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游戲跨界音樂會如何奏出新曲風

游戲跨界音樂會如何奏出新曲風

發布時間: 2022-05-27 15:32:47

❶ 關於音樂曲風 請高手詳細介紹

r&b
R&B的全寫是Rhythm&Blues,譯作「節奏怨曲」或「節奏布魯斯」。融合了爵士樂,福音音樂和藍調音樂的音樂形式。這個音樂術語由是美國告示牌雜志(Billboard)於1940年代末所提出。它衍生了多種不同音樂類型,如我們熟悉的Rock'n'Roll,Disco和Rap,都可算是由R&B發展而成。

起源——藍調
R&B的前身,出現在40年代的美國黑人區。
那時,負擔得起多姿多采娛樂的人不多,熱愛音樂的黑人就喜歡茶餘飯後聚集街頭,以吉他和口琴等簡單樂器玩奏音樂,一抒生活、工作、離鄉別井等種種感受。這就發展出藍調(Blues)——R&B的前身。

隨著錄音帶的發明,和越來越多的小型電台出現,藍調音樂開始跳出黑人圈子,在芝加哥流行起來。不知是否因藍調音樂說愁說得太久,樂迷都渴望聽到節奏感強、調子節拍明快,內容又不太悲傷的藍調歌曲。
但r&b這個術語最初在1947年的美國被公告牌雜志的Jerry Wexler創造為一個音樂的市場營銷術語,取代了種族音樂(最初來源於the black community,但是被戰後的社會認為會令人很不愉快的詞語) and the Billboard category Harlem Hit Parade in June 1949. 這個詞最初被用於定義包含了12種布魯斯格式and boogie-woogie with a back beat的搖滾音樂,後來這種音樂轉變成了一種rock and roll的基礎元素。

在 「Rock & Roll: An Unruly History」 (1995)中 Robert Palmer 把節奏布魯斯定義為a catchall rubric 用來refer 任何一種美國黑人創造的音樂。在他1981年出版的 「Deep Blues」中, Palmer 用 "r&b" 作為跳躍布魯斯的縮寫. Lawrence Cohn, 「Nothing But the Blues」的作者, 寫到節奏布魯斯是一個umbrella term instry convenience為所發明的, 除了古典音樂和宗教音樂,節奏布魯斯包括了所有的黑人音樂,除了那是一首福音歌並且其銷售足以打入流行榜。

樂手們順應大眾口味的轉變,在作品中加入鋼琴、鼓、色士風和當時的超新科技——電子吉他,讓聽眾可隨著這種節奏感(Rhythm)強的新派藍調音樂(Blues)起舞,成就了經典的「節奏怨曲」。

新鮮節奏感
50至60年代重要的R&B樂手有Ray Charles、Ruth Brown和The Drifters等。聽他們的經典作品,會發現跟我們熟悉的R&B音樂,如周傑倫、宇多田光等,大大不同。但就音樂元素而言,它們還是有不少共通點。最突出的,就是節奏部份。

大部份的R&B作品以4拍為一小節,12節為一段落。有別於傳統的白人流行音樂,節奏怨曲強調一節中的第2和第4拍,是種很新鮮的節奏效果。

音質多變化
不論歌聲或樂器的音質(timbre),都會有很大變化。
音質就是聲音的「質地」。聽到《爛泥》,我們會覺得許志安唱得很悲慘;而木童笛的聲音,很多時則會給我們一種很活潑的感覺。這就是不同歌聲和樂器的音質所帶來的效果。

在R&B作品中,如周傑倫的《鬥牛》或《娘子》,我們都可很容易地發現,不論在音樂或聲線運用上,始段和副歌部份都有明顯不同的處理。

歌聲和樂器部份經常互相呼應——在R&B歌曲中,當歌手唱出某幾個音後,音樂部份或和音歌手會重復再奏/再唱那幾個音,像「有問有答」,又或做成「應聲蟲」似的效果。
R&B另一特點是,多次重復一些樂句、句子。就如《龍卷風》中連綿不斷的「我不、我不、我不」,便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Hip-Hop翻譯過來是嘻哈,RAP翻譯過來是饒舌,這兩個概念不同。Hip-Hop實際上不是音樂名詞而是文化名詞,包括說唱、塗鴉、街舞和DJ打碟四部分;RAP起源於60年代,而作為音樂理解的Hip-Hop則起源於70年代初,它的前身是RAP(有時候會加一點R(B)。

Hip-Hop從字面上來看,Hip是臀部,Hop是單腳跳,加在一起就是輕扭擺臀,原先指的是雛形階段的街舞(也就是我們以前說的霹靂舞),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一種巨大的概念——我們現在說的Hip-Hop文化還包括了那些寬大的衣服、沉甸甸的純金飾品、平時說起話來就「YoYo�what』s up?」的口語習慣——總之就是那種美國貧民街區里黑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范兒」。

Hip-Hop的起源用一個「窮」字即可概括。為什麼要穿大一號的衣服?除了方便運動之外,這種大號衣服的好處就是可以多穿幾年;為什麼會有塗鴉?這東西最早是街區內各個幫派之間劃分勢力范圍的標志,後來才越來越漂亮精緻,發展成了民間藝術;為什麼會有街舞?因為他們沒錢去舞廳,而且當時種族歧視問題依然存在,有錢也不一定能在白人的舞廳里玩兒得高興;為什麼純正的Hip-Hop作品以黑色為主且必帶粗口?因為這幫街頭黑人青年沒前途沒希望,他們憎恨的比他們愛的要多得多。

Hip-Hop本來是一種帶有反文化傾向的亞文化形式,它的破壞性和民間性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流行文化背道而馳。但是以目前的形勢看來,它不但成為了主流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在迅速地上升、蔓延、發展。究其原因,一種合理的解釋是:在我們這個越來越形而下的時代,生活和娛樂需要的不僅僅是感動、純情、高尚和嚴肅,我們還需要搞笑、沒心沒肺、下三濫和敢於藐視一切的無恥作風——我說的是真的,我們的文化生活確實太缺少這些了。如果說中國的Hip-Hop有所謂希望或是發展方向,我相信應該從這些地方入手,以現在這種急於向主流音樂獻媚的方式進入市場,恐怕很難有所作為。

