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你如何判斷幼兒是在游戲呢

你如何判斷幼兒是在游戲呢

發布時間: 2022-04-30 04:42:00

⑴ 教師應從幼兒哪些外部行為上去判斷幼兒是否在游戲

幼兒是否在和小朋友和老師進行游戲中的互動。是否跟上老師在游戲過程中發出的指令。

⑵ 如何通過兒童的外部行為表現判斷其是否是游戲請舉例說明

鏈接: https://pan..com/s/1tlhZ16OOswVdRaN_P5zrlQ

提取碼: 7xw6

⑶ 怎樣正確理解幼兒游戲的基本特徵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有益於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適宜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游戲活動最充分地反映與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性。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這一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在此,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外部的游戲環境與條件。它包括游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得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幼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過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美工區:讓他們用色紙剪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一隻只的「餃子」等……我們會發現事實上,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心裡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規責與行為標准,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二、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幼兒除了滿足生理需要外,還要通過游戲來滿足精神的需要,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任何侵犯幼兒游戲權利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把幼兒能否參加游戲當成是教師的特權,或以剝奪幼兒游戲權利作為懲罰幼兒的手段等都是背離教育原則的。教師應當保證幼兒游戲的機會與時間,為幼兒游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三、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

四、明確游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原則,意味著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游戲愉悅性的前提下,使游戲真正對幼兒的發展有所作用。同時,也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不要把游戲僅僅看作是集體教學活動後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

五、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要來進行指導。幼兒在玩游戲,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規則不同、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等不同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問題;在表演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每一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段的指導也應不一樣。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教師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能把這個教學理念更好的落實到我的教學行為中去。

⑷ 如何理解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

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和教育現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兒游戲已被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游戲是幼兒有效的學習形式。游戲與幼兒主體發展的關系;游戲與幼兒的情緒宣洩和心理健康的關系;游戲與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的關系等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與關注。

一、游戲能激發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

語言交往能力是一種體現個性特徵的綜合心理能力,也是兒童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展的一種基本能力,而游戲是培養兒童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游戲對於幼兒來說,是他們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動,游戲過程本身就是兒童交往的過程。兒童在游戲中常常需要將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以及主觀感受、願望或要求轉換成語言,或者根據別人的意圖作出言語的反應。在游戲中,兒童與成人、兒童與兒童之間雙向互動過程中的交往語言學習隨處可見。可以說,交往語言是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構建的。例如:在游戲「娃娃家」中,扮演母親的孩子對同伴態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議:「媽媽說話不是這樣的,媽媽說話是輕輕的,很溫柔的。」扮演母親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媽媽」,但是她又必須改變自己的語言輸出方式,盡力去模仿「媽媽」說話的口氣,操持「家務」,照料「孩子」,分派家裡人的「工作」,並與周圍人交往,這樣她就能比較自然地學會交往語言。?

二、游戲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滿足幼兒心理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馬爾茲認為,絕大多數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成功與失敗、榮耀與屈辱,特別是童年時的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游戲是由兒童自發、自由、自選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滿足兒童需要的活動。例:我在開展游戲活動中,觀察到我班小陽小朋友,看他長得高大,其實他的膽子特別小。有一次,我發現他自己吊起葯瓶不停地給自己扎針,游戲結束後我跟他談話,他說:「平時爸爸媽媽帶我去打針,我總是又哭又叫,爸爸說我不像男子漢,丟臉。老師你看,剛才我給自己打針,不是沒有哭了嗎?」原來在游戲中,他覺得自己做到了現實中做不到的事,證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說的「丟臉」。從而滿足了自己的心理的需要,使幼兒被壓抑的情理問題能夠在游戲中得到解決,自信心也就樹立了增強了。?

