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壘之夜和絕地求生哪個模仿
⑴ 堡壘之夜的模式和絕地求生的模式有什麼不同
《堡壘之夜》的模式和《絕地求生》的模式有三點不同,首先《堡壘之夜》的戰斗模式和《絕地求生》的戰斗模式不同,其次《堡壘之夜》的人物選擇模式和《絕地求生》的人物選擇模式,再次《堡壘之夜》的游戲操作模式和《絕地求生》的游戲操作模式不同。但是《堡壘之夜》的基本模式和《絕地求生》的基本游戲模式都是大逃殺的模式。《堡壘之夜》的受眾和《絕地求生》的受眾也是不同的,《堡壘之夜》的在歐美地區比較火爆,《絕地求生》在亞洲地區比較火爆。接下來,我來主要分析一下《堡壘之夜》的模式和《絕地求生》的模式都有哪些不同。
《堡壘之夜》的游戲操作模式是有帶自己的飛行器的,玩家不僅要熟悉陸地的操作,還得熟悉飛行狀態的操作。絕地求生》的游戲操作模式和平是我們常見的第一人稱射擊類游戲是一樣的。
⑵ 堡壘之夜和絕地求生大逃殺哪個好玩 詳細
堡壘之夜是卡通動畫風格,更有娛樂的感覺,各種模式也是,增添了很多色彩與樂趣,在美國已經是現象級的一款游戲了
而絕地求生是現代軍事顯示風格,喜歡大片的人可能更嗜好這種,硬核競技性更強,感覺更有認真打的感覺,也是因為這個特點所以它的電競事業非常興旺
絕地求生武器更豐富,因為它跟其它的FPS槍戰游戲一樣,本來就是以現代軍事為主題的,裡面都是現實里都存在的軍事武器(當然也有以現實中的為原型虛構的)
而堡壘之夜基本上全是虛構的東西,什麼黏液手雷,什麼跳舞手雷,還有移動堡壘發射台,簡直就是科幻片還是啥
具體樓主嗜好哪種口味就看你自己了
⑶ 堡壘之夜這款游戲是不是守望先鋒和吃雞的結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堡壘之夜》這個游戲,這個游戲是之前很火的一款游戲,玩法也非常的多。在這款游戲中自由度非常的高,且游戲道具也非常的奇特,讓很多玩家都對他有很大的興趣。不過很多人都覺得它與吃雞游戲很相似,比如《絕地求生》,但是它與《絕地求生》中的很多道具都不同,只是游戲風格有些相似而已。堡壘之夜這款游戲的玩法上比絕地求生復雜一些。很多人都說《堡壘之夜》是絕地求生和《守望先鋒》的結合版,在我看來,堡壘之夜這款游戲確實包含了這兩款游戲中的很多內容,比如守望先鋒抓牆技能,還有絕地求生中的跑毒規則等等。下面就讓我說一下具體原因吧。
一、有吃雞游戲的玩法《堡壘之夜》這款游戲中確實有很多吃雞類游戲的玩法,比如說跳傘、落地撿物資、淘汰其他人、跑毒等等。因為它與吃雞玩法相似,所以有很多人都說它也是一款吃雞類游戲。但是相比於絕地求生來說,有一些道具確實是非常特殊,所以在原來機游戲的基礎上有所改動。這就是這款游戲受歡迎的地方,畢竟吃雞游戲玩多了也是會煩的,玩游戲可以說是吃雞游戲中的創新版,所以這款游戲是值得一玩的。
各位看官,對於《堡壘之夜》這款游戲是不是《守望先鋒》和吃雞游戲的結合這一問題,有想法的小夥伴可以在下方評論哦。
⑷ 網易再做一款吃雞手游,玩家卻紛紛差評!游戲高玩的噩夢!
網易 游戲 在近年一直在手游領域非常活躍,不斷推出各種類型的 游戲 ,靠著數量成為國內第二的 游戲 公司。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在騰訊的強大勢力下,還能對抗的 游戲 公司。
最近網易公布了一款新的吃雞手游, 游戲 剛剛公布,便遭到了玩家的差評,最低的時候該 游戲 在知名的手游媒體上只有一星的評價。為何這款 游戲 被大量玩家差評呢?