目前主要的嘻哈參與者和受眾年齡偏小,大多在1980年左右生人,這批90年代中期上中學時開始接觸嘻哈文化的Hip-Hoper將作為中國嘻哈第一代成長下去。隨著他們的長大,相信中國的Hip-Hop文化會越來越得到認可,就像是搖滾樂在十幾年後的今天已經不再被看作異類,就像日本漫畫和電子游戲正在逐漸浮出水面一樣。

Hip-Hop是種文化,並不單一指某種事物。不是說穿著大大的POLO衫,帶著APE的帽子,踩著DUNK鞋,脖子上在掛條大鏈子就是Hip-Hop了,而更重要的為精神。
Hip-Hop:Hip是屁股,Hop是跳躍的意思,Hip-Hop音樂在70年代專指黑人源於R&B(節奏藍調),但與R&B截然不同,強調舞廳中D.J.Remix技巧的純舞曲,這種音樂在80年代由於加上Scratch(將唱片間歇式倒轉地放,而發出與唱針摩擦音的特殊效果)及黑人特有的街頭式韻角口白形成Rap音樂,因此可以說Hip-Hop是Rap的前身,但今天這兩個名詞往往可以混用,只是Rap偏重說唱,Hip-Hop則較傾向於指Beat(節拍)明顯強烈的流行舞曲。

Graffiti:塗鴉,在字典中解析就是drawing or writing on a public wall,如今塗鴉藝術的噴畫及街頭形式傳統已對世界藝術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作為一種銷售的工具,早期的Hip-Hop舞會宣傳總喜歡請塗鴉藝術家來設計傳單及海報。但後來至80年代,Hip-Hop已被廣泛介紹並為大眾接受,有一段時間Hip-Hop並無關於販賣文化,也並未將早期的塗鴉形式一並帶進來。塗鴉里無論是特殊技巧和噴漆的手法,對藝術形式也產生影響,例如墨西哥革命的憤怒塗鴉。而今天,在黑幫泛濫的美國城市,黑道間彼此地盤的警告和暴力的威脅也都透過塗鴉來溝通。

Indie:Independent的縮寫,指的是藝人所屬的唱片公司是Independent Label(獨立公司),並不像全球五大唱片公司有極為龐大的發行網,可以為歌手作造型、宣傳活動等整體設計,由於Major(即五大唱片公司系統)可以為藝人提供最好的錄音師、伴奏者等客觀環境,定完整的行銷計劃,因此往往具有能將一個平凡人塑造成大明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以商業利益為考慮下,大唱片公司旗下的好藝人往往被迫犧牲一些理想與執著。這也就是死硬派搖滾愛好者唾棄Major的商業色彩濃厚,而擁護一些可以讓藝人自己製作,依自己理想去出專輯而又不作很多商業宣傳的Indie唱片公司的原因。

介紹幾個比較出名的Hip-Hop歌手:
Eminem----不能不提,身為白人在這個以黑人為主的音樂里表現的非常出色。比較喜歡的幾首歌曲Stan,Without me,Sing For The Moment(翻唱Aerosmith的老歌)。
50 Cent----大紅特紅的人物,不用做再多的介紹。好聽的歌曲比較多,21 questions最為欣賞。
D12----說唱著名團體,D-12樂團首張專輯Devil\'s Night已經在三年前證明了這一點。
Snoop Dogg----聲音非常獨特,感覺就是在平平淡淡的說。
P. Diddy----與EMINEM為敵,也是非常出色的歌手。
THE BLACK EYED PEAS----黑眼豆豆,跟Justin合作了一曲<Where Is The Love> 整張專集都非常出色。
Dr. Dre----頂尖製作人兼歌手,在很多Hip-Hop的MV中經常能看到身影,製作過許多非常有名的專集。
JAY-Z----說唱非常干凈,與眾不同就是沒有臟話。

爵士樂
【概述】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這種名叫爵士樂,具有顯著美國特色的音樂從默默無聞、起源於民間的音樂發展成為美國本土產生的最有份量的藝術種類。如今在全世界幾乎每個角落都有人聆聽和演奏它,爵士樂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繁榮景象,從根源布魯斯、拉格泰姆(Ragtime),經過新奧爾良爵士樂到Dixieland爵士樂、搖擺樂、主流爵士、比波普、現代爵士到自由爵士及電子爵士。令人驚異的不是爵士樂以如此眾多的形式出現,而在於其每一種形式都相當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及獨具的魅力而流傳至今。如果要欣賞各種爵士樂,體會個中種種樂趣,就不能不需要擁有開放的態度,兼容並聽。

【尋根溯源】爵士樂由民歌發展而來,有多種源頭,不易仔細考證。19世紀期間音樂是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們表達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從19世紀末開始,爵士樂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混合了布魯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樂類型,是一種「混血」的產物。美洲的黑人音樂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節奏特色明顯,而且保留了集體即興創作的特點。這種傳統與新居住地的音樂——大部分是聲樂——結合起來,結果誕生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聲音而是一種全新的音樂表達形式。
最有名的非洲—美洲音樂是宗教性的。這些優美動人的歌曲白人也聽,不過比鄉村黑人教堂里演唱的這類歌曲多一分上流社會的味道。今天人們所知道的福音音樂(gospel music)更准確地說是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而不是對二十世紀起初十年中著名的Fisk Jubilee Singers的音樂中宗教性的繼承。
其它早期的音樂形式包括可以追溯到蓄奴制時代的做工歌曲、兒歌及舞曲,這些都成為重要的音樂遺產,特別要考慮到在當時的制度下,音樂活動受到相當嚴格的限制。

