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幼兒園假想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假想游戲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26 00:54:34

1. 適合幼兒園玩的游戲有哪些

1.木頭人

游戲規則: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走邊念兒歌「我是一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看誰堅持一分鍾"念到最後一個字時所有幼兒擺出造型不動。老師說時間到才能動,游戲反復進行。

2.丟手絹

游戲規則:幼兒圍成一個圓圈,一名幼兒一邊唱著歌一邊在小朋友們的後面跳,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幼兒就馬上把手絹放在一個小朋友的後面。如果這個小朋友發現我把手絹放在他後面時,他就要立刻拿起手絹來追我,幼兒呢就馬上跑,當跑到這個小朋友的位置前,我就蹲下。然後請沒追到我的小朋友來玩。如果被追到了,那麼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哦。

3.紅燈綠燈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站在起始線後做好准備,一名幼兒在場地的另外一頭發號施令,游戲開始,幼兒開始走步,發號施令的幼兒背對幼兒念"紅燈綠燈停"念到停時轉身,此時走步的幼兒不能動,動的幼兒暫停一次游戲,游戲重復進行,直到發號施令的幼兒被走步的幼兒拍到。

4.切西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兒做"切西瓜"邊念兒歌邊繞著圓圈走,並做"切西瓜"的動作,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將身邊兩位幼兒拉著的手切開,然後站在被切開的位置,被切開的兩名幼兒則必須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達原位的即為再次游戲的"切瓜人"。

5.粘泡泡糖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邊走邊念兒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頂上,兒歌說粘到哪就粘在身體的什麼部位,為增加趣味興趣,可讓幼兒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6.捉尾巴

游戲規則:准備彩繩若干條,在場地上畫出四散跑的范圍。幼兒兩人一對,各自在後腰上繫上彩繩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抓到對方"尾巴"為勝。

7.把球踢出圈外

游戲規則: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兩個人進到圓圈內.其他的人站在圓圈外,連續不斷地把球投進圓圈內。圓圈內的人則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圓圈。如果留在圓圈內的球超過了三個,則圓圈外的一方獲勝。也可以考慮其他適合的規則。

8.夾球接力跑

游戲規則:游戲的人分成兩隊,不是進行普通的接力跑,而是用膝關節處夾球跳著跑。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為犯規,要返回出發地重跑。為了夾球方便,不要使用過大的球。

9.同心協力

游戲規則:場地中有5個不同顏色的圓圈,每個圓圈都不是很大。游戲規則是每個圓圈中要站滿5個小朋友,這5個小朋友除了腳以外,身體的其他部位不能著地,同時所有小朋友的腳必須踩在圓圈裡面,身體可以露在外面。看哪個圓圈中的小朋友通過集體協作,能共同配合完成游戲。

10.編花籃

游戲規則:3-6人參加,參加者伸出右腳,勾住前人,形成一個編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邊念兒歌,邊單腳往前跳,直至兒歌念完。

2. 幼兒游戲有哪些

3. 幼兒園的游戲簡單好玩的游戲有哪些

親子游戲的4個基本特點

1、能啟發智慧

游戲應該符合該參與兒童的年紀,可以讓參與兒童發揮他的能力,又具有開發潛能的作用。

2、參與者身份平等

這是游戲,不是教育課堂,父母參與在游戲活動中,應該以平等對的方式和寶貝相處,不能擺著架子。

3、游戲具有趣味性

在游戲全程中,應當讓小朋友感受到游戲的樂趣,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父母也能從其中感受到與孩子互動的樂趣。

4、團隊精神,自然啟發能力

游戲設計要合理,讓寶貝自己積極地向父母尋找幫助和配合,在這個配合的過程中,父母就可以寓教於樂了。

但是很多父母嫌麻煩,很多時候,直接就扔個手機或者iPad,讓孩子自己玩,殊不知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親子時間,也增大了孩子近視的可能。今天推薦50個有趣又容易上手的游戲,父母多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他們自然會忘掉那些沒有感情的電子設備!