原因一:模仿知名端游
這款 游戲 名叫 堡壘前線:破壞與創造 。許多玩家從名字上應該已經看出這款手游是模仿哪款知名端遊了。沒錯,這款手游便是模仿如今吃雞端游中最火的堡壘之夜。手游不但在畫風方面, 游戲 界面、操作玩法都和堡壘之夜有著極高的相似程度。
這和當初荒野行動面世的情況幾乎一樣。堡壘之夜目前在國內並沒有推出手游,網易或許便是看中了這個空檔期。
原因二: 游戲 高玩勸退
堡壘前線在操作玩法上基本和堡壘之夜相似,不但擁有刺激戰場手游一樣的射擊槍戰元素,還擁有創造玩法。玩家想成為一個 游戲 高手必須要熟悉兩者的操作,根據情況隨機應變。在堡壘之夜中,這種玩法完全將玩家的手速發揮到了極致,玩家必須熟練的利用各種創造的建築來給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最快的擊殺對方,取得勝利。
堡壘之夜也正是因為這個創造性的玩法在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將這種玩法移植到手機中,卻是一個不小的難度。手機的屏幕限制了按鍵不能超過一定數量,怎麼樣在有限的按鍵中保證流暢的玩法,成為堡壘前線能否成功的關鍵。目前來看這方面做得並不是很好,希望在以後的測試中能夠得到改進。
原因三:大逃殺機制的改變
游戲 雖然是模仿堡壘之夜的玩法,但是在 游戲 形式上還是有不小的創新,將玩家死亡後退出 游戲 ,變成了死亡後無限復活。玩家最後的勝利也並不是看誰能夠活到最後,而是看誰收集的 游戲 中勛章更多。這種玩法的改變,雖然可以讓玩家更好的體驗 游戲 ,卻也丟掉了大逃殺玩法最精髓的東西。
讓 游戲 最後獲勝的成就感降低了許多,這種玩法讓一部分喜歡大逃殺玩法的玩家不能接受。但是這種玩法還是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可以讓更多的玩家感受 游戲 的樂趣,不會因為技術原因變成一款跳傘 游戲 。
總結: 堡壘前線雖然是一款模仿 游戲 ,但是在還原度上還是非常高的,不但吸收了堡壘之夜的經典玩法,更是有自己的獨特創新,如果你是吃雞手游的愛好者,這款手游你一定不要錯過了。但對 游戲 高玩來說,手機的局限性讓 游戲 各種技巧都不能很好的發揮,加上 游戲 獲勝的成就感降低,可能就是高玩的噩夢了。
⑸ 堡壘之夜和吃雞哪個先出的
堡壘之夜和吃雞相比,吃雞是先出的。因為絕地求生是在2017年3月推出的,而堡壘之夜是在2017年7月推出的。
《絕地求生》是由韓國Krafton工作室開發的一款戰術競技型射擊類沙盒游戲。在該游戲中,玩家需要在游戲地圖上收集各種資源,並在不斷縮小的安全區域內對抗其他玩家,讓自己生存到最後。
《絕地求生》玩家注意事項。
玩家玩《絕地求生》時要注意,該游戲每張地圖都有不同的特點。由於游戲的機制,安全區與轟炸區是隨機的,無法人為干預。每局游戲飛機都會從島嶼不同的方向行駛,玩家可以自由的選擇跳傘地點。選擇在何處跳傘可是游戲極大的亮點,玩家可以選擇在資源豐富的軍事基地降落,在血雨腥風中殺出一條血路,也可以在人煙稀少,資源貧乏的野區處。
⑹ 吃雞火了:三款最成功的大逃殺有何差別
《絕地 求生 》的火爆帶動了 大逃殺 玩法在全游戲行業的蔓延,目前看來,最成功的大逃殺類游戲無非三款:《H1Z1》、《絕地求生》以及被指責為抄襲的《堡壘之夜》,這三款游戲各有千秋:《H1Z1》是老前輩,《絕地求生》集大成,而《堡壘之夜》則是後起之秀。
同樣是大逃殺游戲,拋開抄襲這個話題,單從體驗方面來說,這三款游戲有哪些差別呢?請看我們帶來的詳細介紹:
談到差別,我們就不得不首先講清楚三款游戲的相似之處,核心玩法上,三者都是讓100人(殺戮之王最高200人)在一個大地圖里進行 生存 游戲,玩家們都是從天空隨機降落到地圖的某個點,都需要收集武器、裝備和治療物品,游戲過程中的補給品掉落會在離玩家有一定距離的地方,都需要玩家尋找掩體保證自己存活更久。