【藝術特色】在爵士樂的曲調中,除了從歐洲傳統音樂、白人的民謠和通俗歌曲中吸取的成分之外,最有個性的是「布魯斯音階」(關於這種音階的結構,我們將在有關布魯斯的部分專門介紹),而爵士樂的和聲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傳統和聲的基礎之上,只是更加自由地使用各種變化和弦,其中主要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是由布魯斯和弦帶來的。
爵士樂在使用的樂器和演奏方法上極有特色,完全不同於傳統樂隊。自「爵士樂時代」以來,薩克斯管成為銷售量最大的樂器之一;長號能夠奏出其他銅管樂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誕的滑音,因而在爵士樂隊中大出風頭;小號也是爵士樂手偏愛的樂器,這種樂器加上不同的弱音器所產生的新奇的音色以及最高音區的幾個音幾乎成了爵士樂獨有的音色特徵;鋼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後來出現的電吉他則以其打擊式的有力音響和演奏和弦的能力而占據重要地位。相反,在傳統樂隊中最重要的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地位相對次要一些;圓號的濃郁音色在管弦樂隊中是很迷人的,但是對於爵士樂隊來說,它的氣質太溫順了,幾乎無人使用。在管弦樂隊中,每件樂器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都盡量溶入整體的音響之中,在爵士樂隊中卻恰恰相反,樂手們竭力使每一件樂器都「站起來」。
樂隊的編制很靈活,最基本的是兩個部分——節奏組與旋律組。在早期的爵士樂隊中,節奏組由低音號、班卓琴和鼓組成,後來,低音號和班卓琴逐漸被低音提琴和吉他所取代,鋼琴也加入進來。在30年代,興起一種舞曲樂隊,當時稱為「大樂隊」,它有三部分組成:節奏組、銅管組和木管組。節奏組使用的樂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鋼琴和鼓;銅管組常見的編制是三支小號和兩支長號,但這個數目並不固定;木管組通常由四五支薩克斯管組成,每個人都兼吹單簧管或是別的木管樂器,如果編制是五支薩克斯管,一般是兩支中音、兩支次中音、一支上低音。還有一種商業性的(有時也稱為「甜美型」、「旅館型」等等)的樂隊,編制與「大樂隊」差不多,但薩克斯管往往全部用次中音的,木管組會較多地使用其它的樂器(如長笛、雙簧管),有時還加上三四個小提琴,在商品錄音帶中經常可以聽到這類樂隊的音響。

爵士名家、名團包括保羅·馬田、戴夫·荷蘭(DAVE HOLLAND,低音提琴手)、尼爾斯—亨寧·奧斯蒂德·彼得森(NIELS —HENNING ORSTED PEDERSON)、貝蒂·卡特(BETTY CARTER,女歌手)、黛安娜·瑞夫斯(DIANA REEVES,女歌手)、卡桑德拉·威爾森(CASSANDRA WILSON)、邁克爾·布瑞克與蘭迪·布瑞克兄弟樂隊、大衛·桑切茲(DAVID SANCHEZ,次中音薩克斯手)、小哈里·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李敬子(日本女歌手)、鄭健良(韓國鋼琴家)、包以正(中國香港爵士吉他手)、詹姆斯·牛頓(JAMES NEWTON)、約翰·帕賽爾(JOHN PURCELL)..

朋克
PUNK, 是興起於1970年代的一種反搖滾的音樂力量。 PUNK在中國大陸譯作"朋克"; 在台灣譯作"龐克", 香港則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是解(俚語)小流氓、廢物、妓女、孌童、低劣的等意思 (雖然現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變)。 從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創立《PUNK》雜志,之後由Sex Pistols將此音樂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歷史了。要了解PUNK對世界及對室內空間的影響, 必先了解PUNK的意義及發展。

概述
朋克(Punk),是最原始的搖滾樂—-由一個簡單悅耳的主旋律和三個和弦組成。誕生於七十年代中期,一種源於六十年代車庫搖滾和前朋克搖滾的簡單搖滾樂。朋克樂隊朋克音樂不太講究音樂技巧,更加傾向於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銳立場,這種初衷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在英美兩國都得到了積極效仿,最終形成了朋克運動。盡管朋克樂隊大多驚人地相似,作品也過於單調,但許多著名的朋克樂隊都有自己的顯著個性特點,比如the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樂、theSex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強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雞的)流行感覺、theClash(沖撞)的雷鬼元素、Wire(電線)的藝術試驗特色等。此後朋克逐漸過渡成後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風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運動整體陷入低潮。硬核朋克、前朋克、NewWave(新浪潮)、PostPunk(後朋克)、Synth-Pop(合成器流行樂)、Synth-Pop、PowerPop(強力流行樂)、NoWave(無浪潮)、PunkRevival(朋克復興)等等。英國評論家Jon Savage寫道,歷史是由那些說「不」的人的創造的,而在1976年再沒比朋克搖滾音樂的「不」更大的聲音了。從開始,朋克就憤怒地站在了這種現象的的對立面。而且,象所有的搖滾種類 及其子類一樣,朋克也很難說是一個完全新生的運動。Punk這個詞的定義似乎不清晰,但它無所不在的重金屬似的威力,無拒無束的自我表現、快樂完全的、清晰的並且總是不用經過審查的。打翻甚至包括打翻自己---朋克的精髓。朋克用簡陋的音樂把他們露骨的叛逆行為提升到了哲學層次,在主觀能動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論下創造了一種扭曲的責任感和邊緣文化現象。嬉皮士們帶著"烏托邦"式溫和美好的理想主義走到了盡頭,而隨後的新一代則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極端與其祈禱上帝,不如讓上帝屈服。今天人們提到更多的是朋克搖滾的內在思想,於是他們說,"焦點訪談是朋克、尼采是朋克、魯迅是朋克、頻頻死機的電腦是朋克......"扯遠了,但是無論如何,朋克一直生活我們的世界裡,就像我們的影子,永遠如影隨形。搖滾樂是在自我利用的錯誤意識壓迫下的腐化情感,而朋克是美學上可以被認可但政治上註定失敗的自相矛盾。 它獨特的嘗試革命性地影響了美式音樂和英式音樂的風格。朋克音樂在美國一直低調地存在,最終在80年代孕育了硬核搖滾和獨立搖滾概念。而在英國,朋克搖滾則成為大眾的寵兒。英國不是朋克搖滾的誕生地,它依舊是朋克音樂盛行和產生文化碰撞的地方,緊緊把持住其與美國在表達憤怒和叛逆上的不同思想。

