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魔獸世界 » 魔獸電影票房為什麼這么低

魔獸電影票房為什麼這么低

發布時間: 2022-06-17 22:32:23

❶ 魔獸票房為什麼在中國那麼火而在國外票房慘淡

第一,《魔獸世界》在中國有著特殊地位。
中國的端游時代可以說因為《魔獸世界》而發生了重大變革,在《魔獸世界》誕生之前,端游領域雖然不乏佳作,但是缺少像《魔獸世界》這樣有高度代入感和沉浸感的游戲,也缺少像《魔獸世界》這樣一個細節設定到變態的網游世界,要說清楚這個世界的來龍去脈,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游戲中有太多值得玩家去發掘和探索的東西了,至今很多人都懷念《魔獸世界》60年代也是這個道理。
即便是在歐美端游領域,這么多年來也只有一個《魔獸世界》成為了王者般的存在,此外和歐美玩家經歷了使命召喚系列和GTA系列乃至於光環系列等主機游戲洗禮不同的是,中國因為缺乏正版的緣故所以這些游戲在中國影響力非常有限,遠不如《魔獸世界》在中國玩家心目中的地位崇高,對於很多中國玩家而言,《魔獸世界》就是游戲領域的NO1。
第二,《魔獸世界》在國內的營銷和推廣以及宣發都達到了鋪天蓋地之勢。
《魔獸》是萬達集團全盤收購傳奇影業後的第一場大仗,不僅背負只許勝不許敗的榮譽使命,更是驗證中國資本與好萊塢頂尖IP結合後利益得以最大化的絕好時機,為《魔獸》提供雄厚資本的,除了發行方環球影業,更醒目的是雄心勃勃、強勢介入好萊塢運作以換取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一干中國影業大佬:由萬達掌管的傳奇影業,騰訊影業,中影集團,華誼兄弟,太合娛樂。這讓《魔獸》從投資啟動起,就帶著「中國製造」的特殊身份,也因此享有在內地市場的特殊待遇:萬達院線傾力給予排片優惠,使得首映日的排片率高達令人咋舌的65%;騰訊影業負責線上營銷和粉絲運營,充分利用網游資源舉辦各種活動取悅玩家,掀起懷舊熱潮;其他諸如早自去年12月就啟動的《魔獸》主題展,由萬達旗下電影網站大力促銷的《魔獸》衍生品等等,線上線下全方位鎖定影片的最大消費群,不斷製造聲勢保持他們的關注度,並借著各媒體平台的推波助瀾擴散到普通觀眾群,這種分工明確,互享優勢資源的頂級營銷合作,是其他純粹由好萊塢製片方主導的大片難以企及的,也的確收到了上佳效果。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是,老玩家的情懷成就了這次票房奇跡。魔獸在WLK時代公布最高活躍人數都超過了500W,積累到現在在中國有很大的玩家,現在在或曾靜玩過。並且是魔獸世界出的第一部電影。
雖然電影在國內上映之前國外不斷有影評給出惡評和低分,並且國內一些苛刻的玩家也指出了電影的諸多不足之處,此外還有人指出《魔獸》只是講述了整個魔獸系列的起源,劇情和《魔獸世界》關聯不大,另外也有人指出暴雪對這部電影不是很滿意,並且暴雪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准備收回版權自己拍攝後面的電影。
和歐美觀眾苛刻的態度不同的是,國內那些老玩家根本就不在意這些負面評價,對於他們而言《魔獸世界》就是青春的回憶,他們經歷過那個年代,現在大多事業有成,所以願意支持這部電影,他們只要看到暴風城出現在大銀幕上就滿足了,他們只要看到獸人和古爾丹以及安東尼達斯等他們熟悉的人物就夠了,哪怕劇情並不是那麼好,他們也並不在乎,這種積蓄了多年的情感的釋放正是這次《魔獸》電影票房破13億的關鍵。

