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求生起搏器是什麼
㈠ 起搏器的核心是什麼
心臟起搏器是專門治療心律失常的醫療器件。
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臟病。嚴重的病人,心跳很慢,每分鍾不到50次。病人平日頭昏、乏力、心慌,常突然昏迷、抽搐,甚至心跳驟停。對於這類病人,既不能手術,葯物治療效果也不好,心臟起搏器就是這種病人的終生伴侶。
科學家們根據電流可以引起肌肉收縮的現象,製造出了心臟起搏器,它的大小如同一個火柴盒。醫生用手術的方法,把起搏器埋在病人的胸部或腰部的皮下組織內,將上面的心內膜電極引到心臟,就可以使病人的心臟正常跳動。目前,每年約有三四十萬人要安裝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就像一台小巧的發電機。它個頭小,結構復雜,技術性能高。它採用先進的集成電路工藝和鋰系列電池,外殼是化學性能穩定又不受人體排斥的稀有金屬鈦製成的,還有光滑無毒、對人體親和力好的電導管等配件。鋰電池在體內可以使用10年以上,甚至可成為終生電源。鈦的重量輕,密封性好,可保證電路不受腐蝕。震盪器是起搏器的核心,供心臟跳動的用電就由此發出。它以恆定不變的電流向電容器充電,當電壓升高到一定程度,晶體管構成的開關便接通,把電荷放掉,然後再繼續充電。如此周而復始,供心臟跳動用電。
心臟起搏器在不斷更新換代,已由過去的固定型向按需型和多功能型發展。
目前多採用按需型,它可以在心律失常時工作,心臟恢復正常跳動時,起搏器就停止輸電,這樣就可以大大節約能源。
現在,人們正研究帶有微電腦的、壽命更長的起搏器。這種起搏器能隨病人的情緒、體溫、血液循環等情況的變化而進行自動調節,使心臟跳動與自然起搏過程非常接近,這樣就可以增加心臟排血量,病人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參加勞動、工作、學習和劇烈的體育運動。
㈡ 什麼是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心動過緩的裝置,主要治療竇性心動過緩和傳導阻滯引起的心率慢和長間歇以及所引起的不適症狀。起搏器一般埋在胸部皮下,與起搏器連接的有一根或者兩根電極導線。電極導線經鎖骨下靜脈送入右心房腔和右心室腔,分別用低壓電(2.5V左右)刺激心臟搏動,從而治療心動過緩和傳導阻滯。
㈢ 心臟起搏器是什麼,心率低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於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
通過脈沖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沖
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
使心臟激動和收縮,
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
㈣ 吃雞為什麼能自救
刺激現在已經可以實現自救了,在最新的版本中已經推出了新的道具,心臟起搏器,在被擊倒後,只有你有拾取了該道具,就可以實施自救了,
㈤ 起搏器是什麼
起搏器是一類能夠通過釋放電刺激而控制心率的設備,這種設備被用於那些因自身心率過慢而可能出現心悸、黑朦等缺血症狀,甚至發生猝死的患者身上。
平時所說的起搏器主要包括兩類。一種是最常見的植入式永久起搏器,其具有一個微型主機安置在患者肩部的囊袋中,通過一條導線經血管置入心臟內部感知心率和心電信號,並在感知到心率過慢時釋放電刺激使心率加快。
永久起搏器的示意圖
另有一類體外起搏器可以通過體外臨時放置的電極控制心率,但是此類設備極少使用,僅被用於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緊急搶救中。
但也有一種起搏器融合了前兩者的特徵,即被應用於特殊場合的臨時起搏器,這種設備主機放置於體外,但是也是通過一條導線經血管控制心率。這種臨時起搏器通常被用於存在輕度心動過緩患者在進行某些有風險操作時的保護,以防止屆時出現嚴重心動過緩而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
㈥ 起搏器VSP是啥功能
起搏器的VSP即是「心室安全起搏」的意思,其主要為了防止心室線路感知其他電信號(如肌電信號、電磁信號等),從而抑制心室起搏信號發放造成心室停搏,以此保證患者安全。
目前在臨床應用中,幾乎所有的雙腔心臟起搏器均設有該功能。
㈦ 單槍起搏器是什麼意思
干媽是單腔起搏器!心臟病患者用的!
