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問答 » 幼兒園走廊增加哪些游戲功能

幼兒園走廊增加哪些游戲功能

發布時間: 2022-05-29 14:58:48

1. 幼兒園戶外游戲如何開展

一、集中教育,正面引導,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前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並共同討論應該怎樣玩才不會出現危險。如我們幼兒園不是很大,活動場所主要分為幾個小場地:操場、跑道、兩個大型玩具區、兩個小型玩具區。也可到小學的草地等。為了避免幼兒發生意外事故,我們到了活動區域,應該先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應該怎樣玩玩具,不應怎樣玩,知道怎樣做才對,怎樣做不對,讓幼兒了解游戲規則。以引起幼兒注意,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生。

淺談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
二、注重孩子體育活動中的科學化與興趣化

我們開展的戶外活動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如角色游戲、智力游戲等。科學的體育活動,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如:體育游戲《龜兔賽跑》,在活動前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准備活動,然後要給孩子們化妝――戴上可愛的頭飾,另外給兔子戴上白手套,給烏龜背上貼一個塑料袋當「龜背」。「終點」和「領獎台」用大型積木搭建而成,途中用拱門設兩個「門」,讓「烏龜」練習鑽的動作。設置兩個路障,讓「兔子」練習跳的動作。把孩子分成四組,這樣就縮短了孩子等待的時間。孩子們也很感興趣,都爭搶著交換角色比賽,連平時體弱的孩子也不示弱。活動中,根據孩子發展與動靜交替的特點,控制和調節活動量。活動量較大時,老師穿插分發獎牌,讓孩子休息一會。整個游戲中,孩子對活動形式、過程感興趣。通過游戲有助於孩子形成頑強、自信的品質及團結友愛和集體榮譽感。

淺談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
三、關注個體差異,做孩子的引導者和游戲夥伴

教師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地指導。例如:孩子在跨跳活動中,我們把小河的寬度設計得有寬、有窄,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在寬的地方一躍而過,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過而不會躊躇不前,讓每個孩子都能通過小河,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自己也加入了游戲隊伍,玩得不亦樂乎,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2. 如何更好的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