Daybreak的《H1Z1:殺戮之王》
第一眼來看,《絕地求生》和該游戲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而且這款游戲的發布時間比Bluehole早的多。但在體驗上,兩款游戲差別實際上是比較明顯的。同時玩過兩款游戲的讀者可能會發現,《絕地求生》更像是《武裝突襲》分出來的一個模式做成了單獨游戲,它的軍事模擬感更真實,相比之下《H1Z1》更像是 動作 街機 射擊 游戲,而且後者最高可以200人進入一個大地圖。
另外《殺戮之王》對於載具依賴性更高,游戲節奏一直都會很緊張,你是沒有沒時間思考的。比起《絕地求生》,可能它的優化做的更好一些,動畫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平滑,游戲里的開車也是一種有趣的操作,而且資源獲取效率更高。
但它的問題在於,技術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尤其是伺服器,基本能夠上去完全靠運氣,雖然發布時間最早,但似乎Daybreak短期內仍解決不了上述問題。
Bluehole的《絕地求生》
隨著銷量突破1300萬套,《絕地求生》大有定義未來射擊游戲的架勢,據創意總監Playerunknown透露,該游戲靈感來自日本的書籍、電影《大逃殺》,該游戲是大逃殺游戲模組首次成為獨立版本,也是創意總監Brendan Greene參與大逃殺模組多年來的結果。
除了100人生存、收集武器戰斗之外,《絕地求生》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規則和操作都非常容易理解,這就解放了玩家們的射擊瞄準操作,只需要處理和規劃自己的行動,由於地圖非常大,所以如果善於隱藏,很多人可以在掩體里躲起來就能生存到中後期階段,相對而言該游戲給玩家留出了策略計劃的時間,節奏張弛有度。
載具方面,玩家們在《殺戮之王》里是無法精確控制車輛的,而在《絕地求生》當中,你可以決定自己的上下車時間,這一點我們沒法說孰優孰劣,因為在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可以產生很多搞笑滑稽的效果,而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對於玩家制定策略更有幫助。
無論是收入還是受歡迎度,《絕地求生》都是三款游戲里表現最好的,但這款游戲同時也是優化最差的,bug問題隨處可見,甚至社區里有很大一部分帖子都是在抱怨問題的。不過,隨著與騰訊開始談合作與代理事宜,Bluehole或許可以更快速的解決這些問題。
Epic Games的《堡壘之夜:大逃殺》
《堡壘之夜》是三款當中發布最晚的,於7月份登錄了PC、Mac、PS4和Xbox One四個平台,但並未進入Steam,所以在玩家潛力方面可能會更大一些。與以上兩款游戲比起來,《大逃殺》模式實際上加入了《堡壘之夜》的核心玩法,比如建造、稀有武器,而且該模式採用了卡通風格的美術。
可以說,《堡壘之夜》是一款生存建造游戲,只要玩家有資源,就可以在游戲里建造窩棚、瞭望塔甚至是樓梯,和其他兩個游戲只能依靠游戲內固定掩體不同的是,如果你降落在隱蔽物較少的地方,可以通過建造的方式為自己創造掩體,讓玩家有了更多選擇,如果玩家非常善於建造,就可以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比如你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山坡前,可以建造一個梯子爬上去,前提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被別人射殺。