50個有趣又容易上手的幼兒園游戲

1、螞蟻搬豆

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別人。

設置一定的距離,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再返回,比賽搬豆,看誰搬得快。

2、貼鼻子

玩法:將家長的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請小朋友用語言指揮家長將鼻子貼到動物的准確位置即獲成功。

規則:家長要將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兒只能用語言指揮。

3、我的寶寶在哪裡

准備:布帶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請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相應的家長蒙上眼睛站在圈內,幼兒手拉手邊唱歌邊繞著家長轉,唱完歌曲立定,然後請家長去尋找自己的寶寶。

要求:幼兒不能發出聲音,去找父母,父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的寶寶。

4、我給爸爸(媽媽)穿鞋子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首先讓幼兒認識家長的鞋子,然後讓家長將鞋子脫下後放入圓圈內,老師將鞋子打亂,游戲開始,幼兒從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媽媽)的鞋子,並幫家長穿好,先穿好的為勝利者

5、踩氣球

准備:氣球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老師給每個家庭發一個氣球和一根細繩,請家長將氣球吹大綁在自己的腳腕,身背幼兒。聽到老師的口令游戲開始,家長就背著寶寶踩其他家庭的氣球,氣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誰是冠軍。

6、小腳踩大腳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幼兒雙腳踩在家長的腳上,家長和幼兒手拉手,聽到口令後,家長帶著幼兒向前跑,幼兒雙腳不能離開家長的腳,看看誰先到終點。

7、揪尾巴

准備:尾巴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家長將孩子抱在懷里,在幼兒的屁股上掛一條尾巴,聽到口令後開始游戲,在保護好自己的尾巴的同時將別人的尾巴揪下來。

4.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概念和特點是分別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5. 幼兒園100種游戲簡單有哪些

1、廢墟尋寶

准備用具:閃卡

游戲解析:將閃卡灑落在地上,請幼兒在眾多卡片中找出教師指定的閃卡。最快找出的獲勝。或者找到最多的獲勝。

注意事項:可配合句型「Where is the -----?」




2、躲貓貓

准備用具:無

游戲解析:教師任意說出一連串的單詞,第二次說的時候故意遺漏掉一個單詞,請幼兒快速說出丟失的單詞。

注意事項:可遺漏掉1-3個單詞,增加游戲難度。

游戲延伸:可改為教師出示閃卡,之後取走其中一張,請幼兒快速說出躲起來的閃卡。

3、 丟手帕

准備用具:手帕

游戲解析:全班圍成一個圈,一個幼兒拿著手帕,繞圈走,邊走邊說句子,任意將手帕丟在一個人的背後,被丟到的人應該立刻撿起手帕去追丟的人,追到就拍他一下,丟的人要盡力繞一圈跑到被丟的人的位子上坐下,輸的人必須到前面做下一個丟手帕的人。

注意事項:注意跑的方向必須與當初繞圈的方向一致才行,兩個人要同個方向跑。

游戲延伸:可將手帕改為閃卡,走動的時候全體說閃卡上的單詞。

4、釣魚游戲

准備用具:磁鐵數個,拴上繩子,綁在筷子上, 回形針數個別在閃卡上

游戲解析:請2組幼兒分別展開釣魚比賽,輪流派人上前聽教師指令釣魚「Catch
the__、」幼兒根據指令用自製魚竿釣起閃卡,先完成的那一隊就得分,以此類推玩下去。

注意事項:未參與的幼兒需在位置上重復說教師指定的單詞。

5、紙箱尋寶

准備用具:兩個大紙箱,兩組同樣單詞閃卡

游戲解析:將全班分成兩組,將閃卡分別放在兩個紙箱內,但紙箱內分別放一些撕碎的紙,將閃卡藏在碎紙內,兩組輪流派人出來比賽,按照教師的指示找出正確的閃卡的就得分,以此類推玩下去。

注意事項:其他同組的幼兒不能幫忙找,必須保持距離。

6. 適合幼兒園大班孩子的游戲有哪些

1、心心相印

准備:呼啦圈3個

玩法:幼兒跳入自己前面的呼啦圈,然後將圈從腳下到頭上取出,再次放到前面跳入,再取出,以此類推直至終點,在終點等候的老師與幼兒一同鑽入圈中,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用身體的力量撐住呼啦圈,不準用手拿,跑至終點,先到者獲勝。

7. 以假象的游戲方式組織活動有幾種形式

講述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獨特的結構,教師遵循下列程序;第一、觀察理解,講述對象;第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第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第四、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驗;講述活動的教育要求;作者:周兢餘珍有來源:《幼兒園語言教育》上傳時間;講述活動久已有之,過去曾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方;一、講述活動的作用;講述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語言水平,同時對幼兒的認;1.培養幼兒講述能

講述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獨特的結構,教師遵循下列程序來設計安排活動:

