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數的出來有多少游戲機
『壹』 游戲機有8位機,16位32位,64位,分別什麼代表呢
游戲機有8位機,16位32位,64位,分別代表游戲機的處理功能,位數越高,游戲的畫面就越好。
舉個例子: 8位的就是小時候玩的小霸王游戲機,就是紅白機。16位的就是SEGA公司(世嘉)的世嘉機,簡稱MD;32位的就多了,有SONY索尼的PS SEGA的土星,這兩個都是讀光碟的,畫面很漂亮,流行了很多很多年;這些游戲機一個比一個好玩,畫面也一個比一個好。
(1)你能數的出來有多少游戲機擴展閱讀:
判斷一個機器是否為8位或16位可以從顏色和聲音的表現上區分,但位數指的並不是這個。在4位換8位、8位換16位的時候,給人感覺上的提升是飛躍性的,就好比吃慣了五穀雜糧的突然吃了塊蛋糕一樣。隨著位數的幾何上升,這種給人的震撼也就逐漸遞減,甚至到無法分辨的程度。
所謂8位是指的二進制位數,也就是1111 1111(十六進制FF,十進制256),也就是處理器能夠處理數字的最大極限,早期的FC游戲總是有分數或者其他數字的上限(通常是256)就是這個原因,超過256的數字其實是分段計數的,非常容易出錯。
所以FC的圖像只能有256種顏色而且每一軸只能顯示其中的16種。更多的圖層就只能通過切換其中的某一部分來實現,所以後期的FC游戲的圖層查看器總是會看到不停跳的圖層。這種有限的存儲能力會造成很多問題,比如說魂斗羅小兵花屏的問題就是因為Boss把小兵的圖層擠佔了。
『貳』 SONY一共有多少款游戲機
家用機PS1,PS2,PS3(PS1和PS2已經停產 掌機PSP1000,PSP2000,PSP3000,PSP GO(2000和1000已經停產 現在PSP的行情如下PSP裸機市價:PSP GO: 1700PSP2000型V3主板機:黑色/白色/銀色/藍色/紫色:1120
PSP2000型V3主板機:紅色/粉色/金色:1190
PSP3000 深黑:1350
PSP3000 反射銀:1420
PSP3000 珍珠白:1550
PSP3000 賽博綠:1630
PSP3000 小麥黃:1600
PSP3000 激光藍:1600
PSP3000 瑪瑙紅:1700PSP全套價格: PSP3000型:深黑色一套1500左右,珍珠白/小麥黃 一套1700左右反射銀/瑪瑙紅 一套1800左右 粉紅/紫銅橙:一套2000左右全套,包含:機子,8G記憶棒,海綿包,水晶殼,掛繩,貼膜,耳機,保修卡,說明書由於PSP3000原生系統低於5.03的機子越來越少,所以近期價格一直在漲,幾乎一周一個價,加上年初,樓主要入手盡量趁早吧 希望採納謝謝
『叄』 所有游戲機名稱
1977年10月發售主機:Atari 2600(雅達利2600,開發代號Stella)
主機廠商:雅達利
主機規格:
CPU:MOS 6507 運行頻率 1.19 MHZ
畫面解析度:304X192
最大發色數:128色
同屏發色數:16色
內存:128bytes
軟體載體:普通容量為4KB的卡帶
售價:$199
首批銷量:25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2500萬台
游戲累計銷量:>1.2億套(900多款)
1983年7月15日
發售主機:Famicom(FC,紅白機)
主機美版名稱: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NES)
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6502 運行頻率為 1.79MHz
畫面解析度:256X240
最大發色數:52色
同屏發色數:16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64個
每行最多活動塊:8個
活動塊大小:8X8或8X16象素
內存:2KB
顯存:2KB
軟體載體:普通容量為32KB的RPG—ROM卡帶
售價:14800円
1988年10月29日發售主機:Mega Drive(MD)
主機美版名稱:Genesis主機廠商:Sega(世嘉)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M68000 運行頻率為 7.67MHz
畫面解析度:320X224
最大發色數:512色
同屏發色數:64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80
內存:64KB
顯存:64K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為4MB的卡帶
售價:21000円
首批銷量:不明
全球累計銷量:3075萬台(美國2200萬台)
1990年11月21日
發售主機:Super Famicom(SFC,超級紅白機)
主機美版名稱: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SNES)
主機廠商: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摩托羅拉65836 最高運行頻率為3.58MHz