【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入手提出提高幼兒混齡區域活動有效性的策略,包括:創設科學互動的區域環境;科學投放區域材料,讓材料真正體現教育效用完善教師培訓體系。 【關鍵詞】幼兒園混齡區域活動混齡區域活動環境 幼兒混齡區域活動形式的出現具有很深的意義。混齡區域活動因其活動的開放性、社會性、動態性、隱蔽性、個別性受到世界幼教同行的矚目與關注。幼兒混齡區域活動在同齡編班的基礎上開展混齡活動,在大多數開展同齡編班的幼兒園、缺少混齡教育經驗都較為容易嘗試和開展。然而,開展混齡區域活動對幼兒的主動參與、教師在開展活動前的預設、准備工作及活動過程中的指導、評價工作等比普通的區域活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混齡區域活動在我國尚未普及,可以說付諸實踐的較少。因此,開展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管理的研究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一、創設科學互動的區域環境 (一)在活動中與幼兒共同生成混齡區域環境 混齡區域可定期開展創設環境的活動,教師與幼兒一起,共同布置環境。如在美工區,可以通過剪紙布置環境,教師可與幼兒共同商量所需要的剪紙作品,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選擇剪的內容,如剪紙條、剪曲線、剪窗花、用折疊方法剪花卉、動物,也可剪報紙、剪毛邊紙、剪蠟光紙、剪卡紙、剪瓦楞紙、剪塑料、剪布等等。教師在過程中作相應的指導,幼兒完成作品後,一起加工並布置環境。這樣製作的環境材料富有層次,多樣性,富有個性。每位不同特點的幼兒都能按自己的水平進行選擇和設計,設置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尋找興趣點,全員、全面主動地參與,在環境中充分地與材料對話,也促使幼兒充分地發展自己,從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全面認識自己與他人長處,作為一面鏡子,使幼兒更和諧發展自己。同時,對於幼兒園來說,與幼兒共同設計和布置環境,節省一定的人力和時間,又可以令混齡區域環境煥然一新。 (二)為幼兒創設感興趣的混齡區域活動環境 在幼兒混齡區域活動中,作為教師,需要善於捕捉幼兒的興趣、年齡需要、實際水平與教育目標、教育主題、內容之間的結合點,觀察並記錄幼兒反復追問的問題、突然出現的行為和新的興趣方向,根據幼兒的這些發展需要,並結合教育目標創設幼兒感興趣的環境。讓幼兒樂於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來作用於環境,讓幼兒積極有效地與環境互動,保持長久的興趣。在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增進幼兒交往、遷移等社會性的發展。使幼兒在新環境下的學習活動要求把已有知識與新知識結合起來。 二、科學投放區域材料,讓材料真正體現教育效用 材料是順利開展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的重要基礎和條件,材料本身所蘊涵的教育價值也是教師指導幼兒的一個媒介和方式。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投放材料 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影響材料投放的關鍵因素。同樣投放方式和材料,對不同年齡幼兒的作用差別很大。小班幼兒對於高結構的材料的使用頻率高,而大班幼兒低,就高結構的材料而言,小班幼兒的使用比例應大於大班。因此,在混齡區域活動中,應該在各區配置適合大、中、小班各個年齡段的、數量相當的操作材料。明確個年齡階段對於投放材料的不同反應,有利於教師對於投放方式的選擇,也有利於教師關注更需要關注的材料,利用有限時間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優化。 (二)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供多層次的活動材料 在他人幫助下,兒童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與其已經達到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一段差距,維果斯基將這一差距稱之為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它意味著兒童在最近的將來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包含著兒童發展的潛能,可以用來標志兒童發展的趨勢。而潛能正是發展的可能性,代表著發展的蓓蕾,正是教學可以利用的、來自兒童發展內部的積極力量。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投放材料之前分析適合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的"的活動材料,思考材料所呈現出的梯度是否合適幼兒的心智水平,是否要增加或者減少層次,盡可能多地發展幼兒的發展程度。在每個混齡區域的每個年齡段的材料,要適當地提供多層次,讓幼兒找到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操作材料。 三、完善教師培訓體系 (一)理論結合實踐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 教師首先是與幼兒一樣,是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的參與者,其次才是指導者和管理者。因此,要科學開展幼兒混齡區域活動,必然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相應的培訓。培訓的形式可多樣,邀請專家開展培訓講座、參加繼續教育、園本培訓等等。培訓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如在幼兒混齡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方法,如何科學地對幼兒活動進行干預,教師干預活動的種類和方法等等。培訓要避免對教師進行單純的理論培訓,理論的深度不是每個幼兒老師都能夠理解和接受,因此對其培訓一定要理論結合實踐,使培訓真正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逐漸地完善教師的管理行為。 (二)強化教研之風,在學習中豐盈 教師要認識幼兒學習和心理發展的規律,認識科學的開展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的方法,就要不斷的進行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是認識教育科學規律的重要途徑。研究者認為可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教師的教育實踐為背景,以教師工作中的問題為對象,運用相關教育理論,對幼兒混齡區域活動中的現象進行分析、概括,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師對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的認識水平和幼兒混齡區域活動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可以幫助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管理的意識,學習到新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改進他們的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管理行為。另外,也可以多開展"專題研討式"和"園際協助式"等的教研形式的活動。通過"專題研討式"的活動,使教師之間的思想得到交流和碰撞,將在幼兒混齡區域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和困惑拿出來進行集體討論和交流,由此產生想法、思路、對策,這對提高教師的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非常有益。 結語 幼兒混齡區域活動是幼兒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趨勢。它旨在向每個幼兒提供更有效教育經驗,從而促進其全面和諧發展。關注混齡區域活動既是時代的感召飛也是幼兒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本研究選擇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管理研究作為課題是基於教育組織形式的變革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的基本理念,使幼兒混齡區域活動科學開展。 參考文獻 〔1〕 王春燕.混齡教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獨特作用〔J〕.幼兒教育,2005,(7) 〔2〕王春燕.區域材料的投放應有利於引發與支持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4,(5).

