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自主游戲有哪些
1. 兒童游戲項目有哪些
游戲如下:
1、練習性游戲:一般出現在一歲半以前,是以娛樂為目的,這個時候寶寶的思維還處於感覺運動階段。也就是說此時寶寶所做的一些游戲,都是單純的在重復,獲得最初的游戲樂趣。像是推到積木、或者反復揉搓一團紙。
2、象徵性游戲:寶寶在一歲半以後,思維逐漸開始轉向具體形象,這個轉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巨大的飛躍。此時你會發現孩子開始進行一些「假裝」性質的游戲,比如假裝打電話,假裝吃飯等行為。
3、規則性游戲和結構性游戲:7歲以後,孩子開始出現運算型思維,游戲就開始向規則性和結構性轉變。這時候桌游、復雜的積木都會成為他們游戲的內容。
簡介:
游戲(英文: Game)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學習生存的第一步。它是一種基於物質需求滿足之上的,在一些特定時間、空間范圍內遵循某種特定規則的,追求精神世界需求滿足的社會行為方式。
但同時這種行為方式也是哺乳類動物或者靈長類動物所需的一種降壓減排的方式,不管是在出生幼年期,或者發育期,成熟期都會需要的一種行為方式。
2. 適合小朋友玩的游戲有哪些
一、躲貓貓游戲
躲迷藏的游戲我家孩子從小就玩。起初藏不全身子,接著是一呼名字就出來,再到總是藏一個地方,至現在3歲多怎麼騙也不出來,能悶不出聲的呆好久。游戲雖然簡單,但是見證了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
孩子3歲之後,動作幅度會比較大。父母最好雙方陪著孩子一起玩,玩時要告知孩子廚房和櫃子里不能藏。如果是只有一方陪伴,可以和孩子玩藏布偶的游戲,孩子也會比較喜歡。
這個游戲簡單有效,一般的孩子一被撓癢,就會哈哈大笑。特別適合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笑一笑,心情就會好不少。
我和孩爸每天都會寶寶做游戲,閑的時候游戲時間長,忙的時候就會短一點,但保證每天至少有半小時的游戲時間。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除了以時間長短計量,更要注重的是陪伴的品質和意義。如果父母白天上班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晚上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做游戲,游戲也會讓父母疲憊的心情得到釋放。
3. 兒童互動游戲有哪些
20個小孩子拓展小游戲
1、小孩子拓展小游戲【卷炮竹】
游戲規則:小孩子手拉手頭尾不相接隨著兒歌"卷爆竹"跟著帶頭的小孩子向里走成螺旋隊形。卷好後一名小孩子點炮竹,發出呲呲呲的聲音,帶頭小朋友跳起發出"砰"聲接著其他小孩子跳起發出"啪"聲,向後跳一步不動。游戲重復進行。
2、小孩子拓展小游戲【紅燈綠燈停】
游戲規則:大部分小孩子站在起始線後做好准備,一名小孩子在場地的另外一頭發號施令,游戲開始,小孩子開始走步,發號施令的小孩子背對小孩子念"紅燈綠燈停"念到停時轉身,此時走步的小孩子不能動,動的小孩子暫停一次游戲,游戲重復進行,直到發號施令的小孩子被走步的小孩子拍到。
3、小孩子拓展小游戲【貼人】
游戲規則:全體小孩子圍成兩圈(兩人一對)面向圓心站好,找出兩名小孩子追逐跑,跑的小孩子被追到之前可以貼到任意一組小孩子內圈的小孩子前面,後面的小孩子成為被追著,被追上的話,兩小孩子互換角色,游戲反復進行。
4、小孩子拓展小游戲【丟手絹】
游戲規則:小孩子圍成一個圓圈,一名小孩子一邊唱著歌一邊在小朋友們的後面跳,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小孩子就馬上把手絹放在一個小朋友的後面。如果這個小朋友發現我把手絹放在他後面時,他就要立刻拿起手絹來追我,小孩子呢就馬上跑,當跑到這個小朋友的位置前,我就蹲下。然後請沒追到我的小朋友來玩。如果被追到了,那麼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哦。
小孩子素質拓展小游戲丟手絹圖片
5、小孩子拓展小游戲【捉青蛙】
游戲規則:用粉筆畫一個正方形場地,部分小孩子站在方形內當做青蛙,另外一部分小孩子站在四邊外做捉蛙人。青蛙設法保護自己不被外面的人摸到,捉蛙人要阻止青蛙跑出去。
6、小孩子拓展小游戲【我是蘿卜】
游戲規則:參加者一人做追捉者,其餘人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跑動。游戲開始後,捉人者可任意追某一人。當被追者快被捉住時,可以立定雙手交叉搭在兩肩上說:"我是蘿卜",這樣追捉者就不能捉他。當蘿卜的人要等同伴來拍一下,表示救了他,這樣才可繼續跑動。捉人者捉到一人後,就與被捉者對換角色,被捉到的人當下一輪捉人者,游戲重新開始。
7、小孩子拓展小游戲【網小魚】