㈧ 起搏器的分類及適應症是什麼
人工心臟起搏器根據起搏性能而有所不同,適應症亦有區別。詳見如下: (1)非同步型起搏器(固定頻率型起搏器)。本型起搏器目前僅用作心室起搏,治療持久性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或作超速起搏,治療異位快速心律失常。 2)同步型起搏器。又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心室同步型起搏器:有兩種類型的調整方式:a 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 簡稱按需型起搏器)。b 心室觸發型待用起搏器(簡稱待用起搏器)。 ②心房同步型起搏器:最適於患房室傳導阻滯而竇房結功能良好的病人。 ③房室順序收縮型起搏器(又稱雙灶按需起搏器)。 ④其他:程序可控性起搏器、自適應起搏器。 此外,人工心臟起搏器根據起搏器攜帶方式,可分為三大類: (1)體外攜帶式起搏器(又稱經皮式起搏器)。 (2) 體內埋藏式起搏器。 (3)半埋藏式起搏器(亦稱感應式起搏器)。
㈨ 起搏器的作用是啥
心臟起搏器可以恢復正常的心率,從而使心泵功能更加有效。還可以緩解或減輕心律失常引起的相應症狀,包括頭暈、黑朦、暈厥、疲乏等。具有心臟再同步功能的三腔起搏器可以對某些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產生一定的療效。
㈩ 什麼是心臟起搏器
心臟病人的福音
——1932年心臟起搏器的發明1932年,美國心臟病專家海曼研製出了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搏器。他把這個重7.2千克的儀器稱為「人工心臟起搏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心臟是一個人的命脈所在,假如心臟出了問題就好比汽車的發動機出了毛病。所以,研製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搏器的美國心臟病專家海曼便理所當然地被載入了史冊。
一般說來,心臟是通過內在的有節奏的電脈沖系統來向身體各部位輸送血液的。電脈沖通過神經傳遍心臟;神經與心臟肌肉纖維相連,使其收縮。有兩根主要的神經通向負責泵送血液的心室。如果大腦缺乏血液供應達數分鍾之久,就會引起永久性損傷,有時甚至會引起死亡。心臟有一套備用的脈沖系統,在緊急時接過第一套脈沖系統的工作,但是它在每分鍾內產生的心跳次數只有必要的心跳次數的一半,不足以維持整個身體的活動。
英國外科醫生沃爾會什於1862年最先提出在心跳停止時使用感應電脈沖。10年後,法國醫生德布羅內進行了成功的實驗,他把一個電極安在心跳停止的病人的皮膚上,把另一個電極握在右手中,同時左手有節奏地輕壓病人的胸膛,使心肌收縮。
1932年,美國心臟病專家海曼研製出了臨床用的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搏器。他把這個重7.2千克的儀器稱為「人工心臟起搏器」。海曼的大型起搏器是從起搏器內引出一根導線,通到心臟的表面,或穿過一條靜脈通到右心室。這種起搏器曾救了很多人的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的技術發展,使起搏器得到很大改良,其體積縮小到可以安在病人的體內。
但起搏器不是人工心臟,也不能代替心臟輸送血液。它只能產生電脈沖。有的起搏器一直不停地產生電脈沖,有的起搏器只是在自然系統失靈後才產生電脈沖。發展到後來,起搏器成了一種很小的電子器件,為了便於更換,通常直接植於胸部的皮膚下。這種起博器有一個電池,還有一兩只能放大微弱電流的晶體管。電池可以用數年才更換。新型的心臟起搏器中有使用了核電池的,這種電池內有一個用放射性同位素鈈238做成的小球。小球發出的熱產生電流。這種電池的壽命可以長達十餘年。後來便發展到有了更好的人工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