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兒童游戲創設條件
❶ 幼兒園游戲條件的創設應考慮哪些方面
1.游戲的時間
(1)充足的時間是兒童游戲的前提
(2)減少過渡環節,提高單位時間內兒童游戲的有效時間
2.游戲的環境與材料
(1)游戲的環境:空間環境,心理環境
(2)游戲的材料
3.兒童的自主
(1)自主是兒童游戲的重要條件
(2)兒童在自主游戲中得到主動發展
❷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請談一談,我們該如何創設適合兒童的游戲條件
首先,兒童得感興趣,而且以他們的能力能夠做到的,還有就是外界需要的條件不復雜的才可以。
❸ 教育者為幼兒創設開放性的游戲環境包含哪些方面
(1)游戲的時間①充足的時間是兒童游戲的前提。②減少過渡環節,提高單位時間內兒童游戲的有效時間。(2)游戲的環境①游戲的空間環境:放置數量適宜的大型設備和用具,設備、器械的數量與場地面積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不妨礙兒童奔跑、活動為原則;要有開放的空間和區隔的空間,注意活動區的不同區隔形式。活動空間的大小應當能符合兒童的多種需要。既要有適用於全班集體性活動的大空間,又要有能讓幾個兒童一起活動的中空間。如果有條件,還需要能讓個另兒童單獨活動的小空間。②游戲的心理環境:教師應建立與兒童民主、親切、平等、和諧的關系;建立互助、友愛的夥伴關系;教師之間的真誠相待,友好合作,是兒童最好的榜樣。(3)游戲的材料①要為兒童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②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提供游戲材料。③提供與階段教育目標、內容相匹配的游戲材料。④盡量提供無固定功能的游戲材料。⑤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復雜程度的游戲材料。⑥將游戲材料放在可見位置。(4)讓幼兒自主參與①自主是兒童游戲的重要條件。②兒童在自主游戲中得到主動發展。
❹ 學前兒童游戲設計應注意什麼問題
學前兒童游戲設計應注意:
1.確保兒童身心安全
游戲場地必須是舒適的、保健的、可靠的。游戲場地環境和一切設施以及游戲過程都要排除任何危險的存在。游戲場地必須排除一切危及兒童身心安全與健康的危險因素。保證兒童安全是創設游戲場地的第一基本原則。
2. 促進兒童的發展
游戲場地是為兒童提供的探索環境,發展創造性行為的環境,滿足發展的需要。為此,游戲場地和游戲設施應當能夠促進兒童知識經驗的豐富,應當使嬰幼兒能體驗到令人興奮的各種不同的游戲機會,激發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與探索的慾望,是富有吸引力的、挑戰性的游戲環境。
學前兒童游戲:
游戲是適合於學前兒童的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游戲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的活動。兒童在游戲中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通過游戲,兒童體驗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道德面貌。
同時,也就理解和體驗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游戲的主題和內容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都是跟兒童周圍的生活條件密切聯系的,都是社會性的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說,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就像活動、工作和服務對成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樣。
❺ 如何創設符合幼兒的區角游戲環境
區角活動為個性相對突出的托班幼兒提供了充分表現能力的機會。在區角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自擺弄和操作去感知事物,增長知識經驗,激發主動活動的動機,產生更高級活動的需要,從而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關注活動空間,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支持性區角環境:托班幼兒由於年齡小,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因此,為他們提供的區角環境應該充分考慮以下幾點:安全在區角環境中,教師為了分割不同的區域難免用到一些大型的櫥櫃與桌椅,而教師與幼兒間由於存在身高上的差異,往往會忽視桌椅邊角帶來的安全隱患。
