實,有效的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近日,由教育局領導組織帶領我們基層教師學習了《課程游戲化》的有關活動,我有幸參加並觀摩學習了有關的活動。更有幸聆聽了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虞永平教授關於《課程游戲化》的講座。通過此次學習,讓我對課程、游戲以及課程游戲化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和全新的解讀。
在此之前,我認為《課程游戲化》的頒布與實施意味著舊的課程體系的結束,通過此次學習我們了解到《綱要》和《指南》和《課程游戲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戲是基本活動」的問題。所謂基本活動,意味著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疑惑於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在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為了生硬的體現教育教學活動中游戲的存在。我們通常只是植單一的插入一些游戲。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會困惑,為什麼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通過學習我才了解,課程游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站在兒童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去考慮,站在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角度去考慮,簡單的說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結合虞永平教授的講座來反思自身發現,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年也能注重體現游戲化,但是在活動中並不能體現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游戲,由於害怕孩子「不會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險」通常我在玩的過程中沒能體現孩子的自主,這樣的游戲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聽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自我的意識,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動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話來說游戲不是教學,不需要教師去「導演」和指揮,因為教師指導過頭了,就成了「導演」,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和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游戲,應該融入課程文化,形成習慣。
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游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並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麼和做什麼,而是幼兒說什麼和做什麼。良好的幼兒園課程會不斷促發幼兒的興趣,催生新的活動,能讓幼兒專注地投入當前的和不斷生發的行動中去。
此專題學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行為,在日常教學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珍惜孩子們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 而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虞永平教授提出的一些解決措施,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管理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Ⅷ 教育的游戲化應該如何做
反正目前靠譜的產品不多,而且只集中面向於小學和學齡前,基於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靠譜的教育團隊不好找,靠譜的游戲團隊也不好找,既懂教育又懂游戲的產品經理更不好找,所以目前看到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教育機構涉足游戲,因此教育機構占據著絕對的話語權,很多東西符合教育的邏輯,但是並不符合游戲的邏輯,小學生比較好忽悠,初高中這一段就忽悠不動了。
一個典型例子,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的青蛙過河游戲
我國目前的現行教材總體上還是有些枯燥,對學生的興趣培養不足,真正熱愛數理化的學生不多,從志願填報就可以看出來,純粹研究的學科錄取分不高,當然這也不能怪學生,更多的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