雖然在游戲里獲得手槍和步槍很容易,但稀有武器卻很難找到,而且這些武器有更好的屬性,按照顏色劃分,橘色武器是最好的,其餘按品質高到低:藍色、綠色和白色。從開頭的宣傳片里我們可以看到,玩家們可以用火箭炮擊打高處的對手,所以,即便是敵人通過建造優勢占據了制高點,你也可以用稀有武器進行反擊。
另外一個不同點在於,《堡壘之夜:大逃殺》目前還未加入載具這個玩法,也不支持組團進行游戲,不誇張的說,Epic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探索大逃殺的細分品類。
最後需要說的是,抄襲這個話題在玩法方面爭執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和任何創業公司一樣,游戲想要一直處於領先優勢,就必須有自己的壁壘,而在現在信息發達的世界,無論是技術壁壘還是創意壁壘,一旦出現,那麼離被打破就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對於成功者而言,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盡快給自己的游戲進行更新,在原有玩法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玩法、創意和內容,只有與時俱進才能一直領先,比如暴雪通過不斷的資料片奠定了《魔獸世界》付費MMO之王的地位,而手游平台的Supercell則通過不斷的玩法創新打造了多個年收入破十億美元的游戲。
⑺ 跟和平精英一模一樣的游戲是什麼
跟和平精英相似的游戲有穿越火線,CSGO,逆戰,堡壘之夜,絕地求生等。
1、穿越火線
《穿越火線》游戲是由韓國SmileGate開發,由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代理運營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
游戲講述了全球兩大傭兵集團GlobalRisk和BlackList間的對決。游戲中有團隊模式、戰隊賽、爆破模式、幽靈模式等多種模式。引進了「缺人補充」形式的即時加入系統。
⑻ 堡壘之夜這個游戲的推出是為了和哪個游戲競爭
一、游戲機制相同,都是一款大逃殺類的游戲堡壘之夜這個游戲的推出是為了和《絕地求生》這個游戲進行競爭,基於相同的大逃殺游戲模式,堡壘之夜通過畫風、玩法的精細化區別,將絕地求生的玩家吸引過來,從而形成競爭。
為了區別絕地求生的單一的“吃雞模式”,堡壘之夜之所以吸引玩家,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它的建造系統,雖然核心機制與其他大逃殺類游戲一致,但整個游戲的節奏非常快,玩家需要依靠快速建造技能實現自我防禦,逃生和進攻。 故此創新模式對於習慣於絕地求生的大逃殺的玩家不得不說是很重要的創新吸引。
故相同的游戲機制下,堡壘之夜通過模式玩法、畫風的創新來與絕地求生進行市場的競爭。
⑼ 《絕地求生》和《堡壘之夜》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在「跳傘」,「吃雞」等名詞已經紅的發紫的時候,我才注意到《絕地求生》的存在。盡管對生存類游戲早有涉獵,但是未體驗之前我並不覺得這個游戲會與普通的MMORPG有太多區別。
大部分生存類游戲的設定是基於MMORPG的框架,加入食物、天氣、健康等因素對角色的影響,構建出的游戲世界。在生存類游戲中角色掌握的採集、建造、建築升級等技能是角色的基本技能。每局生命只有一次也是生存類游戲最有特色的一個設定,玩家在一局一次生命的游戲體驗過程可能很長,長達幾個月,也可能很短,只有幾分鍾。然而在這個設定中不管玩家在一局游戲中玩到何等高度,後期的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導致玩家之前努力全部付諸東流。這樣的極端設定高度還原了現實世界競爭的殘酷,從而獲得一批玩家的擁戴,但是也嚇跑了更多的玩家。