3. 如何合理的安排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環節

一、充分利用有限空間,科學投放材料 在當前學位緊張的情況下,多數公辦幼兒園在滿負荷運作。面對這一現實制約,本著節約的精神,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人手開展區域游戲活動。 首先,隨著孩子數量的增加,很多幼兒園面臨活動面積較小,且各班級孩子人數較多,班級物品擺放比較擁擠的問題。這導致在開展游戲時總要浪費很多時間去擺放材料,孩子的游戲時間無法得到保證,也影響了游戲區域的布置。為縮短游戲前大量擺放的時間,減輕老師們的負擔,保證孩子的游戲時間,幼兒園可以將走廊、美術室、科學發現室、幼兒圖書室等輔助性教學區合理利用起來,並給每班配置相應的區角櫃,擺放幼兒游戲所需的材料,由此解決這一問題。[2] 其次,要充分發揮全園教職工的聰明才智,與幼兒一起動手布置區域環境,這樣既能鍛煉老師和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為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材料。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用空易拉罐做成分割區域的小柵欄,廢舊的奶箱和水果箱則變成「娃娃家」游戲中的小電冰箱、小洗衣機、小桌子、小椅子、小電腦、小空調等。 二、開發活動區的公共價值,嘗試打破班級界限 為更大限度地發揮區域游戲的教育價值,同時減輕老師們的工作量,幼兒園可以打破班級界限,讓區域活動更活。由於區域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游戲,[3]而不是由教師事先設定教學程序,引導幼兒一步步按教師的思路完成的活動,因此在教師創設的有利於幼兒成長的環境中,應由幼兒自己設定游戲目標、規則、方法,在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已的設想,並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向自己挑戰。這就要求各班的游戲區域有盡可能多的材料,能夠創設出盡可能豐富的環境。這也就意味著,在區域游戲活動材料的投放和布置上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如果一味地讓老師更換游戲材料或游戲內容,就會加大老師們的工作量。如果將各班游戲在班組內交換,就既能節約材料,又給幼兒提供了不斷面對新的人、事、物及情境的機會,從而獲得更寬廣的交往空間。孩子們在交往中的對象、擔當的角色、操作與交流的方式與過去那種一味由教師安排的方式相比,都將有很大的改變。 隨著「區域交換」的出現,眾多的人、事、物組成錯綜的關系,使幼兒遭遇更復雜的問題情境,班與班之間出現了合作、競爭、謙讓、為班集體爭取榮譽等活動,幼兒從中體驗到更豐富的社會性情感。區域的交換由此大大地豐富了幼兒的認知與社會性活動經驗,提高了有限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也促進了教師間的互動與合作。 三、靈活運用各種語言指導策略,發揮教師引導的積極作用 區域活動本是能夠滿足孩子主動學習、自主發展需要的有效活動形式,但是目前教師在區域指導過程中常常運用一些指令性的語言,如「這樣做不對!」「你應該這樣做!」等,對孩子的行為造成了干涉,替代孩子思考與行動,是不利於兒童自主學習的。為改變這一現象,教師應更多地運用以下「開放性」的指導策略,保護孩子自主探究的慾望。 (一)善退——「轉讓式」語言的運用 孩子總是有一定的依賴性,當他在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許不願意自主地嘗試、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會更多地選擇更為便捷的方式,那就是向教師求助。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妨試著把問題轉移,讓孩子欣然、主動地接受挑戰。如在建構區里,孩子們都想用積木搭建高架橋。可是搭了一段時間,橋只搭了一半,始終沒有成型,孩子們處於簡單擺弄的狀態。當老師經過時,孩子們開始求助。這時老師故意露出詫異的眼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怎麼搭好?誰能幫幫我嗎?"一個孩子主動上前回應道:「老師,看我來給你搭一個吧。」這個孩子邊說邊和身邊的其他孩子一起繼續游戲起來。 (二)善推——「暗示性」語言的運用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教師的任務是向學生輸出知識。而現代的教育模式正在不斷地發生轉變,教師更多地需要觀察孩子的變化,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發現他們的需要,推動孩子不斷進步,而探索過程仍然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4]暗示即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方式,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並沒有直接將游戲的方式、方法傳授給孩子,而是通過相對間接的語言介入,幫助孩子尋找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幼兒園中大班,孩子們對教師暗示性的語言已經能夠較好的領會,這不但可以保護孩子自主探究的慾望,同時也為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游戲奠定了基礎。如在美工區里,孩子們正在製作高樓,有個男孩直接選擇了較難的製作方法,用剪刀剪開牙膏盒,但是嘗試了十多次,還是沒有成功,他有些氣餒了,將盒子、剪刀一把甩在桌上。這時,老師走到他跟前,輕輕地指指旁邊的小朋友說道:「你看,佑佑做得真不錯!」這個小男孩一看,很快就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便試著用同伴的「先折再剪」的方法進行製作。不一會兒,一座高樓便呈現在他面前了。 (三)善引——「建議性」語言的運用 如果說幼兒是水,那麼教師就是「引水之人」,因為有了有效的「引導」,才會有後來的「渠成」。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因為隨著教育形式的轉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教師已不再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更多的是給孩子指個方向,讓孩子自己走,因此巧妙的引導、有效的推動,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議性的語言常常是以詢問的方式出現的,與詢問式語言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僅提出問題而且還給予具體的方向指示,如「這樣試試……」「如果不行再想想別的辦法」「我要……,可是沒有……」等句子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角色活動區里有個小銀行,游戲開始時取錢的人很多,但不一會兒,取了錢的幼兒各自忙碌去了,偶有一兩個人來「取錢」。銀行管理員開始變得無所事事,心裡可著急了,還不停地念叨:「怎麼沒人來取錢啊?」正當這位孩子要離開時,教師出現了,並要求在銀行里取錢,同時她還有意地詢問道:「銀行里還有多少一元、多少五元的錢啊?幫我數一數。」這使幼兒發現除了「存取款"的游戲,還可練習「數錢」的游戲。後來,他還嘗試著計算錢的數量,從而使得消極等待的現象明顯減少了。 (四)善評——「辨析式」語言的運用 發掘幼兒游戲中的閃光點,展示區域活動的成果,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區域的成果,還能為游戲延伸打下伏筆,幫助幼兒遷移經驗,從而解決活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為幼兒下一次開展區角游戲活動提供行為與情感上的支撐。在評價的階段,教師可以採用「辨析式」或「設疑式」的語言來引發孩子的討論。這種語言最能引發孩子間的互動,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幼兒之間互相辯駁,其中「說」的過程是經驗的共享;「辨」的過程是智慧的碰撞;「析」的過程則是觀點的提升。通過簡短的「說、辨、析」三部曲,孩子成為活動真正的主人。如大班的「寶貝廚房」游戲結束了,大家安靜地坐下來。這時老師問道:「剛才我發現斌斌和樂樂都在小廚房裡切黃瓜,你們分別用了什麼辦法?」斌斌:「我直接把黃瓜給拗斷了,就是樣子不太好看。」樂樂:「我用圓口的蛋糕刀切,切的時候把汁都壓出來了。」老師:「那大家覺得誰的方法更好?你有更好的方法嗎?」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討論開了,最終大家決定用破的泥工板來做新的嘗試。