畫面解析度:512X448
最大發色數:32768
同屏發色數:256色
最多活動塊數量:128個
每行最多活動塊:64個
活動塊大小:64X64象素
內存:128KB
顯存:128K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6MB的卡帶
售價:25000円
首批銷量:30萬台
全球累計銷量:4910萬台(日本1717萬台,海外3193萬台)
1993年10月發售主機:3DO Multiplayer(3DO)主機廠商:3DO
主機規格: CPU:32位RISC(26MHz)、ARM60(12.5MHz)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32000色 同屏發色數:1670色 描繪能力:每秒1600萬象素 內存:2MB 顯存:1MB 軟體載體:2倍速CD-Rom 售價:$699 首批銷量:第一年12。5萬台全球累計銷量
1994年11月22日發售主機:Sega Saturn(SS,世嘉土星)主機廠商:Sega(世嘉)主機規格: CPU:兩顆運行頻率為28.6MHz的日立32位SH2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內存:32Mbit 軟體載體:2倍速CD-Rom 售價:44800円首批銷量:20萬台全球累計銷量:926萬台游戲累計銷量:不明首發游戲陣容:《VR戰士》
1994年12月3日發售主機:PlayStation(PS)主機廠商: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SCE,索尼電腦娛樂部)
主機規格: CPU:32位RISC,運行頻率為33.8688MHz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同屏發色數:4000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36萬/秒 內存:28Mbit 軟體載體:CD-Rom 售價:39800円首批銷量:30萬台(當月)全球累計銷量:1億台以上游戲累計銷量:15億套以上首發游戲陣容
1996年6月23日發售主機:Nintendo 64(N64)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64位MIPS R4300i GPU:SGI 62.5MHz RCP 畫面解析度:640X480 最大發色數:1670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15萬/秒 內存:4MB RDRAM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64MB的卡帶售價:25000円首批銷量:50萬台全球累計銷量:3293萬台(日本554萬台,海外2739萬台)游戲累計銷量:不明首發游戲陣容:《超級馬里奧64》
1998年11月27日發售主機:Dreamcast(DC)主機廠商:Sega(世嘉)
主機規格: CPU:128位SH4,運行頻率為206MHz 浮點運算能力:1.4GFLOPS GPU:PowerVR2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300萬/秒 內存:16MB 顯存:8MB 軟體載體:最大容量為1.2GB的GD-Rom 售價:29800円首批銷量:15萬台全球累計銷量:1045萬台(日本225萬台,海外820萬台)
2000年3月4日發售主機:PlayStation2(PS2)主機廠商: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SCE,索尼電腦娛樂部)
主機規格: CPU:128位EE,運行頻率為294.912MHz GPU:GS,主頻 147.456MHz 畫面解析度:1024X768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7500萬/秒 內存:32MB RDRAM 顯存:4MB 軟體載體:4倍速DVD-Rom 售價:39800円首批銷量:98萬台(三日)全球累計銷量:>9000萬台(截至2005年6月)游戲累計銷量:無法計算首發游戲陣容:《山脊賽車》等
2001年9月14日發售主機:Nintendo Gamecube(NGC)主機廠商:Nintendo(任天堂)
主機規格: CPU:IBM PowerPC 750CXe 運行頻率為485MHz 浮點運算能力:10.5GFLOPS GPU:ATI Flipper 運行頻率為162MHz 最大發色數:1677萬色 多邊形處理能力:最高1200萬每秒 內存:24MB 顯存:16MB 軟體載體:特製8cm DVD,單碟最高容量1.8GB 售價:25000円首批銷量:30萬台全球累計銷量:1850萬台(截至2005年6月)游戲累計銷量:1.5929億套(截至2005年6月)首發游戲陣容:《路易的鬼屋冒險》
2001年11月15日發售主機:XBox 主機廠商:MicroSoft(微軟)