所以,針對目前還在火著的《絕地求生》和《堡壘之夜》兩款游戲,我在深度體驗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對比,希望它能有助於你選擇自己更喜歡的那款生存逃殺類游戲。
《絕地求生》篇:逃殺之逃
在我體驗了《絕地求生》之後,我得出一個結論,《絕地求生》並不是一款傳統意義的生存游戲。事實上《絕地求生》精簡了很多具有生存類特色的要素,它刪除了健康,建造及一系列養成類要素。這樣的精簡讓《絕地求生》變得更純粹,玩家只需要將精力集中在「逃」和「殺」上,就可以輕松的完成一場對局。玩家取得最終勝利也只不過花費30分鍾的游戲時間,所以不管玩家是否獲得最終的勝利,玩家都不要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成本在每把對局中。整個游戲體驗過程中游戲心態跟賭博類似,玩家總覺得自己可以取得最終勝利。即使沒有獲勝,再次嘗試的成本也很小,因此在很多主播在下播之前會有一個「再來億把」的梗,延長了很多直播時間。
總之,《絕地求生》簡化了傳統類的生存類游戲,提升了對抗性和策略性,讓玩家有一定思考後取得勝利。這種新的遊玩體驗,使《絕地求生》獲得了廣大玩家的青睞。現在《絕地求生》的正式版本已發布,我這篇體驗報告也就以正式版為准。
1:游戲UI:鼓勵冒險
從游戲UI頁面上看,在大廳頁面《絕地求生》的各個功能按鈕都是以簡單的文字描述的形式分布在屏幕的上下邊緣地帶,這樣給了角色更多的展示空間。一個昂首挺胸的角色展示在主頁面中,這也許是設計師在給玩家心理暗示,鼓勵玩家勇敢「吃雞」。
在游戲內也是如此,角色狀態,背包狀態,組隊狀態等HUD也是顯示在屏幕的上下邊緣地帶,這也同樣開拓了玩家的視野,這對一個FPS對抗游戲來說是一個很贊的設計理念。
2:游戲畫面:寫實風格
在短暫的匹配之後,准備中的玩家都會出現在《絕地求生》的超大地圖中。在《絕地求生》中的寫實風格的畫風高度還原了現實世界的場景。一個朋友在升級電腦後說,「原來「吃雞」的天空藍的這么純凈,感覺跟用筆記本玩起來不是一個游戲。」他這句話可以說是戳中了重點,即游戲畫面優良,優化差。同時,作為一個寫實畫風的《絕地求生》的特效並不花哨,高特效意味著高還原現實。在游戲場景的房間中搜刮裝備時,玩家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總結一下就是,《絕地求生》在同類型中畫面算得上精良,但是優化不好導致玩家對畫面褒貶不一。
3:游戲玩法:資源掠奪,以及看上去是運氣,實際上是技巧
在《絕地求生》中玩家需要在一局游戲中活得盡可能久,獲得第一名。因為《絕地求生》的物理引擎高度擬真,因此玩家在戰斗時需要考慮子彈下墜,掩體等因素,同時也需要考慮戰術上的撤退路線等問題。並且裝備精良不是在《絕地求生》中獲得勝利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如何「吃雞」的玩法上可以說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玩家都有不同的選擇。有人喜歡「蹲守」當一個LYB;有人喜歡「守橋」當一個車匪路霸。甚至有些玩家在玩《絕地求生》時,並不是以吃雞為主要目標的。譬如說有人喜歡「飈車」,把這個游戲當賽車游戲玩;甚至人喜歡搞行為藝術靠風騷走位去躲避別人子彈。