因此,教師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對於有邊角突出的櫥櫃與桌椅可進行位置移動,因實際需要不能改變位置的,則可用軟包、海綿等加以包紮裝飾。
另外,為幼兒提供的各種操作材料也必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選材時可多用些質量輕、體積小的操作材料,切不可圖自己一時省事,隨意選取操作材料或是在牆飾、活動材料中用小釘子、別針等危險物品。
幼兒園區角游戲區域簡介:
1,益智區
益智區是幼兒園中、大班幼兒喜愛的一個區域活動,益智區的玩具多半是需要幼兒開動腦筋的,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美工區
美工區活動內容豐富,有繪畫、印畫、版畫、折紙、剪紙、粘貼等等,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也很多,各式各樣的筆、紙、顏料,各種工具以及輔助材料等。
3,角色區
角色區是幼兒比較偏愛的區域,因為它與生活相貼近,處處體現親近感,所以我們創設一個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場景,讓幼兒通過操作扮演的游戲,從側面了解社會,增加社會生活經驗。
4,表演區
表演區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區域活動。在表演游戲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並努力去營造快樂的氛圍,與同伴交往並獲得快樂體驗。
❻ 你認為應該如何為學前兒童創設游戲條件
1.提供充分的游戲時間
2.創設必要的游戲場所
3.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和玩具
(具體請參考《學前教育學》P162)
❼ 如何創設戶外游戲環境求答案
摘要 二、投放適齡游戲材料是引發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游戲的心理基礎
❽ 如何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游戲環境
城鎮化發展使幼兒被鋼筋水泥所包圍,日益遠離自然。幼兒園戶外環境要盡可能呈現出多種特徵:草地、土坡、溝壑、階梯、沙地、水池等,讓幼兒融入多樣化的環境中並與之互動,探究和感受生命,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產生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
❾ 幼兒園游戲條件的創設應考慮哪些方面
幼兒園游戲條件的創設
• 給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 • 創設幼兒游戲場地 • 准備玩具及游戲材料 一、給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童年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在現實中,不少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生理需要(吃飽、穿暖、睡好、身體沒病)等,卻認為玩是可有可無的、對孩子沒什麼好處的東西。於是不少家長為讓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訓練如識字、練鋼琴、練書畫等而限制甚至扼殺了孩子的游戲活動時間。但卻沒意識到過度的學習、擠占孩子游戲時間會對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傷害,會使孩子失去求知慾和喪失主動探索及創造的興趣。因為對孩子來說,游戲並不僅僅是好玩,它是幼兒理解世界、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既能滿足他們好奇好動、支配物體、參與成人生活、表現自己和獲得成功的心理需要,又有益於幼兒活潑開朗性格與自信心的養成,更是有助於兒童探索與創造精神的培養。為此,如果我們要發展孩子的創造力,當務之急就是還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讓孩子盡情地玩起來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戲活動時間,上午、下午可有較長的游戲時間(30—40分鍾),也可有較短的游戲時間,如早晨入園時間、活動間隙時間等。根據時間的不同,可組織適合的游戲,如時間長可組織活動區的游戲活動或戶外的游戲活動;活動過渡的短暫間隙時間,可玩活動量小的、短小簡便有趣的游戲。