❷ 魔獸電影為什麼拍不好

這都多少年了 還問這個有意義么???
說簡單點 劇情垃圾 沒拍到重點或者說精彩的故事 說實話就算玩過魔獸的 在電影剛出的當時 也不是很喜歡當時的劇情 當時2016年 你居然不拍冰封王座 去拍所謂的前傳 誰會去看啊 也就騙騙魔獸粉絲的錢 而且事實也是這樣 中國票房最高 但是世界票房慘淡 原因太簡單了 中國玩魔獸的最多
你電影畢竟不一定是粉絲才會去看
沒玩過魔獸的也會去看的 吸引不到這類人還是沒意義
魔獸雖然在游戲界算nb游戲 算排名前幾的 可是你放到整個娛樂界呢 不能說p都不如 但是只能說相去甚遠 說簡單的點吧 你說知道廣場舞歌曲的人多 還是知道魔獸世界的人多 ?你wb或者貼吧上 熱搜有魔獸?

❸ 魔獸世界電影 北美票房為什麼不好

國內看的是情懷,觀賞點更加傾向於游戲出發;
國外是從電影角度,這部因為某些刪減緣故,所以從純電影角度來看,梗是看不懂的,光看錶面也無太多劇情可言。

加上國內還有假期緣故,很多媒體炒作,所以即使很多人看不懂都去捧場。
勿噴,我也是游戲粉,但這部戲在國內有時候討論都容易墜入不允許批評只准說好的地步。

反正有改善的空間,也期望第二部能更上一層樓。

❹ 同樣是游戲改編的電影,為什麼《神秘海域》的票房不如《魔獸》

在我看來,《神秘海域》的票房之所以不如《魔獸》,一方面是因為《魔獸》這個IP的影響力更大,玩家基數也更高,另一方面是因為《神秘海域》在底蘊方面不如《魔獸》。

綜上所述,《神秘海域》票房之所以不如《魔獸》,主要是因為影響力和底蘊兩方面的原因。

❺ 為什麼電影《魔獸》票房在中國大賣,而在北美票房慘淡

很明顯,中國粉絲太多,美國人對任何一款游戲不會傾注這么多感情,人家玩的游戲太多了,況且魔獸電影質量確實不咋地,在美國成熟商業化模式下,電影質量也太重要了

❻ 《魔獸》這樣的電影為什麼後繼乏力

今天跟大家談談《魔獸》這樣的商業大片,包括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的各種商業大片的續集啊,或者在新聞上噱頭很大的電影,在進入市場之後為什麼票房和口碑都不盡人意。拿《魔獸》來舉例子呢,因為比較典型。這個片玩家等了整整十年,中間幾經波折,上映前媒體大炒特炒。號稱全球上億魔獸玩家一人一張電影票就能創造票房奇跡的電影,沒想到在中國市場頭幾天因為排片效果還可以,但是沒過一周後繼乏力,票房止步10億向上區間。其實這裡面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跟大家討論一下。
首先中國現在的院線環境是一個排片為王的環境,商業片都是親兒子。院線經理以收益為導向,很多感覺上沒有什麼票房的片就會不排片或者在很差的時間段排片,之前沸沸揚揚的《百鳥朝鳳》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國內還沒有藝術院線,甚至有些不排片的也不是文藝片,反正就是小眾不排,缺少商業性不排。《魔獸》在國內的道路已經算很平坦了,端午小長假開門,沒有明顯的競爭對手,院線排片在60%以上。可惜還是只打了頭炮,兩周過後《驚天魔盜團2》、《獨立日:卷土重來》、《三人行》等影片的上映基本上終結了魔獸的勢頭。其實十幾個億的票房在現在不算佳績,去年很多上這個票房的電影像《煎餅俠》、《夏洛特煩惱》雖然有暑期檔的保護,但是噱頭和宣傳跟魔獸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魔獸現在這個票房不算特別高的。而且北美市場的滑鐵盧,證明這個片本質上還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可以來看看這個片的問題在哪裡。