主機規格: CPU:733MHz GPU:Microsoft與nVidia共同開發的特製繪圖晶元,主頻233MHz 畫面解析度:1920X1080 多邊形處理能力:1.165億/秒 同步貼圖材質數目:4 軟體載體:DVD-Rom 內建硬碟容量:8GB 售價:$299 首批銷量:100萬台(當月)全球累計銷量:2200萬台以上(截至2005年6月)游戲累計銷量:不明首發游戲陣容:《光環》、《生或死3》
2005年11月22日發售主機:XBox 360(X360)主機廠商:Microsoft(微軟)
主機規格: CPU:3.2GHz對稱型3核心CPU GPU:10MB內藏DRAM,主頻500MHz 象素填充率:16G Sample/秒 多邊形處理能力:5億/秒 游戲畫質:所有游戲均對應wide畫面(16:9),D4(720p)以及D3(1080p) 內存:512MB 軟體載體:12倍速 DVD-Rom 內建硬碟:20GB 售價:$299.99(普通版)、$399.99(豪華版)首批銷量:尚未統計首發游戲陣容:《卡美奧 元素之力》、《哥譚賽車計劃》
之後是大家熟悉的PS3和WII 就不過多說明了!http://gamedev.csdn.net/n/20060712/92561.html
有時間去看看啊!~
以下是掌機:GAME BOY
任天堂公司出品
1989/04/21發售
尺寸:橫90X縱148X厚32(mm)
重量:300公克(包含4顆電池)
CPU:6502系
最大顯示色數:1色(單色4諧調)
畫面:160X144(dot)
使用電源:使用4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35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灰(以後發行的薄型GB共有7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12500
LYNX
Atari公司出品
1989/11/20發售
本體尺寸:橫110X縱275X厚43(mm)
本體重量:710公克
CPU:65C02系(脈沖周波數16MHz)
最大顯示色數:4096色中16色
畫面:160X102(dot)
使用電源:使用6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4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黑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29800
GAME GEAR
SEGA公司出品,也是俗稱的小SEGA
1990/10/06發售
本體尺寸:橫103X縱210X厚38(mm)
本體重量:570公克
CPU:Z80系(脈沖周波數3.58MHz)
最大顯示色數:4096色中32色
畫面:160X146(dot)
使用電源:使用6顆3號鹼性電池
主機本體顏色:黑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19800
PC-ENGINE GT
NEC公司出品
1990/12/01發售
本體尺寸:橫185X縱108X厚46.8(mm)
本體重量:560公克
CPU:Hu65C02系(脈沖周波數7.16MHz)
最大顯示色數:512色中216色
畫面:320X224(dot)
使用電源:使用6顆3號鹼性電池
主機本體顏色:黑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44800
GAME BOY COLOR
任天堂公司出品
1998/10/21發售
本體尺寸:橫78X縱133.5X厚27.4(mm)
本體重量:138公克(含電池為188公克)
CPU:???
最大顯示色數:32000色中56色
畫面:160X144(dot)
使用電源:使用2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20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初期發售時共有6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8900
NEO GEO POCKET COLOR
SNK公司出品
1999/03/19發售
本體尺寸:橫130X縱80X厚30.5(mm)
本體重量:145公克(含電池為195公克)
CPU:???
最大顯示色數:4096色中146色
畫面:160X152(dot)
使用電源:使用2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40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初期發售時共有6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8900
WONDER SWAN
BANDAI公司出品
1999/03/04發售
本體尺寸:橫121X縱74.3X厚24.3(mm)
本體重量:93公克(不含電池)
CPU:???
最大顯示色數:單色
畫面:???