游戲規則:小孩子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小孩子做小魚,一部分小孩子做漁網,做漁網的小孩子圍成一個大圈,做魚兒的小孩子站在圓圈中間,游戲開始,全體小孩子念兒歌"魚兒魚兒游啊游,游到西來游到東,魚兒魚兒快快游,小心漁網網住你"兒歌念完,扮作小魚的小孩子找空隙鑽出來,四處跑開,圓圈上的小孩子做一個大渝網,盡量把魚兒網住,游戲重復進行,逃出的小魚做漁網。
8、小孩子拓展小游戲【跑火車】
游戲規則:教師用粉筆在操場上畫好火車圖,小孩子進行單腳、雙腳跳或直線曲線走。
9、小孩子拓展小游戲【小兔找山洞】
游戲規則:參加游戲的兒童,每兩人一組,手拉手,站在場地周圍扮"山洞",另外約 的兒童蹲在"山洞"里扮小兔,"小兔"比"山洞"多兩個,多出的"小兔"站在場地中央。游戲開始,"小兔"從"洞"中跳出,一起念兒歌:"小白兔,沒有洞,一二三,三二一,快快找個小山洞。"邊念邊按兒歌的節奏,四散地雙腳向前跳,念完最後一個"洞"字,"小兔"趕快跑去找"山洞",鑽進"洞"里蹲下。沒有找到"洞"的"小兔"與做"山洞"的兒童從排頭依次交換位置,游戲可反復進行。
10、小孩子拓展小游戲游戲【老鼠籠】
游戲規則:一半小孩子做老鼠籠,一半小孩子做老鼠,做籠子的小孩子大聲念兒歌,"老鼠"不停地從"籠子"里鑽進鑽出(從小孩子的手下面鑽進鑽出)。當兒歌念到最後的"抓住你"時,小老鼠要趕快鑽進"籠子",扮演"老鼠籠"的小朋友趕緊蹲下,沒有鑽出去的"小老鼠"就被抓住了。被抓住的小孩子,就去做老鼠籠,沒有被抓住的"小老鼠"繼續游戲。
11、小孩子拓展小游戲【綠燈跑跑】
游戲規則:小孩子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兩名小孩子在圈外,一個當作追的人,手裡拿著綠燈的小孩子當被追者,游戲開始後那綠燈的小孩子快要被追上時,為了保護自己可以將手上的綠燈給圈上的一名小孩子,這名小孩子拿著綠燈繼續跑,游戲反復進行,被追上時游戲轉換角色進行。
12、小
4. 適合幼兒的小游戲
適合3個月寶寶的游戲有哪些?這些有趣開發智力的小游戲別錯過
3個月的寶寶身體發育已經有很大進步,和麻麻的互動也越來越多,這時候的小人兒,睡眠、吃奶都有了一定的規律,醒著的時間也多了起來,利用這些時間,可以多和寶寶互動啦!
從這個月齡開始,互動游戲不再是單一的發育某種運動或感知覺,更多的是幾種感知覺或運動的結合,比如視覺和大動作發育的結合、觸覺和精細動作的結合。介紹的時候我也會從游戲的特點著手,和大家分享游戲對寶寶能力的具體開發。
大動作發育
1.幫助翻身
3個月的小寶貝背部力量有所發育,這個時期的小寶貝已經有側身的跡象(也有一小部分寶寶已經可以自主翻身),這時我們可以讓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練習翻身,如幫助他們側身、頭部移動,這有助於預防寶寶平頭的產生。當然,孩子感興趣時才能進行這些游戲。
具體做法:先用寶貝感興趣的玩具吸引寶寶玩,然後慢慢向側面移動玩具,寶寶順勢會有側身動作。
2.水盤
在新生兒的游戲稿中,鍛煉孩子的觸覺中我們看到過用一個平盤盛水,讓小寶貝踢的活動。(《小嬰兒怎麼玩?別錯過這些開發寶寶智力的小游戲》)
這里也可以拿來用,鍛煉腿部力量的同時還能發展感知力,水是溫溫的,一會兒會變成涼的。
3.滾動球
我們從出生就介紹過的趴(tummy time),每天幾分鍾,一天三四次,寶貝脖子和背部力量也得到了鍛煉,頭可以抬起,雙臂也能支撐上半身的重量。
3個左右的寶寶,趴著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互動游戲了。讓寶寶趴著,用彩色球吸引寶寶注意力,隨著球的移動,他們的頭和脖子也隨著轉動,視覺跟蹤力和背部力量發育同時得到了鍛煉。
躺著的時候讓寶寶捧著比較輕的球,練習抓球時的精細動作和雙手配合能力。
精細動作
3個月的寶貝,手和眼可以協調點了,看到的東西可以調動手去抓握,鍛煉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
1.彩虹海綿條
這個我家廚房洗餐具的時候用過,有很多種顏色,可以買來讓寶寶玩,剪成可抓握的寬度,直接抓,或者放到盛盤中放些溫水讓寶寶抓,鍛煉精細動作和觸覺感知力。
2.圍巾
這個是他們很喜歡的活動,容易抓握,在玩的時候我們還會和我們互動著拽著玩,寶寶的小手也可以感受到圍巾的質地。
3.絲帶
在健身架上綁上彩色絲帶,寶寶會自主抓握,還會隨著綵帶的移動而移動,是鍛煉視覺跟蹤和運動技能的不錯的游戲。
這個絲帶可以保存好,等寶寶會坐的時候還可以玩。
前庭系統發育
1.與寶寶共舞
寶寶情緒好的時候,打開他喜歡聽的歌曲,抱著寶寶共舞:輕柔有節奏地變換動作,配合音樂作出左右、上下、轉動等動作,如果跳舞的同時移動寶寶手臂,他們會更愉悅。
這個游戲能刺激寶寶前庭系統發育:前庭系統是所有感覺神經中最早發展的,在孩子腦功能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庭系統與視覺、聽覺、雙側統合、情緒中樞等很多神經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大一點的孩子上課時坐姿端正、不東倒西歪、注意力專注等,就是前庭、視覺、動覺系統的共同作用。
觸覺
1.觸摸書
