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獸和星際哪個先出
Ⅰ 星際和魔獸哪個是鼻祖
暴雪娛樂旗下的兩大RTS游戲中魔獸系列更早發行。
1994年11月23日發行的魔獸系列第一作《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
1995年12月9日發行里第二部《魔獸爭霸2:黑潮》之後在1996年4月30日發行了資料片《魔獸爭霸2:黑暗之門》。
1997年公布了當時被吐槽為"魔獸爭霸"的太空版的《星際爭霸》測試版,於1998年3月31日正式發行,
1998年11月30日發行了《星際爭霸:母巢之戰》。
2002年發行了大家熟悉的《魔獸爭霸Ⅲ:混亂之治》,資料片《魔獸爭霸Ⅲ:冰封王座》於2003年7月1日正式發行。
2010年7月27日距離初代發行十多年後,續作《星際爭霸Ⅱ:自由之翼》才終於正式發行,
2013年7月7日發行了資料片《星際爭霸Ⅱ:蟲群之心》,
2015年11月11日發行了其第二部資料片《星際爭霸Ⅱ:虛空之遺》。
註:如果是說RTS游戲的鼻祖毫無疑問是westwood於1992年發行的《沙丘魔堡Dune》。
Ⅱ 星際是哪年出來的當時星際流行的時候魔獸出來沒魔獸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星際的話,97還是96年的,其資料片是98年出的,「母巢之戰」,絕對是一代經典啊,可以說,星際開創了即時戰略游戲的新紀元。
魔獸的話,魔獸1和魔獸2老早就出了,應該比星際要早,我們最熟悉的魔獸3是2002年出品的,其資料片:「冰封王座」,是2003年出的。
要說星際流行的時候,韓國一直很流行……,中國的話,星際我感覺是到04年以後才正真發展起來的,而事實是,中國發展電子競技的時候正好是WAR3紅的時候,而韓國發展這一產業的時候是星際紅的時候。所以造成了中國魔獸興,星際衰的情況,而韓國則剛好相反。但是總的來說,韓國在這方面的確做的比中國要好的太多了~
Ⅲ 紅警星際和魔獸,那個出來的最早
魔獸最早,其次紅警,然後星際爭霸。
1、《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
《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是一款暴雪娛樂公司開發並發行的即時戰略游戲,於1994年1月15日在美國首次發布。該游戲是魔獸爭霸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該游戲目前已不再銷售,但可在《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的官方網站上找到演示程序。
2、《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是Westwood及EA開發,美國藝電游戲公司1996年10月發行的一款角色扮演單機游戲。
3、《星際爭霸》
《星際爭霸》(英語:StarCraft)是暴雪娛樂製作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游戲。這是星際爭霸系列游戲的第一部作品,於1998年3月31日正式發行。游戲擁有3部資料片,但是正式發行的只有《星際爭霸:母巢之戰》。
(3)魔獸和星際哪個先出擴展閱讀:
1、《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游戲背景
很久以前,墮落泰坦薩格拉斯密謀血洗整個艾澤拉斯。為此,薩格拉斯操控人類法師麥迪文的心智,並迫使他與來自德拉諾世界的獸人術士古爾丹接觸。在那裡,混雜在燃燒軍團中的薩格拉斯惡魔仆從們腐化了曾經愛好和平的獸人,並將其打造成一支現在被稱為部落的嗜血軍隊。
這支被詛咒的部隊穿越由麥迪文、古爾丹以及與暴風城人類對立的族群所共同召喚出來的黑暗之門,大舉入侵艾澤拉斯。在半獸人迦羅娜的幫助下,諸如安度因·洛薩那樣的人類勇士挺身而出勇敢捍衛他們的家園...