PUNK的演變
盡管PUNK是那麼的負面, 那麼的極端, 但它總算在世界藝術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PUNK的出現, 不只於在音樂世界, 還影響了時裝、平面圖像、視像及室內裝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說過"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給予意義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點栓譯。

PUNK的演變之廣, 我們可能沒有擦覺, 它已經變身成一種行為藝術, 一種思想, 甚至一種人生。 在平面設計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發起一種"並貼"的熱潮, 當年的海報, 雜志等都以這種方式排版, 對往後的設計業影響鉅大。

在時裝設計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誤解那些PUNK頭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錯! 其實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經歷過, 當年梅艷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響, 人們還以為梅小姐帶領潮流, 其實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種反叛型態, 80年代的男生gel起頭發, 一條窄身牛褲, 加上一件不扣鈕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個headphone連著腰間的walkman, 已經是一種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學齊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卻聽著中文流行曲!!)

種類
朋克搖滾
原始朋克(Proto—Punk)
朋克(Punk)
核心朋克(Hardcore Punk,又譯作硬核)
後朋克(Post-Punk)
斯卡朋克(Ska-Punk)
斯卡(Ska)
流行朋克(Punk-Pop)

著名的朋克樂隊

Sex pistol

the clash

the ramones

鄉村音樂
這個名字是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它的源流很廣。那時歌曲的內容,除了表現勞動生活之外,厭惡孤寂的流浪生活,嚮往溫暖、安寧的家園,歌唱甜蜜的愛情以及失戀的痛苦等都有。

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間本嗓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
鄉村音樂的曲調,一般都很流暢、動聽,曲式結構也比較簡單。多為歌謠體、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在服飾上也比較隨意,即使是參加大賽及音樂廳重要場合演出,也不必穿演出服,牛仔褲、休閑裝、皮草帽、旅遊鞋都可以。

1925年,美國田納西州納西維爾建立了一家廣播電台。他們開辦了一個"往昔的歌劇--老鄉音"的專欄節目。邀請了一位名叫傑米·湯普森的81歲的民間歌手演唱,節目受到聽眾們的熱烈歡迎。從此,人們統稱這種音樂為"鄉村音樂"。鄉村音樂成為美國勞動人民最喜愛的音樂形式之一。在美國,"藍領"指的是下層人,故這種音樂又稱"藍領音樂"。

四、五十年代,鄉村音樂來到大的城市,受其它樂隊的影響,加進了鋼琴及其它樂器和電聲擴音,那時人們對這種音樂叫"納什維爾"。由美國國家錄音藝術學院舉辦的"格萊美獎"是其中最高獎項。
鄉村音樂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弦樂伴奏(通常是吉他或是電吉他,還常常加上一把夏威夷吉他和小提琴)及歌手的聲音。鄉村音樂拋開了在流行樂中用得很廣的「電子」聲(效果器)。最重要的是,歌手的嗓音是鄉村音樂的標志(民間本嗓),鄉村音樂的歌手幾乎總有美國南部的口音,至少會有鄉村地區的口音。
然而,與音樂本身同樣重要的是音樂所包含的內容,而在這一點上,鄉村音樂與流行樂、搖滾、說唱樂以及其他流派非常不一樣。鄉村音樂一般有八大主題:一、愛情;二、失戀;三、牛仔幽默;四、找樂;五、鄉村生活方式;六、地區的驕傲;七、家庭;八、上帝與國家。前兩個主題絕不是鄉村音樂所獨有的,但是後六大主題則把鄉村音樂與其他的美國流行音樂流派區分開來。簡而言之,鄉村的人們有他們自己的幽默感;喜歡牛仔風格的瘋玩;以一種與城市人很不同的方式生活;以自己所在的鄉鎮、州、地區為榮;極為重視家庭;不羞於表達宗教情感與愛國情感。這些主題使鄉村音樂有別於諸如小甜甜與N-Sync的音樂。

鄉村音樂分類
早期鄉村樂(Early Country)
牛仔音樂(Cowboy)
西部搖擺(Western Swing)
蘭草音樂(Blue Grass)
酒吧音樂(Honkyu-Tonk)
Hank Williams那讓女人們著迷和讓男人們模仿的歌曲使Honky-tonk這種形式,在40年代初成為了鄉村音樂的主流。他活得就象他所唱得一樣,然而他那過了頭的生活作風最終導致了他29歲的早逝。
Rockabilly(鄉土搖滾)
1953年的孟菲斯,音樂上的種族界限也被劃分得一清二楚。大多數黑人聽節奏布魯斯(R&B),而當時的鄉村音樂卻是受白人歡迎的音樂。為了尋找一條黑人、白人音樂融合地道路,製作人Sam Phillips要為他的唱片公司"Sun Records"找一個能唱黑人歌曲的白人男孩。於是就有了Elvis Presley----貓王。
納什維爾之聲(The Nashville Sound)
鄉村搖滾(Country-rock)
叛道運動(Outlaw)
這場風暴的中心人物是Willie Nelson。1968年時,納什維爾對他那較新的更多個人化的嘗試的音樂的排斥,使他很沮喪。Nelson由此離開納什維爾,到了德州(Texas)的奧斯汀(Austin),在那裡他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音樂會,並吸引了其他一些相似的當時不被注意的歌手,作曲人如Waylon Jennings和Kris Kristofferson等。
新傳統主義(New Traditional Country)
新鄉村音樂(New Country)

代表人物:
gimmie Rodgers (Sept. 8, 1897-May 26, 1933)
經典歌曲: "T for Texas," also known as "The Blue Yodel"; "In the Jailhouse Now"