觸摸書不僅有色彩豐富的畫面,還會隨畫面有模擬材質設計,比如小老虎,老虎身上會有一塊毛茸茸的材料,讓寶寶摸。
觸覺書不僅可以觸摸到形式多樣的感官體驗,小動物怎麼叫?什麼顏色?吃什麼食物?媽媽講解的時候,還對聽覺、視覺和語言發育有幫助。如果是雙語觸覺書,等孩子語言敏感期,還可以進行英語啟蒙。
味覺
1.玻璃瓶味覺體驗
3個月的寶貝已經可以把抓到的東西往嘴裡塞了,為了安全起見,可以把材料放到透明玻璃杯中讓寶寶觀察、聞聞,檸檬、桂皮、松樹枝等帶有氣味的都可以讓寶寶嘗試。
味道大的比如檸檬之類的可以在杯子上套上保鮮膜,扎幾個孔,讓寶寶體驗不同味覺帶來的感官刺激。
語言發育
1歲前是寶寶分辨語音的敏感時期,大腦此時會對聽到的語音因素進行分析和儲存,需要大量地傾聽各種不同性質的聲音,促進大腦聽神經的發育。
這個時候寶寶可以與媽媽互動,發出「啊、哦、咯」的聲音,媽媽經常與寶寶面對面的交流、用誇張的表情逗笑、撓癢癢肉、用簡單的詞,比如「哦」引導寶寶。寶接受的語言刺激越多,寶寶早說話的概率越大。
認知與社會性行為
1.鏡子游戲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游戲墊上擺個大鏡子,把寶寶放到鏡子旁,他們還不認識鏡子里的人是誰,但是會很感興趣,會對鏡像出來的表情、動作產生反應,沒准兒還會回饋更多的表情來互動。
註:一般9個月大寶寶,才開始認識自己。
2.捉迷藏(Peek-a-boo)
這個游戲是讓寶寶理解對象恆常性的,即使看不到物體了,物體還是存在的。理解這個概念是一個重要的認知里程碑。
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臉或用其他東西遮擋,問問寶寶媽媽在哪裡?之後可以換別的東西和寶貝玩,移開遮擋物,觀察寶寶的表情和狀態。
如果是愉悅的,可以繼續和寶寶玩,如果寶寶表情緊張或害怕,就再推遲一段時間再玩。
5. 如何開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
1、創設適宜的戶外自主游戲環境
我們要重視為幼兒創設良好積極的戶外游戲環境和科學地規劃戶外場地。幼兒園的沙水池、小樹林、小土坡、草地等,都應在科學規劃下物盡其用,使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大自然。結合幼兒園所在位置的實際基礎設施和環境,對幼兒園進行合理、科學的布置。
2、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開展游戲的前提是提供材料,缺少了材料是無法開展游戲的。材料的提供不僅要豐富還要滿足幼兒游戲的要求,適合幼兒游戲的特點。如:沙水區,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工具,如玩沙的工具:大小不同的鏟子、漏勺、各種各樣的模型、小推車、小動物玩具、鏟車、鉤機玩具等。
3、合理引導學前兒童開展討論活動
開展幼兒園戶外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加強自身與學前兒童之間的交流互動,或引導學前兒童互相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切實發揮其對於幼兒游戲的有效指導作用。在學前兒童進行戶外這種游戲活動的時候,教師引導他們暢談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體驗以及所遇到的困難和自己的解決措施。
4、教師的有效介入和指導
戶外活動中強調游戲的自主性,但自主並等於自由「放羊」式。教師是環境的提供者也游戲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觀察者。游戲中教師引導幼兒學會選擇,學會交流,學會使用材料,指導幼兒提高游戲的有效性、目的性,教師的指導是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關鍵因素。
5、時刻對學前兒童予以重點關注
在學前兒童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對於其所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予以合理的鼓勵,並且通過適當的設問等技巧,逐漸培養學前兒童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也可以與學前兒童共同參與到游戲中去,基於游戲情節,採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對學前兒童予以適當指導,確保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
6. 二,學前兒童家庭游戲活動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鏈接: https://pan..com/s/1_Wm9o3q8K9iIQj2jY9UN7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