使用電源:使用1顆3號鹼性電池約可連續使用30小時
主機本體顏色:初期發售時共有7色
當初發售時日幣定價:4800
後面的數據不是很全!其實就是GBA GBASP PSP NDS
就這樣嘍
http://www.ndsman.net/bbs/archiver/?tid-17952.html
這里有詳細介紹!~
『肆』 游戲機都有什麼
先說中型機器
最簡單的FC,現在已經沒的賣了。
之後是世嘉,一樣,不流通了。
PS,也很古老的游戲機,能不能買到要看你的耐心了。
土星,中國應該是沒賣的。
PS2,PS3有的賣,但個人認為PS2還是賣的多,因為2手的還很流通。
XBOX,我沒見過,不敢評價。
再說掌機
最早的GB,我很懷念啊,但是沒的賣了。
後來的GBA很常見了。
任天堂的NDS算的上是最走俏的了。
索尼的PSP比較奢侈。
相比起來GBASP是最折中的,保有量很大。
手機,如果手機也算游戲機的話,無疑是賣的最好的。像 諾基亞QD
『伍』 游戲機有哪幾種,哪個好
因為游戲機專門玩游戲的,沒有電腦那麼多干擾因素,也比PC穩定,游戲也很多,游戲也先出遊戲機版,聯機人數也比PC多,而且舒適,不用坐在那那滑鼠鍵盤玩。
因為PC盜版容易,游戲廠商賺不到錢
玩游戲的話還是專業的游戲機好
推薦PS4和PSV,其他的還有XBOXONE,WIIU,PS3,XBOX360,3DS什麼的,索尼的PSV掌機還有PS4主機,射擊動作挺多,任天堂的WII或3DS什麼的RPG多
現在都是正版潮流,四五年內不要想破解了,而且如今越來越依賴網路服務,破解後無法使用網路服務的,失去了很大可玩性。至於買新的還是買以前的還是看你需求,新的性能好畫質好,游戲少,但都出的新游戲,以前的游戲多,成熟,大作多,但基本不出新游戲,聯機人也略少。目前來講最新的這一代主機不支持向下兼容。
可以玩,需要模擬器,游戲機模擬器出來,那是游戲機破解後兩三年的事情了,做模擬器是個很漫長的過程,比如說2000年發布的PS2游戲機,2002年出來了模擬器,不斷編譯優化了12年,也沒能成功運行所有的PS2游戲,目前進度是96%。上世代的PS3和XBOX360的話現在還沒有可用的模擬器,再等5年再看看吧,到時買上一萬塊錢的電腦說不定就能玩了。
手柄使用方法依游戲而定廠家不會介紹,游戲里會介紹。
『陸』 任天堂一共有多少款游戲機 都是什麼
最早的是掌上游戲機名字是Game & Watch不能插卡有多種游戲
後來推出了經典的Game Boy 就是GB 之後不斷的改良這個掌上游戲機的外形和性能 之後有改進 版本 有 Game Boy Pocket 就是縮小了機體變的更小
Game Boy Light 帶帶有背景燈能夠發光可以在黑夜玩
Game Boy Color 也就是GBC彩屏的GB
之後就推出了大名鼎鼎的Game Boy Advance GBA不過GBA屏幕不帶背光很累眼睛)
之後有把GBA改良成可以折疊的Game Boy AdvanceSP(一開始是帶前光燈)
Game Boy AdvanceSP 加亮版 (其實就是把前光燈換成背光的效果很不錯)
Game Boy MINI(就是GBA的迷你版 很小巧屏幕很精細用GBA的卡帶也是用了背光燈)
直到現在的NINTENO DS 和改進版 NINTENDO LITE(也就是縮小版的)
家用機啊從最早的由橫井軍平開發的FamilyComputer(FC就是紅白機啊國內的小霸王)
在美國發售的時候叫做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NES)
之後又開發了強化版 SUPER FamilyComputer(SFC卡帶和機器都太貴了所以國內的人氣一直沒SEGA的MD高)
再有 就是Virtual Boy(VB銷量殘敗從商業上講是失敗的作品不過從游戲的角度的話。)
之後就是著名的Nintendo 64(N64還是用卡帶的主機性能很強悍的尤其是他的邊緣抗鋸齒的功能比PS和SS不止強了多少)
Nintendo GameCube(NGC任天堂的128位游戲機性能也是很強悍的只可惜性能已經不代表一切現在淪落到被給能差的PS2墊底的地步了)
最後就是
wii (性能很一般的主機可能是老任覺得性能強不一定會銷量好專心用軟體征服玩家才是王道把
『柒』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游戲機全部列出來
MHBGFJUKJGFYK
『捌』 游戲機種類
叫做獅子熊貓老虎機
獅子、熊貓、猴子、兔子倍數從大到小,正常情況下,買小的中了也未必贏錢,買大的又都不出!很正常的,機子本身有智能吃分程序,當你買大的時候,都是跑小的,當你買小的時候,跑出來就是大的,或者讓你中,但是你中了小的也未必能贏錢!當你什麼都壓的時候,跑出來的基本上都捷達!首先玩這種機子要克服以下幾點:1.無亂買什麼,都不能用跟的來玩。2.不能想著機子也許會開大的出來,你買的時候基本不開。3.不要以為機子都開小的比較多你就一直買小,小的你都買的話2把中一把你都虧錢。4.當你買小的時候機子開出大的你就以為機子要吐分了,你買小機子開大那完全是屬於機子吃分的狀態。
首先如果你克服了這幾點的話你基本也就不會輸錢了,因為你理解了這些你就不會去玩了。
『玖』 游戲機有多少種
家用機:PS3.XBOX360.WII是主流.退居二線的有PS2和XBOX.