第一、觀察理解,講述對象。無論是看圖講述,實物講述還是實物講述和情境表演講述,都要先以引導幼兒觀察入手,幫助幼兒學會觀察圖片、實物和情境的順序方式,理解需要講述的內容。例如:看圖講述中教師提問是引導幼兒看圖講述的基本方法,教師問題的順序,是幼兒看的順序、想的順序和講的順序。幫助幼兒對圖片的整體有所了解,搞清畫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又如生活經驗講述,最初可進行幼兒共同生活經驗講述。這種講述與觀察後的談話相似,教師可適當引導幼兒的發現,記憶起最清楚、最感興趣部分。

第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在幼兒初步理解講述內容之後,給予幼兒運用已有語言經驗充分表達和鍛煉機會。讓幼兒分組一對一地講述,大膽自由的說出自己見解。開始可以是簡短幾句話,但重要的是教師在幼兒剛剛起步時的鼓勵。這是幼兒講述能力,是否很好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看圖講述開始可以是講圖中有什麼?在做什麼?用最短語言說清楚就可以,逐漸再增加修飾性的圖片以外的聯想。

第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通過前兩個層次的鋪墊,教師可以根據本次活動目標要求,幫助幼兒學習新的講述經驗。有了開始的鼓勵,幼兒可以信心百倍的自由講述。最初,可以讓幼兒隨意講述,不必注重主題,讓幼兒按照他的想像組織語言,任意述說。最終引導幼兒注意講述主題,圍繞主題進行想像。《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講述的積極性是教師組織講述活動的重點。

第四、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在教師用隱性或顯形的示範。歸納方法向幼兒展示了新的講述經驗之後可以讓幼兒用同種思路方法說一說別的內容,進一步鞏固遷移所學的新的講述經驗。

講述活動的教育要求

作者:周 兢 餘珍有 來源:《幼兒園語言教育》 上傳時間:2007-05-25 08:00:00 關鍵詞:講述活動,語言教育

講述活動久已有之,過去曾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方式。已有的研究認為,講述活動是發展幼兒獨白語言的教育方式,對幼兒言語的目的性、獨立性、創造性和連貫性,對幼兒的思維、記憶、想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中,我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根據新的教育觀念,重新思考了講述活動的特點以及活動目標,重點探討了講述活動組織的過程,力圖使這種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更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幼兒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幼兒園的講述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相對正式的語言運用場合,要求幼兒依據一定的憑借物,使用比較規范的語言來表達個人對某事、某物或者某人的認識,進行語言交流。可以說,講述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特別的作用。

一、講述活動的作用

講述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語言水平,同時對幼兒的認知、社會化發展等方面也產生良好的影響。具體來說,有這樣一些作用。

1.培養幼兒講述能力

在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獨立構思講話內容、講述的順序、講述重點和中心,考慮怎樣讓別人理解自己的話,等等。例如:在講述活動「豐富可愛的自然角」中,幼兒講述前需要思考講述自然角中哪些物品,先講述什麼,再講述什麼,重點講述自然角里的哪些物品,用什麼樣的詞

匯來描述。所以,講述活動能夠幫助幼兒掌握講述的一般和特殊方法,使幼兒連貫、完整、清楚地講述某一事物。

2.鍛煉幼兒獨白語言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的表述能力,講述活動中著重培養的獨白語言是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的一部分。在講述活動中,幼兒有機會逐漸學習在集體面前獨立講述自己的想法,把一事、一物、一個人物講清楚,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在教師指導下,幼兒所講的內容逐漸達到完整、清楚、符合邏輯等要求。

3.教給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

幼兒在講述之前,要認識所講的事物,通過講述活動,幼兒能夠學習認識事物的順序和方法。以講述活動「菊花」為例,幼兒自己先要認識菊花的特徵,學習認識花的各個部分,認識的順序,如名稱──顏色──花瓣形狀──味道──葉子──用途──開放時間──贊美的話,使自己的講述給聽的人一個完整清楚的印象。

4.發展幼兒思維和想像能力

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觀察分析事物的特徵、事件的發生原因和順序,領會人物在不同狀態下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看圖講述時,圖片中的人、事、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或者前後順序存在。幼兒要經過一定的推理、判斷、分析,才能認識自己所要講述的內容,然後組織語言表述出來。此外,在看圖講述中,幼兒要對畫面以外的事情展開豐富聯想,這也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講述活動的特點