Vernon Dalhart (April 6, 1883-Sept. 18, 1948)
經典歌曲: "The Prisoner's Song," "The Wreck of the Old 97"

The Carter Family Alvin Pleasant Carter (Dec. 15, 1893-Nov. 7, 1960);

Sara Carter (July 21, 1899-Jan. 8, 1979);

Maybelle Carter (May 10, 1909-Oct. 23, 1978)
經典歌曲: "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 "Wildwood Flower

❷ 最終幻想8音樂會如何選樂器啊

選樂器事件其實是個音樂游戲:有兩個樂譜弄混了,每個樂譜是用4種樂器演奏的。8種樂器分別為:吉他(Guitar)、薩克斯管(Sax)、電吉他(Electric Guitar)、鋼琴(Piano)、小提琴(Violin)、長笛(Flute)、低音吉他(Bass Guitar)、踢踏舞(Tap)。正確的分類為:

愛爾蘭音樂:吉他(Guitar)、小提琴(Violin)、長笛(Flute)、踢踏舞(Tap)

民謠(EYES ON ME改編):薩克斯管(Sax)、電吉他(Electric Guitar)、鋼琴(Piano)、低音吉他(Bass Guitar)

在之後開音樂會的時候,Squall和Rinoa在舞台右側(有一本書的地方)會有一番談話,談話的後半部分內容會和之前樂器的選擇有關。一共會出現四種情況:①愛爾蘭音樂,②民謠,③兩支樂曲混合(有薩克斯管),④兩支樂曲混合(無薩克斯管)。其中只有愛爾蘭音樂的情況,才會相處融洽,其他情況,最後都會不歡而散。