掌機,NDS(馬上上市的3DS),PSP,IPHONE.簡單回答
『拾』 一共有多少種游戲機呀
第一世代(1972~1977) 1972年,雅達利(Atari)公司發售了一種平台式大型游戲機「乒乓」(PONG),該游戲機風靡全美。同年,世界上第一台用「電視」玩的電子游戲誕生了,Magnavox Odyssey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游戲機。 第二世代(1976-1983) 1975年,Atari成立了一家Cyan Engineering公司,開始研發家用機游戲機。到了1976年底,Atari創始人由於資金不足,以2800萬美元將公司賣給了華納,條件是讓Stella(開發代號)早點上市。到了1977年10月,Atari 2600正式上市,整個過程主機共花掉了1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1977年初Atari成立了軟體研發部,專門開發主機的相關軟體。但由於管理不善,到1978年末,生產的80萬台主機只賣出了55萬台。這直接導致Atari創始人Bushnell離開了Atari。接任的Ray Kassar為Atari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施了一系列的市場宣傳活動。1979年Atari 2600成為最暢銷的聖誕禮物,當年銷量超過了100萬台。 1982年Atari 2600達到了顛峰,銷量800萬台,資產從7500萬美元增長到22億美元,佔了華納收入的一半。然後由於缺乏軟體品質的管理,充斥市面的劣質游戲讓Atari 2600的形象受損。1983年,Atari所稱霸的第二世代結束。 第三世代(1983-1987) 1983年,日本游戲市場處於混亂的無序的狀態,僅這一年就有十幾部主機在日本推出,不過這些游戲機的市場定位都是普通的電子玩具,多數都是直接從美國引進。於是任天堂公司開發了第三世代游戲機FC游戲機(Famicom,紅白機,美國稱NES)。這款游戲機帶來了先進的游戲開發理念和革命性游戲技術。使其成為電視游戲真正鼻祖。尤其是在中國地區,許多玩家就是因此而認識和喜歡上了游戲機。許多的游戲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在中國,仍然有許多地方生產這款游戲機和游戲。即使以現今的眼光來看,當時的游戲可玩性仍然很高。 FC上市之後,SEGA(世嘉)同期的游戲機SG-1000被徹底壓制。不過FC上市不久,由於首批FC的硬體設計存在可能導致當機的嚴重bug。為了挽救任天堂的聲譽,當時的任天堂社長山內溥決定回收主機,因此而損失了15億日元。不過這起事件讓任天堂樹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後於一年內賣出了165萬台。FC在美國的首賣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紐約市率先上市,首發游戲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紐約賣出了5萬台。隨後 NES開始在美國全國上市,一年內賣出了100萬台,讓一度崩潰的美國家用機市場開始復甦。 第四世代(1987-1994) 1987年,NEC聯合Hudson推出了PC-Engine。這是第一台可加裝CD-ROM的游戲機,引起日本游戲業對PC-Engine的高度注目。同年,SEGA公司在日本推出Mega Drive(MD,美國稱Genesis)。1989年1月9日該主機在紐約和洛衫磯上市,建議零售價為US$200。1989年9月15日該主機在全美上市,售價為190美元。由於當時美國游戲市場已經基本被任天堂壟斷,SEGA決定開拓較高年齡層的新玩家族群,推出了大量以成年玩家為對象的游戲。 反觀任天堂,1987至1988年間,FC豐厚的收入讓任天堂對於開發次世代主機毫無興趣。然而,PC-Engine和MD的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迫使任天堂不得不開始投入16位主機Super Famicom(SFC,超級紅白機)的開發。