4. 幼兒園雙面走廊的好處

優質的走廊創設能夠調動幼兒與走廊環境的互動作用,也能夠體現幼兒園走廊創設的教育意義。
幼兒園走廊環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是通行與行為功能展示溝通功能,裝飾與美化功能等這些都是幼兒園走廊環境創設的教育價值所在。因此充分利用走廊的各種空間組合,力求將走廊環境的基本功能發揮到最大極限,在走廊環境中充分體現教育價值的理念,為幼兒提供接觸各種事。

5. 幼兒園平時做的游戲有哪些需要哪些功能教室

游戲在幼兒園課程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課堂中有游戲活動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的多方面發展,更讓這節課顯得生動有趣。

玩偶飛天

目標:感受彈簧的彈性,並探索彈性大小與受力的關系。

准備:樂百氏奶瓶、小紙杯、彈簧、毛根、各種裝飾材料。

做法:1.將彈簧固定在樂百氏奶瓶的下端。

2.用小紙杯做出頭部(裝飾上五官及頭發),用毛根纏繞在瓶身上做手。

3.將頭部粘在瓶身上,在彈簧偶身上做些裝飾

玩法:1、人手一個彈簧玩偶,向下擠壓彈簧,聽口令一起鬆手,看看誰的小玩偶彈得最高。

2:可設障礙,看看誰的小玩偶能跳過障礙,試一試怎樣才能跳過障礙。

小玩偶換裝秀

目標:練習穿衣服的方法。

准備:泡麵碗、一次性塑料碗、吸管(有彎頭的)、筷子、各種款式的服裝、卡紙、亮片。

做法:1.在泡麵碗底部中間扎一個洞,插入吸管;然後將塑料碗粘在卡紙上,碗底裝飾上五官做頭部,並將筷子粘在頭部後方卡紙上。

2.在紙杯兩邊靠底部處各扎一個洞,將吸管穿過洞中,彎頭朝外做手。兩邊吸管留在紙杯裡面的部分要固定在一起(用透明膠粘)。

3.進行"衣服"裝飾。

玩法:1、幼兒可根據角色的需要變換小動物的頭部(只需選擇需要的頭部,將筷子插入吸管中即可)。

2、幼兒可以為玩偶換上自己喜歡的、裝飾好的"衣服",在換服裝的時候可結合扣紐扣、摁摁扣、打結、粘子母扣等技能的練習。

蝴蝶找花

目標:鞏固對顏色、形狀的認識。

准備:氣球棒、大小毛球、廢舊包裝袋、即時貼、毛根。

玩法:准備各種顏色的花,或用不同的幾何圖形拼成的花。讓幼兒按老師(或同伴)的指示來找到相應的花。如:"蝴蝶蝴蝶飛呀飛,找到紅花做朋友。"或"蝴蝶蝴蝶飛呀飛,請找不是白色也不是紅色的花做朋友。"對大班下學期的孩子可以提出三維的要求,如"蝴蝶蝴蝶飛呀飛,請找白色的、有三角形花瓣的、裡面是黃色花心的花兒做朋友"。教師可根據不同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亦可讓孩子來發出指令,提高游戲的趣味性。

大班課堂游戲

變臉

目標:正確使用有關表情的詞語,並嘗試創編出與表情相關的故事。

准備:透明的塑料杯、紙杯、飲料瓶、各色包裝紙、毛根、各色復印紙。

做法:1.將不同顏色的復印紙裁成小紙片,在上面畫上不同的表情,粘在紙杯的不同側面上。

2.在透明塑料杯上用毛線裝飾上頭發。

3.將紙杯固定在飲料瓶上,用包裝紙製作木偶的衣服,最後進行裝飾。

玩法:轉動塑料杯,就可以看到表情的變化,小朋友可以用它來表示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用它來講述"心情故事"。

快樂舞龍

目標:能根據音樂的快慢變化做出不同的動作。

准備:即時貼、長布條、龍頭、廢舊的5升油桶、PVC管。

做法:1.請幼兒將即時貼剪成鱗片狀。

2.將鱗片貼在長布條上做成龍身。

3.教師協助幼兒完成後面的組裝工作。

玩法:幼兒合作舞龍,要求按音樂快慢變化做出不同的動作。如音樂較抒情柔緩的時候可以做些較平緩的動作,到了音樂較熱烈激昂的時候就可以做些奔跑、翻騰的動作。但一定要提醒幼兒注意合作、注意安全。)