❸ 世界盃音樂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別樣的英雄》(A Special Kind of Hero) 演唱者:斯黛芬妮·勞倫斯(Stephanie Lawrence) 1986年的世界盃是屬於馬拉多納的,這位阿根廷天皇巨星以「上帝之手」和連過五人的長途奔襲進球得分,聞名於世,並為本隊再次奪得世界盃桂冠。這首充滿傳統色彩的歌曲後來一直被視為頌揚馬拉多納的贊歌,究其原因是它曾出現在那屆世界盃賽官方影片《英雄》的結尾,而畫面恰恰是馬拉多納在球場上英武拼殺的慢動作鏡頭。 此歌演唱者是著名的舞台劇演員斯黛芬妮-勞倫斯,但該曲是否為當屆主題曲,還鮮有明證。 斯黛芬妮·勞倫斯出生於英國的音樂家庭,父母從事音樂和舞蹈。她因在倫敦一些最著名的音樂劇中出演而知名。16歲登上舞台後,不久去百老匯發展,也在電影和電視中客串角色。自1981年接任安德魯-韋伯的名劇《埃薇塔》(又名:貝隆夫人Evita)起,她陸續出演了《瑪莉蓮》(Marilyn!)、《星光快車》(Starlight Express)、《貓》(Cats)的主角。1993年因主演《熱血兄弟》(Blood Brother)而獲得托尼獎提名,她1989年曾出演電影版的《歌劇院魅影》。2000年11月4日在倫敦寓所過世,享年50歲。
[編輯本段]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
《義大利之夏》(UN'ESTATE ITALIANA)英語版本名稱為:To Be Number One 演唱者:吉奧吉.莫羅德(Giorgio Moroder)和吉娜.娜尼尼(Gianna Nannini) 「義大利之夏」或許是最成功的世界盃主題曲,至今仍被資深球迷和歌迷所津津樂道。這是首悠揚動聽,又振奮人心的歌曲,義大利人將亞平寧半島上的海風和足球王國對足球運動的理解糅合成迷人的音樂。這首歌有數個版本,原唱錄音版較舒緩傳統;現場演唱版則加入更多搖滾節奏;因為作曲的是義大利電子樂大師吉奧吉,也有過節奏強勁的混音版。 超級球迷香港天王譚詠麟也曾將此歌改成粵語版本的「理想與和平」。兩位原唱者都是義大利最著名的流行樂大師,並且此歌也是兩人合作寫成的,英語版由吉奧吉演唱。
[編輯本段]1994年美國世界盃:
「榮耀之地」(Gloryland) 演唱者:達利爾.豪(Daryl Hall) 美國一直是足球運動的處女地,把世界盃主辦權交到他們手裡似乎是個錯誤的選擇,主題曲也變得黯淡。這首「榮耀之地」雖然有個響亮的名字,但是英雄主義色彩在這首歌中盪然無存。「榮耀之地」在音樂風格上更接近於民謠與流行搖滾樂的結合,很有些美國西部荒原的蒼茫感。1994年作者兼主唱達利爾創作了此歌,並邀請福音曲演唱組合「黑暗之聲」(Sounds of blackness)協助錄制。由於作品缺乏對足球運動的共鳴,很快淹沒在人們的記憶之中。1994年的世界盃合輯中收錄的其他大牌藝人的作品倒是要比主題曲精彩得多。
[編輯本段]1998法國世界盃:
從1998年起,世界盃賽的主題曲不再僅限於一首,而且開始灌錄世界盃官方專輯唱片。1998年的《Allez! Ola! Ole! 》中就收錄了15首代表參賽各國的足球歌曲。官方主題歌為「我踢球你介意嗎」和「生命之杯」。 《我踢球你介意嗎》(法語:La Cour des Grands,英語:Do you mind if I play)(1998年法國世界盃主題曲1) 演唱者:尤索·恩多(Youssou N'Dour )& 阿克塞拉·瑞德(Axelle Red) 「我踢球你介意嗎」是首輕快的歌曲,帶著濃烈的熱帶情調和歡快的吟唱風格。演唱者都不是法國人,歌曲沒有明顯的法國特點,可能也正應和了世界盃融合交流的主題,並符合法國人喜好出人意料的性格 《生命之杯》(La Copa De La Vida) 演唱者:瑞奇.馬汀(Ricky Martin) 瑞奇.馬汀是世界級偶像歌手,並引領著拉丁音樂浪潮。該歌曲選自他1998年專輯《讓愛繼續》(Vuelve),並獲得全球30個國家單曲排行的冠軍,也是1998年法國世界盃的另一首主題曲。「生命之杯」 在世界盃之後也傳播甚廣,成為很多足球節目用來烘托氣氛的第一選用曲目。歌曲中的鼓樂節奏和號角奏鳴都頗為煽情。 瑞奇.馬汀 瑞奇.馬汀1971年12月24日生於波多黎各,6歲起開始接拍電視廣告,很快對表演產生濃厚興趣。12歲時,瑞奇-馬汀加入了少年偶像團體Menudo,這是一支拉丁樂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組合。17歲的馬汀在離開Menudo後,決定放下明星身份,重新走入學校完成他最後的高中學業。畢業後,他毅然來到美國紐約。以個人姿態進軍歌壇的瑞奇-馬汀,1991年推出了首張同名專輯,獲得巨大成功,並在全球許多國家掀起了一股拉丁樂狂潮。1994年,瑞奇-馬汀參演了電視連續劇《急診室的故事》,這部在美國ABC電視台收視率頗高的肥皂劇使瑞奇的知名度再次得到了空前提高。1996年,讓瑞奇-馬汀走紅全球的專輯《A Medio Vivir》發行,其中收錄的歌曲呈現多元化風貌,收錄有法國9周冠軍曲「Maria」。令瑞奇走向世界的歌曲「生命之杯」(La Copa De La Vida / The Cup Of Life)收錄在大碟《Vuelve》中,他以西班牙文唱出火熱的氣氛。
[編輯本段]2002年日韓世界盃:
《風暴》(boom) 演唱者:阿納斯塔西婭(Anastacia) 阿納斯塔西婭的歌聲和形象的差距令人難以置信,靚麗的偶像外型和深沉渾厚的「爵士樂」嗓音給人的視聽覺沖擊強烈。「風暴」曲調簡潔、節奏強勁,流行的曲風給人異域感覺和「生命之杯」 相比它少了些火般熱情,多了份緊迫感強勁的沖擊。 阿納斯塔西婭 阿納斯塔西婭原名Anastacia Newkirk,1973年9月17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親是酒店歌手,母親是紐約百老匯的演員。她14歲時父母離異,隨母親來到紐約,並進入藝術學校。阿納斯塔西婭1999年參加MTV的新秀選拔賽後加入樂壇。簽約Sony之後於2000年發行了個人首張專輯《並非它類》(Not That Kind)獲得巨大成功,銷量逾200萬。2002年發行第二張專輯《自然的怪誕》(Freak of Nature),當前的單曲「Paid My Dues」在全球熱播不斷。阿納斯塔西婭的演唱和舞蹈風格以隨性自由為特點,金發白膚的搶眼外形之下蘊藏的卻是一把「擁有純粹的黑人靈魂的聲線」。去年11月1日,國際足聯最終確定阿納斯塔西婭來演唱2002年韓日世界盃主題歌「風暴」。 2002年日韓世界盃:《讓我們走到一起》(Let's get together now) 演唱者:VOICES OF KOREA/JAPAN 日本:化學超男子(Chemistry)、Sowelu 韓國:褐眼男子(Brown Eyes) 、朴正鉉(Lena Park)) 「讓我們走到一起」是首格外清新悠揚的歌曲,它以日本流行歌曲獨有的輕松和流暢,在眾多世界盃歌曲中卓爾不群,它更象一首沉浸於幸福的愛情歌曲或是勵志歌曲。6人的超大組合主要因為兩國合辦的原因,在音樂演繹上除了俊男配靚女,實力派對唱將的緣故外,也未見有更多的亮點。此歌並未收錄進「新索音樂」在中國內地發行的官方專輯中。
[編輯本段]2006年德國世界盃:
《Hips Don't Lie》(難以抗拒)夏奇拉Shakira 《我們生命中的時光》(Time of Our Lives) 由Sony BMG唱片公司著名作曲家約爾根·埃洛弗松(Jorgen Elofsson)作曲,超級製作人史蒂夫·麥克(Steve Mac)製作的2006年德國世界盃主題曲「我們生命中的時光」(Time of Our Lives)將在6月9曰慕尼黑的世界盃開幕式上由紅遍全球Pop Opera跨界團體Il Divo「美聲紳士」組合與R&B天後Toni Braxton共同首演。 這首世界盃主題曲是迄今為止感覺最抒情的一首,雖然沒有98世界盃瑞奇馬丁演唱的那首主題歌勁爆,更沒有《義大利之夏》經典,但卻不失為一首好歌!