SFC在設計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兩顆GPU。 SFC最初預定於1989年7月發售,其後數度延期。不過由於任天堂有大批游戲廠商(第三方)的支持,SFC雖然姍姍來遲,卻依然是日本玩家最關注的主機。在SFC發售之前,任天堂已經接到了150萬台的訂單。11月21日當天,東京街頭的各電器店充滿了排隊等候SFC的人群,很多家長為了能給孩子買部主機而翹班排隊,龐大的人流甚至嚴重影響了東京的交通。1991年8月13日,任天堂在美國推出了將SFC重新設計的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SNES)。可惜SNES的上市時間實在太晚,當時MD已經在美國建立了足夠龐大的群眾基礎。SNES發售第一年就被MD輕易擊敗。任天堂勢力的削弱也為其後PlayStation輕易佔領美國市場提供了契機。 SFC上市後,SEGA與任天堂的競爭進入白熱化。1992年,SEGA得到了北美55&的市場佔有率;1993年,SEGA家用游戲機業務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頂峰,市場佔有率高達65% 第五世代(1994-2002) 1992年,當3DO研發其32位主機時,SEGA成立了「Giga-Drive」研發項目。由於是雙CPU結構,其3D機能達到了《VR戰士》對應的Model 1基板的1.5~2倍。SEGA將該主機定名為「SEGA Saturn (SS,土星)」—太陽系的第六顆行星,代表SEGA的第六部主機。在主機發售前一個月,首批20萬台SS幾乎已經被全部預訂一空,首發當日15萬台主機迅速售罄。 1993年,任天堂和Sony開始合作研發次時代主機,然而在研發期間,任天堂和Sony在游戲的儲存媒體上發生了嚴重沖突,Sony提出應該用CD光碟來做游戲的儲存媒體,因為光碟儲存容量大,成本低,方便輕巧,而任天堂堅持使用卡帶,認為卡帶讀取速度更快。雙方爭執很大,最後,任天堂單方面終止了合作。這無疑激怒了Sony,為了不讓成型的產品付諸東流,Sony決定獨自將「PlayStation計劃」進行下去,Sony可能也沒有想到,這個決定將會改變整個家用游戲機的發展進程。 1994年12月3日,伴隨著「いちーにーさん、すべでのゲームは ここにいる!」(1、2、3,所有游戲在這里集合!)的經典廣告語,PlayStation(PS)正式發售。秋葉原等地出現了數百人排隊購買的浩大場面,首批出貨的10萬台在中午前被搶購一空,甚至連Sony社長大賀典雄的孫子都不得不空手而歸。在兩大重量級游戲廠商Square與Enix宣布將攜巨作《Final FantasyVII》與《Dragon Quest VII》離開任天堂,投奔PS後,引起日本游戲界的骨牌效應,眾多知名游戲軟體廠商紛紛加盟,PS主機上開始逐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1996年6月23日,Nintendo 64(任天堂64,簡稱N64)雖然比SS和PS晚了一年半在日本上市,但是有著雄厚根基的任天堂依然得到了玩家的廣泛支持,N64在日本的首賣規模比PS和SS 強大得多,首批50萬台主機只用了10天時間就已售罄。1996年9月30日,N64在北美上市後同樣大獲成功。人們對於在游戲機市場上壟斷了十年的任天堂依然信心十足,N64似乎比PS和SS更受歡迎。 然後由於N64採用卡帶為媒體,讓所有第三方游戲製造商大失所望。N64的卡帶製造成本高達25美元,而CD只要10美分,因此N64的游戲售價一般比PS高20~25美元。也因此N64是歷史上游戲種類最少的主流游戲機,其發售之後的好幾個月內一直缺乏軟體支持,而PS和SS卻有著空前強大的游戲陣容。N64首發的強勁很快被《生化危機》(生化危機)等大作牢牢壓制。由始至終,N64基本上都是任天堂隻身作秀的舞台。 1994年底,SEGA Saturn在日本總共賣出了50萬台,銷售成績超過了同一時期的PlayStation。1995年5月7日,Sony與SEGA同時宣布PS和SS銷量超過100萬台,兩大32位主機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然而在美國市場,SEGA卻沒有繼承MD的市場優勢。美版SS的價格比PS高100美元,實際性能卻不及PS。