幼兒游戲應以小組游戲或個人游戲為主,教師組織的集體性游戲為輔,以利於幼兒自主參與游戲,做游戲的主人。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的幼兒園教師,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這樣的心態,過早的剝奪了孩子游戲的時間,每天都讓孩子習字,算數,背誦,壓抑了兒童的天性,讓兒童對知識失去了興趣,不願意去學,不願意聽老師說。 我想如果我們老師讓孩子自己盡情的游戲,有足夠的時間去自由自主的游戲,那麼老師空洞的說教的效果肯定比不上孩子通過游戲得出的結論那麼牢靠。比如,與其你告訴他,小朋友跑路的時候要怎樣怎樣才不會摔倒,還不如讓他參加游戲,在游戲中去鍛煉,有了游戲的樂趣,有了很多朋友的參與,他慢慢就會掌握跑步的時候怎樣才能不摔倒,怎樣才能保持平衡。
創設幼兒游戲場地 創設游戲場地的基本要求: • 1、促進兒童的發展 • 2、培養兒童的自信 • 3、保證兒童的安全
游戲場地的分類創設
一)戶外游戲環境的創設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講,戶外總是充滿了誘惑和刺激,因為戶外活動空間廣闊,意味著更多的自由和快樂。戶外游戲是幼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我們國家也明確規定,幼兒園的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能低於2個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能低於3個小時,所以,幼兒園應該認真而科學地規劃戶外游戲場地,使其更好地為幼兒健康成長服務。 1、戶外游戲環境的特點 (1).自然性
戶外環境相對於室內最突出的一點應該是其自然性。陽光、空氣、水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元素,在戶外游戲,幼兒可以充分享受這些大自然的賜予,放飛自己;戶外游戲環境的樹木、土坡、草坪、藤蘿架等同樣也深受幼兒的歡迎,在小樹林間穿梭、在草坪卜翻滾,或者找螞蟻、逮螞蚱、挖知了猴,或者觀察蝴蝶紛飛、蜜蜂采蜜、蜻蜓點水……所有這些都能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1探索欲紫,這是大自然賜予幼兒的財富,也是所有孩子們喜歡和享受的童年樂趣。 (2).趣味性
對於幼兒來講,戶外游戲環境的趣味性既有來自於大中小型玩具的,比如,小孩子喜歡滑梯、攀登架、鞦韆這樣的大中型玩具,也喜歡三輪車、輪胎、球、風車、沙包等這樣一些小型玩具,好像永遠樂此不疲,而到戶外玩耍就意味著可以玩這些玩具了,自然高興,自然充滿樂趣;除此之外,戶外的趣味性還來自於沒有太多約束羈絆的開闊空間,可以「撒野」,可以奔跑追逐,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和四肢獲得充分的舒展。 (3).挑戰性
室內環境有桌椅板凳,對於幼兒好像總是羈絆,教師也禁止幼兒追逐打鬧,室內的游戲規則更多強調秩序與安靜,而戶外游戲則完全不同,戶外游戲環境充滿了刺激性和挑戰性。滑滑梯有爬高並從高處順勢而下的刺激、盪鞦韆有上上下下眩暈的刺激、過橋索、爬山坡、鑽山洞有挑戰自已膽量和能力的刺激……幼兒在種種挑戰性的活動中,發展肢體動作,感受自己能力的自信,享受戶外活動的「野趣」。 (4).富有變化
因為戶外游戲環境的自然性,所以也充滿了變化。春有百花,夏有濃蔭,秋有碩果,冬有白雪;四季有交替,早晚有變化。即使同一塊平靜的泥土地,也會不斷有小草長出來、花兒開放,或者蚯蚓鑽出來、蝴蝶飛來……幼兒的嬉戲活動、探索活動便也由此豐富起來,永無停歇。 (二)、戶外游戲環境設計
1.綠化、美化、兒童化、教育化、游戲化綜合考慮
戶外游戲環境規劃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各方面需要和要求。
綠化、美化是幼兒園戶外環境規劃的基本要求,幼兒園應該盡可能擴大綠化面積,栽種各種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保證夏季戶外游戲活動有綠蔭;在綠化的同時,盡可能四季都有花卉,讓幼兒園美麗像個大花園。 兒童化、教育化、游戲化是幼兒園環境最突出的特徵,所以,戶外游戲環境規劃一定要根據3~6歲幼兒的特點和需要設計,既讓環境充滿童趣,有童話般的感覺,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幼兒各種游戲活動如鑽、爬、跑、跳等的需要,充分挖掘現有空間條件,讓幼兒充分享受戶外游戲的樂趣。 2.有適合各個年齡段幼兒需要和發展水平的活動空間
戶外游戲場地設計要充分考慮全園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和需要,比如小班和小小班幼兒,肢體動作發育尚不完善,容易摔跤,可以為他們設計一個專門的半開放的軟游戲區,鋪設軟墊、塑膠地面或人造草坪,幼兒既可以跑跑跳跳,也可以爬爬、坐坐,適當投放一些小型玩具如皮球、沙包、小汽車等。如此一來,教師也可以放心讓幼兒去戶外游戲。