2、《星際爭霸》游戲背景
幾千萬年前,有個科技極為發達的種族賽而那加在宇宙中流浪,他們在所到達的星球創造新的生命,他們試著創造出純粹的生物形體,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就是神族和蟲族。但野心使得神族和蟲族陷入大規模的戰爭中而無法自拔。
賽而那加給了蟲族同化寄生主的本領,結果蟲族卻最終毀滅了賽而那加。在這些種族的的戰斗中,哈斯取得了暫時的統一,他們以銀河低等種族的保護者自居,但他們始終害怕神族和蟲族的挑戰...
3、《紅色警戒》游戲背景
1950年,愛因斯坦博士發明了時間機器,回到了1933年,並殺死了千古罪人希特勒。起初愛因斯坦認為這樣做避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換來世界和平。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仍沒有消失:而且打到了1950年:斯大林取代了希特勒,蘇聯向世界進攻。為了世界和平,美國、英國組成盟軍對蘇宣戰。
Ⅳ 關於星際 魔獸 哪個先出
94年底魔獸爭霸2美國發行,95年中國就有的賣,應該是魔獸在前面,星際98年美國發行,99年中國才有,不過後來出了魔獸爭霸3,搶了星際不少風頭.
Ⅳ 魔獸爭霸出來比較早,還是星際爭霸出來比較早
魔獸
英文名稱:Warcraft:Orcs & Human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人類與獸人
發行時間:1994年
游戲類型:即時戰略
英文名稱:Warcraft 2: Tides of Darknes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2:黑潮
發行時間:1995年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Warcraft 2: Beyond the Dark Portal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2:黑暗之門
發行時間:1996年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Warcraft 2: Battle.net Edition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2:戰網版
發行時間:1999年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Starcraft
中文名稱:星際爭霸
發行時間:1998年初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Starcraft: Brood War
中文名稱:星際爭霸:母巢之戰
發行時間:1998年末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Warcraft 3: Reign of Chao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3:混亂之治
發行時間:2002年7月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Warcraft 3: Frozen Throne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3:冰峰王座
發行時間:2003年7月
游戲類型:RTS
隨便打開一本游戲雜志,被玩家討論最多的游戲,開發者基本都是他;能做到一個網路游戲還沒開始測試,就能占據玩家心目中第一位置的,也是他;一個游戲公司自從確立自己名稱之後至今還沒有開發過失敗游戲的,同樣是他。他就是游戲業內傳說中那戰場上無敵的巨人,暴雪。介紹暴雪是簡單的,因為他開發的游戲你能用十個指頭數得過來;但是介紹這樣一個公司又是困難的,他每個游戲帶給你我的影響,帶給游戲行業的影響是相當深刻和廣泛的。既然這樣,我只好偷懶一點,從競技游戲的角度來對其進行淺顯的探討。
暴雪用《魔獸爭霸3》告訴我們:玩游戲,開心就好。
傳說的開始:1994--1997
英文名稱:Warcraft:Orcs & Human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人類與獸人
發行時間:1994年
游戲類型:即時戰略
