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達慕大會有哪些游戲
1. 那達慕大會的來歷
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台」(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
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並逐漸成為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的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
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游藝活動,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
(1)那達慕大會有哪些游戲擴展閱讀:
蒙古人民革命於1921年取得勝利,此後蒙古國將每年7月11日定為國慶日。那達慕是蒙古國國慶紀念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草原旅遊日漸升溫,那達慕大會成為展示草原民族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從1990年至今,每年一屆的全區旅遊那達慕逐漸成為內蒙古旅遊節慶活動的知名品牌,也成為彰顯蒙古族傳承文化的代表,並在2006年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那達慕大會有什麼習俗
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
1、射箭
一般來說,蒙古族射箭主要分靜射和騎射兩種。
靜射比賽時,參加比賽的射手身穿彩袍,腳蹬馬靴。裁判員一聲令下,眾射手盤弓搭箭,一齊射向靶心。凡是射中的,靶心自行脫落。每人射4箭,分3輪射完,以中靶次數多少評定勝負。比賽完畢後,觀眾給予熱烈喝彩。最後由大會主持者一一發給獎品。
騎射比賽,是蒙古族傳統射法。當代蒙古族的騎射比賽,分為大、中、小型。
其中大型的騎射比賽,參加者多達百餘人;中型的約20~30人;小型的也有10~20人。比賽共設3個靶位,靶位與靶位之間相距25米。三個靶都各掛一個約1尺見方的彩色布袋,每個布袋裡邊裝的都是棉花。第一、二靶位在射手的左側,第三靶位在射手的右側。比賽規則規定1馬3箭,即每人每輪射3支箭,共射9支箭。
不分男女老少,凡參加比賽的人都要自備馬匹弓箭,弓箭的式樣、弓箭的拉力、箭的重量和長度等不限。比賽時背上弓,把3支箭插在背後箭袋裡,騎馬到騎馬線。裁判員發令後,開始起跑,同時取弓抽箭,搭箭發射。每輪跑完全程沒射完3箭者,被認為最不光彩。
2、馬 術
作為草原民族,馬與蒙古族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除了賽馬,人們以馬作為平台而進行的各種技巧活動,也成為蒙古族的一項民族體育項目,這就是馬術。
蒙古族民間流行的馬術運動,形式多樣。人們在馬上進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藝驚險,緊張激烈,引人入勝。這些技巧形式若按項目來分,主要包括馬上技巧、乘馬斬劈、乘馬射箭、超越障礙、賽馬、馴馬和馬球等。
3、套 馬
套馬,原為蒙古族民眾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項內容,在後來的發展中,人們將其運用到體育娛樂中,形成為一項民族特色濃郁的傳統體育項目。
蒙古族的套馬活動,一般是在喜慶節日中表演或比賽,主要為兩種形式。
第一種為揮桿套馬。比賽中,青年騎手數人為一組,雲集草原,各持一長約3米的竹竿。竹竿頂扎一繩環,環的大小以能套住馬頭為宜。先讓一烈馬疾奔,套馬手們縱馬飛馳,緊追不舍,到適當距離時即迅速揮桿將馬套住。以先套住馬頭,拉住烈馬者為勝。
第二種是繩索套馬。這一種形式原為放牧時約束馬匹的一種手段,而作為一類比賽項目,首先要選一烈性難馴之馬,先令其疾馳,參賽的成群騎手,手持打有活結的繩索,騎馬緊追,到一定距離,拋出繩索套馬,以先套准並能束住烈馬者為勝。
(2)那達慕大會有哪些游戲擴展閱讀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
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那達慕大會有著悠久的歷史。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
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
夜幕降臨,草原上飄盪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之中。
3. 有關那達慕大會的知識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每年農歷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4. 蒙古那達慕大會的傳統項目
蒙古那達慕大會的傳統項目: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 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 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盪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5. 內蒙那達慕大會一般何時開都有什麼項目
每年農歷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或「游戲」。
。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羊肥馬壯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或以嘎查(村屯)、蘇木(區鄉)為單位,或以旗縣為單位舉行。那達慕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型那達慕,摔跤選手為512名,駿馬300匹左右,會期7~10天;中型那達慕,摔跤手256名,馬100~150匹,會期5~7天;小型那達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馬30或50匹左右,會期3~5天。無論何種民族與宗教信仰的人,均可報名參加。
那達慕
