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玩哪些游戲
❶ 80年代玩的游戲有什麼
80年代能夠玩電子游戲的人比較少,那個時候的電子游戲機比較少,一般玩坦克游戲或魂斗羅等。
❷ 80後常玩的游戲有哪些
很不幸,本人是踩著80後的尾巴出生的,沒錯,差幾個月就邁入了90後的步伐。可是,事實就是這樣。不得不承認,下面給大家介紹下我們那個年代經常玩的一些游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俄羅斯方塊,是的,沒錯,你們在電腦上面玩,那時候我們是沒有電腦的,怎麼辦?有游戲機啊,對,看著很大的那種,背後就是安裝兩塊電池,前面有個小屏幕,下面就是鍵盤。裡面的游戲也就那麼幾個,都是益智類的游戲。當然,俄羅斯方塊是每個游戲機必備的。因為關卡比較多,好讓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電子寵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養過。那個時候,電子寵物剛出來,市面上還沒有那麼多。家裡窮啊,買不起。借了同學的養了幾天,記得是一隻狗,每天的步驟大概就是給吃的給喝的,讓它運動啥的。操作不是很復雜,就是有點耽誤時間,但是每天看著寵物一天天長大。心情也會很愉悅。
其實,在物資比較匱乏的80年代,大家更多的願意分享自己的游戲,與願意與人交談。畢竟我們那時候都在農村,基本都住在一起。左鄰右舍的關系也是非常好。上面就簡單給大家介紹80年代的游戲,也歡迎大家互相交流。
❸ 細數80、90後童年最經典的十款游戲,你玩過哪些
我是85年的,家在河北,小時候玩的游戲主要有幾種:
1.摔啪嘰。記得當初為了疊啪嘰,到處去找紙,舊書,糕點紙盒,紙箱,能疊的紙基本都用上了。經常甩得胳膊疼還樂此不疲。
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游戲,像丟沙包,摔瓦罐,跳皮筋,還有一些冒險的,掏鳥窩,捅馬蜂窩等等,童年的樂趣無窮。
❹ 80年代的游戲有哪些
1,《魂斗羅》
《魂斗羅》(Contra)是由Konami於1987年推出的一系列卷軸射擊類單機游戲。該游戲的故事背景是根據著名恐怖片《異形(Alien)》改編。
2,《推石小子:寶石》
《推石小子:寶石》(Boulder Dash : Rocks)游戲由德國1010TACLE STUDIOS AG工作室製作,是游戲史上具有相當長歷史的電子游戲之一。游戲擁有眾多可愛的人物角色。
3,《吃豆人》
《吃豆人》(Pac-Man)是一部由同名街機游戲移植至Atari 2600平台的游戲,最早由南夢宮公司於1980年在街機上推出,後由雅達利公司於1982年3月中旬發售Atari 2600版。
4,《洛克人》
《洛克人》(Rockman)是由Capcom開發的系列動作類電子游戲。於1987年發行。適用於家用機FC、SFC、Wii、PS2,掌機GB、GBA、NDS、3DS、PSP等。
5,《銀河戰士》
《銀河戰士》(METROID)是任天堂開發的一款動作游戲,於1986年在日本發行。首次在傳統橫版動作過關游戲的基礎上加入可自由探索的2D沙盤地圖,裝備、道具和能力升級等RPG要素。
❺ 有沒有什麼能夠代表80後時代的經典游戲
1、打彈珠
打彈珠
不知是否還會記得,兒時那一個個蹲在地上打彈珠的身影。好想回去小時候那純真美好的時光,三兩個小朋友一起折紙飛機,打彈珠,跳皮筋……童年時光流逝,依稀留存與記憶當中。
萌娃與玩具
在物質相對貧乏的年代,這些玩具隨處可以取材,自己簡單製作就能隨時玩起來。那時候的玩耍更有團隊或集體色彩,小夥伴們到一起,才有玩的樂趣。
2、抓石子
抓石子
每個時代的玩具,都帶有特別的時代印記。如今,新世紀10後左右年齡的孩子們,他們的玩具更加自我。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帶來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孩子們,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孩子,玩具逐漸以「海量」的形式出現。不過由於城鄉差別、家庭環境和教育理念以及身體健康狀況不同,孩子們孩子們的玩具擁有量和類型也會有著很大的不同。
00後的玩具
3、丟沙包
丟沙包
回首已不在少年,曾經兒時丟沙包的操場,翻新了不知多少次,原來的街坊鄰居也變了面孔,當年操場里刀削麵店的老闆也換了,值得慶幸的是還是原來的味道,小賣鋪的嬸子不見了,拿著蒲扇院兒門口下棋的大爺們見不到了,而我也不是那個和泥巴、滿操場滾鐵環兒的傻小子了,是小時候的地方變了,還是我變了,我們或許都變了。
4、打水漂
打水漂
5、跳山羊
跳山羊
6、跳皮筋
跳皮筋
跳皮筋
7、滾鐵環
滾鐵環
想起童年,最難忘大概就是那些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了,踢毽子,滾鐵環,摔畫片兒。無論如何,也比手握智能手機有趣兒,呵呵,那些人兒,如今已經散落在天涯。
8、打陀螺
打陀螺
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童年總是充滿快樂,不僅源於無邪和天真,還有各種玩具所帶來的天性釋放和夢想放飛。滾鐵環、打彈珠、丟沙包、翻花繩......在很多70後、80後的記憶中,這是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所在。
❻ 80年代的童年都玩兒什麼游戲
dsad那時街機最流行的就屬格鬥游戲,真正是靠雙拳打天下。任天堂在八十年代初就推出了《瑪利奧》和《DonkeyKong》,它們可算是動作類游戲的佼佼者。但《街頭霸王》一出,天下誰與爭鋒!在《街霸》中,有速度高,招式利落的春麗;有樣子醜陋,但速度驚人的Blanka;有昂藏七尺的摔交高手Zangief;有深諳瑜伽之術,手腳能夠隨意伸縮的Dhalim
❼ 八零後九零後小的時候都喜歡玩什麼游戲
1.