⑸ 如何評價幼兒游戲

教師應該讓幼兒成為游戲評價的主角,多給幼兒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分享游戲時的感受,討論感興趣的問題,給幼兒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機會。 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自己的多方面的情況,在游戲的玩耍中,不同年齡的幼兒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因而,教師在對游戲中的幼兒評價時,要著重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特點進行評價,對於方...式的運用,則要考慮結合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幾種評價方式後,選用下面的幾種評價方式: (一)開門見山型 即在游戲後的講評中直接點題。當老師在游戲中發現了有價值的內容時,在游戲中先和幼兒產生互動,以游戲者的身份來豐富該游戲中幼兒的經驗,這樣在介紹時幼兒就會顯得不緊張,也會樂意分享介紹。然後在點評時直接點題,採用「渲染」的方式開頭:「今天呀,XX和平時不一樣了,你們看,XX多了些什麼呢?」從而引起幼兒的關注並急於聆聽不一樣的地方。 適用於:一些新的游戲環境的豐富和創設;或向幼兒介紹新的游戲玩法或游戲規則的糾正和建立。 (二)情感宣洩型 即讓孩子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引發經驗交流。當大家都熱衷於自己的游戲情節時,老師常常是用:「今天你有什麼事想告訴大家呀?」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幼兒進行游戲的回憶,不管是開心事和不開心的事情,在聆聽幼兒的介紹中,老師可以及時捕捉到「閃光點」,通過和孩子的互動,讓幼兒發現問題,自主討論,自主得出結果。 (三)經驗回放型 即讓孩子回憶平時的生活經驗,解決游戲中的問題。在討論某一個游戲情節時,幫助幼兒對已有的經驗進行回顧,引起幼兒產生認知沖突,從而讓幼兒自主意識到某一游戲該如何正確進行。例如:針對小吃店服務員服務不周的情形,在點評時,老師會拋出一個問題:「你們去飯店吃飯就是站著的么?」針對小吃店沒有點菜單的情況,點評時又會以「你們平時去飯店吃飯,爸爸媽媽是怎麼樣點菜的呢?」從而讓幼兒樂於說,急於說,在訴說中進行自主創設。 適用於:游戲中幼兒的行為出現偏離。 (四)及時干預型 即在游戲的過程中,直接用語言引導幼兒的游戲。當發現孩子游戲中的問題時,老師直接用語言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如:看到超市的物品未放整齊時,老師會說:「今天的超市怎麼這樣亂呀?」幫助幼兒回憶參觀超市的情境,將已有的經驗運用到游戲中。又如:當警察在隨意奔跑時,老師會問:「警察叔叔,你在忙什麼呀?」通過詢問幫助孩子審視自己的行為,回歸游戲的思維。 適用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或將已有經驗運用到游戲情節中。 (五)情境再現法 即對幼兒的游戲情境再現,共同總結經驗。讓孩子對於游戲的情節進行再表演,可以通過錄像的方式,讓幼兒在具體形象的視覺感知中,自己去欣賞同伴的模仿過程,自己作出判斷,通過相互的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積累游戲的經驗,從而增強對游戲的興趣。 適用於:孩子角色意識的明確和角色行為的豐富。

⑹ 怎麼判斷幼兒是否在游戲狀態

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眼神,看是否把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上,還是在東張西望。也可以觀察寶寶的動作,如果一會兒弄這一會兒弄那,就是沒在狀態。

⑺ 如何解讀兒童游戲

摘要 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說過:「兒童通過游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作為幼兒教師的通常都有這樣的感受:游戲時,幼兒的認識、記憶、思維、有意注意等狀態都是較其它的時候好,這是因為在鬆弛、歡快的游戲情境下,更容易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想像力和創造欲;這是因為一個尚未實現社會化的幼兒, 在使自己適合一個按成人的興趣、習慣和思維方式組成的社會的過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滿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戲中得到滿足,在沒有任何強制關系的背景中,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而達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活動,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和具體實踐性等特點。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語言等各種能力的發展。所以游戲是幼兒普遍喜愛的活動,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及幼兒教育中採用最廣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僅接近幼兒生活,帶給幼兒快樂,而且還能使其人格得到應有的尊重,使其各種心理需要得到體驗,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⑻ 如何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