個人作為一個資深魔獸玩家和業余影評人,覺得魔獸這個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電影的獨立性。首先解釋一下這個獨立性,意思是在創作電影時,無論它是否來源於新聞事件、暢銷小說還是經典漫畫等等擁有龐大群眾基礎的原著和原形,在電影的創作上,你要把它面向零基礎的觀眾考慮,你才能保證這部影片的生命力。其實我們見到的很多商業大作的續集,往往都敗在沒有獨立性的劇情故事上。誠然,續集電影能吸引很多老觀眾,但是對新觀眾來說觀影壓力太大,需要了解太多之前的內容才能看懂續集真正表達的東西,否則只能看過算過留不下太深的印象。一般這樣的觀眾,不太可能再推薦自己的朋友去刷這種續集片,所以很多商業大作也跟《魔獸》一樣,頭一周票房還可以,後面沒有持續性。其實續集電影並非都是這樣敗筆的,IMDB排名前十的有好幾部是續集,並且有商業大作,比如大家鍾愛的《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就是很好的例子。劇情延續了蝙蝠俠系列的故事,但是獨立性很強。三個人物三條線各有意味,讓我們看到了神一樣的小丑和反英雄人物雙面人。影片獨立性的魅力在於,我在完全不知道影片背景的情況下,單獨看這部影片,能看懂並且覺得有意思,這個是大家回家後會向朋友推薦電影的基礎。大部分電影票房的持續性,都是靠吸引新觀眾和老觀眾看了還想看二刷電影來的,所以電影的獨立性很重要。
回到《魔獸》上,我仔細看了《魔獸》的創作團隊,發現了個大問題,這個問題直接影響了《魔獸》電影的獨立性,那就是主創團隊清一色魔獸玩家或者是相關人員(吳彥祖老婆是魔獸玩家)。女主不是魔獸玩家,但是她也對人物進行了了解,這是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那麼從導演和編劇的角度來說,也確實應該是魔獸玩家,才能表達這個題材獨特的世界觀和情懷。那這個時候我覺得這個片最需要的是來一個完全不懂魔獸的監制一類的職務,至少在影片的創作上有話語權的人物,來提醒主創團隊考慮一下非魔獸玩家觀影的感受。
主創團隊都是魔獸玩家有什麼壞處?他們心裡對影片的設定其實有標簽了,但是他們自己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廣大觀眾不會有這種標簽的。資深玩家往獸人大軍中瞄一眼就能看到地獄咆哮了,因為他背上那把戰斧「血吼」實在太耀眼。資深玩家看到那把大錘子就熱血沸騰,那個人可是奧格瑞姆·毀滅之錘。可是這種標簽在非魔獸觀眾中並沒有種下,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個禿頭紅皮膚腦後有反骨的傻大個獸人在不停的反水,最後也不知道他心裡是正是邪。
其實標簽化處理對影片的幫助是很大的,可以讓觀眾瞬間帶入到角色中去。舉個例子《煎餅俠》當中嶽雲鵬的橋段,按小嶽嶽這個體型沒有人會把他跟功夫牽扯到一起的。但是他一上來擺了個POSE,然後說我是河南人,大家立馬就聯想到嵩山少林寺,就沒覺得那麼不搭了。這就是很好的標簽化處理,觀眾不需要重新去建立角色,可以直接代入角色走進接下來