講述活動以培養幼兒獨立構思和表述一定內容的語言能力為基本目的,因此,講述活動具有幾個主要特徵。

1.講述活動有一定的憑借物

幼兒園的講述活動,一般有一定的憑借物。這里所說的憑借物,指講述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准備的或幼兒自己參與准備的圖片、實物、情景等。教師通過提供講述活動的憑借物,給幼兒劃定講述的中心內容,使他們的講述語言具有明顯的指向性。例如:教師提供圖片,讓幼兒講述「快樂的星期天」,幼兒則按照圖片所展示的內容敘述星期天所發生的事情,以及主人公如何做的、怎樣感到快樂的,等等。可以說,在講述活動中,一定的憑借物往往成為幼兒講述的客體,對幼兒的講述起著重要的作用。

講述有一定的憑借物,是幼兒園講述活動的獨特之處。在講述活動中出現憑借物,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需要。

第一,符合幼兒講述學習的需要。我們知道,成人講述一件事或一個物體,可以憑借當時出現在眼前的實物、情景,也可以憑借腦海中存留的記憶進行。由於受已有經驗和表象積累不足

等實際情況的限制,在講述活動中,幼兒不可能完全憑借記憶進行講述。否則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或者幼兒因記憶中材料不夠而無法按照要求講述,或者幼兒因集中注意搜索記憶中的經驗,而忽視講述內容的組織以及正確表達方式的使用。因此,幼兒在講述活動中需要有一定的憑借物。

第二,幼兒園講述活動是一種集體參與的活動。無論這個活動參與人數多寡,幼兒都要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因此,我們組織的講述活動需要有一種集體的指向,要求幼兒就相同的內容構思表述個人的見解。講述活動出現的一定憑借物,就為幼兒指出了講述的中心內容。幼兒可以從每個人具體的認識角度去講述相同或相似的內容,並且產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的作用。

2.講述活動有相對正式的語境

與其他幾類語言教育活動相比較,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學習和運用比較正式的語言的場合。要幼兒既能在寬松的氣氛中與別人交談,又要能夠經過比較嚴密的組織、使用比較正規的語言來表達個人對某物、某人或某事的認識,就需要培養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能力。

有關語境(即語言情境)的問題,當代應用語言學已有較多的研究。從交際場合的角度來看,言語交際的實質是利用語言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當語言被用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意義時,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反過來說,不同的語言環境也要求人們使用不同的語言。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在一定場合中說話,說什麼和怎樣說,既與這個場合下所說的內容有關,也與這個場合參與說話的人有關,還與這個場合里其他人說話的方式方法有關。人們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不由自主地調節自己的說話范圍、說話方式和說話風格,以期適應這一特定場合的要求。如果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交際場合,參與說話的人就應當感受到這一語境的特點,以相對嚴肅的內容、方式和風格說話。

總之,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學習運用較正式的語言進行說話的場合。幼兒在講述活動中不能像談話活動中那麼寬松自由地交談,要慎重考慮後才能發表個人見解;幼兒說話不能有很大的隨意性,應該經過較完善的構思,有頭有尾地說出一段完整的話來;在用詞造句方面,要盡量注意正確性、准確性,合乎規則。例如:同樣是說與春天有關的內容,在談話活動中幼兒可以隨便地談論「我看到小草發芽了,才露出一點點綠的顏色,嫩嫩的,有一點好聞。」而在講述活動時,幼兒則要根據圖片內容說:「春天來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透出了一點點綠色,柳樹發出了新芽。春風輕輕地吹過??」總之,講述活動必須根據語言環境要求,針對具體的言語憑借物的實際,組織口語表達的內容和方式,運用正規的語言風格說話,這是講述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

3.講述旨在鍛煉一種獨白語言

講述活動是幼兒語言交際的一個場合,幼兒要學習的講述是一種獨白語言。獨白,顧名思義,需要說話的人獨自構思和表達對某一內容的完整認識。在談話活動中,幼兒的語言交流是雙向或多向的,交談的對象是明確的,交談的話語是簡短的並相互緊扣連接的。而在講述活動中,幼兒的語言交流對象是不明確的,往往由一個人講給多人聽,說話的話語相對較長,彼此所說的一段話並不需要上下緊扣,而是相對獨立、各成篇章的。

講述的獨白語言特性,要求幼兒的口頭語言表述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從獨立完整編碼到獨