對幼兒的游戲進行觀察是教師有效地指導和豐富幼兒游戲的前提。通過觀察,教師可以了解到何時應為幼兒的游戲提供額外的時間、空間、游戲材料或經驗准備,以擴展和豐富進行中的游戲情節。教師何時參與游戲或同伴何時給予幫助是適時的,教師怎樣參與以及同伴怎樣幫助是適合幼兒游戲需要的,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一、幼兒游戲觀察的一般原則
為了獲得幼兒游戲行為的准確信息,觀察者不論採用何種觀察方法,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1.應明確觀察的目的,並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
2.觀察應在確保幼兒有機會展示他們所有游戲能力的情境中進行,既保證幼兒有豐富的、能引發他們各種游戲行為的材料,又保證幼兒有充分的游戲時間。
3.如果可能,應保證對幼兒室內和室外游戲進行觀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兒在室外游戲比在室內游戲更能表現出較高的社會性和認知水平。
4.應在幼兒彼此熟悉並熟悉環境後才開始對幼兒進行觀察。在與熟悉的同伴遊戲時,幼兒會展現較高水準的社會性和認知水平。若開學初就進行觀察,可能會低估幼兒真實的游戲能力。
5.應持續觀察,以確保記錄的是幼兒典型的游戲行為。
二、幼兒游戲的觀察記錄
游戲觀察記錄的方法一般有三種:行為核對表、等級量表和軼事記錄。觀察者在決定使用何種記錄方法時,應在「易於使用」和「豐富描述」兩者之間作出選擇。
1.行為核對表
行為核對表主要用來核對幼兒在游戲中重要行為的出現與否,觀察者預告將准備觀察的項目列出,當出現此項目行為時,就在該項上畫「√」。運用行為核對表進行的游戲觀察比較系統,記錄信息更快捷。
2.等級量表
等級量表與行為核對表有相似之處,兩者都關注特定的游戲行為,便於記錄信息。然而,等級量表不僅僅簡單地顯示幼兒出現或未出現的行為,觀察者還可以自己決定幼兒呈現的游戲行為的等級,並評價這些游戲行為的質量。等級量表可用於評價那些難以量化的游戲行為及其品質。
與行為核對表相比,等級量表的不足在於需要通過制訂等級來進行評價,這可能會降低資料的可靠性,也易出錯。
3.軼事記錄
軼事記錄是指簡短地記錄幼兒的游戲或游戲中的偶發事件。這些記錄可反映幼兒的游戲技能以及社會性、認知、情感和身體等方面發展的狀況。
軼事記錄可以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游戲結束之後進行——通過回憶描述游戲過程中發生的事件。這樣做的不足之處是有可能遺漏游戲中的重要信息。
軼事記錄的內容可能很簡短,但應包含以下信息:幼兒的姓名、性別,記錄的日期,游戲的背景,以及對事件的客觀描述和觀察的結果等。焦點應放在對游戲中所見所聞的描述上。觀察者在記錄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記錄要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和內容。
(2)客觀記錄幼兒所說的話,保留原始對話的情趣。
(3)記錄時保留游戲情節發展的順f序。
(4)記錄應客觀而准確。
三、幼兒游戲的觀察方法
1.掃描觀察
掃描觀察即分時段定人觀察。對班裡的幼兒平均分配時間,在相同的時間里對每個幼兒輪流進行掃描觀察。這一方法適用於全體幼兒游戲的情況,一般在游戲開始或者結束時選用較多。
2.定點觀察
定點觀察即定點不定人觀察。教師可以固定在游戲中的某一地點進行觀察,見什麼觀察什麼,只要在此點的幼兒都可以作為觀察的對象。適合於了解一個主題或者一個區域幼兒游戲的情況,可以獲得一些動態的信息,了解到幼兒在游戲中使用材料的情況、幼兒交往情況、游戲情節發展等。
3.追蹤觀察
追蹤觀察即定人不定點觀察。教師事先確定1~2個幼兒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游戲中的活動情況。被觀察的幼兒走到哪裡,觀察者就追隨到哪裡,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
4.攝像記錄觀察
攝像機、數碼相機在家庭和幼兒園日益普及。這些設備也可用作幼兒游戲觀察的手段。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靈活地選用不同觀察方法進行觀察,從幼兒的能力發展來看,各年齡班幼兒在游戲方面的表現是不同的。因此,在觀察時也要各有重點。
小班:小班幼兒主要處於平行游戲階段,滿足於操縱、擺弄物品。對物品的需求是「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對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點主要在幼兒與物品的沖突上。因此,小班觀察的重點在幼兒使用物品上。
中班: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生活經驗的豐富以及游戲情節較小班復雜,中班幼兒處於角色的歸屬階段。雖然選擇了一個角色,但想做多個角色的事情,想與人交往但尚無交往技能,是人與人交往出現沖突的多發期。因此,觀察的重點應該是幼兒與幼兒的沖突——不管是規則上的、交往技能上的,還是使用物品上的。
大班:隨著生活范圍的進一步擴大以及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兒不斷產生新的主題。因新主題與原有經驗之間的不和諧而產生沖突,運用已有經驗並在現有的基礎上創新,成為游戲觀察的重點,同時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決矛盾也成為游戲觀察的另一個重點。
教師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齡幼兒在游戲中所面臨的挑戰,明確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游戲中的主要矛盾,通過自己的觀察,適時地給予幼兒支持、幫助與引導,從而使幼兒的游戲水平獲得更大的提高。