[編輯本段]2010年南非世界盃主題歌
Waka Waka 近日,FIFA(國際足聯)與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共同宣布,由著名拉丁歌手夏奇拉(Shakira)創作並參與製作的歌曲「Waka Waka (This Time For Africa)」[中譯:哇咔哇咔(非洲時刻)],被選為即將到來的2010年南非世界盃官方主題曲。屆時,夏奇拉將與南非本土組合Freshlyground一同在世界盃閉幕式上表演這首歌曲。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表示,「世界盃的球迷們,對於主題曲的關注度不亞於世界盃的吉祥物和標識,它同樣也是這項令人激動的體育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曲運用了充滿非洲特色的節奏,來呈現這項重大的賽事。我非常期待能在世界盃的比賽中聽到它,並且在閉幕式上看到夏奇拉與Freshlyground的精彩表演。」 而歌曲的演唱者,拉丁天後夏奇拉則表示,「對於Waka Waka (This Time For Africa)這首歌能被選為2010南非世界盃主題曲,我感到非常榮幸。世界盃是一項世界同歡的賽事,它將不同國家,種族,以及不同地域的人們緊緊聯繫到一起,而這也正是我的歌曲所想要表達的意義。」同時她也表示,她非常高興能夠與南非本土最知名的音樂組合Freshlyground進行合作。 而Freshlyground中的成員Zolani Mahola則說,「對於能和夏奇拉合作這首歌曲,我們倍感興奮,這首歌表達了南非世界盃的精神和活力,我們認為這首歌曲,一定能夠激發那些在世界各地關注南非世界盃的人們的激情。」 這首世界盃官方主題曲的英語及西班牙語版本將在2010年4月28日對外公布,5月11號,歌迷即可開始通過數字下載的方式獲得這首歌曲。同時,此曲也將被收錄於5月底FIFA與索尼音樂娛樂共同發行的2010世界盃官方音樂專輯「Listen Up!」中。這張專輯所獲得的收益,將用於由FIFA所建立的公益項目中,該項目的收益將用於非洲的公益事業。此外,還有一部分收益會捐贈給由約旦王妃拉妮亞與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共同建立的「1 GOAL」基金。該基金的主要用途,是為世界各地的失學兒童建立重返學校的機會。近日,該基金任命夏奇拉為公益大使,以此來向世界呼籲給每個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 夏奇拉本人表示,能夠為這些公益項目做出貢獻,是自己多年來的心願。 除了將於世界盃閉幕式上表演這首歌曲之外,夏奇拉還將會在6月10日的世界盃官方音樂會上進行表演。而該曲的音樂錄影帶則會在五月中旬以3D形式公布。 《飄揚的旗幟(Wavin』Flag)》(主題推廣歌) 這首主題歌的演唱者為31歲的歌手克南,他出生在索馬里,由於國內局勢動盪,他13歲時隨家人移居加拿大。但克南仍然心系索馬里,他創作的很多歌曲都和索馬里局勢相關。《飄揚的旗幟》是他今年2月底發行的專輯《游吟詩人》中的一首歌,歌曲帶有濃郁的非洲氣息,表達了對這片充滿戰火、貧窮和落後的土地不離不棄的熱愛。 在今年9月國際足聯舉行的世界盃主題曲徵集中,克南將自己的歌曲寄給了國際足聯,最終被國際足聯所認可,成為了南非世界盃的主題歌。 現居加拿大的克南出生於索馬里的藝術家庭。祖父哈吉穆罕默德是一個詩人,姐姐馬谷爾(Magool)是索馬里最有名的歌手。後來由於索馬里內戰導致局勢惡化,13歲的克南隨家人移民美國然後輾轉到加拿大。《旗幟飄揚》出自克南的第三張專輯《游吟詩人(Troubadour)》。克南的聲音和音樂風格有些像阿姆,但他們的作品內容有很大的不同。克南的音樂是談論索馬里的政治局勢,在他的歌曲中多是呼籲停止暴力和流血內容,這首歌也不例外.同時克南雄渾的歌聲中也充滿了對非洲大地這片神奇土地上生命力的彰顯。《飄揚的旗幟》的傳播更能讓大家認識的和平的可貴.全世界的球迷在哼唱這首歌曲的同時也會感受到和平的可貴,珍愛生命、遠離戰爭,體育運動始終是和平友好的本質。
[編輯本段]最新消息
網易娛樂4月28日報道 近日,FIFA(國際足聯)與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共同宣布,由著名拉丁歌手夏奇拉(Shakira)創作並參與製作的歌曲「Waka Waka (This Time For Africa)」[中譯:哇咔哇咔(非洲時刻)],被選為即將到來的2010年南非世界盃官方指定全球唯一主題曲。屆時,夏奇拉將與南非本土組合Freshlyground(鮮磨樂團)一同在世界盃閉幕式上表演這首歌曲。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表示,「世界盃的球迷們,對於主題曲的關注度不亞於世界盃的吉祥物和標識,它同樣也是這項令人激動的體育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曲運用了充滿非洲特色的節奏,來呈現這項重大的賽事。我非常期待能在世界盃的比賽中聽到它,以及在閉幕式上看到夏奇拉與Freshlyground的精彩表演。」
[編輯本段]2010年官方世界盃主題曲waka waka
FIFA(國際足聯)與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共同宣布,由著名拉丁歌手夏奇拉(Shakira)創作並參與製作的歌曲「Waka Waka (This Time For Africa)」[中譯:哇咔哇咔(非洲時刻)[1]],被選為2010年南非世界盃官方主題曲。屆時,夏奇拉將與南非本土組合Freshlyground一同在世界盃閉幕式上表演這首歌曲。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表示,「世界盃的球迷們,對於主題曲的關注度不亞於世界盃的吉祥物和標識,它同樣也是這項令人激動的體育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曲運用了充滿非洲特色的節奏,來呈現這項重大的賽事。我非常期待能在世界盃的比賽中聽到它,並且在閉幕式上看到夏奇拉與Freshlyground的精彩表演。」
歌詞內容:
哇咔哇咔(非洲時刻) Waka Waka (This Time For Africa) Shakira You're a good soldier 你是一個好士兵 Choosing your battles 在選擇你的戰場 Pick yourself up 自己站起來 And st yourself off 撣凈灰塵 And back in the saddle 重新上路 You're on the frontline 你正在前線 Everyone's watching 人人都在看 You know it's serious 你了解情況危急 We're getting closer 我們越來越團結 This isn』t over 現在還沒有結束 The pressure is on 壓力已經到來 You feel it 你感覺得到 But you've got it all 但是你已經獲得這一切 Believe it 相信吧 When you fall get up 當你跌倒爬起來 Oh oh... 哦 哦... And if you fall get up 如果你跌倒爬起來 其餘是斯瓦西里語 「Zaminamina Zaminamina zangalewa Ana wam a? a」的意思可以大意解析為:我醒來,我醒來,閃耀吧!閃耀吧!強大的軍隊! Za mina mina eh eh Waka waka eheh 來吧!來吧!去做吧!去做吧! Za mina mina zangalewa ana wan a a 這就是要做的事! Yango hé hé zaminana zangalewa 等待吧!來吧!