跳皮筋經典玩法:小時候經常可以在女生的書包裡面翻出來跳皮筋,一到了課間或者放學之後就會翻出來,一幫小姑娘,一邊跳一邊還有童謠.比如「小皮球,小小來,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女孩們三五成群地蹦著跳著,在一根充滿韌性和彈性的繩
2.
打彈珠經典玩法:玩者多為男孩.在地上摁1—5個小洞,然後從起點將玻璃球滾向指定洞內,以最先完成規定洞數者贏.彈球有不同材質,最高檔的是玻璃的,中間有彩色圖案,低檔的是鐵的,最低檔的是泥巴搓的,玩法基本雷同.高手玩家的准頭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幾米之外擊中地下的另一隻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進洞.
3.
翻花繩 用一根繩子結成繩套,一人以手指編成一種花樣,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
❽ 80年代10大經典游戲,小孩玩的!
1、打彈珠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數枚,輸者將喪失對玻璃珠的所有權。玩法通常是「出綱」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劃線為界,誰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輸,叫「出綱」;或在地上挖出五個坑,誰先打完五個洞,就變老虎,然後打著誰,就把誰的玻璃珠吃掉,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點象高爾夫?^_^通常一顆五花小珠2分,一顆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夠只有靠個大來湊了,最原始的動量定理就是這時候學的:)
2、拍洋畫與彈珠同樣瘋狂的游戲,買一張16開大的上面印著各式各樣小人的硬紙,有西遊記的,有變形金剛的,有三國演義的……將它們一小張一小張的剪下,可以按圖案內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圖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誰能將洋畫拍翻背。總之,常勝將軍手裡總是握著厚厚一摞臟乎乎的畫片,但當時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3、滾鐵圈在一二年級時還玩的比較多,後來慢慢失傳了。可能是因為沒事背著個大鉄圈比較傻氣吧:)
4、丟沙包打仗扔石頭的變種。要三個人玩,非常訓練敏捷性。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著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過來的沙包,才能「刑滿釋放」。有點象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間的耍心眼,鬥志斗勇。
5、跳房子最廉價的游戲,只要一支粉筆,一塊石頭就可以玩。在地上畫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後按照格子的單雙,一邊前進,一邊要把石塊踢到正確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錯了格子都算失敗。鍛煉腳的控制力。
6、跳皮筋本來是不想把皮筋列進來的,但下課時,校園里的絆馬索實在頗為壯觀,所以「小馬過河」「馬蘭花」們也應佔有她們的一席之地。
7、抓棋子與跳房子相對應,抓棋子講究的是眼疾手快,四顆軍棋子和一個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後趕快接球,再扔,將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將所有棋子橫立起來,接球再扔,將所有棋子豎立起來……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輸。這是我見過的難度最大的一種游戲,但很有意思。
8、打乒乓那時排球太貴,足球沒風氣。不像乒乓只要有塊水泥台就可以玩,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乒乓球水平都不差。
9、踢毽子花樣繁多的腳上功夫。當然也可拿本書用手打,嘴裡還嚷「橋,外,別,背」什麼的動作指令。當年不知有多少課本葬身與該游戲下。想來應該是老師最痛恨的一種游戲吧;
10、撞拐子最具男子氣概的戰斗。曾經有一個膝蓋擺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與此。如果上天讓我再來一次,我會選擇從旁邊撞!
❾ 80後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哪些
1、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90年代。
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❿ 80後經典游戲大全有哪些
80後經典游戲街頭霸王、拳皇、俄羅斯方塊、炸彈人等。
街頭霸王
格鬥游戲的開山祖師!曾幾何時,白日(RYU)的宿命、紅美(KEN)的愛情故事,都是眾多玩家津津樂道的話題。曾經導致多少80年代生的人逃課,荒廢學業。也曾經一個銅板打通關的輝煌戰績!手掌上因為發太極球,旋風腿而被磨出厚繭。
炸彈人
主人公使用放置炸彈的方法來消滅敵人並尋找每局隱藏在牆里的暗門來過關。不同外形的敵人具有不同的屬性,需要使用不同的技巧來對付。當你有能力的時候,橫著或豎著放一大串炸彈一起華麗地爆炸,而自己也不幸被炸死的場景,很讓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