從這時開始,暴雪(Blizzard)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游戲包裝盒上。之前暴雪也以"Silicon & Synapse"、"Chaos"等名稱開發過一些電視游戲平台上的游戲,影響有限。雖然此作被一些人認為是當時大紅大紫的《沙丘2》的跟風之作,但是其首開先河的即時戰略聯網模式為此後的即時戰略游戲多人模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競技游戲由此有了發端,"與人斗其樂無窮"的道理在暴雪的游戲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驗證。大量快捷鍵的操作設定為以後游戲的發展指明了思路。游戲附帶的隨機地圖生成器也是第一次在即時戰略游戲中出現的東西,為玩家增添了不少游戲樂趣。最重要的一點,《魔獸爭霸》初代擁有十分出色的銷量,為暴雪進一步的發展積累了資金。
英文名稱:Warcraft 2: Tides of Darknes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2:黑潮
發行時間:1995年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Warcraft 2: Beyond the Dark Portal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2:黑暗之門
發行時間:1996年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Warcraft 2: Battle.net Edition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2:戰網版
發行時間:1999年
游戲類型:RTS
《魔獸爭霸2》及其資料片奠定了暴雪在游戲業內的地位。如果說一代模仿的痕跡還比較明顯的話,從二代開始,暴雪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從此作開始暴雪新的操作體系--右鍵點擊移動,左鍵選擇--得以確立。支持8個玩家的數據機或者區域網的對戰讓更多厭煩了其他戰略游戲只能和電腦斗氣的玩家投入到魔獸2的懷抱。"戰爭迷霧"的概念也第一次被暴雪引入到即時戰略游戲當中,大大增加了游戲中戰場形勢的變化和戰略戰術的豐富。由於玩家僅能看得到己方部隊附近的很小范圍,一旦部隊離開這個地方很快會被迷霧陰影籠罩。這個功能的實現徹底讓戰斗從人海廝殺變成了鬥智斗勇,如果不能在戰斗中不斷揣測對方的心理,猜測部隊的行進方向,那麼對方的偷襲、伏擊等戰術馬上就回讓你吃盡苦頭。這個創舉被大量的游戲所借鑒,成為後來大部分戰略游戲對地圖操作的一個通用標准。1999年推出的戰網版可以支持Ballte.net,為這個作品打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步入成熟:1997--2002
英文名稱:Ballte.net
中文名稱:戰網
發行時間:1997
類型:網路對戰伺服器
在1997年,我們國內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呢?香港回歸了,家用電腦即便是組裝機最便宜也要八、九千,上網一律撥號,價格每小時超過10元。在1997年,Battle.net達到了70萬用戶和峰值1300萬玩家在線,他們都在用暴雪的游戲"大菠蘿"和"魔獸2"在上面廝殺拚鬥,其樂無窮。日後暴雪種種游戲能夠取得成功,"戰網"居功志偉,對競技游戲的貢獻更是讓人側目。
暴雪的這項服務不僅僅是提供給玩家更多的游戲樂趣,更重要的是有效限制了盜版的橫行。由於實施了嚴格的驗證技術,只有使用正版游戲附帶的CD-KEY才能登陸戰網,從而體現了正版游戲的優越性。可以說,暴雪所採用的這種增值服務要比微軟提出基於"視窗"系列操作系統的類似概念早了6年多。
英文名稱:Starcraft
中文名稱:星際爭霸
發行時間:1998年初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Starcraft: Brood War
中文名稱:星際爭霸:母巢之戰
發行時間:1998年末
游戲類型:RTS
只是一個游戲而已,其實翻來覆去僅僅是一個游戲而已,只不過官方發布了一個又一個補丁,玩家們就全員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熱烈討論和游戲實踐,估計現在業內只有暴雪能夠做到這一點了。同樣,《星際爭霸》發展的歷程也可以用版本來清晰的給予讀者說明:
1.00版--1.03版,可以稱之為史前時代。筆者有幸,第一個真正深入進去的電腦游戲就是這個版本的星際,而且是正版。是一本定價不菲的雜志中附送的光碟帶給了我這個天使,不過去除了區域網對戰功能,當時一個人玩沒感覺有什麼不妥,不過現在我深刻的理解了和人對戰才是這個游戲最大的樂趣。那時在國內幾乎沒有成規模的比賽組織,僅有的幾個戰隊也大多結構鬆散,至於微操作、比賽錄像等等更是聞所未聞。不過《星際爭霸》在這個時期的發展給其後來在全世界的流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04版--1.07版,資料片"母巢之戰"的出現讓《星際爭霸》走向了輝煌,也讓"暴雪"的名字和競技游戲僅僅的連接在了一起。上圖估計很多"星際"玩家都非常熟悉了,在那場比賽中,GRRR用之前幾乎聞所未聞的克隆手法用9個自殺機在瞬間逐個撞殺撞傷OCTOBER的2個吞噬者和5條飛龍,讓己方遭到緩速魔法襲擊的飛龍群反敗為勝,從而一舉擊潰了對手。"微操作"、"大局觀"、"韓國擴張流"、"時間和時機",越來越多的可愛字眼出現在了戰報當中,實踐在玩家的實戰當中。從1.04版開始,"打星際去"成為了很多學生放學後的第一選擇,競技游戲也漸漸成為大眾傳媒中平常的詞語,比賽漸漸頻繁和正規,更多的資金和人員介入到了競技游戲當中,很多"星際"玩家也做起了靠玩游戲賺錢的夢。
1.08版--1.11版,成熟、蟄伏和沒落。1.08版推出的游戲錄像功能讓更多的玩家可以輕松獲得比賽的信息和高手的風采,同時調整了三個種族的平衡性。在這一時期,國內玩家在WCG上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AG=MTY與=AG=deep拿到了星際二對二團體比賽的冠軍。不過在日益繁榮的背後,比賽暗箱操作、選手互相毆打、槍手等種種問題也暴露出來,讓更多的玩家希望破滅,或進入相近的公司繼續從事這項事業,或退隱山田去追求自己的其他夢想。"職業玩家"在國內從實事上證明並不太符合實際國情,競技游戲也逐漸恢復冷靜。越來越多的選擇也讓星際玩家逐漸投入到了其他游戲的懷抱中。
在傳閱相當廣泛的文章《中國星際爭霸歷史回顧(重寫版)》中,作者用充滿獨特感情的筆觸寫道:"若干年後,同處在我們這個年齡的年輕人正在寬松良好的政策環境下玩游戲,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電子海洛因,不知道網吧玩競技游戲屬於違法,不明白玩游戲也需要權利。他們怎麼也不會理解有多少孩子曾經很有組織有紀律地聚集在一起,發誓永遠不碰游戲,將童貞與天性掐死在自己手裡。他們會問:什麼是星際?"《星際爭霸》對於國內玩家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就是推開了競技游戲這扇大門。推門的過程是漫長的、對很多玩家是心酸的、不過是必須的。前輩推開了門,讓後來者能夠看到光明,這就足夠了。感謝你們,中國競技游戲的開拓者!
總之,在《星際爭霸》上的成功更加讓暴雪堅定了競技游戲發展的信心,競技游戲在全球范圍內的熱潮讓更多的玩家投入其中。"暴雪"這塊金字招牌閃閃發亮。
2005年2月17日,在暴雪發布《星際爭霸》七年之後,暴雪仍然為《星際爭霸》推出了最新的1.12版補丁,星際的話題還將繼續下去嗎?
再創輝煌:2002至今
英文名稱:Warcraft 3: Reign of Chao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3:混亂之治
發行時間:2002年7月
游戲類型:RTS
英文名稱:Warcraft 3: Frozen Throne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3:冰峰王座
發行時間:2003年7月
游戲類型:RTS
英雄的暴雪第一次讓"英雄"在一個即時戰略游戲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也讓即時戰略游戲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期。在製作之前就廣受關注的本作,即便現在流行了2年多也絲毫不見衰退的痕跡,反而隨著版本的更新而越來越煥發出勃勃生機。3C、TD、熊貓,暴雪駕馭游戲的能力得到了十足的體現,最大程度上給予玩家最大的可能,充分調動玩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許成為了一種定律,只有暴雪的游戲只有發布了資料片才能稱之為"完整",魔獸2、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等等無不如此,魔獸3也不例外。"冰峰王座"版本的推出基本上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到至今的1.17版,隨著游戲平衡性的不斷調整,玩家的熱情也一次次高漲。