戶外游戲活動的組織形式各異,既有集體游戲,也有小組游戲和個別游戲,所以戶外游戲場地的面積也應該根據需妻設計,大小不一,可用灌木叢進行適當隔離,並有多個出入口。 戶外游戲活動多樣,所以地面的設計也應該有所不同,軟硬都有。除了前面談到的為小班幼兒設計的軟游戲區外,滑梯、鞦韆等處的地面也應該軟化處理,避免幼兒落地時受到傷害;樹林、山坡、草坪等應該盡可能保留其土質地面,便於動植物的生長,可以在連接處的路面進行硬化處理;另外,幼兒園還應該專門為幼兒設計車道等硬化地面,還要有沙池、水池等游戲場地。 戶外游戲場地以開放性空間設計為主,也可以設計部分封閉或半封閉的空間,以利於幼兒的自由活動或交往活動,如游戲小屋、小迷宮、小城堡等。 3.有適合四季游戲活動的空間設計 戶外游戲環境規劃一定要根據季節交替,考慮戶外游戲需要,比如夏季陽光強烈,如果沒有樹蔭,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這段時間,就很難組織幼兒外出遊戲,所以,如果有條件,可以設計綠色長廊,栽種紫藤、蔦蘿、葡萄等藤蔓類植物,並架設鞦韆一類玩具;在沙池、水池、大型玩具旁栽種高大、枝葉茂密的喬木;提供山洞、小城堡、游戲小屋一類充滿神秘感的設施。 4.巧妙利用自然元素和空間 每個幼兒園戶外空間各異、面積大小不一,在進行游戲環境規劃時應該因地制宜地利用空間,比如原來低窪的地方可以設計成小河、溝渠,並架設上晃悠悠的橋索;如果幼兒園戶外空間太小,可以立體地利用空間,進行立體綠化,或者在牆壁設計橫向攀岩;購買綜合大中型玩具,靠邊牆擺放;在高大的樹木間設計鞦韆、搖椅、蹺蹺板等;沙池與戲水池巧妙組合…… 5.事先考慮空間密度和地面表層、下水道及場地相互關系等問題 幼兒園招生要與自己的室內和戶外面積相匹配,避免人均空間密度不夠,出現擁擠現象。現已存在這樣問題的幼兒園,可以通過輪流、交替進行戶外活動解決此問題,也可以通過開辟樓頂活動空間、立體地利用戶外空間等方法使其得到改善。 在幼兒園建設之初,應該先根據不可改變的地下管道等進行地表設計,綠化場地要避開下水道等管道,戲水池、游泳池、噴泉、魚池要方便接入水龍頭。 室內游戲場地與戶外游戲場地可以用長廊相連接,戶外每一個游戲區域之間有多個通道;避免游戲區域相互之間的干擾或者存留安全隱患,如車道應該是一個半封閉的區域,不能與鞦韆、滑梯等玩具區混在一起。 (三)、戶外游戲環境的構成 1.運動器械區 主要是指攀登架、滑梯這樣的大型組合玩具和鞦韆、蹺蹺板、轉椅這樣的中型玩具區,如果戶外空間較大,可以設立在任一空間,相互之間要有距離,並在幼兒出口著地處鋪設軟墊;如果幼兒園戶外空間不足,可以考慮把幾種功能的玩具集於一體,並和沙池組合在一起,節省空間和成本。 2.集體運動場地 在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有全園一起做操的習慣,還有上體育課的傳統,所以,幼兒園還需要有一塊較寬敞的、平坦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上可以開展集體游戲,可以開辟車道,可以獨立出小班的軟游戲區。這樣的游戲場地面經濟條件較好的幼兒園可以全部軟化,鋪設塑膠地面或人造草坪,也可以有部分自然草坪,沒有條件的幼兒園就保留土質地面,不要用水泥和磚塊硬化,除非是專門的車道。 集體運動場地還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利用率很高,尤其是小型自製玩具的游戲,如玩風車、玩沙包、玩飛碟、走蓮花樁、玩輪胎、玩球等,所以,最好在四周為每個班設計一個玩具儲藏室。 集體運動場地的四周最好栽種高大的喬木,保證夏季提供綠蔭。
❿ 戶外游戲活動的創設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戶外游戲活動的創設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場地是兒童游戲必需的空間條件。戶外游戲場地是幼兒戶外活動的空間。室外的游戲場地要平坦,有遮蔭處,不遠離活動室。各個班級最好有專用的游戲場地,同時全園也要有公用的游戲場地。游戲場地要放置一些大型的設備和用具,如體育游戲的大型器械和玩具、大型積木等。室外場地的布置要合理,以不妨礙兒童奔跑、活動為原則,避免因設備密集而妨礙兒童的活動和發生不安全的問題。(2)戶外活動時間的保障。《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於兩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於三小時。由於各個地區、各季節的氣候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盡可能讓兒童有更多的時間在戶外活動,包括游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