玩偶小球星

目標:能手眼一致地操控玩偶,並能瞄準"球門"射球;在游戲中比較數量的大小。

准備:筷子、絲襪、棉花、紙杯、塑料叉子、各種裝飾材料、小鞋盒、橡皮筋、乒乓球。

做法:1.在筷子頭上纏上棉花,用絲襪包裹在外面,扎緊,製作成玩偶的兩條腿。

2.在紙杯的底部挖三個小洞。

3.在卡紙上畫好頭部並剪下,貼在筷子上端。將做好的兩條腿插在杯子兩側的小孔中。

4.用兩把叉子安裝在紙杯的兩邊做手。可用橡皮筋從裡面固定。

5.用各種材料按意願裝飾玩偶。

玩法:1、將小鞋盒剪掉一邊做"球門",在"球門"前50厘米處畫一條線作為起點。幼兒操縱玩偶雙腿踢乒乓球,輪番從起點處"射門",看看誰射進的球數多。

2、在場地兩端各設一球門,可兩人對決。雙方爭搶乒乓球射門,射進球數多者為勝。

6. 幼兒園製作文化長廊對幼兒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魂,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它引領著學校各項建設,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的品質。對學前教育專業來說,把幼兒園文化引進學校學前教育文化建設中來是學校與幼兒園密切聯系的有力工具,是學前教育專業走內涵發展之路的堅定選擇。為此結合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實際,特製定幼兒園文化長廊設計方案。 一、教學樓情況分析 高密中專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坐落於學校1號樓整棟樓和3號樓三樓、四樓,共有13個班級,500餘名學生在這里快樂的學習。 我校學前教育畢業生主要就業於高密的各大幼兒園,我們開設了舞蹈、聲樂、鍵盤、繪畫、手工、幼教理論課等,受到幼兒園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擁有了良好的聲譽。 二、工作任務 1號樓教學樓設計 一樓:幼兒園文化及制度宣傳 1.製作標志牌,有「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的溫馨提示語。 2.幼兒園拍攝幼兒園文化,製作成宣傳牌子懸掛於教學樓走廊上,初步選擇的幼兒園是孚日幼兒園、崇實幼兒園、金蘋果幼兒園。 undefined 3、規范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行為,製作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幼兒園教師禮儀規范》、《師德規范》、《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細則》。 二樓: 學生講故事比賽、歌詠比賽、舞蹈比賽、演出等的照片展覽。 三樓: 學生繪畫展覽,一月一更換。主題:幼兒游戲、幼兒故事、好人好事等。 四樓: 學生手工展覽、黑板報建設(主題為幼兒園文化建設)一月一換。 教室設計: 各班自行設計,每月一評比,評比出幼兒園文化設計優秀班級,並拍照留念 3號樓教學樓設計 三樓: 學生繪畫展覽,一月一更換。主題:幼兒游戲、幼兒故事、好人好事等。 四樓: 學生手工展覽、黑板報建設(主題為幼兒園文化建設)一月一換。 三、保障機制 (一)統一思想 全體專業教師齊心協力,共同出謀劃策,提出金點子,技能老師進行設計。 (二)落實專人 專業科科長、班主任、美術老師 (三)保障經費 加大經費投入,把校園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學前教育專業耗材預算,每學期不低於1000元。

7. 幼兒園走廊可以開設哪些公共區域

作品展示區,安全教育,文明禮儀貼畫區,互動區

8. 學校幼兒保育教室走廊怎麼介紹

要著重凸顯幼兒園的文化和相應的導視系統,幼兒園的走廊是整個幼兒園空間中最容易渲染園所文化和品牌的區域,外牆體牆面進行文化牆設計,各個活動室和房間的門牌等統一主題設計,著重凸顯與幼兒園文化,有利於幫助家長一目瞭然認識園所。在幼兒園走廊進行相應的文化點綴,這樣容易讓家長感覺身臨其境,幫助幼兒園做好相應的定位和氣氛渲染,讓家長對幼兒園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徹。
走廊設計的目標要求:1、將安全與保育結合起來,積極發揮教育作用,達到安全目標,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2、建立良好的常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培養幼兒的自律。3、幫助孩子形成安全意識,將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中。4、促進兒童認知發展的教育價值,在感知高度和深度過程中初步積累方位感。5、促進身體運動協調能力,促進行走技能等大肌肉運動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走廊是幼兒園環境設計空間相關聯的重要樞紐,在幼兒園空間中,幼兒園走廊有著許多功能,它可以連接到園區的各個空間,比如連接幼兒園教室,傳遞幼兒園文化等等。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834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1253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713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815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1143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41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2160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1346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1212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