但是很明顯《魔獸》里的標簽化給的就很有問題,比如麥迪文這個人物。這個人物在廣大魔獸玩家心裡的地位就不要說了,影片也給了標簽「守護者」。這里就是我要講的主創團隊的心理誤區了,魔獸玩家知道「守護者」意味著什麼,但是其他觀眾明顯感覺不到這個東西的神聖。我們在熒幕前看到的麥迪文只是一個迷失自我的自大法師,被邪能腐化變成了一張樹精臉。其實有意思的故事很多,影片卻偏偏不講。要是大家知道麥迪文他老媽是一個活了一千多歲的最強女法師,擊敗了設定中最強的敵方大BOSS薩格拉斯,為了後繼有人一夜情產下這個兒子,光他出生之前這點事就會讓觀眾有印象的多。
然後影片第二個問題就是人物太多,整個影片給人的感覺就是純給續集做鋪墊。每個人物有不同的人物前史,不同的性格特徵,讓觀眾一個個去摸索其實很困難的。人物太多的原因一方面是《魔獸》的世界觀確實很大,真只講某個方面太過於片面。但是這不是借口,創作者應該學會去說這種故事。所有另一方面來說就是創作者野心太大,一下子想把很多東西都拋出來。其實故事完全可以再講小一點,再簡單一點,這樣才能讓廣大觀眾都能接受這種鋪墊。好例子不是沒有啊,大家可以看看《阿甘正傳》。《阿甘正傳》的格局其實不小,美國近三十年歷史的縮影,很多文化元素包含在裡面,摸透其實需要一定的功底的。但是這個片為什麼大家喜歡,我相信不是大家看懂了背後的那些「3K黨」、「貓王」、「嬉皮士」這些東西,而是看懂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白了就是一個傻小子逆襲成功的故事,很勵志很通俗易懂。
但是你說這部《魔獸》到底講了什麼?說出來我怕各位觀眾有點受不了。這部《魔獸》就只是為了一些偉大的人物在續集的出場做了一些鋪墊。其中最偉大的人物就是大家再影片最後看到飄在河裡的那個搖籃中的獸人小朋友。這個小朋友長大後會成為這個大陸上最偉大的和平主義使者,有史以來最強的薩滿與戰士的結合體,第一個精通人類文化的獸人酋長。他的人類名字叫「薩爾」,意思是奴隸,是撿到他的人類取的。影片里提到了他的獸人原名「古伊爾」,嚇得很多半吊子魔獸玩家開始懷疑是不是字幕打錯了。
最後講一下故事上的獨立性,影片挑的橋段太普通太難讓人印象深刻了。哈利波特那個系列就很明顯,比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你光看這個標題就知道這個單集的故事核心在哪裡,有一個明顯的線索。《魔獸》這集的線索其實應該是「黑暗之門」,這裡面有很多東西可講,但是影片沒說,其他亂七八糟的倒是說了不少。圍繞著黑暗之門的爭奪,建立一個正反雙方,故事簡單點人物少點,口碑也不會是現在這樣了。
影片良好的口碑大多不來自於觀眾真實感受到的電影的魅力,而是對這個題材的喜愛和情懷。作為一個魔獸玩家,看到哪些夢想中的世界呈現在眼前確實很感動。但是感動沒有用,缺乏生命力。我在電影院電梯里碰到一個小姑娘跟她媽媽講,說同學跟我說《魔獸》很好看。我說,你的男同學告訴你的吧?小姑娘傻了一下,但是事實就是那麼殘酷,你帶著你媽媽看未必有你那個男同學看著那麼燃。
老魔獸玩家有很多津津樂道的故事可以聊,像什麼「地獄咆哮終結毀滅者瑪諾洛斯」,最後地獄咆哮躺在薩爾的懷里奄奄一息;什麼「哈加爾山數萬個小精靈爆死阿克蒙德」,最後一個鏡頭給到自我修復的世界之樹,講幾句文藝的旁白。其實魔獸的游戲動畫就很有參考價值,完全可以在電影中引用的。不過我猜這些故事會在續集里出現的,反正大家盡請期待吧。