在操作方面《絕地求生》可以算作是易通難精的典範了,只要玩過射擊游戲的人,玩《絕地求生》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壓力。進入游戲後沒有又臭又長的新手引導,它的游戲互動提醒方式跟很多單機游戲一樣簡單明了。但是「吃雞」高端玩家們還掌握著更多游戲技巧,從槍械的開火模式切換到完美避開敵人進入安全區路線的選擇,都是需要一定的游戲經驗來支撐的。這些玩法和技巧加起來使得《絕地求生》的可玩性極高。這是這款游戲成為爆款的重要原因。
4:缺點:bug與外掛
雖然目前《絕地求生》已發布正式版,但是地圖上還是存在很多bug,我在游戲過程中曾經有兩次翻牆時被卡死的經歷。另外一點就是外掛泛濫,在steam的游戲評論里很多玩家給差評批評開發商對外掛打擊力度不夠。我自己在元旦遊玩時連續三把被非正常擊殺,通過死亡回放發現玩家通過作弊獲得擊殺。以玩家的角度來看,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當前這種外掛泛濫的狀態。希望開發商能夠在預防和打擊外掛上面有所突破。
《堡壘之夜》篇
在《絕地求生》獲得一定成功後,Epic games作為虛幻四的原廠迅速借鑒了《絕地求生》的玩法之後推出了《堡壘之夜》逃殺模式,後文將簡稱《堡壘之夜》。免費開玩成使得《堡壘之夜》先於《絕地求生》達成玩家注冊數2000萬的成就,目前《堡壘之夜》玩家注冊數量已突破4000萬。日前,《堡壘之夜》已開放了國服測試版,我目前的體驗也是來源於中文版。
1:游戲UI:更娛樂化
《堡壘之夜》的大廳UI相對來說設計感更強一些,功能按鈕分布在大廳頁面的各個角落,整體效果很統一,並不突兀,也算是比較優秀。另外《堡壘之夜》中可以直接使用V幣購買時裝,裝備頁面,人物動作等,這些功能的加入使得《堡壘之夜》的UI 觀賞性更高。
游戲內的HUD中,功能或者提示按鈕也基本都在屏幕的邊緣區域。各種技能按鈕的卡通化,還有絢麗的配色,使得游戲《堡壘之夜》看起來更像是一款傳統的MMORPG游戲。
2:游戲畫面:美漫風格,特效誇張
《堡壘之夜》整體上是美漫風格畫風,這點與《守望先鋒》類似。同樣《堡壘之夜》的畫面十分精良不輸《守望先鋒》。同時作為虛幻引擎的原廠的樣本游戲,《堡壘之夜》游戲優化得很好,即使非常低的畫質下也沒有出現鋸齒,畫面撕裂等情況。在卡通風格的游戲中運用誇張的特效也是這個游戲的特色。總體而言,《堡壘之夜》畫面精良,非常適合喜歡動漫風格的玩家遊玩。
3:游戲玩法: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個建造游戲
《堡壘之夜》核心游戲機制跟《絕地求生》一樣,玩家可以生存的安全區不斷被壓縮,玩家會在移動到安全區的過程中發生沖突。《堡壘之夜》的安全區刷新頻率更高,游戲節奏更快。《堡壘之夜》需要依靠快速建造技能實現防禦,逃生,進攻等作戰計劃是該游戲的核心玩法。需要注意的是《堡壘之夜》的建造是跟傳統生存類建造有區別的。《堡壘之夜》的建造技能生效更快,可以瞬間釋放完畢,並在幾秒內完成建造。但是,由於獲取建築材料耗費時間比較長,因此可以看作是設計者變相鼓勵通過戰斗獲取材料。這也是變相加強了《堡壘之夜》的對抗性。
《堡壘之夜》的核心技巧在於建造。玩家需要通過建造來跨越地形,製造掩體,製作陷阱,搭建進攻雲梯等。因為地形,敵人數量等因素,玩家需要建造不同的建築,而且這些被建造的建築可以被破壞,這樣的戰斗過程中變數較多。因此《堡壘之夜》的重玩性也比較高。在漫畫風格的畫風下,物理系統設定不符合現實也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堡壘之夜》的彈道和人物跳躍時似乎不在一個維度,但這也只是游戲設定問題,習慣之後,應該也會很有趣。