立完整發碼。所謂獨立完整編碼,即幼兒按照所要表達的內容選擇詞語、組成話語。講述活動的獨白是要求幼兒獨自完成一段完整話語的過程。例如:在講述「快樂的星期天」時,幼兒要依據圖片確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大致要打一個「腹稿」。同時幼兒還要在活動中獨立完整地發碼,即通過自己的發音器官,以口頭語言的方式將自己構思的講述內容說出來。以現代資訊理論看待講述的言語交際過程,完整編碼在於把認知的信息變換成一連串有意義地聯系在一起的語言符號,發碼又是將這些成串成段的符號准確無誤地發送傳遞出去。這個過程對於幼兒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講述的語言要求比談話的語言要求高,並且建立在一般交談的語言基礎之上。在幼兒園里,幼兒要在談話活動和日常交談中發展自己運用語言與人交往的能力,也要逐步具備一定水平的講述能力。講述活動是培養、鍛煉幼兒獨白語言的特別途徑,它有別於其他各類語言教育活動,有它存在的獨特價值。

三、講述活動的語言教育目標

根據講述活動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在講述活動中著重培養幼兒三方面的能力。

1.培養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的能力

在兒童語言發展范疇中,有一部分是關於根據要求而表達的發展內容。幼兒不僅需要學會說自己的想法,也要學會按照主題要求去構思和說話。這就需要幼兒懂得積極地感知理解「要求說」的內容,講述活動就是提高這方面能力的良好途徑。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看,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獲得有關講述內容要求,是一個綜合信息汲取過程。它不僅要求幼兒聽懂指示,還要觀察講述對象──憑借物,然後通過運用概念、想像、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形式的活動,獲得一定的認識。這個過程並非簡單地聽和說,還有各種語言和語言之外的認知,如社會能力的參與、加工和協調工作。因此,將活動的目標之一放在培養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把握獲得有關講述內容要求方面,將有益於幼兒不斷增強這種綜合信息汲取的能力,這對幼兒語言和其他方面發展都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2.培養幼兒獨立構思與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識、情感和能力

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了獨立構思和清楚完整表述的好場所。通過這類活動,可以從三個方面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

(1)在集體場合自然大方地講話。3歲幼兒萌生了在集體面前講話的意識,但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話的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得到提高。比如,許多幼兒在集體場合講話音量很小,完全不像在游戲活動或個別交談時那樣大方。通過教師指導,幼兒可以在講述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地講話。在集體場合自然大方地講話,包括這樣幾點要求:一是勇於在許多人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二是樂於跟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積極地說話;三是在集體面前說話不忸怩作態,不臉紅害羞,不膽怯退縮;四是用大於平時講話的音量和正常的語調、節奏在集體面前說話。

(2)使用正確的語言內容和形式進行講述。幼兒處於語言學習過程之中,他們的表達還會出現語音、語法、詞彙方面的錯誤。但是通過嘗試錯誤,錯誤可以不斷得到修正,一步一步地向正確的方向靠攏。講述活動要求幼兒使用規范化的語言,這就要引導幼兒不斷地糾正錯誤,提高

使用正確語言內容和形式的水平。

(3)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地講述。在講述活動中要求幼兒使用獨白語言,以發展幼兒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地說話的意識和能力。有中心地講述,要求幼兒敏銳地感覺說話范圍,在講述時不「跑」題,不說與中心內容無關的事;有順序地講述,教幼兒學習按照一定邏輯規律來組織表達自己的口語語言,增強他們說話的清晰度、條理性;有重點地講述,要求幼兒抓住事件或物體的主要特徵,傳達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講話時漫無目的。幼兒在講述活動中,獨立進行構思和清楚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表述行為水平,促進語言發展。

3.培養幼兒掌握對語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技能

心理語言學的有關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兒童在學習運用語言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增長個體對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技能。從總體上說,這種調節技能是針對交往場合中各種主客觀因素,以及這些因素與個人使用語言關系的敏感性而言。幼兒有必要通過講述活動學習獲得這種語言運用技能。在講述活動中,幼兒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對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技能。

(1)增強對聽者特徵的敏感性。根據聽者的特徵來調節說話的內容和形式,使聽者能理解和接受,這是保證交流信息清晰度的一個方面。按照皮亞傑的觀點,4歲前兒童的語言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相互交流,即使在一起游戲他們也常常各說各的話。每個兒童在講到自己正在做或准備做的事情時,既不注意別人在說什麼,也不關心別人是否在聽自己說。因此,他們對聽者的特徵是不敏感的。