❹ 音樂會上的小游戲

1. 銜紙杯傳水游戲規則:自由組隊參加比賽,每隊5人,比賽開始前每位隊員都要將紙杯銜至口中。比賽時第一名的隊員將紙杯內的水倒在第二名隊員的紙杯中,依次傳遞下去,最後一人的紙杯內的水倒入一個小水缸內,時間規定為3分鍾。3分鍾之後看哪一隊缸內的水最多,誰就獲勝,將獲得一份精美小禮品。2. 奮力向前游戲規則:用呼啦圈將兩位參賽選手筐在一起,選手背靠背站,每位選手前方一定距離的地方放有一個藍框,裡面有預先准備好的球。游戲開始,選手要彼此克服來自對方的阻力去抓自己框內的球,每次限抓一個,並投到旁邊的空框裡面。在規定的三分鍾內,抓到球多的為獲勝者,將獲得一份精美小禮品。3. 蔬菜蹲游戲規則:4到6人站成一排,頭上帶著印著水果的道具,首先以任意一人開始蹲,如以帶有白菜道具的人開始蹲,一邊蹲一邊說:「白菜蹲白菜蹲白菜蹲玩菠菜蹲」。然後帶有菠菜道具的人就開始蹲,一直重復。如在蹲的過程中有人蹲錯或反應慢,則被退場,最後剩餘的2人為獲勝者,將獲得一份精美小禮品。4. 瞎子背瘸子游戲規則:2人為一隊,一人當「瞎子」,用紗巾蒙住眼睛,一人當「瘸子」,為「瞎子」引路,瞎子要背上瘸子,繞過路障,達到終點,最早到達者,為獲勝者。其中路障設置可擺放椅子,須繞行;氣球,須踩破;鮮花,須拾起。5. 跳舞毯游戲規則:按參與者自身水平選擇難度,過關即可獲得獎品。

❺ 小孩子的鋼琴音樂會怎樣辦才精彩

作為鋼琴愛好者,雖然我沒辦過自己的音樂會,但設想過很多次 我覺得可以把氣氛弄活躍點,請些親戚朋友,不要搞的死氣沉沉 還有曲目可以弄些花樣,曲目特色鮮明,活潑的,莊重的,有難度的練習曲,好聽的奏鳴曲都可以考慮,還可以弄獨奏,四手連彈,和與小提琴的重奏很多很多 真希望我以後這有這樣的機會

❻ 蔚來跨界合作全能音樂人常石磊 NIO Day 2020主題曲正式發布

目前,主題曲現已在抖音App上線。打開抖音App搜索《未來在前行》,可在音樂欄目中第一時間收聽。高清無損版的主題曲也即將上架QQ音樂,屆時,NIO Band後援會也將帶領大家為樂團應援。此外,《未來在前行》的5.1版本也將登陸NIO Radio, 在路上也能感受沉浸式的音樂體驗。

❼ 中國有融合古典音樂的跨界流行或搖滾樂隊么

沼澤樂隊,中國著名獨立樂團,常駐廣州。沼澤樂隊是第一個將古琴和搖滾融合得如此徹底和全面的樂隊,音樂素以憂郁感人著稱,將中國山水畫般的寫意和情懷,潑墨浸染進自己的血液里,與後搖、藝術搖滾、前衛電子等多種元素融於一爐:或細膩動人,或激情澎湃,綿綿無盡的傷感中蘊涵無限張力,加上意蘊深遠的歌詞,呈現了一個黑暗而美麗的詩化世界。

成員介紹:海亮Hoyliang:古琴、吉他、人聲。主要詞曲創作。海遜Seasean:鼓、鍾片琴、打擊合成器。專輯混音製作,美術設計。海亮弟。細輝Littledream:吉他、小鍵盤。樂隊器材管理。阿來Roy:貝司、口風琴、簫。與海亮同為創隊元老。

樂隊是1996年—2001年多屆開平「五四」新青年音樂會的創辦人和策劃者,沼澤創作了許多早已在南方獨立樂壇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沼澤》、《紅磚牆》(連續四周蟬聯至尚音樂榜冠軍)、《逃》、《我們都將枯萎》,還有去年《驚惶》(新音樂榜10大)、《二維》及《幾米》、《求醫記》等。曾獲全球華語傳媒大獎最佳新樂隊、最佳專輯等多項提名、全國網路原創音樂大獎賽亞軍等獎項。

❽ 綜藝《跨界歌王》里哪位明星的演唱最讓人驚艷

最近手機里新添加了幾首歌曲,來自於《跨界歌王》里的於毅。

看過跨界歌王的朋友,應當尚對於毅沒有奪得第二季跨界歌王的總冠軍而耿耿於懷。由此可見,如果說最驚艷,我首推於毅,一個用靈魂唱歌,一個用精神行走的歌者。

❾ 薛之謙在音樂上的造詣怎麼樣

如果是指經驗豐富的前輩級人物的音樂造詣,那還達不到那樣的水平,只能說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

薛之謙2006年的一曲《認真的雪》,是8090後的共同回憶,也算是張口就來的網路名曲。可這首歌並沒有帶紅薛之謙這個人。

多年後,2016年《演員》這首紅了一整年的歌,使薛之謙重新以歌手的身份回歸。

不過,薛之謙雖然在音樂上沒什麼造詣可談,可是炒作自己卻是「教科書」一樣!

❿ 你是如何看待林俊傑藤原浩此次的跨界合作的

我覺得這次林俊傑和藤原浩這次的跨界合作是重新定義了林俊傑的輕音樂地位,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音樂。這次一起合作創作的新歌是《無慮鏡》,這首歌和以往林俊傑的風格十分不同,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這首歌的動態篇幅都十分平穩,配樂器的變化也不明顯,聽過林俊傑《江南》的肯定知道,林俊傑的唱歌風格就是平穩加急促,總能沖擊到人們的內心,但是這一次卻不同了,一整首歌都是非常平穩的感覺就像是在講故事一樣。

《無慮鏡》這首歌真的非常的蘇美,這首歌是林俊傑的轉變開始,當然肯定會有很多人認為這首歌不好聽,但是因人而異,年齡的不同聽歌的風格也會不相同。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826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1245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706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808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1136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32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2152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1339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1205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