《堡壘之夜》雖然還處於搶先體驗階段,開發者就已經構建了完整商業體系。開發者為玩家提供了大量可自定義替換裝飾類道具。在這個商業化體系下開發商可以俘獲大量的「飾品玩家」。「飾品玩家」可以通過玩游戲或現金充值獲得V幣,再通過V幣購買這些不影響平衡性的道具。還有勇士令狀的推出,也給玩家提供了更多消費選擇。目前電競屆單次獎金最高的比賽是Dota2 TI系列賽事。在第七屆TI系列賽事中V社拿出勇士令狀銷售額的25%放入獎金池,這樣的商業措施將第7屆TI的獎金池擴充至2478萬美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購買勇士令狀的玩家需要通過達成游戲內提供的任務才能獲得相應的獎勵,在刺激玩家消費的同時也鼓勵了玩家玩游戲的熱情,可謂是一舉兩得。反觀《絕地求生》只有一個開箱子的鑰匙,獲得服裝的隨機性太大,打消了很多人消費的積極性。
4:缺點:因玩家而異
即使《堡壘之夜》還處於搶先體驗階段,它也已經足夠完美,在我不是相對不是很長的試玩過程中,基本沒有發現什麼缺點。參考其他玩家意見,有些玩家認為在《堡壘之夜》中玩家在混戰中需要不停的建造才能獲得優勢,因此《堡壘之夜》的戰斗不像《絕地求生》那樣乾脆利落。還有就是武器的彈道隨機性比較大,這也是很多人都喜歡在近身後再使用霰彈槍近戰的原因。
總結
總結下來,《絕地求生》和《堡壘之夜》都算是比較優秀的逃殺類型的游戲。《絕地求生》更注重「逃」,大部分玩家在前期會選擇盡量避免戰斗,來保證勝利。《堡壘之夜》更注重「殺」,由於游戲機制,玩家通過擊殺可以快速獲取資源及裝備,來保證在決賽圈可以建起「堡壘」,取得勝利。《絕地求生》的電競潛力更大,《堡壘之夜》對休閑玩家很友好。至於哪個更好,可以說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2018
⑽ 堡壘之夜作為新興的吃雞游戲,你覺得它在絕地求生的基礎上,有何超越
堡壘之夜是款沙盒式玩法的生存類游戲,主要是可以進行「建築」方面的操作。為防止怪物在玩家的城下,及城內作惡,玩家必須熟練掌握游戲內的建築技巧;從世界各地搜集更多優質建材;不停優化自己的堡壘。玩家有非常多選項可以用來更改他們的建築物,加設門道、防護欄、狙擊台等等。而「Husk」類似於「喪屍」,以數量因素來拖垮玩家的建築物。
游戲趣味和挫敗感
雖然堡壘之夜和絕地求生都同屬於大逃殺FPS游戲,但是堡壘之夜開創了獨特的建造模式,這給了游戲很大的發揮空間,可玩性更強,相比起堡壘之夜,絕地求生太過於單調。此外堡壘之夜的舞蹈動作,各式皮膚也比絕地求生要豐富一點躍,伐樹、建造加上各種有趣道具和每周任務,游戲趣味性更強。
外掛問題
眾所周知,外掛一直是絕地求生的最大敵人,此前的亞服更是被玩家形容為諸神之戰。雖然在官方的竭力改善下已經好了很多,但是相比起較為純凈的堡壘之夜來說,還是一大問題。
游戲節奏
絕地求生節奏比較慢,而官方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自從官方上次修改毒圈來看就是想給游戲提速,然而最後由於效果不佳只能回調,現在絕地求生推出4x4地圖也是為了加快節奏。
運氣因素
眾所周知,天命圈對於絕地求生玩家的優勢可謂是異常巨大,而在每局比賽都能保持穩定發揮的戰隊也是少之又少。然而堡壘之夜卻除去了很多運氣元素,地形和天命圈不再是絕對的優勢。
觀賞性
一款游戲賽事化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游戲發展,但絕地求的觀賞性卻飽受詬病,觀賞性較差。堡壘之夜盡管也屬於FPS游戲,但他的建造系統巧妙的將玩家對於整局比賽的關注度引到了局部的花式對抗上,可謂是一大突破。
配置問題
相較於絕地求生,堡壘之夜的配置要求要低很多,游戲優化方面也更好一點。這自然也成為了平民玩家的首選。
國服問題
一個游戲的推廣和宣傳是有黃金期的,而絕地求生國服遲遲無法上線,也讓它漸漸錯失了發展的大好時機。
絕地求生和堡壘之夜依舊是大逃殺題材乃至FPS游戲的領頭羊。由於游戲風格和畫面風格的差異,也會吸引著對各自模式特定感興趣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