但是幼兒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在教育的影響下,可逐步提高語言交流清晰度的調節技能。幼兒園的講述活動,要求幼兒在所處的集體中說話、交流,並且這種說話有共同指向.的內容。這樣的活動可促使幼兒關注別人的言談,以及自己所說與別人所說內容之間的關系,努力使聽眾對自己所講內容產生興趣,並能為他們所理解。於是,他們就可能漸漸學會去把握聽者的特徵,提高這方面的敏感性。

(2)增強對語境變化的敏感性。根據語言環境的變化來調節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保證交流信息的清晰度,促使聽者理解的一個方面。

幼兒園的講述活動是一種不同於其他語言交往的環境場合,所以要求幼兒使用不同於其他場合的語言進行交流。即使在講述活動范圍內,每一次給幼兒提供的語言環境也不盡相同,例如:講述「春天的陽光」與講述「有趣的星期天」不一樣,看圖講述和情景表演講述也有差異。可以說,每一次具體的講述活動,都對幼兒提出了感知語境變化的具體要求,幼兒在學習講述的過程中,逐步鍛煉自己對語言變化的敏感性,培養能隨語言環境變化而調節自己表述方式的能力。

(3)增強對聽者反饋的敏感性。在運用語言進行交往時,幼兒需要學習根據聽者所作出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說話的內容和方式,這是保持語言清晰度和交流效果的又一種語用技能。

8. 幫助幼兒想像力發展的游戲

1、改編故事
當我們在給寶寶講故事時,可以講到某一個精彩的情節時停下來,試著問寶寶:「主角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做這件事呢?」「如果你是主角,你會怎麼做呢?」讓寶寶發散思維,說出自己的想法,越多越好。
2、角色扮演
寶爸寶媽們小時候一定也有這種經歷:把床單、蚊帳披在身上,幻想自己是電視劇裡面的某某角色,並給這個故事演個「續集」。這種游戲其實是非常培養孩子連貫的想像力,爸媽們可以嘗試和寶寶一起角色扮演哦。
3、拼貼畫
趁著放學或周末的時間,陪孩子收集一些零散的小東西,比如細繩、毛線、彩紙片、包裝紙,或者去室外採集各自形狀和顏色的羽毛、樹葉、貝殼等。將這些小東西粘在紙上,可以用漿糊也可以用膠帶粘。任孩子按自己的想像去創造,怎麼擺都行,最後構成一幅圖畫
4、塗鴉
爸媽們可給寶寶在家裡准備一些紙和筆,讓寶寶在紙上信手塗鴉,不要刻意追求寶寶的作品達到某種水平,而在於通過畫畫活動,喚起寶寶對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的記憶,並在此基礎上展開想像。

9. 幼兒園游戲假想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與真實的生活活動相比,游戲總是在假想的情景中開展的,用幼兒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假」的,是「裝」的,不是真的。
幼兒對游戲的假想表現在:
1.對游戲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
幼兒在游戲中必須憑借想像,把自己想像、裝扮成某個角色,並接受游戲夥伴所想像、裝扮的角色。如在「紅綠燈」游戲中,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兒要把自己想像成交通警察,同時也要把別的幼兒想像成為汽車司機、行人等;又如,在「醫院」游戲里,扮演「醫生」的幼兒要有醫生的動作、語言、表情,並能體會「病人」的疾苦,關心「病人」,為「病人」看病。
2.對游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游戲材料。有的材料較接近於真實的事物,如布娃娃、玩具汽車、玩具餐具等,幼兒在運用這些游戲材料時,需要把這些玩具想像成為真的娃娃、汽車、餐具,並對其施加類似成人的真實動作,甚至把它們想像為別的類似的東西;有的材料則和真實物體有較大的差異,是純粹的替代物,這時幼兒要把這些物品想像為和這些物品相似的東西,如有的幼兒用粉筆當香煙、針、槍,把半個皮球當成鍋、帽子,把紙剪成長條形當成面條等等。
3.對游戲情景的假想(情景轉換)
幼兒在以人代人和以物代物的基礎上,通過動作把自己目前的現狀想像成生活中的某一情景。如幼兒在「娃娃家」的「床」上兩手合攏作「枕頭」,想像天黑了「睡覺」,如果過一會兒幼兒真的睡著了,那時幼兒已不是在游戲了。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821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1240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700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803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1131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26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2147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1333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1201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