⑼ 你認為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游戲,幼兒園應該如何組織幼兒游戲

幼兒的游戲應該是純游戲,即不為發展為目的,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而現在很多名義上的游戲都是將發展作為目的,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到什麼。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認為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不同在於,認為前者是充分的尊重,後者有干擾,是變質的尊重。文章中還表露,應將區域活動和游戲區分開來。

純游戲、體驗快樂、充分尊重、不應將發展作為幼兒游戲的目的,

「游戲者無為」,我不大同意這樣的說法。難道純游戲對於幼兒來說就沒有發展的意義了嗎,我想肯定不是的。我認為無論是什麼游戲對於幼兒來說都有一定的意義,即使是簡單的動作重復、反復失敗,我們也是可以找出相對的意義的。

⑽ 對幼兒游戲的理解

【游戲是最適合幼兒發展的活動了!】
對於孩子們來說,做游戲有利於他們發展行為的適應性。
在游戲特別是象徵性游戲中,孩子們都是「假裝」的,這個「假裝」的過程使兒童們有創造的自由,可以積極發展孩子的靈活性和自主感。
游戲對孩子們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游戲具有社會性
游戲是人們社會活動的一種模擬行為,反映了孩子們周圍的社會生活。
孩子在和大人的溝通交往中,往往十分期盼能夠參與成人的一些活動,可是因為身心發育水平的限制不能參與,而游戲恰恰能夠實現孩子們的嚮往。
2.游戲是一種獨特結合
游戲是人的想像力和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結合,它不僅僅是社會生活的簡單版。
孩子們在過家家、打針、警察抓小偷等游戲中,就能自由地從事自己嚮往的各種活動,又不受體力、工具、能力等條件的限制。
它既可能讓孩子充分想像,又能體驗大人生活中的感受、人際交往和認識到周圍的各種事物。
3.深受孩子喜愛
游戲是孩子們主動參與的、極具愉悅感的活動,既不用像成人那樣需要付出勞動創造財富,又不用像學習那樣具有強制性,要求必須完成。
因此,家長們可要多陪孩子做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知識,讓知識在玩中深入到孩子的腦海中。
對此你怎麼看呢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94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33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94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79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42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33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16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11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90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