1995年SEGA與Sony狂打價格戰,SEGA以微弱的優勢領先,然而SS的造價比PS高,到了1996年之後,SEGA再也無法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SS在美國和日本全線潰敗,代表了 PlayStation的勝出。 第六世代(1998-2004) 由於主機設計的缺陷,SEGA Saturn在第五世代與PlayStation的競爭中吃了大虧。所以在開發下一代主機時,當時SEGA的社長中山隼雄決定外聘IBM的高級工程師在美國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開發組,而日本方面由佐藤秀樹率領團隊同時進行主機設計,1997年7月,SEGA高層決定採用日本組的方案,並定名為Dreamcast(DC)—夢(Dream)與傳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意思是將夢傳播給玩家。 DC在發售之前,SEGA已經拿到了50萬台的訂單,然而SEGA的生產合作夥伴NEC卻碰上了嚴重的生產問題。由於圖形晶元的生產速度跟不上,DC在日本的首批出貨只有15萬台。1999年9月9日,DC在美國上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天就賣出了22.5萬台。 而Sony見到Dreamcast的來勢洶洶與強大的運算能力後,不得不立刻宣布將推出PlayStation 2(PS2),並提早公開PlayStation 2的展示畫面。2000年初,PS2的網上預約正式開始,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網站竟然在開始的1分鍾內接到了10萬多份的訂單。伺服器不堪重負,當場癱瘓。狂熱的預約活動一直持續到2月底,共有38萬份PS2被訂了出去。 2000年3 月4日,PS2的發售引起了新一輪的搶購熱潮。東京秋葉原電器街甚至出現了5000餘人的長隊,排在隊首的幾人則在四天前就已經搭好了帳篷,狂熱度令人嘆為觀止。最後Sony再次創造了業界的神話:三天內PS2總計銷量達到了98萬台,成為有史以來銷量速度最快的電視游戲主機。PS2在日本地區的首發出貨量為115萬台,超過了當年的初代PS主機。但由於市場需求量極為龐大,最終還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價格炒作現象也開始在eBay等拍賣網站上蔓延,許多PS2被以數倍於官方零售價的價格拍賣,即便如此,照價買單的玩家依然大有人在。 1999年3月3日,在Sony公開PS2的第二天,任天堂與松下(Panasonic)共同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了新一代游戲機Nintendo GameCube(NGC)的開發,並宣布其性能規格將會在PS2之上。然後NGC的首發游戲陣容太過薄弱,NGC首批出貨共有45萬台,而首周之內只賣出了30萬台,與其他主機普遍存在的缺貨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NGC的倉促上陣不僅沒有起到壓制PS2的作用,反而讓任天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NGC的美版首發又很不幸地遇到了Xbox這個強勁的對手,結果其在北美的首批銷量為46.9萬台,比Xbox少了將近10萬台。游戲陣容薄弱,這是NGC從發售日起就從未跳脫的窘境。在Xbox的《Halo 2》發售後,NGC在歐美被 Xbox遠遠拋在了身後。 2001年11月15日,微軟發布了Xbox游戲主機。雖然Xbox在美國上市時,PS2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台,然而來勢洶洶的Xbox依然令人畏懼。微軟在紐約和舊金山舉辦了盛大的Xbox午夜首賣活動,比爾蓋茲親臨紐約時代廣場,並將第一部Xbox遞給期待已久的玩家。 不過,相對於Xbox強大的硬體性能而言,299美元這低廉的售價在當時而言簡直與惡性傾銷無異。以這樣的價位銷售,每賣一台Xbox,微軟將會虧 125美元。