過去時那達慕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 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 、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 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盪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6.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傳統的節日盛會,主要活動有什麼
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的蒙古、鄂溫克、達斡爾等少數民族的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和節日,又是傳統的體育比賽大會,多半在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那達慕"規模大小不一,大至一個盟(地區)、旗(縣),小至一個蘇木(鄉)。人數少時有幾百人,多的時候可達十多萬人,大型的那達慕大會起碼7-10天,小型為3-5天。
全區那達慕大會是內蒙古自治區規模最大的那達慕。在會上進行摔跤、賽馬和射箭等三項比賽,是蒙古族最為重視和最有組織的傳統體育盛會。
"搏克",蒙古語"摔跤",意即"蒙古式摔跤",蒙古式摔跤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摔跤比賽時,隊員需身著有固定民族特色的跤衣,身穿銅釘牛皮坎肩,頭纏紅、黃、藍三色的頭巾,腳蹬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帶,下身穿套褲,脖子上掛著五彩飄帶,走獅子舞步,跳躍式入場。人們可根據參賽跤手身上的綵帶數量看出跤手在歷屆比賽中奪冠的次數。出場時一位老人唱長調祝福,雙方摔跤手揮舞上臂,然後互相搏鬥。蒙古式摔跤不分等級,採取淘汰的方式,決賽出冠軍、亞軍和第三名,分別授予榮譽稱號和獎品。賽馬分快馬賽和走馬賽。各種賽中評出一、二、三等獎。射箭是蒙古族古老的競賽項目,有騎射和步射兩種。
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錫林郭勒盟的那達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或以嘎查(村屯)、蘇木(區鄉)為單位,或以旗縣為單位舉行。那達慕大會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型那達慕,摔跤選手為512名,駿馬300匹左右,會期7~10天;中型那達慕,摔跤手256名,馬100~150匹,會期5~7天;小型那達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馬30或50匹左右,會期3~5天。無論何種民族與宗教信仰的人,均可報名參加。
【那達慕起源】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游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台"(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並逐漸成為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游藝活動,以蘇木(相當於鄉)、旗、盟為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三藝】
古代和近代的那達慕盛會都要進行男子"三藝"--摔跤、賽馬和射箭的競技賽。
1、摔跤
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大會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o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駝皮製作,皮坎肩上有鑲包,亦稱泡釘,以銅或銀製作,便於對方抓緊。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摔跤手身著的套褲用十五、六尺長的白綢子或各色綢料做成,寬大多褶,褲套前面雙膝部位綉有別致的圖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圖形,底色鮮艷,圖呈五彩。其足蹬馬靴,腰纏一寬皮帶或綢腰帶,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綴有各色彩條--"江嘎",這是摔跤手在比賽時獲獎的標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點:按蒙古族傳統習俗,摔跤運動員不受地區、體重的限制,採用淘汰制,一跤定勝負。參加比賽的摔跤手必須是2的某次乘方數,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賽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長者對參賽運動員進行編排和配對,蒙古長調"摔跤手歌"唱過3遍之後,摔跤手揮舞雙臂、跳著鷹舞入場,向主席台行禮,順時針旋轉一圈,然後由裁判員發令,比賽雙方握手致意後比賽開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基本技巧演變出一百多個動作。可互捉對方肩膀,也可互相摟腰,還可以鑽入對方的腋下進攻,可抓摔跤衣、腰帶、褲帶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點是不許抱腿。其規則還有不準打臉;不準突然從後背把人拉倒,觸及眼睛和耳朵;不許拉頭發、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錄》雲:"布褲者,專諸角力,勝敗以仆地為定"。摔跤選手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者為負。
2、賽馬
蒙古高原盛產著名的蒙古馬,能跑善戰,耐力及強。自古以來,蒙古人對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馬感到自豪!馴練烈馬,精騎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絕技,通常把是否善於馴馬、賽馬、射箭、摔跤作為鑒別一個優秀牧民的標准。