❼ 電影魔獸2016北美票房為什麼這么差

除去情懷的支撐,此片在國外的風評大都很一般,評分並不高。
也就是說,片子本身的素質相比起標準的爆米花娛樂大片,不怎麼樣,全靠情懷賺錢。

❽ 我聽說魔獸電影票房慘淡,是因為拍的不好嗎

單純從電影的角度來講,很不好,無論是故事描述還是鏡頭剪切都爛的一塌糊塗,拿最後決戰的場面來說吧,居然跟農村械鬥一個鳥樣,這怎麼忍?
cg方面,獸人很不錯,其他的就仁者見仁了。
如果這部片換個名字,肯定不止會賠千萬這么簡單了,直接撲街都不是開玩笑。
順帶一提,即便是國人獨有的魔獸情懷也沒救了這部爛片......

❾ 為什麼魔獸電影會在美國撲街而在中國大賣

北美電影票房慘淡 《魔獸》為啥在中國大賣
根據游戲改編的《魔獸》電影先後在中國、美國這兩個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上映後,口碑與票房產生了巨大差異:中國上映四天票房逼近10億人民幣(目前累計票房已超11億),粉絲的激情刷爆朋友圈;而在北美,《魔獸》不僅媒體評價低,上映首周末僅取得2436萬美元票房,摺合人民幣1.6億元。美媒納悶的是:「怎麼在中國賣得這么好?」
《魔獸》游戲風靡
粉絲看電影狂歡
很多中國《魔獸》迷紛紛表示:去看的不是電影,而是自己的青春。看《魔獸》已成為中國魔獸粉絲們的集體狂歡,這股熱潮與去年《星戰7》在歐美引發的狂潮是一回事,都是因為情懷。
但為何《魔獸》在北美就沒能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呢?這主要與文化背景有關。在《魔獸》游戲推出的時候,中國游戲迷們並沒有太多其他同等水平的游戲可選擇。《魔獸》游戲在2010年前在美國銷售還算火,但後來更新換代的線上游戲層出不窮。可以說,在很多美國人眼中,《魔獸》電影姍姍來遲,早已過氣。有數據顯示,2011年起,中國玩這款游戲的人數遠超北美。
檔期沒對手
來點營銷就哄搶
很多美國觀眾提起游戲改編電影,都會有「爛片」的預判。無論是《超級瑪麗》《古墓麗影》還是《生化危機》,大部分都口碑不佳。大部分北美影評人都不玩游戲,在他們看來,游戲改編的電影還不如漫畫改編電影有意思。
中國的電影市場在最近幾年才突然蓬勃發展起來,大部分觀眾還處於「起鬨」看電影狀態。因此當一部電影營銷手段激烈、朋友間談論多時就最容易火爆。另一方面,在北美影院里,《魔獸》與《招魂2》和《驚天魔盜團2》同期上映,還要與前一周上映的其他大片搶票房。在中國端午節檔期,幾乎不存在與《魔獸》觀眾群重合的有力競爭者。
金主賣力宣傳
保證高排片率
《魔獸》的投資者中包括多家中國公司,從製作、引進、排片到營銷都有中國大公司的支持。比如其製作公司傳奇影業不久前以35億美元被萬達集團收購。多家影院在黃金時段幾乎排滿了《魔獸》,其全國排片率一度高達80%,觀眾根本別無它選。
很多中國網友都曾表示不相信媒體、影評人和外國人的看法,但其實大家就算沒有受媒體影響,依然在受身邊人的影響。因此社交網路營銷還是很奏效的。打開朋友圈都是《魔獸》的討論,很難不讓人對它產生興趣。然而,《魔獸》在美國人的社交平台上遠沒有產生這樣的效應。

❿ 魔獸票房為什麼在中國那麼火而在國外票房慘淡 求專業詳細回答(暴雪情懷)

1、電子游戲改編電影在北美幾乎沒有贏過。

2、在中國票房好並不是因為片子拍得有多好,而是情懷。

3、《魔獸》檔期不適,前後大片夾擊。

在中國《魔獸》票房如此之火爆,我們必須承認,並不是因為片子拍得有多好,而是情懷。很多魔獸玩家,把這部電影當做自己青春的記憶,去電影院看得也不僅僅是電影,而是青春。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好多爛得不行的青春片也一樣大賣的同樣原因。大家會去電影院緬懷自己的青春。

之所以《魔獸》可以成為中國玩家的青春,首先因為這款游戲確實非常優秀,大家都愛玩;其次國內的其他游戲都太差。所以大家只對《魔獸》情有獨鍾。再加上《魔獸》電影上映時,在中國同檔期上映的電影里,無競爭對手。因此《魔獸》電影的票房在中國火爆是必然的。