暴雪的《魔獸爭霸 3》通過良好的上手性、深刻的內涵、曲折的劇情、豐富多彩的玩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競技游戲之中,也在逐漸改變"競技游戲"在國內玩家心中的形象。 "玩"游戲不僅僅是正大光明,更是表明在國內對於競技游戲的理解歸於理性。正如巴西的足球,參與的人可以很多、談論的人可以很多,不過畢竟巴西足球國家隊只能容納那麼幾十人,職業運動員的數量和總體人口比起來畢竟是九牛一毛。只要我們享受到了游戲的樂趣,遇到一位新朋友能通過游戲來找到共同的話題,這比硬碟里塞滿了比賽錄像、每天在電腦屏幕前訓練超過10個小時不是更符合大多數人的現實需求嗎?我在這里不是反對玩家向更高的游戲水平努力,如果中國玩家在世界競技場上揚眉吐氣我同樣會高興萬分,不過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的電子競技愛好者而言,暴雪用《魔獸爭霸 3》告訴我們:玩游戲,開心就好。
暴雪為競技游戲在國內的發展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呢?沒有好的游戲作為平台,正如沒有完善平等的運動項目規則,暴雪精益求精的製作理念為我們奉獻了眾多品質優異的游戲,搭建了玩家交流和競爭的平台。"電子競技游戲"可以成為國家承認的一項體育運動,暴雪也是功不可沒。不過國內各種各樣的實際情況也提醒著人們,競技游戲在國內的發展,任重道遠(別的不說,讓國內網吧中的競技游戲一半用上正版就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我估計那時候即便每台機器的授權費是10塊錢也能讓奧美笑瘋了)。而且隨著游戲在國內的發展一日千里,越來越多的選擇擺在了玩家的面前,暴雪的玩家群也存在著分流的危險。不過相信暴雪能夠把握自己前進的方向,戰場上無敵的巨人,在傳說中是不會倒下的
Ⅵ 紅色警戒魔獸爭霸星際爭霸哪個先有
你們都錯了,
最早的是魔獸1,1994年,只是沒有紅色出名,
紅色警戒1996年,出的。因為配置要求不高,配合當時的普通電腦用的(那時候電腦很貴,一萬以上。),所以紅色很受歡迎。
星際爭霸1998年出的,魔獸之後同一公司出的。
參考網路,望採納。
Ⅶ 星際和魔獸哪個歷史比較悠久
如果是最原始的話,那麼魔獸爭霸比星際爭霸早一些,如果是故事的話,那麼星際比魔獸世界更早一些。
Ⅷ 星際爭霸和魔獸爭霸哪個游戲先出的呀
魔獸爭霸先出,94年就出了魔獸1,只是前面都不成功,鮮為人知,02年的魔獸3出來成功了才有人知道!星際爭霸98年出的!所以最先出的是魔獸!
Ⅸ 魔獸爭霸和星際的時間先後
你好!
1、英文名稱:Warcraft:Orcs & Human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人類與獸人
發行時間:1994年
游戲類型:即時戰略
2、英文名稱:Warcraft 2: Tides of Darknes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2:黑潮
發行時間:1995年
游戲類型:RTS
3、英文名稱:Warcraft 2: Beyond the Dark Portal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2:黑暗之門
發行時間:1996年
游戲類型:RTS
4、英文名稱:Warcraft 2: Battle.net Edition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2:戰網版
發行時間:1999年
游戲類型:RTS
5、英文名稱:Ballte.net
中文名稱:戰網
發行時間:1997
類型:網路對戰伺服器
6、英文名稱:Starcraft
中文名稱:星際爭霸
發行時間:1998年初
游戲類型:RTS
7、英文名稱:Starcraft: Brood War
中文名稱:星際爭霸:母巢之戰
發行時間:1998年末
游戲類型:RTS
8、英文名稱:Warcraft 3: Reign of Chaos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3:混亂之治
發行時間:2002年7月
游戲類型:RTS
9、英文名稱:Warcraft 3: Frozen Throne
中文名稱:魔獸爭霸 3:冰峰王座
發行時間:2003年7月
游戲類型:RTS
謝謝!