賽馬為蒙古族男兒三技之一。參加者有時全是少年,有時不分年齡,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賽馬項目包括:1)快馬賽,主要比馬的速度,一般為直線賽跑,賽程一般為20、30、40公里,先達終點為勝;2)走馬賽,主要是比賽馬步伐的穩健與輕快;3)顛馬賽,是蒙古族特有的馬上競技表演項目。
3、射箭
是蒙古族傳統的"男兒三技"的又一項目,也是那達慕大會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沒有牲畜的貧苦牧民則仍依賴弓箭捕殺動物維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賽分靜射、騎射、遠射三種,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靜射時,射手立地,待裁判發令後,放箭射向箭靶,優者為勝;騎射時,射手騎馬上,在馬跑動中發箭,優者為勝。比賽不分男女老少,凡參加者都自備馬匹和弓箭,弓箭的樣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長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即每人每輪只許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意義】
今天,那達慕大會除了進行男子三項競技外,還增加了馬球、馬術、田徑、球類比賽、烏蘭牧騎演出等新的內容,同時舉行物資交流會和表彰先進。舉行那達慕時,牧區方圓數百里的牧民穿起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或乘坐汽車、勒勒車絡繹不絕地前來參觀。那達慕大會期間帳篷林立,組織廣泛的物資交流會,以促進生產。晚上還舉行各種形式的文藝活動。錫林郭勒盟地區舉辦的那達慕已成為全民健身和群眾娛樂的重要活動。
那達慕已有近八百年的歷史,一直在錫林郭勒草原上流傳和發展,深受各族群眾的喜愛,成為了蒙古族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那達慕上的各項活動是力與美的顯現、體能和智慧的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眾的綜合素質。
那達慕具有廣泛群眾性和娛樂性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具有廣泛、深刻的文化內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發掘、搶救和保護那達慕,對中國體育史,乃至世界體育史的豐富和完善都有重要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2021那達慕大會舉辦時間是什麼時候地點在哪
「草原夜色美」錫林郭勒美食那達慕。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羊肥馬壯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主要活動:草原那達慕、「錫林郭勒蒙餐8絕」吃客英雄會、「青島啤酒草原夜色美」嗨吃音樂節。
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不但譯為「娛樂、游戲」,還可以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
賽事簡介: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
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那達慕大會有著悠久的歷史。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
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
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盪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之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那達慕大會
8. 蒙古族每年都舉行一次的「那達慕大會」,到底是干什麼的
那達慕大會的歷史由來已久,舉辦的目的是為了慶祝這一年的收成。
蒙古族是我們五十六個民族中的其中一個民族,提及蒙古族,我們想到的大多是身強力壯,勇猛無畏的勇士。在我們的印象中,蒙古族的男子都是這般令人敬佩。而說到蒙古族,就不得不提蒙古族的習俗,那達慕大會了。這個大會舉辦得十分隆重,歷史也非常悠久,舉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讓蒙古人民能夠在這一年中好好地為收成慶祝一番,以求來年也能有今年的功績。
他們的比賽也很有趣,參加摔跤是有一些規定的,比如說人數上必須要按照一些數字的編排,只能是偶數並且沒有體重的區分,人們按照這個規則在草地上進行摔跤,在時間內進行比賽,輸的人不能重來,直接淘汰。除此之外還有射箭騎馬等項目,參加的年齡不限,只需要是身體健碩的小夥子以上都可以參加,並且參加比賽的馬匹也可以是自己家提供的。那達慕大會的這些形式,不僅充分的表現了蒙古人民的熱情,而且還將民族風情深深融入到其中,是很棒的一種慶祝形式。
9. 那達慕大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都有什麼項目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節日。蒙古語「那達慕」有娛樂或游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是一種傳統的群眾性集會,內容有摔跤、賽馬、歌唱、舞蹈等。內蒙古自治區、盟、旗都舉行那達慕大會,一年一次。
10. 那達慕大會的風俗
那達慕大會的風俗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每年農歷六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
簡介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活動中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群眾藝術館)、和靜縣東歸文化館、錫林郭勒盟群眾藝術館獲得「那達慕」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