但是我們也可以從數據看到,《魔獸》的票房經過了第一輪的空前火爆之後,這兩天也開始逐漸疲軟,這就是第一批狂熱粉絲狂歡過之後,後續無法吸引大眾觀眾所以導致的必然結果。

而我們不禁要問,難道美國人就不會緬懷自己的青春了嗎?事實上美國的娛樂產業是多元化的,大家選擇的可能性繁多。無論游戲還是電影。

《魔獸》這款游戲是款好游戲,在美國受眾也很大,但是這些受眾,在玩《魔獸》的時候也會去玩類似於《戰神》、《刺客信條》、《神秘海域》這類的游戲(當然這些游戲中國也可以玩到,但在這些游戲都屬於家用機游戲,中國對家用游戲機的禁令直到2014年才解除,所以造成在中國並沒有養成家用機游戲的傳統,因此這些游戲無法成為中國的主流)。

他們對好的游戲選擇性很多,所以就不會在自己的青春時期只對一款游戲鍾愛。由於「精力被分散了」所以《魔獸》對於他們來說,無法成為青春的情懷。

同時美國娛樂產業的多元化在電影上也同樣適用,這也就是造成《魔獸》電影北美票房慘淡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從檔期上來看,光是跟《魔獸》北美同一天上映的電影,就有被稱之為年度最佳恐怖大作的《招魂2》以及影迷期待度很高的《驚天魔盜團2》。

再加上,提前兩周上映的《X戰警:天啟》和《忍者神龜2》,還有馬上就要上映的《海底總動員2》和《獨立日2》,都屬於《魔獸》電影檔期的勁敵。觀眾選擇多樣化之後,也就不會出現扎堆看《魔獸》的現象了。這也是《魔獸》電影在北美票房慘淡的關鍵因素。

而我們反觀中國市場,魔獸同檔期的電影也只有《X戰警:天啟》和本周即將上映的《海底總動員2》,競爭壓力一下輕了好多。雖然《驚天魔盜團2》、《獨立日2》以及《忍者神龜2》也會在中國上映,但前兩部要等到本月24號、最後一部要到7月才會上映。這個檔期對《魔獸》已經無法照成威脅。

拓展資料

幕後花絮

2009年暴雪娛樂找到傳奇影業作為製片方,後因暴雪娛樂不滿意劇本,合作告吹。

2013年繼續與傳奇影業合作,重寫第二稿劇本,項目重啟。

為了塑造迦羅娜這個女漢子式的硬角色,寶拉·巴頓進行了地獄式體能訓練,每天二個半小時,每周六天,同時配以每天兩小時的特技訓練,學習劍法、刀法與棍法。

在拍攝期間,寶拉·巴頓幾乎每天都在嘴裡戴著獸牙,甚至回家也是如此,為的就是讓自己適應角色說話的方式。

山姆·雷米原定為該片導演,但是他的構想無法與暴雪娛樂服務粉絲的理念達成一致。於是在2012年中期退出了項目[12]。

當鄧肯·瓊斯加入時,劇本仍然傾向於以人類為中心,把人類作為正面人物,獸人作為反面人物。

扮演奧格瑞姆的羅伯·卡辛斯基是《魔獸世界》游戲的忠實粉絲。他的游戲排名曾一度躋身全球前十,當他第一次走進劇組搭建的王宮大殿場景時,立刻熱淚盈眶。

《魔獸》電影里准備了給游戲玩家們的彩蛋,另外還有一個彩蛋是獻給該片最初的導演人選薩姆·雷米。

暴雪游戲設計師擔任了影片顧問,很多暴雪概念藝術家都參與了影片的場景、道具設計。

《魔獸》劇組專門請來運動專家,用了六周的時間訓練演員,直至每個人都適應了獸人的行動方式。

該片剪輯版時長為2個小時40分鍾,但考慮到將近3小時的片長很可能會讓觀眾覺得疲乏,為了向市場妥協,又刪減了40分鍾。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501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940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398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488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847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129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833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1017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905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