事實也確實如此,雖然現在全球銷量兩千萬台的Xbox已經穩穩坐上了第二銷售量寶座,但這些年來微軟在硬體上每年10億美元的蒸發式揮霍實在有些驚人,不過比爾蓋茲說:「第一代就像一局游戲,如果你玩得好,那麼到最後他會說:『你可以再玩一遍了。』」 截至1999年2月,Dreamcast在日本的總銷量為90萬台,未能達到當初預計的100萬台。其後在《Final Fantasy VII》等PS大作的沖擊下,缺乏軟體支持的DC 開始呈現頹勢。進入2000年,隨著PS2的上市,DC在日本和美國全面潰退。2001年3月,SEGA宣布DC停產,並徹底退出主機市場。 到這里,Sony的游戲帝國已經成形,Sony也從游戲的門外漢搖身一變成了電視游戲界最大的贏家。雖然在2001年微軟的突然殺出和任天堂的蓄力反擊為市場的走向帶來了一些變數,截至目前為止,PS2已經在全球賣出了一億台以上。 第七世代(2005----至今) Xbox雖然是銷售量僅次於PS2的游戲機,但是其實有八成都是來自於歐美玩家的支持,在日本等亞洲地區的銷售則是一片慘淡,原因很明顯:Xbox一直以來都是由美系風格的游戲所主導,在日本當然吃不開。另外,Xbox烏黑龐大的外型實在是得不到日本或是其他亞洲國家的喜愛。因此,微軟在研發新的次世代主機時,除了請來美術設計師打造出較第一代Xbox優美甚多的流線潔白外型外,也力邀日系游戲廠商在新一代的Xbox上開發游戲。 2005年11月22日,微軟在美國推出了Xbox 360游戲機,第七世代戰爭的帷幕由Xbox 360率先掀起。在這領先其它次世代游戲機發行的一年中,Xbox360成功的佔有大量的游戲機市場。但是Xbox360領先的銷量不只是因為比別台游戲機早發行,較第六世代大幅進步的高畫質游戲畫面也是吸引玩家購買的主因。另外,從第一代Xbox就開始的Xbox Live在線服務也是Xbox 360的最大賣點。玩家除了可以跟第一代的Xbox一樣從游戲機連上互聯網與其他玩家進行游戲的在線對戰,到了Xbox360還可以從在線賣場下載游戲試玩版、小游戲、電影或電視影片來欣賞。這一些因素使得Xbox 360比第一代Xbox更受到玩家的歡迎。 但是從第五世代以來稱霸游戲機界達十年的Sony可就沒有那麼順遂了。2005年5月,Sony正式發表PlayStation 3(PS3),並在E3展上展出,同時宣布將在2006年春天發售。不過在接近發售日時,卻由於Blu-ray藍光光碟與HDMI的規格制定問題,重新宣布發售日期延後到2006年11月。2006年11月11日,Sony終於推出了PlayStation 3游戲機。一開始PS3氣勢如虹,日本首批的10萬台以及北美的40萬台立刻被搶購一空,在北美還發生排隊購買PS3而推擠受傷以及持槍搶劫PS3的事件。不過由於PS3主打的是家庭多媒體游戲機平台,使用的Cell處理器以及為了高畫質影音需求而使用的Blu-ray Disc的成本都非常高昂,所以功能雖然堪稱是所有主機中最豐富者,但售價也是第世代的游戲機中最高者。 而PS3的銷售熱況在沒多久後就被晚PS3幾天發售的Wii給吹熄了。任天堂剛開始對這台發售後引發全球轟動的體感式游戲機非常低調。2005的E3展,任天堂首次公布了代號為「Revolution」的次世代主機計劃,並展示了創新的體感操作方式,驚艷全場。2006年4月27日任天堂宣布新主機將訂名為「Wii」過不久,任天堂在E3展上完整的展示了Wii的主機及操作,同時開放試玩,引起全世界的玩家及媒體的高度注目。2006年11月19日,任天堂在美國率先推出了Wii游戲機,引發了比PS3更熱烈且更長久的搶購熱潮。Wii的硬體性能比Xbox 360及PS3弱上許多,但成本是三個之中最低的。而Wii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獨特的動作感應控制器Wii Remote,Wii能識別出使用Wii Remote的玩家所做出的動作,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游戲方式。而Wii的這種全新的體感操作使得很多非傳統玩家(女性和中老年人)都開始遊玩游戲機,讓任天堂開創了全新的市場。 4 實話實說我是粘貼的 因為你這個問題我回答請來打字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